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线段与角综合问题
公开课:线段与角综合问题
E
B
F
A O
图1
解: OE、OF平分AOB、BOC
E
B
EOF EOB FOB 1 1 1 AOB BOC AOB BOC 2 2 2 1 1 AOC 1800 900 2 2
时,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10.
解:∠ AOC+∠ BOD =3600 - ∠ AOB +∠COD =3000 ∠MON=∠MOC+∠NOD-∠ COD =
D M O A
C
½ ∠AOC+ ½ ∠BOD -∠COD = ½ (∠ AOC+ ∠ BOD) -∠ COD = ½ 3000- 300=1200
A
B
M
N
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3、5,数 轴上一动点P对应的数为x.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 位长度的速度从原点O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 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后点A与点B的 之间的距离为10.
2解: 运动t秒后,点A此时表示的数为:-3-5t 点B此时表示的数为: 5-20t 点P此时表示的数为: -t 因为 点A与点B的之间的距离为10, 所以(1) 当A在B的左边时,如图: A (5-20t)- (-3-5t) =10 2 -3-5t 得 t
(2)当锐角∠AOC的大小发生改变时,∠MON的大小是否发生 改变?为什么? B 分析:∵ ON是∠AOC的平分线;
1 AOC ∴ ∠NOC = 2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认识直线、射线和角》教案(公开课)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认识直线、射线和角》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直线、射线和角》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射线和角这些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并能正确地画出它们。
2.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和角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直线、射线和角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交流中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线、射线和角的模型或者图片。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直线、射线和角,让学生初步感受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明确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并让学生在纸上尝试画出直线、射线和角。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画的直线、射线和角,并尝试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线、射线和角,还有哪些几何图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它们有什么特点?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总结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及其联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及其联系。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用尺规作线段和角公开课教案 鲁教版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教学目标设计:
⒈认知目标:
⑴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知识及步骤。
⑵了解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
⒉能力目标:
⑴通过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图活动,进一步丰富“平行线及角”的认识。
⑵能用适当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解释其中的理由。
⑶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⒊情感目标:
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⑵以活动小组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综合运用,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学习难点:探索“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平行的另一
.考的;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举手。
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
1
留给学生
做
中,
示课件)的角比一比,是否重合。
对全体学生不要求会写“作
2
3
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 射线、角》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角》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目标:1.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过程。
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进一步认识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射线、直线。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纸、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课件1)1、出示课题(课件2)2、创设情境,回忆线段相关知识。
(1)创设情境:A、教师左右手各捏住一条线的两端,将其拉直。
B、出示弓的图片。
(2)问题:老师手中拉直的线和弓上绷紧的玄都可以看着什么呢?(线段)(3)谁到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线段AB)(4)对于线段你都有哪些认识?3、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能量出它的长度)二、教学射线、直线(课件3) 1.认识射线(1)创设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再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2)、问题:我画的这两条线还是线段吗?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直线、射线)(3)、追问: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直线和射线事物吗?你能举个例子吗?(手电筒、汽车大灯、探照灯、太阳的光芒……)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近似的射线。
(课件4)(4)、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线、射线是什么样子吗?直线和射线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5)、提问:你能将线段变化成射线和直线吗?(学生画图)展示学生的不同作品进行讲评,注意射线的特点刚才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现在你能画一条射线吗?(射线AB 、线段AB或线段l)(6)、追问:联系刚才的“变化”和大家举的例子,想一想直线和射线有什么特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二线与角《线的认识》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二线与角《线的认识》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发展抽象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看一看”、“认一认”、“拉一拉”、“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但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
这些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
所以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到可以想象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再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这是学生直观地学习理解线、应用线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抽象的概念一种具体的认识和规范,更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越。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难点:体会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和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射线与直线。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配乐出示七张图片:笔直的斑马线、射灯发射出来的五彩斑斓的灯光、汽车的灯光、太阳的光线、海天相接的海平面、笔直且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铁轨和输油管道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从而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线的认识。
小学数学公开课二年级《认识线段》评课
上周听了二年级王飞老师的公开课:《认识线段》。
从课堂上来看,师生关系融洽,老师思路清晰,教态自然稳重,教学有条不紊,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老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是一节很成功的数学课。
