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教材及其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教学PPT)
work, have, go, like, wear, want等。句法含句子种类、各种特殊疑问
句;句子的基本时态:一般现在时态、现在进行时态、一般过去时态
等);
四、语言技能以基于语音模仿的“听”和“说”为主,逐渐增加 “读”和 模仿性
“写”。并通过不同层次(Section A/ B)的活动,进行各种语言学习 策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及教材分析
1
如何解读新课程标准
一、解读的基本内容:
1、了解和理解课程的总体目标: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2、了解和理解初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3、了解和理解初中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3-5级标准的具体要求; 4、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具体体现; 5、 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对教学与评价的建议;
模仿、重复、运用
10
什么是教材?
英语教材并非“教”的材料(the materials to teach),而是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时可以利 用的必要资源(the resource Ss need when they learn and use the language).
除“课本”(textbook)外,教材还应包括由教 师选择或创造的其他材料, 如教师的课堂话语、 录音、录像材料、相关媒体材料、生活材料、 特别是学生自己产生的材料。
6
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的特点
一、以学生外语学习兴趣和策略的发展为目标, 强调其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以语音、词汇与语法操练为主的听、说、 读、写活动,强调语言的套用和反复循环。
四、以目标明确的任务/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 与运用外语的动机和兴趣。
五、以交流与合作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与能力。
因此,英语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 是教师课程开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课程标准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是什么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它是按门类制定的;☆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
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这也正是各国极其重视课程改革,尤其是极其重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重要原因.现在英美等国纷纷组织全国最强的力量、投入大量物力经费研制各科课程标准,表现出他们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日益重视.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教学如何设计,无论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围绕着这一基本素质要求服务,都不能脱离这个核心.但是,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XX市XXX学院计算机教育研训部XXXX年X月1参加培训教师对培训的要求2新课程标准课改背景课改目标义务教育课程设计及比例综合实践活动课新课标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结构如何描述课程标准教师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观学习方式的变化新课程评价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发展与反思网上课程的发展前景3课改背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课改背景和动因:1.92年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试用),时隔几年,是否必要进行如此而已大规模的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工业经济知识经济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这样的人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3.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生产方式的变革可以促成国爱的非常规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起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教师探讨完成)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4课改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次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对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同时对教材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教授美术课程。
新课程标准解读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
具体来说,课程标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培养审美能力。
2. 创造与鉴赏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创作和欣赏他人作品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鉴赏能力。
3. 文化与传统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绘画传统的了解与认同。
通过研究和欣赏经典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艺术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心。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满足学生研究美术的需求。
1. 内容丰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基础绘画技法、色彩运用、构图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材还注重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研究资源丰富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包括绘画范例、名家作品等。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欣赏这些作品,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
3. 知识与实践结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湘教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解读和分析对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美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在美术研究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乐趣。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针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又该如何解读,下面就针对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材的编写原则、材的呈现方式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等内容,为大家整理出这篇《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材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新课标的初衷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
改变了过去由知识系统构建课程,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
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
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第一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新课标的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近到远的生活关系”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2.新课标的修订2006年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
2011年新课标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颁布。
3.课标修订的原则(1)深入完善的原则;(2)与时俱进的原则4.修订后课标的变化(1)订正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改变。
(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订正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订正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同等的。
(7)订正后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订正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10)订正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双向互动共同发展。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原则2.努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的原则2、材的编写原则3.力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原则4.遵循青少年研究和发展规律的原则5.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原则1.教材的总体设想2.教材的呈现方式3.教材的逻辑进路4.教材基本意图5.教材的总体框架三、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办理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新课程标准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是什么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它是按门类制定的;☆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
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这也正是各国极其重视课程改革,尤其是极其重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重要原因.现在英美等国纷纷组织全国最强的力量、投入大量物力经费研制各科课程标准,表现出他们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日益重视.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教学如何设计,无论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围绕着这一基本素质要求服务,都不能脱离这个核心.但是,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新课标 新教材 新教法
二、新教材
• • • • • 什么是教材? 新中国教材改革经历了哪些阶段? 新教材“新”在什么地方? 教师如何利用教材? 高中各科课程必修选修模块
什么是教材?
