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理解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摘要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中的一株奇葩,是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她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馨香和活力!本文旨在探索中国书法纯真之美,,挖掘中国书法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汉字线条结构章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的体现,它在国际上特别受到重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把自己国家的文字发展成一门艺术,并且艺术发展境界之高。

中国周围国家像日本、朝鲜,日本虽有“书道’,但都有对中国书法的借鉴。

中国书法不像其它民族汉字,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道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就是从写字升华而来的,没有写字就没有书法艺术,然而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写字是人们记录和沟通思想的工具,是为了实用,是一种工具;书法是人们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字里有某些没的因素,即有某些为人们所感悟的美的东西,是在于对美的追求,是一门艺术。

一、汉字表意之美中国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就有了艺术性。

汉字的功能是在于记录人们思想和交流的工具,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之初,用线条组成一些不同的符号,以表示大家都认识的事物,远古时期,人们崇尚“神灵“,心里总希望能得到好得生活,于是在丰收之时,或喜庆的日子里,就祈福、谢神,不光是口头上念,还用吉祥的文字刻在住处的树干或掩饰上;在狩猎或播种时,还做一些镇邪或驱魔的咒语,以求得打猎和种植的成功,在闲暇欢乐之际,则用歌舞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他们将这些歌谣记下来,便成了歌谣。

经过漫长的岁月,在频繁的写刻中,不断的趋向简化,删繁就简,概括为简单的形符,这样就完全脱离的外形的束缚,只用线条形成不同的抽象结构,这最便于书家抒发心灵之感受,任其挥洒自如。

凭借当时的情趣,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感受。

汉字在出现之初,就不是机械地描模客观事物,而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概括性的成分,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成分。

二、线条之美汉字是用抽象的点线笔画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意境。

林语堂《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

林语堂《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

林语堂《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

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以贯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无庸顾及其内容。

在这片绝对自由的园地上,各式各样的韵律的变化,与各种不同的结构形态都经尝试而有新的发现。

中国之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国的字体,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书家自己去决定创造。

如是,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渐认识线条上之美质,像笔力、笔趣、蕴蓄、精密、遒劲、简洁、厚重、波磔、谨严、洒脱;又认识结体上之美质,如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计白当黑、条畅茂密、矫变飞动;有时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颓与不整齐的姿态中显出美质。

因是,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

中国书法探索了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韵律和形式,这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结果,尤其是来自动植物。

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美的素质。

中国文人接触了这些,把其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

自然界的美是动态的美。

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它表现生动的美,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

这种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

运动的动态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这是理解中国书法的要旨。

现代艺术为寻求韵律而试创结构上新的型体,然至今尚无所获。

现代艺术家们,如果你研究下中国书法,也许能够获得新的启示。

(节选自林语堂《中国书法》,有删改)24.为什么说中国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请分点概括。

(5分)答:①使用的是能够传达韵律变动形式的毛笔;②书家笔下是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其决定创造的字体;③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渐认识到线条、结体等的美质。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25.根据文意,概括中国书法中所融会的神韵的具体内涵。

(4分)答:动物运动机能的和谐、植物美的素质。

评分建议:每点2分。

若照抄原文(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美的素质),则不可赋分。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 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 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大家都知道,书法的魅力从王羲之草书到楷书,这其中还经历过千变万化,你对书法有什么样的认识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材料一: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里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

书写者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近代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对德国女画家萝斯蒂兹说:"一个规定的线(文)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

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

希腊人因此深入地研究了自然,他们的完美是从这里来的,不是从一个抽象的理念"来的。

人的身体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

";又说:"表现在一胸像造形里的要务,是寻找那特征的线纹。

低能的艺术家很少具有这胆量单独地强调出那要紧的线,这需要一种决断力,像仅有少数人才能具有的那样。

";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属于罗丹所说的少数人。

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像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透视那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万物的规定的线,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