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环节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本课教学贯穿了这样一条主线“认线段(通过拉直毛线来认识线段特征)——辨线段(辨别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为什么)——找线段(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
“折线段”中,由扶到放,先跟着老师学折一条线段,再自主折出一条比它长、一条比它短的线段;“画线段”中,由表及里,先通过儿歌学习画线段的方法,再看老师示范画一条线段,最后自己画一条线段;“连线段”中,由浅入深,由连两点之间的线段到连三点之间的线段,再到连四点之间的线段,不仅巩固了对线段的特征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了。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二、重视操作实践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线段的认识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此王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入手,让学生观察手中毛线的变化来认识线段,并多次让学生拉一拉,亲自感受。
并与放在桌上时的线比较不同的地方。
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
在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基础上,老师提问: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学生在说一说、摸一摸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线段的特点。
在拓展线段的表象时,老师又让学生折一折,通过折纸折出线段,老师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吗?再追问:你还能这出比它短一些的折痕吗?放手让学生折一折(多种折法),再让同桌相互比一比,通过活动,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四 线和角《线段、射线和直线》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四线和角《线段、射线和直线》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省级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学会用字母表示线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间合作的精神,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及其基本特征。
难点: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和大家一起上课,你们猜他是谁?好,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放歌曲),好了,猜到了吗?生猜测。
(孙悟空)出示课件,孙悟空图片师:对。
那孙悟空手中有一件特别厉害的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师:对啦,金箍棒。
现在,就让孙大圣带着他的金箍棒和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我们共同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2【讲授】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线段和角的计算分类讨论问题公开课PPT课件
自我检测
3.已知线段AB=10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 BC=4cm,M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AM的长.
第14页/共17页
自我检测
4.线段AB上有P、Q两点,AB=26,AP=14, PQ=11,求BQ的长。 提示:Q点的位置有几种可能?
Q点在P点的右侧: A
P
QB
(1)
• 有几种可能性?
情况一
情况二
情况三
A
C
B
A
BC
A
B
C
注意:
判断一点是否为线段的中点,首先要确定这 一点是否在线段上。如果在且该点到线段两
端距离相等,那么就是中点,否则不是
第4页/共17页
典型例题
若A、B、C三点共线,且AC= 1 AB,已知 BC=24cm,试求AB的长度。 2
提示:C点的位置有几种可能?
提示:OC的位置有几种可能?
OC在 AOB的内部:
N C
OC在 AOB的外部:
N
C
第9页/共17页
第10页/共17页
变交式 流思 体考 会
如何解决只有文字叙述的几何问题? 1、根据文字叙述画出图形。 2、根据画出的图形找数量关系。 3、注意有时需要分类讨论。
第11页/共17页
自我检测
1.若∠AOB=70°, ∠ BOC=15°,则 ∠AOC=85°,说法正 确吗?请说明理由
Q点在P点的左侧:
AQ
P
B
(2)
点的位置不确定,所以要分类进行讨论。
第15页/共17页
若A.B.C在同一条直线上,M为线段AB的 中点,N为线段BC的中点,已知线段 AB=a,线段BC=b,用a.b表示线段MN的长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直线、 射线、角》甘肃省姜桂芳老师(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共1学时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联系及表示方法;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提炼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学情和教材分析:“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单元的起始课。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对直线也有一定的认识。
本课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复习线段,同时引入射线和直线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进而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自主探究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对直线射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能在认识射线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图形的理性认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火星街小学姜桂芳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39页。
学情和教材分析:“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单元的起始课。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对直线也有一定的认识。
本课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复习线段,同时引入射线和直线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进而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公开课教案第【1】篇〗1、认识线段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一段线、练习纸教学过程一、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线段)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
(线段)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
(直的)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二、实际应用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2、完成想想做做(2)(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三、画线段(想想做做 3、4、5)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
然后交流,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5、4个点呢?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还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直的2个端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二课时用尺规作角)公开课教学设计(含教学设计说明)
1.了解尺规作图的历史起源。
2.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通过作图初步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要求。
3.能够按照作图步骤口头叙述操作过程,尝试写出作法,逐步规范作法的表述语言。
重 点
尺规作图的意义及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难 点
角的和、差、倍的作法,及尺规作图作法的几何语言表述
教法
学法
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几何画板、微课辅助教学
初中数学七年级公开课
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2课时)
教 材 分 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线段和角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是继小学用刻度尺画线段和用量角器画角内容的延续,定位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尺规作图,了解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和步骤,这是第一次规范地给出作图问题解题过程的表述,是最基本的尺规作图,为今后尺规作图的教学做好铺垫,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意图】设计学生会操作的问题,降低新知的坡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吧注意力投入到新知学习上.
