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的变化对生料产、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塑胶行业如果有效管控水分含量,水分超标带来的影响

塑胶行业如果有效管控水分含量,水分超标带来的影响

塑胶行业如果有效管控水分含量,水分超标带来的影响一、水份对造粒的影响:水分含量。

若滑石粉的水分含量超标,则会影响到生产加工成本和储存问题,同时直接影响到滑石粉的外观和稳定性。

应用于绝缘漆时,会影响到绝缘漆的固体含量、绝缘性能,还会影响到绝缘漆的凝胶时间。

滑石粉由于其分子内含水较多,水分不易除去,在干燥时水分析出时间较长,所以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滑石粉水分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水份对塑胶制品的影响:在注塑过程中,如果使用水份含量过高的塑料粒子进行生产,不但会影响产品的加工及产品品质问题,而且更提高了产品的报废率,并最终影响成品质量,如:表面开裂、反光,以及抗冲击性能和拉伸强度等机械性能降低等。

因此,水份含量的控制对于生产高质量的塑料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三、水份含量影响塑料制品可能会出现以下产品缺陷:1、产品凹痕和气泡——由于吸湿性物料未干燥好,以及物料中残留单体及其他化合物而造成的。

判断气孔造成的原因,只要观察塑料制品的气泡在开模时瞬时出现还是冷却后出现。

如果当开模时瞬时出现,多半是物料问题,如果是冷却后出现的则属于模子或注塑条件问题。

物料问题:①干燥物料,控制水份含量②加润滑剂③降低物料中挥发物。

2、产品接痕(拼缝线)——产品接痕通常是由于在拼缝处温度低、压力小造成物料问题:①物料污染;②物料流动性太差,加润滑剂改善流动性:④干燥物料,控制水份含量。

3、产品发脆——由于物料在注塑过程中降解或其他原因。

物料问题:①物料污染;②干燥物料,控制水份含量;③物料中有挥发物;④物料中回料太多或回料次数太多;⑤物料强度低。

4、物料变色——由于烧焦或降解以及其他原因。

物料问题:①物料污染;②干燥物料,控制水份含量;③物料中挥发物太多;④物料降解;⑤着色剂分解;⑥添加剂分解。

5、产品银丝与斑纹物料问题:①物料污染;②干燥物料,控制水份含量;③物料颗粒不均。

6、产品浇口处出现斑纹和混浊——由于扩张注入模型时造成“熔体破碎”所致物料问题:①干燥物料,控制水份含量;②去除物料中污染物。

水分管理在果苗培育中的关键作用及优化措施

水分管理在果苗培育中的关键作用及优化措施

水分管理在果苗培育中的关键作用及优化措施果树苗木的培育是果树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水分管理在果苗培育中扮演着关键的作用。

合理的水分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果苗的生长和发育,还可以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水分管理在果苗培育中的作用,并介绍一些优化措施。

一、水分管理的作用1. 促进营养吸收和物质运输:水分是植物体内各种养分的溶液载体,充足的水分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供果苗吸收,促进果苗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水分还可以在植物体内进行物质运输,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 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水分在植物体内起着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

适当的水分可以使细胞处于正常的膨压状态,保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利于果苗的生长和发育。

3. 调节植物体温和避免蒸腾过度:水分通过植物体内的蒸腾作用将植物体内的热量带走,起到降温的作用。

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调节植物体的温度,避免蒸腾过度,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植物体的水分平衡。

4. 提高耐旱性和抗病能力:水分管理对果苗的耐旱性和抗病能力有直接影响。

适当的水分管理可以提高果苗的耐旱性,使果树在干旱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同时,水分也是植物抵抗病虫害的重要条件之一,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提高果苗的抗病能力。

二、水分管理的优化措施1. 确定灌溉水量和频次:果树苗木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于成年果树,需根据果苗的生长发育阶段、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和频次。

一般来说,果苗在生长初期需较多的水分,随着生长阶段的推进,适当减少水量,避免过度灌溉。

灌溉频次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果苗的生长状态进行调整。

2. 控制灌溉时机:果苗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过掌握果苗生长的生理特点,合理选择灌溉时机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一般来说,果苗的早晨和傍晚是最佳的灌溉时机,这时土壤和气温相对较低,蒸腾量较小,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3. 加强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保持土壤湿度。

水分胁迫对小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分析

水分胁迫对小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分析

水分胁迫对小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分析水分是作物生长发育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的水资源供应不稳定,水分胁迫成为了制约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生长和品质两个方面对水分胁迫对小麦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生长方面1. 影响根系生长:水分胁迫会导致土壤中水分减少,根系难以吸取足够的水分,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

根系生长不良导致植株发育不健全,影响产量。

2. 抑制叶片光合作用:水分胁迫使得小麦叶片失水,叶片细胞脱水导致其与CO2的交换受到限制。

水分胁迫还会导致气孔关闭,进一步降低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

3. 减少养分吸收:水分胁迫会降低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导致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小麦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4. 影响植株生理代谢:水分胁迫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转运,破坏植物的生理平衡,导致生长受阻。

二、品质方面1. 水分胁迫对小麦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缺水会导致小麦粒重减轻,粒形不饱满,粉磨率下降,从而降低小麦的经济价值。

