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3: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向预测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新考纲无变化。

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例1.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

2019年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析版)

2019年高考生物仿真押题:专题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析版)

1.下列关于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B.食物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C.食物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改变的D.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的复杂程度无关【解析】食物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A正确;食物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食物不能表达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B错误;食物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而言,食物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就越强,D错误。

【答案】A2.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B.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同等强度干扰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某个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的研究B.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D.在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五营养级【解析】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A错误;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物种多样性的原理,B错误;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为食物,螟蛉和蜾蠃之间为捕食关系,C正确;食物链应该包括生产者,则在草→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六营养级,D错误。

【答案】C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10%~20%的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答案】C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有效途径是就地保护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C.大量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D.引进外来物种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其中有效的途径是就地保护,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B错误;大量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但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C错误;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D错误。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精品教师用书: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精品教师用书: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Word版含答案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点考情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察难度较小,重视考察生态系统的构造、物质循环和1.生态系统的构造 (Ⅰ )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固性的种类、高低的判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断等。

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Ⅱ )备考时可从以下 4 个方面下手: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Ⅱ )(1)剖析、理解各样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4.生态系统的稳固性(Ⅱ )地位和作用。

5.人口增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 )(2)借助图解剖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6.全世界生态环境问题(Ⅰ )(3)识记生态系统稳固性的种类、大小、损坏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举措(Ⅰ )及对稳固性的保护举措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核心判断Hexinpanduan(1)细菌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其实不都是细菌。

(× )(2)花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生产者、花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 )(4)食品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各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构成成分越多,食品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固性越强。

(× )(6)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花费者同化的能量。

(√ )(7)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 )(8)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停增补。

(√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根源于其余生物。

(× )(10)细胞之间的信息传达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功能。

(× )(1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达和能量流动同样都是单向的。

(×)(1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达效率不会小于10% ,也不会大于20%。

(× )(1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 )(14)生态系统的抵挡力稳固性与其自我调理能力呈正有关。

(√ )(15)自我调理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固性也高。

2017-2019年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_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2017-2019年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_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2019全国卷II·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金字塔包括三种类型: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

2、能量金字塔是以能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是以数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是以生物量为单位构成的金字塔。

3、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形,也有倒金字塔形,而能量金字塔只有正金字塔形。

【详解】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

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

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和特点,数量金字塔可能是正金字塔形,也可能是倒金字塔形,再根据题意作答。

2.(2019北京卷·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植物a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P的吸收量最大,a、b、c均为生产者。

2019年高考生物分类汇编: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分类汇编: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答案解析)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K1 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3.K1、K2[2018·天津卷] 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3.A [解析] 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

营养级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群,而图a和b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不确定,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B项错误。

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项错误。

图b中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植物的量,应有外界能量流入,D项错误。

16.K1[2018·海南卷] 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胞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16.D [解析]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属于分解者,B项正确。

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后,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保障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故其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C项正确。

硝化细菌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是生产者,D项错误。

20.K1[2018·海南卷] 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了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是另一种鸟的蛋。

若要探究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是( ) A.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B.待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其形态特征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D.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20.D [解析] 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属于鸟类的母性行为,A项不符合题意。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综合训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有解析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综合训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有解析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2.(2015·全国理综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3.(2018·郑州二模)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4.(2017·江苏卷)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5.(2016·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6.(2016·北京理综卷)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判断题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 )6.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7.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9.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10.所有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2.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

( )1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 )14.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15.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1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17.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工厂排出的有机废物。

( )18.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选择题1.(2019某某某某质检)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湖泊污染。

高考生物 (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高考生物 (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K1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C8J3K1[2013·安徽卷] Ⅱ.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

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

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

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

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

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L -1·d-1。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____________。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Ⅱ.(1)(2)竞争(3)B-C 增加(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解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综合运用等知识。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答案】A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孔雀开屏等,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

故选:C。

3.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

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

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科研人员在1974年~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答案】D4.近几年,我国北方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多,雾霾中含有大量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灰尘、细菌及病毒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对雾霾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雾霾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雾霾能降低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C.雾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防治雾霾的根本措施是禁止化学燃料的利用【答案】B【解析】雾霾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雾霾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B正确;雾霾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错误;防治雾霾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植被,减少化学燃料的利用,D错误。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8套分项版解析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8套分项版解析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全国123卷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海南卷8套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汇编一、选择题1.(2019•全国2卷.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金字塔包括三种类型: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

2、能量金字塔是以能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是以数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是以生物量为单位构成的金字塔。

3、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形,也有倒金字塔形,而能量金字塔只有正金字塔形。

【详解】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

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

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和特点,数量金字塔可能是正金字塔形,也可能是倒金字塔形,再根据题意作答。

2.(2019•北京卷.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时间:40分钟)1.如图5-12-1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图5-12-1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2.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

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B.荔枝椿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C.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D.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3.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人体的呼吸道对其没有过滤阻挡能力,因而会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 2.5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空气中超标细颗粒物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C.PM 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就会导致其pH呈酸性D.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4.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

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5.图5-12-2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

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2.5×103 kJ/(m2·y)图5-12-2B.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地利用C.如果要增加该生态系统中顶位肉食动物的输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有机物的输入D.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8%6.如图5-12-3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最新2019届高考生物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4_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含解析

最新2019届高考生物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4_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_含解析

