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患者的中医护理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3d973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f.png)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本病的病因主要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所致。
其病机有虚实2个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肾有关。
根据胸痹发生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分为阴寒凝滞、痰浊内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5型,在护理上有共同点,但分型护理各有特点。
1.阴寒凝滞型因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寒邪内侵,致使阳气不运、气机阻痹而诱发本病。
证见:胸痛彻背,遇寒则甚,形寒肢冷,胸闷心悸,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头目眩晕,腰酸肢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方剂护理要点:①护理原则为通阳开痹。
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切勿潮热,尤其在天气绝热或阴雨之日,应当及时平添衣被,若食欲不振甚,则可以适度提升室温或置放热水袋,以减轻患者疼痛及食欲不振症状。
病室宜温暖向阳,展开各项化疗护理时尽量少曝露患者。
②饮食以温阳散寒为原则,禁食生冷瓜果等温热之品,宜喝风寒食物,需用干姜、川椒等调味或饮用少量米酒,以温阳散寒。
可食用桂圆、莲子、白木耳、西洋参等补气养育阴之品。
中药应当热服,水果可以煎后食用。
③胸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或冠心苏合丸,也需用茶花、肉桂粉各1g温水调服。
服药后必须卧床歇息,维持安静,以利药效充分发挥。
④针灸时多用温针和灸法。
2.痰浊内阻型因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所致。
证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心悸气短,身倦头昏,腹胀纳呆,痰黏色白,舌胖嫩,苔浊腻,脉滑。
方剂护理要点:①护理原则为通阳豁痰。
病室安静向阳,不必干燥,相对湿度以60%为宜。
②此型多因饮食不当所致,故饮食护理十分关键。
饮食以通阳泄浊为原则,懒辛辣提振食物,忌酒,太少食甜食和川楝子油腻之品。
可以入大枣粥、萝卜粥以起著活血生发之功。
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免受损脾胃,并助中者痰快速病情发展。
平时可食用橘子、萝卜、绿豆、丝瓜。
中医胸痹心痛病护理常规
![中医胸痹心痛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11d2e2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1.png)
中医胸痹心痛病护理常规【概念】胸痹心痛病是因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的膻中部位及左胸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痛的部位。
2.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及有无颈静脉怒张。
3.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波型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常见证候要点及治法】1.心痛发作期(1)阳虚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治法:辛散温通,行气活血。
2.心痛缓解期(1)胸阳不振,痰瘀内阻:胸闷痛兼见胸闷气短,胸闷痛,痛有定处,四肢厥冷,神倦自汗,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
治法:通阳宣痹,祛瘀化痰。
(2)痰热瘀阻:胸闷或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黄或白腻或白滑,脉滑或脉涩或结、代、促。
治法:清热化痰、活血通络。
(3)气滞血瘀: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
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涩或结、代、促。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4)气阴亏虚,心血瘀阻:胸闷兼见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头昏乏力,倦怠懒言,遇劳则甚,胸闷隐痛,口咽干,心烦失眠,或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实施。
2.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或热服。
阳虚血瘀者偏热服。
(2)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及患者的反应。
(3)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
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a90ec7d4d8d15abe234ef6.png)
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耳穴贴压
特色技术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泡洗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艾灸
六、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避免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寒冷、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戒 烟限酒。 3.起居有常,发作时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如快步走、打太极拳 等,以不感疲劳为度。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 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 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 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二)注射给药
1.中药注射剂应单独输注,须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 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建议用生理盐水间隔, 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2.使用活血化瘀药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常用药物有丹 参、丹红、红景天、血栓通、参芎、舒血宁、红花、 灯盏细辛、苦碟子等注射液。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三)特色技术
➢胸:病位在于心胸,通常是膻中周围、胸骨 后;及非典型部位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左肩、背部、上 肢内侧、直至左手小 指端、咽喉部、下颌 、胃脘部等
胸痹定义
定义: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实际临床及“国标、行标”中“胸痹”:特指 “冠心病、心绞痛”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是如何 形成的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二、病因病机
病因
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227a7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4.png)
助处理。
提醒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漏服 或过量服用。
对于中药汤剂,注意温服,避 免过冷或过热影响药效。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护理
心律失常是胸痹心痛病常 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和 护理十分重要。
定期监测心电图,及时发 现心律失常的迹象,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因与病理
病因
多因情绪波动、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 。
病理
胸痹心痛病的基本病机为心脉闭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 、肾等脏腑。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表现,结 合中医理论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西医心血管 疾病进行鉴别。
02
中医护理原则
整体观念
因地制宜
根据地域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护理 方案。如南方潮湿气候地区,应注 重祛湿调理;北方干燥气候地区, 应注重润燥养心。
03
护理方案
病情观察
