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导学案(最新稿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下期人教版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 》 品质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期人教版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 》 品质导学案(含答案)

《哈姆莱特》品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把握哈姆莱特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2.了解哈姆莱特的天命思想。

3.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4.对比《窦娥冤》,了解中西戏剧的不同。

【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学习过程】一.品味哈姆莱特的语言,举例分析动作化和性格化。

————————————————————————————————————————————————————————————————————————————————————————————二.阅读下面文字,做题。

国王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

你忙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但是后来他又有了进步,所以才规定他必须多赢几着。

雷欧提斯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这一柄我很满意。

这些剑都一样长吗?奥斯理克是,陛下。

(二人准备比剑)国王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

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城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

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来,开始比赛吧;你们,裁判员,留心看啊。

哈姆莱特请了,先生。

雷欧提斯请了,殿下。

(二人比剑)哈姆莱特一剑雷欧提斯不,没有击中。

奥斯理克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好;再来国王:且慢;拿酒来。

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

哈姆莱特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边。

来。

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国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1.文中加点的“国王”和“他”都是国王自指,换成“我”好不好?——————————————————————————————————————————————2.“这一个消息.....”指什么消息?——————————————————————————————————————————————3.国王对哈姆莱特说他看好雷欧提斯,而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为什么?——————————————————————————————————————————————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王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三.从文中找出哈姆莱特相信天命的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导学案(1)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导学案(1)

哈姆莱特【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莎士比亚及文艺复兴,《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2、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品味戏剧语言,分析剧中人物性格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独白认识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与冲突,进而理解戏剧主题。

通过对白认识哈姆莱特与奥菲利亚二人的戏剧冲突与爱情悲剧。

4、文化传承与启示:正确认识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第一课时【自学指导】①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莱特怀有高贵的理想,却不得不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并与之殊死抗争。

阅读时,注意梳理哈姆莱特与现实之间的各种冲突,理解剧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②哈姆莱特被称为“忧郁的王子”,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常被深沉的无力感和幻灭感笼罩。

阅读时,要注意哈姆莱特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的“忧郁”,尝试分析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知识提炼】环节一:知人论世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第一幕主要是哈姆莱特的父亲、丹麦老王的鬼魂来告诉王子哈姆莱特他的死因:哈姆莱特的叔父谋害了他,然后和哈姆莱特的母亲结婚。

这就是哈姆莱特身上的双重悲哀: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

第二幕中哈姆莱特开始变得郁郁寡欢并装疯,他与叔父克劳狄斯互相试探,哈姆莱特准备证实鬼魂的话后再实施复仇计划。

《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

《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

《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导读:《哈姆莱特》学案一、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得字面意义与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得戏剧冲突、曲折得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得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得艺术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二、知识链接1、阅读课本P96页“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

2、《哈姆莱特》经典语句:1)脆弱啊,您得名字就是女人!2)生存还就是死亡,那就是个问题。

3)放弃时间得人,时间也会放弃她。

4)成功得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得人已经成为她得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就是枉然。

5)人们可支配自己得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6)嫉妒得手足就是谎言!7)上帝就是公平得,掌握命运得人永远站在天平得两端,被命运掌握得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她命运!8)一个骄傲得人,结果总就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9)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您原来决心想达到得目得。

10)新得火焰可以把旧得火焰扑灭,大得苦痛可以使小得苦痛减轻。

11)聪明人变成了痴愚,就是一条最容易上钩得游鱼;因为她凭恃才高学广,瞧不见自己得狂妄。

12)愚人得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得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她用全副得本领,证明她自己愚笨。

13)外观往往与事物得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得装饰所欺骗。

14)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15)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16)金子啊,您就是多么神奇。

您可以使老得变成少得,丑得变成美得,黑得变成白得,错得变成对得……17)目眩时更要旋转,自己痛不欲生得悲伤,以别人得悲伤,就能够治愈!18)全世界就是一个巨大得舞台,所有红尘男女均只就是演员罢了。

上场下场各有其时。

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种阶段。

19)日轮已经盘绕三十春秋,那茫茫海水与滚滚地球,月亮吐耀着借来得晶光,三百六十回向大地环航。

20)志愿不过就是记忆得奴隶,总就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像未熟得果子密布树梢,一朝红烂就会离去枝条。

【高中课内阅读】《哈姆莱特》阅读指导学案(附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哈姆莱特》阅读指导学案(附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哈姆莱特》阅读指导学案(附答案)学习过程:一、课文初步感悟1、阅读课文,划分剧情结构,归纳各部分意思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学习过程:一、对文本的初步理解1、阅读正文,划分情节结构,总结每一部分的意义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保持安静!谁来了?”):讲述哈姆雷特逃往丹麦的故事。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贵族》到结尾):哈姆雷特与瑞蒂斯决斗,落入克劳迪斯的陷阱。

