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二次国际分工(18世纪 世纪70 2. 第二次国际分工(18世纪70 年代—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60年代 年代 19世纪60年代)
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 第一次科技革命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工业国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品与 农业国仍用封建时代工具生产粮 食和工业原料之间的国际分工
第三次国际分工( 19世纪 世纪70 3. 第三次国际分工( 19世纪70 年代—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年代 20世纪40年代)
2. 社会经济条件
(1)科技水平 (2)生产力发展水平 (3)国内市场规模与经济结构 (4)人口数量与质量
3. 文化与宗教影响
4. 上层建筑的影响
(1)国家政府利用上层建筑的作用,通过 国家政府利用上层建筑的作用, 经济力量、暴力手段、 经济力量、暴力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 等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 等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 (2)国家政府采取封锁、禁运、断绝经济 国家政府采取封锁、禁运、 贸易关系等手段,人为地割断一国与其 贸易关系等手段, 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他国家的经济联系,从而使其在国际分 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 (1)第二次科技革命 (2)资本输出占据统治地位 (3)世界多边贸易的发展 (4)世界货币的形成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 之间、 之间、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 生产国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第四次国际分工(20世纪50年 世纪50 4. 第四次国际分工(20世纪50年 代至今) 代至今)
第一章 国际分工与 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与国 际贸易的关系
1.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开展的基础 2. 国际分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贸易形 态和方向
三章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国民经济 内部分工超越国界,向国外延伸发展的结果,是 产生国际贸易和形成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历史、 经济的范畴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演变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1. 国际分工的过程伴随着野蛮的掠夺 2. 分工主体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 3. 对强迫参与分工的另一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不 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甚至是倒退或毁灭
1.分工的中心由原来英国扩大为英、法、德、
日、美等一组发达国家为工交换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加重了殖民地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依赖性
5.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世界市场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1.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分工占主导地位 2.国际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3.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 5.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6.跨国公司内部的网络化国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 7.“大脑——手脚”型国际分工成为潮流
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 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地、水流、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等等。
(二)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 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科学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第二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与国 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1. 国际分工为国际贸易提供交换的物质基础 2. 国际分工的优越性会吸引各国主动参与国际 贸易 3.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
课件-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置、排气装置油泵;荷兰生产涂料、机件;德国生产活塞、筋
轮盘、速度计、燃料箱、后轮轴;比利时生产坐垫;奥地利生
产水箱、加热器软管。
8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四,从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进一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这 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所谓产品内分工 ,就是指产品生产过程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形 成了以生产工序、生产区段、生产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 这种国际分工是比较典型的价值链分工。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处于不断演化的发 展过程之中。
第一阶段——16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
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
殖民地开拓,大大扩大了销售市场,并促进了手工业生
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渡,使工业和产量迅速增长。
那时,西欧殖民者因暴力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在
者控制,后者被控制;前者剥削,后者被剥削。这种不
国家的不平等的贸易关系。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五,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 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指的是一国对外 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世界贸易依 存度又称世界贸易系数,指国际贸易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 占的比重。一国经济对于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世界经济 对于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与国际分工有很大关系。国际分 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都有 了很大的提高。
的工业部门的生产,并把落后的农业部门的生产转移到海 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落后国家的农民被迫为世界市 场生产原料和粮食,并变为先进国家工业品的消费者。这 样,原来在一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农村,工业部门与农业部 门之间的分工,就逐渐演变成世界城市与农村的分离与对 立,演变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 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这种国际分工格局可以称为垂直 一体化模式的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2023-11-03
目 录
• 国际分工概述 • 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 国际分工的动因与影响因素 • 国际分工的效应与挑战 • 国际分工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 国际分工案例研究
01
国际分工概述
定义与特点
01
定义
02
特点
03
1. 多样性
04
2. 动态性
05
3. 互补性
国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之 间根据各自的生产要素禀 赋和比较优势,在国际贸 易中承担不同的生产环节 和产品角色,以实现全球 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和 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生产专业化程度
一个国家的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就 越高,就越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优势地位。高度的生产 专业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 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的作用
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它们通过建立跨国生产网络和 全球供应链,将不同国家的资源和市场整 合起来,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 通常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的投资和贸 易伙伴,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获得更 大的利润。
意义
规模经济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在生产某种产品时会选择大规模生产 ,并通过国际化分工和贸易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为政策 制定者提供了制定产业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思路。
03
