《人体解剖学》课件_第一章_人体基本结构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11397a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5.png)
生理适应:指机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生理适应则以体内各器 官、系统活动的改变为主。
四、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个体,该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
人类及高等动物分为雄性与雌性,发育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子代个体。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及其调节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人体基本组织研究技术
➢ 微细结构:光镜结构与电镜(超微)结构
➢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被分辨的结构,以微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电镜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分辨的结构,以纳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
肝细胞光镜结构(HE染色)
肝细胞电镜结构(透射电镜)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所感知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任何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产生兴奋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速率;
刺激三要素: (1)足够的强度 阈 强 度: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 刺 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即促进戒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 意 义: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例: 排尿、排便、分娩、凝血
本章重点
人体分十部、十系统 器官、系统的定义 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轴和面 新陈代谢、阈刺激的定义 正反馈、负反馈的定义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5
22
人体的轴
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
人体的面
25
矢状面
水平面
四、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个体,该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
人类及高等动物分为雄性与雌性,发育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子代个体。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及其调节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人体基本组织研究技术
➢ 微细结构:光镜结构与电镜(超微)结构
➢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被分辨的结构,以微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电镜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分辨的结构,以纳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
肝细胞光镜结构(HE染色)
肝细胞电镜结构(透射电镜)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所感知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任何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产生兴奋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速率;
刺激三要素: (1)足够的强度 阈 强 度: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 刺 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即促进戒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 意 义: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例: 排尿、排便、分娩、凝血
本章重点
人体分十部、十系统 器官、系统的定义 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轴和面 新陈代谢、阈刺激的定义 正反馈、负反馈的定义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5
22
人体的轴
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
人体的面
25
矢状面
水平面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9b3136f12d2af90242e69b.png)
(三)轴和面
1、轴: 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 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 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
2、面: 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 (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 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 器官:纵切面-与长轴平行 横切面-与长轴垂直
(一)缝(suture):相邻颅骨之间借少量结缔组织相 连,如矢状缝,冠状缝等。
(二)韧带连结(syndesmosis):两骨之间借韧带或 结缔组织相连,富于弹性,如黄韧带。
二、软骨和骨性连结:两骨借软骨或骨相连。 (一)透明软骨结合(synchondrosis):借透明软骨 相连,可骨化成骨性结合,如第一 肋和胸骨柄之间的连接。 (二)纤维软骨结合(symphsis):借纤维软骨相连, 终生不骨化,如椎间盘和耻骨联合。 (三)骨性结合(synostosis):借骨组织相连,一般由 结缔组织纤维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如 各骶椎之间的骨性结合。
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 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 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
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一) 细胞+间质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二)人体九大系统:
1. 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 统; 5、生殖系统; 6、脉管系统; 7、内分泌系统; 8、感觉器; 9、神经系统。 (三)分部:
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724e7ae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c.png)
分布:呼吸道 功能:保护和分泌
杯状细胞:是一种顶端充满黏原颗粒,分泌黏液的细胞,核小,位于基部。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
功能:保护
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直肠、阴道和肛门(未角化)。
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基底细胞为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与结缔组织相连。