【评价】能用量角器画出角.
导学
新知
示范
操作
活动2
介绍尺规作图的历史起源
教师:播放微视频,介绍“尺规作图的历史起源”
【意图】让学生了解尺规作图的规则和历史起源.
【评价】知道直尺和圆规的用法.
活动3
典型例题: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师:布置作业
【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旨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学习过程,梳理本节知识,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延伸.
【评价】能够利用作业巩固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板书
设计
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2课时)
《用尺规作角》教案 (公开课)2022年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教学案例本课时内容的设计意图:本课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局部,在学会利用尺规作线段的根底上进一步运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角。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运用尺规作图的技能。
本课时内容的设计思路:首先展示与本课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作为新知的切入点,表达“数学是现实的〞课标精神。
利用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探索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新知自然渗透纳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从而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课件和图形,提出问题:(1)请学生拿出收集的长方形纸板模型,标出相应的线段AB和点C。
(2)请过点C画出与AB平行的另一条线。
(3)如果你只有一个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活动:对于问题(1) (2),学生自主完成;对于问题(3),学生自主探索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产生质疑。
教师活动: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学生答复作图过程,针对答复的情况,师生共同给予及时适当的评价。
(设计意图:课前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废弃的长方形纸板模型。
如牙膏盒、玩具盒、各种包装盒等,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学会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
在问题(3)的讨论中,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导入了新课。
(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AOB。
求作:∠A′O′B′,使∠A′O′B′=∠AOB。
学生活动1: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操作下,利用尺规进行画图实践。
教师活动:教师在黑板上用尺规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画图示范,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针对学生的画图情况给予评价。
最后请学生概述自己的画图过程。
学生活动2:利用量角器验证自己所作的角与角是否相等,学生答复自己所验证的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亲身实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画图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完善结构随堂练习第1题。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总复习:线和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总复习:线和角》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总复习:线和角》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小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中有关线和角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内容包括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以及线和角的关系。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一些角的分类和度量的细节知识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线和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2.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的细节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线和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讲解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和教学PPT;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实例和练习题;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等知识。
例如,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线段的性质,或者通过实际测量角的大小,让学生复习角的度量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等知识,并进行详细讲解。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关于线和角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过程。
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线和角的性质和运用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公开课定稿)
《认识线段》教案(公开课)【教材解读】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是学生深入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一切平面图形由初步感知到特征把握都是从认识线段开始的,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认知教学的起始课。
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有其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所以,教学中应力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体验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
认识线段的学习还为本单元后续学习长度单位提供了操作的可能。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并且会按要求用直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根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观察情境,比较曲直。
出示运动场上的直线跑道和曲线跑道,跳绳和拔河的图片,提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里的跑道和绳子,比一比他们的形状,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生: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的指出: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线,它们的形状有些是直的,有些是弯的。
二、教学新知1、认识线段:化曲为直(1)谈话: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将准备好的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是什么形状?生:桌上的线是弯的。
提问:老师这里还有一根毛线,如果要比一比谁长,怎么比?生:把线拉直后再比。
提问:现在线变成什么样了?生:变成了直的。
师: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后,它就直了(板书:直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并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线段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但对线段的认知还不够清晰。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长度,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线段的特点,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尺、绳子、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线段。
2.自主探究:让学生用直尺和绳子自己动手测量线段的长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3.课堂讲解:讲解线段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线段。
4.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不同类型的线段,并测量它们的长度。
5.总结提升:通过引导发现法,让学生总结线段的特点,形成系统的认识。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线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线段的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线段的含义:1.直直的线2.两个端点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操作技能等。
2.练习反馈: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认识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流程
一、驱动导入
(一)复习导入
线段有什么特点?
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能测量长度
(二)任务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种线,分别是直线和射线
二、单元展开
(一)第一单元:认识射线和直线
1.多通道导学
(1)分别说说射线和直线是怎样的?找一找,画一画。
(2)直线、射线和线段分别怎样表示?
