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doc
基础工程(第二版)第三章例题

【例题3-1】某承重砖墙混凝土基础的埋深为 1.5m ,上部结构传来的轴向压力F k =200kN/m 。
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其天然重度γ =17.5kN/m 3,孔隙比e =0.843,液性指数I L =0.7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150 kPa ,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
试设计此基础。
【解】(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宽修正先按基础宽度b 小于3m 考虑,不作宽度修正。
由于持力层土的孔隙比及液性指数均小于0.85,查表2-7,得ηd =1.6。
kPa178.0= )5.05.1(5.176.1150= )5.0(0d ak a -⨯⨯+-+=d f f γη (2) 按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m 35.1= )5.120178(200= a min ⨯--=d f F b G k γ初步选定基础宽度为1.40 m 。
(3) 基础剖面布置初步选定基础高度H =0.3m 。
大放脚采用标准砖砌筑,每皮宽度b 1 = 60 mm, h 1 = 120mm ,共砌5皮,大放脚的底面宽度b 0 = 240+2×5×60 = 840 mm ,如图3-2所示。
(4) 按台阶的宽高比要求验算基础的宽度基础采用C15素混凝土砌筑,而基底的平均压力为【例题3-2】某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厚240mm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部的轴心荷载N =350kN /m ,弯矩M =28.0m/m kN ⋅,如图3-5所示。
条形基础底面宽度b 已由地基承载力条件确定为2.0m ,试设计此基础的高度并进行底板配筋。
【解】(1) 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得f t =1.1Mpa ;底板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查得y f =300MPa ;纵向分布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2) 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地基净反力:kPa133.0217.0= 0.20.2860.2350622min max j ⨯±=±=b M b N p(3) 验算截面I 距基础边缘的距离: ()m 88.024.00.221I =-⨯=b (4) 验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kN/m174.7= 0.13388.00.21788.00.220.2288.0 22min j I max j I II ⨯+⨯-⨯⨯=+-=p b p b b b b V (5) 基础的计算有效高度:mm 9.2261.17.07.1747.0t I 0=⨯=≥f V h 基础边缘高度取200mm ,基础高度h 取300mm ,有效高度h 0=300-40=260mm >226.9mm ,合适。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

a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4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2~5 扩展基础之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
三、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的设计
2、基础底板高度。
为了防止因剪力作用使基础底板发生剪切破坏,要求底板应有足够的高度。
一般基础底板内不配置箍筋和弯筋,因此基础底板应满足下式要求:
3、 基础底板配筋:
2~5 扩展基础之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
二、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的设计原则:
1、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一般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 在长度方向可取单位长度计算。
2、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则必须按连续梁来进行计算。 3、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宽度由承载力确定, 4、基础高度由混凝土抗剪条件确定, 5、基础底板配筋则由验算截面的抗弯能力确定。
6、在进行截面计算时,不计基础及其上覆土的重力作用所产生的部分 地基反力,而只计算外荷载产生的地基净反力。
a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2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2~5 扩展基础之
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
三、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的设计
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 a)砖a墙 b)混凝土墙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且柱的边缘至基础梁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
4 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应
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
的1/3。
5 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a ,不应低于C20。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10
罗绪元主讲
《地基基础》
#2 浅基础设计 2#
《地基基础》
墙下条基和柱下独基设计实例

2 2.4 1.2 1.6 0.8 0.31 1.6 0.31 m 2 2 2 2 2 2 0.4559m
A2 (bz1 h01 )h01 (0.8 0.31) 0.31m 2 0.3441m 2 F1 A1 p j max 0.4559 314.83kN 143.53kN 0.7 bhp f t A2 0.7 1.0 1100 0.3441kN 264.96kN >F1=143.53kN 符合要求。 ⑹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1)计算基础的长边方向,I-I 截面 柱边地基净反力 l az (p j max p j min ) p jI p j min 2l 2.4 0.5 163.3 (314.83 163.3) kN / m 2 2 2 . 4 2 254.85kN / m 1 MI (l a z )2 (2b bz )(p jmax p jI ) 48 1 (2.4 0.5)2 (2 1.6 0.35)(314.83 254.85)kN m 48 152.1kN m MI 152.1 10 6 AsI mm 2 1319.28mm 2 0.9 f y h0 0.9 210 610 III-III 截面: p jIII p j min l a z1 (p j max p j min ) 2l 2.4 1.2 163.3 (314.83 163.3) kN / m 2 2 2.4
内纵墙:取两门中心线间的距离 8.26m 为计算单元宽度 F4k 1533.15 则 F4k kN / m 185.61kN / m 8.26 8.26 ⑵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d d=Z0+200 =(1200 +200)mm=1400 mm ⑶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 fa 假设 b<3m,因 d=1.4m>0.5m 故只需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度修正 16 0.5 18 0.9 kN / m 3 17.29kN / m 3 m 0.5 0.9 f a f ak h d m ( d 0.5) 196 1.6 17.29 (1.4 0.5 )kN / m 2 220 .89 kN / m 2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高度 1)基础宽度 F1k 169.26 外纵墙: b1≥ m 0.877 m f a h 220.89 20 1.4 F2k 168.61 山墙: b2≥ m 0.874m f a h 220.89 20 1.4 F3k 162.68 内横墙:b3≥ m 0.843m f a h 220.89 20 1.4 F4k 185.61 内纵墙:b4≥ m 0.962m f a h 220.89 20 1.4 故取 b=1.2m<3m ,符合假设条件。 2)基础高度 基础采用毛石,M5 水泥砂浆砌筑。 内横墙和内纵墙基础采用三层毛石,则每层台阶的宽度为 1.2 0.24 1 b2 m 0.16m (符合构造要求) 2 3 2 查 GB50007-2002 允许台阶宽高比[b2/H0=1/1.5] ,则每层台阶的高度为 b2 0.16 H0≥ m 0.24m b2 / H 0 1 / 1.5 综合构造要求,取 H0=0. 4m。 最上一层台阶顶面距室外设计地坪为 (1. 4-0. 4×3)m = 0.2m>0.1m 故符合构造要求。 (如图 4-4 所示) 外纵墙和山墙基础仍采用三层毛石,每层台阶高 0. 4m ,则每层台阶的允 许宽度为 b≤ b2 / H 0 H 0 1 / 1.50.4m 0.267m 又因单侧三层台阶的总宽度为(1.2-0.37)m /2=0.415 m 故取三层台阶的 宽度分别为 0.115 m、0.15 m、0.15 m,均小于 0.2m(符合构造要求) 最上一层台阶顶面距室外设计地坪为 (1.4-0.4×3)m = 0.2m>0.1m 符合构造要求。 (如图 4-5 所 示)
