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包括四大类型
抗过敏西药治疗过敏反应的有效药物
抗过敏西药治疗过敏反应的有效药物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异常对某些外界物质产生的过度反应,其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鼻塞流涕等。
针对过敏反应的治疗,抗过敏西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过敏西药,并对其治疗过敏反应的机理进行探讨。
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组胺H1受体的活性,从而减轻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扑尔敏和赛庚啶。
这些药物可有效减少皮肤瘙痒、红肿和鼻塞等症状,使患者舒缓过敏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嗜睡、口干和视力模糊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2. 糠酸钠糠酸钠是一种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在治疗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和组胺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
糠酸钠通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使用糠酸钠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过量使用以防止不必要的副作用。
3. 肾上腺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是一类通过激活肾上腺素受体来缓解过敏反应的药物。
常见的肾上腺素类药物包括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哮喘等严重过敏反应,在缓解呼吸道痉挛、扩张气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肾上腺素类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节,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4. 可斯的松可斯的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
它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
可斯的松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疾病,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然而,使用可斯的松需要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如免疫功能抑制和骨质疏松等。
总而言之,抗过敏西药是治疗过敏反应的有效药物,其中包括抗组胺药物、糠酸钠、肾上腺素类药物和可斯的松等。
这些药物各有不同的治疗机制和适应症,患者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
同时,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禁忌症,以免导致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抗过敏西药的治疗效果有所了解,以更好地管理和缓解过敏反应带来的不适。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及使用指南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及使用指南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反应,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
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鼻塞、打喷嚏等。
为了缓解过敏症状,许多人会选择抗过敏药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及其使用指南。
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最常见的抗过敏药物之一,它们通过阻断组胺的作用来减轻过敏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扑尔敏、西替利嗪等。
这些药物可用于缓解皮肤瘙痒、鼻塞等症状。
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可口服一次,剂量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2. 可待因可待因是一种镇咳药,但也常用于缓解过敏引起的咳嗽。
它通过抑制咳嗽中枢来减轻咳嗽症状。
可待因一般以口服液或片剂的形式出现,成人每次可口服5-10毫克,每日3-4次。
然而,可待因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超过医生建议的剂量,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 类固醇药物类固醇药物是一种强效的抗过敏药物,它们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来减轻过敏症状。
常见的类固醇药物包括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这些药物一般以喷雾剂或吸入剂的形式使用,用于缓解鼻塞、喷嚏等鼻部过敏症状。
使用类固醇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4. 抗过敏眼药水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等眼部过敏症状,抗过敏眼药水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抗过敏眼药水包括氯雷他定眼药水、奥洛他定眼药水等。
使用抗过敏眼药水时,首先需要清洗双手,然后将适量的眼药水滴入眼睛内侧眼角,轻轻闭眼数分钟,以使药物充分吸收。
使用抗过敏眼药水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不要频繁使用,以免引起眼部不适。
5. 免疫调节药物免疫调节药物是一种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症状。
常见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环孢素、甲氨蝶呤等。
这些药物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抗过敏药物
贰
贰 抗过敏药物的药理 作用
主要是能拮抗引起过敏反应的介质(如组胺等)对其受 体(如组胺H1受体)的作用,通过竞争性阻断支气管、 胃肠、子宫平滑肌上的H1受体,能完全对抗组胺所致 的平滑肌收缩及痉挛状态;明显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部分对抗组胺扩张 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对人的过敏性休克无保护作用。
18
OfficePLUS
叁
叁 如何合理使用抗过 敏药物
1.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抗过敏药物 因为抗过敏药物作用机制和途径不同,故而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
疾病时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例如: 生活中常见的荨麻疹可分为寨冷 性、压迫性、热性荨麻疹三种类型,急性荨麻疹应选择起效快的抗过 敏药物: 而慢性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就要副作用相对较 小的药物,如地氯雷他定。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 症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应规律地逐渐诚量,否则容易复 发。
20
叁 如何合理使用抗过 敏药物
2.抗过敏药物也要换着吃 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 药性! 长时间地单一服用一 种抗过敏药,会使机体耐受 药物,出现药效下降、不能 起到抗过敏作用的现象。故 提醒患者连续服用一种抗过 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
3.警惕过敏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等
作 用
枢镇静作用而分为嗜睡性和非嗜睡性两类。根据其化学 基团类别又可分为氨烃醚类、烃胺类、哌嗪类、乙烯二
胺类和吩噻嗪类等。各种抗组胺药的抗组胺作用强弱不
同,有些则具有其他药理作用,包括抗乙酰胆碱、抗肾
上腺素、抗5-羟色胺等作用。抗组胺药从胃肠道和注射
