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建大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

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教学重点: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优缺点、木构架的组成、主要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单体建筑特征、群体组合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古建筑门窗、屋顶装饰、天花和藻井、色彩、彩画等特征。

第一节木构特征一、木构架的优点二、木构架结构体系第二节建筑特征概述一、单体建筑特征二、建筑群体特征第三节装饰特征一、门窗二、屋面装饰三、天花和藻井四、色彩与彩画五、雕饰第二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掌握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

《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

XXX专业《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72学时)参考教材:《房屋建筑学》(中国计量出版社,王福彤)编制人:王福彤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人员应该熟悉和了解的基本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知识,是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基础理论和经验总结。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 了解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构造的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应该具备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体型与立面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板层与地层,楼梯、电梯、台阶与坡道,屋顶,门窗,变形缝,单层厂房等构造组成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解决土木工程涉及到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基本内容第1章绪论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熟悉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设计的依据、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2)初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第一节建筑和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的概念,建筑的基本要素。

重点知识解析:(1)建筑:建筑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营造出的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环境、空间、房屋、场所等。

一般情况下仅指营造活动的成果,即建筑物或构筑物。

(2)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3)人在建筑物中从事生产生活活动,必然需要一定的空间。

人体所需空间包括、人体自然所占空间、动作域空间、心理空间第二节建筑的分类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的分类,耐火等级的概念。

重点知识解析:(1)建筑按照使用性质、建筑层数、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结构体系等标准分类。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3)建筑按层数分类:○1住宅建筑,1层至3层为低层住宅,4层至6层为多层住宅,7层至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米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下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Underground Engineering课程编号:19399041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 3学时:48 (其中:讲课学时:32 课程设计学时:16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地下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公共选修专业课,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际,以获得关于地下工程总体上的认识。

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方向必需了解的专业基础知识。

本课程对地下空间工程的特性和利用形态、明挖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盾构法修建的地下工程、掘进机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等方面进行概述性介绍,使学生对地下工程知识有一个总体而全面的了解,将大大提高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工程概念,因而也是学生基本素质教学的组成部分。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岩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后续课程:《地铁与轻轨》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本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主要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态;(2)掌握深基坑工程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3)掌握盾构法修建的地下工程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盾构设备基本类型与选型;(4)掌握TBM法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TBM基本类型与构造;(5)掌握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

第一单元地下工程概述(6学时)[知识点](1)地下空间工程的特性和利用:地下工程的空间种类;地下工程的空间特性;地下空间的优缺点。

(2)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态:为人类生存、确保安全加以利用的地下工程(生活、地下储藏设施);伴随城市发展而加以利用的地下工程(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市政地下管道、能源供给设施、上下水道设施);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利用的地下工程(地下生产工厂、水力发电站、原子能发电站、废弃地下处理设施);大规模国土的有效的地下工程(铁路设施、公路设施、海峡通道工程);防御和减少灾害的地下设施(灾害及防灾的地下设施、防护建筑、储备设施、防御洪水灾害的地下坝与地下河)。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使用和任务《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及新变化,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以更深刻的视角理解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强化共产主义世界观。

基本要求是:1、系统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2、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3、灵活掌握当代社会主义出现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完整理解其科学的内涵;4、能初步运用社会主义新论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观察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2、教学方法:①文本解读法。

对一些基本理论的讲解以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为依据,力争传授给学生完整准确的基本观点;②故事穿插法。

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理论讲解中,穿插一些活生生的现实事例和现象;③存疑追问法。

尽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从问题入手,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

四、教材和课时安排1、教材:采用李刚、陈勤等主编的《社会主义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做教材。

2、课时:本课程大致安排60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

第一章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开辟学生观察认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视角,并宏观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基本任务和内在要求。

二、基本要点1、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①资本主义首先主导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③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2、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①资本主义、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正与平等〃;②建立在幸福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正与平等;③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不懈追求的理想和价值目标;3、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①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②解放、发展生产力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4、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①社会主义是开放与发展的体系;②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三、本章难点①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②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第二章社会主义的萌芽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社会主义萌芽的概况,从历史发生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路桥施工组织与预算》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Highway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Cost Estimating 课程编号:19399189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 2.5学时:40(其中: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 0)适用专业: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路桥施工组织与预算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公路工程施工组织学与公路工程造价两门课程的整合。

该课程对公路施工过程组织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在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运用、公路工程定额及概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各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文件和造价编制计算文件;掌握施工过程组织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公路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掌握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的编制原理与方法。

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项目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施工技术》等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第一单元总论(2学时)[知识点]公路建设的内容和特点,公路基本建设的定义及基本建设项目组成,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公路施工程序[重点]公路基本建设项目组成及程序[难点]公路基本建设项目的准确划分与判定[基本要求]1、识记:公路建设内容、公路基本建设、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2、领会:公路建设的内容和特点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熟悉公路施工程序和公路基本建设的程序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掌握公路基本建设项目的正确划分与判断第二单元施工过程组织原理(6学时)[知识点]施工过程的组织原则和施工过程的时间组织;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方式及其综合运用;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流水施工的主要类型及总工期的计算。

