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自然地理学-第四章 冰川与冻土
冰川和冻土地理
传递作用
冻土将地表热量传递给冰川,对 冰川温度场和流动速度产生影响
。
两者间相互作用关系
冰川与冻土之间存在密切相互 作用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 互影响。
冰川通过冷却、侵蚀和沉积等 作用影响冻土,而冻土则通过 支撑、调节和传递等作用影响 冰川。
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在寒冷地区 尤为显著,对当地自然环境和 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建立完善的冰川和冻土监测网络,及时预 警潜在的气候变化风险,为应对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
推动适应气候变化
加强国际合作
制定和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如改进农业种植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提高冰川和冻土地区的适应能力。
加强国际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和冻土的 挑战。
冻土形成条件
气候条件
低温是形成冻土的必要条 件,包括低气温和低地温 。
地质条件
岩石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对 冻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如导热性、含水量等。
地貌条件
地形、地貌对冻土的形成 和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如 高山、高原等地区容易形 成冻土。
冻土分布及特点
分布区域
冻土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和 高山高原地区,如北极、南极、青藏 高原等。
冷却,使其保持稳定。
侵蚀作用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对底部和两侧 冻土进行侵蚀,形成各种冰川地貌 。
沉积作用
冰川融化时,将携带的岩石碎屑等 物质沉积在冻土之上,改变冻土表 面形态。
冻土对冰川作用
支撑作用
冻土作为冰川下伏的稳定基底, 为冰川提供支撑和依托。
调节作用
冻土通过自身温度变化,调节冰 川融化和冻结过程,影响冰川活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气候变化对冰川和冻土的影响
初中自然地理必背知识点:冻土
初中自然地理必背知识点:冻土成土条件气候冻土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
冰沼土分布区属苔原气候,大部分地面被雪原和冰川所覆盖,年平均温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气温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温度也很低,7月份平均温度不超过10℃,全年结冰日长达240天以上。
高山冻漠土年均温也很低,一般为-4℃至-12℃。
冻土区降水很少,欧洲部分为200—300毫米,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西藏冻漠土区因地势高、远离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于5—9月。
降水虽然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长期冰冻,土壤湿度很大,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夏季土壤—母质融化,砂土可达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高山冻漠土在宽谷、湖盆永冻层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达150厘米。
[5]植被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常见的植物有:石楠属、北极兰浆果、金凤花等开花植物,南缘有云杉、落叶松、桦、白杨、柳、山梣等,生长缓慢,矮小且畸形,各种植物的年生长量均不大,苔原地带每年有机质的增长量为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各自然地带中最少的。
高山冻漠土区植被为多年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常见的有凤毛菊属、葶苈属、桂竹香属、虎耳草属、点地梅属、银莲花属、金莲花属、红景天属等,一簇簇地生长在石隙之间,或在冰雪融水灌润的地方局部呈小片分布。
五颜六色的粗糙碟衣、地图黄绿衣、岩表黄绿衣等则着生于石块上面。
[5]地形、母质冻土发育的地区,因刚脱离冰川覆盖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当完整。
冻漠土分布区的地形主要是陡峭的山坡,角锋、刃脊、第四纪和近代冰川所形成的冰斗和冰碛垅堤,宽谷,湖盆的湖积平原等。
成土母质的差异较大,加拿大、西伯利亚地盾区是前寒武系基岩。
其他地区有古生代各种灰岩、石英砂岩、板岩、中生代的灰岩、红色钙质砂泥岩及近代泥砾和冲积物,残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等。
自然地理学-冰川与冰缘地貌共55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自然地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冰川与冰缘地貌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地貌学冰川冻土0506-全文可读
二 、冻土的成因 冻土的形成 ,主要受温度的控制
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冻土是第四纪冰期气候下形 成的。
部分冻土可能是在大陆冰盖退却后才发育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 多年冻土正处于退化状态。
冻土退化 , 引起了冻土地貌类型 、规模的显著变 化 ,并引起了工程 ,环境等方面诸多问题 ,如青藏线 的冻土退化引起的:a 、工程问题
2 冻融作用的三种类型及其作用
1) 冻融风化: 冻土中的水分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 冻结和融化的交替出现 ,造成地面土(岩)层破碎松 解 ,这种作用称为冻融风化。
作用: 冻融风化 ,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并可产生冰 楔 、土楔 、沙楔。
2) 融冻扰动: 一般发出于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内 。当活 动层与每年冬季自地表向下冻结时 , 由于底部水冰冻层 的阻挡作用 ,使其中未冻结的融土层(含水土层) 在上 下与冻结层的挤压作用下 ,发生塑性变形 ,形成各种大 小不一 ,形成各异的融冻褶皱(冰卷泥) 。
·当冰川冰积累到一定厚度 , 只要地表或冰面具
有适当的坡度 ,冰体就能向雪线以下缓慢流动 ,伸
出冰冰舌舌,,形形成成冰冰川川。。
2 、冰冰川川运运动动
运动原因:
1) 冰川运动主要通过冰川内部的塑性变形和块体 滑动来实现 。当冰川冰达到某一 临界厚度时 ,冰层 却受到上部冰层的较大压力 ,使冰的融点降低 ,冰 层内部则是冰 、水和水汽三相共存的物态 ,在缓慢 增加的压力作用下 ,冰的晶体之间就可以发生相互 位置变动而出现塑性变形。 2) 冰川运动力源: 重力和压力
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 ,经过一系列的“变化 ”作 用而形成冰川冰。
1)新雪
2)粒粒雪雪