部位迅速吸收,多数制剂在30~60分过敏反应的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损失组织细胞,也不引起 组织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十种常用抗过敏药物
⼗种常⽤抗过敏药物抗过敏药物有四⼤类:抗组胺类药物、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类药物、钙剂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每⼀⼤类⾥都不⽌⼀种抗过敏药物,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下⾯予以介绍⼗种常⽤的抗过敏药物,以便了解。
(1)西替利嗪商品名西可韦、赛特赞、斯特林、仙特明等,该药以其疗效显著和副作⽤较少已成为第⼆代抗组胺药中的主要药物,也是⽬前国内最常⽤的抗组胺药物。
西替利嗪临床上主要⽤于治疗各种过敏性⽪肤病、过敏性⿐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其副作⽤主要包括轻微的镇静作⽤、⼝⼲,偶尔出现头痛和眩晕等。
西替利嗪的⼼脏毒性明显⼩于特⾮那丁、息斯敏和氯雷他定。
(2)氯雷他定商品名百为坦、开瑞坦。
是我国⽬前常⽤的另⼀种第⼆代抗组胺药。
本品可空腹服⽤。
中枢神经抑制副作⽤的发⽣率很低,抗胆碱作⽤也较轻微,偶有眩晕、头痛、疲劳和⼝⼲等,消化系统的副作⽤轻微。
近年研究证实,氯雷他定和其他第⼆代抗组胺药物⼀样,偶可导致⼼脏副作⽤,应引起重视。
(3)地氯雷他定商品名芙必叮,是⽬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第⼀个第三代抗组胺药,其药理作⽤与氯雷他定相似,但作⽤更强,副作⽤更少。
临床可⽤于治疗各类过敏性疾病,与第⼀代和第⼆代抗组胺药物相⽐,具有作⽤强、起效快、作⽤时间长、毒副反应低等优点。
由于临床资料较少,暂时不推荐⽤于12岁以下⼉童,哺乳期妇⼥和妊娠期妇⼥也应慎⽤。
(4)左旋西替利嗪由于是西替利嗪的左旋体,所以药理作⽤与西替利嗪相似,但副作⽤更少,可⽤于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起效快、效应强⽽持久和副作⽤少的优点。
⽆镇静、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未发现第⼆代抗组胺药物(如特⾮那定、阿斯咪唑等)所具有的致⼼律失常作⽤。
美国将之划定为孕妇⽤药⽐较安全的B类,可⽤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临床⽤于⼉童(包括婴⼉)也是安全的。
(5)⾮索⾮那丁商品名太⾮,⾮索⾮那丁没有嗜睡和困倦等副作⽤。
常规剂量的副作⽤有⼝⼲、头晕,偶有头痛和恶⼼等。
没有发现⾮索⾮那丁有⼼脏毒性,也⽆抗胆碱作⽤和α1-受体阻滞作⽤。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抗过敏药物是指可以缓解过敏反应症状的药物。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对于某种外来物质反应过度的现象,产生了过度的症状,例如皮肤发红,发痒,肿胀,呼吸困难和过敏性鼻炎等。
一旦发生了过敏反应,及时选用合适的抗过敏药物对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市场上抗过敏药物大致可以划分为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两类。
一、抗组胺药物1.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主要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多塞平等。
由于其药理学限制及其不良反应,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已经不再广泛应用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更加安全有效,不会引起嗜睡、口干、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市面上的常用药物有洛嗪、曲马多、ITV、丙茶碱等。
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比,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炎、过敏性哮喘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且作用时间更持久。
3.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包括如今备受欢迎的非酸性H1抗组胺药物大部分属于二重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等。
它们结构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似,但更加特异,且能够预防过敏的发生。
二、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针对过敏症状较为严重、病情难以缓解的患者。
激素类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类和非糖类激素类。
1. 糖皮质激素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了内源性激素、组胺等致敏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范围广泛,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龙、普乐安松等,但他们的缺点是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且长期使用会引起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非糖皮质激素类如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无法缓解患者的过敏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效果并不像糖皮质激素那样立竿见影,但长期来看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当前,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是限定了胶体黏合松类药物和环孢素类药物,这些药物能够修复受损组织,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抗过敏药分为抗组胺药、肥皂药、类固醇、类二代抗组胺药和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过敏症状,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等。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症状的常用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
常见的抗组胺药包括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赛庚啶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以及荨麻疹等症状。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H1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涕、皮肤瘙痒和红肿等。
肥皂药具有抗组胺和抗胆碱能作用,能够舒缓过敏性疾病症状。
常见的肥皂药包括扑尔敏和苯海拉明。
它们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以及荨麻疹等症状。
类固醇是一类抗过敏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常见的类固醇包括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倍氯米松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症状,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
类固醇药物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以及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来缓解过敏症状。
类二代抗组胺药是一类新型的抗组胺药物,与传统的抗组胺药相比,它们有更强的选择性作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并且不易穿透血脑屏障,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
常见的类二代抗组胺药包括非那雄胺、左西替利和马来酸苯那明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H1受体来减少组胺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适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症状。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等。
