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清单-专题2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原卷+解析版)
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一、20世纪战争的背景及特点1.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2.列强之间的紧张关系3.国家利益的冲突4.技术发展与武器革新5.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矛盾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1.战争的爆发及各方介入原因2.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演变3.战争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4.战争的结果及对世界的影响三、二战前的政治与经济形势1.国际秩序的崩溃2.世界经济的动荡3.殖民地独立运动与民族主义抬头4.战争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四、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1.战争的爆发及各方介入原因2.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演变3.大屠杀与战争罪行4.战争的结果及对世界的影响五、战争后的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重建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冷战的兴起与冷战格局的形成3.各国的战后重建与经济发展4.非洲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殖民地独立六、冷战与危机的形成与发展1.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与竞争2.冷战时期的地区冲突及其影响3.冷战时期的核威慑与恐慌4.冷战结束的原因与过程七、全球化与和平的努力1.经济全球化与互相依存2.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的发展3.和平与冲突解决的尝试4.21世纪的安全挑战与和平的前景八、和平与历史的启示1.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2.和平的可贵与和平的理念3.历史对当代和未来的启示4.和平的构建与维护的责任以上是《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整理知识,做好复习准备。
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事件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参考历史学家的观点和分析,扩展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祝你复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十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3)影响
a.标志着一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了国际关系的新秩
序。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的分赃体系,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K12课件
5
b.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战 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使凡尔赛体系走 向解体。 c.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 很大的变化。 2.国际联盟 (1)由来:④ 威尔逊 的“十四点原则”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 议。 (2)成立:巴黎和会上起草了国联盟约,1920年初,国联在日内瓦正式成 立。 (3)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
2
2.过程
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一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和日德兰海战,大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性质:总体上是② 帝国主义 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
K12课件
6
(4)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5)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美国因巴黎和会的结果 对其不利,拒绝参加)。 (6)主要内容:“维护和平”的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 的“委任统治”。 (7)解散: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 (8)活动:国联成立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 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 平。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 姑息纵容,最终没有制止二战的爆发。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9·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国际形势日益紧张,世界和平运动进入高潮。
1900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除在议会内部进行斗争、拒绝投票通过军事法案和军事预算的一切费用之外,还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言,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
1907年召开海牙和平会议,着重讨论战争法规问题并缔结了多项公约,在国际法上构成了若干限制战争的手段。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
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
因此,当1914年8月欧洲各国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些国家的人群欢呼雀跃。
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扩展沉重打击了战前世界和平运动。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和平运动“进入高潮”的主要表现。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和平运动遭受沉重打击的原因。
(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得出结论;根据材料中“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得出一些欧洲民众狭隘的爱国主义表现严重制约和平运动的进展;根据材料“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得出资产阶级政府及实权人物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
答案:(1)主要表现:工人阶级是反战运动的主力军;有关限制战争的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平运动初具世界规模,波及国家多。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含解析)
(1)第一次世界大战1、[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不可避免地相当高昂。
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戴维·劳合·乔治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那样反抗德国人明目张胆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而展开的一次运动。
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在西线上,双方都用重兵防守,深挖战壕,无法使用1870年普法战争中行之有效的新战术,4年中战事进展极为缓慢。
1916年6月英军进犯索姆河,损失更为惨重,整个战役英军伤亡人数高达42万。
从1916年5月政府为扩充武装部队而实行不得人心的征兵令之后。
到1917年,即使完全不算其他因素, 诸如从工人组织中征兵入伍,以及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提出把国外战争转化为国内革命的口号。
十足的厌战情绪终于扩展开来。
一些闭体如基督教和乎主义者“反对征兵团契“、民主管理协会等寻求和平谈判对公众舆论产生一些影响。
——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主编《牛津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府参战的理由及其真正目的。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民众对一战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的巴尔干半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纷纷宣布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随后它们彼此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半岛的形势更趋复杂:塞尔维亚获得俄国的暗中支持,通过战争成为巴尔干的一个强国,而保加利亚虽然与德国交好,却以惨败告终,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1913年在伦敦召开的欧洲列强大使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并把它处于英、法、俄、德、意和奥匈六大国的监督之下,为期10年。
这个新生的国家堵住了塞尔维亚的出海口。
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反复强调:“独立的塞尔维亚即使不大,也很危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整理讲解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突破【专题2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历史重点难点核心考点全演练专题2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从考点重点看,仍将以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及相关历史现象、国联和联合国、局部战争和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考点作为高考命题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命题形式都有,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的有全国课标地区、山东等;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考查的省份有安徽、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海南等。