3) 冰川冰 ·在低纬度夏季气温高 , 白天积雪表面融化 , 融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伍光和重点总结
冰川在高纬和高山等气候寒冷地区,如果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积雪将逐年加厚。
在一系列物理过程下,积雪就变为冰川。
一、成冰作用成冰作用指积雪»粒雪»再经变质作用»冰川冰的过程。
雪是一种晶体,而任何晶体都具有使其内部包含的自由能趋向最小,以保持晶体稳定的性质,这就是最小自由能原则。
因此,在外界环境条件稳定时,雪晶力图向球形体转变。
这一过程称为自动圆化或粒雪化。
粒雪化过程可以分为冷型和暖型两类。
前者没有融化和在冻结现象,过程缓慢。
直径通常不足1m;暖型粒雪化过程进行的较快,雪粒直径比较大。
粒雪中含有贯通孔隙,当其进一步变化,全部孔隙被封闭后就变成冰川冰。
成冰作用也分为冷型和暖型。
冷型变质过程中,粒雪只能依靠其巨大厚度造成的压力加密而形成重结晶冰。
这种冰密度小,气泡多且气泡内的压力大。
冷型成冰过程历时很长。
暖型成冰作用有融水参与,并因融水数量不同而分别形成渗浸-重结晶冰、渗浸冰和渗浸-冻结冰。
当粒雪很薄而夏季气温较高时,粒雪可以完全融化,而后在冰川冷储作用下,在冰川表面重新冻结成冰。
重结晶、渗浸和冻结成冰,是成冰作用的三个基本类型。
渗浸重结晶及渗浸冻结作用则是两个过渡类型。
上述各种冰是成冰作用初期的原生沉积变质冰,它们仅仅分布于冰川表层。
冰川冰的绝大部分是沉积变质冰在运动中经受压力形成的动力变质冰。
其中最常见的是冰川塑性流动状态下形成的次生重结晶冰。
动力变质冰具有一般变质岩的特点,如片理、褶皱和冰晶的定向排列等。
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
二、冰川分类与分布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
①海洋性冰川(暖冰川)发育在降水充沛的海洋性气候区,粒雪线在年降水2000-3000mm地区附近,冰川的形成以暖渗浸再结晶成冰过程为特征,冰川的温度接近压力熔点,液态水可以从冰川表面分布到底部。
自然地理学 第四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羊背石
磨
3. 冰碛地貌(Glac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鼓丘 ……
支流冰川
底碛、中碛、侧碛与终碛
中碛
侧碛
消融区
底碛
终碛
侧碛与中碛
Different kinds of moraines on and near Gornergletscher, Valais, Switzerland: 1 - lateral moraines, 2 - middle moraines, 3 - terminal moraine (this moraine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ittle Ice age by the small cirque glacier
二、冰川的分布与雪线 Distribution of glaciers and snow line
Rongbuk 珠穆朗玛峰
慕士塔格峰
冰川分布高度与雪线高度的关系
➢ 雪线 (snow l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多年积雪区与季节积雪 区间的界线.
➢ 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高寒地区 。但冰川的 分布下限低于雪线。
……
冰斗 Cirque
The cirque of Cwm Cau on the peak of Cadair Idris, Snowdonia National Park, Wales.
刃脊
Arête
Matterhorn
角峰
Glacial horn
Hanging valley below Mitre Peak, Milford Sound, New Zealand.
第四章 冰川与冻土
➢ 终碛堤外以冰水堆积地貌为主,尤以冰水冲积扇平原 为代表。
冰水堆积地貌平面图
锅穴
蛇形丘
冰砾阜
Gangotri Glacier, India
A chief source of the Holy Ganges River
History of retreat since 18th century
Rate of retreat is modest but accelerating, typical of most alpine glaciers.
Acceleration is inconsistent with a delayed re-sponse to end of Little Ice Age
成冰作用: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 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包括粒雪化过程和成冰 过程。
➢ 新雪粒雪 冰川冰冰川 ➢ 粒雪化过程包括固相的重结晶作用,气相的升华、
凝华作用,和液相的再冻结作用三种方式。 ➢ 成冰过程有重结晶,渗浸和冻结三种类型。
粒雪
ice crystal
Prominent layering in the firn is visible in the wall of a large crevasse on Weissmiesgletscher, Switzerland.
多年冻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 垂直地带性。
(1) 从高纬向低纬方向,厚度变薄,而且由 连续的冻土带过渡到不连续冻土带。
(2) 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多年冻结层的 顶面埋藏深度减小。
(3)还与其它自然条件有关。
❖ 海陆分布 ❖ 岩性 ❖ 坡向和坡度 ❖ 植被与雪盖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第二节 冻土地貌及堆积物(了解)
• 一、冻土的一般特征
1、冻土的概念 冻土是指在气温寒冷的地区,含有冰的土层
或岩层。
据冻土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分为多年冻土、 季节冻土和瞬(短)时冻土
冻土的形成受气候、岩性、地层、含水性、地 形、植被、地下水运动等因素影响。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 2、冻土的结构与分布
活动层:冬季冻结,夏季融化 永冻层:终年不融化
冻土分布具纬向性和垂向性, 纬度和海拔越高冻土越发育;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从低海 拔到高海拔冻土层增厚。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3、冻融作用
• 概念:在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下,土层中的水 反复冻结和融化,造成土层的膨胀、开裂、变形、 扰动、流动等复杂变化,形成一系列的冻土地貌 和次生构造的过程。
• 冰帽:随着积雪的增加,冰原将进一步扩大,它 的表面开始上凸发展成冰帽。
• 冰盖(冰盾):当冰川面积超过5万多平方千米, 就是冰盖了。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二、冰川剥蚀地貌
• 1、冰川的剥蚀作用(刨蚀作用)
概念: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和冻结其中 的砾石对冰床表面和两侧基岩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 2、冰碛物及其分类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 屑,进入冰体后,随着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 的碎屑物称为冰碛物。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据冰碛物的相对位置,冰碛物可进一步分为(表6-1)