它们适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减少过敏性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总之,抗过敏药物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减轻过敏症状,包括抗组胺作用、抗炎作用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等。
在选择抗过敏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遵医嘱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抗过敏药缓解过敏症状的西药及正确用药指南
抗过敏药缓解过敏症状的西药及正确用药指南过敏症状是人体对特定物质产生过度反应的表现,常见症状包括喷嚏、鼻塞、眼痒、喉咙发痒和皮肤红肿等。
针对过敏症状,现代医学发展了一系列的抗过敏药物,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并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南。
一、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其作用机制是阻断组胺与组胺受体的结合。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有以下几种:1.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和苯海拉明。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但其副作用包括嗜睡和口干等,一般已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和去甲乙酰氯苯那敏。
这类药物没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更适用于长期治疗。
副作用轻微,但可能出现口干和咽干等。
二、类固醇药物类固醇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过敏症状。
常见的类固醇药物是鼻腔喷雾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
使用时需要遵循以下指南:1.正确使用喷雾剂:将药瓶摇均匀后,将喷嘴放入鼻腔,轻按药瓶使药液喷入鼻腔,同时轻吸一口气,避免使药液流到喉咙。
2.注意用量: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避免过量使用。
3.定期复查:长期使用类固醇喷雾剂需要定期复查鼻腔黏膜情况,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
三、抗白细胞介素药物抗白细胞介素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症状较为有效。
常见的抗白细胞介素药物包括:1.奥美拉唑:主要用于控制重度过敏性哮喘,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气道狭窄和气喘。
2.帕珠单抗: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等疾病。
用药指南如下:1.需要医生处方:这类药物严格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患者不宜自行购买和使用。
2.定期复查:使用抗白细胞介素药物需要定期复查免疫功能和肝肾功能等,以监测潜在的副作用。
四、使用抗过敏药物的注意事项1.遵循医嘱: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按照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案。
常用抗过敏药物
二、抗组胺药
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苯那君,可他敏)
【药理】本品为组胺H。受体拮抗剂,能对抗或减弱组胺对血管、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皮肤粘膜的过敏性疾病,亦可用于乘船、乘车引起的恶心、呕吐。
【用法】NJII~:成人,每次25~50 mg,每日2~3次。儿童,每次0.5~1 rag/kg,每日3次。
【药理】本品为外用皮质激素,其疗效显著而副作用较小,涂敷于局部对皮肤、粘膜的炎症,瘙痒及皮肤过敏反应等均有效。
【适应证】适用于湿疹(特别是婴Kill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接触性皮炎、牛皮癣、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外耳炎、日光性皮炎等。
【用法】外用:每日3~4次。
【注意】对皮肤病并发感染,需同时应用抗生素,凡有结核或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如水痘等)的皮肤病患者忌用。
肌注:每次8~16 nag,间隔2~3周一次。
静注(地塞米松醋酸酯):每次2~20mg。静脉滴注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
【注意】同皮质激素。不宜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孕妇忌用。
【剂型】片剂:0.5rag。注射剂:l_5mg。膏剂,滴剂。
氟轻松
(Fluocinolone,肤轻松)
【用法】El服:成人,每次12.5~25 mg,每日2~3次。儿童,每次0.5~1 mg/kg,每日1~3次。
肌注或静滴:成人,每次25~50mg,每次0.5~1mg/kg。
【注意】常见嗜睡、眩晕、口干等。癫痫患者及肝功能减退者慎用。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和运动员禁用。
【剂型】片剂:5mg,12.5mg,25 mg。注射剂:25mg,50nlg。
抗过敏药物及使用说明
抗过敏药物及使用说明概述: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当人体暴露在特定物质中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反应,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为了缓解过敏症状,人们常常会使用抗过敏药物,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抗过敏药物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一、抗过敏药物分类抗过敏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成分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组胺的作用,减少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这些药物一般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症状。
2. 肾上腺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通过激活肾上腺素受体,扩张支气管、减少黏膜水肿,从而缓解气道过敏症状。
常见的肾上腺素类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痉挛等过敏性呼吸道疾病。
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强力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以快速缓解过敏症状。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布地奈德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和无法通过其他药物缓解的过敏性疾病。
二、抗过敏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抗过敏药物需要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来服用,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症等重要信息。
2. 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最好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根据个体情况,医生会为患者制定适合的用药方案。
不可自行擅自更改药物的用量或使用时间。
3. 适量使用药物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应根据症状的轻重来确定用药剂量。
一般情况下,起始剂量应为最小有效剂量,如果症状无法缓解,可以适量增加剂量。