2. 蛋白质含量下降:水分胁迫会导致小麦的蛋白质合成受限,从而使得小麦中蛋白质含量下降,这对于食品加工产业来说是一大影响。

3. 酶活性受限:水分胁迫会降低小麦中酶的活性,这对于面粉的加工和发酵过程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 营养成分降低:水分胁迫会影响小麦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例如维生素、矿物质等,降低小麦对人体的营养价值。

综上所述,水分胁迫对小麦的生长和品质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减少水分胁迫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改进灌溉管理:合理规划灌溉方案,减少水分的浪费,确保土壤水分的有效供应。

2. 种植抗旱品种:选育适应干旱环境的小麦新品种,提高抗旱能力。

3. 改善土壤质量:加强土壤改良,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小麦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4. 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根据小麦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安排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

总之,通过综合措施的应用,可以减轻水分胁迫对小麦的影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谷水分对稻谷收储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稻谷水分对稻谷收储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利用机械设备烘干稻谷到安全水分 ,一般将烘干时 间和烘干温度控制在 30 m in和 45℃左右 。
(3)仓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采用气调储藏 ,或将稻谷 堆放一定的高度采用通风降温的方法 。 3. 2 在加工过程中稻谷水分调控的措施
(1)在加工前检测稻谷水分 ,其水分过低则事先要将其 自然回潮 ,或均匀喷洒水让其水分达到适宜水分为宜 。
稻谷水分高低对稻谷储存的影响一直是粮食收储加工 企业面临的难题 ,国家曾花巨资用于攻关 。特别是近年来 , 粮食市场的开放 ,粮食生产单位对粮食水分的忽视 ,给粮食 存储和加工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储藏过程中稻谷水分 调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
(1)仓储条件受限制的企业 ,只有将稻谷自然凉晒 、风干 到安全水分再入库 。凉晒时一般尽可能避免让稻谷过快的 失去水分和过多的与机械接触 ,尽量降低稻谷爆腰率 。
中水分子有 2 种存在方式 ,一是不能被微生物所利用的水 分 ,称为化学结合水 ;另一种是可被微生物利用 ,也影响糙米 的机械加工特性的水分 ,称为机械结合水 。一般来说在相对 湿度为 35%时大约有 7%左右的化学合水 ,其余的为机械结 合水 。如何调控这部分机械结合水是稻谷储藏与加工过程
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
虽然稻谷谷壳与糙米的组成成分不一样 ,但水分的高低 也直接影响产成品的质量 。稻谷在加工过程中水分损失量 一般为 2%左右 ,米糠与大米的相关标准要求水分含量应在 13%以下 。如果米糠与大米水分含量超过这一水分 ,其保存 期和货架期都会缩短 ,也直接影响稻谷加工的生产效益 。
3 稻谷水分调控的应对措施 3. 1 储藏过程中稻谷水分调整措施
表 1 不同水分含量破碎率及整米率
水分 / %
破碎率 / %
整米率 / %

混合料含水量波动大防治措施

混合料含水量波动大防治措施

混合料含水量波动大防治措施
1、现象:
送至工地的混合料含水量不均匀,忽高忽低,无法正常摊铺、碾压,给施工时的放样,松铺系数的确定,摊铺、碾压带来困难,影响设计标高、平整度、压实度的有效控制。

2、原因分析:
混合料拌制时,加水过多。

混合料堆置时间过长而造成混合料过干。

混合料出厂时,未经翻堆而造成含水量不均匀。

3、预防措施:
混合料的出厂含水量应控制在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上浮2~5%的范围内,根据天气清况(气温、晴雨)取值。

混合料堆放时间不应超过规定的时间(如24h),若遇雨,料堆应有遮盖物,并停止生产。

4、治理方法:
出厂的混合料,应随气候和季节,以及摊铺方式(机铺或人工摊铺)控制含水量。

气温高、摊铺速度慢、含水量可取偏高值。

混合料料堆出厂前,必须进行翻堆,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表里一致、色泽均匀。

送至工地的混合料才难铺前若发现含水量低于允许碾压含水量范围时,在现场路床外将混合料加水复拌,或者退至供料单位重新拌和后再用,但必须在两天内。

送至工地的混合料若含水量偏大,应在天气晴好时方能摊铺,以
利蒸发,但不应超过两天。

水分管理对抗涝作物生长的影响

水分管理对抗涝作物生长的影响

水分管理对抗涝作物生长的影响一、水分管理在农业中的重要性水分管理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作物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控制水分,可以保证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获得适宜的水分条件,从而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分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作物造成不利影响,如干旱、涝害等。

特别是在涝害条件下,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有效的水分管理对抗涝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1.1 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例如,在苗期,作物需要较多的水分以促进根系发展和叶片生长;在开花期和结果期,适当的水分可以保证花果的正常发育。

然而,过量的水分会导致土壤缺氧,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1.2 水分管理的基本原则水分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适时灌溉、适量灌溉和均匀灌溉。

适时灌溉指的是在作物需要水分的时候及时进行灌溉;适量灌溉则是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提供适量的水分;均匀灌溉则是指保证水分在田间分布均匀,避免局部过湿或过干。

1.3 水分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现代水分管理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此外,土壤水分监测、气象预报等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更精确地进行水分管理。

二、涝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涝害是由于过量的水分导致土壤长时间处于过湿状态,从而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自然灾害。

涝害不仅影响作物的根系呼吸,还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1 涝害对作物根系的影响作物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涝害条件下,土壤中的氧气含量降低,根系无法正常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根系生长受阻,甚至出现烂根现象。