➢表碛:出露于冰川表面的冰碛物; ➢内碛:夹在冰川裂隙中的冰碛物; ➢侧碛:冰川边缘的冰碛物; ➢岸碛:冰川完全消融,堆积在谷地两侧稳定下来的侧碛; ➢中碛:两支冰川汇合后侧碛合并的冰碛物; ➢终碛:冰川所搬运和夹带的内碛、底碛和表碛在冰川融解
自然地理学中的地貌形成原因解析
自然地理学中的地貌形成原因解析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各种地形的总称,包括山脉、丘陵、河流、平原、湖泊等。
地貌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自然地理学中的地貌形成原因。
1. 地壳构造:地貌形成首先受到地壳构造的影响。
地球的地壳由板块构成,板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形成了地震带、断裂带和火山带等特殊地质现象。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板块运动还会导致地壳的隆起或下陷,形成了各种山脉和盆地。
2. 气候和风化:气候也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导致不同的地理现象。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高温高湿,雨水充沛,容易形成热带雨林地貌;而沙漠地区则常年干燥,缺水,形成了流动沙丘和沙漠地貌。
此外,风化作用也会对地貌产生影响。
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使得岩石破碎和溶解,从而改变了地表的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在地表的侵蚀和运输作用下,形成了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
河流的冲刷作用会形成峡谷和河谷地貌;湖泊的堆积作用会形成湖盆地貌;海洋的海浪和涨退潮作用则会形成海岸地貌。
此外,水文作用还会形成溶洞、喀斯特地貌等特殊地貌类型。
4. 冰川和冻土:冰川和冻土是地貌形成的特殊因素。
冰川是由积雪在高山或极地区域逐渐形成的巨大冰体,它的移动和融化会造成地表的冲刷和堆积,形成冰川地貌。
冻土则是指地下土壤或岩石内的含水层遭遇寒冷气候而冻结,导致地表下部分土壤或岩石膨胀、融化等现象,从而产生坍塌、沉陷等地貌现象。
5. 生物作用:生物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作用会改变地表的特征。
例如,植物的根系会侵蚀岩石、土壤,对地表产生影响;动物的活动和生物体的分解也会改变地表的化学性质和地貌形态。
综上所述,地貌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受到地壳构造、气候、水文、冰川、冻土和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这些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塑造了地球的多样化地貌。
冰川地貌和冻土地貌PPT讲稿
2.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既有侵蚀地貌,又有
堆积地貌,如冰川槽谷、羊背岩、蛇行丘等。
3.终碛堤及其以下以堆积地貌为主,如终碛堤外
缘的冰水扇、冰水外冲平原等。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四页PPTT,共五十八页。
大陆冰川地貌组合
• 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1.终碛堤以内:以冰碛地貌为主,有鼓丘、蛇行
刨蚀(磨蚀)是冰川中所挟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 基岩的一种作用。冰川的重量很大,冰川滑动时,不仅把岩 石压碎,而且还挟带着这些岩块进一步挫磨冰床,结果使冰 床加深,岩石表面也常常被磨光和刻划,出现磨光面、刻槽 和擦痕,槽深数厘米,长数十厘米,具有钉头鼠尾的特点, 头部粗而深,表示冰流的来向
“杂乱无章”、“没有分选”等等;但在终碛
或是侧碛可能有例外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一页PPTT,共五十八页。
• 主要的冰碛地貌类型: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
• 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中碛和里碛等都降落
在底碛之上,合称为基碛,并由它组成了波状起伏的冰碛丘 陵。它的起伏程度一方面受基底地形的影响,另方面与冰碛 物的厚薄有关。大陆冰川的冰碛丘陵分布很广,高度也较大, 一般高数十米至百余米;山岳冰川冰碛丘陵分布较少,高度 也小,仅数米至数十米。
冰川地貌组合
• 不同类型的冰川,分布在不同的地带,冰川
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有差异,因而地貌组合
也有区别。所谓冰川地貌组合就是冰川的侵 蚀地貌、堆积地貌和冰水地貌有规律的分 布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三页PPTT,共五十八页。
山地冰川地貌组合
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1.雪线以上主要为侵蚀地貌,如冰斗、刃脊和角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页PPTT,共五十八页。
自然地理学-5.第四纪冰川与冰期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主要成果
基本查清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分布及其特征: 基本建立了低纬度高亚洲冰川作用序列:
青藏高原第四纪期间以高大山系为依托发育山地冰川,不存在大 冰盖;青藏高原雪线从外围向腹地升高呈同心圆分布,冰川规模 变化幅度东部比西部大; 运用地貌地层学方法和年代学技术,初步建立了可与深海氧同位 素阶段相比较的冰川作用序列,确认在MIS-18-16、MIS-12、 MIS-6和MIS-4-2以及全新世均有冰川作用发生;MIS-3等奇数阶 段亦有冰近。 高原及相邻山脉第四纪冰川是全球冰期与构造抬升的产物;确认 昆仑运动后各大山系先后发育冰川;共和运动使高原东缘诸多 4000米上下的山地普遍上升到雪线以上而发育末次冰期冰川。 冰川遗迹的鉴定标志是错误的;雪线没有下降到足够低;黄土 红土沉积,动植物孑遗等证据
阿尔泰山
天 山 祁连山
阿尔金山
喀喇昆仑山 昆 仑 山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脉 冈底斯山 喜 马 拉 雅 山 念青唐古拉山 横 断 山
早期外国学者的研究
Seven Hedin, 1895, Die Gletscher des Mustaghta;1917-22,south Tibet Huntington E., 1906. Pangong: A glacial lake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e Fillipi F. 1915, Expedition to the Italian Expedition to the Karakorum Trinkler E 1930, The ice Ag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adjacent regions
第四纪冰川与冰期
英格兰漂砾引起的争论
地球科学知识:全球冰川和冻土地质学
地球科学知识:全球冰川和冻土地质学
全球冰川和冻土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全球水文循环、碳循环、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
冰川是沉积物、水文、水文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冷区气候演化等领域研究的关键环节;冻土是全球大气化学成因的关键环节。
冰川是由积雪逐渐形成的。
在积雪密度逐渐增大的同时,冰川形成。
