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本主义流派
第八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三节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2、自我概念 罗杰斯从上述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自我理 论”。他认为,一个人在自己发展过程中由于与 环境交互作用,逐渐把“自我”与环境分化开来 。 “自我”是整个现象场中与我们自身相联系的 那部分知觉及其附着意义。它是被个人看作“自 己”的那部分现象场。自我就是个人独特的思想 价值观念、知觉以及对事物的态度。罗杰斯还提 出“理想自我”概念,即指个体最愿意具有的自 我。
第二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更多地依赖于个案法,包括访谈、问卷 法、传记研究、人格测量和评估法。马斯洛对自 我实现者的研究就是以整体分析法(method of holistic-analysis)为指导,按照上面的研究路线 进行的。 马斯洛提出心理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而 不是以方法为中心。马斯洛认为最富有意义的问 题就是健康人或能够实现人的价值的人的选择。
第三节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一、生平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美国心 理治疗学家,人本主义心理 学的创建者之一,非指导式 咨询(受辅者中心治疗法) 的创始人。著有《咨询与心 理治疗》、《受辅者中心治 疗》等。
第三节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二、理论体系 (一)人格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是从他的心理治疗的实践 和理论中发展出来的。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 所有其他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 ,自我实现是指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驱力 ,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 能的趋向。在罗杰斯看来,人格就是一个人根据 自己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而力求自我实现的行为表 现.
第二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五)马斯洛理论的社会应用和影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当代经济学的研究有密 切的关系。需要层次理论被称为西方组织管理学 中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四、马斯洛的科学观与方法论 1、马斯洛的科学观 ①科学研究的价值观 首先,在科学活动中,人,及人性的定义,把 科学活动当作为“人”的活动。但是他的“个人 ”是鼓励、抽象的人。
第八章人本论
(三)自我实现的条件与障碍
• 外部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基本需要 得到满足
• 先决条件:言论自由、行为自由、正义、公平 、秩序等
主观障碍: • 自我概念的缩减 • 自我概念的固执 • 不愿离开安全的地方 • 成功恐惧
(四)自我实现的途径(8条)
• 全身心地专注于某一件事情、某一项使命,彻底忘记 自己的伪装、拘谨和畏缩,真正进入到“无我”的境 界。
• 面临前进与倒退、成长与安全之间的选择时,要做出 成长的选择而不是防御的选择,力争使每一次选择都 成为成长的选择。
• 要倾听自己内在冲动的呼唤。即让自己的天性、潜能 自发地显现出来,而不是倾听权威的传统的声音。
• 当有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是隐瞒,在许多问 题上都反躬自问。因为这意味着承担责任,而每次承 担责任都是一次自我的实现。
• 一个靠为某一爵士乐队击鼓来挣钱读完医学院的年轻 人几年后报告说,在他全部的击鼓生涯中,有一次击 鼓时他进入了高峰状态,觉得自己像个伟大的击鼓手 、而他的击鼓也表演得非常完美。
为什么自我实现的人那么少?
