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史1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85b0c433687e21ae45a948.png)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1.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7.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8.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9.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日本外交
![日本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787d80d5ad51f01dc281f12d.png)
西欧列强对亚非领土的争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国际政治中心,日本随后也加入了这场争夺战。
二战结束后出现了拥有核武器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由于意识形态的水火不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主义圈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主义圈开始了“冷战”,由此构成了世界政治新的主轴。
在占绝对优势的美国的支撑下,西方阵营经济上建立起自由贸易体制。
此前世界经济呈现块状分布(block economy),保护主义盛行之下不同国家间的商品贸易受到诸多限制。
政治军事方面的“美苏间冷战结构”和经济方面的“自由贸易体制”构成了二战之后世界局势的两大特征。
冷战结构不仅制造出德国和朝鲜等分裂国家,在这种敌对气氛之下,朝鲜和越南等一些地方也战争勃发。
但美苏彼此间的核威慑,也让世界范围内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为对抗苏联,美国重视强化与各同盟国之间的关系。
杜鲁门总统承诺向位于冷战前线的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并发表马歇尔计划以帮助作为共产主义防波堤的西欧各国复兴经济。
在1949年缔结的北大西洋公约的基础上,西欧和北美建立起了军事同盟机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
公约中规定,对加盟国中一国或多国进行的武力攻击,将被视为对全加盟国的攻击,各加盟国将立刻对被攻击国家提供支援,据此强化了对欧洲可能发生的武力冲突的抑制。
在这样的冷战结构之下,美国也强化了对二战战败国日本的经济援助,并与占领改造下的日本结成了同盟关系,将日本置于美国的核抑制保护之下。
如果没有美国的压倒性优势,经济上的自由贸易体制将难以想象。
战后的美国是在军事、经济和政治方面都拥有压倒性优势的霸权国家。
当时美国的产业竞争力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1950年一国就占了全世界总生产的40%。
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建立起了战后的世界经济秩序,为世界提供安定的货币体制和自由贸易体制等公共财产。
1947年缔结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就是这种秩序的重要体现。
GATT 提倡推进自由贸易,并在当时推行无差别、多边的谈判规则。
日本的公共外交
![日本的公共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1a3051addd36a32d72758119.png)
动漫文化外交
日本外务省于2008年3月14日星期五宣布任命哆啦 A梦为日本流行文化大使。日本外务省解释,设立 这一新职位是为了增加其他国家对日本文化的兴趣 ,并帮助他们的民众更好地理解动漫。 哆啦A梦是日本经典的动漫系列作品,在日本本土 和许多亚洲国家中都很受欢迎。 日本政府正努力将全球对漫画和动漫的兴趣转化为 政治优势,作为机构(JICA)
自1974年成立以来,日本国际合作署(JICA)作为日本政府官方发 展援助(ODA)的执行机构之一,一直在支持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人 力资源开发,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国际形势不断变化,JICA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合作。 2008年10月,日本国际协力机构重新组建为新机构,不仅在日本管 理技术合作,还提供赠款和官方发展援助日元贷款,成为仅次于世 界银行的第二大捐助组织。 JICA的活动涵盖农业、社会基础设施、扶贫、医疗保健等领域。
日本文化节
Hyper Japan Winter在伦敦 圆满结束。 这是英国最大的日本文化 盛事之一。 自2010年以来每年举行一 次。
J-FEST(J-Fest)是俄罗斯日本文化 节。 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莫斯科举行。 主要的组织者是在莫斯科政府的支 持下的日本驻俄罗斯大使馆,日本 赞助公司,文化公共组织和基金会 以及信息合作伙伴。 该项目的内容媒体制作人是樱井孝 正。
1.发展文化国际交流。 包括有:公众教育和体育交流计划;文化和艺术领域的互动,科 学专家与科学和文化名人之间的对话,文明之间的对话,日本研 究的发展。 特别强调与中东的对话,与亚洲,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知识交流, 与联合国机构的互动;双边文化合作以及通过教科文组织的互动 。 2.公共关系。 这些特别计划旨在加深和增进人们对日本海外形象的了解:发达 国家的重大文化活动的组织,日本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外国媒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轨迹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6c17e7bc960590c69ec3763e.png)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轨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在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日本正加紧构筑面向21世纪的对外战略。
值此时刻,对近代以来日本外交的演变进程作一总结,对分析和把握其未来演变趋势不无裨益。
在19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历史岁月,日本基本上处于以中国为中心、以朝贡与册封为纽带的东亚“华夷体系”的边缘。
19世纪中叶以来,在“西力东渐”的过程中,日本把外交坐标的主轴迅速移向西方,取得了明治维新的成功,在西方列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形成了以“脱亚入欧”为理念、以“主权线”“利益线”理论为依据、以“大陆政策”为核心的军事扩张路线,走上了侵略中国和朝鲜、图谋独霸东亚的道路。
