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力学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单位制
力学单位制知识集结知识元力学单位制知识讲解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了单位制.(1)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2)导出单位是由基本单位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有力(N)、速度(m/s)、加速度(m/s2)等.2.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l米m质量m千克kg时间t秒s电流I安(培)A热力学温度T开(尔文)K物质的量n摩(尔)mol发光强度I坎(德拉)cd特别提醒:(1)有些物理单位属于基本单位,但不是国际单位,如厘米、克、小时等.(2)有些单位属于国际单位,但不是基本单位,如米/秒(m/s)、帕斯卡(Pa)、牛(顿)(N)等.3.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简化计算过程的单位表达:在解题计算时,已知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计算过程中不用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即可.(2)检验结果的正误:物理公式既反映了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因此,在解题中可用单位制来粗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如单位制不对,结果一定错误.例题精讲力学单位制A.米尺、弹簧秤、秒表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C.量筒、天平、秒表D.米尺、天平、秒表例2.在下面是力学中的几个物理量和单位:①秒②牛顿③厘米④千克⑤长度⑥力⑦质量有关上述物理量和单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基本物理量的是⑤⑥⑦B.属于基本单位的是①④⑤C.属于国际单位的是①②④D.属于国际单位的是①②③例3.在解一道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中,一个同学解得位移结果的表达式为:x=,其中FA.可能是正确的B.一定是错误的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D.用国际单位,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当堂练习单选题练习1.下列各组单位符号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A.kg、m、J B.N、kg、mC.kg、m、s D.s、g、m练习2.可以用来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的仪器是下列哪一组()A.米尺、弹簧秤、秒表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C.量筒、天平、秒表D.米尺、天平、秒表练习3.实验研究表明降落伞所受的阻力与速度v、伞的半径r,空气密度ρ等因素有关,下面几个有关阻力的表达式可能正确的是(式中K为比例常数,无单位)()A.Kv2r3ρB.Kv2r2ρC.Kv2r4ρD.Kvr2ρ练习4.在下面是力学中的几个物理量和单位:①秒②牛顿③厘米④千克⑤长度⑥力⑦质量有关上述物理量和单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基本物理量的是⑤⑥⑦B.属于基本单位的是①④⑤C.属于国际单位的是①②④D.属于国际单位的是①②③练习5.关于单位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练习6.由位移和时间求速度时,所用的关系式为v=,如果位移用米做单位,时间用秒做单位,得出的速度单位就是米每秒.因此,我们说“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的关系”时,也指它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国际单位为()练习7.在解一道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中,一个同学解得位移结果的表达式为:x=,其中F表示力,t表示时间,m表示质量,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经典力学是高中物理的一部分,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掌握力学的经典题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中的经典题型,以帮助同学们在研究和应试中取得高分。
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力学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和时间是基本的物理量。
1.1. 速度和位移相关题型- 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速度和位移的定义,我们可以用物体的位移和运动时间计算其速度。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
- 速度和加速度相关题型:当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速度的变化率来表示。
1.2. 加速度相关题型-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公式来计算,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 自由落体运动: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体时,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在垂直上抛运动和自由下落运动中经常涉及。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的关系,它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2.1. 力的平衡和力的叠加-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可以用于解决静力学题目。
- 两力平衡和三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或三个力作用时,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解题。
2.2. 动力学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
- 加速度和质量相关题型:当给定物体的质量和作用力,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万有引力和力的合成3.1.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公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相关。
可以用公式 F = G * (m₁ * m₂)/ r²计算引力。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总结本文档为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的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巩固相关的概念和公式。
以下是本文档的主要内容:一、力的概念和分类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表示为 F=ma。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按照法则进行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满足力的平衡条件。
四、摩擦力与弹力1. 摩擦力:是接触面上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 弹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五、重力与重力势能1.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吸引的力。
2. 重力势能:物体具有的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势能。
六、匀速直线运动1. 速度和位移: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
2. 加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七、变速直线运动1. 加速度与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时,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 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通过速度和位移随时间的关系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加法与减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功与能:功的定义、功与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势能。
2. 运动学-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
- 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3. 动力学- 重力: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 弹性力:胡克定律,弹性限度。
-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 能量守恒与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能量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5.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
- 阻尼振动: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的振动。
- 波动: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横波与纵波。
- 干涉与衍射:波的叠加原理,干涉现象,衍射现象。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7. 电磁学初步-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
-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