• 自我实现处于需要层次的顶端,需要低 级需要的满足,最嫩弱且易受压抑
• 多数人惧怕自我实现所需要的那种对自 己本身的认识,这种自知之明需要放弃 已知的东西而进入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
• 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无意识冲动所主宰的缺 乏自我选择和创造性的个体
• 精神病患者=常人 “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 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衰弱 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他 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放越低,对人的指 望也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 的、不成熟的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 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
人格心理学第8章 人本论
见或不加解释地予以描述。
人的成长
❖ 当一个人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不会感到满 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除非有困难阻碍,我 们会不断朝着满意的状态前进。
马斯洛的需要论与自我实现论
二、自我实现的理论
(一)自我实现的概念: ➢ 作为一种基本需要的自我实现,是实现潜能的 过程。 ➢ 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一种终极状态。
绝大多数人不能自我实现,只有1%的人可以达到。
原因: 外部条件 个人条件
▪ 对自己潜力的认识比较保守; ▪ “我一直是这样的”; ▪ 安全需要的牵制; ▪ 成功恐惧。
约拿情结:天才常陷于一种内部冲突:像正常的 人一样愿意表达自我,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但 他又发现自己必须经常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 避免他人的攻击。
第八章 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A
人的责任
B 此时此地
核心内容
C
从现象学角 度看个体
D 人的成长
人的责任
❖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不管我们是否接受,最终要 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
❖ 行为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人是自己生活的主动 建构者,可以自由改变。
❖ 心理治疗的目标:使患者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做他 们想做的任何事情。
发展的需要。 ▪ 机体评价过程:有机体以实现趋向为参照系,对个
人经验进行评估。(自我实现倾向的反馈系统)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 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2.积极关注的需要
每个人都试图从对他们有重要影响的人们 那里获得爱、尊敬、同情、关怀。
❖ 积极看待 ❖ 无条件积极看待 ❖ 无条件的自我积极看待
人本主义课程流派
二、人本主义的课程主张
1.课程目标:培养“完整的人”或“自我实现”的需要。强
调人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的统一,并要求突出课程的情意
基础。
2.课程内容:适切性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
3.课程组织:设置并行和“整合”课程,着眼于整体人格的 发展 。
4.课程实施:
要求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情感关系,以此为基础,实施 课程。
存在的不足
1.人本主义课程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追求自我的完善,其认 识和研究过程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 2. 过分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把个人的 “自我”以及“自我实现”凌驾于团体法则甚至于人类社会 之上 。 3. 过分强调“自我”和“自我实现”,就极大地忽视了社 会环境以及系 统的学校教育对个体后天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人本主义课程流派发展历史
本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崭折的心理学流派一以亚伯拉 罕·马斯洛(Abr ohamMa slow)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 木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崛起。
马斯洛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 本主义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 第三势力的重要领导者 。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论—强调人的自我指导能力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初步形成时期 罗杰斯 1969 年《学习的自由》明确提出与教育目的 一致的课程目标——即培养完整的人 布鲁纳 1971 对《教育过程》陈述过的“合理的结构 主义”观点进行了自我批判。 学校的重心:授受知识 尊重学习者本性与要求
Thank
you
目录
一、人本主义课程流派产生的背景 二、人本主义课程流派的发展历史
三、人本主义课程流派的主要主张 四、对人本主义课程流派的评价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充分发挥功能的人的特征
• 坦诚对待自己的体验;试图生 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 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 日子。
• 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对别人 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 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 他们似乎更遵从自己的兴趣、 价值观和需要。
• 能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 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人本主义流派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一)20世纪中期之前,人格心 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与行为主 义流派大行其道。
