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多因素方差分析

合集下载

多因素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1. 基本思想:用来研究两个及两个以上控制变量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显著影响。

可以分析多个控制变量单独作用对观测变量的影响(这叫做主效应),也可以分析多个控制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观测变量的影响(也称交互效应),还可以考虑其他随机变量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进而最终找到利于观测变量的最优组合。

根据观测变量(即因变量)的数目,可以把多因素方差分析分为: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也叫一元多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即多元多因素方差分析)。

一元多因素方差分析:只有一个因变量,考察多个自变量对该因变量的影响。

例如,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施肥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时,可将农作物产量作为观测变量,品种和施肥量作为控制变量。

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施肥量是如何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并进一步研究哪种品种与哪种水平的施肥量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最优组合。

多元多因素方差分析:是对一元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扩展,不仅需要检验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因变量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而且要检验各因变量之间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例如,用四个班级学生分别对两种教材、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试验,除了要考虑着两种教材、两种教学方法的四种搭配以外,还要考虑四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因素。

2. 原理:通过计算F统计量,进行F检验。

F统计量是平均组间平方和与平均组内平方和的比。

尸$控制您童H卜尸6小=的机竇量这里,把总的影响平方和记为SST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控制变量引起的离差,记为SSA组间离差平方和),另一部分是由随机变量引起的SS(组内离差平方和)。

即SST=SSA+SS组间离差平方和SSA是各水平均值和总体均值离差的平方和,反映了控制变量的影响。

组内离差平方和是每个数据与本水平组平均值离差的平方和,反映了数据抽样误差的大小程度。

通过F值看出,如果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那观测变量的组间离差平方和就大,F值也大;相反,如果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没有对观测变量造成显著影响,那组内离差平方和就比较大,F值就比较小。

SPSS-多因素方差分析

SPSS-多因素方差分析
③在Profile Plots对话框中,把Factors栏中的变量“保存时间”放入 Horizontal Axis栏,变量“保存温度”放入Separate Lines栏,再 单击Add按钮,会使变量“a*b”自动进入Plots栏,单击Continue 按钮返回。
④在Univariate对话框中,单击Options…按钮。在Options对话框中, 把Factor(s) and Factor Interations栏中的变量“保存时间”、 “保存温度”、 和“保存时间*保存温度”放入Display Means for栏;并在Display多选项中,选择Descriptive statistics, Estimates of effect size,Homogeneity tests。单击Model…,选择 默认项,即Full factorial项(全析因模型),单击Continue按钮返 回。
⑤在Univariate对话框,单击OK按钮得到Univariate过程的运行结果。
7
结果
8
均数分布图
9
例2, 用5×2×2析因设计研究5种 类型的军装在两种环境、两种活动状 态下的散热效果,将100名受试者随 机等分20组,观察指标是受试者的主 观热感觉(从“冷”到“热”按等级评 分),结果见下表。试进行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
1
一、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两因素两水平 三因素多水平
2
析因设计的特点
必须是: 两个以上(处理)因素(factor)(分 类变量)。 两个以上水平(level)。 两个以上重复(repeat)。 每次试验涉及全部因素,即因素同时 施加观察指标(观测值)为计量资料 (独立、正态、等方差)。
24
25

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2
2
j 1

误差平方和: S
E


i 1
( x ijk X
ij
)
j 1 k 1
③计算自由度

SA的自由度:r-1 SB的自由度:s-1 SA×B的自由度: (r-1)(s-1) Se的自由度:rs(t -1)

ST的自由度:rst-1
(4) F检验
FA
S A /( r 1) S E /( rs ( t 1))
r
j 1 k 1

因素A的效应平方和: 因素B的效应平方和: A,B交互效应平方和:
S A B t
i 1 r
S A st ( X
S B rt ( X
j 1
i
X)
2
i 1 s
j
X )
2

r
s
(X
s
ij
X
t
i
X j X )
X 2 1 1 , X 2 1 2 , ..., X 2 1 t
A2 … Ar
x 221 , x 222 , ..., x 22 t
… … …



X rs 1 , X rs 2 , ..., X rst
X r 11 , X r 12 , ..., X r 1 t X r 2 1 , X r 2 2 , ..., X r 2 t
总和
ST
rs-1
(3)双因素无重复试验方差分析表 双因素无重复试验方差分析表 方差 来源 因素A
平方 和
SA
自由度
r- 1
均方
SA SA r 1

心理学考研-心理统计资料-方差分析

心理学考研-心理统计资料-方差分析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第十章方差分析【本章综述】两个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检验用Z/t检验,那么两个以上的平均数之间差异检验该用何种检验?方差分析主要处理两个两个或以上的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检验问题。

本章主要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这两种最基本的实验设计数据的方差分析以及事后检验。