1945年的战败和被占领,宣告了近代以来日本军事扩张路线的彻底破产。
经过约7年的被占领期,日本重新形成了“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外交路线。
其基本内容包括:在安全上主要依赖美国,辅之以有限度的自主武装,放弃对外军事手段和集体自卫权;在国际舞台上采取“低姿态”,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把主要外交资源投入到经济领域,以对外援助等经济方式为主要外交手段。
从广义上说,日本在50年代初期确立“日美基轴”与“经济中心”的战后外交路线以来,就已进入了新的外交转折进程。
但从狭义上说,日本外交的新转折的进程是于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的。
经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高潮期,90年代后半期日本外交调整进程进入了新的探索期。
与明治维新和二战以后两次重大外交调整相比,日本外交的新调整具有如下显著特点:前两次调整是在“外压”与“内忧”之下经过较短时期而完成的,当前新外交调整的条件和时间都比前两次宽松得多,日本有可能较更自主地、从容地构筑面向21世纪的对外战略。
日本究竟要成为何种政治大国,要发挥何种国际作用?围绕这一问题,日本国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主张和思潮。
一方面,从中曾根康弘的“政治大国论”到小泽一郎的“普通国家论”,反映着争当政治大国的共同志向,但其具体内容反映着不同时期的各自特点。
日本外交政策的演变
![日本外交政策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49db6466011ca300a6c390f2.png)
政治大国倡言者——铃木善幸
政治大国推进者——中曾根康弘
政治大国代言人——小泽一郎
政治大国积极实践者 ——小泉纯一郎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措施
• 1、清除战败国意识,进行“战后政治总
决算”
• 2、放弃“重经济、轻武装”的路线,积
极配合美国全球战略,分担责任
• 3、树立“国际新形象”
追随外交的代表——吉田茂
日本经济外交的主要内容
• 对欧美发达国家,日本重点以签订(或修订)双 边《通商条约》和加入国际经济组织为突破口, 到60年代中期,日本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签订或修 订了《通商条约》,加入了《关贸总协定》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发展中 国家,日本重点以ODA为手段,不仅促进了商品 出口、资本输出和原材料供应,而且改善了这些 国家民众对日本的感情,提升了日本在国际社会 的影响力。
经济外交的代表——池田勇人
多边自主外交的具体表现
• • • • 1、日苏关系正常化 2、日美关系平等化 3、日中关系“半官半民” 4、 “新中东政策”
多边自主外交代表——鸠山一郎
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内涵
1、积极全面地参与国际事务,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和 决策权,把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在各类国际组 织和多边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主要目标,并以对国际 组织和活动提供大额经费为敲门砖,寻求在全球事务中发 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以强有力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后盾,在世界经济交流、 合作及经济规则的制定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在国际经济组 织、区域合作组织及相关峰会上发挥导向作用,对国际经 济、贸易政策和区域合作进程发挥决定性影响,力图把经 济与援助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 3、以日美同盟为轴心,以适度的军事力量为依托,在维护 亚太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方面发抨主动而积极的作用,致 力于推动以日美同盟为主、多边合作为辅的地区战略,寻 求在地区格局与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4、以美、日、欧三极体制为基点,以西方共同的政治、经 济制度和基本价值观为模本,发挥集体领导和示范的作用。 推动政治自由化、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法制化。
日本外交 PPT
![日本外交 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8e9bad69dc5022aaea0094.png)
❖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在国内政治方面倡导国 家主义的同时,在对外战略方面,主张要“发挥 与经济大国相称的国际作用”,要积极承担国际 责任,要把日本变成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 在必要时封锁津轻、对马和宗谷三海峡,切断苏 联太平洋舰队南下的通道,将“政治大国”确定 为日本国家的战略目标。
❖ 3. 进入21世纪后,以构建“开放的国家利益” 和成为“国际贡献国家”为主要内容,加紧 实施“普通国家”战略。
“国际国家”论——中曾根康弘
1983年8月27日,中曾 根在自民党夏季研讨会上 作了《“国际国家日本” 的展望和指针》的报告, 声称日本现在“正处于战 后政治总决算时期”,必 须“朝着受到世界信赖的 国际国家的方向迈出步 伐”。
“国际国家”论——中曾根康弘
1983年9月9日,中曾根 在第100届临时国会的施政演 讲中又说:“ 希望能够在经 济取得巨大腾飞的背景下重 返国际社会,参与国际社会 的各种活动,开展符合日本 国力和国情的自主性外交, 使得日本由原来的国际社会 的受益者变为贡献者。”
“承担责任论”
❖ 冷战结束了,世界对日本提出了承担责任 的要求,日本必须尽快对现行的政治体制 进行改革,建立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动 并能承担责任的新的972年7月,日本田中角荣 上台,提出以“对美协调为 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 “首要课题” 的“多边自主 外交” 。
❖ 第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础,谋求同美国 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日本要在政治上 “发挥美国难以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军事上“分 担责任”,在经济上维持协调,缓和矛盾,充当 “对等的真正合作者”。