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本我的原始欲 望与人的无意识;人受性本能和攻 击本能控制。 行为主义流派—把人格看成是一套 由环境决定的行为模式,把人降低 为“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或一架较 慢的计算机”。
8条具体途径
• 全身心投入或献身于某一工作或事 业,彻底忘记自己的伪装和角色, 真正进入“无我”的境界,从而完 全成为自己。
• 每当面临前进和倒退、成长与安全 的选择时,要尽量做出成长的选择 而不是安全和退却。
• 要有高度的自发性,倾听自己内在 冲动的呼唤,任其显露出来。
• 在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 要隐瞒,因为你的顺从也要承担责 任。
8条具体途径
• 从小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 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极状态, 而是一个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 高峰体验非常短暂,但对于自 我实现的意义重大。
• 要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 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三、罗杰斯的理论
(一)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 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 而不是终点。人的本性就是要 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 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充 分发挥功能的人。
• 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 • 自我价值组合 • 自尊和文化
人本主义教育流派 汇报
程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以真诚、关怀、理解
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
进行班级决策,制定学习方案。
六.启迪思考——基础教育改革
• 2.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课程应由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变为促进学生
“人的存在”核 心观念
“我和你”的关 系论断
方法论上,现 象学的方法
(三)文化背景
• 西方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崇尚心智潜力的自由运用和个性 和谐发展。 • 文艺复兴以后,理性至尊地位确立,理性的误用使人沦为了知识 和机器的奴隶。 • 教育领域,主知和主情的论战此起彼伏。 • 人本化教育思想的兴起,直接起因于对主知主义教育的批判。
③“以学生为中心”教学
罗杰斯批判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其基本原则为:自学生必须通过有选择成长起来,别人的选择和过分控制会削弱 其能力。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 教师必须是促进者而非权威者 ② 学生要出于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研究以及重建自己的人格而非记诵他人的思想
罗杰斯
经历
成就 作品
①论整体的人的学习
罗杰斯认为,教育目标应是促进“整体的人的学习”与变化, 培养人的即有意义学习,包含在认知上、在情感和需要上的一种 统一性质的学习,带有关于这种统一学习的各个不同方面的一种 明确的意识。整体的人的学习即有意义学习。
认知因素——智力在高速活动,能力在巅峰状态 情感因素——好奇、激动、兴奋
身心和谐发展和良好的道德培养,培养学生的
愿望和能力,实现学术潜力和非学术潜力在内
的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
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流派Abraham Maslow需要层次论越是低层次的需要,越力求优先得到满足。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人的行为。
越是高级需要,越能体现人类的特征和人的价值。
在有些人身上存在着层次颠倒的现象。
自我实现论自我实现者的特征:1、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充分地知觉现实;2、对自己、他人及大自然表现出比较大的宽容;承认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4、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向;5、对工作、事业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6、具有较高的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7、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于环境和文化的倾向性;8、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9、周期性的神秘的高峰体验;10、喜欢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但仅和为数不多的人产生深厚的个人友谊;11、具有民主性;12、具有强烈的审美观;13、有十分完善的毫无恶意的幽默感;14、具有创造性;15、抵制适应社会现存文化,因为他们受内心世界指导;在一些社会习惯上他们反对常规。
高峰体验论“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高峰体验既是自我实现者重要的人格特征,又是达到自我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高峰体验的两种类型普通型高峰体验是指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满足需要、愿望时产生的极端愉快的情绪。
自我实现型的高峰体验是指健康型或超越型自我实现者拥有的一种宁静和沉思的愉悦心境。
高峰体验的特点:1、产生的突然性;2、程度的强烈性;3、感受的完美性;4、保持的短暂性;5、存在的普遍性。
Carl Rogers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价值条件(conditions of worth),即个体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须满足的条件。
自我协调(self congruence):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中没有互相冲突的经验。
真诚一致(congruence)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同理心(empathy)一、现象场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这个主观世界仅他们自己知晓,并决定着人的行为。