【考点分布】方差分析【本章框架】【复习建议】方差分析这一章处处是重点,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同学们在复习时旨在把握方差分析的原理以及在不同的实验设计中的变异来源,抓住这一精髓灵活地应对不同类型的题。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1. 方差分析依据的基本原理就是方差的可加性或者说可分解性原则,具体说就是将实验中的总变异分解为几个不同来源的变异。

一般来说,总变异包括组间变异(组间平方和)和组内变异(组内平方和)两部(平方和指观测数据与平均数离差的平方总和)。

2. 其公式如下: ① SS T = SS B + SS W ;∑∑===k j n1i )X (X SS 2ijT 1-t ;∑=∙=kj )X X (n SS 2jB 1-t ;∑∑===k j n1i )X (X SS 2ijW 1-j ;这些公式中,X 的下标j 表示第几组,i 表示某一组中第几个被试,求和符号的起止标记意思与这个相同。

k 表示实验处理数;n 表示每种实验处理下的被试数。

SS T 表示总平方和,所有观测值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总和,也即实验中产生的总变异;SS B 为组间平方和,几个组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总和,表示由于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造成的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无法控制的随机实验误差(通常忽略不计);SS W 为组内平方和,各被试的数值与组平均数之间的离差的平方总和,表示由实验误差(个体差异)造成的变异。

第二节 双因素方差分析 PPT课件

第二节 双因素方差分析 PPT课件

分析步骤
(构造检验的统计量)
计算均方(MS)
行因素的均方,记为MSR,计算公式为
MSR SSR k 1
列因素的均方,记为MSC ,计算公式为
MSC SSC r 1
误差项的均方,记为MSE ,计算公式为
MSE SSE (k 1)(r 1)
分析步骤
(构造检验的统计量)
replication )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1.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对于因素的每一个水平,其观察值是来自正态分布
总体的简单随机样本
2. 各个总体的方差必须相同 对于各组观察数据,是从具有相同方差的总体中抽
取的
3. 观察值是独立的
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无重复双因0
343
340
品牌2
345
368
363
330
品牌3
358
323
353
343
品牌4
288
280
298
260
地区5 323 333 308 298
数据结构
分析步骤
(提出假设)
• 提出假设
– 对行因素提出的假设为
• H0:m1 = m2 = … = mi = …= mk (mi为第i个水平的
平方和 自由度 误差来源
均方
(SS) (df) (MS)
F值
P值
F 临界值
行因素 SSR
MSR k-1 MSR
MSE
列因素 SSC
MSC r-1 MSC
MSE
误差
SSE (k-1)(r-1) MSE
总和 SST kr-1
双因素方差分析
(例题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公式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公式

多因素方差分析公式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公式

多因素方差分析公式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公式多因素方差分析公式——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公式多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分析多个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它通过比较不同因素水平下的观察值差异来判断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在多因素方差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与计算一些重要的公式。

1.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总平方和(SS_total)公式:SS_total = SS_between + SS_within其中,SS_total是总平方和,表示所有观测值与总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SS_between是组间平方和,表示不同因素水平下的观测值与总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SS_within是组内平方和,表示同一因素水平下的观测值与该水平下的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2.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组间平方和(SS_between)公式:SS_between = ∑(ni * (μi - μ)²)其中,ni是第i组的观测值个数,μi是第i组观测值的均值,μ为所有观测值的总均值。

3.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组内平方和(SS_within)公式:SS_within = ∑∑((Xij - μi)²)其中,Xij表示第i组的第j个观测值,μi为第i组观测值的均值。

4.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组间平均平方(MS_between)公式:MS_between = SS_between / (k - 1)其中,k为不同因素水平的个数。

5.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组内平均平方(MS_within)公式:MS_within = SS_within / (N - k)其中,N为总观测值的个数。

6.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F统计量公式:F = MS_between / MS_withinF统计量用于判断不同因素水平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若F 值大于某个临界值,则认为不同因素水平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组间平均平方、组内平均平方和F统计量,从而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SPSS的具体操作步骤

多因素方差分析SPSS的具体操作步骤

多因素方差分析SPSS的具体操作步骤步骤1:导入数据首先,打开SPSS软件,并导入包含需要进行方差分析的数据集。

可以通过"File"菜单中的"Open"选项或者使用快捷键"Ctrl+O"来打开数据文件。

步骤2:选择菜单接下来,选择"Analyze"菜单,然后选择"General Linear Model"子菜单中的"Univariate"选项。

这将打开"Univariate"对话框。

步骤3:设置变量在"Univariate"对话框中,将需要分析的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拖放到"Dependent Variable"框中。

然后,将需要分析的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拖放到"Fixed Factors"框中。