冰川的行进是由重力作用和大气压力等因素引起的。
冰川中的水分含盐量很低,有较强的酸性,形成了高度酸性水体,影响着环境污染状况。
对于全球的水文循环来说,冰川的形成和流动对水资源的分布和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冰川物质也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冰川遗留物是古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和生物地理学的重要证据。
冰川的运动带来的沉积物也对沉积学和岩相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冻土是指在地表下1米以上深度处呈再冻结状态、不容易侵蚀的各种土壤层。
冻土区域分布于世界的55%左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冻土的物理性质及水分含量是全球热量交换、资料收集等领
域的关键环节。
一旦气温升高,冻土区形成的固态水资源就会解冻,对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
冻土热原含量及含水率上升时,土壤与空气的热量传输率增加,也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进程。
因此,全球冰川和冻土地质学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对全球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研究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保护环境、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这些领域,加强研究合作和交流,为全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冰川和冻土的地理学特征
冰川和冻土的地理学特征冰川和冻土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它们以其独特的地理学特征而闻名于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冰川和冻土的形成过程、分布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
冰川是由积雪经过长时间累积和压缩形成的巨大冰体。
它们主要形成于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山脉和极地地区。
冰川的形成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降雪量和温度。
当降雪量超过融雪量,并且温度低于零度时,积雪就会逐渐转变为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厚厚的冰层会形成冰川,不断向下滑动。
冰川通常呈现出蓝绿色,这是由于它们吸收其他波长的光线,只反射蓝绿色的光。
冰川的分布主要受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根据研究,大多数冰川都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以及高海拔山脉上。
这是因为在这些地区,降雪量较大且温度低,有利于冰川的形成和延伸。
此外,地形也对冰川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陡峭的山脉和峡谷更容易形成冰川,因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斜坡和空间来容纳积雪的堆积。
冰川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冰川融化后,水流入河流和湖泊,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水源。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不仅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还引发了洪水和干旱。
其次,冰川的消失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许多动物和植物依赖于冰川的水源和冷水环境,一旦冰川消失,它们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威胁。
与冰川相似,冻土也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理学特征。
冻土指的是土壤或岩石在连续两年或更长时间内的温度低于零度时,形成的冰冻状态。
冻土主要分布在极地和高海拔地区。
冻土的形成受到气候和土地覆盖的影响。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会在低温下迅速冻结,形成一层坚硬的冰壳。
这种冰坚固而脆弱,会形成土壤的冻融循环,从而对地表造成破坏。
冻土的存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冻土可以储存大量的土壤有机碳,被称为“地表冰库”。
这些有机物在冻土中长时间储存,阻止其分解和释放到大气中,起到了重要的碳汇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开始解冻,有机碳被释放,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
冰川与冻土地理
冰川与冻土地理冰川与冻土地理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冰川和冻土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形态、演化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冰川和冻土是地球上独特的地貌现象,它们的形成与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冰川地理冰川是由大量的积雪经过长时间压实而形成的巨大冰体。
它们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和极地地区。
冰川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冰川的形态、动态、分布以及与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关系。
冰川的形态可以分为冰川舌、冰川盆地和冰川谷等不同类型。
冰川舌是冰川延伸到海洋或湖泊的部分,冰川盆地是冰川在山谷中形成的冰川湖泊,冰川谷则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地。
冰川的动态包括冰川的流动和冰川的融化。
冰川的流动是由于冰川的重力作用和冰川内部的塑性变形导致的。
冰川的融化则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进而影响到水资源的供应和水文循环。
冰川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的寒冷和降雪量的多少是冰川形成的关键因素。
地形的高低和坡度也会影响冰川的形成和流动。
水文因素则包括降雨和融雪水的供应,对冰川的形态和动态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冻土地理冻土是指地下温度低于冰点的土壤或岩石层。
冻土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冻土的分布、厚度、性质以及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冻土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如北极地区、高山地区和高原地区。
冻土的厚度因地域和季节而异,冬季厚度较大,夏季则会出现融化。
