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二次作业讲评 (2)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圣才出品】
第2章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2.1复习笔记一、效率1.效率的含义如何在既定技术条件的限制下,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这就是所谓的效率问题。
在经济学中,判别效率的严格标准最早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帕累托效率。
所谓帕累托效率,指的是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与帕累托效率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帕累托改善。
所谓帕累托改善,指的是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实现帕累托改善,社会福利就可以得到增进;如果社会福利已经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那就说明该社会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
实现帕累托效率所需满足的条件如下:(1)生产效率问题,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如何将各种资源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才能使产出最大。
(2)产品组合效率问题,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产品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3)交换效率问题,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产品应怎样被个人利用才最为理想。
2.生产效率一种产品的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代表一个产量值,而且离原点越远,产量水平越高。
从数学意义上说,两条曲线相切意味着它们在切点处有共同的切线,从而有相同的切线斜率。
在经济学中,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可以替代另一种要素的数量,即所谓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劳动对于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其中:△L表示劳动投入的变化量;△K表示对应于劳动的变化,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的变化量。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生产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条件是,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其中:表示生产米时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而表示生产衣时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财政学作业带答案
财政学作业带答案财政学作业要求:下周四三、四节课上课之前交好,学习委员按班级学号顺序清好再上交,过期不候第一次作业1、简述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存在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主体和财政分配的目的。
1、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2、国家的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3、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2、简述财政的概念和特征一、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财政的这一定义包含有三大要素: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2、式的根本标志。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求。
满足公共需求是国家和财政产生的根源。
3、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二、与一般性分配相比,财政分配有三大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3、分辨私人需求与公共需求、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与混合物品一、私人需求与公共需求1、私人需求的含义:私人需求,是由单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
私人需求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或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划分。
2、私人需求的特点:1)受益的内在性2)需求的分散性3、公共需求的含义:与私人需求不同,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1)公共需求并非是一种抽象的需求,而是个人所具有的真实需要;2)这种需求并非是单个人的需求或少数人的需求,而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村落)多数人的需求;3)公共需求同时也是一种整体需求。
4、公共需求的特点: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二、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私人需求的物品就是私人物品,而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则是公共物品。
1、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1)消费的排它性2)消费的竞争性2、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1)非排他性2)非竞争性-增加单位公共物品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物品还可能表现出下面的特性:1)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
财政学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财政学第二次作业及答案1,财政分配的对象都是社会产品中剩余产品或与其对应的( C )A 产值B 利润C 价值D 收益2,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B )A 存款B 公债C 税收D 罚款3、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 B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B、营业额C、财务D、会计核算4、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C )A、主观性B、重要性C、客观性D、现实性5、( D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B、收入分配C、聚财D、稳定经济6、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A )A、税制B、准则C、税法D、条例7、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C )A、工业B商业 C、第三产业D、农业8、关税是对( C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B、出口C、进出D、流入9、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A )A、各项税收B、利润C、收费D、债务10、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B )A、经济计划B、国家预算C、收支方案D、国家扶算11、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C )A、税收B、利润C、国债D、财政贷款12、预算外资金是( B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内资金B、财政资金C、银行资金D、国债13、处理各级财政之间关系的制度称为( B )A、财政体制B、预算管理体制C、税收体制D、国有企业财务体制14、第二步利改税于( D )年实施。
A、1979B、1980C、1983D、198415、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是( C )A、提高效益B、增加收益C、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D、加强资产监督16、财政政策总是从( A )角度影响经济运行的。
A、需求B、供给C、总量D、分配17、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 B )的税收收入。
A、比例征税B、累进征税C、固定总额税D、免税18、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 B )A、税收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公共收费19、在增值税税法中,允许企业扣除外购货物、劳务已纳的增值税及外购固定资产当期折旧部分所含增值税的,则其增值税属于( B )。
