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
银行年度业务连续性管理报告.docx
![银行年度业务连续性管理报告.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8c3bfe152ea551811a687c8.png)
XX银行年度业务连续性管理报告董事会:为及时总结上一年度我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及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工作经验,提升全行各业务条线及基层网点业务连续性的操作实施能力,先就我行上一年度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相关关联部门及总体业务条线的分工风险管理部为业务连续性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指导评估监督各部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业务连续性方案,组织开展业务连续性方案演练,评估与改进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培训班。
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执行部门,管理执行部门包括:行政部、营销管理部、稽核部、电子银行部,主要负责风险评估,业务影响分析,确定重要业务目标恢复和恢复策略,负责业务条线重要业务应急响应与恢复。
其中科技人员负责信息响应与恢复。
应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保障部门,包括行政部、市场营销部、营销管理部、稽核监保部、电子银行部为业务连续性日常管理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及平安保障。
二、业务连续性保障的应急处置组织架构。
建立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包括应急决策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执行领导小组,和应急保障领导小组。
应急决策领导小组由总行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决定应急处置重大事宜,包括决定运营中断事件通报,对外报告和通告,批准启动总体应急预案等;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运营中断事件处置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督导应急处置实施;应急执行领导小组由各单位业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业务条线与信息技术应急措施工作;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由行政部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应急处置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保障,应急处置对外报告沟通和协调以及秩序维护、平安保障、法律资源和人员安抚等工作。
三、业务连续性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应当遵循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处置、快速响应的原那么,在统一指挥下,高效有序对应,应当根据事件等级实施差异化处理,必要时可以越级汇报,紧急授权保障信息传递和决策的及时性,将影响或损失最小化。
银行业务连续性_应急预案
![银行业务连续性_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d45c4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2.png)
一、编制目的为加强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提高银行业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银行业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恢复,保障客户利益,维护社会金融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银行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三、预案目标1. 确保银行业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恢复。
2. 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务中断对客户和银行的影响。
3. 提高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降低银行业务中断风险。
4. 增强银行业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银行业务稳定运行。
四、组织架构1. 成立银行业务连续性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工作。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3. 各部门成立业务连续性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业务连续性工作的落实。
五、应急响应流程1. 突发事件发生(1)各部门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办公室。
(2)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 应急领导小组决策(1)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应急领导小组确定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3. 应急处置(1)各部门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指挥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4. 业务恢复(1)各部门根据应急指挥部的要求,有序开展业务恢复工作。
(2)应急指挥部对业务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确保业务尽快恢复正常。
5. 应急结束(1)业务恢复正常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各部门总结应急工作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人员的实战经验。
2. 设备保障(1)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2)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3acf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3.png)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商业银行在面对不可预见事件时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措施,以确保银行的正常运作和客户利益的最大保障。
2:管理目标2.1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商业银行在遭遇重大事件或突发情况时能够继续提供服务,保障顾客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2.2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并对关键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
2.3 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业务连续性演练,评估演练结果,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3: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原则3.1 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商业银行应对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识别关键业务和关键资源,并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3.2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3.3 业务连续性演练和评估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业务连续性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修订预案。
3.4 绩效评估和改进商业银行应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度改进的依据。
