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古人的姓氏名字号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相关联想
例:
(唐) 白居易,字乐天
(唐)刘禹锡,字梦得
(宋) 苏辙,字子由
(宋)岳飞,字鹏举
五、古人的名、字、号
4.名、字的关联
(4)同类相及
例:
(春秋)孔鲤,字伯鱼
(三国)周瑜,字公瑾
(晋)陆机,字士衡
(唐)孟郊,字东野
五、古人的名、字、号
4.名、字的关联
(5)离合名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例:
(明)章溢,字三益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1)谥号的定义
《逸周书· 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 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由
己,名生于人。”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1)谥号的定义
所谓谥号,是指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卿大夫、高官 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死去之后,后人根据他
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 笄而字”。
《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孔颖达:“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 名,故冠而加字。” 《白虎通义·姓名》:“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 也。”
《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 夫”。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2.氏的来源方式 (4)以所居处的地名为氏 春秋时期,齐国公族有住在都城临淄外城的东门和南门 一带的,因古代外城称郭而分别以东郭和南郭为氏。春
秋时期齐国有东郭偃,自称是齐桓公的后代。而成语
“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处士,也是齐国人,生活在齐宣 王和齐湣王时期。 西门、百里、郑丘等,也都是以所居住的地名为氏。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1.姓的来源方式 (1)图腾感生说 夏人姓姒,是因为“禹母修己吞薏苡而生禹”。 商人姓子,是因为商人的祖先契是其母亲简狄吞食了燕卵 后怀孕所生。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 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 孕生契。”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周人姓姬,是因为周人的祖先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后稷 是其母亲踩了天帝的脚印后所生。 《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 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 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出嫁后,则在姓之前加上丈夫的国名或氏,如息妫(陈 女,息侯妻)、江芈(楚成王妹,江侯妻);或者在姓 之前加上自己所自出的国名,如齐姜(齐桓公女,晋文 公妻)、蔡姬(蔡女,齐桓公夫人);
死后则在姓之前加上丈夫或本人的谥号,如穆姬(晋献 公女,秦穆公夫人,即前面的伯姬),文姜(齐襄公妹, 鲁桓公妻)。
四、姓氏合一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3)谥号的字数
谥号一般是一个字,少数也有二字者。如周威烈王、魏
安釐王、蜀汉昭烈帝、南朝梁简文帝、北魏道武帝等谥
号都是两个字。汉代,皇帝的谥号一律都叫“孝”字,
如孝文、孝武等,这也是两个字。
个别有三个字者。如卫武公谥睿圣武公、曹魏曹芳谥邵
陵厉公、曹髦谥为高贵乡公。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五、古人的名、字、号
3.名、字的区别
“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
卑者所以称己”(《太平御览》卷362“名”字条下所引
《秦记》)
敬称、尊称、下对上称字;自称、谦称、上对下称名。
平辈之间一般都称字,只有在很熟悉的朋友之间才称名,
否则,“指名道姓”、“直呼其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 无礼行为。
确定姓氏,这种说法固然美妙、浪漫,但显然是作者的
主观臆测之辞,其距离姓氏由来的事实真相,实在是不 可以道里计了。”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2.氏的来源方式 (1)以国名为氏 在《左传》中,晋文公称晋重,鲁僖公称鲁申,蔡庄侯
称蔡甲午,郑文公称郑捷,齐昭公称齐潘,楚平王太子
建称楚建,宋戴公之孙称宋督,即是以国名为氏。 今天的许多常见姓氏,如鲁、吴、陈、邓、江、蒋等,
《韩非子·孤愤》:“(齐国)吕氏弗制,而田氏用
之……(晋国)姬氏弗制,而六卿专之也。”
顾炎武《日知录·氏族》:“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
姓,而五帝以来之姓亡矣。” 《原姓》:“自秦以后
之人,以氏为姓。以姓称男而周制亡。”
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说:秦汉以后“以氏为姓, 遂为一代之制,而后世莫能改焉”。
五、古人的名、字、号
4.名、字的关联
(1)同义互训
例:
(春秋)宰予,字子我
(三国)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孙权,字仲谋
(宋)欧阳修,字永叔
五、古人的名、字、号
4.名、字的关联
(2)反义相对
例:
(春秋)曾点,字皙
(唐)韩愈,字退之
(宋)晏殊,字同叔
(宋) 朱熹,字元晦
五、古人的名、字、号
4.名、字的关联
六、庙号和谥号
1.庙号
《礼记》:“祖有功,宗有德。”
刘知几:“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
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
滥。” 始于王莽之三宗。” 王鸣盛:“自李唐始无代不称宗,其滥斯极。除一祖之 外,其余诸帝,不问有功与否,莫不称宗。”
顾炎武:“称祖之滥,始于曹魏之三祖。”“称宗之滥,
(清)舒位,字立人
五、古人的名、字、号
4.名、字的关联
(6)引经用典
例:
(三国)曹操,字孟德 《荀子·劝学》:“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谓德 操。” (唐)李商隐,字义山 《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载,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 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士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 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姓所以别婚姻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四》:“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 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 出自桓,不可。”
三、姓氏的作用和使用特点
5.何谓号
例:
欧阳修贬官滁州时作《醉翁亭记》,自号“醉翁” ;贬 官蔡州时, 作《六一居士传》,改号“六一居士”,自 称家中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 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自己老翁一个,合而为 “六一”。