财政学第二次作业及复习资料范文
财政学第二次作业及答案1,财政分配的对象都是社会产品中剩余产品或与其对应的( C )A 产值B 利润C 价值D 收益2,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B )A 存款B 公债C 税收D 罚款3、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 B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B、营业额C、财务D、会计核算4、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C )A、主观性B、重要性C、客观性D、现实性5、( D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B、收入分配C、聚财D、稳定经济6、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A )A、税制B、准则C、税法D、条例7、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C )A、工业B商业 C、第三产业D、农业8、关税是对( C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B、出口C、进出D、流入9、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A )A、各项税收B、利润C、收费D、债务10、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B )A、经济计划B、国家预算C、收支方案D、国家扶算11、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C )A、税收B、利润C、国债D、财政贷款12、预算外资金是( B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内资金B、财政资金C、银行资金D、国债13、处理各级财政之间关系的制度称为( B )A、财政体制B、预算管理体制C、税收体制D、国有企业财务体制14、第二步利改税于( D )年实施。
A、1979B、1980C、1983D、198415、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是( C )A、提高效益B、增加收益C、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D、加强资产监督16、财政政策总是从( A )角度影响经济运行的。
A、需求B、供给C、总量D、分配17、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 B )的税收收入。
A、比例征税B、累进征税C、固定总额税D、免税18、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 B )A、税收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公共收费19、在增值税税法中,允许企业扣除外购货物、劳务已纳的增值税及外购固定资产当期折旧部分所含增值税的,则其增值税属于( B )。
财政学(二)答案
A、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低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盲目性和失灵现象
C、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差
D、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成本过高
5、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A
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6、物价上涨,采用( A )对财政有利。
3、简述皮科克和怀斯曼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的主要内容。(5 分) 答:财政支出增长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引起。(1 分) 内在因素指在正常条件下,财政支出上升会与 GDP 上升成线性关系。(1 分) 外在因素指社会动荡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即在危急时期,政府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导致财政支出的比 重增加——替代效应。(1 分) 每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是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梯度 渐进增长理论 。(2 分)
A、税收前转
B、税收资本化 C、税收后转
D、税收消转
2、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称为
( B) A、使用费
B、规费
C、特许费
D、劳务费
3、从价值形态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C )。
A、固定成本C
B、可变成本V
C、剩余价值M
D、以上都不对
4、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主要是( B )。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10、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A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得分 评阅人
三、判断改错(每题 2 分,共 10 分)
1、我国社会保障主要有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等三方面的内容。 对。 2、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价格减价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的消费者 负担的方法被称作税收前转。 错。改: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价格加价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的消 费者负担的方法被称作税收前转。 3、物价上涨,采用累进税制对财政不利。 错。改:物价上涨,采用累进税制对财政有利。 4、世界各国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大致可分现收现付式和基金式两大类,我国属于现收现付式。 不对。基金式 5、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其税负不易向前转嫁;替代性不强的商品,其税负不易转嫁。 错。需求弹性的商品,其税负易向前转嫁;替代性强的商品,其税负不易转嫁。
财政学第2章财政职能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学第2章财政职能作业一、名词解释帕累托最优——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市场失灵——指由于现实市场环境不满足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所需的前提条件,从而一些市场难于解决或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
外部性——指市场参与者以市场机制以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
人们将有利的影响称为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将不利影响称为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
道德风险——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市场参与者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政府失灵——指政府干预经济失当,不仅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反而限制和阻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和市场失灵加重,致使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失灵、决策失灵和管理失灵。
二、简述题1、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
1、反对垄断,鼓励竞争通过政府干预创造有效竞争状态。
在经济实践中,政府可以采取下述手段控制或改变垄断状态,促进公平竞争:一是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案,防止单个或少数几个大企业垄断市场。
二是在垄断行业建立多个相互竞争的公共企业,或对垄断性企业进行分拆。
三是实行价格管制,防止垄断企业获取垄断利润。
2、提供公共产品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能够通过税收等途径以比较低廉的成本获得供给公共产品所需的费用,从而超越“私人资本”能力的有限性,并克服市场难以解决的“免费搭车”问题。
3、克服外部性克服外部性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
政府克服外部性的途径主要有:一是界定和保护产权。
政府的作用将需要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在外部性与其生产者或相关者之间建立某种权利义务关系,从而把外部性纳入市场机制。
二是建立强制性价格补偿机制。
对生产负外部性的行为进行课税(又称庇古税)、罚款与收费,以此弥补负外部性产生的外部损失,并将外部损失内部化。
财政学2分析
16
产品的不同类型
是
私人产品
2022/3/23
竞争性?