"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的书法也诞生了。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作者:宗白华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6年第03期唐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唐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可喜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的常识告诉就知道: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

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

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一个生命体有了形象。

流贯在筋肉中的血液营养着、滋润着全部形体。

有了骨、筋、肉、血,一个生命体诞生了。

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建立在几千年汉字的特殊形式基础上,线条在运动中构成活泼的生命。

汉代蔡邕曾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这里的“形”,包括了天地万物及人的本身。

以后的研究者都离不开这个大范围。

直到康有为,简捷地表明:“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

“势”是动态,进一步有了“意”,即意味、意蕴,“意”扩大了空间、时间,没有穷尽。

中国书法艺术积淀了自身的审美意味,它是作者与接受者共同的创造。

艺术家应该以更加包容与开放的心态面对传统,面对古人、今人、世界,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所有文化艺术的精华,同时还要善于在生活里发现美。

古人论书“万岁枯藤”“千里阵云”“惊蛇入草”“飞鸟入林”都是在自然中妙悟笔法的例子。

书法的节奏与韵律,也与音乐、舞蹈相通。

杜甫说“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要重视对经典法帖碑刻的学习,还要重视在字外功夫上参悟,要“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读书与游历,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现代黄宾虹说“凡病可医,唯俗病难医。

医治有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

知识学问的来源无外乎读书、行路。

读书与行路,不仅有增进知识的作用,更有变化气质、医俗的意义。

这里说的读书和行路,不是一般的“读”书,也不是一般的“行”路。

齐白石老年时“五出五归”,游历大江南北,饱览名山大川,就是深入生活、师法造化,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对其衰年变法有重大意义。

林散之晚年在其《书法选集·自序》中回忆远游的经历:“行越七省,跋涉一万八千余里,道路梗塞,风雨艰难,亦云苦矣。

”然而苦则苦,此行得“画稿八百余幅,诗二百余首”,对其眼界胸襟的开阔,其意义更是无法计量。

今人出行,都是借助飞机、火车这些现代交通工具,与古人那种长艰难跋,不可相提并论。

然而,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以新的审美眼光面对新事物,开拓新思想,运用新语言。

《汉字蕴含的美学》阅读答案

《汉字蕴含的美学》阅读答案

《汉字蕴含的美学》阅读答案《汉字蕴含的美学》阅读答案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其中蕴含的美学更是多不可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汉字蕴含的美学》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这种对文字的共通感。

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

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

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

汉字则不然。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寝多也。

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

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

字所包含的孳乳义,与西方的字母不同,是以字子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完成了一种飞跃。

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

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

这里,就产生了一种似乎古怪的现象,那就是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

可是,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

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

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所以,在这里出现了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

《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非常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超群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那么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进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索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满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渐渐地去体会、涵咏。

假如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那么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猎取那么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缘由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识。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

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默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那么的境界。

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观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表达,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

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沟通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

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醉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

林语堂《中国书法》—阅读题答案

林语堂《中国书法》—阅读题答案

林语堂《中国书法》—阅读题答案中国书法林语堂一切艺术问题都是气韵问题,中国书法是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基本艺术,我们还可以说它供应中国人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也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抒发而来。

中国抒发所运用的工具为毛笔,毛笔比之钢笔来的潇洒而机敏易感,故书法的艺术水准,足以并肩于绘画。

中国人把书画并称,亦既充分认识此点。

中国大画家像董其昌、赵孟頫同时又为大书法家,无足为异。

赵孟頫为中国闻名的书画家之一,他讲自己的绘画山石有如书法中之飞白,而其绘画树木,有如书法中之篆体。

绘画的笔法,其基本且肇端于书法的永字八法。

可知书法与绘画之秘笈,系出同源。

据我看来,书法艺术彰显出气韵与结构的最纯粹的原则,其〔与绘画之关系,亦如数学与工程学天文学之关系〕。

观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笔画,它的结构只有在不可言传的意境中体会其真味。

一幅绘画还得传达一个对象的物体,而精致的书法只传达它自身的结构与线条美。

中国之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之非常效能,而中国的字体,学理上是均衡的方形,但却用最奇怪不整的笔姿组合起来,是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书家自己去决断制造。