步骤4:设置因素在"Univariate"对话框的"Options"选项卡中,单击"Model"按钮,打开"Model"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中,将自变量按照其因素分类拖放到"Between-Subjects Factors"框中。

步骤5:进行分析在"Univariate"对话框的"Options"选项卡中,可以对方差分析的多个选项进行设置。

比如,可以选择是否计算非标准化残差(Univariate Tests of Between-Subject Effects)、是否计算偏差(Tests of Within-Subject Effects)、是否计算构造对比(Contrasts)等。

设置完相关选项后,单击"OK"按钮进行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解读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解读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解读多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衡量研究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以了解不同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可以使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研究者探索并发现不同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便对有效的解释和可视化的信息进行解读。

本文将讨论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解读的基本概念,以及基于多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正确解读的重要性。

首先,需要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步骤。

“多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在统计学中用来确定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它可以在每个变量之间检测不同水平的均方差,以了解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种分析通过定义变量并应用严格的统计标准来识别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解释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其中的交互作用。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的正确解读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其他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便建立准确有效的模型。

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时,最重要的是执行正确的统计分析,以便对数据进行准确描述。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解释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有效的模型。

正确的解释需要考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如何影响整个分析的结果。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很好地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根据结果检查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每个变量如何影响研究结果。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解释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识别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有效的模型。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解释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准确地了解研究问题,并对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出准确的推断。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具体的研究内容,从而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

总之,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解释在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学中十分重要,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准确地了解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出准确的推断。

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解释,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利用和分析其研究结果,从而产生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2章-多因素方差分析

第2章-多因素方差分析

7
.603
Intercept
769.081
1
769.081
A
2.017E-03
1 2.017E-03
B
7.707E-02
1 7.707E-02
C
.799
1
.799
A*B
1.904
1
1.904
B*C
5.227E-02
1 5.227E-02
A*C
1.335
1
1.335
A * B *C
4.860E-02
1 4.860E-02
25
26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Dependent Variable: Y
Type III Sum
Sou rce
of Squares
Intercept Hypothesis145548.375
Err or
.
A
Hypothesis 12.250
Err or
666 .750
B
Hypothesis 100.125
Err or
666 .750
A* B
Hypothesis 666.750
Err or
271 5.500
df Mean Square
1
.
.a
.
2
6.1 25
6
111 .125b
3
33. 375
6
111 .125b
6 111.125
12
226 .292c
F .
.05 5
.30 0
.49 1
Sig . .
.94 7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重要公式详解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重要公式详解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重要公式详解多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实验设计中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它通过计算各种不同因素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来确定因素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本文将详细解析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重要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

1. 总变异(SST)公式总变异是指因变量整体的变异情况,可以通过计算各观测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离差平方和来得到。

总变异公式如下:SST = Σ(yij - ȳ..)^2其中,yij表示第i个处理水平下的第j个观测值,ȳ..表示所有观测值的均值。

2. 处理效应(SSA)公式处理效应是指不同因素水平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各处理水平下观测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离差平方和来得到。

处理效应公式如下:SSA = rΣ(ȳi. - ȳ..)^2其中,ȳi.表示第i个处理水平下的观测值均值,r表示每个处理水平下的观测次数。

3. 误差(SSW)公式误差是指无法被因素解释的随机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通过计算各观测值与其所在处理水平均值之间的离差平方和来得到。

误差公式如下:S SW = Σ(yij - ȳi.)^24. 自由度(df)公式自由度是指数据集中独立变动的观测个数。

在多因素方差分析中,自由度的计算有以下几个关键公式:- 总自由度(dft) = 总处理次数 - 1 = I - 1- 处理自由度(dfa) = 处理水平数 - 1 = a - 1- 误差自由度(dfe) = 总观测次数 - 总处理次数 = N - I其中,I表示总处理次数,a表示处理水平数,N表示总观测次数。

5. 均方(MS)公式均方是指各来源变异的均值,可以通过总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来得到。

均方公式如下:- 处理均方(MSA) = SSA / dfa- 误差均方(MSE) = SSW / dfe6. F比值公式F比值是判断因素之间差异是否显著的依据,可以通过处理均方除以误差均方来计算。

多因素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

多因素⽅差分析01.前⾔在前⾯我们讲过简单的单因素⽅差分析,这⼀篇我们讲讲双因素⽅差分析以及多因素⽅差分析,双因素⽅差分析是最简单的多因素⽅差分析。

单因素分析就是只考虑⼀个因素会对要⽐较的均值产⽣影响,⽽多因素分析是有多个因素会对均值产⽣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个因素可能会有不同的⽔平值,即不同的取值。