4、80年代 开始日本推行谋求政治大国的外交
中曾根康弘
“战后政治总决算”
就是公开向战后的“政 治禁区”挑战,摘掉战败国 的帽子,彻底清算不适应日 本走向国际社会的政治体制 和国民意识,改变日本“纯 经济大国”的形象,确立新 的国家战略。
近代中日外交的开端
![近代中日外交的开端](https://img.taocdn.com/s3/m/9581948d680203d8ce2f246f.png)
近代中日外交的开端吉林王厦在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日本大门前,两国都实行锁国政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试图与中国建立官方关系。
一方面,日本想分享西方列强在华利益,另一方面是为征服朝鲜做准备。
按照日本的战略设想,征服朝鲜是实现其征服中国、统治亚洲进而争霸世界的第一步。
因此,它首先想与朝鲜建立邦交,但日本的要求遭到朝鲜拒绝。
按传统“宗藩”体制,朝鲜是中国的“藩属”,朝鲜国王即位时要接受清朝皇帝的册封,并要定期向中国朝贡;而清朝皇帝则有义务维护朝鲜国王的统治,帮助其平定内乱,抵御外来侵略。
于是日本决定先建立与中国的关系,再利用中国的影响压服朝鲜。
近代中日外交进而开启。
1870年9月末,日本政府代表柳原前光到达天津,会见了当时的三口通商大臣成林和直隶总督李鸿章,要求与中国订约、通商。
柳原前光提出的日中联合共同对抗西方列强的观点打动了李鸿章,李鸿章也认为中国应该“联日”抵抗欧美。
当然,他认为中国与日本应另立条约,但日本不应享受中国给西方列强的特殊利益。
在李鸿章的影响下,总理衙门决定允许日本于1871年特派使臣来华商谈订约之事。
日本达到了其最初目的。
但是,对是否与日本通商、订约,清政府内部却有不同看法,安徽巡抚英翰就上折坚决反对。
为慎重起见,朝廷就此向群臣征求意见。
已开始负责对外交涉的李鸿章专门致信总理衙门,再次申述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明代虽有倭寇屡犯中国沿海,但自清初建政以来就很少侵扰中国;咸丰朝以来虽然西方入侵,但日本没有乘机侵扰中国,也没有借此机会要求与中国立约;而且日本与朝鲜、越南不同,它不是中国的藩属国,因此可与其立约。
当然,他仍强调立约的内容应与西方各国不同,不能按日本要求“一体均沾”西方列强在华利益。
1871年1月21日,李鸿章递交了《遵议日本通商事宜片》。
此折观点与给总理衙门信中的内容基本一致。
略有所不同的是,李鸿章在此折后面注意到了日本今后可能对中国的威胁:“笼络之(日本)或为我用,拒绝之则必为我仇。
日本外交的努力(对各国的援助,拉拢)
![日本外交的努力(对各国的援助,拉拢)](https://img.taocdn.com/s3/m/53b4b624453610661ed9f4a4.png)
日本外交上的努力每当具备竞选条件,日本事前都要进行频繁的外交活动。
例如,为在1991 年的第46 届联大上当选非常任理事国,在1990年明仁天皇举行即位大典时,日本向前来庆典的158个国家的代表进行工作并给以优厚礼遇。
在日本的劝说下,巴基斯坦放弃了安理会非常任理事的竞选,使日本成为本地区的唯一候选国。
继而日本又做部分非洲国家的工作。
经过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日本终于以获得161 票中的158 票的绝对多数第7次当选为非常任理事国。
连日本记者都承认,这主要是“日元外交”的胜利。
日本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理事国的活动及前景—兼谈联合国的改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张碧清在2004年拉票过程中,日本特别重视争取在联合国191个成员国中占53席的非洲国家。
:2004年底以来,逢泽一朗外务副大臣以及3位政务官相继访问了近10个非洲国家。
2005年1月以来,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大岛贤三也对非洲国家发动了拉拢攻势。
为了这次“争常”活动,2004年以来,日本的联合国外交力度是很大的。
表现在:邀请安南访日,推荐日本人猪口邦子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在“无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再次获得2005至2006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资格。
2005年7月6日,日本提交给联合国高级咨询委员会的联合国改革建议书声称“由于日本自卫队参加了联合国驻伊拉克多国部队,日本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其官方文件中,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明确的表示,‘旧本要构建安理会应有的具体而明确的形象,积极致力于安理会改革的实现,使日本如愿以偿地加入常任理事国。
12然而,事与愿违,虽然日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其结果仍然和十年前一样,安理会再一次对其关起了大门。
从日本争常看安理会改革明明日本先后向安哥拉、柬埔寨、莫桑比克、萨尔瓦多等国派出自卫队人员参加维和行动, 向柬埔寨、阿富汗、南非、巴勒斯坦、波黑等派出人员执行联合举与和平斡旋。
日本尤其对一些热点地区的和平与重建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近代日本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近代日本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646ca2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1.png)
近代日本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近代日本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其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从孤立主义到帝国主义,再到战后的和平主义,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近代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1. 孤立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日本实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孤立主义政策。
这一时期,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外交联系,对外交往非常谨慎。
这种孤立主义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封建体制和对外国势力的恐惧。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日本的现代化运动,孤立主义政策变得不再适应日本的国家利益。
