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采血部位及时机的临床观察与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采血部位及时机的临床观察与体会

目的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探讨最佳采血部位和时机,提高一针采血成功率和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将我院出生的新生儿8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2例)和实验组(420例),各组新生儿均在22℃~28℃的室温环境下采血,采血部位:对照组在新生儿足跟部内侧或外侧采用直刺法;实验组定位穿刺点从外踝侧向足跟外侧缘行垂直线,垂线与足底外侧缘的交点采用斜刺法。采血时机: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72h后并充分母乳喂养8次以上常规采血;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母乳喂养30~60min及沐浴10min后。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足跟定位斜刺法,并利用最佳采血时机,提高了一次采血的成功率和一级滤片率,降低假阳性率,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标签: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部位;采血时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对每个出生的宝宝,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我院妇产科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四种,其中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血片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1],传统采血部位要求在足跟的内侧或外侧(不定位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由于采血时机和采血部位不佳,随意穿刺,很难采到直径≥8mm的血样,常需反复针刺及用力挤压,为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标本的合格率,我科自2013年~2014年分别运用了不定位直刺法和定位斜刺法进行采血,并选择最佳时机,做了观察和对比。发现改良足跟部的采血部位和选择最佳时机,其一次采血成功率很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014年度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80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2例和实验组420例,均为出生72h后,充分哺乳8次以上,两组新生儿分别采用不定位直刺法和定位斜刺法进行采血。

1.2方法

1.2.1采血物品医用棉签、无菌手套、无菌塑柄三棱针、75%酒精、秒表、专用采血滤纸卡片、医用贴等。

1.2.2采血时机采血必须在新生儿出生后72h,7d之内,充分哺乳8次以上进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按摩足部常规采血,实验组是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生儿生理和解剖特点,采血前要进行哺乳30~60min及沐浴10min,保证新生儿全身血量充足,还要观察足底血运情况,如足底皮肤红润,毛细血管充盈,立即采

血。

1.2.3采血方法及部位两组新生儿均在22℃~28℃的室温环境下,清洗双手并佩戴手套,一人操作,另一人填写卡片并观察记录,对照组在新生儿足跟部内侧或外侧常规采用直刺法,无具体定位;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选定最佳时机,使新生儿取头高足底位,用手按摩新生儿的小腿及足跟部(一般取左足外侧),定位穿刺点从外踝侧向足跟外侧缘行垂直线,垂线与足底外侧缘的交点处,常规用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直径在2cm以上,待干燥后,用无菌塑柄三棱针快速倾斜45°左右刺入穿刺点并旋转10°左右,然后快速拔出。用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再用左手握住足底挤压,同时右手握紧同侧小腿并间歇性放松,使血成滴状,将血片正面接触血滴,让血滴在专用滤纸上逐渐渗透至背面。形成直径≥8mm的圆形血标本即可。血标本在室温下悬空干燥,防止太阳晒或烤箱烤,3~4h后放入密封袋置入2°~8°冰箱保存,即可送检。采血完毕,用无菌棉签压迫穿刺点并抬高足部,嘱其家属6h采血的足不要接触水,避免感染。

2 结果

两组采血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采血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经检验,均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采血时机由于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时间要求在出生72h后,充分母乳喂养8次以上进行。这时正好是新生儿摄入量较少,而经皮肤及肺部排出的水分相对较多,并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期[2]。另外新生儿各项功能都发育不完善,末梢血液循环不丰富,而足跟血采集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末梢血液循环,末梢血液循环受血容量影响,而新生儿血容量主要取决于哺乳[3]。新生儿消化道运转较快,胃排空母乳时间为2~3h,因此新生儿采血前30~60min内进行哺乳,可形成一个相对血容量高峰,此时新生儿足底血运情况良好。另外新生儿的血流分布主要集中在躯干和内脏位置,在四肢末梢的血液则相对较少[4],末梢易发冷,沐浴后由于寒冷刺激,末梢血管先收缩,继而扩张,因此采血最佳时机宜选在母乳喂养30~60min及新生儿沐浴10min后这一阶段进行。既保证充足的摄入量,使血容量增多,又不易发生呕吐,而且全身毛细血管扩张,采血效果最佳。

3.2采血部位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采血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主要取决于采血部位,我们发现,在常规穿刺部位很难采到直径≥8mm的血标本,常需反复针刺及用力挤压,造成了新生儿不适,因此采血部位选择是否合适是采集合格血标本的重要前提,本文结果显示,足跟部定位斜刺法采血,该部位血管丰富,出血快,且渗透性好,易采到合格的标本。根据解剖学特点,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网,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及股的内侧面上升。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网,经外踝后方,沿小腿的后面上升。故足的外侧缘较内侧缘血运丰富[5],便于操作,所以采血效果好,定位不需任何辅助工具,一眼即可找到,避免了反复穿刺,提高了工作效率。

4 小结

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穿刺作为新生儿采血的首选方法,准确定位穿刺点是一次性采血成功的关键。再配合最佳的采血时机,明显提高了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标本的合格率,不但减轻了新生儿不适和哭闹时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产妇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为我们今后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英.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的技术规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2).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3]吕来芝,陈华.不同条件下采集新生儿足跟血标本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8,22:18.

[4]黄之圃,张小芹.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改进足跟采血法的观察和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637-638.

[5]邢贵庆.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