⽐如要判断某⼀款药对某种病症有没有效果,服⽤不同的剂量效果应该是不⼀样的,虽然因素都是服药这⼀个因素,但是不同的药剂量代表不同的⽔平。

双因素(多因素)⽅差分析⼜可以分为两种,⼀种是有交互作⽤的,⼀种是没有交互作⽤的。

啥意思呢?什么是交互作⽤呢?⽐如我们⼤家所熟知的,⽜奶和药是不可以⼀起吃的,如果单独喝⽜奶有助于⾝体蛋⽩质的补充,如果单独吃药可以有助于治疗病症,但是⽜奶和药同时吃就会把两者的作⽤抵消掉。

这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就可以理解成是交互作⽤,当然了,有的时候交互是正向呢,有的时候是负向的。

02.⽆交互作⽤⽅差分析现在有如下⼀份不同品牌不同地区的产品销量数据表,想要看⼀下不同品牌和不同地区这两个因素是否对销量有显著性影响:我们先来看看⽆交互作⽤的双因素⽅差分析具体怎么做呢,所谓的⽆交互也就是假设品牌和地区之间是没有交互作⽤的,相互不影响,只是彼此单独对销量产⽣影响。

前⾯单因素⽅差分析中,我们是⽤F值去检验显著性的,多因素⽅差分析也同样是⽤F值.F = 组间⽅差/组内⽅差。

对于没有交互作⽤的多因素,可以单纯理解为多个单因素。

也就是你可以单独去看品牌对销量的影响,然后再单独去看地区对销量的影响。

那单独怎么看呢?这就回到了我们前⾯讲过的单因素⽅差分析。

我们先来计算品牌的组内平⽅和:SSA = (每个品牌的均值 - 全部销量均值)^2*每个品牌内样本数 = (344.20-328.45)^2*5 + (347.80-328.45)^2*5 + (337.00-328.45)^2*5 + (284.80-328.45)^2*5 = 13004.55我们再来计算地区的组内平⽅和:SSB = (每个地区的均值 - 全体销量均值)^2*每个地区内样本数 = (339.00-328.45)^2*4 + (330.25-328.45)^2*4 + (339.25-328.45)^2*4 + (318.25-328.45)^2*4 = 2011.7接着我们来计算全部平⽅和:SST = (每个值-总体均值)^2 = 17888.95除此之外还有⼀个平⽅和:SSE = SST - SSA - SSB这部分是除品牌和地区以外的其他因素所产⽣的,称为随机误差平⽅和。

多因素方差分析原理

多因素方差分析原理

107.634
.000
父母药物滥用
10.361
2
5.180
.911
.406
父母教养方式 * 父母药物滥用
26.238
6
4.373
.769
.597
Error
500.661
88
5.689
Total
30104.000
100
Corrected Total
2614.360
99
a. R Squared = .808 (Adjus ted R Squared = .785)
• 各实验处理之间的方差一致—即实验处理 内的方差彼此间无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的几个概念和符号
• 离均差 • 离均差之和 • 离均差平方和(SS) • 方差(2 S2 )也叫均方(MS) • 标准差:S • 自由度: df • 关系: MS= SS/ df
方差分析的步骤
• 一、求平方和 总平方和(SST) 组间平方和(SSB) 组内平方和(SSW) SST= SSW+ SSB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 方差分析(ANOVA)是由英国统计学家 R.A.Fisher首创,为纪念Fisher,以F命名, 故方差分析又称 F 检验 (F test)。用于推 断多个总体均数有无差异。是一种典型的 还原论思想。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 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区别 t检验只适宜检验两个平均数之间是否存在 差异。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t检验只能进 行多组平均数两两之间的差异检验。而方 差分析可以同时检验两个或多个平均数之 间的差异以及几个因素水平之间的交互作 用。
• 方差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因变量的总变 异中不同来源的变异。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

方差分析(包括三因素)

方差分析(包括三因素)

2
15.1 17.5 20.1
3
15.8 17.1 18.9
4
14.8 15.9 18.2
5
17.1 18.4 20.5
6
15.0 17.7 19.7
A1 A2 A3
方差分析就是把总的 试验数据的波动分成
1、反映因素水平改变引起的波动。 2、反映随机因素所引起的波动。
然后加以比较进行统 计判断,得出结论。
2 ij 2 2 ij
m
n
m
n
T2 X mn i 1 j 1
m n 2 ij
12
同样可推出:
1 m 2 QE X Ti n i 1 i 1 j 1
2 ij
m
n
1 m 2 T2 QA Ti n i 1 mn
2、数据的简化: 试验数据经过变换
' X ij b( X ij a)
3
离差平方和 1.56 11.56 3.1 16.22
3
自由度 2 2 4 8
F值 FA=1.01 FB=7.46
F0.05(2,4) F0.01(2,4) 6.94 6.94 18.0 18.0
显著性
*
Q X
i 1 j 1
2 ij
T2 16.22 3 3
1 3 T2 2 QA Ti. 1.56 3 i 1 3 3
试验结果
假设:美中不足组合水平下服从正态分布、互相独立、方差相等。 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所有Xij的均值是否相等。
18
假设检验:
1)在假设H0成立的条件下。 2)统计量
T2 Q X ml i 1 j 1
m l 2 ij