五、古人的名、字、号
5.何谓号
例:
宋末元初画家郑思肖,画兰花不画土根,称“中国地为蕃 透露出他强烈的不忘故国、忠于南宋的遗民之情。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1.姓的来源方式 (2)地名转化说
《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
炎帝为姜。” 《史记·陈杞世家》:“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
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1.姓的来源方式 (3)吹律定姓说 何晓明《姓名与中国文化》:“吹奏音乐,依其声音来
五、古人的名、字、号
4.名、字的关联
(7)追慕古人
例:
(汉)司马相如,字长卿
(北齐)颜之推,字介 (宋)范仲淹,字希文
五、古人的名、字、号
5.何谓号
号是名和字之外的一个颇具艺术色彩的个人符号,它是
文人雅士们成年后自己起的,所以也叫“自号”,它是名
和字之外别起的一种称谓,因而也叫“别号”。
五、古人的名、字、号
也均是源于古代的国名。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2.氏的来源方式 (2)以官名为氏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对晋国大臣籍谈说:
“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 其他如太史、太祝、太卜、太师之官,各诸侯国皆有, 因而史氏、祝氏、卜氏、师氏在周代非常普遍。
以史氏为例,周有史佚、史兴,晋有史苏、史黯、史赵、 史龟、史墨,楚有史黄,卫有史猷、史狗、史朝。
人夺去矣”。他自号“木穴国人”,木穴合一,则为宋字,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八大”上下连写,
似“哭”非“哭”,似“笑”非“笑”,表露了其悼明睥 清之意,抒发了明亡后其内心欲哭无泪、欲笑不能的苦 闷之情。
六、庙号和谥号
1.庙号
所谓庙号,乃古代帝王驾崩后,于太庙立室奉祀而追尊
之名号,例以某祖或某宗名之,始于殷代,如成汤称太 祖,太甲称太宗,太戊称中宗,武丁称高宗。
一、姓氏的起源
2.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 “氏”甲骨文: 王恩田:“氏字实为‘支’字初文,其字形象水之支流 形。……斜出的直划表示水之支流。” 姒姓之下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有莘氏、斟寻 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 斟戈氏。 芈姓之下有:熊氏、昭氏、屈氏、景氏等。 刘恕《通鉴·外纪》:“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 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 于下者也。” 袁庭栋:“最初的‘氏’,大体上应当是各个父系氏族的 称呼或标识,也可以是该氏族的男性首领的称呼。”
五、古人的名、字、号
1.何谓名
《说文解字》:“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
相见,故以口自名。”
“人之有名以相纪别”、“名以正体”
《仪礼·丧服传》:“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白虎通》:“三月名之何?……人生三月,目煦亦能孩
笑,与人相更答,故因其始有知而名之。”
五、古人的名、字、号
2. 取字之意义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2.氏的来源方式 (5)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 宋桓公的儿子公子目夷,字子鱼,孙子公孙友,公孙友 的儿子就以其祖父公子目夷的字(鱼)为氏,称鱼苕、 鱼石
以祖先的谥号为氏,多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春秋时有
周惠王,庶出子孙即以他的谥号为氏,如战国哲学家惠
施。
三、姓氏的作用和使用特点
郑樵《通志·氏族略序》: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2)谥号的种类
②恶谥,如厉、炀、幽、灵等。
例:
周厉王被谥为“厉”。“厉”在谥法上是“杀戮无辜” 之意。 隋炀帝被谥为“炀”,“炀”在谥法上是“好内远礼” 之意。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2)谥号的种类
③中谥,如愍、怀、哀、悼等
例:
西汉哀帝寿命仅二十五岁,谥法“恭仁短折曰哀”,故 谥为“哀”。 西晋最后一位国君司马邺自继位便一直与北方政权前赵 战争,且在被俘后,承受身为狩猎队伍之前导以及为宴 会洗杯子的屈辱,谥法认为“在国遭忧”、“在国逢 艰”、“使民悲伤”曰愍,故被谥为“愍”。
三代之前(按:这里的“之前”是三代结束之前,即秦
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 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 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
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
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三、姓氏的作用和使用特点
2.氏所以别贵贱
《白虎通·姓名》:
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 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德。
三、姓氏的作用和使用特点
3.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顾炎武:“考之以《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 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未出嫁时,一般在姓之前加上排行,如伯姬(晋献公女, 秦穆公夫人)、仲子(宋武公女,鲁惠公夫人);
恶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2)谥号的种类
①美谥,如文、武、成、康等。
例:
《国语·周语下》:“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 也,……始于德让,中于宽信,终于固和,故曰成。”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2.氏的来源方式 (3)以邑名为氏 屈原,其先祖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在楚国任莫敖,被封 在屈邑(今湖北秭归县),瑕本人以及他的后代便以屈
为氏,称屈瑕、屈完、屈原等
商鞅,《史记》说他是“卫之诸庶孽公子”,因而以国
名为氏,称卫鞅。但卫鞅到秦国后,帮助秦孝公变法,
并率众大败魏军,迫使魏割地求和,国都由安邑迁到大 梁,因而秦把商地(位于今陕西商洛县)封给他作为酬 赏,其后他便以邑名为氏,称商鞅。
第三讲 古人的姓氏名字号
一、姓氏的起源
1.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姓”甲骨文: 《商君书·开塞》:“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 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庄子·盗跖》:“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 知其母,不知其父。” 《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 处,知母不知父。” 班固《白虎通义·姓名》:“姓者,生也!” 许慎《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 郑樵《通志·氏族略序》:“女生为姓,故姓字多从女, 如姬、姜、嬴、姒、妫、姞、妘、婤、嫪之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