人本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在美国教育心理学思想发展中,除了存在上述三种思想影响以外,还存在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早在本世纪初,以帕克(F.W.Parker,1837—1902)与杜威(J.Deway1859—1952)为首倡导的“进步教育运动”,就是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其理论基础的,不过此时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不大。
同时,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教育运动由于被认为影响了学校知识教学的质量而逐渐衰落。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体,1957年《进步教育》刊物停刊。
杜威等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逐渐销声匿迹。
可是,到了60年代末,随着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运动和随后的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的失败或受挫,以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与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兴起,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一度增强。
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从其自然人性论出发,主张人或人格的自我实现说,认为人或人格的成长源于个体的自我实现趋向。
马斯洛在其《心理学的依据和人的价值》(1968)一书中强调,人格的形成,源于人性的自我压力,“人最终不是被浇铸、塑造或教育成人的。
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或帮助他使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文化是阳光、食物和水,但它不是种子”。
由此,教育的作用在他们看来,仅仅是激发人的潜能,而并不是在人所固有的潜能以外增加什么。
在学习问题上,罗杰斯在1969年发表的《自由学习》一书中,认为自发学习是最持久深入的学习,大量的经验是通过做学得的。
在教学法方面,罗杰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也叫非指导性教学法,或开放性教学。
他认为教学应鼓励思考,重视接纳,不在于指导;在教师的作用问题上,罗杰斯认为仅仅是按自由学习的原则去促进学习,而不是给予什么。
他认为常用的“教师”这一称呼是不幸的,这易于使人认为是把什么知识分配给学生,这与其自由学习的主张不符,故他建议用“促进者”这一称号来代替“教师”称号。
人本主义课程流派
一、人本主义课程流派产生的背景 二、人本主义课程流派的发展历史
三、人本主义课程流派的主要主张 四、对人本主义课程流派的评价
一、人本主义课程流派产生的背景
人本主义课程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课
程思想。
1.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为先导的。
2.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在批判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过程中 逐渐发展起来的。 3.人本主义教育的产生是60年代末美国教育改革的召唤。
存在的不足
1.人本主义课程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追求自我的完善,其认 识和研究过程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 2. 过分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把个人的 “自我”以及“自我实现”凌驾于团体法则甚至于人类社会 之上 。 3. 过分强调“自我”和“自我实现”,就极大地忽视了社 会环境以及系 统的学校教育对个体后天发展的重要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论—强调人的自我指导能力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初步形成时期 罗杰斯 1969 年《学习的自由》明确提出与教育目的 一致的课程目标——即培养完整的人 布鲁纳 1971 对《教育过程》陈述过的“合理的结构 主义”观点进行了自我批判。 学校的重心:授受知识 尊重学习者本性与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1978)传入的,出现许多介绍人本 主义思想的译作,如
林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性能达到的境界》(马 斯洛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出版的《第三种思潮:马斯洛心理 学》(弗雷克.戈布尔) 主要研究方法——概念辨析
1987年—1999年
借鉴和发展阶段
1987 年《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中正式使用“素质教 育”一词
主要著作:《动机与人格》( 1954 )、《存在心理学探索》 ( 1962 )、 <<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 >> ( 1964 )、《科 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等。
人格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论点
(1)人本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现象学倾向,他们强调 人的主观体验,对人主观世界的心理内容有强烈的兴 趣,且超越了当代心理学家的逻辑实证主义倾向。
(2)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 (3)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承认人发展限制的同时,认为人
类有一种不可缺少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倾向,人能够努 力克服自身条件的限制。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心理学中的还原论,主张按照 意识的本来面貌来看待意识经验。 (5)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不可能对人性进行穷尽的解释, 人的人格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有实现自己潜能, 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4、存在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十分重视的两个基本问题: a)人性的本质是什么?b)个体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存在 主义提出重视研究人的本质、尊严、自由、价值及个体 存在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社会文化背景(p232) (1)二战后,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富