但过量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不可滥用抗过敏药物。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过敏药物的同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一些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要与医生咨询,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备课素材:过敏性疾病4类药物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过敏性疾病4类药物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介绍了过敏反应:但对于治疗,没有详细介绍。
那么,治疗过敏的常见药物有哪些?机理是怎样的?1、抗组胺药临床最常用,因其与组织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竞争性拮抗组胺效应,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常用的有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此类药物对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以及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效果最好,但此类药物多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及口干等副作用。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又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过敏反应物质释放以达到抗过敏作用。
主要有色甘酸钠、色羟丙钠、酮替芬等药物,临床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3、钙剂此种药物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
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以及用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4、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
口服抗过敏药主要是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与乏力,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副作用少,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
例、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②过敏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明确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失调病;识记过敏反应的特点,掌握过敏反应的机理及预防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①正确;②过敏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但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②错误;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③正确;④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因此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④正确.故选:B.。
抗过敏药物的分类
抗过敏药物的分类大家都知道什么是抗过敏药物,也知道抗过敏药物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那么抗过敏药物的分类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过敏药物的分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抗过敏药物的分类常用抗过敏药物有三类。
①抗组胺药:组胺是过敏反应时释放的致敏物质。
组胺可与组胺1型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过敏反应,如与组胺2型受体结合,则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
而抗组胺药主要是组胺1型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等,它们能与组胺竞争致敏细胞上的组胺1型受体,使组胺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过敏反应。
②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此类药物能稳定致敏细胞膜,阻止组胺等多种过敏反应介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释放。
常用药物是色甘酸钠、酮替芬。
③其他药物:如属于糖皮质激素的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又称去炎舒松或去炎松-A)等,它们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故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作为非处方药,皮质激素类药物仅供外用,主要适用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瘙痒症等。
这类药物不应长期应用。
抗过敏药物的服药时间抗过敏药物都有毒性作用,因此,长期服用,这些毒性作用发生“积累”,对人体危害较大。
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不要长期使用一种,超过一个月就需要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物,或者采用必要时用药的方法,来代替常规的定时服药。
还有,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
长期吃一种药物,会带来不少问题。
首先,抗过敏药物容易引起耐药现象,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抗过敏药最好随身携带。
虽然过敏症患者家里会常备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以防不测,但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一旦发现出现过敏的一些先兆,比如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等等,就需要马上服用抗过敏药物,这样,能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抗过敏药物最好随身携带。
专家特别提醒,还有一些患者,服用抗过敏药后,发现没有效果,甚至病情加重,误以为是药量不够,于是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
2023年版抗过敏药物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2023年版抗过敏药物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本文旨在提供2023年版抗过敏药物合理用药的专家共识。
以下是专家们在该领域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1. 抗过敏药物的分类抗过敏药物主要分为抗组胺药和抗炎药。
抗组胺药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
抗炎药包括类固醇和非类固醇抗炎药。
2. 抗组胺药的选择针对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十分重要。
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有效缓解急性过敏反应,但常常伴有嗜睡等副作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常用于慢性过敏疾病,其不会导致嗜睡等副作用。
3. 抗炎药的应用对于过敏反应伴有炎症症状的患者,抗炎药的应用是合适的选择。
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选择,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类固醇抗炎药时应权衡利弊。
非类固醇抗炎药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4.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过敏症状和耐受性都有所不同,因此个体化治疗很重要。
医务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5. 不良反应监测抗过敏药物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
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焦虑等。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