4: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应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组织架构,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顺畅进行。
5:关键业务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商业银行应就关键业务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和脆弱环节,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关键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数据备份和恢复商业银行应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建立相关的数据恢复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7: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商业银行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连续性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处理问题。
8:业务连续性演练和评估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业务连续性演练,评估演练结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9: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并做好危机公关和风险应对工作。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计划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4ffe5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f.png)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计划是保障银行业务连续性的重要计划,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1. 建设业务连续性管理框架:制定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流程、指南、标准和规范,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风险评估和分析:对银行业务连续性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建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
3.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银行业务的特点,制定全面、详细、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和计划,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做出应对措施。
4. 实施演练:定期组织演练和测试,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并从演练中不断地完善和修订应急预案。
5. 备份和恢复: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中心,确保关键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6. 培训和指导:组织和实施员工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员工的意识和素质,提高应急能力。
7. 监测和评估:实施监测和评估工作,不断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效果和水平,并及时做出修订和改进。
8. 持续改进:深入总结和分析应急预案、演练等工作,发掘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体系。
9. 协同合作:与其他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难。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需要由专门的团队或部门负责,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实施的顺利性。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应根据银行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量身定制,保障银行业务连续性的稳健和可靠。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08e67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a.png)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的连续性管理,确保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业务连续性风险评估与管理第一节业务连续性风险评估第二节业务连续性策略和规划第三节业务连续性测试与演练第四节备份与恢复策略第五节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第三章信息系统安全与业务连续性管理第一节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第二节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关键信息系统保护第三节数据备份与恢复第四节信息系统监控与事件响应第五节网络安全保护第四章人员和组织管理第一节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第二节人员培训与意识第三节职责与权限划分第四节供应商管理与评估第五章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运行和监督第一节业务连续性管理责任制度第二节内部控制与审计第三节风险报告与监测第四节评估与改进附件:1.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商业银行:指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汇兑、交付结算、发行储蓄券、债券等公募证券以及从事保险代理等金融活动的法人机构或其他组织。
2.业务连续性风险评估:指对商业银行业务运营中的可能中断或遭受意外事件的相关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和判别的过程。
3.业务连续性策略和规划:指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为保证其业务连续性而制定的相应策略和规划。
4.业务连续性测试与演练:指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连续性策略和规划进行实际测试和演练的活动。
5.供应商管理与评估:指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连续性相关供应商的选择、管理和评估。
6.内部控制与审计:指商业银行为保障业务连续性而实施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活动。
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计划书
![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90b752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7.png)
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计划书
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计划书:
一、背景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确保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以防止各种突发事件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二、目标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包括但不限于对网络系统、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保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业务中断的风险。
三、工作内容
1.对网络系统和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实施相应的措施;
2.对银行应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系统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4.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包括应急预案、演练等;