足,但精神生活空虚 (2)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严重的精神危机 (3)反战运动的发展 (4)当时的反主流文化运动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实现个人理想、抱负、追求,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 欲望。
——马斯洛说过,“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 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无法 安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 他必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这一需要我们就可以称 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测测你的自我实现
(1)人的价值评价发生变化,开始注重迄今为止一直被忽视、 只是偶尔被需要的新的满足物和目的物;低估和贬低已经满 足的需要的满足物,贬低这些需要的力量。
(2)认识能力发生变化,新的兴趣、价值观、注意力等。
(3)有助于人格的形成,有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
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
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发布时间:2021-04-21这是个奇妙的悖论,当我接受自己的样子时,改变发生了。
——卡尔·罗杰斯01大约在20世纪中期,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两种主要的关于人性的理论,一种是弗洛伊德的观念,根据他的理论,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
另一种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这种观念认为,同老鼠对实验室的刺激做出反应一样,人也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其中没有任何主观的控制,人以某种方式作出反应,只因现在或以前所处的环境,而不是因为人的选择。
人本主义与其他人格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假设人应该对其行为负主要责任,虽然我们有时会对环境中某些事件自动做出反应,有时也会受无意识冲动的驱使,但是几乎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行动方向,因为我们有自由意志。
1967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这标志着人本主义理论已被众人接受。
人本流派的建立,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02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家都很喜欢的热情开朗的人,但某天你却听到有人说你有点自私,他可能不大喜欢你,你会......我们来看下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先驱,卡尔·罗杰斯的观点。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你会愿意接受这个信息,有人不喜欢你,你会考虑一下这个新的信息,然后把它纳入自我概念中,你会想自己是个好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认为你是完美的。
1. 心理健全的人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满足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的态度。
他把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人称之为心理健全的人。
心理健全的人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觉得一件事是对的,就可能会去做,他们对别人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社会行为标准的要求。
很多人会困惑上大学,找工作,结婚这些人生大事儿,是听从父母的意见还是尊重自己的选择。
我们首先需要遵从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地反对父母的意见,我们应该参考父母的意见,纳入进自我概念中,做出适应性调整。
人本主义流派剖析
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 说。
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学说,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人本主义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及之后俄国的车尔 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 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 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 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
哲学基础
西欧人道主义和人性论
东方印度佛学
• 中国道家哲学思想
西方现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
• 现象学 • 存在主义
人道主义
• 人道主义主张以人性作为衡量历史和现实 的准则,重视个人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 和权利,解放个性,使个人得到充分的自 由发展,实现现实的个人幸福。
人性论
•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性解放,强调关心人 的价值与尊严,促使人得到充分发展,正是 继承了人道主义的传统。
现象学
胡塞尔强调,现象学是通向关于理性的科学理论
中国道家哲学思想
中国道家思想的中心价值是“自然”,“ 无为”是其 这一价值追求的方法论的必然选择。
马斯洛人本心理学在价值取向和方法运用上都与中国 道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人本主义 价值取向
中国道家思 想的中心价 值是自然、 无为
人本主义 方法运用
价值取向上的相通之处
1、马斯洛的“似本能”、“内在价值论”与老子
人本心理学对中国道家思想方法 论上的认同
1 具体方法特征上的相通 2 自我实现的途径与道家得“道”的方式 3 “高峰体验”、“高原体验”与道家的“得 道”状态
4 心理疗法上的借鉴
5 “无为而治”和“优心态”管理
《人本主义流派》课件
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忽 视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对人的影响
缺乏科学性和实证性,难以被客观 验证和证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过于强调人的主观性和内在体验, 忽视客观事实和证据的重要性