8-4 墙下条形基础高度确定

第三节墙下条形基础一、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原则内力计算:一般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在长度方向可取单位长度计算。
截面设计验算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底面宽度b、基础高度h及基础底板配筋等。
基底宽度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确定;基础高度由混凝土的抗剪切条件确定;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由基础验算截面的抗弯能力确定。
基底压力:基础截面设计(基础高度确定、底板配筋)中,应采用不计基础与上覆土重力作用时的地基净反力计算二、基础截面的设计计算步骤1. 地基净反力计算2. 基础高度的确定地基净反力:由基础顶面的荷载基本组合值所产生的地基反力,以表示。
j p max 2min 6j F M p b b=±[]()[]min j I max j I I jI max j I I 22 2p b p b b bb p p b V +-=+=基础验算截面I 的剪力设计值V I (kN/m )为砖墙情况混凝土墙情况当墙体材料为砖墙且墙脚伸出1/4砖长时,验算截面I 在墙面处,即m 。
当墙体材料为混凝土时,验算截面I 在墙脚处,等于基础边缘至墙脚的距离a ;I b 06.0+=a b I I b 为验算截面I 距基础边缘的距离,m 。
有缘学习+V星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基础有效高度h 0(mm)由混凝土的抗剪切条件确定,即式中—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0hs 0.7I t V h f β≥t f 基础高度h 为有效高度h 0加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设计时,可初选基础高度。
8b h =当荷载无偏心时,验算截面的V I 可简化为:I I b V F b=hs β—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时,取h 0=800mm ;当时,取h 0=2000mm 。
0800 mm h <02000 mm h >14hs 0800h β⎛⎫= ⎪⎝⎭。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工程地质条件表 (5)课程设计指导书 (6)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标准冻深:Z0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
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 3.6m,窗高 2.4m,室内外高差为0.6m。
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刷两遍大白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刷两遍大白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塑钢窗0.45KN/m2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水泥砂浆20KN/m3混合砂浆17KN/m3浆砌机砖19KN/m3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钢筋混凝土25 KN/m3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附表—2注:表中使用活荷载仅用于教学楼,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三、设计要求1、结构布置方案:中学教学楼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纵墙承重方案。
2、基础方案: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3、基础材料:混凝土采用C20,钢筋采用HPB235级。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工程地质条件表 (5)课程设计指导书 (6)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标准冻深:Z0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
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
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刷两遍大白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刷两遍大白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塑钢窗0.45KN/m2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水泥砂浆20KN/m3混合砂浆17KN/m3浆砌机砖19KN/m3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钢筋混凝土25 KN/m3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附表—2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三、设计要求1、结构布置方案:中学教学楼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纵墙承重方案。
2、基础方案: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3、基础材料:混凝土采用C20,钢筋采用HPB235级。
砖混住宅结构墙下条形基础宽度设计

然基础具有经济性及灵活性 , 方便施 工 , 基础材料选取 方便 ,
通常能在较小 的埋深 内, 把基 础底 面积扩大 到所需 的面积 , 因而成为砖混住宅基础 最常采用 的一种形式 。从 基础 受力 特点分 析 , 扩展式基础仍 为一 板式基 础 , 础地板 的厚 度应 基 满 足抗 冲切 的要求 , 并按板的受力分析进行抗剪及抗弯强 度
荷载作用线位 于同一垂线上 , 避免基础 发生倾斜 。
Pk≤
4 ( 7d + 3+ o 一 一 ' ) qx ( , 7 G q
)0 =
式 中: k P ——相应于荷载 效应 标准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 的平 均压力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ka ; (P )
— — .
舍去负根
修正后 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 a。 (P ) b=7— -j
l6 0
低
温
建
筑
技
术
2O 年第 1 ( O7 期 总第 1 期) 1 5
砖 混 住 宅 结 构 墙 下 条 形 基 础 宽 度 设 计
王 勇, 范 浩
10 0 5 ,0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哈尔滨
【 要】 简要概述了多层砖混住宅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计算时纵横墙相交接处基础面积重叠及基础底面积 摘
而不需 调整 , 只需调整边节点和 中节点 即可( Ⅲ型基础面 Ⅱ、
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基础设计

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基础设计一、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1)荷载计算由题条件:外墙选取两窗中心线间的距离3.3m ,为计算单元宽度。
m kN m kN F F kk /26.169/3.357.5583.311===∑ 山墙:取1m 为计算单元宽度m kN m kN F F k k /61.168/161.168122===∑ 内横墙:取1m 为计算单元宽度m kN m kN FF k k /68.162/168.16213===∑ 内纵墙:取两门中心线间的距离8.26m 为计算单元宽度m kN m kN F F kk /61.185/26.815.153326.844===∑ (2)查表[1]得敦煌地区的标准冻深m Z 2.10=,按老师要求,一组基础埋置深度m D 3.1min =,首先假定基础埋深为1.3m ,假设b m 3<,无需宽度修正,查表得粉质粘土6.1=d η,则地基承载力修正为)5.0(-+=d f f m d ak a γη其中m γ=3/23.173.18.0185.06.1m kN =⨯+⨯ 解得:2/06.218m kN f a =(3)确定基础宽度 外纵墙:df F b a k G 1γ-≥ 解得:m b 865.01≥ 同理得 山墙:m b 862.02≥内横墙:m b 831.03≥内纵墙:m b 949.04≥求得条形基础宽度,即无需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2)中成立。