冻土的性质与土壤的组成和温度有关。
冻土的含水量较高,冻结后形成冻结土壤。
冻土的存在对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如冻土融化会导致地面下陷和建筑物的损坏。
冻土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的寒冷和降雪量的多少是冻土形成的关键因素。
地形的高低和坡度也会影响冻土的分布和性质。
三、冰川与冻土的影响冰川和冻土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水资源的减少,对沿海地区和水资源供应造成威胁。
冰川与冻土地貌
冰川与冻土地貌冰川与冻土是地球地貌中非常重要的两类地形类型。
他们在地表积累了大量的冰雪和冰冻的土壤,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冰川和冻土地貌的形成过程、分布情况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冰川是由大量降水在高寒地区堆积而成的巨大冰雪体。
它们形成于地球高纬度地区的山脉和高原上,也有部分形成于高山峡谷中。
冰川的形成需要丰富的降水和低温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积雪逐渐堆积,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和变形,最终形成巨大的冰雪体。
冰川有两种主要类型:陆地冰川和海洋冰川。
陆地冰川主要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它们是由大量的雪和冻土堆积而成的。
海洋冰川则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的海域,是由冰山和冰盖的堆积形成的。
冰川的形成和融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和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冰川运动是指冰川在山谷和高原上的流动和滑移。
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会带走大量的岩石碎屑和土壤,形成冰碛和冰磨地貌。
冰川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冰川的领蚀和覆蚀。
冰川的领蚀作用是指冰川通过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将地表的岩石碎屑和土壤领走;冰川的覆蚀作用是指冰川通过覆盖和压实作用,改变地表地貌的特征。
冰川地貌的特点是地势陡峭、形态复杂、层次分明。
在高山地区,可以见到很多山谷、冰峰和冰崖,形成了壮丽的冰川地景。
在低海拔地区,冰川的主体已经融化,留下了冰碛和冰川湖泊,形成了广阔的冰碛平原。
冻土是指地下土壤在低温条件下,由于水分的冻结而形成的。
冻土地貌主要分布在地球高纬度地区,如北极地区的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冻土地貌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低温和充足的水分,这些条件在高纬度地区比较常见。
冻土地貌有两种主要类型:冻土平原和冻土丘陵。
冻土平原是由冻土和冰碛堆积形成的广阔平原,是冻土地貌中最常见的类型。
冻土丘陵是由冻土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形成的,具有起伏不平的表面。
冻土地貌对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冻土地貌是水源的重要储存库,可以调节降水的排水速度,减少洪水的发生。
冰川与冻土:冰川
冰川与冻土:冰川成凹槽,槽上有突出屋檐,无平台;波浪作用不强的石灰岩海岸也可形成凹槽和突出屋檐,但无海蚀平台;只有波浪作用才能同时形成(海蚀)平台和(海蚀)凹穴.图7参2O(作者)ChaP736.21120090l0184地统计法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 TheapplicationofgeostatisticstOanalysisofgrainsizetrendin theeasternBeibuGulf/马菲,汪亚平…∥地理.一2o08,63(11).~1207~1217在北部湾东部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71个,通过粒度分析获得其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用克里格插值法将不规则采样站位的粒度参数内插为规则网格分布的相应粒度参数.采用地统计法分析其空间相关性,计算度量空间相关性范围的参数,即半方差图中的变程值.结果表明,使用地统计分析获得的粒度参数变程值物理意义较为明确,可作为粒径趋势分析模型的特征距离,其中分选系数变程值作为特征距离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海流,沉积物输运信息更为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方法(试算法或经验估计法)获取特征距离可能造成的模型计算误差.采冰川用不同间距插值时得到的粒径趋势矢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其中高分辨率的细化图所反映的海底沉积物净输运趋势与余流和环流等所反映的沉积物输运细节特征吻合较好,低分辨率的概化图可大致反映该区域沉积物的总体输运趋势.地统计分析的结果对未来研究工作中采样间距的选取也具有指导意义.图7表i参36BeP737.12OO9O1O185徐闻县西岸珊瑚礁存在与发展的条件=Existinganddevel—opingconditionsofcoralreefonthewestXuwenCounty/赵焕庭,王丽荣…∥热带地理.一2008,28(3).一234~241徐闻县西岸珊瑚礁是中国大陆沿岸唯一岸礁分布区,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全面优良,首先其自身条件好,拥有丰富多样的现生造礁生物,构成了珊瑚礁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是优良的自然条件,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水温,盐度,含沙量与透明度均匀适宜珊瑚生长;然后是社会经济条件尚可,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成立并升格为国家级,不断加强了管理工作,当地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大大减少,有利于珊瑚的正常生长和提供成礁物源.经多次考察证明,其珊瑚礁是可持续发展的.图1表1参30(谭婉玲)G冰川与冻土P343.620090101862006年夏季晴天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与气温日变化的关系= Therelationbetweendailyvariationofairtemperatureand surfaceablationinthefair.weatherofwarmseasonin2006on Qiyiglacier,QilianMountains/贺建桥,王宁练…∥冰川冻土.~2OO8,30(4).一578~5822006年夏季祁连山七一冰川野外观测资料表明:夏季晴天冰川消融区上的气温日变化过程存在滞后于消融强度日变化过程的现象,最大值相位差约4h.辐射平衡在消融热量总收人中权重最大,控制着消融强度的日变化过程;同时,冰川区气温则受到局地环流的强烈影响,消融区空气同周围非冰川区上的暖气流进行的水平热交换以及下垫面性状共同决定了消融区气温的日变化.图5表1参32(洪明) BiP343.62009010187周期性升温下冰川系统的变化预测研究:以长江流域冰川系统为例=Predictionoftheglaciersystem'Svariationunder periodicalwarming:takingtheglaciersysteminYangtzeV alley asanexample/李巧媛,谢自楚∥冰川冻土.