5.定期对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预期成果
经过我们的努力,预计能够达到以下成果:
1.减少银行业务中断的风险;
2.提高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确保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
4.增强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实施计划
我们将根据以上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完成各项工作。
六、风险及对策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风险,比如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
我们将在实施计划中考虑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七、评估与改进
我们还将设立评估周期,对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以确保长期有效。
八、总结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进,相信我们能够确保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05b0643c850ad02df804106.png)
维管理和灾 备系统建设三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 对数据的高可用保护 , 用的技术包括 H STuC p 、 常 D re o y 业务连续性管理进行探讨。
一
E R / 等 。 MC S DFA
服务器的高可用性 ,一方面取决于服务器硬件 的可
、
高 可用 性 建设
靠 性 ,另一 方面 可 通过 结 构 冗余 来 实现 开 放 平 台应 用服
管理的对象和范围,持续地推进分层次的高可用管理体
施提供平台。在系统 结构层面 ,主要通过负载均衡 、服 系的构建和完善 。另外 ,在高可用性建设实施推广过程
务器 备份 等方 式 来 实 现 开 放 平 台应 用 服 务器 的 高可 用 。 中 ,应 由熟悉 整 体 规 划和 具 备项 目管 理专 业 技 能 的人 员
银行首先应在技术层面针对基础 设施 、网络 、服 务器 、
数 据 库 、应 用 系统 等 实施 高 可 用性 建 设 ,确保 信 息 系统 运 行 的可 靠 性和 稳 定性 ;其 次 ,运 维管 理 层 面应 加 强 日 常 维 护 、流 程 规 范 和 安 全 管 理 ,确 保 I T服 务 的 安全 性 和 持 续性 ;再 次 ,加快 建 设 金融 数 据 灾备 中心 等基础 设
另外 ,应用虚拟化技术 ,也极大地提高了服 务器的高可 组建专业项 目管理团队 ,在整个项 目周期 中协调和管理
用 性 。物理 服 务器增 加 虚 拟 层后 ,屏 蔽 了硬 件 特性 的差
整个实施过程 ,保障项 目的实施质量和实施周期 。
异 ,计算资源不仅可按需分配 ,而且可以在线迁移 ,无 论磁盘故障还是服务器故障都能做到快 速 自动切换 ,极
金 融 自 助 服 务 与 安 全 防 范 服 务 解 决 方 案 的 领 航 者
YH32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
![YH32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2b3e8632bcd126fff7050bc4.png)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银监发〔2011〕104 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通知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促进商业银行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众信心和银行业正常的运营秩序,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及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信息系统与信息科技是保障商业银行业务持续运营的重要基础。
为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业务,维护公众信心和银行业正常运营秩序,提高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保障重要业务持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过程,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重要业务是指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银行业务,其运营服务中断会对商业银行产生较大经济损失或声誉影响,或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业务。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以下简称运营中断事件)是指因下述原因导致信息系统服务异常、重要业务停止运营的事件。
主要包括:(一)信息技术故障:信息系统技术故障、配套设施故障;(二)外部服务中断:第三方无法合作或提供服务等;(三)人为破坏:黑客攻击、恐怖袭击等;(四)自然灾害:火灾、雷击、海啸、地震、重大疫情等。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与本机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确保重要业务在运营中断事件发生后快速恢复,降低或消除因重要业务运营中断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业务持续运营。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bcms)相关标准介绍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bcms)相关标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1ca5a8f1711cc7930b716d7.png)
标准咨询CHINA QUALITY AND STANDARDS REVIEW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BCMS)相关标准介绍张旭刚(中国金融认证中心)韩少伟(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谢宗晓(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标 准 解 读1 概述随着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频繁发生,企业的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BCM)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银行业,一旦发生核心业务中断,且在规定时间内1)未完成恢复,不仅会给银行的声誉和利益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失,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
鉴于此,2011年12月,银保监会2)发布了《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银监发〔2011〕104号),正式对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建设提出了全面的、体系化的监管要求。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
其中第三十三条规定,“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确保其具有支持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性能,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进一步又明确了重要系统的业务连续性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通常容易将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与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DR)混淆。
在ISO 22301:2012《公共安全 业务持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中,业务连续性管理(BCM)定义为“识别对组织的潜在威胁以及这些威胁一旦发生可能对业务运行带来的影响的一整套管理过程。
该过程为组织建立有效应对威胁的自我恢复能力提供了框架,以保护关键相关方的利益、声誉、品牌和创造价值的活动。
” 灾难恢复在GB/T 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中定义为“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设计的活动和流程。