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被认为是一 种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商和社交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鼓励学生追求自我实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人本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挑战:如何平衡人本主义理念与实际教育需求 问题:如何确保人本主义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挑战:如何解决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公平和包容性问题 问题:如何评估人本主义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代表作品:《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爱的艺术》等。
思想主张:弗洛姆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但自由也会带来孤独和不安,因此人们会寻求 逃避自由。他强调爱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爱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和人格完善。
人本主义流派的理论基 础
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的概念:指个体通过不断努力和追求,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达到自我完善 和超越的状态。
影响: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人本主义流派的重要 代表。
贡献:他致力于研究人类潜能的发挥和自我实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超越的可能性。
弗洛姆
简介:弗洛姆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被誉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 一。
主要成就:弗洛姆在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思想对于西方现代哲学、 精神分析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本主义流派
• 流畅感的共同成分
– 挑战且需要技能,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 清晰反馈,投入,控制感,忘我,时间停滞5
Csikszentmihalyi的哥哥
• “我最近去布达佩斯探望同父异母的哥 哥,他已经退休了,酷爱收集矿石。哥 哥告诉我,前几天他拿到一颗水晶石, 早饭后,他开始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 过了一会儿,他发现越来越不容易看清 楚石头内部的结构了。他想一定是有片 云遮住了太阳,他抬头一看,发现红日 6 已西沉,他不知不觉中竟看了一整天。
– 注意和回忆消极反馈
• 糟糕的社交技能
– 发起和保持谈话
– 自我表露
自尊(self-esteem)
• 对自己的总体评价 • 对失败的反应
– 高者:第一次测验结果不影响第二次测验
– 低者:第一次测验失败后第二次测验差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 1、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 其他人在一个水平上。
• 2、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
芭蕾舞演员
• “当我跳到融入舞蹈中时,真是飘飘欲 仙,好像飞起来了一样,快乐极了。我 可以感到自己在动,感到身体的高潮 ……我挥汗如雨……当每一个人都配合 得很好,演出很完美时,我感到极度的 狂喜……身体在动,你用动来表达自己 ,那是身体语言的沟通。当我挑得很好 7 时,我通过音乐、通过舞伴来表达自我
• 自尊稳定性与自尊水平基本不相关
• 自尊稳定性差的人
– 过于关心外界的评价
– 对日常生活的小麻烦和小挫折敏感
整体自尊的形成
• (1)确定哪些领域对自己重要
– 做得好的
– 难以达到的
– 父母、同伴
– 文化
• (2)根据这些领域评价自我,形成自尊
• 自尊所建立的领域
人本主义流派中的自我不协调性
人本主义流派中的自我不协调性哲学基础:面对客观世界,人们有着自己特有的主观感受。
人的主观感受影响着人的行为。
这种对”现象学“的讨论是罗杰斯心理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自我实现:人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即人们都有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成长的潜能。
机体评价过程:人们会保留那些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消除那些影响“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罗杰斯称这一过程为“机体评估过程”。
积极看待:每个人都需要“积极看待”,尤其是“无条件的积极看待”,有助于人们的“自我实现”倾向。
价值的条件化:人是否得到积极看待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是否满足一定的价值标准,当人的行为符合外界的价值标准时,他才会得到外界的积极看待。
“价值的条件化“往往来自于外部。
是一种“有条件的积极看待“。
“价值的条件化”有时候会跟“机体评价过程”相冲突,来自于外部的积极评价与自己内心的呼声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它会干扰”机体评价过程“,妨碍“自我实现”。
正常的人格人的自我实现倾向使得人变得更加成熟、独立,并最终成为机能完善的人。
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具有以下的特征:1.开放性:随时接受新的经验。
2.协调性:自我和经验相一致。
3.依靠“机体评价过程”而不是“价值的条件化”。
4.可以“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
5.可以与他人和谐相处。
机能完善着的形成:需要一个“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的环境。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积极地看待,但是这种追求有可能因为“价值的条件化”而发生经验和自我的不协调。
如果父母给予儿童无条件的积极看待,在儿童犯错时,家长对错误行为进行批评的同时,让儿童觉得家长只是觉得他的行为不可爱,而不会因此不再爱他。
那么,儿童就会既克服了错误的行为,又保持了自我和经验的一致性。
自我实现的障碍一威胁的经验当经验和自我不一致时,自我会感觉受到了威胁,自我的一些概念面临着分解,产生焦虑的感觉。
(一个人过分最求积极地看待,可能会因为“价值的条件化”,从而产生经验和自我的不一致)二防御机制人们通过歪曲和否认经验使得经验和自我相一致,从而降低焦虑带来的不愉快感。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第三大势力。