比剑过程:道歉----毕节-----中毒-----复仇(人道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2讨论剧中的人物和关系剧中人物及身份:如,哈姆莱特王子克劳狄斯王子的叔叔,弑君者和篡位者乔特鲁德女王波洛涅斯部长雷欧提斯普罗尼尔斯之子奥菲莉娅博洛涅斯之女霍拉旭王子最好的朋友奥斯里克部长罗森格兰兹王子同学,背叛王子吉尔登斯顿王子的同学在他背后背叛了王子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哈姆雷特与约特鲁德王后:母亲与儿子,以及母亲与敌人之间的隔阂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是恋人,又有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克劳迪斯国王和约特鲁德王后:他在叔叔和嫂子之后结婚,但克劳迪斯在毒害约特鲁德的丈夫和试图谋杀他的儿子之间存在矛盾。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

奥菲莉亚:她深深地爱着哈姆雷特,憎恨杀害她的父亲,与博洛涅斯有着血肉联系。

雷欧提斯: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

结论:哈姆雷特的复仇面临怎样的人际环境?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亲情爱友情个人敌人二、合作探究(c级别)1如何了解reotis的特征。

雷欧提斯是一个令读者同情、惋惜的人物形象。

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他充当了奸王刺杀哈姆莱特的工具。

《哈姆莱特》导学案(最新稿)

《哈姆莱特》导学案(最新稿)

第四册第3课第1学时《哈姆莱特》一、学习目标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重点)2. 鉴赏哈姆莱特的艺术形象。

(难点)二、学法指导1.通过分角色朗读,个人反复诵读,把握人物心理。

2.结合人物背景(身份、经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三、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2.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

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

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3.全剧剧情《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

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

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

《哈姆雷特》导学案

《哈姆雷特》导学案

《哈姆雷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哈姆雷特》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的主要情节。

2、分析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3、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复仇、道德、人性、命运等。

4、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戏剧结构、语言风格、人物塑造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深入剖析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世界。

(2)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思想。

2、难点(1)对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哲学思考的把握。

(2)领会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

他的作品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剧等多种类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

2、作品背景《哈姆雷特》创作于 1601 年,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激烈,人性的丑恶和道德的沦丧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四、剧情梗概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求学时,突然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

回国奔丧时,他发现叔父克劳狄斯已经登上王位,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父亲的鬼魂向哈姆雷特揭示了自己是被克劳狄斯谋杀的真相,哈姆雷特从此陷入了痛苦和复仇的挣扎之中。

为了证实鬼魂的话,哈姆雷特开始装疯卖傻,试图寻找机会复仇。

但他的犹豫和彷徨使他错失了多次良机,还误杀了大臣波洛涅斯,导致其女儿奥菲利娅发疯溺水身亡。

最终,在与克劳狄斯的决斗中,哈姆雷特虽然杀死了仇人,但自己也中毒身亡。

五、人物形象分析1、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他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崇尚正义、善良和真理,但面对父亲的惨死和母亲的改嫁,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迷茫之中。

他一方面决心复仇,另一方面又对复仇的道德性和后果感到疑虑,表现出了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

《哈姆莱特》导学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作者莎士比亚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3、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理解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4、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戏剧结构、语言风格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析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2)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

2、难点(1)对剧中一些具有象征意义和隐喻的情节和台词的解读。

(2)探讨作品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启示。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作品广泛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

2、作品背景《哈姆莱特》创作于1601 年,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莎士比亚通过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四、自主学习1、阅读《哈姆莱特》全文,了解故事梗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五、合作探究1、哈姆莱特的形象分析(1)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2)哈姆莱特的复仇行动为何一再拖延?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2、作品的主题探讨(1)《哈姆莱特》的主题是什么?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从哈姆莱特的悲剧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3、艺术特色鉴赏(1)分析《哈姆莱特》的戏剧结构,它有何独特之处?(2)品味作品中的语言,谈谈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特点。