一2o08,3O (4)一583~589通过建立气温周期性升高的数学模式,假设不同的升温情景,对长江流域冰川系统在不同气温变化情景下的变化作了预测.结果表明:1)气温变化的周期对冰川系统的生-22?存的影响不大,而气温的升温速率及气温波动幅度对冰川系统变化影响比较明显.2)升温方式改变时冰川系统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3)气温发生周期性的突变时,冰川系统变化的变幅比气温渐变时的波动更大.图4表3参22(洪明) BiP642.142009O1O188祁连山首次发现冰楔假形及其意义=Ice—wedgecastsfirst discoveredintheQilianMountainsandtheirpaleoclimaticim—plications/吴青柏,孙立平…∥冰川冻土.一2o08,3O(4).一595——5982007年11月,在祁连山东段南坡大通河上游河谷右岸的取土坑内首次发现楔形构造,成群分布在表层草根腐殖土之下约0.5m深度处,楔体呈袋状或舌状,楔口宽度和楔体高度约在2.0~3.0m,宽高比值接近1.楔体周围地层为冲洪积相碎石土堆积,充填物为土黄色,灰黑色粉质土.楔体两壁附近的卵,碎石长轴具有平行于楔壁的定向性,说明这些碎石曾经受到过挤压,据此初步判断这些楔形构造为冰楔假形.图1参15(洪明)BiP343.62009010189夏季消融期祁连山"七一"冰川反照率初步研究=Thealbe—doontheQiyiglacierinQilianmountainsduringtheablation period/Z4~熹,王宁练…∥冰川冻土.一2o08,30(5).一752 ——760根据2006年夏季"七一"冰川自动气象站和光谙仪的反照率资料,分析了夏季"七一"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七一"冰川反照率的日际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冰川上,下部位反照率差值动态变化并具有一定的日变化特征.冰川表层积雪随着变质作用的增强,其光谙反射率不断下降,其中紫外和红橙光波段反照率降幅较大,在紫蓝波段降幅相对较小.还初步分析了反照率和积雪密度, 积雪污化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反照率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图10表1参22(洪明)BiP343.62009010190青藏高原南部羊八井古仁河口冰川GPR测厚及冰川体积估算=MeasuringthedepthofGurenhekouglacierinthesouth oftheTibetanPlateauusingGPRandestimatingitsvolume basedontheoutcomes/马凌龙,田立德…∥冰川冻土.一2008,30(5)一783~788图5参23(洪明)BiP534.632009010191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空布岗峰东麓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序列及其初步的年代学约束=LateQuaternaryglaciationsuccessions andtheirdatingontheeasternpiedmontofKongbugangpeak intheeasternHimalayas/吴中海,张永双…∥冰川冻土.一2008,30(5)一8O7~813野外调查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空布岗峰东麓晚第四纪期间至少发育了4套冰碛物.初步的u系和热释光(TL)测年结果表明,该区最早的冰川作用出现在MIS6(深海氧同位素阶段)之前,并可能是该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冰川作用过程.最近一次显着的冰川作用出现在倒数第二次冰期,其时代约为160.9~109.0kaBP或略早,大致对应MIS6,其中至少包含了两个阶段.最近的两次冰川作用分别发生于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期间,其中包含了多个次一级的冰川波动.图2表1参21(洪明)BiS155.512009010192西藏日喀则末次冰期风成黄土粒度分析及其意义=Analysis of.soilgranularityatDazhukaCounty,Rikeze/路晶芳,向树元…∥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一20O8,22(5).一80~85通过对西藏日喀则市大竹卡乡风成黄土剖面样品的粒度测试分析,划分了6个气候阶段,显示67.0±7.2kaBP一10.4±kaB.P间经历了温暖湿润一干燥多风一温暖干燥一干燥多风一湿干偏湿一温暖湿润环境的变化.该地区的黄土是半干旱一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砂黄土,粒度较黄土高原的黄土要粗,表明当时受行星风系及高原隆升的影响,冰期的温度整体较低,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减小,规模小的温暖湿润波动不能对气候产生影响. 图3表1参10(洪明)BiP532009010193庐山冰川活动遗迹的新证据:Newtestimonyofglacialactiv. ityintheLushanareaofChina/~东生,庞西磊…∥华中师范大学一2OO8,42(3).一467~470通过最近几年庐山科学考察,发现了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并对采集碛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曲率计算和显微组构分析,岩石应力一应变规律表明其均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基础地球物理测量资料的研究表明,庐山断块山地是郯庐大断裂的南延部分,它的运动形式受鄱阳湖断陷盆地内部地堑~地垒构造系统的控制.第四纪冰期一间冰期气候变化与区域构造的升降程式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图2参18 (宋金叶)HN冻土P642.142009010194青藏高原中,东部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双重影响:(1):植被和雪盖=Dualinfluencesoflocalenvironmentalvariableson groundtemperaturesontheinterior—easternQinghai—TibetPla—teau:(1):vegetationandsnowcover/金会军,孙立平…∥冰川冻土.一2008,3O(4).一535~545青藏高原冻土区地温既受海拔,纬度和经度(干燥度)区域地带性规律控制,同时它又受植被,雪盖,砂层,水被和地质构造等局地因素的显着影响.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在不同域值条件下,它可增高或降低地温.地温随植被覆盖度减小而逐渐增高,但覆盖度减到0~20% 时,地温反而降低.总之,每种局地因素迫使地温向相反方向转化阶段是一个区间值,为渐变过程.随时空尺度变化,局地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图3表8参19(洪明)BiP642.142009010195青藏高原中,东部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双重影响:(2):砂层和水被=Dualinfluencesoflocalenvironmentalvariableson groundtemperaturesontheinterior.easternQinghai—TibetPla—teau:(2):sand.1ayerandsurfacewaterbodies/~兰芝,金会军…∥冰川冻土.一2008,30(4).一546~555青藏高原冻土区地温既受海拔,纬度和经度(干燥度)区域地带性规律控制,同时它又受植被,雪盖,砂层,水被和地质构造等局地因素的显着影响.