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发挥作用。如汗腺、唾液腺等。
05
(二)腺上皮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特性:
细胞少,间质多, 纤维:有形态。 间质 基质:无形态,均质状物。
分布广泛,不规则。
血管丰富。
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
平滑肌纤维束光镜图
神经组织( nerve tissue)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神经细胞(nerve cell),也称神经元(neuron),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经调节
02
体液调节
03
自身调节 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
04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 概述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自学)
第二节 基本组织
组织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杯状细胞:是一种顶端充满黏原颗粒,分泌黏液的细胞,核小,位于基部。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
功能:保护
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直肠、阴道和肛门(未角化)。
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基底细胞为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与结缔组织相连。
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发挥作用。如汗腺、唾液腺等。
05
(二)腺上皮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特性:
细胞少,间质多, 纤维:有形态。 间质 基质:无形态,均质状物。
分布广泛,不规则。
血管丰富。
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
平滑肌纤维束光镜图
神经组织( nerve tissue)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神经细胞(nerve cell),也称神经元(neuron),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经调节
02
体液调节
03
自身调节 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
04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 概述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自学)
第二节 基本组织
组织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3版)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3版)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e3b7964b9d528ea80c77954.png)
●物理刺激 如 声 光 电 射线 …… ●生物刺激 如 细菌 病毒 支原体 衣原体 …… ●社会心理因素刺激 如升学压力
刺激的条件 ⑴刺激强度 ⑵刺激的作用时间 ⑶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2.反应 是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
*反应的形式:
①兴奋
静止 活动 或 活动↑
②抑制
活动
静止 或 活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五、常用的人体生理学概念
(一)刺激和反应
(二)兴奋性
重点强调的内容 1.刺激 2.反应 3.反应的形式 4.兴奋性 5.阈值 6.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7.人体的可兴奋组织
第一节 概述
(一)刺激和反应
1.刺激 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刺激的种类 ●化学刺激 如 酸 碱 盐 药物 ……
程。 反馈的类型:正反馈和负反馈。 反馈的意义: ●负反馈:维持稳态。
反馈环路和正、负反馈示意图
●正反馈:使人体内的某一过程逐渐加强,直至完成。
(三)前馈控制系统
意义:使人体调节更加准确和适度。
第一章 绪论
小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规律的科学。只有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才能更好地掌握药物对人体结构及功能的 影响、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加强对临床常见疾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要注重平面与立体的联系;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人体 与环境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人体的4种基本组织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人体由运动系统、消化系 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组成。
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大部分。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解剖学姿势、轴、面、方位。 常用的生理学概念:刺激、反应、兴奋性、阈值。 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维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即稳 态。 人体功能的3种调节方式及特点;人体功能调节中的反馈机制,普遍存在的是负反馈。
刺激的条件 ⑴刺激强度 ⑵刺激的作用时间 ⑶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2.反应 是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
*反应的形式:
①兴奋
静止 活动 或 活动↑
②抑制
活动
静止 或 活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五、常用的人体生理学概念
(一)刺激和反应
(二)兴奋性
重点强调的内容 1.刺激 2.反应 3.反应的形式 4.兴奋性 5.阈值 6.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7.人体的可兴奋组织
第一节 概述
(一)刺激和反应
1.刺激 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刺激的种类 ●化学刺激 如 酸 碱 盐 药物 ……
程。 反馈的类型:正反馈和负反馈。 反馈的意义: ●负反馈:维持稳态。
反馈环路和正、负反馈示意图
●正反馈:使人体内的某一过程逐渐加强,直至完成。
(三)前馈控制系统
意义:使人体调节更加准确和适度。
第一章 绪论
小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规律的科学。只有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才能更好地掌握药物对人体结构及功能的 影响、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加强对临床常见疾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要注重平面与立体的联系;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人体 与环境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人体的4种基本组织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人体由运动系统、消化系 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组成。