2.2 涝害对作物叶片的影响涝害还会影响到作物的叶片,长时间的水分浸泡会导致叶片发黄、枯萎,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3 涝害对作物病害的影响过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如根腐病、茎腐病等,这些病害会进一步影响作物的健康生长。

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的影响与优化策略

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的影响与优化策略

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的影响与优化策略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的影响1. 影响根系生长水分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根系发育不良。

如果水分供应过少,根系会缺乏水分吸收,影响果苗的生长速度和养分吸收能力。

而过量的水分供应则容易造成土壤水logging,使根系缺氧,抑制了根系的正常生长。

因此,适当的水分管理是保证根系正常发育的关键。

2. 影响养分吸收水分管理直接影响果苗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水分过度供应时,土壤中的养分会被稀释,降低了果苗的养分吸收效率。

相反,水分不足时,由于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导致果苗无法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因此,应根据果苗的需水需养分特点,制定合理的水分管理方案。

3. 影响抗逆性水分管理不当会降低果苗的抗逆性。

过度浇水或缺水都会使果苗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受到环境的不利因素影响,如病虫害和枯萎病。

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提高果苗的抗旱性和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水分管理的优化策略1. 制定科学的浇水计划合理的浇水计划是果苗生长的关键。

应根据果苗的生长阶段和生态需求,确定浇水的频率和水量。

一般来说,果苗在生长初期需要较少的水分,随着生长发育,水分供应应逐渐增加。

避免连续过量的水分供应或持续缺水,保持适度的土壤湿度。

2. 应用适宜的灌溉技术合理的灌溉技术可以实现对果苗生长的精细控制。

例如,滴灌和喷灌技术可以准确地定量供水,减少水分的浪费。

而喷灌技术还可以降低土壤表面的温度,减少水分蒸发。

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优化果苗的生长环境。

3.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添加有机质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降低水分蒸发速度。

选用适宜的覆盖物,如秸秆或覆盖膜,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流失。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浇水频率,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4. 注意排水管理排水管理同样重要。

改善颗粒质量采取的方法之一水分调控

改善颗粒质量采取的方法之一水分调控

改善颗粒质量采取的方法之一水分调控改善颗粒质量采取的方法之一水分调控一、提高饲料水份含量的方法1、直接加水(生水或熟水)往混合机内直接加水提高成品水份是不可行的。

(1)虽然同时在饲料生产中使用了固体防霉剂,但由于其分布可能不均匀,且与水份相互脱离,仅附着于饲料颗粒表面,易霉变。

(2)直接加水,水份回收率仅30%左右。

若要在成品中增加1%水份,则需加水30—40kg,饲料变得过分湿润。

过分湿润的粉料吸收蒸汽的能力降低,这可能使调质温度下降,反而不利于糊化。

(3)加水量过高,致使粉料水份过高,并可能引起环模的堵塞及压辊打滑,制粒所需能量增加,产量降低。

(4)直接加入的水是自由水,而自由水是引起饲料霉变和水份迁移的主要原因。

2、蒸汽调节水份通过蒸汽调节饲料成品水份是不可行的。

(1)通过蒸汽调节粒料水份,可通过提高锅炉水位,降低输水阀灵敏度等方式实现。

(2)通过蒸汽提高含水量,则要增加蒸汽中的水份,蒸汽温度自然降低,蒸汽质量差,影响调质质量及淀粉糊化度。

(3)水份控制有限,增加1%很难。

增加多少水份不易控制。

(4)调质器中加入的水份大部分是游离水,易造成饲料水份向饲料颗粒表面迁移易霉变。

(5)水份分布可能不均匀,易霉变。

(6)保水时间短,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水份蒸发损失大。

3、缩短冷却时间(1)冷却时间短,颗粒温度高,易软化,粉化率高,耐久性差,易霉变。

(2)保水时间短,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水份蒸发损失大(3)容易出现糖心颗粒,增加饲料霉变风险。

(4)饲料包装时温度较高,储存时易出现水分迁移,出现霉变。

4、盲目加水的直接后果(1)水份增加较少,水活度增加较大(2)饲料霉变风险变大(3)饲料储存期安全变得不可控因此,我们不但要把水加进去,保得住,还要最大限度减少因加水而导致的水活度上升,减少霉变风险二、建议使用液态饲料防霉剂进行安全水份调控1、需要关注的问题(1)主要成分:丙酸、丙酸铵和水份乳化剂(储存安全与水分提升)目前市场上的液态饲料防霉剂大多是丙酸和丙酸铵作为有效成分的。

木屑造粒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木屑造粒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木屑造粒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木屑造粒是一种常见的木质颗粒生产过程,通常用于生物质燃
料生产。

在木屑造粒的过程中,水分的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水分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颗粒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首先,在木屑造粒的初始阶段,木屑中的水分含量通常是比较
高的。

这是因为木屑通常是从锯木厂或者木工厂中直接获得的,其
中含有大量的树木汁液和树液。

这些水分对于颗粒的成型和硬度有
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的水分也会影响颗粒的质量和燃烧效率。

因此,在木屑造粒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木屑进行干燥处理,以
降低木屑中的水分含量。

