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课程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材料成型课程设计-导板式落料模设计

材料成型课程设计-导板式落料模设计

材料成型课程设计-导板式落料模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导板式落料模课程设计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时间: 2011年1月14日1序言首先,冷冲模课程设计是模具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其目的是:1.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和实训技能,进行一次冲压设计工作的实际能力,在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查设计资料手册熟悉设计标准和技术规定,通过方案认证设计与计算,计算机辅助绘图,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编写与设计说明书等环节,进行工程师的基础训练,培养从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3.培养勤奋求实,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其次,冲裁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下冲裁模具按工序组合程度可分为:简单冲裁模、连续冲裁模、复合冲裁模。

(一)简单冲裁模即敞开模1、定义:它是指在一次冲裁中只完成冲孔或落料的一个工序。

2、简单冲裁模按其导向方式可分为:(1)无导向单工序模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尺寸较小、模具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但冲模使用安装时麻烦,模具寿命低,冲栽件精度差,操作也不安全。

无导向简单冲模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形状简单、批景小或试制的冲裁件。

(2)导板式简单冲裁模模精度高、寿命长、使用安装帧、操作安全,.但制造比较复杂。

一般适用于形状较简单、尺寸不大的工件。

(3)导柱式简单冲裁模由于这模具准确可靠,能保证冲裁间隙的均匀,冲裁的工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冲模,适合大批量生产。

(二)连续冲裁模1、连续冲裁模的定义:按一定的先后程序,在冲床的滑块的一次到和中,在模具的不同位置上,完成冲孔,落料导两个的上的冲后工序的冲裁模,又称及进模或跳步模。

2、连续冲裁模的定位原理可分为:导正销定位原理、侧刃定距原理(三)复合冲裁模21、复合冲裁模的定义:在部床滑块的一次行程中,在冲模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内孔和外形两种的上工序的冲裁模。

2、复合冲裁模按结构可分为:正装式复合模、倒装式复合模最后,希望通过本次冷冲模课程设计,能进一步巩固课程,扩大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材料成形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材料成形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材料成形技术二、课程目标:1. 理解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2. 掌握材料成形工艺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5.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1.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材料成形基本概念- 材料成形的基本规律- 材料成形的基本条件2. 材料成形工艺方法- 热成形工艺- 冷成形工艺- 精密成形工艺- 混合成形工艺3. 材料成形设备与技术- 常见材料成形设备- 材料成形设备选型与维护- 材料成形技术发展动态4. 材料成形工艺设计- 材料成形工艺参数的确定- 材料成形工艺流程设计- 材料成形模具设计5. 材料成形工程案例分析- 材料成形工程实例分析- 材料成形工程问题解决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设计技术。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和实训,使学生掌握材料成形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案例教学:选取典型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

2. 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考试内容包括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工艺方法、设计技术等。

3. 实践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10%,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成绩。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材料成形技术》2. 教学课件: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工艺方法、设计技术等教学课件3. 实验设备:材料成形实验设备、实习设备、实训设备4. 教学案例:材料成形工程案例集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材料成形基本原理2. 第5-8周:材料成形工艺方法3. 第9-12周:材料成形设备与技术4. 第13-16周:材料成形工艺设计5. 第17-20周:材料成形工程案例分析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材料工程作业设计方案模板

材料工程作业设计方案模板

材料工程作业设计方案模板一、设计背景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材料工程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合理设计和选择材料对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至关重要。

本次作业设计的背景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该公司生产的零部件需经过各种特殊材料的加工处理,然后方可投入汽车的生产。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急需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因此,需要对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二、设计目的1.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为零部件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2. 掌握各种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处理方法,为产品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3. 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三、设计内容1. 研究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1)对铝合金、钢材、塑料等常见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2)了解不同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耐高温性能等特性。

(3)比较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为零部件的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2. 确定零部件的材料和工艺(1)结合零部件的功能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

(2)设计零部件的结构和工艺,优化零部件的生产工艺流程。

(3)确定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处理方法,保证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