国际分工的动因与影响因 素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达国家通常拥有先进的科技、高效的生产 效率和丰富的资本储备,主要承担研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高端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承担生产制造、加 工组装等中低端环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一、引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分工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通过专业化生产,形成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国际贸易则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本文将探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旨在深入剖析两者的互动关系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定义与特点2.1 国际分工的定义与特点国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优势,通过专业化生产,形成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国际分工的特点包括: - 分工明确: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特定领域或产业上具备明确的分工,以实现效率的提升。
- 互补性:各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形成互补性的分工关系。
- 专业化生产:各国或地区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域或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2 国际贸易的定义与特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特点包括:- 互惠性:国际贸易是基于互惠原则进行的,各国通过贸易交换获得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 依赖性:各国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存在差异,彼此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 扩大市场: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1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国际分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各国通过专业化生产,形成了互补性的分工关系,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专业领域上形成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和深化。
3.2 优化资源配置国际分工使各国或地区能够将资源用于最具竞争力的领域或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通过分工合作,能够更好地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
3.3 降低生产成本国际分工使得各国或地区能够通过专业化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特定领域或产业上形成竞争优势,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分工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俄林)
主要观点: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 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 是因为两国的要素禀赋不一样,生 产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它 是以比较优势原则为依据,在理论 和政策上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里昂惕夫之迷”
(ti)惕
里昂惕夫利用他所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进出 口商品进行了验证,结论是美国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度要 大于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而按赫克歇尔——俄林理 论,美国应该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 品。对于这个谜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里昂惕夫的解释:这种现象出现是因为美国利用对外贸易 来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所致。 人力技能理论:认为熟练劳动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出口 以熟练劳动密集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非熟练劳动密集型 工业品为主;熟练劳动程度相对稀缺的国家,出口以非熟 练劳动密集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熟练劳动密集型工业品 为主。美国的对外贸易就属于前者。 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熟练劳动能力也是一种资本, 称之为人力资本,它和实物资本一样可以重复取得收益。
3、产业内贸易理论:他解释了同一产业部门产品之间 相互进行贸易的原因和规模。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新情况:战后半数以上的国际贸易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只占世界贸易的1/5。 这种情况赫——俄理论无法解释。 新理论: 1、需求相似理论:从需求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战后发达 国家之间的贸易占了国际贸易的最大比重。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重要 作用,这一理论可用于解释工业品的国际贸易格局。
西方经济学家 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论(亚当· 斯密) 比较成本理论(大卫· 李嘉图) 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俄林) “里昂惕夫之迷”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1.需求相似理论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萌芽阶段表现为:西欧殖民主义者强制性地对拉丁美 洲、亚洲、非洲等进行掠夺,从这些地方为本国输送自 己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并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 ,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 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化工 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由此促成国际分工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分工形式是形成 以英国为中心的包括亚非拉在内的国际分工。
单的加工的分工 ②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劳动
密集型制成品 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加强 5.从垂直分工,主
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 分工。这种分工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发达国家 的工业品进行不等价交换。
之,则只有比较劣势。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
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
表示: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
产品A的相对成本 =----------------------------------
核心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比较优势说的理论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 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 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
出率来衡量 : 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二)影响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水平因素 它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在机器大工业发展 起来以后 ,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进行 国际分工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然 会对国际分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生产关系因素 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 点。例如在旧殖民主义时期,国际分工明显带有宗主国掠夺、 统治殖民地、附属国的性质和特点。 3、自然条件因素 不同国家的地理 、气候、资源、国土等条件不同,为国际分工 提供了自然基础。但现实中究竟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归根结底是 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一)按参加国际分工经济体的生产技术水 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可划分为 二种不同类型的国际分工形式。 1、垂直型国际分工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 分工。这类分工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它分为两种。
(1)一种是指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具有较高技术 水平的工业制成品,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生产技 术水平较低的农矿业初级产品。垂直型国际分工 仍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形式。