统一取m b 1=。
(4)确定基础高度基础为条形毛石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内横墙和内纵墙基础采用两层毛石,计算每层台阶的伸出宽度m b t 2.019.0424.01<=-=。
查表8.1.2[2]毛石基础宽高比的允许值,得tan α=5.1/1 计算基础宽度285.05.11424.01tan 40=⨯-=-≥αb b h m 根据灰石基础高度要求,得m h 5.0=,外纵墙和内纵墙基础亦采用两层毛石。
基础工程(第二版)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3-1】某砖墙承重房屋,采用C1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顶面处砌体宽度b 0=490mm ,传到设计地面处的荷载标准组合N k =220 kN /m ,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 ak =120kPa ,基础埋深为1.2m ,土的类别为粘性土,e=0.75,I L =0.65。
试确定此条形基础的截面尺寸并绘出基础剖面图。
解:(1) 按地基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kPa f f ak a 120==m 2.29= 2.120120220= a min ⨯--=d f N b G k γ初步选定基础宽度为2.4 m 。
地基承载力验算:kPa f kPa b G F p a k k k 12067.1154.22.14.220220=<=⨯⨯+=+=(2)按刚性角确定基础的高度基础采用C15素混凝土砌筑,基础的平均压力为kPa p k 67.115= 查表3-2,得允许宽高比0.12==H b tg α,则m tg b b H 96.00.1249.04.220=⨯-=-≥α 取H=1.0m ,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基础剖面图【3-2】某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厚240 mm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部的轴心荷载基本组合N =360kN /m ,弯矩M =25.0 kNm /m ,如图3-23。
条形基础底面宽度b 已由地基承载力条件确定为1.8 m ,试设计此基础的高度并进行底板配筋。
图3-23 习题3-2图【解】(1) 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得f t =1.1MPa ;底板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查得y f =300MPa ;纵向分布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2) 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地基净反力:kPa153.7246.3= 8.10.2568.1360622min max j ⨯±=±=b M b N p(3) 验算截面I 距基础边缘的距离:()m 78.024.08.121I =-⨯=b(4) 验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kN/m176.46= 7.15378.03.24678.08.128.1278.0 22min j I max j I II ⨯+⨯-⨯⨯=+-=p b p b b b b V (5) 基础的计算有效高度:mm 17.2291.17.046.1767.0t I 0=⨯=≥f V h 基础边缘高度取200mm ,基础高度h 取300mm , 有效高度h 0=300-40=260mm >229.17mm ,合适。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说明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说明一、引言墙下条形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主要用于承受墙体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本文将对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要点进行说明,包括基础尺寸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等内容。
二、基础尺寸的确定1. 承载力计算:根据墙体的荷载特点,采用合适的荷载计算方法,如极限平衡法或有限元分析法,计算出基础所需的承载力。
2. 基础尺寸的确定:根据承载力计算结果,结合地基的承载力情况,确定基础的尺寸。
一般情况下,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一般为墙体宽度的1.5倍,深度一般为基础宽度的1.5倍。
三、材料的选择1. 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基础的承载力要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等,具体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
2. 钢筋的选择: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确定所需的钢筋规格和数量。
一般情况下,墙下条形基础采用的钢筋直径为12mm或16mm,根据基础尺寸和荷载情况确定钢筋的间距和纵横布置。
四、施工工艺1. 基坑开挖:根据基础尺寸的确定,进行基坑的开挖工作。
基坑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基坑的尺寸和平整度。
2. 基础模板安装:在基坑中安装基础的模板,模板应牢固可靠,保证基础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3. 钢筋绑扎: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模板中进行钢筋的绑扎工作。
钢筋的绑扎应符合相关规范,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
4. 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混凝土的浇筑应均匀、充实,避免出现空洞或夹杂物。
5. 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基础进行适当的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基坑开挖时应进行支护,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3. 钢筋绑扎时应注意安全,避免钢筋的伤害。
4. 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泥浆溅到人体,避免烧伤事故的发生。
5. 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
基础工程2章

ES2=3MPa
1.选择基础材料 选择基础材料、 解:1.选择基础材料、类型
选择墙下条形基础, 选择墙下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或混凝土 基础。 基础。 2.选择埋深 :先不考虑残留冻土层厚度 max 选择埋深d:先不考虑残留冻土层厚度h 选择埋深 zd = z0ϕ zsϕ zwϕ ze = 1 × 1 × 0.9 × 0.9 = 0.81m 取d=0.8m. 3.按d修正fa f a = f ak + ηbr (b − 3) + ηd rm ( d − 0.5) = 160 + 0 + 1.6 × 17.4 × (0.8 − 0.5) = 168.4kPa 4.设计基础底面尺寸 取基础底面宽度b= 取基础底面宽度 =1.8m F 276
选用混凝土基础C15,台阶允 <<<返回 许宽高比为1:1
课堂练习
240mm, 【2-2】某承重墙厚240mm,墙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 】某承重墙厚240mm 形基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 形基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上部结构传 来的荷载为265kN/m M=10.6kN·m 基础埋深d=1.2m 265kN/m, d=1.2m, 来的荷载为265kN/m,M=10.6kN m,基础埋深d=1.2m, 经地基计算,基础底面宽度确定为2.2 经地基计算,基础底面宽度确定为2.2m,试设计此 基础的高度并配筋。 基础的高度并配筋。
第六步 验算基础截面弯矩设计值
1 1 M Ι = VΙ bΙ = × 125.2 × 0.98 =61.3 kN·m/m 2 2 第七步: 第七步:计算基础每延米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并配筋
MΙ 61.3 As = = ( × 10 6)mm 2 = 1297mm 2 0.9 f y h0 0.9 × 210 × 250
第二、三章 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及墙下条形基础(2005习题-2009.4)

MⅠ-Ⅰ 72.63 × 106 AsⅠ = AsⅡ = = 1478mm 2 = 0.9h0 f y 0.9 × 260 × 210
350 680kN at l
1800
fak=170kN/m2 ft=1.3N/mm2 fy=210N/mm2