2. 帝国主义时期20世纪初,日本开始追求帝国主义政策,并试图在亚洲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一时期,日本先后侵略了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国家,成为亚洲的霸权国家。
日本的帝国主义政策主要是出于经济和资源的需求,以及对于地缘政治的追求。
然而,这种侵略行为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的不满和抵制,最终导致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
3. 战后和平主义时期战后,日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混乱和重建,最终采取了和平主义政策。
根据日本宪法第九条的规定,日本放弃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并致力于和平与国际合作。
这一时期,日本将外交政策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合作和国际组织的参与上。
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日本逐渐恢复了经济实力,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日本也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4. 影响与展望近代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对日本本身和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孤立主义时期的封闭使得日本错失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发展机会,导致了国家的落后。
而帝国主义时期的侵略行为则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
战后的和平主义政策使得日本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接纳和尊重,并为日本的经济复苏和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亚洲地区的崛起,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将继续发生变化。
日本对外关系
![日本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006fe15a216147917112845.png)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经济外交”
• 经济外交,就是在政治军事上依附美国的 同时,在经济上和西方国家展开竞争,向 亚非地区扩张。 • 50年代,日本打入东南亚的主要手段是: 战争赔偿。 • 60年代,日本通过援助、赊销和私人投资 开发等形式,加强了在东南亚国家的渗透。
3、70年代“多边自主外交”
三. 90年代以来谋求政治大国的外交措施
• 第一,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 • 第二,加强日美同盟,努力协调两国矛盾。 • 第三,在美国的战略框架下,推进对华关系。 • 第四,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扩大外交的“回旋余地”。 • 第五,积极与欧盟接触和协商,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 第六,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
内容:
• 1.以日美关系为外交基础,坚持“西方一员” 的立场,加强日欧关系,以平衡日美欧三 角关系,坚持日美欧领导世界的三级国际 秩序,力争与美欧大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 分享国际权益。 • 2.继续稳定发展中日的成熟关系。 • 3.加强与东盟国家联系,促进与亚太国家的 合作。 • 4.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重新树立国际形象。
日 本 的 对 外 关 系
二战前 , 日本外交基本特点:军事外交。 实现外交目标的手段:军事侵略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丧失了国家主权,失去了军事外交的基础。 战后几十年,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外交由战后初期 的没有外交权,逐步发展到“经济外交” “多边自主外交” “政治 大国外交”等几个阶段。
• 1972年7月,日本田中角荣上台,提出以 “对美协调为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 “首要课题” 的“多边自主外交” 。
• 内容:1.谋求同美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 关系”。2.恢复日中邦交。3.加强与第三 世界的关系。
日本外交
![日本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1f3e2dddd15abe23482f4dc1.png)
• ペリーまでのアメリカ外交
– ビッドル太平洋艦隊の浦賀来航(1945.7) – プレブル号長崎来航(1849.4)
• アメリカ人捕鯨船員の引き渡し
• ペリーの浦賀来航(1853.7.8)
– 神奈川での外交交渉(1854.3.8~) – 日米和親条約の締結(1854.3.31)
尊皇攘夷
• 徳川幕府と朱子学
日本の外交
明治維新 日清・日露戦争 第2次世界大戦とその後
海外からの波
• 外国船の来航と日本の対応
– ラックスマン(ロシア)の函館来航(1793) – 無二念打払令(1825) – モリソン号事件(1836)
• 侵略への予感
– アヘン戦争(1840.6.28~1842.8.29)
• 日本の外交の混迷
• 日本の混乱
– 田中角栄首相の訪中(1972.7.7)
• 大平外相、日中共同声明署名(1972.9.29) • 日中平和友好条約調印(1978.8)
二つのショック
• ニクソン・ショックとオイル・ショック
– パックス・アメリカーナの終焉 – 日本の外交戦略の必要性
• ニクソン・ショック(1971)
• 混迷する朝鮮の外交政策
– 開国派と攘夷派の対立と政変
• 天津条約(1885) • 朝鮮の内政改革要求と王宮占領(1894.7.23) • 日清戦争(1894.7.25~1895.11.30)
– 黄海海戦(1894.9.17)
日露戦争
• 日露の利害対立
– 義和団事件(1900)とロシアの満州侵攻 – 日英同盟(1902) – ロシアの満州撤退拒否
• 日露戦争(1904.2.8~1905.9.5)
– 日本海海戦(1905.5.27~28) – 奉天会戦(1905.3.1)
冷战时期日本的东南亚外交
![冷战时期日本的东南亚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d2ccbb7af5335a8102d220fa.png)
.