3. 测试验证(1)对经过设计选取的材料进行样品制作,进行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方面的测试验证。

(2)对零部件进行装配和使用测试,验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产品的改进提供依据。

4. 成果展示(1)制作成果展示报告,对该次作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和成果进行汇总和展示。

(2)对优秀成果进行推广和宣传,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声誉。

四、设计方案的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组成员和分工(1)确定项目组长和各个成员的分工和责任。

(2)明确项目的时间节点和进度计划。

2. 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1)明确本次作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2)确定研究方法和方案。

初中物理优质材料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优质材料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优质材料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主题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主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1)本节课以(教材名称)为例,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主题知识);(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主题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主题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运用(主题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主题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采用实验、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主题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主题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主题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5.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4. 学生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或测验,了解学生对(主题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

课程设计模板(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模板(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设计)

专 业 课 程 设 计题 目: 年产1200万支四磨汤口服液生产工艺设计院 部: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专业: 材料化学 班级: 1101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李 谷 才 完成日期: 2014年6月2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院部:化学化工学院专业:材料化学班级:1101姓名: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黄先威院教学院长:2014年6月21日目录1 引言 (1)2年产1200万支四磨汤口服液生产工艺设计 (2)2.1 四磨汤的制备方法 (2)2.1.1 处方设计 (2)2.1.2 四磨汤制备方法 (2)2.2 四磨汤生产工艺设计 (2)2.2.1 原料预处理 (2)2.2.2 浸出 (4)2.2.3浸出液的净化 (4)2.2.4浓缩配液 (4)2.2.5分装灭菌 (4)2.2.6包装 (5)2.3 物料衡算及设备选择 (6)2.3.1 原材料预算 (6)2.3.2生产设备 (6)2.4生产过程要求与措施 (8)2.5排污方面 (8)2.6酒精回收 (9)2.7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9)2.7.1劳动组织 (9)2.7.2 岗位定员 (10)2.7.3工时定额 (10)3 总结 (11)参考文献 (11)1引言四磨汤由木香,槟榔,枳壳,乌药四味药组成[1],药物纽成虽简单,但临床应用较多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后世医家对其临床应用有很多研究和阐述。

近几年来的大量资料报道表明,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2,3]。

四磨汤原出自于宋代严用和著《济生方》,由人参、乌药、槟榔、沉香组成。

其功用为破滞降逆,补气扶正。

方中沉香降气平喘,槟榔行气破滞,乌药调肝顺气,人参补气扶正。

用法采取浓磨温服,则力专效速,故方以四磨汤命名[4]。

现在临床上所用四磨汤口服液主要组成一般为木香,槟榔,枳壳,乌药[5]。

《成方便读》日:“若纯实无虚者,即可去参加枳壳。

”《本草纲目》云:“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

竹木结构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竹木结构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竹木结构设计与施工2. 课程代码:XX001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4. 学分:4学分5. 学时:64学时6.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等7. 开设学期:第2学期8. 教学大纲版本:2023版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竹木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 了解竹木材料的特性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 熟悉竹木结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竹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进行竹木结构施工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 竹木材料特性- 竹材的分类、性质与结构- 木材的分类、性质与结构- 竹木材料的质量检测与评定2. 竹木结构设计原理- 竹木结构的受力分析与计算- 竹木结构的设计规范与标准- 竹木结构的设计方法与步骤3. 竹木结构类型- 竹木框架结构- 竹木排架结构- 竹木组合结构4. 竹木结构施工技术- 竹木结构的施工工艺- 竹木结构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竹木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5. 竹木结构案例分析- 国内外竹木结构工程实例- 竹木结构设计创新案例- 竹木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案例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竹木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竹木结构设计软件操作、模型制作和现场实习。

5.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在线答疑和交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竹木结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掌握程度。

含能材料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含能材料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爆炸性基团主要的基团C-NO2、N-NO2,O-NO2。