-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8. 热学基础-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方程。
- 热机: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的计算。
高一物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力、质量、运动和静止等现象。
在高一物理中,力学是必修的一部分,涉及以下知识点:1. 物体的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作为单位。
- 力的分类:接触力(摩擦力、弹力等)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等)。
-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位移和位移图:位移是物体从出发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图是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速度和速度图:平均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即v=Δx/Δt;瞬时速度是即时的速度值。
速度图是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加速度和加速度图: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即a=Δv/Δt。
加速度图是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是表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速度-时间图是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 牛顿运动定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度为常数。
-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9.8 m/s²,竖直方向上加速度恒定。
4. 物体的力学性质-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第二章: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能转化规律的学科。
高一物理的热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粒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和开尔文(K)。
- 热量的概念:热量是物体间因温差而发生的能量传递,用焦耳(J)作为单位。
-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并位于相同温度时,它们达到热平衡,热量不再转移。
2. 物质的相变- 相变的过程和条件: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固体到液体(熔化)、由液体到气体(汽化)、由气体到液体(凝结)、由液体到固体(凝固)等过程。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篇篇1第一章《物理必修一》涵盖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运动学、能量、动量等重要概念。
以下是对第一章知识点的总结:一、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
在《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力、质量、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牛顿的三个定律。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加速度是速度变化与时间变化的比值。
牛顿的三个定律分别阐述了:1. 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运动学知识点运动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如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时间是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间隔;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如平均速度、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关系等。
三、能量与动量概念能量是描述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在《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功、功率、动能、势能等能量概念,以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功是力在空间中的累积效应,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动量定理描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动量守恒定律则描述了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动量变化规律。
四、实验与探究《物理必修一》中包含了多个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这些实验包括力学实验、运动学实验、能量与动量实验等,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 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运动的描述-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功与能量-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5. 动量与动量守恒- 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6. 机械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周期性往复运动。
- 波动:能量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包括横波和纵波。
7. 光学基础-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波在相遇或通过障碍物时,波前发生叠加或弯曲的现象。
8. 电磁学基础-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的物理场。
-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9.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放射性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辐射能,转变为更稳定状态的过程。
- 核反应:原子核通过吸收或放出粒子,转变为其他原子核的过程。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必背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必背一、力学基础知识1. 质量和重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独立于位置的惯性有关;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时,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正交力,使力的分量之和等于原有的力。
3.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惯性定律)。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变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F=ma)。
5.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与反作用力)。
二、匀速直线运动1. 位移与位移矢量: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所经过的直线距离称为位移,位移具有大小和方向。
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内位移的比值为平均速度,趋近于无限小的时间间隔时,得到瞬时速度。
3. 加速度和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称为加速度,正加速度表示速度增加,负加速度表示速度减少。
4. 自由落体运动:没有任何初速度向上抛出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以匀加速度自由向下运动。
三、运动图象与运动分析1. 位移-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位移,曲线的斜率为速度。
2. 速度-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
3. 加速度-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加速度,曲线表示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4. 初速度、末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若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可以通过公式v=at求解缺失量。
四、斜抛运动1. 斜抛运动的速度分解:将斜抛运动的速度分解为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水平速度匀速不变,竖直速度受重力作用加速度a=-g,g为重力加速度。
2. 斜抛运动的轨迹:轨迹为抛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3. 抛体在时间t内的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的关系式:由抛体的速度分解和位移公式得出。
五、牛顿力学1. 惯性和惯性系: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的属性,惯性系是观察物体运动时所处的参照系。
必修一物理力知识点
必修一物理力知识点作为中学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作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必修一物理力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包括牛顿三定律、滑动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等内容。