匈蒙占
重 研 究 L 理 I L 论 U N 探 T A 素 N S U
本 同菲律 宾 签订 “ 赔偿 协定 ” , 规 定从 1 9 5 6 年7 月开始2 0 年期 间 日 2 0 0 0 万美元 的劳务赔偿, n 2 . 5 亿 美 元的长期 E l 元 贷款 。1 9 5 8 年1 月, 日本 同 印度尼 西亚 签订 “ 赔 偿协 定 ”规定从 1 9 5 8 年4 月开始 1 2 年期 美元和 冲销过 去 的 1 . 7 7 ] L美元债 务 ,以及提 供4 . 1 2 { L美元 的经济 合作 日元贷款 。1 9 5 9 年5 月 , 日本
.
内蒙占缀强匡沧研 究
s U C
摘 要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日本通 过 军事扩 张进 入 东 南
亚 国 家 。 将 这 一 地 区 纳 入 所 谓 的
以后 , 日本 努 力快速 地恢 复 到 国
际社 会 来 。最先 起步 的是 所谓 的 对东 南亚 的赔偿外 交 。用O DA政 府 开发 援助 方式 对 战争 受害 国进
亚 及世界 和 平与 繁荣 做 出贡献 ;
本 向菲 律 宾 赔 偿5. 5 亿 美 元 以及 年 田 中 角 荣 首 相 访 问 了东 盟 五
本 驻东 南亚 大 使会议 上 ,时 任首 相 三木 表 明 了 E t 本 东南 亚政 策 的 支 柱 ,即积 极 支援 、 强化东 盟 的
( 2 ) 日本 与东 南亚 各 国之 间要在 政 治 、经济 、社会 、文 化等 广泛 领
到与东 南 亚各 国恢 复邦 交正 常化
的 目的 。
1 9 5 2 年1 0 月 日本外相 冈崎胜
男发表 了战后首 次 外交 演说 ,提
《通航一览》——江户时代外交史
![《通航一览》——江户时代外交史](https://img.taocdn.com/s3/m/b05eb50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a.png)
《通航一览》——江户时代外交史
《通航一览》是一部日本江户时代的历史书籍,共350卷,专门记载日本外交史。
《通航一览》按国别和年代进行分类和排序,其中第七、八卷的“鲁西亚国部”中也记载了日本与虾夷地的外交关系。
林复斋(1801年2月10日-1859年10月12日),名韑,字弸中,号复斋,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学者和外交官。
林述斋第六子,为日本著名儒学学者林罗山的后代。
1807年过继给林琴山为养子,并于三年后继承家督之位。
1824年,任红叶山文库书物奉行,主持编纂《重订御书籍来历志》、《重订御书籍目录》等书;后历任先手铁炮头、西丸留守居等职。
1853年,林壮轩死后,继任大学头之职。
他奉命编纂了日本外交史书籍《通航一览》。
翌年,美国东印度舰队由马修·佩里率领,驶入江户湾的浦贺海面,要求与日本进行通商贸易。
林复斋被江户幕府派去交涉。
他认为日本难以维持锁国体制,给予了美国舰队柴火、淡水、食物等必需品,但拒绝通商。
翌年,林复斋代表江户幕府,同美国签订《神奈川条约》。
《神奈川条约》共以日语、汉语、英语三个版本组成。
他拒绝在英文版上签字,理由是他看不懂英文,不知道英文版的内容。
1859年逝世,享年60岁,葬于牛込的下屋敷(今新宿区市谷山伏町林氏墓地)。
长子林莺溪(林晃)继承林氏当主之位,大学头之位则由次子林学斋(林升)继承。
著作有同美国交涉的记录《墨夷应接录》。
日本幕末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
![日本幕末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d60789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7.png)
日本幕末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幕末时期,也被称为幕府末期,是指日本江户幕府统治时期的末期,大致时间跨度为1853年到1868年。
外交与对外关系在这一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日本的未来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外关系的背景幕末时期,日本经历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压迫,特别是美国的黑船来航,以及商务船派遣事件的发生,使得幕府意识到日本政治体制的腐败和技术落后的问题。
二、朝鲜与琉球的关系在幕末时期,日本与朝鲜和琉球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幕府试图通过对朝鲜和琉球的控制来建立自身的权威。
然而,这种尝试并未取得成功,由此导致了与两个国家交战的局面。
三、对外贸易与条约制定幕末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幕府不得不与外国进行贸易。
1858年,日本政府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浦江条约),从而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开放。
此后,日本相继与多个西方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得外国在日本的贸易和势力扩张得到了巩固。
四、幕府的外交政策尽管面临着列强的压迫,幕府并未完全放弃对外的抵抗与反击。
幕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包括派遣使节出使西方国家、与西方国家进行谈判、引进外国技术与文化等。
这些举措旨在通过与外国国家的接触,使日本得以迅速发展,并在未来的斗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五、幕末时期的外交影响幕末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对日本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接触,日本逐渐认识到自身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薄弱之处,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