3.从考查角度上看,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影响及战后重建与反思、雅尔塔体系、国联与联合国、大国关系与和平发展问题等是考查的重点.如2012年山东文综卷第37题对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影响评价、海南单科卷第31题对日本投降的考查,海南单科卷第31题对人们厌恶冷战及冷战延续原因的考查等。
4.从社会热点看,本专题与当今国际局势、地区热点问题紧密相连,特别是朝鲜半岛的局势、日本极右势力抬头、中东和平进程的艰难历程、东南亚动荡局面等重大国际热点问题,将会与本专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联合国的作用”“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等历史问题链接显性或隐性考查。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制3.际联盟与联合国4.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共5.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7.20世纪以来世界形势的发展演变(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过程中,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先后形成,帝国主义强国间争夺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过了战后初期动荡。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新的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虽然充满了各种矛盾,但它保证了192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③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超过英法,1933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重新加入了帝国主义争霸的行列,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4、客观条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过程1、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等27国。
2、大战的经过(1)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2)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对德作战)、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匈作战)、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3)三个阶段阶段时间主要概况影响第一阶段1914年战争重心在西线西线:马恩河战役(英法—德),德军撤退东线:俄—德奥(一胜一败),形成对峙局面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东西线陷入相持阶段,战争转入长期对峙的阵地战,德国丧失战略主动权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5重心在东线:德奥一举击溃俄国计划落空1916年关键性一年:重心回到西线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东线:俄军夏季攻势德国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方面第三阶段1917~1918年俄国革命推动人民反战运动发展为革命运动,美国、中国等国的参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补充】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和同盟国战败的原因1、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原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直接原因);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希望协约国取胜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根本原因,真正目的)。
初中历史专题九_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
2011年1月11日,美国第二艘航母“卡尔·文森”号抵达
阿拉伯海,第三艘航母“林肯”号据称也在前往途中。就在当
天早些时候,伊朗一名核科学家被汽车炸弹炸死,“山雨欲来 风满楼”成了全世界对海湾地区的强烈感受。被重点怀疑的以
色列军方称,不会为伊朗科学家之死“掉一滴眼泪”,美国从
五角大楼到白宫也都撇得干干净净。但几乎世界所有媒体都认 为,美国和以色列与暗杀脱不了干系。12日,伊朗媒体纷纷呼 吁“以牙还牙”,“暗杀以色列官员和将领”。一些国际媒体 分析说,美国和以色列可能正在挑逗伊朗,逼伊朗打响第一枪,
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
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3.为了避免战争,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积极反 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要加强 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军国主义,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 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愿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地点: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近东、太平洋、
大西洋、地中海。
(3)参战方:轴心国、同盟国。 (4)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5)结果:同盟国获胜。
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是“北约”
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的表现,破坏了不干 涉内政的国际原则,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提升认识】 1.普林西普的行为告诉我们:恐怖手段不仅不
能制止战争,反而能铸成历史大错,引发世界性的战争。 2.二战使我们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 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 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
2019高考历史专题训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和解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一……二……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书社)目录摘编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
(2)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
2.(2017课标全国Ⅱ,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达拉第被当作凯旋的英雄得到迎接和欢呼。
专题十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十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九上P104-107、图片和资料)1、原因:①根本原因:。
②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德、奥匈、意)、(英、法、俄)。
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2、导火线:1914年6月事件(半岛成为火药桶)——一粒火星。
3、转折点:(“凡尔登绞肉机”)。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投降,一战结束。
5、性质: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6、战争的影响: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
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影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体系的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世界格局。
(九下P14-18、图片和资料)1、巴黎和会:(九下P11-13)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时间:年1——6月③操纵国:法国(总理)、英国(首相 )、美国(总统 )④内容:——对德和约:即《》。
领土(和交还法国,承认独立,部分领土划归等国);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进行“”);军事(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废除德国的);赔款(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规定,德国在的全部权益由继承(引起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运动)。
⑤实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会议。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对德国的瓜分 (也损害了国的主权和利益)。
⑥影响:与其它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在、、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九下P14)①背景:美国在上未获实利,加快了同争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步伐。
②主要目的是打击独占中国的计划,取得在地区的优势。