”所以,严格地说,灾难恢复是恢复数据的能力,解决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问题。
而业务连续性强调的是组织业务不间断的能力,范围更大。
加强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意义
![加强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c098843767f5acfa1c7cd28.png)
加强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意义
信息科技连续运作的根本目标是保障业务的持续性,商业银行更应从业务角度出发,以业务持续为目标,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灾害灾难的各部门协同管理体系,加强顶层设计。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加速,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度大大提升,各个国家金融机构间的外部依赖度也不断加强,单家机构的故障可能使关联金融机构遭受损失,并且风险扩散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大,外部性大大增强,因此推动和加强银行业的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从全行层面进行规划,进一步加强整体业务连续性规范和深层次机制建设,实现对各种事故和灾难的有效应对,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运行秩序非常迫切。
合时代认为从长远来看,BCM的价值并非仅仅是企业应对灾难、提高生存能力的工具,在许多发达国家金融行业,BCM已成为改善经营管理、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准则,是银行提高风险预测和快速应对能力,适应需求变化和威胁,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可以说,业务连续性管理直接关系到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整个行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此,银监会在充分借鉴新加坡金管局《SINGAPORE STANDARD SS 507》、英国《BSI PAS 56》及一些国际先进银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编写并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8f2bce3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e.png)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第一章绪论1.1 目的本政策旨在规范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的要求,确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持续进行。
1.2 适用范围本政策适用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业务及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服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
1.3 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 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能够适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需求。
- 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预防、应对和恢复体系。
- 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与信息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等相互协调、相互支持。
- 建立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跟踪、检查、评估和反馈机制。
- 增强员工业务连续性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二章关键业务和系统2.1 关键业务和系统的定义2.1.1 关键业务:指对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正常营运、实现经营目标和保障客户权益至关重要的业务活动。
2.1.2 关键系统:指支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键业务系统,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属性。
2.2 关键业务和系统的评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制定关键业务和系统评估标准,对关键业务和系统进行评估,确保其满足业务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
第三章业务连续性管理架构3.1 框架结构业务连续性管理架构应当包括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和人员、业务连续性风险管理、业务连续性测试和演练等。
3.2 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包括业务连续性目标、业务连续性原则、业务连续性控制措施等。
3.3 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业务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持续进行。
3.4 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和人员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部门,并负责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
从业务连续性管理角度看银行系统灾备
![从业务连续性管理角度看银行系统灾备](https://img.taocdn.com/s3/m/2cb066ab76a20029bd642daf.png)
论坛从业务连续性管理角度看银行系统灾备■ 曲海慧我国银行业信息化进程中日益显著的数据集中趋势增加了业务系统面临信息技术方面的风险。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银行系统灾难备份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国家、企业和用户对金融数据安全及不间断服务的需求。
为应对这一挑战,基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新型银行灾备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银行灾备体系建设和运行中的重要步骤和核心手段。
我国新一代银行业务系统大多采用大型单一数据中心的模式以替代原有的多数据中心、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处理的模式。
尽管这一“大集中”的趋势加强了银行账务监管力度,方便了数据共享,并降低了新业务开发和信息系统运营的成本,但是,它也在无形中放大了银行业务系统面临的风险: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自然灾害、黑客入侵、恐怖袭击、战争破坏等),受影响的将可能是所有的分支机构和业务,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客户流失、声誉受损,甚至金融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在这一背景下,做好灾难备份,避免灾难造成的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并增强灾难后的恢复能力,在当代银行信息化建设中显得更为重要。
44中国减灾·2019·2月上452月上·2019·中国减灾和程序的方式,决定灾难发生后的备份系统控制流程及团队人员的标准操作流程。
五是培训计划及及测试维护。
团队成员需要如下培训:有紧急情况时的替代技术流程,当自动操作系统正在恢复时可替代的人工操作流程等。
同时,选择测试脚本,说明预期要达到的结果。
记录并评估测试结果,根据结果确认需要做何改进并培训团队。
周期性地检查和维护BCM 系统,确保相关设备和人员的可靠。