本文就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一、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1.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惯性运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除非受到力的作用,否则物体不会改变其状态。
2.第二定律:在相同质量和不同受力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3.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相等而方向相反,称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牛顿三定律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物体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本质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受到作用力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两种情况。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其大小等于外力的大小,方向相反,且最大值等于静摩擦系数乘以物体所受的压力。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力与静摩擦力极限值中较小值的差值,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它不仅可用于改善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用于调节物体的阻尼和振动情况,可谓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参考。
三、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也是力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或者保持静止状态。
2.第二定律(用于描述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外力、摩擦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物体受到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所有公式归纳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做的功。
5. 功的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乘以物体位移的大小与方向的余弦值。
6.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
7.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合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8. 弹簧弹力公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
9. 简谐振动周期公式:简谐振动的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幅有关。
二、热学部分1. 热量传递公式:热传导的热量与传热物质的热传导系数、传热面积、温度差和传热时间成正比。
2. 热平衡条件: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3. 热膨胀公式:物体的线膨胀量与物体的长度、线膨胀系数和温度差成正比。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与温度成正比。
5. 等温过程理想气体压强和体积关系: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6. 等压过程理想气体体积和温度关系:等压过程中,理想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成正比。
7. 等容过程理想气体压强和温度关系:等容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成正比。
8. 理想气体绝对温度和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绝对温度等于摄氏温度加上273.15。
三、光学部分1.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与法线的夹角满足一定的关系。
2. 薄透镜成像公式:薄透镜的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3. 球面镜成像公式:球面镜的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4.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5. 光的色散公式: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角与入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四、电磁学部分1. 电流强度计算公式:电流强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力学及其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加速度
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加速度的计算
通过计算物体的质量和所受 力,可以确定其加速度。
应用和实例
例如,计算物体在斜坡上滑 动的加速度以及推动物体的 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第三定律的法则
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 作用力。
示例和实际应用
例如,划船时,划桨对水的作用力和水对桨的反 作用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多个力合成时,可以合成成一力;一个力可以分 解成多个分力。
实际应用
例如,分析物体上施加的多个力以及解决斜面上 的物体滑动问题。
摩擦力与斜面上的运动
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可以阻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斜面上的运动
通过计算斜面的倾角和摩擦系数,可理必修一课件:力 学及其应用
力学概述
什么是力学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性质的科学。
力学的研究对象
力学研究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受力和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法则
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
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会保持这种状 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示例和应用
例如,汽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以及行人在车辆急 刹车时的反应。
必修一必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必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的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基础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二、运动学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
2. 速度: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3.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三、动力学1. 功和能:-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工作。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四、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轨迹的运动。
2. 向心力:使物体沿圆周轨迹运动所需的力,指向圆心。
3. 角速度:物体绕圆心旋转的速度,是弧长对时间的导数。
五、简谐振动1. 简谐振动:物体在回复力作用下,沿直线做周期性往复运动。
2. 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3. 周期: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
六、机械波1. 波的形成:介质中能量的传播。
2. 波的类型:-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 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
3.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七、热学基础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
2. 热量:物体间能量转移的量度。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力学基础》
了解运动和力学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起点。重点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质点的概念。
III.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定律是力学的核心概念,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深入学习牛顿定 律的应用可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现象。
IV. 物体的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分析物体静力学问题的基础。掌握平衡力和平衡条件的关系,可以解决各种平衡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 力学基础》