总结: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三)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 市场最终确立时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 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经济组织方面, 促使垄断组织出现,大企业时代来临,企业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日趋国际化,出 现了跨国公司。工业部门方面,出现了一系 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制造、 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 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产业间水平分工后者则是指不同产业所生 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由于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有先有后,侧重的工 业部门有所不同,各国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存 在差别,因此,各类工业部门生产方面的国际 分工日趋重要。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 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工业制成生产 之间的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由此形成水平型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小麦的机会成本 =
减少的大米产量(
)
增加的小麦产量(
)
QR是大米产量,QW是小麦产量,“△”表示变动
表3-3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表3-4 中美两国大米和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
❖ 2.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 (1)发生贸易后各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 口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造成具有比较优势产品 (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没有比较优势的 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
➢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 分工
➢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 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 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 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等商 品的交换
组装加工——台湾 富士康
屏幕——韩国LG、 日本夏普
内存、电池、——韩 国三星、日本东芝、
➢ (二)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 1.基本假设 ❖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
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
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 (5)规模报酬不变 ❖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
❖ 3.贸易所得 ❖ (1)贸易前 ❖ 两国都是封闭经济,自给自足 ❖ 假设每个国家都将自己的劳动资源平均
分布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
中国 美国 总额
大米 (吨) 50 40 90
小麦 (吨) 25 50 75
❖ (2)贸易后
❖ 中国专业化生产100吨大米,美国专业化生产100吨 小麦
❖ 中国保持50吨大米消费量,用余下的50吨大米换小 麦
国际分工、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分工、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国际分工的含义,熟悉国际分工形成发展的几个阶段。
通过举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掌握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重点:国际分工的定义。
难点: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讲授第一节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第二节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二、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对外贸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背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一课时[复习回顾]:1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点。
2、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
3、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回顾、总结。
[讲授新课]第一节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次大战后)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从分工的格局上,工业国与工业国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从工业部门分工上,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这种部门内部的分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及与社会分工的区别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各国货物、服务、生产要素等的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变化是其表现形式。 (二)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 社会分工是指社会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分工,是各种社会形态所共有 的;而国际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大机器 工业建立以后才形成的。 国内社会分工的商品交换是通过国内贸易进行的;而国际分工的商品交换则是 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的。 国内社会分工的商品交换受国内价值规律的制约;而国际分工的商品交换则受 国际价值规律的制约。 国内的商品交换受到的限制比较少,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而国际分工之间 的商品交换则受种种限制,如对外贸易政策、各国的货币政策、贸易壁垒、限 制性商业惯例等。
第二节 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一)发达国家居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在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发达国家一直居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虽然国际分工出现多种类型,但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地位仍未改变。这 是由于: (1)发达国家处于科技发展的领先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达国家一直处于世界 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纵深发展,使社会分工向广度和深 化发展。 (2)以发达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开创者。跨国公司通过直接 投资建立的全球性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把世界各国纳入这些体系中。 (3)发达国家是世界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是经济全球化的带头人。 (4)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在众多的区域性经济贸易中效益最为 显著,影响也最大。它们的内部分工又影响着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分工PPT课件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续)
• 3.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为世界绝大多
数国家接受,从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各国对外经 济贸易政策的主流。它们为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 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世界社会分工向 广化和深化发展。 • 4.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 • 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包括各种 类型的国家,且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加深。
兴工业化国家。 •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参与度 • 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过渡:
从国际货物分工向国际服务分工延伸:从单一类 型的国际分工向多层次的国际分工形式发展。 • (四)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
三、人口与市场
• 人口分布、生产规模和市场发育度与规模影响各 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
• 1.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 需要。
• 2.现代大规模的生产使分工成为必要的条件,这 种分工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分工。
•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市场 不断扩大,分工向纵深发展,各国参与国际分工 的愿望日益强烈。
四、交通与通信业(新)
• 第一,较高运输成本减少初级产品出口所得的收 入,降低了一国经济可以用作投资的储蓄量;抬 高资本货物的出口价格,抑制比较优势的发挥。
际化的趋势,促使整个社会分工向纵深发展。 • 2. 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 (1)建立起全球性的生产体系和贸易体系。 • (2)金融、货币和投资市场囊括全球。 • (3)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人力资源流动。世界性移