另一方面,外交的失败也使得日本对西方列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激发了国内的反对势力,为幕府的倒台与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幕末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在日本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外交交往与争端,为日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引发了日本国内变革的必要性。
幕末时期的外交经验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日本的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甲午战争的日本外交资料(免费)
![甲午战争的日本外交资料(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f451cf116c175f0e7cd137d9.png)
日清講和条約大日本帝国全権 伊藤博文首相、陸奥宗光外相大清帝国全権 李鴻章明治28(1895)年4月17日 調印明治28(1895)年4月20日 批准第一条清国ハ朝鮮国ノ完全無欠ナル独立自主ノ国タルコトヲ確認ス因テ右独立自主ヲ損害スヘキ朝鮮国ヨリ清国ニ対スル貢献典礼等ハ将来全ク之ヲ廃止スヘシ第二条清国ハ左記ノ土地ノ主権並ニ該地方ニ在ル城塁、兵器製造所及官有物ヲ永遠日本国ニ割与ス一左ノ経界内ニ在ル奉天省南部ノ地鴨緑江口ヨリ該江ヲ溯リ安平河口ニ至リ該河口ヨリ鳳凰城、海城、営口ニ亘リ遼河口ニ至ル折線以南ノ地併セテ前記ノ各城市ヲ包含ス而シテ遼河ヲ以テ界トスル処ハ該河ノ中央ヲ以テ経界トスルコトト知ルヘシ遼東湾東岸及黄海北岸ニ在テ奉天省ニ属スル諸島嶼二台湾全島及其ノ附属諸島嶼三澎湖列島即英国「グリーンウィチ」東経百十九度乃至百二十度及北緯二十三度乃至二十四度ノ間ニ在ル諸島嶼第三条清国ハ軍費賠償金トシテ庫平銀二億両ヲ日本国ニ支払フヘキコトヲ約ス右金額ハ都合八回ニ分チ初回及次回ニハ毎回五千万両ヲ支払フヘシ而シテ初回ノ払込ハ本約批准交換後六箇月以内ニ次回ノ払込ハ本約批准交換後十二箇月以内ニ於テスヘシ残リノ金額ハ六箇年賦ニ分チ其ノ第一次ハ本約批准交換後二箇年以内ニ其ノ第二次ハ本約批准交換後三箇年以内ニ其ノ第三次ハ本約批准交換後四箇年以内ニ其ノ第四次ハ本約批准交換後五箇年以内ニ其ノ第五次ハ本約批准交換後六箇年以内ニ其ノ第六次ハ本約批准交換後七箇年以内ニ支払フヘシ(下略)(日本外交年表竝主要文書より)明治28(1895)年4月17日、伊藤博文首相・陸奥宗光外相の日本全権大使と、清国講和全権大使 李鴻章・李経芳が、下関市内の春帆楼(しゅんぱんろう)に於いて開催されていた下関講和会議の結果、調印した日清戦争の戦後処理に関する講和条約。
一般には調印地の名を採って「下関条約」あるいは「馬関条約」と呼ばれている。
明治27(1894)年、朝鮮半島において「甲午農民戦争」(東学党の乱)が勃発した際、「宗主国」の清国が朝鮮半島へ出兵。
日本幕末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
![日本幕末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9b9e56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b.png)
日本幕末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日本幕末时期(1853-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外交与对外关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日本国内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外交政策也发生了转变。
本文将探讨日本幕末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并分析其影响。
一、外交政策的变革1. 改变封闭政策在幕末时期之前,日本一直实行封闭的国策,与世隔绝。
然而,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带领舰队抵达日本,并迫使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打破了日本封闭的局面。
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国内的震动,使得日本意识到与外国进行外交交涉的必要性。
2. 接受不平等条约在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后,日本对外交政策进行了改变。
接连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俄国等。
这些国家通过武力或威慑力量迫使日本接受了一系列对日不利的条约,丧失了部分主权和领土。
3. 启蒙思想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变革不仅仅受到外力的影响,日本国内的启蒙思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幕末时期,日本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潮流,这些启蒙思想家们主张改革与开放,反对封闭与保守。
他们的主张对外交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外交关系的发展1. 与美国的接触日本与美国的接触可以说是幕末时期外交关系的最重要事件。
签订不平等条约后,日本试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与美国进行接触和交流。
1858年,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为日本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2. 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接触除了与美国的接触外,日本也与其他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日本在与英国和法国的条约中设立了驻日公使馆,这也为日本的对外事务提供了正式通道。
此外,日本还在对外关系中与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涉。
3. 与中国的关系日本与中国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幕末时期也不例外。