并非含上述基团的化合物都具有爆炸性,是否具有爆炸性取决于整个分子结构,而非某个单个基团。

如,一硝基芳烃没有爆炸性,多硝基芳烃有爆炸性。

理想爆轰大于极限直径时产生的稳定爆轰,爆速与反应热的平方根成正比,随密度增加成比例增长。

非理想爆轰小于极限直径大于临界直径时产生的稳定爆轰,爆速是装药直径的函数。

相容性(也称配伍性)1)定义:炸药与其它物质混合或接触时,所构成的系统与各组分相比,在规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其物理、化学、爆炸性能改变的情况,是衡量火炸药能否安全使用的重要标志之一。

火焰感度将炸药装于火帽中用黑火药柱或导火索引燃,调节点火源下端面与装药表面间的距离,平行做6次试验求得100%发火的最大距离或100%不发火的最小距离。

也可用升降法求得50%发火距离。

枪击感度(抛射体感度)枪弹等高速抛射体撞击下发生燃烧或爆炸的难易程度,与落锤的低速撞击相比,抛射体的高速撞击更能准确评价炸药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起爆感度。

提高爆热的途径:加入铝粉等金属粉,大幅度提高爆热。

原因:铝粉与CO、H2O、CO2等爆轰产物发生放热反应。

爆温全部爆热用来定容加热爆轰产物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爆温越高,气体产物压力越高,作功能力越强。

可以理论计算也可近似测定。

合成单质炸药的主要有机反应硝化、缩合、叠氮化、间接硝化等。

硝硫混酸(应用最广、最重要的硝化剂)优点:(1)硝化能力强;(2)硫酸与氮氧化物作用生成亚硝基硫酸,减少了氮氧化物引起的副反应;(3)硫酸比热容大,不致引起反应温度急剧升高;(4)减少硝酸用量,提高硝酸利用率;(5)腐蚀性比硝酸低;(6)价廉。

硝硫混酸不适用于胺类等碱性化合物的硝化。

硝酸中加入硫酸,NO2+ 的浓度显著提高,提高硝化能力。

硝硫混酸中生成NO2+ 的反应亚硫酸钠精制粗TNT不对称TNT、2,4-和2,6-DNT以外的DNT异构体、四硝基甲烷、多硝基苯甲酸及偶合物等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钠盐被水洗除去。

课程设计方案万能模板

课程设计方案万能模板

一、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列出具体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列出具体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列出具体情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列出具体品质)。

三、课程内容1. 课程背景(1)课程来源:……(2)课程意义:……2. 课程模块(1)模块一:……(简要介绍模块一内容)(2)模块二:……(简要介绍模块二内容)(3)模块三:……(简要介绍模块三内容)……3. 课程安排(1)学时分配:……(列出每个模块的学时分配)(2)教学进度:……(列出每个模块的教学进度)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讲授法在课程中的应用)(2)讨论法:……(介绍讨论法在课程中的应用)(3)案例分析法:……(介绍案例分析法在课程中的应用)(4)实践教学法:……(介绍实践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介绍多媒体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2)实验实训:……(介绍实验实训在课程中的应用)(3)网络教学:……(介绍网络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列出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2)期中考核:……(列出期中考核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3)期末考核:……(列出期末考核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2. 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程度:……(列出评价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指标)(2)能力培养情况:……(列出评价能力培养情况的具体指标)(3)情感态度:……(列出评价情感态度的具体指标)……六、课程特色与创新1. 课程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3)激发学生兴趣:……2. 课程创新(1)教学方法的创新:……(2)教学手段的创新:……(3)课程内容的创新:…………七、课程实施与保障1. 教师队伍建设(1)教师培训:……(2)教师考核:……2. 教学资源建设(1)教材建设:……(2)实验实训设备:……(3)网络资源:……3. 教学环境建设(1)教室设施:……(2)实验室建设:……(3)校园网络:…………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设计,本课程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材料工程作业设计方案范本

材料工程作业设计方案范本

材料工程作业设计方案范本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环保节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传统的建筑材料中的水泥、粉煤灰等材料由于其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二、选题意义本项目选择纳米碳管与混凝土结合,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也减少对水泥的使用,从而降低碳排放。