书法不独替中国艺术奠下审美基础,它又代表性灵的原理。

中国书法发觉了一切气韵结构的可能的姿态,而他的发觉系从自然界摄取的艺术的灵感,特别是从树木鸟兽方面,没有一种自然界的气韵形态未经中国画家收入笔底,形成一种非常的风格。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养,由于一枝枯藤具有自若、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他把这种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

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养,把这种气脉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这些树木动物之所以为美,由于它们有一种对于波动的提示,经常充溢着饱满的气韵而千变万化,永久不会罄尽他它的形态,易辞以言之,自然界的美,是一种动力的美,不是静止的美。

此种动力的美,方为中国书法的秘奥关键。

陈望衡《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望衡《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法是最具有中国美学意义的艺术。

作为文字,它的基本功能是记录语言;然而它又可以成为艺术,它像绘画、舞蹈一样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现今世界上,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并列的书法能够独立作为一种艺术,除了汉字就没有别的了。

书法艺术从现象上看近于绘画,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说。

但就其内在本质来看,书法与绘画则大相径庭。

绘画的功能主要是再现,大体上都离不开为客观事物造像。

象形是绘画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段。

书法很难做到像物。

书法也有再现、象形功能,但比起绘画来,不啻小巫见大巫。

而且,书法是以表达情感为功能的,它是表现艺术。

书法的表达情感是大致的,模糊的,象征性的。

仅就这一点看,它近于音乐。

音乐也是以表达人的情感为主要功能的,它之表达人的情感也具有模糊性、象征性、多义性的特点。

但书法的存在方式又根本不同于音乐。

书法是造型艺术,是静态的存在,音乐是音响艺术,是动态的存在。

书法是空间的存在,音乐是时间的存在。

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这线条绝不同于西洋油画中的线条,也不同于硬笔写出来的线条。

谈到书法艺术不能不谈到它特殊的制作工具——毛笔。

毛笔是软笔。

据专家考证,甲骨文骨板上曾经发现有朱笔书写而漏刻的痕迹,好像是用毛笔书写的。

如果这一推断不错,那至少在殷代就有了毛笔。

甲骨文亦应算书法艺术,当然它与直接用毛笔书写在纸上的书法艺术还是有所差别的。

至于铸在青铜器内壁或底部的金文,专家已经断定,是先用毛笔写在青铜器胚胎上然后铸的。

中国的书法艺术家就是通过对毛笔的操纵,或轻或重,或疾或徐,或润或涩,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既具观赏价值又耐人品味不已的书法艺术来的。

战国末期出现小篆字体。

大、小篆字体其基本风格是圆婉,只是大篆不及小篆规整。

汉代通行隶书,因字形“似八字势,有偃波”,故命名为“八分”。

汉代又产生了新的书体——楷书、行书和草书。

其中,草书的产生最具美学意义。

在所有的书法字体中,草书最能自由抒写书家的思想情感,最能见出书家的创造个性,最具审美情趣,因此,草书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代表。

《书法与中国文化》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法与中国文化》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法与中国文化》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

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

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答案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中国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人开心时,呈略笑容,悲痛时释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够在中国书法里整体表现出,像是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能够达至这种境地的。

中国的书法何以可以存有这种特点?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仁义草书,伤重他技,无常窘穷,弊悲愉佚,愤恨忧愁,酣醉,无趣,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矣发之。

必于物,见到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小,令人瞩目可愕,一微旨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令人瞩目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现在我们再惹来一段书家自己的告白。

后汉大书家蔡邕说道:“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元代赵子昂写下“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并使“子”字存有这鸟飘形象的表明。