③时间:1921——1922年④操纵国:美国、英国、⑤内容:——中国问题:九国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利益的《》,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保证各国在中国的“”,对外“”的原则。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考点清单] 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①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 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对原料产地、商品 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的争夺加剧,进而将世 界瓜分完毕。
③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冲 突呈现出全球性,并且愈演愈烈。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①欧洲列强间的基本矛盾 法德矛盾:普法战争带来的战败、割地、赔款的耻辱,使法国一心想要报仇雪恨;而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想方设法压制法国。
俄奥矛盾:集中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俄国打着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并以南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奥匈帝国也致力于向该地区扩张。
英德矛盾:德国要求在殖民地问题上获得更大的权益,向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发起挑战,英德矛盾激化。
②三国同盟:德、意、奥,1882年最终形成。
③三国协约:英、法、俄,1907年最终形成。
(3)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思维点拨(1)一个根本原因引发了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三大矛盾促进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导致了巴尔干“火药桶”的形成,巴尔干“火药桶”又引发了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2)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各国参战的主要目的是掠夺别国,因此战争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
2.进程1914年:战争爆发,战争的重心在西线,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没有得逞,被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世界的瓜分是按照国家实力进行的。
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变化:课文表格。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美、德经济发展迅速。
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照原来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国家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由此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19世纪下半期,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寻求海外市场禾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附庸。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有何不同?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目的是直接掠夺贵金属和财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9世纪下半期以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抢占海外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输出剩余资本的场所。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在欧洲列强的激烈争斗中,主要有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
三国同盟的形成:德国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
德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
历史宿敌。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迈出的第一步,反俄性质)1882年,德、意、奥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三国协约的形成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签订了《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3)战争的催化剂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电报、电话、无线电(残酷性,世界性,世界范围内指挥战争,突破地域限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2、经过(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战争进程第一阶段:1914年。
中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
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一.战争(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时间:1914-1918年;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导火线:1914.6萨拉热窝事件——“一粒火星”5.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6.1914.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最残酷的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绞肉机);8.结束:1917年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1918年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9.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10.影响:①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
2.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⑴原因: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②德、意、日法西斯上台,步步侵略。
③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
⑵开始:1939年 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二战全面爆发)⑶扩大:①西线:德国先后灭掉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对英国实施轰炸。
②东线:1941年6月,进攻苏联。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⑷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⑸转折:①组织: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意义: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复习指导)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专题整合素养达成宏观图解国际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多极化趋势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探规寻律一、对战争的分析认识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
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
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
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
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
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
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
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
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
5.正确认识战争问题(1)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也不是促使世界进步的最佳方案。
世界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提倡世界多极化,联合世界各国的力量,反对任何企图独霸世界的霸权战略。
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定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时,不仅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还要以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的主题为导向。
(2)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世界各国要尽量防止战争的发生,要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坦诚合作,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反对战争,让百姓不再处于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更和谐。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学习吧!下面店铺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供考生们参考。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历史真题与答案解析【真题再现】1、(09上海历史)“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答案】C【解析】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参加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