01
观察胸痛发作的频率、 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 伴随症状,如心悸、气 短等。
02
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 舌质、脉象等,以及是 否有心衰、心律失常等 严重并发症。
情志护理
关心、安慰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听音乐、冥想等,以 缓解压力。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情况给 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 水平,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用药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的名称、 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
03
辨体质施护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4b2e94f90f76c660371a00.png)
ppt课件
1
目录
一.概述 二.病因机制 三.常见证候要点 四.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五.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六.健康指导 七.护理难点 八.护理效果评价
ppt课件
2
一、胸痹定义
部位+病机命名
痹:通“闭”,闭阻不通之意,病机实 质即各种病因所致心脉闭阻,而表现 “不通则痛”
胸:病位在于心胸,通常是膻中周围、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 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
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
脉弦滑
ppt课件
9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 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 苔白,脉弦
ppt课件
7
三、症候要点
1.心痛发作期
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 腻,脉滑涩 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 暗、苔白,脉弦滑
ppt课件
8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 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 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胸骨后;及非典型部位
ppt课件
左肩、背部、上
肢内侧、直至左手小
指端、咽喉部、下
颌、胃脘部等
3
胸痹定义
定义: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实际临床及“国标、行标”中“胸痹”:特指 “冠心病、心绞痛”
ppt课件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5bf3d86bd97f192379e913.png)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时间:地点:主讲人:内容: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参加人员: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
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
西医学中的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参照辨治。
1、病因病机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或瘀血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
(1)年老、体弱、久病而致脾肾阳气亏虚,不能振奋心阳,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脉弱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脉不通,不通而痛。
(2)饮食劳倦伤脾,脾阳不振,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血亏虚,血不足,脉不通而发胸痹。
(3)素体心肺气弱,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涩,痹阻脉络发为胸痹。
(4)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发为胸痹心痛。
(5)恣食肥甘酒酪,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精微不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痹阻脉络而发生胸痹。
2、辩证论治(1)阴寒证:证候;胸闷气短,胸痛彻背,遇寒则甚,畏寒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肢冷,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心悸自汗,四肢厥冷,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浊。
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
(2)痰浊证:证候:心胸痞闷胀痛,时缓时急,甚则痛引肩背,心悸气短,身重头昏,少食腹胀,形体肥胖或咳嗽喘促,痰粘色白,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滑或濡滑。
治法:宣痹通阳,理气豁痰。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3)血瘀证:证候:胸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引房背,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
(4)气阴两虚证: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痛甚。
胸痹病人的中医护理查房ppt
![胸痹病人的中医护理查房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e0a11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4.png)
年迈体虚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气血不足,导致胸痹。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聚湿生痰,痰瘀互结,导致胸痹。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胸痹。
临床表现
胸部疼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胸痹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原则
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评估
穴位按摩的操作流程
评估、准备、操作、观察、整理
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及对按摩的耐受程度,询问是否有按摩禁忌症。
准备按摩用物(按摩床、按摩膏、按摩巾等)及必要的记录物品。
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按照穴位及按摩手法要求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要保持力度适中,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按摩时间约为15~20分钟。
中医护理对胸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医护理在胸痹病人康复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化。例如,针对胸痹病人的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护理技术标准等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以提高中医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不断完善和规范化
加强学术交流和培训是推动中医护理在胸痹病人康复中应用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形式,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提高其在胸痹病人康复中的中医护理能力。
中医护理的原则和特点
02
胸痹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避免情绪波动,预防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病情。
情志护理
保持情绪稳定
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及医护人员多沟通交流,增强信心与勇气面对疾病。
增加互动与沟通