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大部分。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解剖学姿势、轴、面、方位。 常用的生理学概念:刺激、反应、兴奋性、阈值。 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维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即稳 态。 人体功能的3种调节方式及特点;人体功能调节中的反馈机制,普遍存在的是负反馈。
人体解剖学课件全套
![人体解剖学课件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6dd33946f01dc281e53af027.png)
(二)骨连结总论
1.骨连结分类 根据骨连结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直接连结:包括膜性连结、软骨性连结、骨性连结。 (2)间接连结:即关节。 2.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的结构各不相同,但基本构造都一样。 (1)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2)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和关节内软骨等。
(2)锁骨:呈“ ~ ”形,内侧为胸骨端, 外侧为肩峰端。 (3)肱骨:为典型长骨,分一体两端。 上端为膨大的半圆形肱骨头,参与肩关 节的构成。下端有肱骨小头和滑车,参 与肘关节的构成。肱骨头外下缩细称解 剖颈,肱骨上端与干交汇处为外科颈, 因此处最易发生骨折需去外科治疗而得 名。肱骨干后方有桡神经沟,有桡神经 通过。肱骨下端内上方后面有尺神经沟 ,有尺神经通过。 肱骨主要结构可归纳为两头、两颈、 两沟。 肱骨主要结构 上大下小两个头 小头推着滑车走 解剖外科两个颈 骨折快往外科走 尺桡两个神经沟 同名神经沟内走
额筛蝶窦上颌窦
都有开口通鼻腔
(三)颅的连结 颅骨之间多为直接连结,只有下颌骨与颞骨之间形成颞下颌 关节。 1.颞下颌关节构成 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髁突(下颌头)与颞骨下颌窝及关节 结节构成。 2.颞下颌关节特点 颞下颌关节特点为:①关节腔内含有关节盘。②关节囊松弛 ,易脱位。 颞下颌关节构成及特点 下颌头,下颌窝 构成关节功能多 关节腔有关节盘 关节囊壁前薄弱 咀嚼语言做表情 张口过大向前脱
3.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 下宽。肋骨间为肋间隙,由肋间肌 封闭。 (1)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 肋、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向前 下倾斜。 (2)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十 二肋、十一肋、肋弓、剑突围成, 膈肌就是附着于胸廓下口周围的骨 面。 (3)胸廓的运动:吸气时,胸廓和 肋上升。呼气时,胸廓和肋下降。 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 上窄下宽扁锥形 上口狭小前下斜 下口封膈分腹胸 容纳保护心肝肺 呼气下降吸气升
人体解剖课件PPT
![人体解剖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54e3a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9.png)
消化系统结构
一、食管
食管为一肌性管道,长约25cm, 沿脊柱前方下降,上续咽,下接喷 门。可分颈、胸、腹三部。
食管的狭窄及意义
第一狭窄——食管起始处,距切牙 约15cm;
第二狭窄——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 叉处,距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处,距 切牙约45cm。
意义:是肿瘤的好发部位和异物易 滞留部位。
并拢,掌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上、下;颅侧、尾侧;前(腹侧)、 后(背侧);内侧、外侧;内、外; 浅、深;近侧、远侧;尺侧、桡侧; 胫侧、腓侧;左、右;垂直、水平、中 央等。 三、轴和面 均为假想
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组成
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借骨连接构成整体的支 架即骨骼,肌附着于骨。
2.脊髓:位于椎管内,是脑干向下的延伸部分。 发出31对脊神经,是四肢和躯干的初级反射中枢,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 神经功能障碍。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 尿道及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生成和排泄尿液。
肾脏不仅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 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 官,它不仅通过尿液排泄机体 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 的稳定,而且可产生多种重要 的内分泌激素。
成气管-支气管树状结构。粘液纤 毛运载系统和咳嗽反射是下呼吸 道的重要防御机制。
呼吸系统的结构
二、主支气管
形态特点:左主支气管细 长、弯度大。右主支气管
粗短、弯度小。右主支气 管较左主支气管短、粗、 直。
意义: 气管异物坠落多入 右主支气管。
呼吸系统的结构
三、肺体
《人体解剖生理》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662a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5.png)
呼吸器官的特点
呼吸道各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适 应其特定的生理需求。
呼吸的过程和调节
呼吸的过程
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和内呼吸三个阶段。
呼吸的调节
呼吸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机制来实现 ,以维持呼吸系统的稳定和正常的气体交换 。
07
人体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总结词:概述
呼吸系统的其他功能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 管和肺等器官。
呼吸系统还具有调节酸碱平衡、参与 免疫防御等功能。
呼吸系统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即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器官的分类和特点
上呼吸道
包括鼻腔、喉和气管等,主要作用是过滤、加湿 和调温空气。
下呼吸道
包括支气管和肺等,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消化 器官之一,通过胃酸和胃 蛋白酶等消化液将食物进 一步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物 质。同时,胃还承担着储 存食物和调节食物排空速 度的功能。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 主要场所,小肠绒毛能够 增加吸收面积,提高吸收 效率。食物经过小肠时, 会被进一步分解成可被身 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 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等 。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
了解人体解剖学有助于医生诊断和治 疗疾病,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 基础理论和实践依据。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人体解剖学
01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医生对人体进行了解剖,但当时的解剖学
研究较为粗浅。
中世纪人体解剖学
02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医学家开始对人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解剖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总结词
呼吸道各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适 应其特定的生理需求。