数据分析基础教程——数据驱动决策的指南

数据分析基础教程——数据驱动决策的指南

数据分析基础教程——数据驱动决策的指南第1章数据分析基础概念 (4)1.1 数据分析的定义与价值 (4)1.2 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流程 (4)1.3 数据分析工具与技能要求 (5)第2章数据收集与清洗 (5)2.1 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 (5)2.1.1 数据来源 (5)2.1.2 数据收集方法 (6)2.2 数据质量评估与清洗 (6)2.2.1 数据质量评估 (6)2.2.2 数据清洗 (6)2.3 数据整合与预处理 (6)2.3.1 数据整合 (6)2.3.2 数据预处理 (7)第3章数据摸索性分析 (7)3.1 数据描述性统计 (7)3.1.1 中心趋势度量 (7)3.1.2 离散程度度量 (7)3.1.3 分布形状度量 (7)3.2 数据可视化 (7)3.2.1 散点图 (7)3.2.2 条形图 (8)3.2.3 饼图 (8)3.2.4 箱线图 (8)3.2.5 直方图 (8)3.3 常见数据分布特征分析 (8)3.3.1 正态分布 (8)3.3.2 偏态分布 (8)3.3.3 伯努利分布 (8)3.3.4 二项分布 (8)3.3.5 指数分布 (8)第4章数据分析方法 (8)4.1 描述性分析 (8)4.1.1 频率分布 (9)4.1.2 图表展示 (9)4.1.3 统计量度 (9)4.1.4 相关性分析 (9)4.2 推断性分析 (9)4.2.1 假设检验 (9)4.2.2 估计理论 (9)4.2.3 方差分析 (9)4.2.4 回归分析 (9)4.3 预测性分析 (9)4.3.1 时间序列分析 (9)4.3.2 机器学习算法 (9)4.3.3 神经网络 (10)4.3.4 模型评估与优化 (10)第5章统计推断基础 (10)5.1 假设检验 (10)5.2 置信区间 (10)5.3 方差分析 (10)第6章回归分析 (11)6.1 线性回归 (11)6.1.1 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 (11)6.1.2 一元线性回归 (11)6.1.3 多元线性回归 (11)6.1.4 线性回归的评估 (11)6.2 多元回归 (11)6.2.1 多元回归的概念 (11)6.2.2 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12)6.2.3 多元回归的应用 (12)6.2.4 多元回归的注意事项 (12)6.3 非线性回归 (12)6.3.1 非线性回归的概念 (12)6.3.2 非线性回归模型 (12)6.3.3 非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 (12)6.3.4 非线性回归的应用 (12)6.3.5 非线性回归的评估与优化 (12)第7章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基础 (12)7.1 数据挖掘概念与任务 (12)7.1.1 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 (13)7.1.2 数据挖掘的任务 (13)7.2 监督学习算法 (13)7.2.1 线性回归 (13)7.2.2 逻辑回归 (13)7.2.3 决策树 (13)7.2.4 支持向量机 (13)7.3 无监督学习算法 (14)7.3.1 Kmeans聚类 (14)7.3.2 层次聚类 (14)7.3.3 主成分分析 (14)7.3.4 自组织映射 (14)第8章数据可视化与报告撰写 (14)8.1.1 明确目标 (14)8.1.2 简洁明了 (15)8.1.3 合理选择图表类型 (15)8.1.4 适当使用颜色 (15)8.1.5 注意数据精度 (15)8.1.6 优化布局 (15)8.2 常用数据可视化工具 (15)8.2.1 Microsoft Excel (15)8.2.2 Tableau (15)8.2.3 Power BI (15)8.2.4 Python数据可视化库(如Matplotlib、Seaborn等) (15)8.2.5 R语言可视化包(如ggplot2、lattice等) (16)8.3 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方法 (16)8.3.1 报告结构 (16)8.3.2 引言 (16)8.3.3 数据概述 (16)8.3.4 分析方法 (16)8.3.5 分析结果 (16)8.3.6 结论与建议 (16)8.3.7 语言风格 (16)第9章数据分析实践案例 (16)9.1 行业案例分析:电商 (16)9.1.1 背景介绍 (17)9.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17)9.1.3 分析方法 (17)9.1.4 案例应用 (17)9.2 行业案例分析:金融 (17)9.2.1 背景介绍 (17)9.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17)9.2.3 分析方法 (17)9.2.4 案例应用 (17)9.3 行业案例分析:医疗 (18)9.3.1 背景介绍 (18)9.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18)9.3.3 分析方法 (18)9.3.4 案例应用 (18)第10章数据驱动决策实施与优化 (18)10.1 数据驱动决策模型构建 (18)10.1.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18)10.1.2 特征工程 (19)10.1.3 模型选择与训练 (19)10.1.4 模型评估与调优 (19)10.2 决策优化方法与实践 (19)10.2.2 整数规划 (19)10.2.3 非线性规划 (19)10.2.4 智能优化算法 (19)10.3 数据驱动决策的未来发展 (19)10.3.1 数据驱动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20)10.3.2 多源数据融合 (20)10.3.3 实时数据驱动决策 (20)10.3.4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 (20)第1章数据分析基础概念1.1 数据分析的定义与价值数据分析是一种通过科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旨在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趋势和关联性,为决策提供支持。