bt b
b
第二章习题(2-2)
♦ 底板配筋
♧ 所得的AsⅠ是整个长度l=b=1.8m内应配置 的钢筋,单位长度所需要的钢筋数量 ♧ As=AsⅠ/l =1478mm2/1.8m =821mm2/m ♧ 即在1m长度内应配置821mm2面积的钢筋
第二章习题(2-1)
♦ 2-1 某办公楼承重墙厚240mm,从室内设 计地面算起的埋深1.55m,上部结构荷载设 计值F=110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fa=90kN/m2,室内外高差为0.45m, 试设计此基础。
第二章习题(2-1)
♠ 2-1问题
♦ 荷载较小,可用无筋扩展基础 ♦ 设计基底尺寸时荷载用标准值,设计基础本 身时,荷载用设计值 ♦ 注意基础不能暴露出地面
♦ 求基底尺寸
♧ 中心受压,令n=b/l=1
b=l≥ Fk = fa − γ md 680 / 1.25 = 1.76m ,取1.8m 221.6 − 20 × 1.8
♦ 地基净反力
680 F pj = = = 209.9kN / m 2 l ⋅ b 1.8 × 1.8
第二章习题(2-2)
2l (b − bt ) − ( l − a t ) 2 2 × 1.8(1.8 − 0.35) − (1.8 − 0.35) 2 c1 = = 1 + 0.7 β hp f t / p j 1 + 0.7 × 1.0 × 1300 / 209.9 = 0.5843m 2 at 1 2 0.35 1 h0 ≥ − + a t + c1 = − + 0.35 2 + 0.5843 = 0.2454m 2 2 2 2 a t + 2h0 = 0.35 + 2 × 0.2454 = 0.8408m < l = 1.8m , 符合要求 350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详细]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589c763202d276a201292e67.png)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某办公楼为砖混承重结构,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外墙厚为370米米,上部结构传至000.0±处的荷载标准值为K F = 220kN/米,K M =45kN ·米/米,荷载基本值为F=250kN/米, 米=63kN .米/米,基础埋深1. 92米(从室内地面算起),室外地面比室内地面低0.45米.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af =158kPa.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cf = 9. 6N/米米Z ),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2210mm fyN =.试设计该外墙基础.解:(1)求基础底面宽度b基础平均埋深:d=(1.92×2一0. 45)/2=1. 7米基础底面宽度:b =md f F G K77.1=-γ初选b=1.3 × 1.77=2.3米 地基承载力验算.517.12962max+=++=b M b G F P KK K k=180.7kPa <l.2af =189.6kPa 满足要求(2)地基净反力计算.aj a j b Mb F P b Mb F P KP =-=-=KP =+=+=2.375.717.10862.1805.717.10862min2max(3)底板配筋计算.初选基础高度h=350米米,边缘厚取200米米.采用100米米C10的混凝土垫层,基础保护层厚度取40米米,则基础有效高度ho =310米米.计算截面选在墙边缘,则1a =(2.3-0.37)/2=0.97米该截面处的地基净反力Ij p =180.2-(180.2-37.2)×0.97/2.3=119.9kPa计算底板最大弯距()()221max max 97.09.1192.180261261⨯+⨯⨯=+=I a p P M j j=m m ⋅KN 3.75计算底板配筋mmf h M y 12852103109.0103.759.06max ⨯⨯⨯=选用14φ@110㎜()21399mm A s =,根据构造要求纵向钢筋选取8φ@250()20.201mm As=.基础剖面如图所示:用静力平衡条件求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条件:下图所示条形基础,底板宽,b=2.5米其余数据见图要求:1.当5.01=x 时,确定基础的总长度L,要求基底反力是均匀分布的.2.按静力平衡条件求AB 跨的内力. 解: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各柱竖向力的合力,距图中A 点的距离x 为mx 85.7554174017549602.417402.1017547.14960=+++⨯+⨯+⨯=基础伸出A 点外1x =0.5米,如果要求竖向力合力与基底形心重合,则基础必须伸出图中D 点之外2x .2x =2×(7.85+0.5)-(14.7+0.5)=1.5米(等于边距的31)基础总长度L =14.7+0.5+1.5= 16.7米 2.确定基础底面的反力mL F p KN=+++==∑3007.16554174017549603.按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内力(下图)m M A ⋅KN =⨯⨯=385.0300212404554150V 1500.5300 A -=-=KN=⨯=右左A VAB 跨内最大负弯矩的截面至A 点的距离3005541=a -0.5=1.35米,则:()()()KN-=-=KN =-+⨯=⋅KN =⨯-+⨯⨯=⋅KN -=⨯-+⨯⨯=I 8841740856V 8565542.45.03009872.45542.45.03002123435.155435.15.030021B 22右左B B V mM m M筏形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条件:有一箱形基础,已知沿长度方向,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与基础平面形心重宽度 方向竖向准永久组合与基底形心之间有偏心,现取一个柱距,上部结构传到地下室顶板的 荷载大小和位置,以及地下室自重的大小和位置见下图要求:当1a =0时,确定2a 的取值范围.←箱形基础受力图解:取地下室总宽为h,长度方向为单位长度,则 A =l ×h =h226161hh w == 根据《规范》式(8.4.2),要求偏心距hh h A we 0167.061.01.02==≤上部结构和地下室荷载的合力R =∑iN +G =7100+13500+9000+3200=32800kN合力R 到左边1N 作用点的距离为xxR =32800x =13500 × 8000+9000 × 14000+3200 × 7330.得 mm x 7849=基底宽2114000a mm a h ++=,因01=a ,故214000a mm h +=第一种情况,合力在形心左侧,则mm h h e h162400167.0784978492=+=+=2a =14000-h =16240一14000=2240米米第二种情况,合力在形心右侧,则h e h0167.0784978492-=-=mm h 15190=140002-=h a =15190-14000=1190米米当2a 在1.19米~2.24米范围内,可以满足A we 1.0≤的规定.如下图所示,某厂房作用在某柱下桩基承台顶面的荷载设计值F=2000kN,mM y ⋅KN =300 ,地基表层为杂填土,厚1.8米;第二层为软粘土,厚为7. 5米,sq = 14kPa;第三层为粉质粘土,厚度为5米多,sq =30kPa,pq =800kPa.若选取承台埋深d =1.8米,承台厚度1.5米,承台底面积取2.4米×3.0米.选用截面为300米米×300米米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试确定桩长L 及桩数n,并进行桩位布置和群桩中单桩 受力验算.解:(1)确定桩长Z.根据地质资料,将第三层粉质粘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较好,设桩打人第三层的深度为5倍的桩径,即5×0.3=1.5米.则桩的长度L为:L= 0.05+7.5+1.5=9.05米取L=10米(包括桩尖长度)(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由经验公式∑=+=niisipppalquAqR1进行计算aR=800 ×23.0+ 4×0.3×(14×7.5+30×1.5)=259.2kN 预估该桩基基桩的根数n>3,故单桩竖向承载力值为:R=1.2a R== 1 .2 ×252=302.4kN(3)确定桩数n承台及其以上土的平均重量为: G =Ad G γ=20×2.4×3.0×l.8=259.2kN桩数n 为:n=(1.1~1.2)=+A GF 8.22~8.96根取n=8根(4)桩在承台底面上的布置.桩的中心距S =(3~4)d =(3~4) ×0.3=0. 9~1. 2米o 桩位的布置见下图 (5)群桩中单桩的受力验算.单桩所受的平均竖向力为:KN =<=+=+=N 4.3024.28282.2592000R n G F 满足群桩中单桩所受的最大、最小竖向力为:⇒±=±+=∑554.2822maxmaxmin iY x x M n G F N8.22688.3624.3022.12.1338min max >KN =KN =⨯=<=N R N由以上计算可知,单桩受力能够满足要求.2、某框架结构办公楼柱下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基.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桩的截面为300米米 ×300米米,桩的截面尺寸为500米米×500米米,承台底标高-1.7O 米,作用于室内地面标高±0.000处的竖向力设计值F =1800kN,作用于承台顶标高的水平剪力设计值V =40kN,弯矩设计值米=200kN ·米,见下图.基桩承载力设计值R =23OkN,(210mm f c N =,21.1mm f t N =),承台配筋采用Ⅰ级钢筋(2210mm f y N =).