呼吸的过程和调节
呼吸的过程
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和内呼吸三个阶段。
呼吸的调节
呼吸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机制来实现 ,以维持呼吸系统的稳定和正常的气体交换 。
07
人体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总结词:概述
呼吸系统的其他功能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 管和肺等器官。
呼吸系统还具有调节酸碱平衡、参与 免疫防御等功能。
呼吸系统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即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器官的分类和特点
上呼吸道
包括鼻腔、喉和气管等,主要作用是过滤、加湿 和调温空气。
下呼吸道
包括支气管和肺等,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消化 器官之一,通过胃酸和胃 蛋白酶等消化液将食物进 一步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物 质。同时,胃还承担着储 存食物和调节食物排空速 度的功能。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 主要场所,小肠绒毛能够 增加吸收面积,提高吸收 效率。食物经过小肠时, 会被进一步分解成可被身 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 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等 。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
了解人体解剖学有助于医生诊断和治 疗疾病,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 基础理论和实践依据。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人体解剖学
01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医生对人体进行了解剖,但当时的解剖学
研究较为粗浅。
中世纪人体解剖学
02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医学家开始对人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解剖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总结词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第一章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ddc6fe89a8114431b80dd85b.png)
1、骨外膜 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厚纤维束穿 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
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四)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一)有机物:占成人骨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煅
烧骨,质脆易碎。 (二)无机物:占成人骨2/3,使骨增加硬度;脱钙骨,
(五)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凹凸不平,由前向后依次为颅前窝、颅中窝、颅 后窝。 (1)颅前窝:筛板、筛孔等。 (2)颅中窝:垂体窝、蝶鞍、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 、视神经管等。 (3)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横窦沟、乙 状窦沟、颈静脉孔等。
(六)颅底外面观 分前后两区,前低后高。 (1)前区:主要有骨腭、牙槽弓、鼻后孔等结构。 (2)后区:中部是枕骨大孔,其它主要结构有枕外隆凸、颈静 脉孔、茎突、茎乳孔、乳突、下颌窝。
(四)颅的前面观 (1)眶:略呈四棱锥形,容纳 视器。主要结构有眶尖、眶口 、眶上缘、眶上切迹、眶下缘 、眶下孔、眶上裂、眶下裂、 泪囊窝等。 (2)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 ,前口为犁状孔,后口为鼻后 孔。 (3)骨性鼻旁窦:是骨性鼻腔 周围骨内含气腔隙。起减轻重 量、发音共鸣作用。主要有额 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四对 。
二、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 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 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 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 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 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 标志。
三、肋:共十二对。
(1)形态分部 前部为肋软骨,后部为肋骨,末端有肋头 , 内面下缘处有肋沟.
(2)肋的连结 1)肋的后端连结:肋的后端连于胸椎。 2)肋的前端连结:肋的前端连结不尽相同 。 ①第一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柄。 ②第二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角。 ③第3~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体相连。 ④第8~10肋借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 ,形成肋弓。 ⑤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肌之中,称浮 肋。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
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四)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一)有机物:占成人骨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煅
烧骨,质脆易碎。 (二)无机物:占成人骨2/3,使骨增加硬度;脱钙骨,
(五)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凹凸不平,由前向后依次为颅前窝、颅中窝、颅 后窝。 (1)颅前窝:筛板、筛孔等。 (2)颅中窝:垂体窝、蝶鞍、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 、视神经管等。 (3)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横窦沟、乙 状窦沟、颈静脉孔等。
(六)颅底外面观 分前后两区,前低后高。 (1)前区:主要有骨腭、牙槽弓、鼻后孔等结构。 (2)后区:中部是枕骨大孔,其它主要结构有枕外隆凸、颈静 脉孔、茎突、茎乳孔、乳突、下颌窝。
(四)颅的前面观 (1)眶:略呈四棱锥形,容纳 视器。主要结构有眶尖、眶口 、眶上缘、眶上切迹、眶下缘 、眶下孔、眶上裂、眶下裂、 泪囊窝等。 (2)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 ,前口为犁状孔,后口为鼻后 孔。 (3)骨性鼻旁窦:是骨性鼻腔 周围骨内含气腔隙。起减轻重 量、发音共鸣作用。主要有额 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四对 。
二、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 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 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 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 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 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 标志。
三、肋:共十二对。
(1)形态分部 前部为肋软骨,后部为肋骨,末端有肋头 , 内面下缘处有肋沟.