六、课堂展示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

七、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哈姆莱特(节选)导学案

哈姆莱特(节选)导学案
课文《哈姆莱特》(节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重难点
三、预习检测题
四、中心思想
五、段落划分
六、写作手法
七、读文感知
八、经典语句解读
九、预习检测题答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哈姆莱特这一经典角色的复杂性格与内心矛盾,感受其在面对家族复仇、道德困境时的挣扎与抉择。其次,通过分析剧本中的语言特点,如隐喻、象征、讽刺等修辞手法,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此外,学习剧本的结构安排与人物塑造技巧,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与启发。最后,通过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与人性弱点,加深对人生、爱情、权力等议题的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人文关怀精神。
三、预习检测题
1. 哈姆莱特在剧中表现出哪些复杂的性格特点?请举例说明。
2. 剧本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请分析并解释其中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 哈姆莱特在面对家族复仇和个人道义之间的冲突时,他是如何抉择的?这一抉择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4. 剧本中的哪些情节或细节体现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请简要概述。
人物对话的转换也是一个重要的划分依据。当主要角色的对话结束,或者对话的主题发生变化时,通常可以进行段落划分。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话的含义以及对话在推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表达的变化也是划分段落的一个考虑因素。哈姆莱特在剧中的情感变化丰富而复杂,包括愤怒、悲伤、迷茫等。当他的情感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时,你可以考虑进行段落划分,以便更好地把握他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3. 哈姆莱特在面对家族复仇和个人道义之间的冲突时,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为父报仇,又担心复仇过程中违背自己的道德观念,导致更多的混乱和痛苦。这种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反映了他复杂而敏感的内心世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导学案及答案

3 哈姆雷特 2 六中陈雷《哈姆莱特》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巩义六中陈雷审核人:杨保卿【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2.了解《哈姆莱特》剧情3.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4.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 《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哈姆莱特导学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哈姆雷特导学案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本导学案主要围绕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展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杰作。

一、作品背景《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具争议性和深度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6世纪末。

作品通过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探讨了欺诈、背叛、疯狂等主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二、主要人物1. 哈姆雷特作为本剧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矛盾、丰富多彩的角色。

他面对着父亲之死和母亲的再婚感到愤怒和痛苦,内心深处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2. 克劳迪斯克劳迪斯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也是本剧的反面角色。

他图谋篡位,并与哈姆雷特的母亲结婚,被认为是一个狡诈、心机深重的人物。

3. 奥菲利娅奥菲利娅是哈姆雷特的心上人,也是波洛尼厄斯的女儿。

她柔弱善良,但最终却因为父亲的死和哈姆雷特的变态而走向了悲剧。

三、主要情节1. 丹尼设挡故事发生在丹麦国王的宫廷,国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被毒死,并要求他报仇。

哈姆雷特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他不知道是相信鬼魂还是国王。

2. 表演陷阱哈姆雷特设下一场悲剧表演,试图通过表演中的情节来检验克劳迪斯是否是凶手。

结果表演让克劳迪斯惊恐逃离,证实了他的罪行。

3. 误杀波洛尼厄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哈姆雷特误杀了波洛尼厄斯。

这一事件让哈姆雷特陷入更深的痛苦和矛盾,为他的心灵留下了永远的伤痕。

四、主题分析1. 复仇与救赎《哈姆雷特》以复仇为主线,通过哈姆雷特对父亲的复仇来揭示救赎与宽恕的主题。

哈姆雷特在追求报仇的同时,也在内心中寻找着真相和宽恕。

2. 疯狂与理智在哈姆雷特的行为中,既有疯狂又有理智。

他表现出了极端的情绪和行为,但在关键时刻又能保持理智和清醒。

这种矛盾性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难以捉摸。

3. 死亡与生存死亡是《哈姆雷特》中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不断的死亡和自杀展示了生与死之间的冲突和边界。

这使得读者深陷其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结语《哈姆雷特》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度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道德和命运等问题的探讨,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导学案《哈姆莱特》

导学案《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把握哈姆莱特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

2.了解哈姆莱特的天命思想。

3.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重点难点】人物形象及意义【学习方法】观看、阅读、探究【学习过程】一、课前语言积累建构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近日,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双创模范”荣誉称号,对于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

②朱光潜先生正因为对西方美学和传统美学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谈美书简》。

③2016年8月22日晚,在河南武陟县黄河滩一辆杀虫车正进行杀虫作业,车顶大灯一开,害虫自投罗网....,引得观众啧啧称赞。

④初春时节,天气常常阴晴不定,乍暖还寒,五风十雨....,常常让一些急于脱下厚重冬装的青年人捉摸不准,不知所措。

⑤2016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宣布清理近千件失效文件,减少繁文缛节....。

⑥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③④⑥解析:①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需感到惭愧。

②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不合语境。

③自投罗网:自己投到罗网里去。

比喻自己送死。

④五风十雨:风调雨顺。

望文生义。

⑤繁文缛节:指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

⑥官样文章: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贬义,感情色彩不对。

答案: B2、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求。

________。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2.了解《哈姆莱特》剧情3.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4.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 《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最新《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

最新《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

《哈姆莱特》学案及答案导读:《哈姆莱特》学案一、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二、知识链接1、阅读课本P96页“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

2、《哈姆莱特》经典语句:1)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2)生存还是死亡,那是个问题。

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4)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5)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6)嫉妒的手足是谎言!7)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运的人永远站在天平的两端,被命运掌握的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他命运!8)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9)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10)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

11)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12)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13)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14)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15)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16)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

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17)目眩时更要旋转,自己痛不欲生的悲伤,以别人的悲伤,就能够治愈!18)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红尘男女均只是演员罢了。