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其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在方法论上,他们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
无论是马斯洛的自然人性说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理论,还是罗杰斯基于尊重、真诚、悦纳的“完人”教育观,都从人性的角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儿童的本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以及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问题。
1、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
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等。
一、需要层次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在心理学上,需要层次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第八章 人本主义流派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
个体给自己创造一定的失败的条件。 如,考试前一天晚上故意去参加聚会或看小说,而不是学习。
即自我设限给了失败一种解释,因而不涉及到能力。
自尊自尊稳定性自尊稳定的人自尊不稳定的人不很关心外界评价关心外部评价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决定为讨好别人做决定对消极情绪不敏感心理健康对消极情绪敏感心理不健康不容易受小事的影响对很小的挫折和问题敏感批判与展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与批评贡献
第八章 人本主义流派
主 讲:曹 慧 CAOHUI@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与批评
贡献: ◦ 相对于过去的人格理论,人本主义提供了一种受欢迎的观点。健康人格、积极心理学、创造性、
快乐、身心健康问题。 ◦ 咨询和治疗方法产生了广泛影响。 ◦ 教育、传播学和工商管理领域受到影响。
批评: ◦ 许多关键概念难以界定 ◦ 人本主义治疗技术有限的适用性
积极心理学
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 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 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 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 长和娱乐的科学。
匿名的表露
专题:自我表露
表露与人际关系
初识
较不隐秘的信息 表露,隐秘程度
大致相同;
相互信任和吸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互表露
互相认识,关 系发展中
一定隐秘程度 的信息表露;
最高程度的表 露相互性
亲密程度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人格动力:自我实现倾向(Self-actualization)
◦ 每个人都有一种确定的趋向,促使我们不断地成长,寻找新的和变化的经验。 ◦ 生物学上:朝向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驱力——对食物、水以及空气的需要; ◦ 心理学上:使个体生活更加有价值的潜力的发挥。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功能完善者(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新兴的人(emerging persons)/明日的人(person of tomorrow) 1. 对经验更加开放:对自身的所有感受是开放的——害怕、自卑、痛苦、脆弱等; 2. 更富于存在感的生活:关注当下; 3. 信任自己的机体:在不满意的时候也信任自己的选择和经验; 4. 生活丰富:不仅仅追求幸福、安全和快乐,还追求挑战、有意义的生活; 5. 富于创造力:因为以上四点,所以他们会不断出现创造性思想及活动。 6. 对人性有基本信任,乐于助人 7. 更加完整,更加整合,适应良好。
“他说我可爱,肯定是出于礼貌/肯定有所企图。”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问题:“你真棒”为什么不起作用了?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积极关注(positive regard)
人们都有得到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接纳、关爱、友情和情感的强烈动机,这种接纳被 称为积极关注,有两种形式: 1. 无条件积极关注 2. 有条件积极关注 价值条件(condition of worth):只有满足了他人的期望和赞赏时,才会得到这些人的 爱和认可。 有条件的自我关注(conditional self-regard):只有当自己的行为满足某些条件时, 我们才会喜爱和接纳自己。
高自尊 低自尊
成功 更加努力 没有变化
失败 会像原来一样努力 一蹶不振,不再尝试
低自尊的人只需要想象一下他们失败了,就能产生消极影响。
5
专题:自尊
自尊与成败——为什么? 对于低自尊者: ◦ 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与他们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反馈。
◦ 消极反馈唤起了低自尊者固有的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对于高自尊者: ◦ 高自尊者靠一种策略减弱消极反馈的影响。把对失败的反应集中在注意到他们具有的优点上,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与批评
贡献: ◦ 相对于过去的人格理论,人本主义提供了一种受欢迎的观点。健康人格、积极心理学、创造性、
快乐、身心健康问题。 ◦ 咨询和治疗方法产生了广泛影响。 ◦ 教育、传播学和工商管理领域受到影响。
批评: ◦ 许多关键概念难以界定 ◦ 人本主义治疗技术有限的适用性
积极心理学
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 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 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 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 长和娱乐的科学。
◦ 咨访关系:
◦ 来访者和治疗师双方自我表露对咨询效果都重要。
专题:自尊
专题:自尊
自我概念(Self concepts)是人对自己人格特点的看法的总和。 自尊(Self-esteem):对自我概念的评价。自尊属于人格变量,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倾 向于积极评价自己。
自尊决定着人们对成败的反应
专题:自尊
自尊与成败:
成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自尊的两个基础: 1. 自己能力、独立和成就满意 2. 他人评价——不稳定的基础
3