(2)肋的连结 1)肋的后端连结:肋的后端连于胸椎。 2)肋的前端连结:肋的前端连结不尽相同 。 ①第一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柄。 ②第二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角。 ③第3~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体相连。 ④第8~10肋借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 ,形成肋弓。 ⑤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肌之中,称浮 肋。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0257b584254b35eefd3475.png)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 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 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1、上(颅侧): 近头者 下(尾侧): 近
足者
2、前(腹侧): 近腹者
后(背侧):
近背者
3、内侧:近正中面者
外侧:远正中面者。
二、骨连结(articulation)
概念:骨连结(articulation):骨与骨之
间借结缔组织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称为骨
连接或关节(jiont)。
纤维
连结
直接连结 软骨软骨
分类
骨性结合
间接连结 滑膜关节
连,如矢状缝,冠状缝等。 2 、韧带连结(syndesmosis):两骨之间借韧带或
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的膜。
(1)骨外膜
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厚纤维束
穿
入骨质,
使之固定于骨面。
内层:疏松,有成骨
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
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3 、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 内,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4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1 、有机物:占成人骨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煅 烧骨,质脆易碎。 2 、无机物:占成人骨2/3,使骨增加硬度;脱钙骨, 柔软有弹性。 3 、幼 儿:有机物多,青枝折 老年人:无机物多,粉碎折。
1)纤维膜(fibrous membrane):为外层,由致 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绪
论
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 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完整版《人体解剖学》课件-PPT
![完整版《人体解剖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d1d3d2ee06eff9aef807f9.png)
腕骨
3.扁骨:呈板状,分布于颅腔、胸腔 骨的形状
和盆腔的壁。
颅骨
胸骨 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分布于颅底 骨的形状
和脊柱。
上颌骨
椎骨
3.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骨密质和骨松质。①骨密质,主要 分布于长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②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位 于骨的内部。
鼻骨
泪骨 颧骨 下鼻甲 上颌骨 下颌骨
颅骨
眶腔 鼻腔
(二)面颅 1. 面颅骨的配布: 上颌骨
面颅骨有 15块: 腭骨
上颌骨 2 块
鼻 骨 2块
泪 骨 2块
犁骨
颧 骨 2块
下鼻甲 2 块
腭 骨 2块
舌 骨 1块
枕骨
犁 骨 1块
下颌骨 1 块
颅骨
腭骨水平板
枕骨大孔
2. 上颌骨 maxilla
颅骨
颅骨
成对,位于颅盖部中央两侧,介于额骨和枕骨之间。
右-----左
3.颞骨
左、右各一,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 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分为三部:鳞部、岩部和鼓部。
颅骨
鳞部
鳞部 外耳门
鳞部
岩部
鼓部
乳突
茎突
外侧面(右侧)
内耳门 茎突 内侧面(右侧)
颅骨
4.枕骨parietal bone
枕骨(外面观)
枕骨(内面观)
、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一)脑颅
1. 脑颅骨的配布
泪骨
脑颅骨有 8 块:
顶骨 2 块 颞骨 2 块
额骨 1 块 筛骨 1 块 蝶骨 1 块
额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颧骨 枕骨
3.扁骨:呈板状,分布于颅腔、胸腔 骨的形状
和盆腔的壁。
颅骨
胸骨 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分布于颅底 骨的形状
和脊柱。
上颌骨
椎骨
3.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骨密质和骨松质。①骨密质,主要 分布于长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②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位 于骨的内部。
鼻骨
泪骨 颧骨 下鼻甲 上颌骨 下颌骨
颅骨
眶腔 鼻腔
(二)面颅 1. 面颅骨的配布: 上颌骨
面颅骨有 15块: 腭骨
上颌骨 2 块
鼻 骨 2块
泪 骨 2块
犁骨
颧 骨 2块
下鼻甲 2 块
腭 骨 2块
舌 骨 1块
枕骨
犁 骨 1块
下颌骨 1 块
颅骨
腭骨水平板
枕骨大孔
2. 上颌骨 maxilla
颅骨
颅骨
成对,位于颅盖部中央两侧,介于额骨和枕骨之间。
右-----左
3.颞骨
左、右各一,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 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分为三部:鳞部、岩部和鼓部。
颅骨
鳞部
鳞部 外耳门
鳞部
岩部
鼓部
乳突
茎突
外侧面(右侧)
内耳门 茎突 内侧面(右侧)
颅骨
4.枕骨parietal bone
枕骨(外面观)
枕骨(内面观)
、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一)脑颅
1. 脑颅骨的配布
泪骨
脑颅骨有 8 块:
顶骨 2 块 颞骨 2 块
额骨 1 块 筛骨 1 块 蝶骨 1 块
额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颧骨 枕骨
《人体解剖学》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
![《人体解剖学》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1092e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b.png)