本项目的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一种新型环保材料,从而减少对传统建筑材料的需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种纳米碳管加强混凝土的新型建筑材料,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

具体目标包括:1. 确定纳米碳管对混凝土强度的增强效应;2. 确定纳米碳管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3. 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4. 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

四、研究方案1. 材料准备本项目所用的纳米碳管材料将采购自专业生产厂家,并进行表征分析。

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砂子和碎石等原材料将从当地建材市场采购。

2. 实验设计本项目将设计不同比例的纳米碳管混凝土配比,并进行性能测试。

同时,在设计实验时还会考虑到纳米碳管的分散效果、掺量等因素,并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透性等性能进行测试。

3. 实验步骤(1)准备混凝土试块模具,采用不同比例的纳米碳管进行试验混凝土的配制;(2)分别对不同试块进行抗压、抗折等性能测试;(3)在混凝土断裂后进行纳米碳管的分析,观察其在混凝土中的分布情况。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得到纳米碳管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纳米碳管的分散效果、掺量等因素分析其原因。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确定纳米碳管对混凝土强度的增强效应;2. 确定纳米碳管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3. 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4. 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

六、进度安排本项目的进度安排如下:1. 材料准备和实验设计阶段:2个月;2. 实验步骤和数据收集阶段:3个月;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阶段:2个月。

化学材料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化学材料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化学材料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材料的基本理论、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培养学生在化学材料领域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化学材料概述- 化学材料的发展历程- 化学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常见化学材料-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3. 化学材料的制备方法- 热处理- 溶液制备- 粉末冶金- 聚合反应4. 化学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化学材料的物理性质- 化学材料的化学性质- 化学材料的应用领域5. 化学材料的安全与环保- 化学材料的毒性- 化学材料的环保要求- 化学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学材料的基本理论、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化学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质检测等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课程介绍、化学材料概述2. 第2-4周:常见化学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3. 第5-8周:化学材料的制备方法(热处理、溶液制备、粉末冶金、聚合反应)4. 第9-12周:化学材料的性质与应用5. 第13-16周:化学材料的安全与环保6. 第17-20周:课程总结、实验报告撰写、课程考试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30%)2. 期末考试:笔试,涵盖课程知识点(70%)六、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材料》2. 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学术论文、实验视频等七、课程特色与创新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拓染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植物拓染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植物拓染艺术实践二、课程目标:1. 了解植物拓染的历史和基本原理。

2. 学会植物拓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爱护意识。

三、课程对象: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及成人四、课程时长:2课时五、课程准备:1. 教学课件:植物拓染历史、原理、技巧等。

2. 实物教具:植物拓染所需的材料(鹅卵石、花草树叶、帆布包、保鲜膜等)。

3. 辅助工具:剪刀、尺子、胶水等。

六、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拓染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植物拓染的历史、原理、制作过程等基本知识。

3. 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植物拓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选材、构图、敲打力度等。

4. 互动:分组进行植物拓染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展示:各小组展示已完成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2. 评价: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3.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灵感。

4. 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强调植物拓染的重要性和环保意识。

七、课程评价:1. 作品评价:根据作品的美观度、创意度和完成度进行评价。

2.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八、课程拓展:1. 鼓励学生将所学技巧应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衣物、家居装饰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了解植物拓染艺术的发展趋势。

3.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植物拓染实践,增进亲子关系。

4. 鼓励学生创作植物拓染作品,参加各类比赛和展览,提高自身知名度。

材料分类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材料分类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材料分类课程二、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材料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各异。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材料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材料科学素养,特设计此课程。

三、课程目标1. 理解材料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不同类型材料的分类标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材料进行分类;4. 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1. 材料分类的基本原理1.1 材料分类的定义1.2 材料分类的重要性1.3 材料分类的方法2. 材料分类标准2.1 按化学成分分类2.2 按物理性质分类2.3 按用途分类2.4 按制备方法分类3. 常见材料分类3.1 金属材料3.2 非金属材料3.3 复合材料3.4 生物材料4. 新材料分类4.1 新型金属材料4.2 新型非金属材料4.3 新型复合材料4.4 新型生物材料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材料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材料分类的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分类标准和应用;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材料分类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材料分类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提问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4.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口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材料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材料分类》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材料科学数据库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课程背景、目标、内容和方法;2. 第二周至第四周:讲解材料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第五周至第七周:分析常见材料分类;4. 第八周至第十周:探讨新材料分类;5. 第十一周至第十三周:进行材料分类实验;6.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课程总结和期末考试。