6. 孕妇和儿童的用药注意事项对于孕妇和儿童,使用抗过敏药物时需要格外谨慎。
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总之,2023年版抗过敏药物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提供了一些指导和建议。
但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是独特的,个体化治疗仍然是最佳选择。
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请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及时报告任何不良反应。
抗过敏药物的正确用量
抗过敏药物的正确用量过敏症状是许多人都会经历的问题,而正确使用抗过敏药物对于缓解过敏症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过敏药物的正确用量,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过敏问题。
一、了解过敏症状在讨论抗过敏药物的正确用量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过敏症状。
过敏反应可以包括皮肤瘙痒、鼻塞、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荨麻疹等不适感。
不同的过敏症状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抗过敏药物来缓解。
二、抗过敏药物的分类与用途1. 抗组胺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减轻鼻塞、打喷嚏和流鼻涕等过敏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那敏、氯雷他定等。
根据药物说明,正确用量是每日一次或两次,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
2. 口服类抗过敏药物:如果过敏症状较为严重,口服类的抗过敏药物可能更合适。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多种过敏症状,如鼻塞、流鼻涕、眼部刺痒等。
常见的口服类抗过敏药物包括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正确用量是每日一次或按照医生的处方。
3. 鼻喷类抗过敏药物:对于经常出现鼻塞和流鼻涕等症状的人群,使用鼻喷类抗过敏药物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一些常见的鼻喷类抗过敏药物包括噻托溴铵、醋酸可布曲麦松等。
正确用量是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每日使用两次。
4. 涂抹类抗过敏药物:涂抹类抗过敏药物适用于皮肤瘙痒、红肿和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这类药物通常以霜、膏、凝胶等形式出现,需要涂抹在受影响的皮肤区域上。
常见的涂抹类抗过敏药物包括盐酸地奈德、扑尔敏等。
正确用量是按照医生指导或者药物说明来使用。
三、正确用量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牢记:1.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来使用: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并按照指导来使用药物。
2. 孕妇和儿童用药需谨慎:在孕妇和儿童使用抗过敏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避免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
3. 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抗过敏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抗过敏药物之前,应与医生或药师咨询,确保没有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措施
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措施1. 什么是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指在使用某种药物后,患者出现了对该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I型、II型、III型和IV型。
常见的临床药物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性休克等。
2. 药物过敏反应的处理措施2.1. 停用药物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首要措施是立即停止使用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
停药后,过敏反应往往会逐渐减轻,但仍需进一步的处理和观察。
2.2. 药物过敏反应分类的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药物过敏反应,有相应的处理措施:2.2.1. I型过敏反应的处理I型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过敏反应,也是最恶劣的一种。
常见的I型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哮喘、眼结膜充血等。
对于轻度的反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水和氧气; - 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 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并报告。
2.2.2. II型过敏反应的处理II型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过敏反应,常见的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血等。
对于II型过敏反应,应及时进行血液学检查,评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输血、激素治疗等。
2.2.3. III型过敏反应的处理III型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血管炎症反应,如药物热、药物疹等。
处理措施包括:- 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 休息,保持充足的饮水。
2.2.4. IV型过敏反应的处理IV型过敏反应是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接触部位的炎症反应,如接触性皮炎等。
处理措施包括: - 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如激素类药物;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二次感染。
2.3. 重症过敏反应的处理对于重症过敏反应,如药物性休克等,处理措施应更加紧急和积极: - 立即停止用药; - 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 - 采取支持性治疗措施,如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等; - 若病情严重,及时转至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
抗过敏药适用于过敏反应的西药推荐及使用建议
抗过敏药适用于过敏反应的西药推荐及使用建议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产生异常反应的一种现象,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很多人在遇到过敏反应时常常会选择使用抗过敏药来缓解症状。
然而,面对众多的抗过敏药种类,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正确使用呢?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广泛应用的西药抗过敏药,并提供使用建议。
一、抗组胺类药物1. 扑尔敏(Cetirizine)扑尔敏是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它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效果且副作用较少。
它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少组胺的释放和作用,从而缓解鼻塞、打喷嚏、眼部瘙痒等过敏症状。
通常建议成人每日口服一次,剂量为10毫克,忌与酒精同时服用。
2. 氯雷他定(Loratadine)氯雷他定也是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常用于缓解季节性鼻炎、花粉症等过敏症状。