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 位,如心、肺、肾等。
系统
由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 功能,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解剖学发展历史
古代解剖学
古代人们通过直观观察和经验积累,对人体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中医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
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对人体进行系统的解剖和研究,代表人物有维萨里和达芬奇 等。
神经组织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负责 传递和处理信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 功能。
细胞与组织关系
01
细胞是组织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 胞群组成的。
02
不同类型的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都是由细胞构 成的。
03
细胞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PART 03
尿液排泄
原尿中99%的水、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电解质及大部分的小分子物质被重吸收回血液, 而剩下的1%左右的水分和代谢废物经肾小管流出,形成终尿。终尿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与预防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 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等。
消化过程及原理
01
物理性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 将食物磨碎、混合、搅拌,并与 消化液充分混合。
02
03
化学性消化
吸收
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酶, 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被吸 收的小分子物质后,通过消化道 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预防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共102页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共102页](https://img.taocdn.com/s3/m/6df0f1ccdd3383c4bb4cd2f0.png)
四. 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人体分为10个 局部
四. 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细胞 cell
组织 器官 tissue organ
系统 system
人体 human body
运 动 系 统
人
体
的
各
系
心 血
统
管 系
统
消
呼泌
化
吸尿
系
系系
统
统统
淋
神
巴
经
系
系
统
统
男女 生生 殖殖 系系 统统
感
内
觉
分
器
泌
系
系
统
统
运动系统
组成
骨------支架 骨连结------枢纽
骨骼skeleton
肌------动力
功能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运动
对身体起着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 基本形态的作用。
一.骨学总论
• 坚硬有弹性的活器官 • 丰富血管、神经、淋巴管 • 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 损伤后可修复和重建 • 运动和锻炼可促进骨良好发育 • 长期废用可萎缩 • 钙,磷的储存库
(1)胸椎(thoracic vertebra): • 有肋凹,上肋凹,下肋凹,横突肋凹 • 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 棘突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一)椎骨(vertebra)
2.各部椎骨的特点
(2)颈椎(cervical vertebra) • 体小孔大,近似三角形 • 上下关节突关节面近水平面 • 有横突孔 • 2~6颈椎棘突末端分叉 • 颈动脉结节 • 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 • 寰椎、枢椎、隆椎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人体解剖学精讲课件:从头到脚全面解析人体结构和功能”
![“人体解剖学精讲课件:从头到脚全面解析人体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ed2dcd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2.png)
血管的网络
揭示血管网如何供氧、输送 养分和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循环系统的神奇
探索循环系统如何抵御疾病, 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五、 消化系统解剖学
1
胃部和肠道
2
揭示胃部和肠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
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作用。
3
口腔与食道
了解口腔和食道是如何实现咀嚼和食物 传送的。
肝脏与胰腺
探索肝脏和胰腺的重要功能,以及它们 对消化过程的贡献。
2 皮肤的结构
揭示皮肤的不同层次和组 成,以及与其他组织的相 互联系。
3 皮下组织的功能
探索皮下组织如何提供支 持、绝缘和储存能量的重 要功能。
八、 骨骼系统解剖学
1
骨骼的稳定
2
揭示骨骼如何提供身体的结构支撑和保
护内脏器官。
3
骨骼的结构
了解骨骼的组成和形态,以及骨骼的重 要功能。
骨骼的可塑性
探索骨骼的适应性和更新能力,以及与 环境变化的关系。
六、 泌尿系统解剖学
肾脏的奥秘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 在体内维持水平衡和排泄废物的 重要作用。
膀胱和尿道
揭示膀胱和尿道如何协同工作, 储存和排泄尿液。
泌尿系统的协调
探索泌尿系统如何实现废物排出, 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七、 皮肤和皮下组织解剖学
1 皮肤的重要性
了解皮肤对人体的保护作 用,以及其对感知和温度 调节的贡献。
三、 呼吸系统解剖学
1
鼻腔与喉咙
2
揭示鼻腔和喉咙是如何协同工作,实现
空气流动和声音的产生。
3Hale Waihona Puke 组成与功能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在氧气交换 和呼吸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 经 元 的 形 态 结 构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neuron)