通常采用的干燥方法包括空气干燥、旋转
干燥机或者烘干机。

通过这些方法,木屑中的水分可以被有效地去除,从而提高颗粒的成型效率和质量。

一旦木屑中的水分含量达到了适当的水平,接下来就是造粒的
过程。

在造粒机中,木屑会经过高压和高温的处理,使得木屑颗粒
逐渐成型。

在这个过程中,木屑中的水分会被挤压出来,从而使得
颗粒更加坚固和紧密。

最后,在颗粒成型完成后,通常还需要对颗粒进行冷却和包装。

在这个过程中,颗粒会继续释放一部分余留的水分,因此在包装之
前需要确保颗粒的水分含量达到了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木屑造粒过程中水分的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适当的水分含量可以提高颗粒的成型效率和质量,从而影响着生物
质颗粒燃料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木屑造粒过程中,合
理控制水分的变化是非常关键的。

饲料水分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分析

饲料水分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分析

饲料水分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分析一、饲料原料和饲料成品水分的季节性变化饲料玉米含水量是影响饲料水分变化的重要因素,饲料玉米含水量的变化随着季节有规律的变化,秋冬季是新玉米上市的季节,同时该季节气温低,玉米水分很高,市场上水分在15%~16%的玉米也很多,饲料厂为了控制饲料质量,防止玉米霉变,限制收购玉米的水分在14%以下。

但是到了春夏季,玉米和其他饲料原料的水分很低,如玉米的水分有时达到10%左右,豆粕、棉粕和菜粕等主要蛋白质原料的水分在8%~10%左右,加上高温季节粉碎时水分的挥发和制粒后的干燥和冷却过程,水分损失很大,饲料成品的水分一般在9.0%~10.0%左右。

饲料原料水分和颗粒饲料水分的变化存在两个极端,在秋冬季,由于气温较低,玉米等新原料的上市时水分含量很高,在饲料生产制粒后,水分一般在13%~14%左右。

但是到了夏秋季,饲料原料水分一般在12%~13%左右,加之夏季高温,饲料原料水分在粉碎和制粒过程中损失,使得饲料水分很低,一般在9~11%左右。

饲料原料水分过低会产生以下生产问题:饲料粉尘增多;成品损耗率增加;制粒能耗增加;玉米糊化不理想;滑膜磨损等。

二、饲料水分和颗粒饲料质量的关系1、水分对颗粒耐久性和粉率的影响由于饲料水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饲料生产和饲料颗粒质量的季节性变化。

饲料水分的含量和制粒效率有显着的相关性,饲料中的水分能够降低饲料粉碎和混合时的粉尘。

饲料淀粉的糊化是影响饲料颗粒质量的首要因素,淀粉糊化作用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可逆吸水阶段,水分进入淀粉粒的非晶质部分,体积略有膨胀,此时冷却干燥,颗粒可以复原,双折射现象不变;(2)不可逆吸水阶段,随着温度升高,水分进入淀粉微晶间隙,不可逆地大量吸水,双折射现象逐渐模糊以至消失,亦称结晶“溶解”,淀粉粒胀至原始体积的50~100倍;(3)淀粉粒最后解体,淀粉分子全部进入溶液。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适当的水分有利于热蒸汽渗透进入饲料颗粒内部,提高淀粉的糊化率(见表1),饲料的水分过低会影响到淀粉的糊化和颗粒的质量。

水对食品原料生产的影响与控制

水对食品原料生产的影响与控制

3.4.1.1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土壤、空气、动物排 泄物、动植物尸体、工厂和生活废水等。
3.4.1.2水体污染生物类型
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链球菌等
病毒:甲肝病毒。
寄生虫:阔节裂头绦虫、猫后睾吸虫、异性吸虫等
3.5.1 水体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进入水体之后会发生系列变化,通 过各种变化,污染物向一下几个方向转化: (1)分散在水体中,逐渐稀释。 (2)分解和转化为其他物质。 (3)沉淀在底泥中。 (4)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5)富营养化。

3.4.1生物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分类
水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一切有 水的地方可能就有微生物的存在。水中的细菌 以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主,包括弧菌、假单胞菌、
黄杆菌等。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与数量随水
体类型与层次、污染情况、季节等因素不同而 变化,大气水、江河水、湖波与池塘水、地下
水海水的微生物来源和种类差别较大。
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
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 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其全国用水量的1/3; 可使2.5亿立米的水温升高10℃。
3.2.2.3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 (1)主要种类

天然核素 :铀、钍、镭等。 放射性碘 :其主要来源是核工业和核试验,是在 核爆炸早期及核动力装置运转过程中产生的。

放射性锶:放射性锶是核裂变产物,它随核武器 爆炸或反应堆事故后进入环境。

放射性铯以及其它有关放射性核素。
3.2.2.3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 (2)主要危害 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可以由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它们发出的射线会破坏机体内的大分子结构,甚至直接

饲料保水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水分控制

饲料保水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水分控制

饲料保水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水分控制当前饲料企业竞争日趋激烈,饲料生产已进入低利润时期,其生产成本已成为影响饲料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产能耗、生产过程中物料损耗、生产效率、机械磨损等因素直接影响生产成本,饲料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除了饲料生产中的管理因素和机械设备因素外,饲料水分是影响生产成本的最重要因素,科学地利用水分能够在不降低饲料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生产能耗、机械磨损和过程损耗,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持饲料正常的水分,能够提高饲料适口性,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

1饲料产品中水分的含量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1.1饲料产品中水分的含量在秋冬季节,由于气温较低,厂家多使用新上市的玉米等原料,这些新上市的饲料原料一般水分含量很高。

玉米-豆粕型日粮在饲料生产制粒后,水分一般在13%以下,基本能满足品控要求,但随着米糠粕、DDGS等农副产品(水分含量较低,约在9%-12%)的大量使用,使成品水分降到了12%之内。