材料检测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材料检测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材料检测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共计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8学时授课对象: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材料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熟悉各种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的检测标准。

- 了解现代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进行材料检测的实践操作能力。

-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和数据分析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理论教学1. 材料检测概述- 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材料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材料检测的标准和规范2. 建筑材料检测- 水泥检测:安定性、强度、细度等- 混凝土检测: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能等 - 钢材检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 木材检测:含水率、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3. 现代检测技术- 传感技术- 光学检测技术- 电磁检测技术第二部分:实验教学1. 水泥检测实验-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水泥安定性试验2. 混凝土检测实验-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3. 钢材检测实验- 钢材拉伸试验- 钢材冲击试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材料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材料检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材料检测的实践技能。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30%)2. 理论考试: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40%)3. 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考核(30%)#### 六、课程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检测》2. 参考资料:相关检测标准和规范、学术论文等3. 实验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安定性试验箱、混凝土抗压试验机等####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1. 实施: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初中材料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材料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材料化学教案模板范文主题:材料的分类和特性一、教学目标1. 理解材料的概念,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2. 了解几种常见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3. 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使用。

二、教学重点1. 材料的分类方法;2. 金属、非金属、合金、塑料等几种常见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合金的概念及特性;2.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使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材料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引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材料的欲望;2. 概念解释:介绍材料的定义及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材料;3. 分类介绍:分别介绍金属、非金属、合金、塑料等几种常见材料,重点介绍其特性及应用;4.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场景;5. 活动设计:设计实验活动或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讨论,加深对材料的理解;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强化学生对材料分类和应用方法的记念。

六、课后作业1. 思考问题: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哪些?金属、非金属、合金、塑料等几种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有哪些?2. 实践任务:收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了解其所用材料及特性;3. 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有关材料分类和特性的知识,扩展对材料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材料的分类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使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能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学习热情。

课程设计万能模板范文

课程设计万能模板范文

课程设计万能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课程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课程相关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如下:1.教材章节:第一章《课程理论基础》2.教学内容:–课程概念与类型–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课程实施与评价三、教学方法本章节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课程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进行课程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课程设计与实施》2.参考书:《课程论》等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等4.实验设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资源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课程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课程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章节,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2.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的课堂时间,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地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场所,如教室、实验室等。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七、差异化教学本章节差异化教学如下:1.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2.评估方式:采用差异化的评估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差异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手工竹编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手工竹编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手工竹编技艺培训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竹编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竹编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4.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程内容1. 竹编工艺简介- 竹编的历史与发展- 竹编的分类与特点- 竹编在生活中的应用2. 竹编工具与材料- 竹编常用的工具:刀、锯、锤等- 竹编材料的选择与处理3. 基本竹编技法- 竹编的基本步骤:选材、处理、编制、定型 - 常见的竹编图案和技巧:方格、菱形、圆形等4. 竹编作品制作- 简易竹篮制作- 竹编小篓制作- 竹编扇子制作- 创意竹编作品设计5. 竹编工艺的创新与应用- 竹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竹编作品的保养与维护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竹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竹编过程。

-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竹编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2. 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竹编工艺简介、竹编工具与材料- 第2周:基本竹编技法(一)- 第3周:基本竹编技法(二)- 第4周:简易竹篮制作- 第5周:竹编小篓制作- 第6周:竹编扇子制作- 第7周:创意竹编作品设计- 第8周:竹编工艺的创新与应用、课程总结与作品展示3. 教学资源- 竹编教材、图片、视频资料- 竹编工具、材料- 实习室、展示厅五、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作品完成情况。