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要点二
结果讨论
针对分析结果,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例如,针对不同性别 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 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 此外,教师和学生应该重视课程难度和年龄对学生成绩的 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成功验证了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可行性,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因素 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意义
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有助于揭示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和关 系,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它可以帮助 研究者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 性。
02
多因素方差分析概述
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均值差异
多因素方差分析可以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均值差异, 从而确定这些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的关系
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可以检验自变量与因 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强 度和方向。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能够同时分析多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提供有关因素影响的有价值信息;能够 检测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定义和原理
定义
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分析一个或多个分类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原理
通过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因变量均值差异,判断这些差异是否显著,从而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应用场景
探索多个因素对单一结果 变量的影响
当存在多个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时,可以使 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这些因素对结果的 影响。
THANKS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方差分析(09级温淑平修正均值为μ)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方差分析(09级温淑平修正均值为μ)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差分析(09级温淑平修正均值为µ)第2章⽅差分析2.1 概述⽅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是数理统计的基本⽅法之⼀,是分析试验数据的⼀种有效⼯具。

⽅差分析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由英国统计学家费歇尔(R.A.Fisher)所创,最早⽤于⽣物学和农业实验,后在⼯业⽣产和科学研究中的许多领域⼴泛应⽤,取得良好的效果。

⼀、⽅差分析的必要性在第1章中,我们已经讨论了两个正态总体均值相等的假设检验问题。

但在实际⽣产中,经常遇到检验多个正态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问题。

例2-1 以淀粉为原料⽣产葡萄糖的过程中,残留有许多糖蜜,可作为⽣产酱⾊的原料。

在⽣产酱⾊之前应尽可能彻底除杂,以保证酱⾊质量。

为此,对除杂⽅法进⾏选择。

在试验中选⽤五种不同的除杂⽅法,每种⽅法做四次试验,即重复四次,结果见表2-1。

表2-1 不同除杂⽅法的除杂量(g/kg)本试验的⽬的是判断不同的除杂⽅法对除杂量是否有显著影响,以便确定最佳除杂⽅法。

我们可以认为,同⼀除杂⽅法重复试验得到的4个数据的差异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随机误差常常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这时除杂量应该有⼀个理论上的均值。

⽽对不同的除杂⽅法,除杂量应该有不同的均值。

这种均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于除杂⽅法的不同造成的。

于是我们可以认为,五种除杂⽅法所得数据是来⾃五个均值不同的五个正态总体,且由于试验中其它条件相对稳定,因⽽可以认为每个总体的⽅差是相等的,即五个总体具有⽅差齐性。

这样,判断除杂⽅法对除杂效果是否有显著影响的问题,就转化为检验五个具有相同⽅差的正态总体均值是否相同的问题了,即检验假设H0: µ1=µ2=µ3=µ4=µ5对于这种多个总体样本均值的假设检验,第1章介绍的⽅法不再适⽤,须采⽤⽅差分析⽅法。