控制热量摄入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书(1)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书(1)](https://img.taocdn.com/s3/m/54a7c6f933d4b14e8524685f.png)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长沙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一、基本情况胸痹心痛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年01月至06月,我科应用“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56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2例:心血瘀阻证5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情志护理、腹部按摩、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贴敷、中药涂擦、穴位贴敷。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其次是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4.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及耳穴压豆。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胸痹心痛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乏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4人(84.6%);②一般:8人(15.4%);不满意:0人。
分析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患者信任。
胸痹患者的一般护理与中医辨证饮食护理
![胸痹患者的一般护理与中医辨证饮食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329b54e518964bcf847cef.png)
胸痹患者的一般护理与中医辨证饮食护理作者:赵晨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摘要:中医理论认为,胸痹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本病有突发性特点,有时来势很凶猛,变化快,易死亡。
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对胸痹患者进行护理不能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要,还需中医辨证施护,做好饮食护理。
关键词:胸痹;中医;饮食;护理胸痹属冠心病范围。
如赵锡武认为:胸痹包括心痛,属现代医学冠心病范围疾患,从中医角度看,系病在心而密切关联脾胃、肾、肝、肺等脏腑之全身性疾病[1]。
刘寿康认为胸痹病包括整个胸背部窒塞疼痛为主的病证,与现代医学的一些食道疾患颇相类似[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制定的诊疗规范中将胸痹分为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死)、胸痹心衰(冠心病心力衰竭)、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并提出他因、他证、他病均不属本规范范围。
明确将胸痹等同于冠心病。
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症的发生,是辨证施护的重要环节。
1病情观察了解患者发生胸痹的诱因,发作时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伴随症状等,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及时通知医生。
2护理2.1病情轻者可轻微下床活动,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气短、喘息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一切日常生活均需医务人员协助。
注意保暖,急性期谢绝探视,使患者保持正常休息及睡眠。
2.2急性期给予心电监护,定期测血压、脉搏、呼吸,做好记录。
特别是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时,要调整好滴速,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伴随症状,以及神色、汗出、尿量、脉搏。
2.3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
遵医嘱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10粒,舌下含服。
2.4加强夜间巡视,发现有发作先兆时,可预防性用药。
若患者出现胸痛剧烈,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甲发绀,表情淡漠,大汗淋漓,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胸痹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胸痹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52696c783e0912a2162a86.png)
[J 国家中医 药管理 局发布 , i 中医病征 诊断标 准() , M南京 南京大 学出版社 。
5 2 19 、 8 9
于寒 则 阻缩 , 热则纵 挺不 收”说 明阳痿 和足厥 阴肝经 有一 定的联 系。 伤于 , 张 氏亢 痿振 阳 汤 中淫羊 藿辛 香甘 温 , 入肝 肾 , 补命 门之 火 衰 , 益精 气之 不
免 过于 劳 累 。 医讲 因精 神紧 张 、 绪激 动 , 虑 不安 等 不 良心 理状 态 , 西 情 焦
2 宜忌 “ 过食肥 甘厚 昧” 意饮食 护理 注
2 1 发病 早 期 食 欲 不 振 , 以清 淡 、 消 化 、 盐 、 脂 、 胆 固 . 易 易 低 低 低 醉 饮 食 。 给 米 粥 , 种 菜 汤 , 果 或 山植 粥 以开 胃进 食 , 忌 烟 酒 。 可 各 水 禁 2 2 急性心梗病人前3 . 天进 食 流食 、 症 状 减 轻 后 逐 渐改 为 半 待 流、 食、 食、 软 普 不可 过 饱 。 情好 转 , 病 食欲 增 加 时患 者 常 易有 饥 饿 感 , 最
白芍 之寒 腻 , 白芍 实 阴敛 阳 , 不碍血 行且 使 阴有所 化 。 而 二者 合用 , 谓相 可
Ⅸ 内经 》 勃起功 能障 碍为 “ 称 阳痿 ”《 ,和剂局 方》 称之 为“ 阳事不 举” 清 。 代 的韩善 征 氏说 :阳者 , 补 肾 , 者 , 也 , “ 男子 痿 弱 弱而 不 用 , 欲举 而不 能 之 谓 ” 现代 医学将 勃起 功能 障碍分 为器 质性 和功 能性勃 起功 能 障碍两 类 , 。 我们 选择 的病例 均是用 过多种 以补肾 阳为主要 功效的 中成 药而疗 效不 明 显 的功 能性 勃起 功 能障碍 患者 。 而功 能性 勃起功 能 障碍 多与 情志 因素 有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a88180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e.png)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胸痹心痛病,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1)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的部位。
(2)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情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气虚血瘀证。
证候: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后缓解。
胸闷、胸痛呈发作性,常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而诱发,乏力,气短,心悸,汗出。
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淡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弱或沉缓或结代。
②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口干,便干。
舌暗红少津或苔少,脉细弱或结代。
③痰阻血瘀证。
证候:胸脱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或仅胸闷,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
舌暗,苔浊腻,脉弦滑Q④气滞血瘀证。
证候: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
舌略或紫暗,苔白,脉弦。
⑤寒凝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绞,遇寒发作,甚则胸痛彻背,肢冷汗出。
舌淡暗或青紫,苔白腻,脉沉细涩或沉紧。
⑥热毒血瘀证。
证候:胸痛,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
舌紫暗或暗红,舌下脉紫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3)患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协助其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5)指导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6)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的部位。
②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波型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8)给药护理:中西药之间间隔30分钟左右,中药汤剂宜温服。