试设计该桩基.解:(1)桩数的确定和布置.按试算法,偏心受压时所需的桩数n 可按中心受压计算,并乘以增大系数μ=1.2~1.4,即39.92.12301800=⨯==μR F n取9根,设桩的中心距:S =3d =3×300=900米米.根据布桩原则,采用图示的布桩形式 (2)基桩承载力验算.取0γ =1.0则0γN==+n G F 0γ 1×92.1207.14.24.21800⨯⨯⨯⨯+=KN =<KN 230226R⎥⎥⎦⎤⎢⎢⎣⎡++=∑2max 00max0i x x M n G F N γγ=269.7<KN =2762.1R=N min 0γ226-43.7=182.3kN>0(3)承台计算.1)冲切承载力验算. (a)受柱冲切验算.设承台高度h = 900米米,则承台有效高度Ho=900-75=825米米9180018001-=-=∑i Q F F =1600kN23002500900--==oy ox a a = 500米米>0. 2ho = 33㎜且<=0h 825米米;606.082550000=====h a h a oy ox oy ox λλ而893.02.072.0=+==ox oy ox λββ则2()()[]h f a h a bt ox c oy oy cox+++ββ=3242kN >10F γ= 1×1600kN(满足)(b)受角桩冲切验算.KN =+=+==∑7.2437.43918002max 01ima x x M N F N N==y x a a 11500米米606.0825500010111=====h a h a y x y x λλ而60.02.048.0111=+==x y x λββ所以对角桩的冲切验算为:2011121122h f c a c a t x y y x ⎥⎦⎤⎢⎣⎡⎪⎭⎫ ⎝⎛++⎪⎪⎭⎫⎝⎛+ββ=762.3×310N= 762.3 kN> 10N γ=1 × 243.7 = 243.7kN(满足)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V=max3N =3×243.7=731kN,mma a y x 500==606.082550000=====h a h a y x y x λλ而133.03.012.0=+=x λβ则截面计算宽度为:11201015.01y y y y b b b h h b b ⎥⎥⎦⎤⎢⎢⎣⎡⎪⎪⎭⎫ ⎝⎛--===1782米米验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00h b f c β0.133×9.6×1782×825=1877.1×310=1877.1kN>V 0γ=1×731=731kN( 满足 )1、某一砖混结构的建筑采用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为kF =135kN/米,基础埋深0.80米.地基土的表层为素填土,1γ=17.8kN/米3,层厚1h = l.30米;表层素填土以下是淤泥质土,2γ=18. 2kN/米,承载力特征值a k f KP =75,层厚1h= 6.80米.地下水位埋深l.30米.拟采用砂垫层地基处理方法,试设计此砂垫层的尺寸.(应力扩散角30=θ,淤泥质土dη=1.0)解:(1)采用粗砂垫层,其承载力特征值取kf =150kPa,经深度修正后砂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为:γηd k a f f +=(d-0.5)= 150+1.O ×17.8×(0.8-0.5)=155.3kPa (2)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b:b=97.08.0203.15513520=⨯-=-d f F ,取b=1.0米(3)砂垫层厚度.z=0.8米(4)砂垫层底面土的自重应力czpczp =17.8 ×1.3+(18.2-10)×(0.8+l.2-l.3)=28.9kPa(5)砂垫层底面的附加应力z p因z/b 大于0.5,取应力扩散角30=θ基底压力kp =(135+0.8×1.0×20)/1.0=151kPa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cp =17.8×0.8=14.2kPa,则()5.632=+-=θtg b p p b p c k z kPa(6)垫层底面淤泥质土的承载力:()5.0-+=d f f d k az γη=75+1.0×17.8×(1.6-0.5)=94.6kPa(7)验算垫层底面下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czz p p +=63.5+28.9=92.4kPa<azf = 94.6kPa,满足要求.(8)确定垫层宽度/b :/b =b +2tg θ= 1.0+2×tg30=2.15米2、一独立柱基,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 1520kN,基础底面尺寸为3.5米 ×3.5米,基础埋深 2.5米,如下图所示.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基础下淤泥质土,形成复合地基,使其承载力满足要求.有关指标和参数如下:水泥土搅拌桩直径D=0.6米,桩长L=9米;桩身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cu f 2000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 0.4;桩周土平均摩阻力特征值sq =11kPa;桩端阻力pq =185kPa;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α=0.5;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奸β=0.3.计算此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和水泥土搅拌桩的桩数. 解:(1)求单桩承载力aR .桩的截面积222283.06.044m D A P ===ππ根据桩身材料:Pcu a A f R η==0.4×2000×0.283= 226.4kN 根据桩周土和桩端土抗力:pp p s a q A l q R αμ+==10×3.14×0.6×9+0.5×0.283×185=21.7kN则取aR = 212.7kN(2)求满足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spkf基底压力P (即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5.35.3205.25.35.31520⨯⨯⨯⨯+=+=A G F p K K =174.1 kPa 即=spkf =174.1kPa(3)求面积置换率米和桩数n.将spkf =174.1kPa,aR =212. 7kN,=β0.3,sk f =75kPa,P A =0.283㎡代人式(1)()m A R mf Paspk -+=1βsk f(1)即()7513.0283.07.2121.174⨯-+⨯=m m 解之得米=0.208则桩数283.05.35.3208.0⨯⨯==P A mA n =9根,n =9根,桩的平面布置见下图。
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

承载力f(Kpa) 220 10.0 310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计算(2)
已知: F(KN/m) 195 砼C25: 钢筋: (一)基础底面宽度的计算: b=F/(f-20*D)= 0.985 取b= 1.100 (二)基础底板厚度的计算: 基底净反力Pn(KN/m2)= 177.3 墙边缘处底板的剪力设计值V(KN)= 76.2 基础底板有效高度ho=V/(0.07fc)= 108.9 取h(mm)= 300 斜坡坡度为tga: 0.000 (三)基础底板配筋的计算: 基础底板最大弯矩Mmax(KN.m)= 16.4 基础底板配筋As(mm2)= 226 选用d= 10 间矩@ 200 As(mm2)= 392.7 <1:3 满足 (mm) h1(mm)= 300 ho(mm)= 260 基础埋深D(m) 1.1 fc(N/mm ) fy(N/mm2)
2 2
承载力f(Kpa) 220 10.0 310
条形基础的计算
第 2 页
(三)基础底板配筋的计算: 基础底板最大弯矩Mmax(KN.m)= 54.4 基础底板配筋As(mm2)= 629 选用d= 12 间矩@ 130 As(mm2)= 870.0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计算(6)
已知: F(KN/m) 363 砼C25: 钢筋: (一)基础底面宽度的计算: b=F/(f-20*D)= 1.843 取b= 2.000 (二)基础底板厚度的计算: 基底净反力Pn(KN/m2)= 181.5 墙边缘处底板的剪力设计值V(KN)= 159.7 基础底板有效高度ho=V/(0.07fc)= 228.2 取h(mm)= 350 斜坡坡度为tga: 0.130 (三)基础底板配筋的计算: 基础底板最大弯矩Mmax(KN.m)= 70.3 基础底板配筋As(mm2)= 813 选用d= 12 间矩@ 120 As(mm2)= 942.5 <1:3 满足 (mm) h1(mm)= 250 ho(mm)= 310 基础埋深D(m) 1.15 fc(N/mm ) fy(N/mm )
8-3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例题

例题3-1 墙下条形基础墙宽0.36m ,竖向荷载F =210kN/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100kPa ,限制基础埋置深度在1.0m 以内,应采用何种基础?(A) C15素混凝土基础; (B) 砖基础;(C) 三合土基础; (D) 钢筋混凝土基础。
[分析] 基底宽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条件,即最小宽度为210 2.6()10020 1.0a G Fb m f d γ≥==--⨯ 对C15素混凝土基础,其允许台阶宽高比为1:1.0,基础高度应满足00 2.60.36 1.12()12tan 2 1.0b b H m α--≥==⨯ H 0>d , 故C15素混凝土基础不能满足埋深条件,砖基础、三合土基础更不能满足。