美术类教学大纲

美术类教学大纲
十五、学生个性化培养
1.关注学生差异: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开放性课题和创意工作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3.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结合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十六、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1.家长参与: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支持。
美术类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兴趣,培养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风格。
二、教学内容
1.美术基本概念:色彩、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
2.美术技法:素描、水彩、油画、版画、雕塑等。
4.艺术家讲座: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七、教学保障
1.师资队伍:确保美术教师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
2.教学设施:提供充足的教学场地、设备和材料。
3.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4.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美术学习。
八、课程实施细则
1.基础技能训练:每学期初安排一定课时的基础技能训练,如素描、色彩搭配等,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基础。
2.技法专项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技法进行深入学习,如油画、水彩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艺术鉴赏课程:定期组织艺术鉴赏课,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九、教学活动设计
1.课堂实践:每节课安排至少20分钟的学生实践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作。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40283(240284)课程名称:建筑初步英文名称:Preliminary Architecture Desig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90学分:4.0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包括设计原理部分和设计基础训练两部分。

设计原理部分包括:建筑概论,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的基本知识,建筑(方案)设计的步骤,形态构成。

设计基础训练部分包括:建筑表现基本技能,建筑设计基本步骤,建筑创作的基本方法,建筑空间组合基本规律。

The course is the basic specialty class for bachelors of city planning major. It includes design theory and basic exercises of design. The design theory consists of architecture conspectus, basic elements, basic knowledge, and steps of the design and conformation structure. The basic exercises have basic skills of architecture illustration, the methods and steps, basic methods and basic disciplines for its space combin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城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初步的建筑概念和理论以及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提供循序渐进的设计思维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建筑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杰出的工程师,重点关注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建筑设计,同时具备一定的城市、景观和室内设计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高度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强大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的职业适应能力,成为具有复合型建筑设计才能的综合型人才。

他们在建筑设计、理论和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既能胜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又能承担设计工程项目。

毕业生需要具备强烈的自学能力,以便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他们还应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协作精神并发挥特定作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专业的选修课,主要介绍专业中常用的词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建造施工过程、材料和构造等方面掌握一定量的基本词汇,提高阅读理解专业文献的综合能力。

此外,通过英文阅读和讲座,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最新的建筑设计理论,掌握建筑工业和先锋建筑师的发展趋势。

课程目的:掌握基本建筑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述方法,提高专业英语的读、听、写能力;拓展学生对建筑设计理论、结构类型学、设计方法、材料技术等的认识。

课程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对建筑专业英语基本的读、听、写能力。

课程目标1 学习相关英文词汇和表述方法设计和制图中出现的相关英文词汇。

1.2 通过建筑学阅读和讲座,了解建筑学理论和设计表达相关词汇。

1.3 扩展学科视野,为未来的从业打下基础,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课程目标2:了解建筑学现代主义之后相关设计理论,开拓跨学科思维2.1 通过外文理论文献阅读,加强对当代建筑学设计思潮认知,了解二十一世纪以来重点建筑学理论。

2.2 增强跨学科意识,了解建筑学相关产业与工业发展,为未来的从业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3:设计汇报与交流能力3.1加强外语表达设计意图、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案的能力,培养与业界同行和公众进行有效交流的技能。

《建筑设计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1》课程教课纲领课程代码: 120131020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124课程总学时:48授课:24实践:0习题:合用专业:建筑学纲领编写(订正)时间:2017 年 10 月一、纲领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课目的1. 课程地位:《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骨干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入门课程,其教课模式已形成了一套以画图基本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较为谨慎和完美的教课方法。

建筑设计基础教改的任务是给学生较全面的启发,增强学生初期的理性知识教育,缩短他们的认识周期。

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单图画得好,字写得好,有较好的作图技巧和环境空间意识,学会经过图纸办理矛盾,运用建筑语汇表达思想。

2. 教课目的:1. 理论及习题课教课目的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骨干课,它与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一脉相承,成为一个完好的教课系统。

建筑设计基础是学生步入建筑之门最初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它将为此后的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个坚固坚固的基础。

2、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建筑设计基础的教课内容主要包含建筑理论和建筑制图与表现技巧训练两个部分。