• 《中国大百科 教育卷》对教材的解释是:(1)根据一定学科任务, 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 式来具体反映;(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对教材的界定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 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通常按照课程标准(或教 学大纲)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包括文字教材和视听 教材。 • 日本学者欢喜隆司教授认为,“从总体上说教材是受学校教学内容所 制约的。它源于实质性的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 计划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学习活动在 心理上和实践上主动地作为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成分加以掌握的物 质对象和观念对象。 • 传统教育派认为:教材是历史积累的人类经验,是学校各学科的目的 内容或材料。现代教育派认为:教材既包括师生所从事的活动,又包 括完成此类活动所应用的各种材料或工具。教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 的)和无形的(精神的)。
杨友明
一、新课程
• 课程标准的含义 • 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 标准? •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的含义
•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 量要求。 • 国家课程标准所要体现的国家意志,突出地表现 在国家所规定的国民素养或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上。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从而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和操作化。正因为国家课 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所以它具有统一 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规定了各课程门类 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从而成为教材编写、 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基本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进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解。
课程目标具体包括:1. 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4.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未来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1. 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遗传与变异、生态学基础等。
2. 科学探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 生命科学前沿:包括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
5. 生物伦理与环境保护:包括生物伦理、生物安全、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师培训:加强生物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课程发展1.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2.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选择。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我国生物教育水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课件--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代数部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代数部分教材编排分 三个阶段:
一、前期渗透、孕伏阶段( 1—4 年级 )
二、集中生发、形成、发展、应用阶段(5上)
三、后期拓展、应用阶段(5下—6下)
一、前期渗透、孕伏阶段 ( 1—4 年级 )
册数 教学内容 填未知加数(第70 页、71页) 7+( )=10 6+( )=8 第81页第4题、第 109第5题 (题型同上) 地位作用
册 数
教学内容
地位作用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用 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是对 新知识的高度概括,也是 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的 应用。
用字母表示圆 的周长、面积 计算公式: 六 c=πd或c=2πr 上 S=∏r2
用方程解分数 除法问题 六 例1、4/5X=28 上 例2、 X+1/4X=25 (1+1/4) X=25 用方程解鸡兔 同笼问题。
(3)调整简易方程的内容,凸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 解方程的优势。 (4)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整合。
三、后期 拓展、应用阶段(5下—6下) 册 数 教学内容 地位作用
用字母表示长 方体正方体的 五 体积计算公式: 下 V=abh V=a· a· a=a3 V=sh
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自觉用字母表示 计算公式,对新知识高度概括。 也是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的 应用。
册 数
教学内容
地位作用
运用转化思想将含 解比例 有未知数的比例式转化 六 例2、X:320=1:10 为方程,运用解方程方 下 例3、1.5/2.5=6/X 法解题。
比例尺 (用解方程方法求 实际距离)
用比例解决问题 (正、反比例)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与教科书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引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全球各行各业的关键驱动力。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推出了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本文将介绍目前国内信息技术领域最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情况。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1.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性思维,使其具备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能够参与到信息社会中,并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基本技能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技能;综合应用则是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科特色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通过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科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教材,在新课程标准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 教材内容信息技术教科书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新的教科书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通过课堂讨论、项目实践等方式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3. 教材评价新的教科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材评价上也更加注重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等方面,以能力和应用为主要评价指标。
总结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出台,为培养信息化时代所需的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过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材内容解读与研讨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材内容解读与研讨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材内容的解读与研讨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一主题的观点:
1.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材内容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强调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
教材内容应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3. 关注学科融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
教材内容应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4. 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教材内容应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5. 强化教师培训与合作: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解读和有效实施。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材内容的解读与研讨需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调核心素养、关注学科融合、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强化教师培训与合作等方面。
这些观点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促进教材内容的改进和完善。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地球一、标准要求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1.地球与地球仪(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个球体时,没有必要转弯抹角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
对“标准”把握的重点是放在“提出证据说明”上,并进一步对此标准附加说明,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从本条“标准”及其“说明”来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二是学生能自己提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学生在小学也已经学过。
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
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
从“标准”的表达看,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
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必要象以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把握三点:一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等被看作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用“地理现象”代替了“地理意义”;三是不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地理现象)说明。