在夏秋季节,饲料原料水分一般在11%-13%左右,加之夏季高温,饲料原料水分在粉碎和制粒过程中损失一部分,使得饲料成品水分很低,一般在9%-11%左右,低于国家要求的标准。

饲料水分过低会产生饲料加工时粉尘增多、成品损耗率增加、制粒能耗增加、玉米糊化不理想、制粒环模磨损、饲料适口性下降等不利因素,将会直接到影响饲料企业的经济效益。

1.2饲料的产品水分含量对饲料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饲料的产品水分含量,不仅影响饲料的内在和外在产品品质,而且对产品的出品率和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

一个年产3万t的颗粒饲料企业,年损失的经济效益可高达75万元。

根据生产季节和原料的变化调整生产工艺参数,尤其是调整制粒时调质工艺参数,可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饲料产品品质。

1.3饲料保水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刘春雪等(2004)研究了在混合机粉料中添加0%、0.5%、1.5%、2.5%的水分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浅议砂岩粒度和水分对生产的影响及控制

浅议砂岩粒度和水分对生产的影响及控制

浮法硅质原料粒度和水分对生产的影响及控制摘要:本文介绍了硅质原料的粒度对熔化、成分的影响,对加工过程中粒度和水分的控制提出了要求,只有严格控制硅质原料进厂粒度和水分,并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浮法玻璃生产的稳定。

关键词:硅质原料粒度水分1引言硅质原料是浮法玻璃生产的重要原料,占原料用量的60%左右。

随着对浮法玻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硅质原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玻璃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性。

本文主要从硅质原料的粒度和水分方面探讨对浮法玻璃生产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2 硅质原料粒度对熔化的影响硅质原料是配合料中最难熔化的原料,其粒度的大小对玻璃熔化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玻璃质量和能源的消耗,在生产中选用合理的硅质原料粒度非常关键。

硅质原料颗粒的熔化速度决定了配合料的熔化速度和玻璃的形成速度。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硅质原料的溶解时间与颗粒半径成正比。

玻璃形成时间(T)与硅质原料粒度的关系如下:T=K×R3式中:T—玻璃形成时间R—硅质原料颗粒的半径K—与玻璃成分和温度有关的参数由上式可以看出,硅质原料半径越小,熔化速度越快。

粒度偏大则熔化时间长,粒度偏细则熔化时间短。

试验表明粒径为0.4mm的砂子比粒径为0.8mm的砂子熔化所需的时间要缩短四分之三左右。

硅质原料中大颗粒的存在会延长配合料的熔化时间,导致玻璃中出现硅质夹杂物等现象。

玻璃生成时间与石英颗粒半径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玻璃生成时间与石英颗粒半径的关系图实际上,玻璃制造中最重要的反应是石英颗粒的熔解过程,因为玻璃形成过程的速度取决于石英颗粒的熔解速度。

如前所述,以平板玻璃的熔制为例,从硅酸盐形成开始到玻璃形成阶段结束共需32分钟,其中硅酸盐形成只需3~4分钟,而玻璃形成却需要约28~29分钟。

总而言之,玻璃形成速度与玻璃成份、砂粒大小、熔制温度等有关。

硅质原料的粒度越小越有利于玻璃的熔化,但是并非越细越好。

当硅质原料中超细粉含量过高时,由于表面积增大导致静电吸附效应强,易使配合料结团而不利于熔化;在熔化时反应速度加快,发泡剧烈,产生的小气泡不易排除,影响玻璃澄清效果;超细粉在窑内受热气流冲击容易飞散,影响配合料的组成,还容易堵塞蓄热室,降低熔窑使用寿命。

水分调控对果树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评估

水分调控对果树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评估

水分调控对果树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评估水分是果树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它对果实的发育和品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水分调控可以促进果实的膨大和糖分积累,提高果实的品质。

本文将对水分调控对果树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评估。

一、水分调控的重要性水分是构成果实的基本成分,也是果实发育的主要推动力。

适量的水分供应可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促进果实的膨大和质量的提高。

同时,水分能够调节植物体内的温度,维持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果实生长。

二、水分调控对果实发育的影响1. 膨大期:在果实膨大期,水分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度的水分供应可以促进细胞的伸张和膨大,提高果实的大小和产量。

反之,过量或缺乏的水分都会对果实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果实大小不均匀或发育不完全。

2. 颜色形成期:果实的颜色是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分调控对果实颜色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适宜的水分供应可以促进果实中色素的合成和沉积,使果实呈现出良好的颜色。

而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导致果实颜色不鲜艳或不均匀,影响果实品质。

3. 催熟期:在果实催熟期,水分调控对果实的成熟和口感有着显著影响。

适当的水分供应可以促进果实的糖分积累和脆性的提高,使果实口感更好。

而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导致果实糖分含量不足或口感变差。

三、水分调控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评估为了评估水分调控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1. 果实大小和产量:通过控制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的果实大小和产量进行对比,评估不同水分调控对果实大小和产量的影响程度。

2. 果实味度:利用仪器测定果实糖酸比例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评估不同水分调控对果实味度的影响。

3. 果实颜色:利用色度仪等仪器,测定果实的颜色参数,如亮度、色调和色度等,评估不同水分调控对果实颜色的影响。

4. 果实质地和口感:通过测定果实的硬度、脆性等参数,评估不同水分调控对果实质地和口感的影响。

5. 果实营养成分:测定果实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评估不同水分调控对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