2. 成果评价:根据学生制作的竹编作品质量、创意和实用性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六、课程预期效果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竹编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竹编作品。

3. 学生对传统竹编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 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七、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竹编技艺,更在文化传承、审美提升和动手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木头游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木头游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木头游戏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对象适合年龄:6-12岁儿童四、课程时长每次课程时长:90分钟五、课程内容1. 课程导入(10分钟)- 通过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对木头游戏的兴趣。

- 介绍木头游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木头基础知识(15分钟)- 讲解木头的种类、特性及加工方法。

- 学习简单的木工工具使用技巧。

3. 游戏设计与制作(4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木头游戏项目进行设计。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草图绘制,确定游戏规则和玩法。

- 学生根据设计图纸,使用木工工具进行木头切割、打磨、组装等操作。

4. 游戏测试与改进(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测试,观察游戏效果。

- 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对游戏进行改进,提高游戏质量。

5. 课程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木头游戏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木头游戏。

六、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宽敞、安全、光线充足的活动室。

2. 教学工具:锯子、锤子、砂纸、胶水、颜料等木工工具。

3. 教学材料:各种木头、木工图纸、游戏设计模板等。

七、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程中的积极性、专注度和合作程度。

2. 游戏作品质量:评估学生设计的木头游戏在创意、规则、制作等方面的完成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八、课程实施1. 每次课程前,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

3. 教师在课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九、课程预期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基本的木工工具使用技巧。

塑型材料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塑型材料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塑型材料2. 课程代码:XXXXXX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4. 课程学时:XX学时5. 授课对象:XX年级XX专业学生6. 教学周数:XX周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塑型材料的分类、性能、应用领域等基本知识;(2)了解塑型材料的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方法;(3)熟悉国内外塑型材料的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1)具备分析、评价塑型材料性能的能力;(2)具备塑型材料应用设计的基本能力;(3)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塑型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塑型材料的性能与测试方法3. 塑型材料的生产工艺与加工技术4. 塑型材料的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5. 国内外塑型材料的发展趋势6. 塑型材料工程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塑型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能、生产工艺等理论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塑型材料的应用、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讨论;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塑型材料性能测试、加工工艺等实验操作;5. 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塑型材料生产企业,了解生产过程及市场现状。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教学视频:收集整理国内外塑型材料相关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3. 教学网站:建立课程网站,提供课程资料、作业布置、答疑解惑等功能;4. 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场所,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20%)、作业完成情况(20%)、实验报告(20%)2. 期末考试:笔试(60%)七、教学进度安排(以下为示例,具体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1周:课程介绍、塑型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2周:塑型材料的性能与测试方法第3周:塑型材料的生产工艺与加工技术第4周:塑型材料的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第5周:国内外塑型材料的发展趋势第6周:塑型材料工程案例分析第7周:实验操作第8周:实验报告撰写第9周:课程总结、复习八、教学资源1. 教材:《塑型材料》2. 参考书籍:《塑料加工工艺学》、《塑料材料与应用》3. 网络资源:塑型材料相关网站、学术期刊、行业报告等九、课程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2.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制香皂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自制香皂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自制香皂技艺课程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香皂的历史和制作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制作简单香皂。

3. 增强学生对环保意识的认识,学会使用天然材料制作环保香皂。

4. 激发学生对生活美学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课时:香皂基础知识与工具准备1. 香皂的历史与发展2. 香皂的分类与用途3. 制作香皂所需工具与材料介绍4. 实践:认识制作香皂的工具和材料第二课时:香皂制作原理与配方1. 香皂制作的基本原理2. 香皂配方的选择与调整3. 实践:学习香皂配方的计算方法第三课时:香皂制作实践一1. 制作固体香皂2. 学习皂基熔化、调色、添加香料和花瓣等3. 实践:动手制作固体香皂第四课时:香皂制作实践二1. 制作液体香皂2. 学习液体香皂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3. 实践:动手制作液体香皂第五课时:香皂装饰与包装1. 香皂的装饰技巧2. 香皂的包装设计3. 实践:设计并装饰自己的香皂,进行包装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香皂的历史、制作原理和配方选择。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香皂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香皂制作实践。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实践操作等。