民、人才跨国培养、公开和隐蔽性流动都在加大。 • (4)建立地区和全球性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与机制。
参与这种分工的国家除了发达国家,还有一些新 兴工业化国家。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
市场结构 2
1 发展速度
贸易利益 4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 易的影响
3 贸易方式
地理方向 6
5 地区分布
1、发展速度
一、国际分工加快了国 际贸易的发展速 度 1. 国际分工为国际贸易提供交换的物质基础
2. 国际分工的优越性会吸引各国主动参与国际贸 易
3.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
2、市场结构
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包含: 一是国际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方向 二是参与贸易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状
况
二、使国际贸易中的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3、贸易方式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促使国际贸易方式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贸易方式
包销、定销、代 理、易货贸易
现代的贸易方式
补偿贸易、加工贸易、 许可贸易、 电子贸易 或无纸贸易
4、贸易利益
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各国总体利益增加,但分配不均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地区分布: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决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6地理方向:各国外贸地理方向与其分工的程 度成正方向变化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1国际贸易是联结国际分工的纽带 2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速度制约这国际 分工的发展 3国际贸易引导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国际分工具有决定性,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Page 11
谢谢观赏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基本含义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Page 1
Page 2国际分工Fra bibliotek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水后, 国民经济内部分工 超越国界,向国外 延伸发展的结果。
国际贸易学课件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 • (2)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开展活动的场所,是国
际分工的重要实现手段; • (3)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 因此,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形成和发
• 3、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 • 人口多寡、生产规模和市场大小制约着国际分工的
发展:(1)人口多寡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因而 影响国际分工;(2)生产一旦大规模生产,分工越 来越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包揽所有的生产, 必须参与国际分工。(3)世界市场的扩大对国际分 工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一国的市场规模越大, 参与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就越大,实现国际分工的程 度就越高。 • 4、国际生产关系 • (1)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有国际分 工,就有世界市场,就有国际生产关系;(2)国际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超出民族和国家界限发展 的结果: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重要的国际生 产关系,是国际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国际间 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 5、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一般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 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国家力量、经济政策、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
• 上层建筑可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殖 民主义者所采取的武力征服政策、各种超经济的强 制手段以及自由贸易政策,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 形成过程起了重要作用。如亚非拉国家的种植园经 济、单一经济以及世界农村和世界城市的分离与对 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关税 政策,等,都极大地阻碍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而战 后的GATT的多次谈判,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展开。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60 年代);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3.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 段(19世纪中叶——二战);
4.国际分工的发展迅速,并 在现代国际分工中居主导地位。 其次,战后发达国家之间除了工业部门的 分工,还发展了工业内部的分工。 第三,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 也有了变化。 第四,战后参加国际分工的主体、客体日 益广泛,国际分工呈现多样化趋势。 第五,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二)国际分工按分工是在产业之间 或产业内部分为两种:
1.产业间国际分工 2.产业内部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三)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来 划分,可将国际分工划分为劳动密集 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 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三、影响国际贸易区与分布和地理方向 四、发达国家成了现代国际分工的主要角色 五、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国际贸易利益 分配 六、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链末端 七、成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断提高 六、国际分工成为推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2020/8/10
第五节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纽带 二、国际贸易制约着国际分工功能的实现 三、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制约着国
际分工的发展 四、国际贸易可以协调参与国际分工主权
国家的分工利益 五、国际贸易引导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
• 定义: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 发展简况 :
产业革命 二战后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20/8/10
第二节 战后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国际分工向广度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性质发生变化 三、国际分工的形式出现的新变化
代化的客观要求 六、战后贸易更加自由化
2020/8/10
第四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使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国际贸易地区分
布和地理方向 四、国际分工中所出地位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利
益分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不均等 五、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使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形式有变化 2、发达国家之间国际分工的变化 3、前苏联、东欧国家间的国际分工 4、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
四、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下降,水平型和混合型的 国际分工上升
2020/8/10
第三节 战后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的的主要 原因
一、技术革命连续发生
二、资本国际化 三、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增长 四、交通与通讯的现代化 五、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进行经济交流的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而国际贸易的背后则是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国际分工的类型和国际分工的利与弊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1.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国际贸易使得不同国家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其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比如,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出口商品来获得更多的外汇,进而在其他领域进行投资和发展,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
2. 扩大市场规模国际贸易可以将不同国家的市场连接在一起,扩大市场规模。