上场下场各有其时。

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种阶段。

19)日轮已经盘绕三十春秋,那茫茫海水和滚滚地球,月亮吐耀着借来的晶光,三百六十回向大地环航。

20)志愿不过是记忆的奴隶,总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像未熟的果子密布树梢,一朝红烂就会离去枝条。

高中语文必修4第3课哈姆莱特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3课哈姆莱特导学案(含答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了解本剧的艺术价值。

2、把握本剧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3、学习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方法。

㈡过程和方法:1、阅读剧作,了解大意。

2、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

3、品味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深层含义。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2、理解剧作主题,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

教学难点重点:重点: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难点: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知识链接:1.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的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beth)。

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1616年5月3日病逝。

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躯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

6《哈姆莱特》 导学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 导学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了解本剧的艺术价值。

2、品味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深层含义。

【知识链接】1.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的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3、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

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

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4、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哈姆莱特]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哈姆莱特]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哈姆莱特]导学案(整理精校版)《哈姆莱特》导学案必修教案0113 19:52 ::《哈姆莱特》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学习难点:1、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2、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1、课余时间分角色朗读,从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2、合作探讨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知识链接:1.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的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英:Macbeth)。

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1616年5月3日病逝。

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躯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

3、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册第3课《哈姆莱特》第1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梳理结构,把握情节。

(重点)
2.鉴赏哈姆莱特的艺术形象。

(难点)
二、学法指导
1.通过分角色朗读,个人反复诵读,梳理结构,把握情节。

2.结合故事背景和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把握哈姆莱特艺术形象。

三、知识链接
全剧剧情: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

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

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

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

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

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

奸王利用奥菲莉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

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四、自测试题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枭.首()印玺.()篡.夺()嗣.位()戕.害()蟊.贼()淆.乱()禀.赋()
鞘.带()辞藻.()山鹬.()战栗.()昭.告()隔膜.()酝酿.()庇.护()
拘泥.()怂.恿()刚愎.()抵牾.()咬文嚼.字()繁文缛.节()
2.概括主要内容:
3. 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说说“比剑”这一情节有几个回合?每个回合的情节有何变化?
4. 在选文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五、当堂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脚镣(liáo)鲁莽.(mǎnɡ)冥.冥(mínɡ)诡.计
(ɡuǐ)
B.枭.雄(niǎo)藩.属(fān)棕榈.(lǘ)国玺.(xǐ)
C.篡夺(c uàn)嗣.位(sì)戕.害(qiānɡ)蟊.贼
(máo)
D.淆.乱(xiáo)禀.赋(bǐn)辞藻.(zǎo)繁文缛.节(rù)
2、下列有关《哈姆莱特》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杀死叔父,并最终在宫廷决战中中毒剑身亡的故事。

B.哈姆莱特为报父仇而故意装疯,疏远了心上人奥菲利亚,后来又误杀了奥菲利亚的哥哥,以致痛苦中的奥菲利亚溺水而亡。

C.《哈姆莱特》全剧共五幕二十场。

最后一场全剧达到高潮:哈姆雷特中了剑毒并用毒剑刺中了篡位的叔父,王后也误饮毒酒身亡。

D.哈姆莱特的悲剧不是单纯的复仇悲剧,而是一个被莎士比亚深化了的性格悲剧,他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E.《哈姆莱特》中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都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的。

“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就充分刻画了哈姆莱特在叔父祈祷时紧张考虑“杀还是不杀”的犹豫心理。

3.下面是《哈姆莱特》中老大臣波洛涅斯教导儿子的一番话,请从中任选一句,谈谈你的见解。

①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②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于狎昵。

③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④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

⑤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

⑥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答:我对第________句的见解是:
六、知识清单
孟浪:鲁莽草率。

枭首:杀头。

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追踪求迹:按照行迹踪影去寻找,也比喻盲目效仿。

一时无两:当时没有能与其相匹配的。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1.听写字词
2.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代表作有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
....《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3.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日清反思
自测试题答案
1.略
2.讲述逃归历程;被激接受比剑挑战;身中毒剑并杀死国王
3.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了雷欧提斯,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让他喝下去,他拒绝了。

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取胜。

读者的心里稍感宽慰。

可是风云突变,王后喝下了那杯有毒的酒。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急速而混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中了他,王后倒地。

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

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

4.参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向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双方同归于尽。

前一件事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后一件事表现了他的草率、冒失,而总的看来,哈姆莱特做事没有计划性,他总是被事情推着走,不能事先作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从课文内容看来,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

当堂训练答案
1. C A项,“镣”应读“liào”;“xiāo”“bǐng”。

2、D(A“碇”应为“绽”;B“箭”应为“剪”;C“嬴”应为“赢”)
3、C
4、B,E
5、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