力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部分,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规律。本课件将介绍力 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帮助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I. 概述力学基础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规律。掌握力学的基础概念, 对于进一步理解物理学的其他分支至关重要。
II. 运动与力学基本概念
V. 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步骤。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类物理学问题。
VI.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用于解析力的作用和分析物VII. 平抛运动
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中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1500字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包括力学和热学两个部分。
以下是针对这两部分知识点的总结及公式:一、力学部分: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Δx = x₂ - x₁- 平均速度:v = Δx / Δt- 平均加速度:a = Δv / Δt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为零-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F = ma-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3. 重力- 重力加速度:g- 重力公式:F = mg-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h = (1/2)gt², v = gt4.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两个力合成力:F = √(F₁² + F₂² + 2F₁F₂cosθ)- 一个力的分解:F₁ = Fcosθ, F₂ = Fsinθ5. 圆周运动- 弧长公式:s = rθ- 线速度公式:v = rω- 向心加速度公式:a = rω²6. 动能- 动能公式:E = (1/2)mv²- 功与动能的转化:W = ΔE7. 功与动力学- 功公式:W = Fscosθ- 动力学公式:W = ΔK8. 功率- 功率公式:P = W/Δt- 等效功率公式:P = Fv9. 机械能守恒定律- 闭合系统中,当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公式:E = K + U = (1/2)mv² + mgh二、热学部分: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 热量:能量的传递形式,符号为Q- 热平衡:两个物体温度相等,热量不再传递2. 物体的热传递- 热传导:通过物质内部分子的传递- 热对流: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传递- 热辐射:通过电磁波的传递3. 比热容- 比热容公式:Q = mcΔθ4. 热膨胀- 线膨胀:ΔL = αL₀Δθ- 表面积膨胀:ΔS = βS₀Δθ- 体积膨胀:ΔV = γV₀Δθ5. 焓变和热机效率- 焓变公式:ΔQ = mL- 热机效率公式:η = (W/Qh) × 100%6.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ΔQ - ΔW-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动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7. 热力学循环- 等温过程:Q = W- 绝热过程:Q = 0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 力学基本公式
必修一运动学1. 速度: V 代表速度 ∆x 代表位移 t 代表时间2. 加速度:tva∆∆=a 代表加速度 ∆v 代表速度变化量 t 代表时间 3.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时间关系的公式:at 0+=V VV 代表末速度 0V 代表初速度 a 代表加速度 t 代表时间4.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2021t X at V += X 代表位移 0V 代表初速度 a 代表加速度 t 代表时间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2ax -202=V VV 代表末速度 0V 代表初速度 a 代表加速度 x 代表位移6.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 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n ...321...n 321::::::::=V V V V (2) 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前nT 内位移之比:2222n 321n ...321x ...x x x ::::::::=(3) 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1-2n ...531...n =X X X X III II I(4)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1-n -n ...2-31-21t ...::t n 321=t t 7.自由落体运动(1)速度公式:gt =V V 代表速度 g 代表重力加速度 t 代表时间(2)位移公式:2gt 21=X X 代表位移 g 代表重力加速度 t 代表时间(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gx 2=V V 代表末速度 g 代表重力加速度 x 代表位移(4)大小:2sm 9.8g = 通常取2sm 10g=8.竖直上抛运动(1) 速度公式:gt -0V V =(2) 位移公式:20gt 21-t V X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gx -202=V V(4) 上升的最大高度:2g20V H =9.中间时刻瞬时速度:2t x V 02tV V V +===10. 逐差法:2aT x=∆力学1. 重力:G=mg G 代表重力 m 代表质量 g 代表重力加速度2. 弹力(胡克定律):F=kx F 代表弹力 k 代表劲度系数 (N/m ) x 代表弹簧伸长量3. 滑动摩擦力:N F Fμ= F 代表滑动摩擦力 代表动摩擦因数 N F 代表压力4. 牛顿第二定律:F=ma F 代表力 m 代表质量 a 代表加速度5. 超重:加速度竖直向上6. 失重:加速度竖直向下7. 完全失重: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竖直向下t x∆∆=V ∆∆μ必修二曲线运动1.小船过河模型:(1)最短时间:t= (2)最短位移:x= 2.平抛运动:(1)位移:水平:匀速直线运动:X=vt 竖直:自由落体运动:2gt 21h =(2)速度:水平:匀速直线运动:0V 竖直:gt =V轨迹方程:3. 圆周运动:(1)线速度:r rn 2rf 2r 2l ωπππ====∆∆=T T V (2)角速度:r V n 2f 22====∆∆=πππθωT T (3)T F 1n == (n 为转速、F 为频率、T 为周期) 4. 向心加速度:22222222444r V r m a rn rf Tr v F πππωω=======5. 向心力:22222222n r m 4n r m 4r 4m r v m r m v m m a πππωω=======TF 6. 离心:合外力小于向心力 向心:合外力大于向心力万有引力与航天1.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高中物理必修1 力学知识点.doc
一、力1定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性质: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摆脱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矢量性:力是矢量。
传递速度:力的传递速度是光速同时性: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独立性:一个力的作用并不影响另一个力的作用。
3根据力的性质即产生原因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4.根据力的效果可分为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浮力5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外力和内力6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两者同时改变)。
二:重力(非接触力)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种。
2大小:G=mg3方向:竖直向下4作用点:重心(其位置跟质量分布有关)三:弹力(接触力)1形变: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2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力3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4大小(以弹簧为例)胡可定律:F=k△X k为劲度系数5方向:1)沿着物体发生形变的反方向2)弹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3)根据平衡判断四:摩擦力定义:当两接触间构件存在正压力时,阻止两构件进行相对运动的切向阻力。
两个物体在表面相互接触时,使物体接触面发生形变的弹力(压力)的方向和作用面(物体表面的切面)垂直,是正压力。
五: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2产生条件:1)接触2)有挤压3)相对运动4)接触面粗糙3方向:1)与接触面平行2)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4大小:f=μN5效果:可以是阻力也可以动力(相对运动方向: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N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垂直)六:摩擦力1定义:两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只具有相对滑动趋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定义:即最大静摩擦力,相对运动即将开始瞬间的摩擦力。
物理必修一 专题训练《力学专题》经典例题大全
力物体平衡基础知识要点提示:1.同一性质的力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性质的力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