所以只能选用扩展基础即答案D 。
例题3-2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某承重砖墙混凝土基础的埋深为1.5m ,墙体大放脚底面宽度b 0 =0.84 m 。
上部结构传来的轴向压力F =200kN/m 。
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其天然重度γ =17.5kN/m 3,孔隙比e =0.843,液性指数I L =0.7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150 kPa ,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
试设计此基础。
1) 求经深宽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 按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b min ;3) 若基底埋深为1.5m ,选择确定基础宽度b【解】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宽修正先按基础宽度b 小于3m 考虑,不作宽度修正。
由于持力层土的孔隙比及液性指数均小于0.85,查表得 ηd =1.6。
kPa 178.0= )5.05.1(5.176.1150= )5.0(0d ak a -⨯⨯+-+=d f f γη2)按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下限值)m 35.1= )5.120178(200= a min ⨯--=d f F b G γ 3)初步选定基础宽度为1.40 m 。
按台阶的宽高比要求验算基础的宽度选定基础高度H =0.3m ,基础采用C15素混凝土砌筑。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条件,能够初步选择基础方案,进行基础设计;能够绘制和识读基础结构施工图,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一)柱下独立基础1.设计题目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H=30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1,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2:柱底荷载标准值表1Fk (KN) Mk (KN•m) Vk (KN) 题号1 2 3 1 2 3 1 2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表2(二)墙下条形基础(锥形截面)1.设计题目某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高度H=15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内外墙墙厚均为240mm,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3,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4。
墙底荷载标准值表3墙底荷载设计值表3(三)工程及水文地质材料1.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③粘土:厚1.5m,承载力特征值fak=210KN/m2;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N/m2;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建议持力层选第③层粘土层。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表52.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且属于不冻胀土。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新)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Ⅰ 设计资料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1-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一) 工程地质条件如图1-2所示(二)室外设计地面-0.6,室外设计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三)由上部构造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分别1KF =558.57KN ∑外纵墙 2K F =168.61KN ∑山墙 3K =F 162.68KN,∑内横墙4KF =1533.15KN ∑内纵墙。
图1-2 工程地质剖面图(四)基础采用M5水泥少浆砌毛石,标准冻深1.2m。
Ⅱ基础设计一、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2010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基础工程实训任务书二、设计步骤(一)荷载计算1、选定计算单元取房屋中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计算单元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墙体 山墙、内横墙:分别取1m 内纵墙:取①-②轴之间两门中心间的墙体2、荷载计算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距离3.3m 为计算单元长度, 则 1K 1K F 558.57KN F 169.26KN/m 3.3m 3.3m∑=== 山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则 2K 2K F 168.61KN F 168.61KN /m 1m 1m∑=== 内横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则 3K 3K F 162.68KN F 162.68KN/m 1m 1m∑=== 内纵墙:取两门中心间的距离8.5m则 4K 4K F 1533.15KN F 180.37KN/m 8.5m 8.5m∑=== (二)(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 考虑基础底面应位于冻结线下200mm ,故基础埋深为 0d=z 200(1200200)1400mm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假设b <3m ,因d=1.6m >0.5m , 故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只需进行深度修正3m 140.5180.917.29KN/1.4m γ⨯+⨯== []m a ak d (d 0.5)196 1.617.29KPa=220.90KPa f f γη+-=+⨯=(1.4-0.5)(四)确定基础宽度、高度1、基础宽度 0.6d 1.4m 1.7m 2=+=()G 2G 3G 4G 1K 12K 3K 4Ka a a a m 0.906m220.9020 1.7d 168.61m 0.902m 220.9020 1.7d 162.68m 0.870m 220.9020 1.7d 180.37m 0.965m 220.9020 1.7dF 169.26f F f F f F f b b b b γγγγ----≥==-⨯≥==-⨯≥==-⨯≥==-⨯外纵墙:山墙:内横墙:内纵墙: 所有墙体基础宽度都取1.0m 。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背景介绍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中,墙下条形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墙下条形有助于增强墙体的抗震性能,并提供额外的支撑作用。
然而,学习者对于墙下条形的设计与施工常常存在困惑。
本课程将针对墙下条形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教学,帮助学习者掌握墙下条形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二、课程目标•了解墙下条形的定义、作用和分类;•掌握墙下条形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理解墙下条形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能够独立完成墙下条形的设计和施工任务。
三、学习内容3.1 墙下条形的定义和作用(预计学时:2小时)•墙下条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墙下条形的作用和优点。
3.2 墙下条形的分类(预计学时:2小时)•墙下条形的常见分类;•不同分类下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3.3 墙下条形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预计学时:4小时)•墙下条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墙下条形的设计计算步骤和方法;•使用计算软件辅助墙下条形设计的介绍和实践。