(3)想一想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2.自主性预学
(1)直线和射线的特点。
预设:
A、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B、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直线不能度量。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射线不能度量。
C、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太阳射出的光线等等。
D、画法:射线:先画一条直的线,再画一个端点;直线: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画一条直的线,再画两个端点。
(2)表示:线段AB,射线AB,直线AB(直线l)
(3)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表格: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
名称
图形
端点
能否测量
联系
线段
射线
直线
借助填表,使学生弄清楚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练习中,进一步辨析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
学习通道:
1、自学书本
2、画一个角,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3、同组或小组交流。
使学生掌握角的概念、角的写法和角的画法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了解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度量和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图形和几何概念,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线段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可能接触过线段,但不一定能准确地描述线段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建立线段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培养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度量方法,能比较线段的长短。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了解线段的度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度量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线段的长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对比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线段的特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线段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套直尺、三角板、线段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线段,如尺子、拉链、跳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线段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线段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点。
同时,教师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如何画线段,并讲解线段的度量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体会线段的度量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的初步认识》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的初步认识》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会用线段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的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线段的定义及线段的基本性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感知、操作、交流、反思中逐步认识线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会用线段比较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会用线段比较物体的长度。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定义及线段的基本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探究发现——总结归纳——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
2.运用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实物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线段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尺子、桌子、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些长度,就需要用到线段。
2.探究发现: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直尺、三角板上的线段,用手比划,发现线段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线段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3.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征,如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等。
4.实践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用线段比较物体的长度。
新苏教版射线线段和角公开课教案
新苏教版射线线段和角公开课教案前言这份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将有机会探索、讨论和应用相关的知识。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和活动安排。
教学目标- 理解射线、线段和角的定义和特性。
- 掌握使用几何工具绘制和测量射线、线段和角的方法。
- 学会运用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内容1. 射线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射线的定义。
- 引导学生理解射线的两个关键要素:起点和方向。
- 演示使用几何工具在纸上绘制射线的方法。
2. 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分享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 展示绘制线段的步骤和技巧。
- 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给定线段的长度。
3. 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介绍角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法。
- 演示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角。
- 引导学生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4. 扩展活动- 给出一些几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 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思考。
- 指导学生使用几何工具验证和证明他们的答案。
教学方法- 前期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射线、线段和角的思考。
- 主体教学: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技能。
- 拓展运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合作能力。
- 总结回顾:复本节课的要点和关键知识。
教学资源- PPT演示文稿- 几何工具:尺子、直尺、量角器等- 题目和练册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 练册上的作业完成情况。
- 课后布置的小作业成果。
参考资料- 新苏教版数学教材- 网络资源:相关的图文资料和视频请注意,教案中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与应用,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距离为3 B
B 距离为3 A
解:(1)运动t秒后,点A此时表示的数为:-1+3t 点B此时表示的数为: 3+2t 点P此时表示的数为: -6t
(2)①当点A在点B左边时,如右图1, (3+2t) - (-1+3t)=3,
解得:t=1, 则点P对应的数为:-6×1=-6; ②当点A在点B右边时,如右图2,
(1) ∠AOB=120°则∠EOF= 90 0 ;
E
(2)当OB绕点O旋转时,OE、OF仍为
∠AOB和∠BOC的平分线,
求∠EOF的大小
1如图1,AC为一条直线,O是AC上一点,OE、OF分别平分 ∠AOB和∠BOC.
(2)当OB绕点O旋转时,OE、OF仍为∠AOB和∠BOC的平分 线,求∠EOF的大小
20
0
.
∠MOC= 65 0 .
∠MON= ∠MOC - ∠NOC = 45 0 .
(2)当锐角∠AOC的大小发生改变时,∠MON的大小是否发生 改变?为什么?
分析:∵ ON是∠AOC的平分线;
B
1 AOC
∴ ∠NOC = 2
.
M
∵ OM是∠BOC的平分线;
1 BOC
∴ ∠MOC = 2
.
