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会计核算原则:包括货币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持续经营概念等。
2. 会计核算方法:采用双重会计制度,即将经济业务按财务和预算两个方面进行核算。
3. 会计核算程序:包括经济业务登记、凭证填制、账簿记账、财务报表编制等一系列环节。
4. 会计信息披露: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准确地向内外部提供财务会计信息。
5. 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6. 财务报告制度:包括年度报表、中期报告、财务报告、专项报告等。
7.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经济业务授权制度、核算制度、财产保管制度、财务管控制度等。
8. 决算制度:包括经济业务决算、财务报表决算、预算决算等方面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能够规范单位的经济活动,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增强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同时,也能够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和依据。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指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提供规范的准则和规程。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背景、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核算方法和报告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背景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组织,其特点是以非营利为目的,依靠供给经济实体及社会力量提供资金,主要通过提供公益性服务来回报社会。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定,就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提高其透明度和规范性。
二、适用范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适用于国有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经法定程序或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
其中,国有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投资或控股,以挂牌、代管、托管等形式管理的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是指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以推进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而设立的事业单位;其他经法定程序或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包括其他各类事业单位。
三、基本原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公正性、连续性、谨慎性、权责统一及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真实性要求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公正性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连续性要求持续追踪和记录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和财务信息;谨慎性要求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时,采取相应的审慎处理方法;权责统一要求明确划分事业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四、核算方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了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包括一般核算方法和特殊核算方法。
一般核算方法是指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进行的一般账户核算、成本核算、往来款项核算、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核算、长期投资核算、负债核算和净资产核算等。
特殊核算方法是指在一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要而设立的特殊核算科目和方法,如资金专用账、捐赠收入与支出核算、事业基金核算等。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帐 户的使用体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3、专业性
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主要是教育、科研、 文化、卫生等社会公益活动,对相关方面的专 业性要求较高,其主要组成人员大多为专业人 员,其所从事的不是实物性质的生产活动,而 是以专业技术知识为支撑的服务性活动,具有 较强的专业性。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4、资源提供多样性
政府收支分类
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制定了《政府收支分类 改革方案》,并据此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 分类科目》,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其中支出功能分类这是此次科目改革的核心。
政府收支分类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明细科目设置。本科 目应当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 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并 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 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基本支出”和“项 目支出”明细科目下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 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 细核算;同时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 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度 )
中 小 学 校 财 务 制 度 (
高科 等学 学事 校业 财单 务位 制财 度 制 度 (
文 化 事 业 单 位 财 务 制 度 (
文 物 事 业 单 位 财 务 制 度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概述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会计制度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规范和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透明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二、会计核算制度1. 会计主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为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和性质,可以设立多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应当独立设置账簿,进行独立核算,并应当互不干涉。
2. 会计期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期间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调整后的会计期间应当固定,并且连续12个月。
3. 会计核算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包括货币计量、成本计量和经济责任计量三种计量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应当正确运用这些计量方法,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会计账簿和报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整的会计账簿和报表,包括总账、明细账、辅助账等,确保会计核算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三、会计制度流程1. 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心是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包括编制、执行和监督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预算编制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编制年度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做到预算收支的合理安排和控制。
2. 日常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日常财务管理体系,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费用管理等。
在日常财务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遵循会计规范和会计政策,做到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财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格式,编制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财务报告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情况和经营绩效的主要信息来源,具有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
4. 财务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接受财务审计的监督和检查。
财务审计的目的是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否合规、是否合理,并评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23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下面将针对这些变化进行详细阐述。
一、会计准则的修订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和升级。
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修订后的会计准则将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信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在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也发生了一些调整。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开支核算方法的改变在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对资本开支的核算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进行资产购置和工程建设来完成。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行政事业单位在2023年将会更加注重对科技设备的购置和信息化建设。
因此,对资本开支的核算方法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更加注重计量和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收支计划核算方法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在2023年将进一步完善收支计划核算方法,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
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调配财政资源,实现财务收支的合理安排和科学管理。
3. 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的核算方法调整在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对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的核算方法进行了调整。
主要是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进行细化核算,并加强相关审批和监督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提高在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将更加注重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行政事业单位将按照会计法规定进行财务会计报告,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在2023年将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总之,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主要围绕会计准则的修订、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提高以及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展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报领关系,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明显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会计目标侧重于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兼顾内部管理需要和其他信息需要。
