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文学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在各方面都体现了这类议论文的特色。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论述。
文章一开始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没了其真正意义”,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不妨在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学习重点:一是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二是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包含了丁肇中先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教育更新观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应引导学生在这几方面获得启示,受到教益。
二、学习目标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自读习惯。
【设计意图: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初中学习的第四学期,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根据新教材阅读能力培养的这一要求,确定了以上学习目标。】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背《为人民服务》第二段和“八荣八耻”。
2.《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践行了“八荣八耻”的第几条?(2,告诉我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我们的校训体现了“八荣八耻”的另外一条。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什么吗?你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么?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意思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实际,引发他们的思考,为引入文题做准备。】
2.你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体现了“格物”精神么?(绝大多数没有)体现的学科是哪科?为什么?(物理,实验)你喜欢我们的学校教育么?(不喜欢,呆板、填鸭)3.正是基于对中国教育现状的认识,丁肇中院士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板书)
4.你了解丁肇中么?(简介作者及讲话缘由)
5.看题目你认为文中应说些什么呢?(怎样格物?格物的重要性?没有格物的后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研读课文,思考问题,勾画知识树
1.看题目,你认为本文应该是怎样的体裁?理由是什么?
2.阅读这类体裁的文章,我们需要从中学些什么?(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3.朗读课文,去寻找你问号的答案,同时,请将你认为该学的知识点在书上勾画出来或用旁批的形式概括出来。
4.简单交流自读的情况。
5.老师请同学把论点、论证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6.由学生讲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7.整理本文思路:提出问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为什么提出这个话题“中国传统教育并不真正重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重要性→怎样格物→提出希望,明确观点。
【设计意图: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议论文文体特点来进行学习。自学点拨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外,还应点拨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事例论证的好处等。培养圈点勾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三)迁移拓展
结合文中提到的“实验在现代科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的观点进行论据填充训练。(强调论据要紧紧围绕论点叙述)
(四)小结
1.学一个范本,目的是掌握方法,要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你的写作中去。
《谈逆境》该怎样写呢?(摆观点:逆境出人才→举例论证(古今中外)→引用名言,进行评论,呼应开头,深化论点)
2.不要把自己当成知识的容器。去思考,去质疑,去发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吧,书是知识的源泉。知识使你变得自信,使你变得美丽!
2.态度决定一切。要有一颗认真的心:认真做人、认真求学。因为你今天所作得一切,都是在为你的明天添砖加瓦。你青春大厦的质量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笔墨读书,用圈点批注法完成对内容的自学;用讨论交流法,实现对自学内容的反馈与纠正。
2.创设平等民主的自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学习。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在学生自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知识建构中,教师是学生经验建构的引导者、促进者。在信息资源利用中,是学生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
4.遗憾的是时间的调配不是很好,中间学生讲解论证方法的作用的时间稍长,使课堂延时,给人以松散的感觉。但是,如果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空间,为了抢时间而急于给他们答案,那这个教学环节的完成质量又将大打折扣,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不能完好达成。我的课总是出现这样的毛病,很是困惑。证明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还存在很大的改正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