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的重要性及技术措施分析

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的重要性及技术措施分析

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的重要性及技术措施分析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对果苗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的重要性,并探讨一些水分管理的技术措施。

一、水分管理对果苗生长的重要性水分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理代谢过程的基础和媒介,对果苗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提供养分运输:水通过根系吸收,将土壤中的养分溶解,运输到植物体内各个部位,为果苗提供必需的养分,促进其正常生长。

2. 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水分是维持植物细胞正常功能的基础,细胞内的各种代谢反应都需要水作为介质,缺水会导致细胞萎缩、新陈代谢受阻。

3. 参与光合作用: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参与物质,通过光合作用果苗能够进行自养,产生足够的能量和有机物质,促进果苗健康生长。

4. 调节植物体温:水分蒸腾作用可以通过蒸发来帮助植物体降低温度,保护果苗免受高温的伤害。

二、水分管理的技术措施1. 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是提供适量水分的关键。

果苗的灌溉量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幼苗期需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而生长期则可以适度减少灌溉量,以模拟自然降雨。

2. 控制灌溉频率果苗的灌溉频率需要根据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果树种类来确定。

一般来说,在幼苗期和生长期初期,需要增加灌溉频率以保持土壤湿润;到了生长期中后期,则可以适度减少灌溉频率,以促进果树根系的深度生长。

3. 土壤改良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通透性,有利于果苗的水分吸收和根系的发育。

常用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添加有机肥料、加入覆盖层、进行深翻等。

4. 蒸腾控制果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蒸腾作用失去大量的水分,因此控制蒸腾是合理管理水分的关键。

可以通过适时遮荫、提供充足的通风和进行适度的修剪等措施来减少蒸腾速率,降低果苗的水分损失。

5. 监测土壤湿度定期监测土壤湿度可以帮助果农了解果苗的水分状况,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现代科技可以利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水旱灾害后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工艺优化

水旱灾害后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工艺优化

水旱灾害后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工艺优化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水旱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日益突出。

农作物在受灾后的产后处理与加工工艺的优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寻找出对农作物产后处理与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的有效方法。

一、水旱灾害对农作物产后处理的挑战水旱灾害不仅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给农作物的产后处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灾后农作物往往受到了病虫害的侵扰,这要求在产后处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消毒和防治措施。

其次,水旱灾害可能造成农作物产量的断崖式下降,导致农作物资源的不足。

这对农作物的储存、加工和销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解决水旱灾害后农作物产后处理的挑战,必然需要创新和优化现有的加工工艺。

二、农作物产后处理与加工工艺优化的方法与措施1. 建立灾后农作物品质评估指标体系在灾后,农作物品质评估是决定后续加工工艺优化的重要环节。

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类型和特性,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准确评估农作物的品质,为后续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2. 开发适应灾后农作物的加工工艺技术针对农作物灾后品质下降的问题,可以通过创新加工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保鲜性和品质。

例如,可以研发高温杀菌和除虫技术,消灭灾后农作物中的病虫害。

同时,利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作物的保鲜期,减少资源的浪费。

此外,也可以通过加工技术的改进,将农作物加工成其它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3. 提高农作物产后加工的自动化水平为了应对灾后农作物产量下降的问题,加强农作物产后加工的自动化水平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实现农作物加工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同时,自动化技术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增加农作物加工的附加值。

4. 建立灾后农作物产后处理与加工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由于水旱灾害后农作物产量骤降,大量农作物资源可能会受到浪费。

水分的变化对生料产、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水分的变化对生料产、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水分对生料的影响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杨刚刘恩睿葛骏浩在生料的质量控制中,常常出现Tc值符合控制指标,而KH值偏离指标较多的情况,其原因与原料成分已发生改变而未及时调整配比,或者原料成分虽未发生变化,但配料时未严格按照配比执行等因素有关。

但物料水分变化引起的KH值波动,却往往被忽视。

1、物料水分的变化对配料的影响水泥各种原料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并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波动。

水分的变化,即影响生料配比的准确性,同时对粉磨构成影响。

1.1对检验数据的影响出料生料控制的检验,大多数水泥厂均是带水分测定Tc、Fe2O3。

并进行生产控制的,而化学全分析时一般都对样品先烘干再进行检验,这就导致同一试样因水分不同而使Tc值的控制值T与分析值T′间存在差值。

分析值T总要高于控制值T′,两者的关系如下:T′T= ×100 (1)100-M式中:T ——分析Tc值(%)T′——控制Tc值(%)M ——生料总水分(%)从式(1)中可以看出,当某种或几种原燃料水分发生较大变化时,生料的总水分发生变化时,所测定的湿基分析值与干基控制值相差为⊿Tc,此值随生料水分M的增加而增加,并随Tc值的升高而增大,例如:当T′=70.00,M=1时:T=70.00/(100-1)×100=70.71,⊿Tc=0.71若生料水分由1%增加至2%,控制值T′不变时,即:T′=70.00,M=2时:70.00T= ×100=71.34,⊿Tc=1.34100-2可见,即使以相同的Tc值控制生料,但由于原料水分的变化,⊿Tc也随之增大。