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在不同域值条件下,它可增高或降低地温.沙丘下和较厚(>1O~20cm)砂层覆盖下的地温较邻近天然无砂层地段高;而薄(<10~20cm)砂层覆盖下的地温反而比天然无砂地段有降低的趋势.因此,研究和预测地温特征和变化趋势,需要在监测砂层和水被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参数选择,验证和优化.图6表4参19(洪明)BjS153.62009010196大兴安岭北部冻土中CO分布研究=Studyofcarbonrnonox. idec.ncentarati0ninpermafrostoftheDaHinganMountains/赵鹏武,郭广猛…∥冰川冻土.一2008,30(4).一59O~594调查了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地冻土中CO气体的分布,发现非过火区CO浓度普遍在21一ll7mL.m一,过火区在0~15mL.m~;夏季CO浓度阴坡在8~221mL.m~,阳坡在0~85mL.m~,在0~75cm深度CO浓度有逐渐上升趋势;较平缓的阴坡CO浓度明显高于较陡的阳坡;适当降雪有利于CO气体的产生,大雨或连续阴雨天气不利于CO的产生,大雨后1~2d内CO浓度较高,并且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观测结果.图3参6(洪明)BjU1732009010197中俄原油输运管道工程冻土区管壁厚度确定=Determina—lionofthewallthicknessfordesigningthesteelpipeinfrozen groundalongtheChinaRussiacrudeoilpipelineroute/~勇浩,吴伟…∥冰川冻土.一2008,3O(4).一6O5~609图3表2参23?。
第四纪冰川与冰冻土地貌
大理冰期
绒布寺冰期 望峰冰期
庐山-大理间冰期 末次间冰期 诺什卡间冰期
中更新世
庐山冰期
(1)冰槽谷: 山谷冰川塑造的线型谷地。
A、纵剖面上:起伏较大,冰蚀湖盆,串珠状湖泊 B、横剖面上:呈“U”型 C、平面上:较平直 D、谷壁:光滑,形成三角或冰溜面,其上发育擦 痕或刻痕。
(2)悬谷:支谷冰川谷底高悬于主冰槽谷的
坡上,称为悬谷。
青海巴颜喀拉山“U”型谷
4、羊背石
冰槽谷的底部和大陆冰川的冰床上,由于 冰川的磨蚀作用与拔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 丘。
刃脊 相邻的两个冰斗冰川或山谷冰川的
后壁或侧壁发生节节后退,使两相邻冰斗或 山谷之间的山脊变得越来越窄,形成两侧陡
陵、顶部尖锐的山脊,又称鳍脊。
角峰 当3个或3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冰斗,
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冰斗的后壁不断后退 ,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最终围成一个 尖锐、似金字塔形的山峰。
3、冰槽谷与悬谷
1、冰碛的成因分类
(3)融出碛:冰川在停顿过程中,冰消 融,在表面或下面沉积下来的碎屑物质。常 压下堆积而成无沉积构造。
2、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1)岩性 (2)粒度 (3)结构构造 (4)砾石磨圆度 (5)砾石形状及表面特征 (6)石英砂表面特征
(1 )岩性特征
既有远源成分,又有近源成分,以近源为主。山 岳冰川碎屑成分与冰川发育区的基岩成分基本一 致,大陆冰川的冰碛物成分复杂, 含不稳定矿物:花岗岩、石灰岩砾石;细粒碎屑 中不稳定的成分较多,含有辉石、角闪石、长 石。
2、构造土(冰冻结构土)
• 定义: • 形成条件:水分充足、含砾石、反复
冻融
• 形成机理:垂直分选作用、水平分选
作用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d.冰砾埠阶地
在冰川两侧,由于岩壁和侧碛吸热较多,且冰川两侧的冰 面要比中间来的低,所以冰融水就汇集在这,形成冰侧河流, 并帶来冰水物质,等到冰水消后,这些物质就堆积在冰川谷两 侧,形成冰砾埠阶地,它只发育在山谷冰川中。
精选课件
e.锅穴<冰穴>:
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园形洼地,称为锅穴。其形成是由于 冰川耗损时,有些残冰被孤立而埋入冰水沈积物中,等到冰融 化后引起塌陷,而造成锅穴。
精选课件
冰川流出粒雪盆
精选课件
冰川的侵蚀力量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侵蚀力量。冰岛的冰源河流含沙量为非冰川河流的五倍, 侵蚀力可能超过一般河流的10—20倍。冰川主要是依靠冰内尤其是冰川底部 所含的岩石碎块对地表进行侵蚀。在冰川滑动过程中,它们不断锉磨冰川床, 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磨蚀(刨蚀)作用。另外,冰川下面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 的岩块和冰冻结在一起,冰川运动时岩块被拔起带走,这就是拔蚀(掘蚀) 作用。
第五节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精选课件
在高纬和高山等气候寒冷地区,如果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积雪将 逐年加厚。在一系列物理过程影响下,积雪就变为冰川。冰川本 身就是一种地貌,也是寒冷地区重要的地貌营力,可塑造一系列 冰川地貌。
但在降水量少的条件下,地表不能积雪成冰川。在这种地区土层的 上部常发生周期性的冻融,下部则长期处于冻结状态,成为多年 冻土。多年冻土层中发生的冻融精选作课件用,可塑造一系列冻土地貌。
精选课件
(4)峡湾:
在高纬度地区,冰川常能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 深的U型谷,当冰退以后,海水可以沿谷进入很远,原来的冰 谷便成峡湾。
挪威峡湾,风光无限。粗看颇似峡江--长江三峡。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5)悬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因土层冻裂,并被冰楔或沙楔充填而成的多边形 网格式地面。
Aerial view of icewedge polygons in the Canadian Arctic
冰楔形成示意图
石环
➢ 因冻土活动层中大小混杂的松散砂砾,经冻融分选而形成 的中心为细粒物质,周围为较大砾石的环状地面形态
冻融分选过程: A. 原始地面;B. 冬季地面冻结,地面抬高,砾石位置也 抬高;C. 夏季地面开始融化,砾石下部仍冻结;D. 砾石下部全部融化, 并被小砾石填充,使砾石位置相对A抬高
Rate of retreat is modest but accelerating, typical of most alpine glaciers.
Acceleration is inconsistent with a delayed re-sponse to end of Little Ice Age
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因素
➢ 气温 ❖ 自两极向赤道升高
降水量 ➢ 一般固态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固态降水越少,雪线越高
➢ 地形 ❖ 坡度、坡形 ❖ 坡向 阳坡与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
三、冰川地貌 Glacial Landforms
1. 冰川作用 Glacial Processes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冻融扰动构造 1.表层冻结层,2.粗砂砾石因聚冰作用而脱水,3. 脱水的袋形砂砾,4.含水的砂层被扰动,5.永冻层
三、冻土地貌
石海、石河、石冰川
Rock glacier in Val Muragl, Pontresina, Grisons, Switzerland.