2. 实践成果:评估学生制作的香皂质量,包括外观、香气、质地等。

3.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出勤、纪律、团队合作等给予评价。

六、课程资源:1. 教学PPT2. 香皂制作视频教程3. 制作香皂所需工具和材料清单4. 香皂配方数据库七、课程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2课时- 第三课时:2课时- 第四课时:2课时- 第五课时:2课时- 总计:10课时八、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制作香皂的基本技能,还提高了环保意识和审美能力。

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香皂,体验成就感,同时也能将这份心意送给亲朋好友,传递美好。

竹条编织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竹条编织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竹条编织技艺传承与创新课程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竹条编织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 掌握竹条编织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方法。

- 熟悉不同竹条编织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竹条编织作品。

- 能够根据设计理念,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竹条编织作品。

- 能够进行竹条编织作品的装饰和搭配。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竹条编织基础知识- 竹子的种类及特点- 竹条编织的历史与发展- 竹条编织的工具与材料2. 竹条编织基本技巧- 竹条的切割与处理- 竹条编织的基本手法(如平编、斜编、绞编等)- 竹条编织的收尾与固定3. 竹条编织作品创作- 竹条编织作品的构思与设计- 竹条编织作品的制作过程- 竹条编织作品的装饰与搭配4. 竹条编织技艺创新- 竹条编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竹条编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竹条编织作品的商业化探索四、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 讲授竹条编织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 介绍竹条编织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方法。

- 分析不同竹条编织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2.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竹条切割与处理实践。

- 指导学生掌握竹条编织的基本手法。

- 鼓励学生进行竹条编织作品的创作。

3. 作品展示与评价- 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示活动。

- 邀请专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竹条编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演示法- 教师现场演示竹条编织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学习。