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730df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c.png)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胸痹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它是由于心脏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不足而引起的胸闷、胸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胸痹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在治疗胸痹时,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中医护理胸痹的优化方案。
1. 饮食调理:饮食对于胸痹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胸痹的发生与饮食不当有关,因此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首先,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蒜等;其次,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粗粮等;此外,还可以适量饮用一些中药汤水,如山楂、茯苓等,以促进气血的运行。
2. 调理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对于胸痹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因素都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加重胸痹的症状。
因此,在治疗胸痹时,需要调理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快、放松身心。
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
3.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胸痹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选择中药时,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以达到调理气血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山楂等,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作用。
但是,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遵从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
4.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胸痹的一种常用方法。
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气血,缓解胸痹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溪穴、关元穴等,可以通过按摩或推拿的方式进行刺激。
但是,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5.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对于胸痹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适度运动可以活血化瘀,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缓解胸痹的症状。
适宜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但是,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心理调理、中药调理、穴位按摩和适度运动。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达到优化胸痹的效果。
但是,在进行护理时,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fccc4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a.png)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第1篇胸痹中医护理方案一、背景胸痹是中医内科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为提高胸痹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护理理念,制定本护理方案。
二、护理目标1. 缓解患者胸痹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3. 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三、护理措施1. 生活护理(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
(3)合理膳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戒烟限酒,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 情志护理(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如倾听音乐、参加兴趣小组等,保持心情愉悦。
3. 中医特色护理(1)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案。
(2)中药护理:遵医嘱给予中药煎剂,观察用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3)针灸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注意观察针感及局部反应。
(4)推拿按摩:对胸痹患者进行适当的推拿按摩,以缓解症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 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传授胸痹的相关知识,提高疾病认识。
(2)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病情,掌握疾病加重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3)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护理评价1. 患者胸痹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2. 患者对疾病认识加深,自我保健意识增强。
3. 护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
五、注意事项1. 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2.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胸痹的中医护理
![胸痹的中医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7747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d.png)
胸痹的中医护理胸痹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胸痹是由于心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中医采用了许多有效的护理方法来缓解和治疗胸痹。
首先,中医强调调理饮食。
对于胸痹患者,饮食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认为,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调节体内功能。
同时,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导致气滞和痰湿。
此外,胸痹患者可以适当食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红豆、山楂、薏米等,以改善胸痹的症状。
其次,中医注重锻炼身体。
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气血运行,缓解胸痹症状。
中医推荐的锻炼方式有太极拳、气功、散步等,这些运动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放松身体来舒缓心情、疏通经络。
此外,中医还强调合理的休息,避免身体过度疲劳,以免加重胸痹的症状。
此外,中医还推崇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
针灸是中医经常使用的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改善胸痹症状的目的。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胸部、背部等穴位,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胸痹症状。
这些物理疗法可以有效地疏通气血,改善胸痹的症状。
最后,中医强调心理护理。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是影响心脏功能的重要原因。
因此,胸痹患者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中医推荐可以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舒缓情绪。
此外,中医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给予充足的睡眠,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平衡。
总之,胸痹的中医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理饮食、锻炼身体、物理疗法、心理护理等综合手段来调节体内的气血功能,缓解和治疗胸痹的症状。