然而,幕末时期的日中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清朝政府封锁了对日本的通商活动,并试图通过武力干涉日本的内政。
这导致了日本发起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以应对中国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和为贵,无忤为宗; (2)笃敬三宝(佛法僧); (3)承昭必谨; (4)以礼为本; (5)绝(饕)餮弃欲,明辨诉讼; (6)惩恶劝善,古之良典; (7)人各有任,掌宜不滥; (8)早朝晏退; (9)信是义本,每事有信; (10)绝愤弃嗔;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十七条宪法2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第四编:战后外交 第一章 占领时期的外交 第一节 保存天皇制的挣扎 第二节 维护生存的外交 第三节 顺应改革的外交 第二章 中小国家时代的外交 第一节 媾和条约的签订 第二节 日美基轴的确立与维护 第三节 等距离外交的出台 第四节 对中外交的突破 第五节 安全保障外交的登场 第三章 经济大国时代的外交 第一节 政治大国目标的凸现 第二节 经济合作外交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 ODA外交的大规模应用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圣德太子像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圣德太子像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冠位十二阶制度
大德、小德、 大仁、小仁、 大礼、小礼、 大信、小信、 大义、小义、 大智、小智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十七条宪法1
一、律令制度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与封建社会的建立 (二)律令(りっりょぅ)制度的确立 (三)律令制度时期的几个历史阶段 二、律令制度时期的日本外交 (一)与唐朝对立的外交政策 (二)全面学习唐朝的政策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二)圣德太子执政时期同中国的交往
1、吸收中国文化,加强统治 2、与中国的交往 (1)小野妹子出使隋朝 (2)小野妹子再次出使隋朝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第二编:近代外交 第一章 明治前期的外交 第一节 结交泰西 第二节 “征韩”外交 第三节 征台外交 第四节 甲午战争外交 第二章 明治后期的外交 第一节 日俄战争前的外交 第二节 日俄战争后的外交 第三章 大正时期的外交 第一节 一战中的外交 第二节 深化渗透中国的外交 第三节 争雄亚太的外交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三、教学内容
第一编:古代外交 第一章 古代早期外交 第一节 日本早期与外界的联系 第二节 邪马台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三节 大和国家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二章 中世纪前期的外交 第一节 古代天皇制时期的日本外交 第二节 镰仓时代的外交 第三节 室町时代的外交 第三章 中世纪后期的外交 第一节 安土桃山时期的外交 第二节 德川幕府前期的外交 第三节 德川幕府末期的外交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第五编:冷战后的外交 第一章 90年代的外交 第一节 从日美欧三中心到成为常任理事国目标 的明确 第二节 安全外交的演进 第三节 文化外交的配合 第二章 全面推进的大国目标 第一节 日美基轴的固化(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 克战争) 第二节 东亚共同体的目标 第三节 常任理事国的梦寐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第三编:二战前的外交 第一章 走向军国主义的外交 第一节 围绕“九· 一八事变”的外交 第二节 “卢沟桥事变”前后的外交 第二章 法西斯体制时期的外交 第一节 联合德意的外交 第二节 日苏互不侵犯条约 第三节 挑战美国的外交 第四节 太平洋战争外交
元寇防塁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文永の役(1274)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文永の役(1274)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博多湾に集結した元・高麗軍の大船団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弘安の役(1281)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一)镰仓幕府的抗元战略 (二)室町幕府的勘合、信牌贸易 (三)豐臣秀吉的恐外与对外侵略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元朝最强大时的版图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元寇の船を建造させられ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元寇と高麗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三)豐臣秀吉的恐外与对外侵略
1、镇压传教士与基督徒 2、侵略朝鲜
第一阶段,日军战略进攻阶段,迅速占领朝鲜。 第二阶段,明军反攻,收复平壤、开城等地。 第三阶段,相持和议和阶段。 第四阶段,日军再侵,明军和朝鲜战略总反攻。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小野妹子第二次出使隋朝
“唐客裴世清罢归,则复以小野妹子臣为大 使,吉士雄成为小使,福利为通事,副于唐客尔 遣之。爰天皇聘唐帝,其辞曰:东天皇敬白西皇 帝,使人鸿胪寺掌客裴世清等至,久忆方解,季 秋薄令。尊侯何如,想清念。此即如常,今遣大 礼苏因高、大礼乎那利等往,谨白不具。”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二、幕府制度的历史阶段