否
混合产品
·巧克力 是 ·衣服
·拥挤的收费道路
·学校 ·有线电话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排他性? 否
公共资源 ·鱼类 ·野生动物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纯公共产品 ·路灯 ·国防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7
全面理解公共产品概念
2022/3/23
▪ 如果至少一个人处境变好了,其变动结果又末使任何人处境变坏, 则这种变动就称为“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3
第一节 市场失灵
2022/3/23
❖一、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效率
(二)帕累托效率实现的前提——完全竞争市场
▪ 所谓的全竞争市场(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又叫作纯粹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 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即便每个人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相同,他 们对这种消费的评价也未必一致。
▪ 举例:国防 ▪ 担心外来威胁者对国防的估值比其他人高。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8
2022/3/23
❖许多传统上不被认为是产品的东西具有公 共产品的特征。
▪ 商业信用; ▪ 分配公平; ▪ 宾馆的星级评定信息等。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
2022/3/23
❖私人产品并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公 共产品也不一定只由公共部门提供。
中国金融出版社
13
公共产品的特性
2022/3/23
❖私人产品的特性
▪ 举例:电视机 ▪ 竞争性(rivalry) :新增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 ▪ 排他性(excludability) :存在将没有支付价格
北大 西方财政学课堂作业 答案
西方财政学第一次作业注意事项:1.请在10月30日以前完成;2.可随堂提交“纸版”作业;3.若交电子版,请在“邮件主题”中写明学号和姓名。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财政学教科书通常从论述“市场失灵”开始?2.公共品最优提供的条件是什么?个人提供公共品的纳什均衡是否满足这一条件?为什么?3.试简述“科斯定理”及其政策含义。
试对下面两则报道中提到的矫正负外部性的做法做出一定的评论。
4.城市道路是否属于公共品?世界范围看,有一些大城市采取了征收进城费的方式以解决城市道路的拥堵问题,还有实行按照单双号限行的政策建议,你认为这些方法是否真能令人满意地解决问题?为什么?5.试述经济学家在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方面的主要看法及其政策含义。
6.经济学家是否只关注资源有效配置这一境界的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否也该列入公共经济目标?为什么?答题要点和思路(参考)1.(1)首先简述财政学研究什么;(2)由市场失灵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公共部门的必要性,所以往往是财政学研究的出发点;(3)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市场失灵不见得没有私人解决方法,二是政府介入不见得尽如人意;(4)认识到前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公共经济职能,更好地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5)认识到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进一步研究公共部门运行的必要性。
2.(1)指出公共品与私人品不同,有不同的最优提供条件。
(2)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在这方面的贡献受到肯定,~又称萨缪尔逊条件,指的是,~(3)通常认为私人没有动力为公共品的提供做出贡献,但是,运用纳什均衡的分析方法可以看到,个人有动力自愿提供一定数量的公共品。
当然私人提供公共品的数量往往无法满足萨缪尔逊条件。
解释说明。
几何图形分析。
(4)因此,公共部门提供公共品仍有必要。
3.(1)简述“科斯定理”之“重要”;(2)叙述科斯定理的内容;(3)政策含义是: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有可能性;也有局限性;并不一定反对政府介入。
(4)对两则报道进行评论的思路:首先,指出可能适用的公共经济学原理;其次,解释何以认为适用;第三,结合其中可能存在的特定问题加以引申和评论。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复习与思考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xx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
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xx”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南开大学出版社-张志超《财政学》第2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2、洛伦兹曲线洛伦茨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马克斯·奥托·洛伦茨于1905年提出的,用于比较、分析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收入、财富分配状况的统计方法。
3、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科拉多·基尼(1884-1965)长期致力于国民收入分配、社会财富分配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他在上个世纪初提出了一种用于对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阶段的社会收入、财富分配平等(不平等)程度,以及对政府推行的社会收入再分配政策之基本效果进行量度的方法,被称为“基尼系数”。
4、商业周期一些时候经济社会总需求上升以至超过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实际生产能力,另外一些时候总需求下降以至大幅度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生产能力。
于是,在经济生活中出现所谓的商业循环运动(Business Cyclical Movement)。
二、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1、实践说明,通过公共财政,各国政府不仅降低了“市场失灵”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危害性,而且最终可望完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 F )2、公共财政所要履行的资源再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为了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按一定经济标准把社会资源在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经济部门之间做合理分配。
( T )3、私人产品具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竞争性消费和排他性消费。
所谓竞争性消费,是指消费者首先要支付既定的价格,才能取得对私人产品的所有权,进而才能消费此产品;所谓排他性消费,是指未获得该产品消费权的其他人,不能同时消费这一私人产品。
( T )4、发生在公共产品消费上的“免费搭车者”行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属于个人非理性选择。
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也有可能主动购买和生产公共产品。
( F )5、按照经济学原理,只要公共产品增加给社会成员带来的边际正效用大于相应减少的私人产品给社会成员带来的边际负效用,政府就应该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
第二次作业答案及讲评
作业讲评文件(2)作者:李桂芳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2)一、名词解释:(每小题五分,共10分)1、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2、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
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一份,共10分)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说应当强调“(A)”。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执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B积极介入C不闻不问D退避三舍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C西蒙D拉斯韦尔3、人们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
响应深化反映A响应B深入 C 反映D内化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B事实C价值D可行性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B立体思维C灵感思维D直觉思维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A)所做的分析。