一、选择题1.(2017年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2.(2017年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

3.(2017年江苏卷,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D【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强,B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4.(贵州省黔东南州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

2019届高三生物考前大题精炼: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附解析)

2019届高三生物考前大题精炼: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附解析)

2019届高三生物考前大题精炼: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附解析)例:(2018全国卷II)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

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

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解析】(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余下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中,也有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而不能输入到下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

专题14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核心素养1.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与各类功能相适应,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

(生命观念)2.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不同特点;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模型及能量流动模型。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模式图及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总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3.通过总结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的态度。

通过分析信息传递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形成保护生物与环境的责任感。

(社会责任)考点精讲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四个“不一定”。

(1)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如硝化细菌等自养微生物也是生产者。

(3)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

(4)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两个易错点(1)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不代表个体,也不一定是种群,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2)在食物网中,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既可有捕食也可能存在竞争。

考点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分析与计算1.能量流动模型的构建(1)枝状图法(2)拼图法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3个易混点易错提醒:①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强调的关键词是“固定”而不是“照射”。

②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③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能量利用率是指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单选题1.(2022·山东·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外力干扰,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群落不断演替【答案】B【详解】A、在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A 正确;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对群落的影响不一定会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喷发、地震等,B错误;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正确;D、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群落不断演替,D正确。

故选B。

2.(2023秋·河南南阳·高二校考期末)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一8848.86米。

珠穆朗玛峰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

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

下列错误的是()A.雪豹有时会用尿液留下自己的气味信息来标记领地,这属于化学信息B.与牦牛不同,雪豹能量流动的去向缺少流向下一个营养级C.青藏苔草与旱獭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D.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雪豹全部灭绝,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答案】C【详解】A、雪豹有时会用尿液方式留下自己的气味信息以标记领地,尿液中独特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B、雪豹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与牦牛不同,它的能量流动去向缺少流向下一个营养级,B正确;C、青藏苔草与旱獭不能代表两个营养级的全部生物,而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C错误;D、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雪豹全部灭绝,此区域的食物网变得简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D正确。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1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1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11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1、【2019·全国Ⅱ卷】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2、【2019·海南卷】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B. 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C. 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D. 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3、【2019·江苏卷】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4、【2019·江苏卷】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5、【2019·山西省忻州市静乐一中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保证“绿水青山”就必须彻底杜绝一切砍伐和捕捞B.“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C.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措施有利于形成“绿水青山”D.“绿水青山”利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6、【2019·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第三次模拟】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草地,可使重度盐碱化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度盐碱化草地和良好草地。

2019-2021年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

2019-2021年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

2019-2021年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一、单选题1.(2021·湖南高考真题)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分析】1、分析图形:食草动物与植物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二者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为:植物→食草动物。

2、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A、早期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生态系统,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增长,A正确;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而图中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为该食草动物的最大数量,所以环境容纳量应小于a,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动物过多会导致植物数量的下降,食草动物数量的下降又会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多,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D正确。

故选B。

2.(2021·广东高考真题)“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

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A.黄鸟种群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答案】C【分析】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精品练案: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精品练案: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

模块四专题十三一、选择题1.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解析]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

2.(2018·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孔雀开屏等,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

故选:C。

3.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

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

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科研人员在1974年~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D)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解析]依题意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和蚂蚁在食物上没有竞争关系,但二者生活区域相同,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A项错误;因为二者都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第二营养级,B项错误;啮齿动物喜食大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没有捕食者以及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数量剧增,小粒种子植物处于劣势,进而导致蚂蚁数量减少,C项错误;综上分析,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新考纲无变化。

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考向预测知识框架 知识与技巧的梳理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例1.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

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它们中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解题思路】矮小的草本、垫状植物、木本植物是生产者,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猎隼等是消费者,秃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但是,生态系统除包括上述组成成分外,还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A错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但有些植物(如菟丝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营寄生生活,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其进行是化能合成作用,B 错误;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秃鹫可以是分解者,C 错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 正确。

【答案】D 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属分解者。

例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 =h +c +d +e +f +i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C.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 a×100%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题思路】图中b =h +c ,A 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 正确;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 a×100%,C 错误;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

【答案】B解决能量流动试题可从来源、去路分析消费者同化量:从来源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从去路分析,结合题意确定属于“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①两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②三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③四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时情况下)。

技巧方法 技巧方法 “三判”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 能量流动类试题的解题策略考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图解2.分析下列实例,确定反馈调节类型实例1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实例2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如实例1。

(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如实例2。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1)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2)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例3.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

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干扰时,T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B.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C.在一定干扰范围内,T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T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解题思路】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即图示的T值就越小,反之,T值就越大,A正确;恢复力稳定性越大,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时间就越短,即图示中S的距离越小,B错误;由于TS值越大,就意味着T值和S值均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C正确;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所受干扰程度相同,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T值要小于草原生态系统的T值,若有相同的T值,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所受的干扰程度肯定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正确。

【答案】B技巧方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1. (2018海南卷)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 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 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 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2. (2018海南卷)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 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 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3.(2018全国II卷)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

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

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限时训练(45分钟)经典常规题4.(2018全国III卷)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 。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运输完成的。

5.(2018江苏卷)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

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

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1.(2018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C.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2.(2018届山东省烟台一中高三5月底适应性考试)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