对本条“标准”,应理解为,只要学生能用事实(哪怕是一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或者说学生能分别说明哪些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自转或公转产生的,就可以说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一般来说,学生较易理解的现象有:用昼夜交替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来说明地球的公转。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的分析2022,在高中数学教材中进行了新的课程标准改革。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新教材的概念,新教材和旧教材的区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好是坏,等等。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独立思考;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学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
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数学教师要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
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的教学理念。
现在,我将把新课程标准和原教材的差异与必修课1第2章的基本基本函数内容进行比较。
在基本初等函数这个部分。
编者变了函数与映射出现的顺序;教材通过三个具体的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即函数。
再通过问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引出数集之间的对应,从初中函数定义上升为高中函数定义,而将映射概念作为函数概念的推广放在《函数的表示》一节的最后处理。
我个人认为函数概念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
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和分析法,通过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内容上与原教学大纲有很大不同。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变化
★看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
严格控制内容的深广度:
微观知识主要限于对分子、原子的认识,对离子、电 子的具体作用不作要求;元素化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物 质为主,不要求建立复杂的知识系统;定量计算控制在较 低水平的要求上。
1、单元结构调整
原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和第四单元“物质 结构的奥秘”顺序调整、整合。
课程的基本理念: 仍是从六个方面阐述,但增加了“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 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增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 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增加了“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了“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 观念”和“敢于质疑”等重要观念。
(三) “内容标准”中9个核心知识点降低了 学习水平
3.“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中(2个): 理解(降低为: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了解(降低为: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 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
(三) “内容标准”中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表 述得更明确
•从整体看,将元素知识与概念原理性(抽象) 知识穿插安排
空气-物质的构成-(元素)-水 -化学方程式
个人观点:
此外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也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
教学中可以这样体现:例如在研究木炭的吸附性时,告诉同学 们,如果他们家的冰箱里有异味了,可以放一些木炭在里面来除; 利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解决身边化学问题,如让同学们收集一些 药品、化肥等的说明书来探究“有一袋尿素的标签:质量是50千克, 含氮量是50%,是含氮量最高的一种氮肥”让学生们读题后讨论可 提出哪些问题,然后把问题归类找准问题与教材内容的切入点,按 切入点的顺序进行研究。注重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的关系,使 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 环境等的关系使学生们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认 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
新修订的国家课程教材
新修订的国家课程教材
新修订的国家课程教材主要包括:
1. 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课程实施要求确定。
对于属于义务教育国家课程但目录中没有相关教材的情况,由各省份根据上述要求确定教材使用,使用的教材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列入省级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2. 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各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使用《2022年普通高
中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17年课程标准修订)》中的教材。
选修课程由各省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以及相关课程实施要求确定教学材料的使用,使用的教材必须选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列入省级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3. 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科使用《2022年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
程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
总的来说,新修订的国家课程教材旨在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同时,新教材还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新修订的国家课程教材,建议访问教育部官网或咨询当地教育部门。
新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会认256个字,会写197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识字写字2.熟练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开始学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向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美的重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背诵优秀诗文15篇(段)。
7.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三)口语交际1.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内容完整,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
2.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学习使用谦辞敬语;与人交流注意态度诚恳,有礼貌。
(四)口语交际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方面的文字。
2.学习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并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
3.学习写请假条、进请信等应用文,注意格式。
4.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五)综合性学习I.能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能积极参与“语文大深堂”活动,能与人合作完成活动目标。
3.能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解读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一套指导高中教育的教育标准,旨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标准于2017年颁布,2018年开始全面实施。
本文将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分析其背景、内容、影响及实施方法。
一、背景和意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背景下颁布的。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容解读新课标主要包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等内容。
课程方案规定了学生修习的课程门类、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等。
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评价标准、教学方法等。
教材则根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
课程设置上,增加了选择性、整合性、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评价方式上,强调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法为保障新课标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宣传和培训,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
其次,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评价方式等。
此外,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家长和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实施方案,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该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新课标的顺利实施,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方案(通用10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方案 1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 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23年版)。
为全面宣传、学习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做好课程标准及按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培训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全员培训”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覆盖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对象培训分为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大类。