A问题B结论C方案D目标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 四B三C二D五9、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做的(C)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务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C 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D概括性、直接性与主观性1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的一个基本假定是(B)。
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
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财政学(第2版)》章节配套习题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一、重要概念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2.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要。
6.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7.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8.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9-10略。
二、单项选择题1.A2.D3.A4.C5.A6.D7.A8.A9.B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CD4.ABD5.ABC6.ABCD7.CD8.BCD四、分析判断1.对2.错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错 10.对五、简单分析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与失衡。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垄断导致效率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造成资源浪费。
4.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财政学》作业指导(参考答案)
《财政学》作业指导(参考答案)《财政学》作业指导(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第1~3章)一、名词解释1.财政分配: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分化独立出来的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P.4)2.专卖收入:指国家对某些厚利产品实行垄断经营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P.8)3.特权收入:国家对矿山、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以及铸币等经营权,进行出卖和发放许可证而收取许可费等而构成的财政收入。
(P.8)4.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
它从最终产品角度反映各生产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全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总量指标。
(P.22)5.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P.25)6.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P.26)7.公共产品: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主要指公共部门向整个社会的成员提供的产品,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如国防。
(P.27)8.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的本质反映。
(P.33)9.资源配置:是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10.11. 4. 奴隶制国家财政支出有王室支出、祭祀支出、军事支出、俸禄支出、农业、水利等生产性支出。
(P.6)5. 封建制国家财政的收入主要包括:(1)田赋捐税收入;(2)官产收入;(3)专卖收入;(4)特权收入。
(P.7)6. 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利用议会同封建贵族争夺政权、财权的斗争中产生了国家预算。
它最早产生于英国。
(P.9)7.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便利用发行公债的形式取得财政收入。
(P.11)8. 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包括:(1)税收;(2)债务收入;(3)国有企业收入。
(P.10)9. 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在支出方面要厉行节约、量入为出。
2012年上半年财政学第二次作业答案.doc
2012年上半年财政学第二次作业答案一、单选题1、()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答案A、农业B、工业C、商业D、交通运输及建筑业2、政府公共预算的收入来源主要是()。
答案A、税收B.国有企业利润上交C、国家股股息和红利D.债务收入3、垄断性经营的国有企业,其产品的价格通常是由()来制订的。
答案A政府B企业C市场D消费者4、税收的征收所依据的是()答案A、国家的命令B、国家的政治权力C、社会自愿D、民众自觉5、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答案A、增值税B、公司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6、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答案A、对资本收入课税B、对消费品课税C、对劳动收入课税D、对财产课税7、税收弹性的公式为()答案A、税收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B、税收总收入变化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C、税收总收入变化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率D、税收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8、2008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增值税转型,是由()增值税转向()增值税。
答案A、生产型消费型B、生产型收入型C、消费型生产型D、消费型收入型9、公债是指()答案A、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B、一国政府债务与公共企业部门债务之和C、国债D、所有公共部门的债务10、为确保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公正原则,《政府采购法》建立了( ),即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答案A奖惩制度B 回避制度C 采购制度D 监察制度11、经济学对政府预算的研究,最为注重的是政府预算的()问题答案A政治程序B 经济C 效率D 功能性12、对于欠发达区域经济的开发,应更加重视:答案A、中央财政作用B、地方财政作用C、国际社会资助D、以人为本和人权主义13、依据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划分原则,以下应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是:答案A、所得税B、财产税C、关税D增值税14、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答案A、资源配置效率B、收入分配公平C、经济稳定发展D、财政监督15、当经济出现较大的负缺口即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的经济过冷时,国家应采取的政策组合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第二次作业讲评
一、不定项选择(请将每小题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各题对应的答案框内,共20分)
1、我国的企业所得税采用( D )
A累进税率B定额税率C浮动税率D比例税率
2、下列税负可以转嫁的税种有(B )
A 所得税 C财产税
B 商品税 D行为课税
3、税收制度的核心是( C)
A 税目 B税源 C税率 D税种
4、现行增值税计征方法是( ABCD)
A 加法 B扣税法 C减法 D扣额法
5、税收的三性指的是(ADE)
A强制性B灵活性C完整性D无偿性E固定性
6、税收转嫁的方式有(ABDE)
A顺转B逆转C复转D税收资本化E混转
7、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确定具有(C )
A 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8、消费税实行的征收办法为( A )
A 价内税 B价外税 C价内价外税 D超额累进税
9、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 AC )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A 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资源税
10、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于2011年6月调整为每月( D )。
A 800元
B 1600元
C 2000元
D 3500元