具体到银行信息系统,其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可用性,指在本地故障情况下,能继续访问用户数据和金融业务应用的能力;二是连续操作,指当设备无故障时保持业务连续运行,用户不需因为系统正常维护而停止应用;三是灾难恢复,指当灾难破坏数据中心时,在不同的地点恢复相关数据的能力。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9f352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1.png)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模版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一、前言为推进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保障银行业务连续性,保护客户权益和金融市场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管理条例》、《行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以及本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目的与适用范围1. 目的:明确本行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目的、要求和组织架构,规范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程序和制度,确保本行业务连续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所有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管理、信息技术、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等部门。
三、基本要求1. 风险评估:本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定期对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
2. 应急响应计划:本行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计划,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有效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权益和银行业务连续性。
3. 组织架构:本行应建立健全的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和权限,切实保证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有效进行。
4. 培训教育:本行应加强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5. 技术支持:本行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保障重要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四、组织架构1. 领导小组:本行设立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审批本行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计划、指导和监督工作落实。
领导小组根据状况设立应急管理中心并组建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应急响应程序,确保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运行。
2. 工作小组:本行设立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政策、制度和规范,评估和控制业务连续性风险,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演练,开展培训和宣传,协调和监督各相关部门的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
浅谈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可编辑)
![浅谈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5e69e00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4b.png)
浅谈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维普资讯 ////0>.产业浅谈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马龙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标是防止业务活动中断,保证重要业务随着国内各商业银行数据大集中工作的逐步实施,支持银流程不受重大故障和灾难的影响。
为实行业务和数据处理的信息系统在物理分布、基础设施资源共现这一目标,应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程序,进行风险评估,编写和实施业务连享、统一的核心应用系统架构等不同层面逐步趋向集中,从而续性计划,维护业务连续性计划框架,并促进丫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和管理流程的变革。
但是,数据集中定期组织业务连续性计划的检查、维护和更新。
也导致『.操作风险的集中,银行业务的连续运作与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成为各商业银行需要优先考虑的关键问题。
.海外各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务自 ? 事件发生以来,全球各国金导性的意义。
连续性计划的要求融监管当局高度重视金融机构的业务连上述十项原则中的第七条管理原则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续运作,纷纷出台各种强制性或指导性是:银行需要建立适当的业务应急和持是一个正式的代表多个金融文件,不断扩展保障金融机构业务连续续性计划以确保发生灾难事件时业务可监管机构的实体,它的主要职责是加强运作和基础设施容灾备份能力的相关以持续运作,将损失降到最小。
对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在原则、标准、流范畴,更加强调对操作风险、集中风险、基于上述原则,文中进一步指出:业程等方面的指引,提出对金融机构监管相互依赖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要求各金务应急和持续性计划对于降低安全事件的一致性要求。
于年月正融机构必须制定与实施周密的业务连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是风险管理中的式颈布了性计划,明确关键业务的恢复时间目标,重要环节。
业务持续性管理主要包括以”咨询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对提高业务逐级恢复能力。
下内容:首先,评估灾难对业务的影响各金融机构建立业务连续性计划的要求,因此,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业务程度,并识别出对业务运作起关键作用规范了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计划建立流连续性计划,已经是国内各商业银行的的服务;其次,定义灾难后关键服务恢程,并制定了详细的业务连续性计划检当务之急。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e294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9.png)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尤为重要。
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面临各种内外部风险时能够继续有效地运营并为客户提供服务。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定义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和评估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以实现业务连续运营的管理过程。
这包括对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错误和恶意攻击等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
三、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重要性1.客户信任: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良好实践将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和忠诚度。
2.金融稳定:商业银行是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商业银行发生故障,可能会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3.合规要求: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和实施全面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框架,以确保其在面临挑战时能够维持正常运营。
四、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基本原则1.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特点,对可能影响其正常运营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2.预案制定:商业银行应制定应对各类风险的详细预案,并确保预案的及时更新和有效执行。