5/22/2016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高峰体验(perk experience, 福流,Flow):是一种超越一 切的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 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 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与惊奇。 在追求自我实现时经验到的臻 于顶峰,超越时空和自我的心 灵满足感与完美感。
和心理努力。
o 内心秘密的长期积累会带来负面影响,增加疾病和 其他压力相关问题。
o 表达自己对创伤的感受使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想法, 知道如何克服创伤的影响。
o 谈论/写下创伤事件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步骤。
创伤经历的表露: 把创伤经历埋在心里对健康有 害。
创伤经历的表露短期内引起不 适,但对身体长期健康有好处。
专题:自我表露
专题: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把有关个人的信息展示给另一个人。
与心理健康有双向作用: ◦ 心理健康者更容易进行自我表露 ◦ 自我表露提高心理健康(尽管在表露时可能会有痛苦情绪)
4
5/22/2016
专题:自我表露
表露促进心理健康: o 积极抑制对创伤经历的想法和感受,需要大量生理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人格评定:Q-分类法(Q sort,Stephenson,1953):
100张卡片,上面是100条描述自我的句子; 来访者按照“最像我”到“最不像我”分成9堆,每堆的数量分别为: 1 4 11 21 26 21 11 4 1
来访者可以分别就“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进行排列,比较两者的差异,则反映出两 者的一致性。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焦虑与防御:还有一种不一致是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之间的不一致。
焦虑:当人们意识到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之间的不一致时产生的一种不安或紧张状态。 防御:通过否认或歪曲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验,保护自我概念,对抗焦虑的一种机制。 ◦ 歪曲(distortion):个体为了适合自己内心的需求而重新塑造一个外界现实形象。 ◦ 否认(denial):人们拒绝知觉意识中的经验,或至少使部分经验不能达到符号化水平。
匿名的表露
专题:自我表露
表露与人际关系
初识
较不隐秘的信息 表露,隐秘程度
大致相同;
相互信任和吸引
相互表露
互相认识,关 系发展中
一定隐秘程度 的信息表露;
最高程度的表 露相互性
亲密程度提高
朋友或夫妻
信息隐秘程度 最高;
不一定是相互 表露
专题:自我表露
表露与人际关系: ◦ 夫妻关系:
◦ 夫妻自我表露总量可以预测婚姻满意度。 ◦ 对婚姻满意的人更多表露。 ◦ 关系良好的夫妻通常是有选择地彼此表露,而不是泛泛地成为高表露者。
(5)首先满足低级需要(只需部分满足),然 后才满足高级需要。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者: 1. 有效而准确的知觉现实; 2. 接纳自己、他人和自然; 3. 自发地流露思想和情感,自然而不做作; 4. 以问题为中心,关心人类的普遍问题; 5. 保持独立和自主性; 6. 对于日常生活也保持永远新鲜的欣赏力; 7. 与少数人保持深刻的关系; 8. 具有哲理、智慧、善意的幽默感; 9. 具有旺盛的创造力和独创性……
——用科学方法研究人本主义提出来的重要概念
6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5/22/2016
积极心理学
网易公开课: 哈佛大学 POSITIVE PSYCHOLOGY 《幸福课》 主讲:Tal Ben-Shaha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约拿情结:即成功恐惧,因为害怕 成功而停下追求自我实现的脚步。
原因: 1. 害怕 社会拒绝; 2. 不愿意承担成功带来的责任; 3. 更在意与成功无关的其他目标,
如人际关系;
影响因素:家庭教养方式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其他说明: (1)需要是天生的,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 力越大; (2)人的行为受多种需要的推动; (3)存在一些例外情况; (4)不同文化中满足某种需要的方式不同;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生平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曼哈 顿,因为母亲罗斯的冷酷和自私,小马斯洛度过了孤独和痛苦的 童年,他有强烈的自卑感且很忧郁。
天资聪颖,但学业成绩普普通通。但他的智力测验显示他的智商 是195。他表妹愿意接受他的爱,让他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并 变成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
所以:1. 考试那天肚子疼;2. 这次考试太难;3. 人格心理学对我来说不重要;4.考试出 题太没水平了。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
个体给自己创造一定的失败的条件。 如,考试前一天晚上故意去参加聚会或看小说,而不是学习。
即自我设限给了失败一种解释,因而不涉及到能力。
2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来访者中心的心理咨询
咨询师: 1. 真诚一致 2. 无条件积极关注 3. 设身处地的倾听:共情
5/22/2016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来访者中心的心理咨询
来访者: 1. 变得更加协调一致 2. 较少防御 3. 对经验更加开放 4. 对世界有了更加现实的看法 5. 形成积极的自我关注 6. 缩小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间的距离 7. 焦虑减少……
1
5/22/2016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真实自我(actual self):也叫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个体意识中知觉到的所有关 于他的存在和他的经验方面的东西(尽管这种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 理想自我(ideal self):个体对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自我看法。 自尊(self-esteem):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是否一致,一致时高自尊;不一致则低自尊。
有一种增长的倾向,一种不断朝向自我实现的力……很明显, 在有机体及人类身上都存在这样一种促动力——广泛地讲,就是个 体变得越来越自主、发展、成熟……这种倾向深深地埋藏在一层层 的心理防御下……但是我认为在每个个体中它都是存在的,它仅在 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被释放和表现出来。(Rogers,1961,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