他写下“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

如他从“为”字获得“鼠”形的表明,因而积极主动地观测鼠的生动形象,汲取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想,并使“为”字更存有生气、更存有意味、内容更多样。

这字已不仅就是一个抒发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整体表现生命的单位,书家用字的结构去抒发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了。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汉字的美学价值阅读理解

汉字的美学价值阅读理解

汉字的美学价值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汉字的美学价值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

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

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

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

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

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

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

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

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

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

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

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

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

一首好诗,(不但)意境要美,(而且)要有音律美。

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

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

它不为形体所拘,(即使)是狂草,我们(也)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

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

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

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

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即使……也……不但……而且……(2)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短文的结构特点是(B)。

A.总—分B.总—分—总C.分—总②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分别是: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有动感之美。

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苟君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主要反映在思想内容和内容形式上。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就像诗歌、音乐那样,而其他民族写字还没有达到这种境地。

魏晋书法的美学思想价值很高,首先提出了书法艺术中的“意”与“象”的关系问题。

中国书法发展本来依赖于文字的创造与演变,但文字的创造一开始便与卦象联系起来,发展至自东汉末年,蔡邕、崔瑗等人提倡书法艺术时,便一再强调“观其法象”。

由于“观象”只是一种心理上的直接感受,并不一定需要用语言来作全面具体的解释,于是对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也往往成为个人的自由品味。

魏晋时期玄学、佛学充斥着士人论坛,“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得意忘象,”“言不尽意”,一时蔚然成风,受这种风气影响,魏晋书法美学思想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超出了“观其法象”的思想,转变为重视主体“意”的抒发表现;二是十分自觉地追求与书法相关的“象”的美。

简单地说,重“意”的玄妙深微和“象”的自然美丽,这是魏晋书法美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唐人的书法美学思想在魏晋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和创造,这段时期的书法作品在结体上,于《兰亭》端凝飘逸的基础上发展为端正庄严的体相,一方面是笔锋入纸如锥划沙般的劲利;另一方面,又出神入化地表现出笔墨间的神情顾盼;在用笔上,其中锋的健洁雄强以及提按顿挫间的笔势往来,大都采自《兰亭》一脉,尤其是在气息清远方面,两者也有着极为相似的一面。

唐代伟大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所撰著的《书谱》,不单是对中国书法过去的总结,而且在书法发展的总体趋势上,独有见解地提出了“文”与“质”的问题,这也是内美与外美的问题,书法艺术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内美,就是“文”,有志于书道者应在这上面多下功夫,在《书谱》中孙过庭还强调了辨体,即指出各种书体用途、特征、规律的区别,同时他又强调融会贯通,重视各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

中国书法美学思想的变异性不仅从不同时代的审美思想、艺术追求等方面表现出来,而且从时代对书法的需要、时代所能提供的书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来,这种变化是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表现的变化,而人们对这种表现的认识和理解,也在发展中变化,但其“属性”的本质力量的形象性,展示为美的基本原理没有变。

书法—中国文化的“美神”阅读答案

书法—中国文化的“美神”阅读答案

书法—中国文化的“美神”阅读答案答案解析
1.(1)书法能让平民百姓和皇帝老儿痴迷发狂;(2)书法具有让人难以抗拒的线条美和色彩美;(3)书法之美重在作者的精神世界。

2.准确严密性:“纵观世界上的文字,似乎只有汉字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是唯一可以派生出艺术的文字”中“唯一”一词表数量限制,说明只有汉字是可以派生出艺术的文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形象生动性:“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以及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用到了排比的修辞,散句错落有致,有力地说明了书法的线条、色彩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形象生动性。

3.打比方。

把书法的线条。

色彩美比作人的外表,把书法的内在精神世界比作人的内涵,说明书法的“真美”在于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使说明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4.逻辑顺序。

本文在点明说明对象之后,先举了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书法能让平民百姓和皇帝老儿都痴迷发狂的现象,然后说明令其痴迷的原因:书法具有外在的线条、色彩美和内在的精神美。