通过进口和出口,企业可以更广泛地接触消费者,提高产品销量,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同时,也可以从全球市场上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机会,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 促进技术进步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的流动和传播,推动技术进步。
各国通过贸易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最新科技成果,从中获取灵感和借鉴,进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本国技术的发展和升级。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1. 自然资源型国际分工一些国家由于自然资源的丰富,形成了自然资源型国际分工。
例如,中东国家以石油资源为主要经济支柱,通过出口石油实现经济发展;澳大利亚以矿产资源为主要出口商品,成为全球矿业大国。
2. 劳动力密集型国际分工劳动力密集型国际分工意味着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劳动力成本的差异来进行经济合作。
发达国家往往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出口获得经济发展。
3. 技术密集型国际分工技术密集型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来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
发达国家通常在高技术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三、国际分工的利与弊1. 利:提高生产效率国际分工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板、电容器——村 田制作所、日东电工
➢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
通过比较优势,发挥优势互补 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 引进竞争,促进技术、管理等的改进
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 叶)
资本主义以前 ,自然经济,只存在着不 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
❖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 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并主张采取行政手段, 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恩格斯
就像守财奴一样, 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 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
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 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 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 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 2.生产和贸易模式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
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j的劳动生产
率可用
来表示,其中Qj是产量,L
是劳动投入。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
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
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的 衡量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其发展 ❖ 熟悉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 掌握几种主要的国际分工理论的思想、模型及其现
实经验
❖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当代国际分工 ❖ 第三节 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 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
第二节 当代国际分工
一、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世界性产业结构在扩大 经济全球化快速进行 市场经济体制普遍接受 国际分工参与度扩大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二)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垂直型 水平型 混合型 外包型 网状型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错误: 认为贸易 是”零和游戏“
贸易平衡论
进步性: 贸易平衡 收支平衡
➢ (三)重农学派的重商 主义政策
• 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从而逐渐形成了 重农学派
• 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rançois Quesnay,16941774)
• 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
• 评价:
✓ 对农业的过分重视使得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没有太 多贡献
✓ 自由经济思想对后来的古典经济学家有很大的影响
➢ (一)绝对优势说(Absolute Advantage)的主 要内容
•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 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 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 反,具有绝对劣势
• 绝对优势也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 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 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 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 劣势
•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 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 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 么都生产更有利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
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
可用
表示。如在某种产
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所需的
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
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 引入模型分析
1.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 2.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
但生产技术不同 3.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
11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手工业与农业逐 步分离,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 现”和随后的殖民地开拓 ,出现了宗主国 和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
(二)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 6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由英国波及到其他国 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
(三)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 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层次化
第三节 国际分工的发展的条件
❖ 一、自然条件 ❖ 二、社会生产力 ❖ 三、人口与市场 ❖ 四、交通和通讯业 ❖ 五、资本流动 ❖ 六、国际生产关系 ❖ 七、经济体制与政策
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
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英国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
世界市场上出现了大宗商品
(三)形成阶段(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 大战)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加强, 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
分工的中心国家扩大
发达国家间出现部门分化
亚、非、拉美国家垂直型分工加深
生产和消费变成世界性
➢ (一)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 古罗马古希腊时代
一个女奴隶等于四条公牛
•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最早提 出国际分工思想
• 早期的国际贸易思想还从宗教神学中产生; 基督教教会对其影响也较大
❖ (二)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贸易观点 ❖ 时间:15世纪末到18世纪 ❖ 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
➢ (二)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1.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
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
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
❖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 分工
❖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 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 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 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等商 品的交换
组装加工——台湾 富士康
屏幕——韩国LG、 日本夏普
内存、电池、——韩 国三星、日本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