3. 实践操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竹条编织的乐趣。

4. 作品分析法- 通过分析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5. 小组讨论法-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件尺寸应预先加大,以补偿铸件从凝固开始到室温时,所发生的线收缩。 在实际生产中,同一种合金的各种铸件,因形状、大小不同,铸件尺寸的线
收缩率有所不同。通常制模时所用的模尺,已经附加了收缩率。各种合金的
线收缩率可查表27-20。
表27-18 铸件尺寸公差数值(一) (mm)
铸件基 本尺 寸
至 l
注:仅适用于各种铸造及合金生产的压铸件和熔模铸件
表27.20 铸造合金线收缩率(略)
表27-2l铸件的最小铸出孔的直径 (mm)
<50 >200 铸件壁 50~ 100~200 100 厚 30 35 40 最小孔 另行规 径 定 表27-22 砂型铸造用的模型和芯盒的拔模斜度(略)
(5) 起模斜度。
铸造工艺设计
热加工工艺基础
第八章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是指在铸件生产之前编制的,用来控制该铸件生产过程的
技术文件。 它包括:铸造工艺图、铸件图、铸型装配图、工艺卡。 本课程设计对铸造工艺设计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 本次铸件工艺设计简化为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绘制图纸两部分。
一、编制设计说明书
注:表27-16、表27-17中.数字表示尺寸公差等级,字母表示加 工余量等级
27-17与铸铁尺寸公差配套使用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 (mm)
尺寸公差 加工余量等级MA 基本尺寸 ≤100 D E 7 F D 8 E F D E 9
加工余量数值 1.0 0.7 1.5 0.9 1.5 1.5 2.0 1.5 l5 0. 9 2.0 l. 5 2.0 2.0 2.5 2.0 2.0 1.5 2.5 2. 0 3.0 2.5 3.5 3.0 1.5 0.8 1.5 1.5 2.0 I.5 2.5 2.0 1.5 l0 2.0 1.5 2.5 2.0 3.0 2.5 2.0 l5 2.5 2.0 3.0 2.5 4.0 35 2.5 2.0 3.0 2.5 4.0 3.5 5.0 4.5
(6) 最小铸出孔及槽。
零件上往往有许多孔、槽和台阶,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铸出,这样既节 省金属,减少机加工余量,又可使铸件壁厚均匀。但有时有些孔、槽 的铸出必须采用复杂而且难度大的工艺措施,而实现这些措施还不如 用机加工方法更为方便和经济,这时便可不铸出。
最小铸出孔和槽的尺寸以及铸件的生产批量、合金种类、铸
工艺操作是否方便,是否容易获得致密无缺陷的铸件。
(三)铸造工艺规程设计 1.铸件的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确定(拟订几种不同的方案进 行论证比较)。 1.浇注位置的选择主要考虑保证铸件的质量,适当考虑生产 费用。 (2)选择分型面即要考虑保证铸件质量,又要尽量减少铸件
的生产费用。
2.选择铸造工艺参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2.0 2.2 2. 1 2.6 2.8
2.8 3.O 3.2 3.6 4.0
4.2 4.4 4.6 5.O 5.6 6 7 8
注:l.CTl和CT2没有规定公差值,是为将来可能要求更精密的公差 保留的。 2.CT13~CTl6小于或等于16mm的铸件基本尺寸.其公差值需单 独标注.可提高2~3级。 表27—19 铸件尺寸公差数值(二) (略)
公差等级CT
2
3
4
5
6
7
8
9
l0
11
12
13
10 16 25 40 63
0.18 0.20 0.22 0.24 0.26
0.26 0.28 0.30 0.32 0.36
0.36 0.38 0.2 0.46 0.50
0.52 0.54 0.58 0.64 0.70
0.74 0.78 0.82 0.90 1.00
金属型
7—9/F
7 —9 / F
7—9/F
7~ 9/ F
低压铸造 .压力铸造
熔模铸造 5~7/E
7~ 9/ F
7 ~ 9/ F
7—9/F
7—9/V 6—8/r::
5~7/E
5~7/E
4~6/£
表27~16 单件和小批量生产时与铸件尺寸公差配套使用的铸件机械加:[余量等级
造型材料 加工余量等级
铸钢 干、湿砂型 自硬砂 13~l 5/J 1 2~14/J 灰铸铁 13一15/H 11~13/H 球墨铸铁 13~15/H l l—13/H 可锻铸铁 13一l 5/H 11一13/H
(一)任务分析
以保证铸件质量好、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劳动条件好为目标,根 据零件的结构特点、材料种类、技术要求、生产类型(小批、成批或大批)及 工厂的具体条件确定采用的模具、造型方法以及铸型的种类。 (二)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分析零件的形状和结构是否适合铸造工艺的特点,既在铸造生产过程中,
在制订铸造工艺时,为简化造型工艺,便于起模,铸模在起模方向必须 有一定的斜度,斜度的大小由模样尺寸和造型方法决定。 铸模质量好、表面光洁、起模斜度可以小些,反之需大些。 起模斜度一般以度数或差额表示,在使用机床加工制模时,斜度用度数 表示比较方便;用手工制模时,用差额表示比较方便。起模斜度值可查 表27-22。
件大小、孔处铸件的壁厚、孔径大小等有关(见表21-8)。
(7)铸造圆角见表27-22、27-23 。
1. 确定铸件尺寸公差等级和加工余量等级,可由表27-15、27-16选择。
表27一15成批和大批量生产时与铸件尺寸公差配套使用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加工余量等级 工艺方法 砂型手/H 灰铸铁 11-13/H 8一l0/G 球墨铸铁 l l一13/H 8一10/G 可锻铸铁 l0~12/H 8~l0/G 铜合金 l0—12/H 8—10/G
>l00~160
>160~250
>250~400
注:表中每栏有两个余量值,上面的数值以一侧为基准,进行单侧加 工的加工余量值,下面的数值为进行双侧加工的加工余量值。
(2) 铸件加工余量的数值与其尺寸公差等级、加工余量等级以及基本尺寸 有关,可查表27-17。 (3) 铸件尺寸公差值由铸件尺寸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确定,具体值查表2718、27-19。 (4) 考虑铸件的线收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