⼆、⽅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差分析的实质就是检验多个正态总体均值是否相等。

那么,如何检验呢?从表2-1可见,20个试验数据(除杂量)是参差不齐的。

多因素方差

多因素方差
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因变量在第一因素各水平上的均值差异 是否是第二因素各水平的变异函数,也就是说,在两个因素共 同作用下,因变量在因素各水平上的差异是否显著。
上述三类效应只要有一类显著,都需作事后检验。如果仅有 因素主效应显著而交互效应不显著,需要进行多重比较,以发 现具体差异发生在哪些水平之间。如果仅有交互效应显著,通 常不需要解释因素主效应,而应对交互效应作进一步检验。
因变量在因素各水平上的差异是否显著。
(I) 组别
(J) 组别
均值差值 (I-J)
标准 误差 Sig.
多因素设计的方差分析过程通常分两步,首先对因素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综合检验,如果效应显著,然后再作进一步检验。
校正的总计 5250.
第一因素的主效应:在平衡第二因素各水平之间效应的前提下,因变量在第一因素各水平上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6.2 SPSS中实现过程
研究问题
表6-1
三组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成绩
人名 hxh yaju yu shizg hah s watet jess wish
2_new1 2_new2 2_new3 2_new4 2_new5 2_new6 2_new7 2_new8 2_new9
数学 99.00 88.00 99.00 89.00 94.00 90.00 79.00 56.00 89.00 99.00 70.00 89.00 55.00 50.00 67.00 67.00 56.00 56.00
以上F统计量服从F分布。SPSS将自 083a
7
672.
校正的总计 5250.
校正的总计 5250.
动计算F值,并根据F分布表给出相应 校正的总计 5250.
多因素设计的方差分析过程通常分两步,首先对因素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综合检验,如果效应显著,然后再作进一步检验。 例如,在获得教学效果的时候,不仅单纯考虑教学方法,还要考虑不同风格教材的影响,因此这是两个控制变量交互作用的效果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A因子 因子
不用 不用 不用 不用 用 用 用 用
B因子 因子
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 戊巴比妥 戊巴比妥 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 戊巴比妥 戊巴比妥
C因子 因子
雌 雄 雌 雄 雌 雄 雌 雄
肝重与体重之比
5.26 5.68 5.83 5.00 5.52 5.38 5.87 5.50 6.20 6.13 6.46 5.21 5.42 5.60 5.70 6.30 7.02 5.90 4.64 4.60 5.44 6.02 5.70 5.48
总体均数
µ111 µ112 µ121 µ122 µ211 µ212 µ221 µ222
16
17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Dependent Variable: Y Type III Sum Source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a Corrected Model 4.218 7 .603 Intercept 769.081 1 769.081 A 2.017E-03 1 2.017E-03 B 7.707E-02 1 7.707E-02 C .799 1 .799 A * B 1.904 1 1.904 B * C 5.227E-02 1 5.227E-02 A * C 1.335 1 1.335 A * B * C 4.860E-02 1 4.860E-02 Error 2.685 16 .168 Total 775.984 24 Corrected Total 6.903 23 a. R Squared = .611 (Adjusted R Squared = .441)
24
用随机效应模型作为方差分析时, 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的计算与固定效 应相同,但无效假设与F统计量的计算 有所不同。
25
26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Dependent Variable: Y Type III Sum df Mean Square F Sig. of Squares Hypothesis 145548.375 1 . . . a Error . . . A Hypothesis 12.250 2 6.125 .055 .947 b Error 666.750 6 111.125 B Hypothesis 100.125 3 33.375 .300 .824 b Error 666.750 6 111.125 A * B Hypothesis 666.750 6 111.125 .491 .803 c Error 2715.500 12 226.292 a. Cannot compute the error degrees of freedom using Satterthwaite's method. b. MS(A * B) c. MS(Error) Source Intercept
F 3.591 4582.977 .012 .459 4.763 11.346 .311 7.954 .290
Sig. .016 .000 .914 .508 .044 .004 .585 .012 .598
18
方差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
一 随机效应模型
二 固定效应模型
19
一、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定义
9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之三为A药与B药是否有交互作用。 所谓有协同作用,是指同时用A、B两药起的作 用大于单独用A药和B药的作用之和。所谓有拮 抗作用,是指同时用A、B两药起的作用小于单 独用A药各B药的作用之和。
10
研究目的