3.4 墙下条形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预计学时:4小时)•墙下条形的施工流程和工艺;•墙下条形施工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墙下条形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3.5 墙下条形的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预计学时:4小时)•分析墙下条形设计与施工的典型实例;•对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学习评估方式本课程的学习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作业:学习者需完成对墙下条形设计案例的计算和分析,提交设计报告和施工方案。
作业占总成绩的60%。
2.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考察学习者对于墙下条形设计和施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占总成绩的40%。
3.学习参与度:学习者的课堂积极参与度将会在总成绩中有所体现。
五、参考资料1.《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2.《建筑施工工艺与企业标准》3.《墙下条形设计与施工规范》以上为《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大致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全面掌握墙下条形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今后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工程地质条件表 (5)课程设计指导书 (6)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标准冻深:Z0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
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
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刷两遍大白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刷两遍大白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塑钢窗0.45KN/m2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水泥砂浆20KN/m3混合砂浆17KN/m3浆砌机砖19KN/m3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钢筋混凝土25 KN/m3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附表—2注:表中使用活荷载仅用于教学楼,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三、设计要求1、结构布置方案:中学教学楼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纵墙承重方案。
2、基础方案: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3、基础材料:混凝土采用C20,钢筋采用HPB235级。
(如四层教学楼也可采用毛石基础,毛石采用MU 20,砂浆采用M5)。
4、绘图要求:绘制2号图一张,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和基础剖面图,并编写施工说明。
绘图比例: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基础剖面图1:30。
3、设计进度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时间与进度安排:第1~3天为荷载计算、地基与基础计算,三天内务必完成;第4~5天绘制基础施工图。
要求计算书内容清晰完整;并要求图面能清晰准确表达设计者意图,保证图面质量。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工程地质条件《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墙下条形基础一、设计资料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首层平面见附图-3建筑地点:哈尔傧市标准冻深:Z0 =2 m地质条件:见附图-1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
建筑物层数为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
教室内设进深梁,梁的截面尺寸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5,砂浆采用M5砌筑。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刷两遍大白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刷两遍大白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 0.4KN/m2一毡二油(改性沥青) 0.05KN/m2塑钢窗 0.45KN/m2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水泥沙浆 20KN/m3混合沙浆 17KN/m3浆砌机砖 19KN/m3水泥珍珠岩制品 4KN/m3屋面及楼面使用活荷载: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附表—1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了解砌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及荷载传递途径;2、掌握荷载计算方法及浅基础设计步骤;3、明确基础有关构造要求;4、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三、设计要求1、结构布置方案:中学教学楼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纵墙承重方案。
2、基础类型及构造要求: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混凝土采用C25 ,基础垫层混凝土采用C10。
基础底板钢筋采用HPB235级;其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小于100mm。
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300mm。
基础设垫层钢筋保护层不小于40mm。
3、绘图要求:绘制2号图一张,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和基础剖面图,并编写施工说明。
绘图比例: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基础剖面图1:30。
四、基础设计步骤(一)计算上部结构竖向荷载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时,根据房屋结构承重方案的受力特点,合理地选择荷载计算单元,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对于有门窗洞的墙以及搁置进深大梁的承重墙,可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
(2) 对于无门窗洞的墙,可取1m 宽为荷载计算单元。
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设计标高±0.00处的竖向荷载主要有:结构自重(屋面、楼面、墙体等);屋面使用活荷载(注意:屋面使用活荷载与雪荷载二者不能同时考虑,取其较大者计算)以及楼面使用活荷载。
(二)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地基土质情况等,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和材料。
(三)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使用要求以及地下水影响等因素、确定基础埋深。
首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可初步选择基础持力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5 m 。
对于寒冷地区,确定外墙基础埋深时,应考虑地基土冻胀的影响。
主要根据持力层土质情况、冻前天然含水量、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平均冻胀率等因素,确定地基土的冻胀性(查表7-3)。
再根据土的冻胀性、基础形式、采暖情况、基底平均压力,确定基底下容许残留冻土层厚度m ax h (查表7-4),然后计算基础最小埋深(还需考虑土的类别、环境对冻深等因素的影响)即:选择外基础埋深时,要求基础埋深d >min d ,内墙基础埋深不必考虑地基土冻胀的影响,可以适当浅埋。
(四)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计算地基持力层和下卧层的承载力。