多边形构造土 Ice-wedge polygons:
国王湖Konigssee,德国
羊背石
磨
3. 冰碛地貌(Glac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鼓丘 ……
支流冰川
底碛、中碛、侧碛与终碛
中碛
侧碛
消融区
底碛
终碛
侧碛与中碛
Different kinds of moraines on and near Gornergletscher, Valais, Switzerland: 1 - lateral moraines, 2 - middle moraines, 3 - terminal moraine (this moraine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ittle Ice age by the small cirque glacier
二、冰川的分布与雪线 Distribution of glaciers and snow line
Rongbuk 珠穆朗玛峰
慕士塔格峰
冰川分布高度与雪线高度的关系
➢ 雪线 (snow line):多年积雪区与季节积雪 区间的界线.
➢ 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高寒地区 。但冰川的 分布下限低于雪线。
多年冻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 垂直地带性。
(1) 从高纬向低纬方向,厚度变薄,而且由 连续的冻土带过渡到不连续冻土带。
(2) 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多年冻结层的 顶面埋藏深度减小。
(3)还与其它自然条件有关。
❖ 海陆分布 ❖ 岩性 ❖ 坡向和坡度 ❖ 植被与雪盖
加拿大南北向冻土剖面
二、多年冻土的结构特征
冰川漂砾
Pile of glacial till in the Sierra Nevadas
2. 冰蚀地貌 (Glacial Erosional Landforms)
冰斗Cirque; 刃脊Arête; 角峰Glacial horn ; U形谷U-shaped valley; 悬谷hanging valley; 羊背石roches moutonnées
Indicates a more recent climatic forcing (e.g., global warming)
R. Wessels, J.S. Kargel, and S.I. Hasnain
第二节 冻土地貌 Periglacial landforms
一、 冻土分布
定义:凡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 分类:季节冻土;多年冻土
锅穴(kettle)
Kettle, recessional, and lateral moraines in front of the Solhemajokull arm of Mydralsjokull icesheet, southern Iceland.
The surface kettleholes –
大陆冰川 Continental glacier (ice sheet)
冰帽
A satellite view of an island in northern Canada.
八一冰川又称小沙龙冰川,位于祁连山中段走廊南山的 南坡,是我国第二大A 内sa陆tel河lite黑v河ie流w 域of 的an源is头la,nd是in一个发 育于平缓山顶的冰帽型冰n川or。thern Canada.
第一节 冰川与冰川地貌
Glacier and Glacial Landforms
一、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
Glaciation and Types of Galciers
1. 冰川及成冰作用
冰川: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 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成冰作用: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 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包括粒雪化过程和成冰 过程。
4. 冰水堆积地貌(Glaciofluvial landforms)
冰水扇 冰水冲积平原(outwash plain) 冰水湖与季候泥 冰砾阜与冰砾阜阶地(kame & kame terrace) 锅穴(kettle) 蛇形丘(esker)
Evolution of an outwash kettle.
Glacier snout and outwash plain, Bylot Island, Canada
蛇形丘
Kame terrace near Haut Glacier d' Arolla. Little Ice Age moraine on the left, Pigne d' Arolla (3790m) in the background.
2.冰川类型 山地冰川 Alpine glacier
Alaska's Casement Glacier
Barnard Glacier, Alaska
1号冰川属双支冰斗— 山谷冰川,长2.4公里, 平均宽度500米,面积 1.85平方公里,最大厚 度140米,年均运动速 度约5米,底部海拔高 度为3740米。 1958~ 2004年间,1号冰川平 均厚度减薄12米,损失 体积达2062万立方米。
刨蚀作用
拔蚀作用
莱茵河瀑布
Rheinfall, 150 m wide and 23 m high
The Rhine Falls were formed in the last ice age, approximately 14,000 to 17,000 years ago, by erosion- resistant rocks narrowing the riverbed
➢ 终碛堤外以冰水堆积地貌为主,尤以冰水冲积扇平原 为代表。
冰水堆积地貌平面图
锅穴
蛇形丘
冰砾阜
Gangotri Glacier, India
A chief source of the Holy Ganges River
History of retreat since 18th century
……
冰斗 Cirque
The cirque of Cwm Cau on the peak of Cadair Idris, Snowdonia National Park, Wales.
刃脊
Arête
Matterhorn
角峰
Glacial horn
Hanging valley below Mitre Peak, Milford Sound, New Zealand.
山地冰川——垂直带 ➢ 雪线以上是以冰斗、刃脊和角峰为主的冰蚀地貌带;
➢ 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是以冰槽谷,侧碛堤和冰碛丘 陵为主的冰蚀——冰碛地貌带;
➢ 冰川末端是以终碛堤为代表的冰碛地貌带;
➢ 终碛堤外缘,表现为冰水扇和冰水扇平原的冰水堆积 地貌带。
大陆冰川——水平带 ➢ 终碛堤堤内以冰碛地貌为主,尤以冰碛丘陵为代表;
和湖岸,则往往形成许多冰楔、石环和多 边形土。
四、冻土开发利用问题
1. 永冻土(5米深度平均地温从-0.1—-10℃) 2. 季节冻土
青藏铁路 1956 km
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 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思考
冰川堆积物与河流冲积物有什么区别?
(1)分选程度不同:冰川堆积物的分选程度 差,河流冲积物的分选程度较高。 (2)冰川堆积物棱角分明,磨圆程度不高; 河流冲积物磨圆程度较高。 (3)冰川堆积物无成层现象,河流冲积物成 层性良好。
loafkCesapfoermC冰oedd退Mb后ya遗sthse留acm的heu锅lstien穴tgts地o, fi貌sthdeotctoendtiwniethntnaul mglaecroieurss.
5. 冰面地貌
冰瀑 冰裂隙 冰面河、湖 冰塔林 冰磨菇
冰磨菇
6. 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
The effects of frost heaving
冻融分选
冰核丘(冻胀丘 Pingos )
热融地貌 Soild screep - 热融滑塌与热融沉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