揭示书法美的本质。

因此用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

中国书法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中国书法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中国书法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强调儒学,强调以“中庸”、“中和”为标准,强调一统、整齐划一的美,发展个性则是离经叛道的,不足取的,人的思想与行为都要循规蹈矩,不偏激。

这样,在色彩的选择上势必选择黑、白、灰。

灰是复色,是中性色,与其它颜色相结合都不会发生冲突。

“洗尽铅华,卓尔名贵”,是我国传统的崇尚释躁平矜、平淡自然的美学思想的写照,因此,代代相传,起主导作用的黑、白、灰的“中和”色彩在人们的心理和环境中不自觉地沿袭下来。

中国大地上的民间建筑,黑瓦白墙极为普及,连中国的围棋,棋子也只有黑、白二色。

被认为是我国正宗艺术的中国画,一段时期曾排斥缤纷色彩的运用。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书法艺术,则更是黑与白的王国。

除了皇帝御批点朱时,任何人使用颜色书写则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或是不正经的野狐褝。

中国人偏爱黑白艺术,更喜爱黑墨白纸的书法艺术。

书法家们将自己的炽热情感,通过高潮的'书写技法,以黑色的笔画线条倾注在一张张洁白的纸上,使观赏者如痴如醉。

所以,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视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被尊为“书圣”。

“计白当黑”、“知其黑,守其白”,即如何营构每个字的结体,如何营构整幅作品的布局。

你如果真正懂得了书法中黑色的奥妙和白色的运用,你的书法就会大有长进了。

书法用墨讲究宜浓不易淡。

浓墨有神,淡墨无彩,苏东坡用墨如黍米珠光,如点小儿黑睛。

颜真卿用浓墨轻吐如蚕,精气内敛,形质动荡。

米蒂用浓墨,墨酣意足,沉着痛快。

但也有人专写淡墨,明朝董文敏开创淡墨一派,清朝则出了个“淡墨太守”王文治。

用墨讲究“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神韵约略浓淡之际,韵生纸墨想发之间”。

若你能巧妙地运用墨色,就能自然而恰到好处;若你运用墨色能得天地自然之意而达到极致的地步,你的书法又将臻新的境界。

被称为黑白艺术的中国书法,并非只有黑(黑的颜色)白(纸的颜色)二种颜色,其实,还有其它各种颜色相符相衬地配合在一起,只是不明显罢了。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汉字书法之美》自序蒋勋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

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①的练习簿上。

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

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

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

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

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

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

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

“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

彷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

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

“勲”的笔划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划少、字划简单。

高中论述类阅读: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高中论述类阅读: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高中论述类阅读 2019.111,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可喜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现在我们再引一段书家自己的表白。

后汉大书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子”字有这鸟飞形象的暗示。

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

如他从“为”字得到“鼠”形的暗示,因而积极地观察鼠的生动形象,吸取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为”字更有生气、更有意味、内容更丰富。

这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了。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

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

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一个生命体有了形象。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

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要“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融铸了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

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家本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耀日,佛象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的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

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颖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立。

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排斥和简单否定。

如张怀瓘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草二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

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

“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有论?今制品格以代权衡,于物于情,不饶不损。

惟以理伏,颇能面质,冀合规于玄匠,殊不顾于聋俗,夫聋俗无眼有耳,但闻是逸少,必暗然悬伏,何必须见?见与不见,一也。

”这以其标新立异骇世惊俗直言谠论令人顿开茅塞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唐人的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5. 根据原文,对书法美学意象差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 书法家的出身背景不同,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唐朝书家多与关陇健儿有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理解及
答案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

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

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

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

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

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

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

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的一项是()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

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D.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
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美的倾向。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
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现代文阅读答案
(原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
(C项与原文“点如高峰坠石”、横画似“牵缰勒马”内容不符)
(B项对“书者,如也”的理解有误,“如”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观形体,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