与其他抗组胺药物相比,氯雷他定的镇静作用较弱,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
常见剂量为每日一次,成人剂量为10毫克。
二、脱敏治疗药物1. 可的松(Corticosteroids)可的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它通常用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
可的松可以口服、注射或外用,但需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雷尼替丁(Ranitidine)雷尼替丁是一种抗组胺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等症状。
它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过敏反应引起的胃肠不适。
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日一次,剂量为150毫克。
三、其他抗过敏药物1. 环奈帕米(Cromolyn sodium)环奈帕米是一种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反应的药物。
它通常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环奈帕米一般为鼻腔喷雾剂,每天使用3-6次,按需使用。
2. 蒙氯雷他定(Montelukast)蒙氯雷他定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常用于缓解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气道痉挛。
蒙氯雷他定每日口服一次,成人剂量为10毫克。
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抗过敏药物的种类和适用场景
抗过敏药物的种类和适用场景抗过敏药物是用于治疗和缓解过敏反应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用途和适应症不同,可分为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辅助治疗药物。
以下将针对这些种类,介绍它们的适用场景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最常见且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它们可分为非处方和处方药。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的结合,减轻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有氯雷他定、扑尔敏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1. 氯雷他定氯雷他定是一种非处方药,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其优点是不易引起嗜睡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但需注意可能引起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2. 扑尔敏扑尔敏是一种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病态荨麻疹等疾病。
使用时需注意可能的嗜睡、干嘴、头晕等不良反应,患者应避免驾驶车辆或从事需要高度警觉性的工作。
3. 马来酸氯苯那敏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一种抗过敏药物,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急慢性荨麻疹等症状。
在应用中,需注意可能的夜间嗜睡、口干、眼干等不良反应,而老年人和儿童使用时要特别谨慎。
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以迅速缓解严重过敏反应,但长期使用有一定的副作用风险。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1. 泼尼松泼尼松是一种广谱的抗炎和抗过敏药物,适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然而,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等,需遵医嘱使用,并在短期内逐渐减量。
2.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一种有效的抗过敏和抗炎药物,常用于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但需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水肿、高血压等,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其他辅助治疗药物除了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还有一些辅助治疗药物可以与之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轻不良反应。
这些药物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药和抗血清贮存蛋白药等。
1.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过敏反应所涉及的白细胞和炎性物质的释放,常用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抗过敏的药有哪些
抗过敏的药有哪些
常用抗过敏药物可以分为4类。
(1)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这类药物能稳定致敏细胞膜,阻止组胺等多类过敏反应介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释放。
经常用药物是色甘酸钠、酮替芬、甲奎吩嗪(波丽玛朗)、扎普斯特(敏喘宁)与曲尼司特(牡桂氨茴酸)。
(2)抗过敏药:抗过敏药主要有H1受体拈抗剂与H2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是最经常使用的抗过敏药,经常使用的有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敏迪)、西替利嗪(仙特敏)等;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主要用作止酸剂,如治疗胃溃疡,但是个别时候也用来抗过敏。
(3)皮质类固醇激素:经常使用的有地塞米松、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去炎松等。
(4)其它:静脉用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复方甘草酸苷、雷公仝、反应停(沙利度胺)、氨苯砜(DDS)等。
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素、支气管扩张药等也被用来配合治疗过敏症状。
此外,还有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转移因子等。
最近几年,一种新型的抗炎症介质白三烯的药物孟鲁司特钠(白三平)被用来治疗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开辟了抗过敏治疗的新途径。
抗过敏药详解
抗过敏药详解抗过敏药详解核心提示:据悉,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几乎占到总人口的1/3,但是只有不到1%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所以了解一些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是必要的。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抗组织胺药。
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最适用于I型过敏反应。
传统的抗组织胺药主要有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赛庚啶等。
这一类药物的抗组织胺作用差别不大,用药后会产生困倦、嗜睡等反应,全身乏力,精神不集中,特别不适用于司机、机械操作或从事其他带有危险工作的人。
其中的大多数还具有抗胆碱作用,用药后分泌物会减少、变稠,出现口干、咽干。
新型抗组织胺药克服了一些传统抗组织胺药的弊病,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故称为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常见药物有特非拉丁、息斯敏、皿治林等。
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
抗组织胺药对皮肤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血清病的荨麻疹也有效,但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也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