第二,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第三,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第四,某些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不同于企业会计。
第五,会计报表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第二节资产和负债一、资产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力。
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一)货币资金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三)存货1.事业单位的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发出存货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2.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不作为存货核算。
3.事业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盘点一次。
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作增加或减少材料处理,其中属于经营用材料计入“经营支出”,属于事业用材料计入“事业支出”。
(四)对外投资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以货币资金的方式对外投资)或者所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评估确认价值(以实物或无形资产的方式对外投资)作为入账价值。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指适用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依法设立,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由国家机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益性非营利机构和其他具有行政管理权限的单位组成的法人或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该准则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预算管理,保障财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核心原则包括:1. 核算准则:按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原则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2. 记账准则:按照权责一致、进项先决、费用先决的原则进行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提和确认收入和费用。
3. 报表准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审计,确保报表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预算准则: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编制预算,并按照预算执行和收支平衡原则进行预算执行和监督。
5. 现金管理准则:按照集中、专款专用、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现金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包括预算调整和执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会计政策等方面的要求。
准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会计政策,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包括记账、核算和报表编制等环节。
记账是指将经济业务发生的货币、实物和权益变动等事项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核算是指根据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按照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核算要素进行核算和计量。
报表编制是指将核算过程中获取的财务信息转化为财务报表形式,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还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预算法规定,编制年度预算,并按照预算分配和控制预算执行,确保预算收支的平衡和准确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5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财政拨款,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
预算年度自每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月____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财务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
具有下列职权:(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五)定期向单位主要领导、党工委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预算编制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
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前言行政事业单位是指依法设立,以公共机构性质履行行政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如政府组织、公立医院、学校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其实施将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会计核算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分为基本会计核算和附加会计核算,对应于基本会计准则和附加会计准则。
基本会计核算基本会计核算采用基本会计准则,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账户。
资产账户资产账户主要是记录单位拥有的各类资源,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
负债账户负债账户主要是记录单位应支付的各项款项和承担的各种负担,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
所有者权益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要是记录单位所有人对单位所拥有的权益,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等。
成本账户成本账户主要是记录单位在生产流程中取得的各类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损益账户损益账户主要是记录单位在一定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类收入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
附加会计核算附加会计核算采用附加会计准则,包括成本核算、投资收益核算、财务费用核算、所得税核算。
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主要是监管单位生产过程中各类成本的计算和核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
投资收益核算投资收益核算主要是记录单位对外投资所得到的收益情况,包括股息收入、利息收入,以及投资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财务费用核算财务费用核算主要是记录单位货币资金的融资和使用情况,包括利息支出、手续费、汇兑损益等。
所得税核算所得税核算主要是记录单位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等税金,同时考虑税收调节项目和税收比例的影响。
会计监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主要由财政、审计、税务三个部门共同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统一的会计政策和 标准进行会计处理,确保会计信息在不同单位之间具有可比性。同时,会计准则还强调 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公开透明,要求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外
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会计准则的重要性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 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规范会计行为
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标准化 的流程和规范进行会计处理,有助于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 防止财务舞弊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单位财务管理水 平的提升,通过规范化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提高单位 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会计准则的历史与发展
培训
组织专业培训课程和研讨会,针对行 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 行会计准则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准 确理解和掌握准则的具体要求和操作 方法。
会计准则的执行监督
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和检查, 确保会计准则得到有效执行。
外部监督
接受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及时公开财务信息,回应质疑和问题, 确保会计准则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 则
目录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概述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实施与执行
目录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案例分析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未来展望
0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指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套标准 体系,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及时性 可比性 可理解性(清晰性) 全面性
资产
资产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 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 付款项、存货。其中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讲解
引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 作,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 行)》(财预字〔2019〕286号)进行 了修订,以财政部令第72号发布了《事 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于2019年1月 1日起施行。
(一)事业单位性质与范围
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规定,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 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 务组织。
新准则的这一要求,从而对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真实反映资产的消耗水平提出了统一要求,有 利于加强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行公共 产品或服务成本核算提供信息支持。
资产的主要变化
一、国库支付业务—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 应返还额度
日常核算 年终结余资金的处理 国库支付款项退回的处理
国库支付款项退回的处理
存货
三、存货
新旧主要变化: 1、“存货”科目核算范围扩大 2、改进盘盈盘亏处理方法
旧制度通过“经营支出” 重点关注: 1、明细核算或辅助登记,区分财政性与非财政性资金 2、自行加工的,设置“生产成本”明细科目; 3、成本构成内容: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
间接费用
存货
3、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存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报告的规范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政府机关及其下属的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和报告,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1.会计核算方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