(一)镰仓幕府时代(1192—1333年) (二)室町(むもまち)幕府时代 (1336—1573年) (三)安土桃山时代(1573—1598年) (四)江户幕府时代(1603—1867年)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三、幕府时期的外交
记载文献 《晋书· 东夷传》 《宋书· 夷蛮传》 《宋书· 夷蛮传》 《宋书· 夷蛮传》 《宋书· 夷蛮传》 《宋书· 夷蛮传》 《宋书· 夷蛮传》 《宋书· 夷蛮传》 《宋书· 夷蛮传》 《宋书· 夷蛮传》 《南齐书· 东南夷传》 《梁书· 东夷传》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第二节 中世纪前期——古代天皇制时期 的日本外交(645—1192年)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一)与唐朝对立的外交政策
1、朝鲜半岛的历史演进 2、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3、白村江口之战 (1)朝鲜半岛三国与唐朝的关系 (2)日本的军事介入 (3)白村江口之战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新罗统一伽倻之前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白(村)江口之战1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白(村)江口之战 2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第三节:中世纪后期——幕府时期的外交
一、幕府制度的建立 (一)武士阶层的兴起 (二)镰仓幕府(かまくらぱくふ 1192—1333年)的建立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镰仓幕府的机构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汉委(倭)奴国王” 金印1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汉委(倭)奴国王” 金印2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汉委(倭)奴国王” 金印3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汉委(倭)奴国王” 金印4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邪马台国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日本外交史绪论
一、学习日本外交史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的 三、教学内容 四、参考书目 五、教学要求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一、学习日本外交史的重要性
1、日本是中国重要的邻国、大国,需要全面了 解和掌握。 2、日本成为强国的历程值得从外交史的角度研 究。 3、从中日关系的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两国关系发 展未来的角度,我们更需要了解日本及其外交。 4、学习日本外交史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亚太地 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外交及其历史。 5、学习日本外交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国家 和民族的利益。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第六编:中日关系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章 曲折的对中外交 第一节 政治上的摩擦 第二节 对中国的经济合作外交 第二章 “政冷经热”的危机与考验 第一节 缺乏国际视野的固执政策与冷淡的政治关系 第二节 经贸关系与经贸合作的飞跃发展与潜藏的危机 第三节 东亚共同体视野中的微妙关系 第七编:21世纪初日本外交体制及其运作 第一章:日本的外交机构 第二章:外交的机制、政策及类型 第三章:外交理念和外交官
邪马台国外交路线图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派遣使节向中国朝贡
年代 413年 421年 425年 430年 438年 443年 460年 462年 477年 478年 479年 502年
事件 倭国到中国朝贡 赐倭王讃爵号 倭国王讃朝贡 倭国王朝贡 珍遣使朝贡 済遣使朝贡 倭国遣使朝贡 興遣使朝贡 倭国遣使朝贡 武遣使上表 任命武为征东大将军 任命武为征东大将军
十七条宪法3
(11)明察功过,赏罚必当; (12)国司、国造勿敛百姓; (13)诸任官者,同知执掌; (14)群臣百僚,无有妒忌; (15)背私向公,为臣之道; (16)使民以时; (17)大事不可独断。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小野妹子出使隋朝
“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其国书曰,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末处天子,无恙云云。帝 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蛮夷书有无理者,勿 复以闻。”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今津 元寇防塁 【げんこうぼうるい】(福岡市西区今津)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元軍はこの浜にも上陸しました(今津浜)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元軍はこの浜にも上陸しました(百道原)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
(二)室町幕府的勘合、信牌贸易
1、对中国的贸易 2、对朝鲜和琉球的贸易
制作人:周永生 版权人:周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