3.员工准备:商业银行应加强员工的业务连续性培训和知识普及,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和应对。
4.信息系统保护:商业银行应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物理措施来保护其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5.业务恢复能力:商业银行应建立紧急响应机制,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尽快恢复业务。
五、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步骤1.风险识别和评估:商业银行应对可能对其业务造成威胁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2.预案制定:商业银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预案,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策略。
3.测试与演练: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业务连续性演练,以验证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应对能力。
4.监测和改进: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并根据反馈结果对业务连续性管理措施进行不断改进。
六、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挑战1.技术风险: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技术漏洞、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技术风险是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主要挑战。
【支付清算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报告】_银行业务连续性的管理报告范文推荐
![【支付清算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报告】_银行业务连续性的管理报告范文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145e709f8e9951e79a892713.png)
【支付清算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报告】_银行业务连续性的管理报告范文推荐银行作为风险系数较大的行业,每个人对于银行连续性管理都有不同的理解,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优秀报告内容推荐吧。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报告一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ⅲ》明确指出,操作风险是由于不确定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由于信息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机房环境、通信电力等不确定性因素发生故障,导致业务中断或者出现差错,势必对商业银行的服务、资金、名誉等造成损失。
近年来,国际社会、银行家日益关注操作性风险防控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因而建立一套以业务连续性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风险防控体系,防止运营中断事件发生或者即使发生要能快速应对,是商业银行确保业务连续运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银行面临的重点和难点。
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明确要求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业务,维护公众信心和银行业正常运营秩序,提高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要求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形成保障重要业务持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要求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纳入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与本机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确保重要业务在运营中断事件发生后快速恢复,降低或消除因重要业务运营中断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业务持续运营;要求根据本行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经营规模以及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和风险偏好,确定适当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战略。
一、业务连续性风险防控的现状1、风险防控工作初见成效经过几十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截至2021年12月,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万亿元,总负债万亿元,客户数量、日交易量、交易金额都增长迅猛,运营中断事件一旦发生则其影响严重。
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推进风险防控工作,并已初见成效,为防范业务中断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成绩表现如下:首先,应急管理体系已经构建。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bdf8d0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e.png)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2.28•【文号】银监发[2011]104号•【施行日期】2011.1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1]104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促进商业银行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众信心和银行业正常的运营秩序,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及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信息系统与信息科技是保障商业银行业务持续运营的重要基础。
为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业务,维护公众信心和银行业正常运营秩序,提高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保障重要业务持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过程,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重要业务是指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银行业务,其运营服务中断会对商业银行产生较大经济损失或声誉影响,或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业务。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以下简称运营中断事件)是指因下述原因导致信息系统服务异常、重要业务停止运营的事件。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93231c6c175f0e7cd1372e.png)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据合时代介绍,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业务发展迅猛,大型银行的资本总额、开户数量、业务处理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并在海外快速扩张,一旦业务停顿,可能影响全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并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数据大集中后,银行业积极推进灾难恢复、应急管理和IT服务持续性管理有关工作。
初步构建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体系。