2.重力的方向总是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不同地方水平面不同,其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也就不同。
3.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4.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形变。
弹力有无判断方法:(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2)利用假设法,然后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1)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还可以表示成ΔF=kΔx,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2)“硬”弹簧,是指弹簧的k值较大。
(同样的力F作用下形变量Δx较小)(3)几种典型物体模型的弹力特点如下表。
项目轻绳轻杆弹簧形变情况伸长忽略不计认为长度不变可伸长可缩短施力与受力情况只能受拉力或施出拉力能受拉或受压可施出拉力或压力同杆力的方向始终沿绳不一定沿杆沿弹簧轴向力的变化可发生突变同绳只能发生渐变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1.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
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一夹角,及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有实际意义的分解方法是安利的实际效果进行的,而正交分解法则是根据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将一般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整体法隔离法概念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
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高一物理必修一主要涵盖了力学、运动、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等内容。
接下来,我将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详细介绍。
1.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物理学科。
其中包括质点运动、刚体运动、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内容。
质点运动:质点是指在物理学中,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位置的物体。
质点运动主要涉及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可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
刚体运动:刚体是指保持形状不变的物体,刚体运动主要涉及到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可以描述刚体的旋转状态。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主要涉及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等概念。
通过这些概念可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和速率。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受到的力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主要涉及到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可以描述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情况。
2.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础,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发生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个定律说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这个定律说明了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力。
3.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能量是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物理量,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是描述物体能量变化的原理。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主要涉及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高中物理必修1力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力学知识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2、重力(A)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
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3、弹力(A)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4、摩擦力(A)(1 ) 滑动摩擦力: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f静<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必修一物理力知识点3篇
必修一物理力知识点3篇必修一物理力学问点1一、重力及其互相作用1、力是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根据力命名的根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转变运动状态。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样子有关。
质量匀称分布,样子规章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留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供应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状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四种基本互相作用万用引力互相作用、电磁互相作用、强互相作用、弱互相作用二、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讨论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②一般状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滑动摩擦力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即:f=μN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一力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单元质量评估(三)第4、5章(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14·衡水高一检测)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
关于小球的受力,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B.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C.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D.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解析】选A。
假设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作用,拉小球的细线应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不会呈竖直状态,故小球不受支持力。
即小球只受重力和细线的拉力作用,A项正确。
2.(2014·福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当它们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是()A.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B.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C.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解析】选C。
三个物体沿地面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均为滑动摩擦力,且f=μN。
三个物体中,乙受到的力F因有沿竖直方向向下的分力Fsinθ作用,可知N乙=mg+Fsinθ,同理N甲=mg-Fsinθ,而N丙=mg,因此,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小,选项C正确。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沿竖直墙匀速下滑,若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A.μFB.μF+GC.G+FD.【解析】选A。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f等于重力G;水平方向满足N=F,物体匀速下滑,所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根据公式f=μN可得,f=μF。
选项A正确,B、C、D错误。
3.(2013·泉州高一检测)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5N,F2=10N,F3=20N,关于它们的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会大于35 NB.最小值为5 NC.可能为0D.可能为20 N【解析】选C。