(一)通识培训的对象: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基教科(股)长、教研室主任、电教馆馆长以及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
(二)学科培训的对象: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
三、培训学科小学数学(人教、苏教、北师大)初中数学(上海科技、人教、北师大)小学英语(上教牛津、人教)初中英语(人教、外研社、译林)音乐(小学、初中)(人教、人音、湘艺、花城)体育(小学、初中)(人教、华师大)美术(小学、初中)(人教、人美、湘美)初中化学(人教)初中生物(人教、苏教、北师大)初中地理(人教、商务、湘教)初中物理(人教、上科技、上科技粤教、北师大)新教材培训重点是20XX年X月始担任起始年级教学的教师。
四、培训内容(一)十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总结与回顾,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课程标准修订的要求;(二)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修订依据;(三)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四)义务教育相关学科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及新教材培训;(五)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3年版)教材案例研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教材及其实践的一些感想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基本理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施五年来的一些困惑与问题,对今后课改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困惑与问题,建议
2007年秋季,我校数学学科开始使用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A版)。
近五年来,全新的课程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确立,良好的课改氛围初步形成,涌现出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数学学易”,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感到了一些困惑。
下面就这些问题来谈点想法,供参考。
1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基本理念
从它的内容来看,我们体会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
感觉到个好的地方有:
1.1 从数学内容来看,它突出了数学内容的人文性和亲和力,应用性与现实感,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2 从教学要求来看,它希望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1.3 从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来看,它试图分解知识难点,降低难度,从而实现“螺旋式”上升。
1.4从教育形态来看,它试图使高中数学课程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2 困惑与问题
2.1 这套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和亲和力,应用性与现实感。
教材每一章的正文一般都从实际引入概念,从实际中提出问题,例题、习题也增加了一些联系实际的内容,同时,增加了“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特别是它的每一章都设计了一幅章头图及描述和一段引言。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用数学眼光揭示与数学本质内容有关的人文背景、数学应用现象,及其在数学与各领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某些数学知识应用的内容与我们湘西民族地区的学生与教师的实际,以及所拥有的教学资源的状况不相符合,这给教学带来了不便。
2.2教材的“螺旋式”上升的设计意图是非常好的,但是有些内容的教学实际效果好象并非“螺旋式”上升。
如教材将数列、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均值不等式集中到一起,安排在必修五,使得重点与难点过于集中;必修二第四章“圆与方程”中列出了有关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不仅与章节名
称不符,而且这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与选修2-1中的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的相关内容相隔太远,造成相关知识的割裂,使人费解。
2.3这套教材注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教师片面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其他教学手段,出现了电脑代替人脑、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观察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堂课下来,总觉得走马观花,喧宾夺主,课堂效率值得考虑。
2.4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与能力。
那么什么内容值得探究?是不是新知识点(定义、符号的表示除外)的产生都要探究?探究的形式怎样才能最好?
2.5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与以前相比变化不大,提高不明显。
“自主、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效果与专家们的设想相去甚远。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合作只能局限于与前后邻座的几个同学商谈式讨论,有参与之名,没有参与之实。
从实际来看,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依然是教师的讲解。
2.6学生的负担与以前相比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
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增多,这就需要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消化。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学校、家长最关心的仍然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请家教、补课又占用了学生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三、意见和建议
3.1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新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教师。
理念的贯彻,教材的使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引导都需要一线的教师践行。
一线教师首先要重视对新课标的研究。
其次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
一线教师的总体素质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急需培训。
培训形式应由“单向独白”的“理论传播”转变为“专家示范”及“成功案例”的观摩与指导。
3.2 加强与教材相关资源的建设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能找到与教材相匹配的资源,如配套练习、与教材同步课件那将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因此开发与教材相匹配的资源势在必行。
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或专业人员共同开发,组建资源库,供教师免费使用。
3.2 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和进一步完善
3.2.1在课程标准中删减部分内容或每周增加1课时。
新教材包括五个必修模块和四个选修系列。
五个必修模块基本涵盖了以往课程内容,而这四个选修系列中不仅涉及了以往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往课程中没有的。
在总的教学
时间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偏多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果按照课程标准规定每周4课时,那么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校每周开设了5课时(周边有些学校每周开设了6课时),但在时间上仍然感到紧张。
3.2.2 调整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的难度,避免正文与习题脱节。
一是有些内容特别是立体几何部分中例题和习题的难度差距大,导致学生普遍感到“上课时听得懂但习题做不来”;二是习题中有些是学生没有学过的内容,教师很难把握是否需要补充这些内容,如必修五第69页第6题等等;三是习题的难度分布欠妥当,有些过于简单;四是习题难度无法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与学生选择的余地不够大;五是习题的开放性不够,要是能够在每一小节都能留下一到二个研究性问题让学生探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更有好处。
3.3处理好教材中衔接问题
3.3.1处理好初高中衔接问题
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对概念定义要求严格,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并注重逻辑思维和分析理解,使得学生在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显得比较吃力。
高中内容中集合部分要用到的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等初中并没有学过;初中仅仅介绍了二次函数的简单知识,但必修一已把它作为熟练掌握加以应用。
在讨论直线与圆锥曲线、以及圆锥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经常需要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以及立方公式、分组法分解因式等知识和方法,而这些知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删去。
三视图称谓不一致(初中称主视图、左视图,高中称正视图、侧视图)。
必修二中的三视图、中心投影、平行投影、以及必修三中统计部分内容,都与初中数学知识存在交叉与重复现象。
3.3.2处理好与其他学科的衔接问题
数学要用到其他学科知识,而其他学科还没有学到,如必修四第一章第五节函数的图象中提到物理中的简谐运动等。
这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3.4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索多样化的与新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如概念性强、学生理解难度大的课;难度中等的公式、定理、性质导出课;习题课,建模课,阅读课,实习作业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3.5让新课程标准中所确立的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坚决杜绝以升学率、考试成绩评师评生的现象发生,切实减轻学生与教师的负担,还学生和教师以自由。
4 结语
面对数学新课程改革,有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
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才能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主动性地学,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进不落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践行新课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