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咽泰)、色羟丙钠、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
多数介质阻滞剂由于化学性质稳定,毒性甚低,及时应用较大剂量亦不致发生中毒反应,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
但是此类药物起效较慢,一般要在连续用药1-2周后逐渐起效,与一般平喘药物和抗组胺药物不同,故必须耐心按时服药,不要随意间断。
少数人于用药期间出现困倦、口干、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一般停药即可恢复。
有些则于用药一段时间后即自行消失,不影响连续用药。
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3)白三烯拮抗剂,白三烯拮抗剂顺尔宁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
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和胃肠不适,与皮质激素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可减少吸入性皮质激素的用量,与抗阻胺药同时应用,有加强作用。
皿治林既有抗组织胺作用,又有白三烯拮抗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及慢性荨麻疹。
抗过敏药西药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说明与适应症总览
抗过敏药西药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说明与适应症总览抗过敏药物,即抗过敏反应药物,是一类能够减轻或者抑制过敏反应的药物。
西药抗过敏药物以其高效的抗过敏特性而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就西药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说明和适应症进行总览。
一、抗过敏药物的分类根据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抗过敏药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 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
2.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等。
3.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蒙司维拉斯等。
4. 白介素受体拮抗剂:如奥扎格雷等。
5. 钙离子拮抗剂:如西地那非等。
二、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说明1. 抗组胺药的使用说明: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反应最常用的药物。
它能够阻断组胺的H1受体,从而减少过敏反应产生。
一般情况下,成人可口服氯苯那敏25mg,每日3次;而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但需注意,抗组胺药并非完全无害,可能引起嗜睡、干嘴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说明:糖皮质激素属于强效抗过敏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减轻过敏反应。
糖皮质激素多以口服或者局部涂抹的方式使用。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时,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并且不能突然停药,以防止出现反跳性等不良反应。
3.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白介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说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白介素受体拮抗剂是近年来新型的抗过敏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过敏反应中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注射给药,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
4. 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说明:钙离子拮抗剂是一种辅助治疗过敏反应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来减轻组胺等介质的释放。
西地那非是一种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通过口服给药。
在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时,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
三、抗过敏药物的适应症总览抗过敏药物的使用范围广泛,常见的适应症包括:1. 过敏性鼻炎: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过敏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包括四大类型
(1)抗组织胺药
临床最常用,因其与组织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竞争性拮抗组胺效应,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常用的有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此类药物对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以及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效果最好,但此类药物多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及口干等副作用。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又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过敏反应物质释放以达到抗过敏作用。
主要有色甘酸钠、色羟丙钠、酮替芬等药物,临床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3)钙剂
此种药物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
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以及用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4)免疫抑制剂
这类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如何合理使用了抗过敏药物呢?
1.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抗过敏药物
因为抗过敏药物作用机制和途径不同,故而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荨麻疹可分为寒冷性、压迫性、热性荨麻疹三种类型,急性荨麻疹应选择起效快的抗过敏药物;而慢性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就要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如地氯雷他定。
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应规律地逐渐减量,否则容易复发。
2.抗过敏药物也要换着吃
有患者向医生提出疑问“我以前吃这个药挺管用的,现在怎么没啥效果了呢?”。
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长时间地单一服用一种抗过敏药,会使机体耐受药物,出现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的现象。
故提醒患者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
3.警惕过敏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过程极为复杂。
但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者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故服用抗过敏药物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
比如扑尔敏,有些病人服药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皮肤瘙痒。
皮疹、腹泻腹痛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