当这三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最大,其值为F max=F1+F2+F3=35N,A对;当F1、F2同向,F3与它们反向时,合力最小,其值为F min=F3-F1-F2=5N,B对;因为这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都不可能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因此合力不可能为0,它只能在5~35 N的范围内变化,C错,D对。
4.(2013·重庆高考)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
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A.GB.GsinθC.GcosθD.Gtanθ【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F合=0。
(2)利用平衡条件来求解。
【解析】选A。
人静躺在椅子上,所受合力F合=0,所以椅子各部分对人的作用力的合力与人的重力等大反向,故A选项正确。
5.(2013·上海高考)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
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解析】选A。
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由于物体与竖直墙面之间没有压力,没有摩擦力,二者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A、B之间没有弹力作用,因而不存在摩擦力,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A项。
6.(2013·和平区高一检测)如图所示,A、B为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绕绳装置,转动A、B改变绳的长度,使光滑挂钩下的重物C缓慢下降。
关于此过程绳上拉力的大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变B.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D.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大【解析】选B。
由已知可知两绳上的拉力大小相等,其合力不变,夹角减小,故绳上的拉力逐渐减小,选B。
7.(2013·山东高考)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C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C水平,则弹簧A、C的伸长量之比为()A.∶4B.4∶C.1∶2D.2∶1【解析】选D。
对两小球组成的整体,受到整体重力G、轻弹簧A的弹力F A和轻弹簧C的弹力F C三个力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水平方向有F A sin30°=F C,又据胡克定律可得F A=kx A,F C=kx C,联立得=,选项D正确。
【变式训练】(201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
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A.B.C.-(m+M)gD.+(m+M)g【解析】选A。
对木块受力分析有2f-Mg=Ma,对夹子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有F-2f-mg=ma,联立以上两式可得:F=,答案选A。
8.如图所示,电灯悬于两壁之间,保持O点及OB绳的位置不变,而将绳端A点向上移动,则()A.绳OA所受的拉力逐渐增大B.绳OA所受的拉力逐渐减小C.绳OA所受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绳OA所受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D。
O点受OA、OB、OC三绳的拉力而处于静止,故三力合力为零,它们可以组成如图所示的矢量三角形,其中F1、F2、F3分别为OA、OB和OC对O点的拉力,其中F3不变,F2方向不变,随悬点A逐渐上升,力F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逐渐变大,由图看出F1先减小后增大,F2逐渐减小,D正确。
【总结提升】动态平衡分析(1)题型特点:三个平衡的共点力中,一个力恒定,一个力方向不变,最后一个力大小、方向均变化;(2)用图解法便于求解:运用数学知识,判断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9.(5分)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步骤如下:(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
(2)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A点,另一端连接两根绳套。
(3)通过绳套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来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点O,并记录O点的位置。
(4)此时需记录下、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
(5)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长到后,再记录下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6)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O沿两绳套的方向画直线。
选好标度,按F1、F2的大小作两个力的图示。
用三角板做平行四边形,求得合力F。
(7)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8)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实验得出的结果,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解析】本实验要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大小是通过弹簧测力计来读出,方向是通过绳套来确定;为保证分力的作用效果和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本实验要求每次都把橡皮筋拉到同一点O;F′是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拉到O点时的弹力,所以F′与橡皮筋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故乙正确。
答案:(4)F1的方向F2的方向(5)O点的位置F′的方向(8)乙10.(10分)(2012·浙江高考)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伸长量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x/10-2m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3)由图得到F合=N。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然后连成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直线的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N/m=55N/m;(2)读出弹簧秤的读数为2.10N(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以O为顶点,画出两弹簧的绳套方向就是两拉力方向,再确定并画好力的标度,画出两拉力的图示,以两拉力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合力F合;(3)用刻度尺量出合力的长度,根据确定的标度算出合力的大小。
答案:(1)55(±2内均可)(2)2.10(说明:有效数字位数正确,±0.02内均可)画法见解析(3)3.3(说明:±0.2内均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分。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7分)(2014·邢台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水平粗糙横杆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A,用一细线悬吊一个质量为m的球B。
现用一水平拉力缓慢地拉起球B,使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此时环A仍保持静止。
求:(1)此时水平拉力F的大小;(2)环对横杆的压力;(3)环对杆的摩擦力。
【解析】(1)取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F T sin37°=F(1分)F T cos37°=mg (1分)联立解得F=mg (2分)(2)取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F N=2mg (2分)F f=F (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 N=-F′N(2分)则环对横杆的压力大小为2mg,方向竖直向下。
(2分)(3)环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方向水平向左, (3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环对杆的摩擦力大小为F f′=F f=mg,方向水平向右。
(2分)答案:(1)mg (2)2mg,方向竖直向下(3)mg,方向水平向右12.(20分)(2013·大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求两次的推力之比。
【解析】根据平衡条件建立方程:对甲图F1-mgsinθ- f1=0 (3分)N-mgcosθ=0 (3分)f1=μN (2分)联立三个方程解得F1=mgsinθ+μmgcosθ(1分)对乙图,将F2分解(或者正交分解)平行斜面方向:F2cosθ-mgsinθ-f2=0 (3分)N-F2sinθ-mgcosθ=0 (3分)f2=μN (2分)联立三个方程解得F2=(2分)则两次的推力之比=cosθ-μsinθ(1分)答案:cosθ-μsinθ【变式训练】(2014·吉安高一检测)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A、B,重力大小均为G,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两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当绳被拉直后,两段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至少为多大时,两球将会发生滑动?【解析】首先选用整体法,由平衡条件得:F+2N=2G ①再隔离任一球,由平衡条件得Tsin=μN ②2·Tcos=F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F=答案: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