根据《立窑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规定:出磨料Tc允许波动范围为±0.5%。

按此计算,当生料总水分偏差达到1%以上时,⊿Tc标准偏差均超过0.5%,这就带来生料Tc的波动范围增大。

例如,某厂某一阶段出磨生料Tc 控制范围是70.50±0.50%,即Tc在70.00~71.00%之间为合格,此时的合格率达到75%,平均Tc也在控制范围内。

浅谈饲料加工过程中水分变化及其控制

浅谈饲料加工过程中水分变化及其控制

程会经历 多种加工 工序 , 如输送 、 粉碎 、 调质 、 均质 、 制粒 冷却 、 膨 化 干 燥 及 吸 风 等 工 序 。其 中尤 以粉 碎 、 调质均质、 制 粒 冷 却 和
膨 化 干 燥 等 工 序 中水 分 变 化 是 最 大 的 。水 分 解 湿 或 吸 湿 有 着 相
同 的原 理 , 当饲料 在加工过 程 中, 如 果 饲 料 所 处 环 境 的 介 质 空
向介 质 空 气 中蒸 发 。反 之 饲料 表 面水 蒸 气 压 小 于 饲 料 内部 的 水
料 加 工 阶段 促 使 水 分 含 量 发 生 变 化 的 因 素 , 如 粉 碎 阶 段 的水 分
变化 、 混 合阶段 的水分 添加 、 蒸 汽 的水 分 含 量 、 饲 料 分 会 先 转 移 到 表 面 再 向介 质 空 气 蒸 发 , 所 以无 论 饲料 所 处 环 境 的 介 质 空 气 如 何 变 化 , 都 会 引 起 水 分 的 损
由于饲料原料在加工过程 中的复杂性 , 所 以其 原 料 中水 分
的存 在 方 式 也 极 其 复 杂 , 一 般 情 况 下 饲料 中 化 学 结 合 水 也 可 称
掌 握其 水 分 含 量 和 其 它 质 量 信 息 , 为 日后 饲 料 生 产 提供 便 利 的
3 . 1原 料 接 收 过 程 中 的 水 分 控 制 原 料 接 收过 程 中 , 对 水 分 进 行 抽 样 检 测 是 其 水 分 控 制 中最 重 要的环节 之一 , 必须保 持其检测 的准确程 度 , 按 照 对 应 的 抽 样 标 准 来 选 择 须 检 测 的 样 品 ,避 免 水 分 高 的 原 料 出 现 漏 抽 现
均 值 作 为整 体 样 品 的检 验 值 。最 后 检验 部 门要 严 格 按 照 验 收 标 准来审核原 料水分 含量报告 , 发 现不合格 的原料 , 要 严 厉 禁 止

防洪防涝后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改进提升

防洪防涝后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改进提升

防洪防涝后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改进提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种植和产后处理加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提高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水平,需要进行改进和提升。

本文将探讨防洪防涝后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的改进方法和重要意义。

一、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洪涝灾害对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工作造成了重大影响。

一方面,洪水可能破坏农田和储存设施,导致农作物无法及时获得适当的处理和储存。

另一方面,洪涝可能污染农作物,使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目前,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 设施不完善。

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设施落后,缺乏洪水防护措施和适当的储藏设施。

2. 加工设备落后。

许多农民在农作物的初步加工和储存方面依靠简易工具和设备,无法进行高效和标准化的加工。

3. 加工技术有限。

农民缺乏专业的加工技术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农作物加工处理。

二、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改进的重要性改进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对于防洪防涝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改进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性:1. 提高农产品质量。

通过改进加工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去除农作物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2.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改进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可以将农产品加工成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3. 减少浪费和损失。

完善的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可以减少农产品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优化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可以促进农村地区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改进方法为了改进农作物产后处理加工技术,提高防洪防涝后的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洪水防护设施和现代化的储藏设施,确保农作物能够安全地进行产后处理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对生料的影响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杨刚刘恩睿葛骏浩
在生料的质量控制中,常常出现Tc值符合控制指标,而KH值偏离指标较多的情况,其原因与原料成分已发生改变而未及时调整配比,或者原料成分虽未发生变化,但配料时未严格按照配比执行等因素有关。

但物料水分变化引起的KH值波动,却往往被忽视。

1、物料水分的变化对配料的影响
水泥各种原料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并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波动。

水分的变化,即影响生料配比的准确性,同时对粉磨构成影响。

1.1对检验数据的影响
出料生料控制的检验,大多数水泥厂均是带水分测定Tc、Fe2O3。

并进行生产控制的,而化学全分析时一般都对样品先烘干再进行检验,这就导致同一试样因水分不同而使Tc值的控制值T与分析值T′间存在差值。

分析值T总要高于控制值T′,两者的关系如下:
T′
T= ×100 (1)
100-M
式中:
T ——分析Tc值(%)
T′——控制Tc值(%)
M ——生料总水分(%)
从式(1)中可以看出,当某种或几种原燃料水分发生较大变化时,生料的总水分发生变化时,所测定的湿基分析值与干基控制值相差为⊿Tc,此值随生料水分M的增加而增加,并随Tc值的升高而增大,例如:
当T′=70.00,M=1时:
T=70.00/(100-1)×100=70.71,⊿Tc=0.71
若生料水分由1%增加至2%,控制值T′不变时,即:
T′=70.00,M=2时:
70.00
T= ×100=71.34,⊿Tc=1.34
100-2
可见,即使以相同的Tc值控制生料,但由于原料水分的变化,⊿Tc也随之增大。