2、(09上海历史)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
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
3、(09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C【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
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
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为什么到20世纪初才爆发世界性大战:(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牵一发而动全身(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3. 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英德: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德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4. 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宣告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最具决定性)、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5.美国参展原因:1.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2.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美国利益(直接原因)3.担心俄国退出,协约国失败,损害自己利益 4.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世界领导权(目的、根本原因)6.美国参战的影响:1.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2.大大加深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3.影响许多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集团4.使战争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
7.一战影响:1.给世界造成重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重大灾难。
2.使欧洲相对衰弱3.使美日迅速崛起,挑战以欧洲为主导地位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4.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4.战后建立了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5.摧毁了德、俄、奥匈、奥斯曼四大帝国,促成了新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6.一战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7.有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8.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增强8.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8.巴黎和会主要参展国的目的:英国:掠夺殖民地,遏制法国称霸欧洲,维护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们倡导这一原则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这一原则的实践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部分)
时间
得主
角色
领域
1919 年
伍德罗·威尔逊(美国)
时任美国总统、国际 联盟的最初倡导者
国际组织
2
莱昂·维克多·奥古斯
1920 年
特·布尔茄瓦(法国) 卡尔·亚尔马·布兰廷
第 12 点: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
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19 年 6 月 28 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 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
专题 20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政府组建公共信息委员会,通过它在国内外的 20 多个机构,针对 不同对象进行战争宣传。委员会设立新闻处,创办报纸,成立专门部门向民众解释参战原因,还利用电影、 卡通画、宣传画等煽动反德情绪。此外,委员会还审查报纸、杂志、图书、电影中的信息是否违背官方宣 传的战争目的,干扰各项战争活动的正常进行,并要求新闻机构采取“自愿审查”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不良 新闻,压制不利于战争的言论。 1917 年,美国通过“反间谍法”,规定对战时从事间谍活动、破坏活动或阻碍战争活动的人进行严惩, 授权政府邮局禁止邮寄煽动性材料;次年又通过“反破坏法”和“反暴乱法”,规定任何公开的反战行为均属非 法,在事实上允许官方起诉任何批评总统与政府的人。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公共信息委员会的职责,并归纳其运作特点。 (2)简要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公共信息政策。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随着社会主义苏联的加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进一步扩大。1941 年 7 月 12 日,苏、英两国签订《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30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遣使访问苏联,苏、 美、英之间开始正式合作。同年 8 月,美、英之间经过协商,发表《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 著名的《大西洋宪章》,提出了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 的原则。以后,苏联政府宣布基本同意这些原则。9 月底至 10 月初,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 谈判,签订了大战期间第一个三国协定,即《秘密议定书》,俗称《对俄供应第一号议定书》,其中规定了 美、英两国扩大对苏供应的具体内容。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美、英在二战期间合作的看法。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美国决策者感到极度恐慌,认为存在一个所谓“共 产主义控制世界的阴谋”,立即制定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68 号文件”,开始大规模扩军备战。1950 年 6 月 27 日,杜鲁门利用朝鲜发生内战之机,下令美国空军袭击朝鲜,并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朝鲜战争 刚刚停止,美国又纠集英、法、澳、菲等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并把印度支那 3 国划入其“保护
国际组织,军 备控制与裁军
卡尔·冯·奥西茨基(德 1935 年
国)
和平主义者,记者
人权、军备控 制与裁军
(1)根据材料,概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 1933 年至 1935 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受到美国决策者的 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从 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战后对华政策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发挥多种作用,中 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 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 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 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 (2)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
(瑞典)
国际联盟理事会主 席,法国议会主席
时任瑞典首相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和 平运动
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
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
1921 年
(挪威)
(布鲁塞尔)
和平运动
1933 年
诺曼·安吉尔(英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
军备控制与裁
成员,作家
军
1934 年
阿瑟·亨德森(英国)
1932 年裁军会议大 会主席,前外交部长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亚洲扩展势力的表现。
(2)根据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与“热战”的关系。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 年 1 月 8 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
第 10 点: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个民族自治。
第 11 点: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
1
地区”。后又策动吴庭艳集团发动政变,在越南南方成立以吴为总统的所谓“共和国”。为了镇压越南南方民
族解放阵线,从 1961 年开始美国先是在越南南方搞“特种战争”,后又在第二年成立美国驻越南援助司令部,
开始直接介入越战。到 1967 年,美军在越南南方的总数,已增加到 50 余万人。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
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四点原则”和《凡尔赛条约》在民族问题上所倡导的原则,并分明指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