二、判断正误(请在对应题号的答案框内打“√”或“×”共,共10分)
1、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
2、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单一税制体系。
(×)
3、噪音税属于环境税收的范畴。
(√)
4、税收的“中性”原则是指国家确定税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中。
(×)
5、目前我国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
(×)
6、税收“三性”中的核心是强制性。
(×)
7、消费税实行价外征收的办法。
(×)
8、直接税的税负容易转嫁。
(×)
9、纳税人就是一定要负担税收的人。
(×)
10、基础设施建设构成政府性基金的主体。
(×)
三、简答题(共20分)
1.简述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答:技术进步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为生产技术水平。
技术进步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微结构,技术进步速度较快,国民收入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
(2)技术进步带来物质消耗比例的降低,使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
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2.简述税收的“三性”。
答: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三性”是区别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是税收。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采用颁布法令的方式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无常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3.简述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
答: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1)它们的法律意义不同。
纳税人是法律规定的,税法规定直接富有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是税收征纳关系主体之一,而负税人是经济上的税收主体,不是法律规定的,只是税款随经济规律运行的目的地。
(2)在某些单一税种中,而这也是不同的,一方面,有些纳税人只是代征代缴的中转人,如烧油特别税。
另一方面,有些税种税负可以转嫁,也造成二者不同。
4.简述税收转嫁的方式。
答: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售价或者压低进价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的现象。
税负的转嫁方式主要有:
第一,前转方式,指纳税人通过抬高售价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
第二,后转方式,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进价转嫁税负的方式。
第三,其他转嫁方式。
如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行,另外还有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四、论述题(共30分)
1.论述我国如何建立绿色税收体系。
答:绿色税收是环境税收的一种形象比喻,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征收的各种税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
关于环境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理解是指税收体系中与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的总称,这种理解不是一种税种,而是一种绿色税收体系。
狭义的理解主要是指同污染相关的税种和税收手段,主要包括向排污企业征收的排污税和针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或最终消费品征收的消费税。
总之,环境税应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谁付费”的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和保护原则。
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最好是采用广义理解范畴内的环境税,因此不是简单设计一个或几个税种的问题。
在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已经有一些具有环境税性质的税种,如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也有散落在有关税种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消费税中的某些税目,此外还有各地征收的旅游、水、森林、草原等开发和生态资源补偿费。
因此,当前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建设的可行途径是:梳理、整合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有关环境税税种和保护措施,增设必要的新税种,保留必要的生态环境补偿费,也就是采取环境税和相关税种相结合、税收与收费相结合的模式,建立适合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
2.比较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答:累进税率按照计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照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税率统一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照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个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适用几个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都是按照量能纳税的原则设计的,但两者又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
相同时,前者负担重。
后者负担轻。
第二,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税率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第三,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3.论述税收的经济效应。
答:税收都会对消费、储蓄、投资、就业以及生产产生影响,税收效应是指政府课税所引起的各种经济反应。
第一,税收对消费的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打乱了消费者对各种不同产品需求的抉择。
会改变人们对消费品的自由选择。
其具体表现为(1)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减少消费者的购买力;(2)许多商品的税率不一致,这就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选择。
第二,税收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税收有可能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发挥,一般的来说,所得税在企业的效应上表现为减少收益,使企业在生产上对资本风险失去信心。
结果是生产者在政府课税的情况下缩减生产。
第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政府课税会影响投资的供给,着来自三方面的原因:(1)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储蓄的增长,储蓄减少势必影响投资的供给;(2)税收还会减少投资者的税后利润,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3)政府课税常有利于某一种投资而不利于另一种投资,从而妨碍人们在投资上做自由选择,因而每每举棋不定。
第四,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征税会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要求人们增加工作时间,以弥补收入的不足,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税收资金的再分配,可以扩大投资,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同样起到增加就业的机会。
五、计算题(共20分)
1、2012年3月,某中国公民有2500元工资收入,房屋租金月收入1000元,劳务报酬所得1500元,请计算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解:2500∠3500,月工资不需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
应纳个人收入所得税额=(1000-800)*20%+(1500-800)*20%=180(元)
2、2012年3月,某中国公民有5000元工资收入,有5000元稿费收入,请计算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解:应纳个人收入所得税额=(5000-3500)*3%+5000(1-20%)*20%(1-30%)
=45+560=6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