不论协同或拮抗作用均意味着A、B药同时使用的作 用不等于单独作用之和。两药有无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只要检验假设:
方差分析中的因子有选择型与随机型之分, 方差分析中的因子有选择型与随机型之分,若 数据资料中涉及到因子水平是研究者关心的因子水 平全体,则该因子属于选择型因子; 平全体,则该因子属于选择型因子;相应的模型称 为固定效应模型。 为固定效应模型。
20
一、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定义
若数据资料中涉及到因子水平只是研究者关心 的因子水平总体的一个样本,则该因子属于随机型 因子;若你的研究中有某些因子是随机型因子或全 为随机型因子时,方差分析的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 相同,但关于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假定及F统计量 的计算公式有些不同。
第二章
多因素方差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引言 基本概念 多因素方差分析
第四节 协方差分析 第五节 多因子方差应用实例与计 算机实现
1
概述: 概述: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样本均数间 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的统计学方法。 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的统计学方法。 在医学领域中, 在医学领域中,还经常碰到研究多个因 素对某个观察指标的作用的问题 。 多因素方差分析是分析两个及两个以上 因素对观察指标影响的统计方法。 因素对观察指标影响的统计方法。
14
三因子方差分析
某研究者以大白鼠作试验, 例题 某研究者以大白鼠作试验,观 察指标是肝重与体重之比(5%), ),主要想 察指标是肝重与体重之比(5%),主要想 了解正氟醚对观察指标的作用, 了解正氟醚对观察指标的作用,同时要考 察用生理盐水和用戊巴比妥作为诱导药对 正氟醚毒性作用有无影响, 正氟醚毒性作用有无影响,对不同性别大 白鼠诱导的作用有何不同, 白鼠诱导的作用有何不同,以及对不同性 别大白鼠正氟醚的作用是否相同。 别大白鼠正氟醚的作用是否相同。
3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二 主效应和单独效应
三 交互作用
4
一、方差分析基本思想
将全部观测值的总变异按影响结果的诸 因素分解为相应的若干部分变异,构造出反 映各部分变异作用的统计量,在此基础上, 构建假设检验统计量,以实现对总体参数的 推断。
5
主效应和单独效应
主效应(main effect): 主效应(main effect):某一因素各个水平间的平 均差别 单独效应(simple effect): 单独效应(simple effect): 指其它因素水平固定在一个水平时, 指其它因素水平固定在一个水平时,某一因素不同 水平之间均数的差别。 水平之间均数的差别。
29
用混合效应作方差分析时,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的计算与固定效应相同, 但无效假设与F统计量不同。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MA S FA =
FAB = M AB S
M AB S
Me S
7
二因子方差分析
例:A、B两药治疗缺铁性贫血24例,试验结果如下: 两药治疗缺铁性贫血24例 24 四种疗法治疗缺铁性贫血后红细胞增加数( /L) 四种疗法治疗缺铁性贫血后红细胞增加数(1012/L)
疗法 号 一般疗法 一般疗法加A 一般疗法加A药 一般疗法加B 一般疗法加B药 一般疗法加A药加B 一般疗法加A药加B药
11
两因素有重复数据的方差分析变异分解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处理间模型 因子A 因子A 因子B 因子B A与B的交互作用 误差 总的
SS
2.9625 1.6875 0.9075 0.3675 0.0800 3.0425
df
3 1 1 1 8 11
MS
0.9875 1.6875 0.9075 0.3675 0.0100 0.2766
27
方差分析的混合效应模型
例题:设某人研究围产期窒息对新生儿中血中次黄 围产期窒息对新生儿中 例题:设某人研究围产期窒息对新生儿中血中次黄 嘌呤浓度是否有影响 同时还了解新生出生一小时 是否有影响, 嘌呤浓度是否有影响,同时还了解新生出生一小时 内次黄嘌呤浓度是否有变化。他随机抽取围产期窒 内次黄嘌呤浓度是否有变化。他随机抽取围产期窒 不窒息的正常新生儿9 作为对照) 息9名,不窒息的正常新生儿9名(作为对照)对每 组的9名新生儿随机安排三个不同时间, 组的9名新生儿随机安排三个不同时间,测定血中 次黄嘌呤浓度如下: 次黄嘌呤浓度如下:
红细胞增加数 0.8 0.9 1.3 1.2 0.9 1.1 2.1 2.2 0.7 1.1 1.0 2.0
总体均数记
8
研究目的
本例研究目的之一为A 本例研究目的之一为A药的使用是 否会引起病人的红细胞数变化。 否会引起病人的红细胞数变化。 研究目的之二为B药的使用是否会引 研究目的之二为B 起病人的红细胞数的变化。 起病人的红细胞数的变化。
2
第一节 引言
方差分析中, 方差分析中,影响观察指标的因素称为 因子(factor);因子所处的状态称为因子的 因子(factor);因子所处的状态称为因子的 一个水平( factor);各因子水平 一个水平(level of factor);各因子水平 的组合称为处理( 的组合称为处理(treatment).
23
医生甲(b=1) 血压计 医生甲(b=1) a=1 a=2 a=3 60 , 97 91 , 60 85 , 67
医生乙(b=2) 医生乙(b=2) 84 , 63 85 , 88 90 , 71
医生丙(b=3) 医生丙(b=3) 70 , 99 90 , 74 65 , 79
医生丁(b=4) 医生丁(b=4) 74 , 68 76 , 62 75 , 96
28
因子B 因子
因子A 因子 出生时 出生后20分钟 出生后 分钟 出生后30分钟 出生后 分钟
对照组
围产期 窒息组
6.20 5.80 8.25 23.06 21.46 11.43
11.50 13.37 24.10 25.56 30.40 18.19
14.53 11.40 12.37 10.52 13.66 18.20
F
98.75 168.75 90.75 36.7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