O
A
∴ ∠MON= ∠MOC - ∠NOC
O
∴ ∠ABC+∠ACB=1800-x,
B
C
∵ 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
OBC 1 ABC、OCB 1 ACB
2
2
OBC OCB 1 ABC 1 ACB 1 ABC ACB
2
2
2
1 1800 x 900 1 x
2
2
在OBC中,BOC 1800 OBC OCB
1800 900 1 x 900 1 x
O
A
O是 M BO 的 C平分线
N
MOC1BOC
C
又 M 2 M O N N OO C 1BOC C1AOC
2
2
1BOCAOC 1 AOB
2
2
1 90 0 2
450
∠MON的大小只与∠AOB有关,与∠AOC无关
自学检测1:7分钟
1如图1,AC为一条直线,O是AC上一点,
OE、OF分别平分∠AOB和∠BOC.
2
2
B F
O
C
图1
A
O
C
图2
自学指导2:7分钟
知识回顾:
1.点A表示数1,当点A向左运动x单位长度后,此时点
A表示的数为: 1-x
。
2.点B表示数-2,当点B向右运动x单位长度后,此时点 B表示的数为: -2+x 。
3.点C表示数-2,当点C向右运动,运动速度为每秒3单 位长度,t秒钟后点C表示的数为: -2+3t 。
∠OBC +∠OCB = 60 0 ; ∠BOC = 120 0 ;
(2)当∠A的度数x, 求∠BOC的度数? (提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B
2如图,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
A
(2)当∠A的度数x, 求∠BOC的度数?
(提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解:(2) ∵ ∠A=x;
(1)求出点A、B、P所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时,求运动
时间t的值是多少?并写出点P所对应的数。
A
P
B
-1
0
3
分析:(1)考虑移动方向与距离,分别求出A,B,P所表示的数
(2)因为点A的运动速度更快,所以当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3 时,有两情况(如图):
-1 x 3
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 点,其对应的数为x.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8?若 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由图象可知,点P只能在A的左边,或B的右边。
PA
B
A
BP
x -1
3
-1Leabharlann 3x解:①当点P在A左边时,如左图,AP+BP=8 -1-x+3-x=8,解得:x=-3;
4.点D表示数3,当点D向左运动,运动速度为每秒2单 位长度,t秒钟后点D表示的数为: 3 - 2t 。
5.点M表示数a,点N表示数b,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如
图所示,则M,N两点
N
M
的距离可表示为: b-a
。
a
b
例题:
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 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线段与角的综合问题
初一数学组 时间:12.15
学习目标:1分钟
1、能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找出角之间的关系. 2、会表示数轴两点之间的距离,并能利用方程
的思想解决动点问题,
自学指导1:5分钟
已知:如图,∠AOB是直角,∠AOC=40°,
ON是∠AOC的平分线,OM是∠BOC的平分线.
(1) ∠NOC=
解:OE、OF平分AOB、BOC
E
EOB 1 AOB、FOB 1 BOC
2
2
A
EOF EOB FOB
B F
O
C
1 AOB 1 BOC 1 AOB BOC
2
2
2
1 AOC 1 1800 900
2
2
A
2如图2,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
(1)当∠A = 60°时,
则∠ABC +∠ACB = 120 0;
②点P在B点右边时,如右图,AP+BP=8 x-3+x-(-1)=8,解得:x=5,
即存在x的值,当x=-3或5时,满足点P到点A、点B的距 离之和为8
自学检测2:6分钟
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 上一动点,现在点A、点B分别以3个单位长度/秒和2个 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点P以6个单位长度/ 秒的速度同时从O点向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秒
N
=
1BOCAOC 1 AOB
2
2
C
已知:如图,∠AOB是直角,∠AOC=40°,ON是∠AOC的 平分线,OM是∠BOC的平分线. (2)当锐角∠AOC的大小发生改变时,∠MON的大小是否发 生改变?为什么?
解: MO的 N大小不变, : B 理由如下
O是 N AO 的 C平分线
M
NOC 1AOC 2
(-1+3t) – (3+2t)=3, 解得:t=7, 则点P对应的数为-6×7=-42;
A -1+3t
B 3+2t
综上可得当t=1或7时,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3, 则点P所对应的数是-6或-42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 和为8?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 由;
解: (1)∵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点P是线段AB的中点,此时,A,B,P位置如图所示
∴AP=BP
即:x-(-1)=3-x
A PB
得:x=1 所以点P对应的数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