确立了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区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等级,形成统一的应急响应流程和通知报告程序。
并注重与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加强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增强了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
积极开展灾难备份系统建设工作。
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平战结合”的原则,大型和股份制银行积极推进“两地三中心”的建设,建立了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应对建筑类故障和区域性(例如地震、洪灾、战争等)灾难。
大多数商业银行基本建立了核心业务的灾难恢复系统,保障核心业务数据安全和灾难发生时核心业务的恢复。
提升危机处理能力。
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灾难恢复演练,加强银行内部各部门,及银行与通讯、电力等外部机构的联防协作。
实施了包括核心系统在内的重要业务系统切换演练,提高银行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信心。
但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在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BCM管理体系。
部分银行对业务持续性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解,认为“投入大、收益小”,对金融服务持续性与公众生活、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紧密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银行改善BCM管理的动力大多来自国家或监管政策压力,主观意愿不足,将业务持续性管理等同于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日常故障处置的模糊意识大量存在,参与的多为IT部门、部分人员,业务连续性计划仅作为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未建立起BCM的管理组织体系,BCM依然游离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之外。
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整,业务应急机制匮乏,外部应急协调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rations Automation, Logical Security, Middleware, Database
Operating Systems, Network Protocols
Hardware Facilities
机密信息丢失引发信任危机
• 2005年6月1日,瑞士银行集团(UBS)日本分行丢失了一张存有高度敏感客户 信息的磁盘。其中可能包含相当机密的交易、止损单记录以及公司各类客户的 敏感信息。
• 2005年6月6日,花旗银行390万客户账户资料在快递途中的神秘失踪。 • 2005年6月17日,由于美国信用卡系统解决方案公司 CardSystems 的安全漏
洞,导致4000万用户的银行资料被泄漏,其中包括 MASTER 公司的1390万 用户、VISA 的2200万客户。
信任危机
银行业赖以生存的重要信息资产
• 帐户信息
• 客户资料 • 信用记录
7×24×365
• 交易明细
• 业务数据大集中的同时,客观上也把风险集中和放 大起来。
灾难、故障 —— 中断
• 传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及流程,在遭遇灾难事件时常常不堪一击,甚至可能 随时崩溃。
• 但是在灾难尚未降临之前,人们的警惕性都不高,仍没有看到BCM的重要 性。
•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深受灾难事件影响的企业和机构已开始认识到,只有 通过更加切实的手段,借助更便捷的信息技术,构建真正有效应对危机事 件的管理体系,并且使管理科学化、手段现代化,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运 行,才能保证各类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
• 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那些及时引入BCM的企业和机构,之所以能够在灾 难事件面前处乱不惊、化险为夷,主要在于他们能够借助先进的业务持续 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地保护其核心业务的持续运行。
• 如今,BCM已成为应对危机事件的国际通用规则。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提纲 • 为什么需要业务连续性管理? •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国际专业操作步骤 • 应急处理
为什么需要业务连续性管理
ISO 17799:2005
红色部分是2005版相对于2002版的改变部分
BS7799-2:2002 v.s. BS7799-2:2005
A3 ~ A12 10 个章节 A5 ~ A15 11 个章节
Servers, Storage Devices, Routers, Switches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Electro-Mechanical, Utilities
• 公司的员工、供应商、顾客对公司的信心 • 公司名誉 • 品牌面临的风险
BCM无疑等于给股东吃了一颗定心丸
9/11
东南亚海啸
直接和间接的损失
新闻头条
间接损失Biblioteka 公众声誉直接损失数据丢失、设备损坏 人员伤害……
•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风险有恐怖袭击、黑客、 网络侵袭、电脑病毒、自然灾 害、大规模停电、罢工、环保、市场恶性竞争、企业倒闭等。
• 根据权威机构统计,美国在近10年间遭遇过灾难事件的公司中,有55%的 公司马上倒闭,因为数据丢失造成业务无法持续,有29%的公司在两年之 内倒闭。
• 根据明尼苏达大学统计,美国证券金融行业平均可容忍的最大停机时间是 2天,没有实施灾难备份措施的公司在遇到灾难后60%将在2~3年内破产。
• 据Gartner Group统计,在经历大型灾难事件而导致系统停运的公司中, 有2/5左右再也没有恢复运营,剩下的公司中也有接近1/3在两年内破产。 9.11事件中,1200家企业受灾,400家企业启动了灾难恢复计划,其中摩 根士丹利公司几天后在新泽西州恢复营业,而无灾备能力的企业损失惨重。
每一层为邻近层提供稳定的基础
Business
Applications
CMaonangemtiennt uProactuicess
Support Systems
Service Systems Software
Strategic Planning, Architecture Definition, Planning & Control SDLC, Data Structures, Naming Conventions, Quality Standards
NSFoc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ofessional Services
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专业服务部 高级安全顾问 赵彦 zhaoyan@
2005 年 11 月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国际专业操作步骤
从战略管理高度考虑BCM
• 灾难恢复应该是整个应急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 事实上,无论备份等级有多高,任何灾备中心与真 正的业务系统间都还是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时点差距 的,切换恢复后的业务系统不一定是全部;且系统 切换本身也是要付出时间、人力、物力等高成本代 价的。
• 而我们所该做的,是在灾难发生后尽量将损失降到 最低。
• BCM的出发点在于对潜在的灾难危险加以辨别并进行分析,以确 定其对企业运作造成的威胁,并建立一个完善的持续管理计划来 防止或减少灾难事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业务连续性计划 BCP
• 业务连续性计划是一套高级管理和规章流程,它使一个组织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以确保关键业务功能可以持续,而不造成业务中断或业务流程本质的改变。
• 目的:防止业务停顿,以及保护重要业务进程不受重大失效 或灾难的影响。 (BS7799)
• 预防(Prevent) & 恢复(Recovery)
• 一项综合管理流程,它使企业认识到潜在的危机和相关影响,制 订响应、业务和连续性的恢复计划,其总体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 的风险防范能力,以有效的响应非计划的业务破坏并降低不良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