树突
胞体 轴突
突起
(1)细胞体(soma) 细胞核:大,空,圆,核仁明显。 细胞质:特征性结构——尼氏体、神经原纤维
尼氏体(Nissl bodies):强嗜碱性,发达的粗面内质 游离核糖体 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大量的神经丝 (neurofilament)和微管
被动运输,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
散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是镶嵌于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在膜高浓度侧载 体选择性的与某物结合,引起构象发生变化,载 体移向细胞膜低浓度一侧是,与结合物分离.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特点有:特异性、饱和 现象、竞争性抑制。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通道是镶嵌于细胞膜内的一类蛋白质。它 可在细胞内理化性质的作用下,瞬间是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结构:
厚度约为7.5~10nm,在高倍电镜下呈现为 平行的三层结构,即电子致密的内、外两层 (各厚2.5~3.0nm)与电子透明的中间夹层 (厚3.5一4.0nm )。
化学组成:
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脂类常排列成双分子层; 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其结合,构成膜的主体; 糖类能过共价键与膜的某些脂类或蛋白质组成 糖脂或精蛋白。
通道“激活”或“开放”,随后迅速
“失活”,离子顺浓度梯度差移动。
2. 主动转运作用: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将离子、营养物 和代谢物等逆电化学梯度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耗 能运输。所耗能量由具ATP酶活性的膜蛋白分解ATP提 供。例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红细胞内K+的浓度相当 于血浆中的30倍,但K+仍能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内, Na+浓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但Na+仍由红细胞向血浆透 出,呈现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上坡”运输。
平滑肌
心肌 横纹肌 骨骼肌 随意肌
不随意肌
三种肌组织光镜模式图
骨骼肌
每条肌原纤维都有色浅的明带(I带)和色深的暗带(A带) 交替排列,明带中央有一条色深的线为Z线、 暗带中部 有色浅的H带,H带中央有一条色深的线为M线。 相邻两 个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 I带 + A带 + 1/2 I带,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2.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 二 ) 腺 上 皮
二、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软骨组织
弹性软骨
软骨细胞
纤 维 软 骨
胶原纤维
肌组织
3. 入胞和出胞作用:对于蛋白质、多核苷酸和多糖 等大分子物质以及颗粒等、是由质膜运动产生内凹、 外凸而入胞和出胞
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受 体 介 导 式 入 胞 作 用
分 泌 物 的 出 胞 作 用
第二节 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一、上皮组织 特点:
(一)被覆上 1.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Z线
Z线
心肌
心肌横切
心肌纤维超微结构 立体结构模式图
平滑肌
思考: 1.如何区别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2.何谓肌节?光镜下骨骼肌的明带、暗带在电镜下 各是什么结构组成?肌肉收缩和舒张时各有什么变化? 3. 简述闰盘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意义。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 一 ) 神 经 元
轴突细,外包连续施万细胞,一个细胞可包多条 轴突,有基膜,无髓鞘,无郎飞结。
两种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故速度快。
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和郎飞结,故其传导为 非跳跃式,速度慢。
(三)神经末梢
环层小体
感觉神经末梢
1. 游离神经末梢
4. 肌梭
2. 触觉小体
3. 压觉小体
2 运动神经末梢 (1)运动终板 轴突终末失去髓鞘,呈爪状分支,末端贴于 骨骼肌表面,形成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轴突运输:微管和微丝起作用
神经元的分类
单极神经元 按 神 经 元 功 能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按 突 起 数 目
双极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有髓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运动神经末梢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细胞膜:可兴奋,膜上有膜蛋白,其中有些为
离子通道,有些为受体。
(2)突起
树突(dendrite) 树枝状突起,多级分支。 分支上有大量树突棘(dendritic spine)。 内部与胞体相似,也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轴突(axon) 一个,起始处称轴丘。 轴膜,轴质,无尼氏体,但有神经原纤维。
(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无髓神经纤维末 梢呈串珠状膨突,内 含突触小泡,与平滑 肌或腺细胞表面接触, 引发其收缩或分泌。
(四)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与神经细胞的区别:
星形胶质细胞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二、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1、被动运输:物质透过细胞膜由高浓度的一侧运送到低
浓度的一侧,不需要消耗能力,为被动运输,包括单纯扩 散和易化扩散
单纯扩散: 一些溶于水和脂肪的物质,如CO2 ,O2、乙
醇、脂肪酸,通过溶解与膜的脂质而被动运输。
易化扩散: 一些亲水性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和带
电荷的离子(K+、Na+、Ca2+等)不能透过细胞膜上的脂 质双分子层,必须借助膜上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作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