包括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等式的运用、会计分录的编制等。
会计核算方法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准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会计报告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要求。
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披露等。
会计报告要求是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财务信息的方式,规范的会计报告要求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帮助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方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财务预算和决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和决算的要求。
财务预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入和支出进行预测和安排,财务决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活动进行总结和报告。
财务预算和决算的制定和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准确的财务预算和决算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会计监督和审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和审计的要求。
会计监督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报告进行监督和检查,审计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业绩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
会计监督和审计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查处财务管理中的违规行为,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报告的规范标准。
通过遵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保护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7 . 人车 比例 ,衡量行政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 况。计算公式 附: 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 . 支 出增长率 ,衡量行政单位支 出的增长水平 。计算公 式
为:
人车 比例= 本期末在 职人员数 ÷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 1
中国农业会计 2 O 1 3 —1
政 策 法规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 事业单位 。 影响在附注中予 以说 明。
第三章 资产 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第 六条
事业单位会计 核算应 当以事业单位各 项业务 活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非流动资产。
资产是指事业单 位 占有或者使 用的能 以货币 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 , 分为流动资产 和
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 提。
计量 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 、 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三 条 第四条
事业 单位会计 制度 行业事业单 位会计制度 ( 以 事业单位会 计核算 的 目标 是向会计 信息使 用者
同类事业单 位 中不 同单 位发 生的相 同或者 相似 的经 济业 务或者事项 , 应 当采 用统一 的会计 政策 , 确保 同类单位 会计信
息口径一致 , 相互可 比。
政策法规
0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财政部令第7 2 号
— —
事业单位会 计准则
2 0 1 2 年1 2 月6 日
月1 日 起施行 。
《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已经2 0 1 2 年1 2 月5 日财政部部务会议 修订通过 , 现将修订后 的《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公布, 自 2 0 1 3 年1
财务规章制度的问题进行检查 处理 。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八 条 第五十九条
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72号)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
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报领关系,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
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明显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点,主要包括:
第一,会计目标侧重于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兼顾内部管理需要和其他信息需要。
第二,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第三,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四,某些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不同于企业会计。
第五,会计报表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第二节资产和负债
一、资产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力。
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一)货币资金
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
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三)存货
1. 事业单位的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发出存货时,可以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2. 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不作为存货核算。
3. 事业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盘点一次。
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作增加或减少材料处理,其中属于经营用材料计入“经营支出”,属于事业用材料计入“事业支出”。
(四)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以货币资金的方式对外投资)或者所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评估确认价值(以实物或无形资产的方式对外投资)作为入账价值。
投资期内实际取得的利息、红利等各项投资收益,计入当期收入(其他收入)。
【注意】在增加对外投资的同时,应增加投资基金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第一,取得
投资时:
(①取得时,揑实际支付的款入账
或(转让非现金瓷产)按评估确
认价值入账
②实际取得利恳等投側攵益对外投浇J
<计入当期收入(其他收入)
③处買
取得的价款与投盜
,成本的差额,确认其他收入
'注意:对外投谡与投资基金相对■应
(五)固定资产
1.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2.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
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特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应当相
4. 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
因报废、毁损及盘亏等原因减少
的固定资产,按所减少固定资产的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的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报经批准不需要上缴的)。
(六)无形资产
1. 事业单位购入的无形资产,应按照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自行开发的,应以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2. 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应当予以合理摊销。
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
当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将其成本予以一次性摊销,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按照摊销额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
]
3. 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时,按取得的转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事
业收入”;同时,结转转让无形资产的成本(或摊余成本),借记“事业支出”,贷记“无形资产”。
二、负债
(一)借入款项「
其核算特点为: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
实际支付利息时,为开展专业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事业支出,为开展经营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经营支出。
(二)应缴款项
应缴款项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相关税费等。
(三)应付及预收款项第三节净资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其中,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
等。
厂事业基金
/基金彳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结余分配
睜资产结余
一般基金①
②
净资产V 结余 「事业基金彳 基金巧固定基金I 投资基金① I 专用基金 厂事业结余 1. 基
金
经营结余 '结余分配 事业基金』 基金彳固走基金i 投谡基金① ② 睜资产Y 结余
I 专用基金: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 事业
结余
经营结余 I 结余分配 事业基金』 ② 基金彳固定基金社投資基金① I 专用基金:福制基金、医疗基金、休购基金 r 事业結余 争资产〈结余」 '结余分配 ①构感和计算 I 经营结余丿②注意:经营结氽如为亏损 不予结转
第四节收入和支出 一、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 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 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
事业(经营)结余 收人类 银行存款等
取得收入卫T
、支出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 费及损失。
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 上缴上级支出等。
其中,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 助活动发生的支出。
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 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分配 内容 得税;
②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
金)。
结余分配的
年终,将未分配结余,全数转入“事业基金一
核算
—般基金”。
(—殽基金①
② 『事业基金彳 r 基金彳固定基金J 投资基金① ②
I 专用基金:福利基金、医疗基金' 休购基金
结余 厂事业结余 ?①构成和计算 虽严为亏损
I 结余分配{ ① 內容:交所得稅,提专用基金 ② 核算未沁结余转入一般基金
发生的支出。
2
【注意】
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对于发生的经营支出,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五节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的概念和组成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
二、资产负债表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月报按照“资产+支出二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两大类;右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三大类;资产部类总计二负债部类总计。
年报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平衡公式设置。
三、收入支出表
收入支出表由收入、支出和结余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