这些中医护理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广泛适用于胸痹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和预防效果。
当然,在进行中医护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确保安全有效。
在中医护理胸痹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和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草药的应用是中医护理胸痹的重要手段之一。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1)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718232535727a5e9846a613f.png)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长沙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一、基本情况胸痹心痛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年01月至06月,我科应用“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56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2例:心血瘀阻证5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情志护理、腹部按摩、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贴敷、中药涂擦、穴位贴敷。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其次是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4.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及耳穴压豆。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胸痹心痛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乏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4人(84.6%);②一般:8人(15.4%);不满意:0人。
分析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患者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患者的中医护理
【摘要】笔者通过长期对胸痹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胸痹患者发病大多和情绪有关,提出了对胸痹患者的护理要包括病情观察、临症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和生活护理等几个方面。
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快的康复速度。
【关键词】胸痹;护理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1]。
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属本症范围。
本病属内科急症、重症,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临床上必须及时诊治,有效护理,以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
本文对胸痹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情观察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应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护理原则。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发病诱因及经过,发病特点,以便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胸痹发病急,变化快,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尿量及排便情况。
若发现患者有胸痛、咳嗽、气喘、心率失常、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症状,则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抢救措施。
2护理
2.1情志护理
胸痹病人常存在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等症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多有焦虑、自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
中医学认为七情通于五脏,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精神内守则真气从之,邪不可干.若心怀慕恋,志结忧惶,则病从内生而致阴阳失调,经络阻塞。
所以,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注意从病人的语言、表情及行为中探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语言应和蔼,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以取得病人的信任[2]。
最后应充分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病人讲解相关知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2.2临症护理
本病因发病急剧、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若不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易发生意外,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痛,气短等症状,严密观察神志、面色、汗液皮肤温度湿度、T、P、R、BP等变化,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心率、脉象、舌象、尿量与大便情况的变化,并且作好记录,加强巡视,做到早发现异常,早
期诊断,预防意外,抢救生命[3]。
输液时要严密观察输液速度,以每分钟30~40滴为宜;护理上配合医生合理使用各种用药,注意用药途径要合理,配伍要合理,有些药物还应注意温度,注意避光;出现胸间痛时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因为劳则耗气,劳伤心脾,胸痹之患,气脾已伤,再行劳倦,复伤心脾则加重病情。
胸痹患者均是气血运行不畅,吸氧则增加心气功能,推动气血运行,减少脉络瘀滞,故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以每分钟4~6 L为准则,增加氧浓度,增加心肌供氧。
2.3饮食护理
祖国医学很早就提出“三分治疗,七分调理”,调理不外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而胸痹病人的饮食护理就更为重要。
因为有许多病人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但因饮食不节或由于饮食不节而引起的大便秘结,常诱发猝死。
所以病人的合理饮食,对本病的转归和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胸痹属现代医学“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的范筹。
胸痹病人一般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宜,忌食辛辣、生冷及油腻的食物,忌过饱,忌暴饮暴食,应多食青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之饮食,以防便秘。
因为过饱及便秘用力可诱发猝死。
如已形成便秘者,可以给蜂蜜、香蕉等以润肠通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4生活护理
患者病房要温度适中,空气新鲜,环境安静。
患者应卧床休息,谢绝探视,戒烟戒酒。
进食、洗漱、大小便、翻身均需医护人员协助。
如无并发症不宜卧床过久,第1周绝对卧床,第2周可在床上坐起,第3周可下床在室内活动,第4周逐步增加活动量,勿过劳。
胸痛常由于体力劳动或其他过早过量不适当的活动增加心肌需氧量而诱发,所以一定要适当休息,不要过劳,防止胸痛发作。
不要感受风寒,阴寒凝滞型胸痛,常因复感寒邪而诱发,寒邪内侵,常可使血管痉挛加重,诱发胸痛。
3 讨论
对患者的护理不仅包括对症、饮食等客观方面的护理,也包括对患者主观的护理关怀,在胸痹患者的护理中,情志护理其实应该占主要部分,因为内在的心情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所以在对胸痹患者的护理中应该内外兼顾,既对其进行心理上的鼓励、关怀等心理护理,在胸痹的症状、患者的饮食、生活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护理,这样才能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许粉年.胸痹病人护理中的三倡三忌[J] .江苏中医药, 2003, 24(12):46.
[2] 祖晶.胸痹的辨证护理[J] .辽宁中医杂志, 2003, 30(11):946.
[3] 费秋红.胸痹的养心护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 21(2):119.
[4] 刘瑞霞.胸痹的中医护理[J].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1, 1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