如果地基下卧层是软弱土层(淤泥或淤泥质土),必须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并要求满足:(五)根据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以及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上层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 F (即每延米荷载),按下式计算墙下条形基础宽度:(六)对于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需根据抗剪强度条件确定基础高度(即底板厚度),同时还要考虑其构造要求。
然后计算基础底板配筋。
具体设计步骤与计算方法详见下面设计实例。
五、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t f 1.27N/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
下面以外纵墙(墙厚0.49m )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
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1.6m 。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202.5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162.5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62.5KPa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0.9, I L =0.75,二者均小于0.85。
查教材表4-2 =b η0.3,=η 1.6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F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附图2 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1、外纵墙(墙厚0.49m )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3.3m 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 (1) 屋面荷载 恒载:改性沥青防水层: 0.4K N /m 21:3水泥沙浆20mm 厚: 0.02 ⨯20=0.4KN/m 2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 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 ):0.22×4=0.88KN/m 2改性沥青隔气层:1:3水泥沙浆20mm 厚: 0.02×20=0.4KN /m 2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 厚: 1.88KN /m 2混合沙浆20mm 厚: 0.02×17=0.34KN /m 2 ———————————————————————————————————— 恒载标准值: 4.35KN /m 2 恒载设计值: 1.2×4.35=5.22KN /m 2 屋面活载标准值 0.5K N /m 2 屋面活载设计值 1.4×0.5=0.7K N /m2 ———————————————————————————————————— 屋面总荷载标准值 4.35+0.5=4.85KN/m 2屋面总荷载设计值 5.22+0.7=5.92KN /m 2(2)楼面荷载恒载:地面抹灰水泥砂浆20mm厚0.02×20=0.4K N/m2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 m厚0.02×17=0.34K N/m2 恒载标准值 2.62K N/m2恒载设计值 1.2×2.62=3.14K N/m2楼面活载标准值(教室) 2.0K N/m2楼面活载设计值 1.4×2.0×0.65*=1.82KN/m2————————————————————————————————————楼面总荷载标准值2×0.65*+2.62=3.92K N/m2楼面总荷载设计值 5.94K N/m2注:0.65*为荷载规范(3) 进深梁自重钢筋混凝土梁25×0.25×0.5=3.13K N/m 梁侧抹灰17×0.02×0.5×2=0.34K N/m ————————————————————————————————————梁自重标准值 3.47KN/m 梁自重设计值 1.2×3.47=4.16KN/m (4)墙体自重(注:窗间墙尺寸:2.1m×2.4m)窗重 : 0.45×2.1×2.4=2.27KN 浆砌机砖: 19×0.49×(3.6×3.3-2.1×2.4)=63.86KN 墙双面抹灰: 0.02×(17+20)×(3.6×3.3-2.1×2.4)=5.06KN ————————————————————————————————————墙体自重标准值71.19K N 墙体自重设计值 1.2×71.19=85.43K N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进深/2+(进深梁重×进深/2+墙体自重)K÷开间×层数即:F=[4.85+3.92×5]×6.6/2+(3.47×6.6/2+71.19)÷3.3×6=230.9KN/mK2、内纵墙(墙厚0.37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3.3m为计算单元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内纵墙荷载传递途径: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内纵墙→墙下基础→地基走廊屋面(楼面)荷载↗(1)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4.85kN/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3.92 kN/m2(3) 进深梁自重(同外纵墙) 3.47kN/m(4)墙体自重浆砌机砖:19×0.37×3.6×3.3=83.52K N墙双面抹灰:0.02×2×17×3.6×3.3=8.08K N————————————————————————————————————墙体自重标准值91.60K N墙体自重设计值 1.2×91.60 = 109.92KN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进深/2+(进深梁重×进深/2+墙体自重)=K÷开间×层数+[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走廊开间/2 ,即:F(4.85+3.92×5)×6.6/2+(3.47×6.6/2+91.6)÷3.3×6+(4.85+3.92×5)=K×2.7/2= 80.685+187.37+33.01=301.1KN/m3、山墙(墙厚0.49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①轴山墙4.5m开间、1m宽为计算单元(1) 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4.85 KN/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3.92 KN/m2(3)墙体自重浆砌机砖: 19×0.49×3.6=33.52KN/m墙双面抹灰:0.02×(17+20)×3.6=2.66KN/m————————————————————————————————————墙体自重标准值36.18KN/m墙体自重设计值 1.2×36.18 = 43.42KN/m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开间/2+墙体自重×层数,即:KF=[4.85+3.92×5]×4.5/2+36.18×6= 272.09KN/mK3、内横墙(墙厚0.24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1m宽为计算单元(1) 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4.85 KN/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3.92 KN/m2(3)墙体自重浆砌机砖:19×0.24×3.6=16.42K N/m墙双面抹灰:0.02×2×17×3.6=2.45K N/m————————————————————————————————————墙体自重标准值18.87K N/m墙体自重设计值 1.2×18.87=22.64K N/mF(4)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开间+墙体自重×层数,即:KK F =[4.85+3.92×5]×3.3+18.89×6=194.3KN /m(四) 求基础宽度1、外纵墙基础48.1)26.06.1(205.1939.230=+⨯-=⋅-=d f F b G a k γm 取6.1=b m2、内纵墙基础01.2)6.06.1(205.1931.301=+⨯-=⋅-=d f F b G a k γm ,取1.2=b m 3、山墙基础75.1)26.06.1(205.19309.272=+⨯-=⋅-=d f F b G a k γm ,取1.9m4、内横墙基础30.1)6.06.1(205.1933.194=+⨯-=⋅-=d f F b G a k γm ,取4.1=b m (五) 计算基础底板厚度及配筋1、外纵墙基础(1)地基净反力 82.1946.19.230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555.0249.06.11=-=a m , 79.41555.082.1942121221=⨯⨯==a P M j kN.m 13.108555.082.1941=⨯==a P V j kN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先按8b 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