根据《立窑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规定:出磨料Tc允许波动范围为±0.5%。

按此计算,当生料总水分偏差达到1%以
上时,⊿Tc标准偏差均超过0.5%,这就带来生料Tc的波动范围增大。

例如,某厂某一阶段出磨生料Tc 控制范围是70.50±0.50%,即Tc在70.00~71.00%之间为合格,此时的合格率达到75%,平均Tc也在控制范围内。

但在相同条件下,由于生料水分实际增加了1%,其实际测定值Tc平均值超出了控制范围,合格率也只有25%,两个控制阶段的测定值见表1。

其中,4#样为69.88%,超过了允许波动范围,如果这时按控制值70.50±0.50去调整,势必增加石灰石,减少粘土来提高Tc值。

同样,5#样的测定值70.25%,看似接近中心值,而实际Tc值则为70.96%,已经接近上控线,其结果导致Tc总体偏高。

这对于原料均化较好,Tc合格率较高的厂来讲,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不少原料成分波动较大,Tc合格率相对较低的厂来说,就不可忽视。

生产中若Tc控制在70.50%左右,要使⊿Tc在0.5%以下,按T=T′/100-m×100=⊿Tc/×100计算,则M至少要控制在0.71%以下。

大多数水泥厂其生料水分偏差一般都在0.5~1.5%之间,多雨季节往往达到2.0%以上。

因此,严格控制水分是准确配料的关键,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2 对配料的影响
生料配料计算时,一般都是根据各种物料的水分,换算成对应湿物料的实际需要量,这时通过对Tc 值、Fe2O3、含煤量等指标的控制来控制生料KH值,如果这时各种物料的成分没有变化,仅仅是某种或几种物料的水分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实际配比与配料要求的差异。

当某种物料水分增大时,所增加的水分就会当作该物料而配入,造成该物料的实际配比低于配料要求。

因此,尽管正常喂料,而出磨生料的化学成分也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以配料举例说明,某厂原燃料分析数据见表2。

注:(1)煤工业分析:Aad=21.40%,Qnet=25979KJ/Kg。

(2) 煤的烧失量=(1-Aad)×100%,SiO2等其他成分为“煤灰中的各成分×Aad”
假设他们所含水分不再波动,其配料组成见表3,计算的生料三率值为:KH=0.95,n=1.94,p=1.14。

如果这时粘土水分增加1%,那么就有0.14%的水分被当作粘土配入,使粘土的实际配比只有13.84%,这时的配料计算结果见表4,据此计算的生料三率值为KH=0.96,n=1.94,p=1.14。

可见,n、p基本没有变化,但KH却升高了0.01。

相反,如果粘土成分降低1%,所减少的水分被粘土所取代,使粘土的实际配比高于配料要求,KH要降低0.01。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往往都不止1%,而且还会出现几种物料的水分同时变化的情况。

这就使KH的波动范围更大。

煤的水分主要影响生料中的热含量。

按表2中的配料计算,其生料热含量要求为2090KJ/Kg,煤配8.0%,当煤水分增加1%时,煤的实际配比为7.92%,这时生料热含量为:7.92%×25979=2057KJ/Kg,这就使配热不足,反之则配热过多。

煤质较好时,煤的水分变化对生料配热影响较大,而对成分影响较小;煤质较差时,对生料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两者都影响配料的准确性。

1.3 对粉磨的影响
原材料所含水分偏高时,物料的流动性较差,磨机下料管、提升机、料库进、出料口等处易发发生粘堵,下料不畅,造成物料断料及输送困难的产生,直接影响到配料及喂料的准确性。

尤其是水泥均化库对水分的影响十分敏感,一些厂的均化库不能正常使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生料含水量偏高所至,由表5可见,水分对生料磨机产量及电耗的影响更大。

表5 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料磨产量对比
2、应对措施:
2.1 采用高效节能烘干技术:
进厂原材料(除石灰石外)均应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后的水分应低于2~3%以下。

为确保其烘干效果,可对传统烘干系统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选择快速沸腾烘干技术和新型组合式扬料装置等有效烘干设备,通过合理控制物料在烘干机内的停留时间,以较底的煤耗强化热交换和物料水分的蒸发强度等技术手段,来确保出机物料水分低于2~3%。

目前,快速沸腾烘干技术的应用相对与传统烘干工艺,已达到增产80~120%,节煤50%以上的生产效果。

2.2加强物料水分控制管理
水分的变化使配料的准确性受到影响,铁粉水分的变化主要影响生料中Fe2O3的稳定;石灰石、粘土的水分变化对生料成分和率值都有影响。

而煤水分的变化则还要影响到生料的热含量。

因此在生产控制中要注意加强对水分的控制,可采取以下措施。

(1)水分的变化主要影响配料和粉磨两个环节,要求各环节都要加强控制,尤其是多雨季节和南方地区,每班至少测定一次生料的水分,及时调整Tc值,控制指标应根据生料水分的大小按实际情况下达。

(2)统一基准,对测定Tc的生料样先烘干水分,以干基Tc值作为生产控制值,消除水分对检验数据的影响。

2.3 烘干粉磨工艺
生料粉磨采用烘干兼粉磨工艺,在粉磨的同时进行生料的烘干。

烘干热源视生料含水状态可由磨前热风炉供给或利用窑废气进行烘干,随着物料水分的清除,一般可增产15~20%,出磨生料颗粒均匀,对立窑煅烧十分有利。

这种方法对于烘干能力不足的立窑水泥厂较为适用,但不利于大规模生产,能耗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