建筑理论包含:入学教育、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表现技法初步、建筑设计入门。

而建筑制图与表现技巧训练则贯串在课程设计的作业中。

经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课程设计的实质训练这两个教课环节来达成。

(二)知识、能力及技术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1、认识建筑的基本组成因素,指引学生理解建筑专业所学内容及建筑师所具备的素质2、认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深刻理解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及传承关系;3、掌握制图工具的使用要领,娴熟运用工具,综合所学的基本表现技法按要求达成课程作业;(三)实行说明1.教课条件(1)采纳协助教材及参照书目作为教课指导资料;(2)以国家标准规范为指定设计参照标准;(3)为学生供给指定专业制图教室、制图桌、制图工具等;(4)学生课下自学可利用系资料室、校图书室、网络资源。

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教学大纲张永理潘小娟编写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678 目录前言 (1683)一、课程性质 (1683)二、课程目的 (1683)三、课程简介 (1683)四、教学时数 (1683)五、教学方式 (1683)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1683)七、教材 (1684)第一章导论:社区概述 (1685)第一节 关于社区概念的理解 (1685)一、社区概念在中西方的起源 (1685)二、社区涵义的变迁 (1685)三、社区概念在当代的新发展与启示:信息化社区 (1685)四、中西方社区形成路径的比较 (1685)五、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685)第二节 本课程对社区涵义的界定 (1685)一、本课程对社区涵义的界定 (1685)二、对若干社区概念的剖析:若干新词汇及其分析 (1685)三、有关社区概念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686)第三节 与社区密切相关的概念辨析 (1686)第四节 社区研究方法 (1686)复习与思考题 (1686)拓展阅读书目 (1686)第二章社区研究:历史、变迁和现状分析 (1688)第一节 社区研究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轨迹 (1688)一、社区研究在欧洲的历程 (1688)二、社区研究在美国的历程 (1688)三、美洲关于社区发展的成就 (1688)第二节 西方的社区理论 (1688)一、类型学理论(Typology) (1688)二、区位学理论(Ecology) (1688)第三节 联合国关于社区的相关资料 (1689)一、社区发展的提出 (1689)二、社区发展运动的倡议和推进 (1689)三、社区发展计划在城市的推广 (1689)第四节 中国关于社区的研究 (1689)一、台湾关于社区的研究 (1689)二、香港关于社区的研究 (1689)三、中国大陆关于社区的研究 (1689)四、中国大陆与港台、国外社区研究的简要比较 (1689)社区治理复习与思考题 (1689)拓展阅读书目 (1690)第三章社区治理:概念、主体与方法 (1691)第一节 关于社区治理的概念 (1691)一、关于社区治理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1691)二、社区治理的起源与社会背景 (1691)三、社区治理确立的理论基础 (1691)四、社区治理的性质和特征 (1691)五、社区治理的目标和原则 (1691)六、社区治理的基本内容 (1691)七、社区治理的意义及其对公共管理的发展 (1691)第二节 当今中国社区治理的主体分析 (1692)一、社区治理主体的内涵 (1692)二、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原因 (1692)三、新型社区治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模式 (1692)第三节 社区治理方法 (1692)复习与思考题 (1692)拓展阅读书目 (1692)第四章社区建设在当代中国:起源、发展与模式 (1694)第一节 社区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694)一、社会背景 (1694)二、起源与发展 (1694)第二节 社区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1694)一、社区建设的内涵 (1694)二、社区建设的目标 (1694)三、社区建设的原则 (1694)四、社区建设的内容 (1694)第三节 社区建设管理体制 (1695)一、社区建设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 (1695)二、社区建设中党的领导 (1695)三、社区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1695)四、社区居民自治 (1695)第四节 社区治理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1695)一、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治理模式 (1695)二、不同模式的比较分析 (1695)第五节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695)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1695)二、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1696)复习与思考题 (1696)拓展阅读书目 (1696)第五章社区服务 (1697)第一节 社区服务概述 (1697)一、社区服务的起源与发展 (1697)1679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680二、社区服务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1697)三、社区服务的特性 (1697)四、发展社区服务的意义 (1697)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社区服务体系 (1697)一、我国社区服务的产生和发展 (1697)二、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1697)三、社区服务管理体制 (1698)四、社区服务管理架构 (1698)五、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1698)第三节 社区服务的发展与完善 (1698)一、社区服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698)二、社区服务的目标和发展宗旨 (1698)三、完善社区服务的新思路 (1698)复习与思考题 (1698)拓展阅读书目 (1699)第六章社区环境治理 (1700)第一节 社区环境及其重要意义 (1700)一、社区环境的定义 (1700)二、社区环境管理与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1700)第二节 社区环境的构成要素 (1700)第三节 社区环境的分类与特征 (1700)一、社区环境的分类 (1700)二、社区环境的特征 (1700)第四节 社区环境治理与建设 (1700)第五节 我国社区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701)复习与思考题 (1701)拓展阅读书目 (1701)第七章社区文化管理 (1702)第一节 社区文化:定义、内容与功能 (1702)一、关于定义方面的几个例子:共性与差异 (1702)二、社区文化的内容 (1702)三、社区文化的特点 (1702)四、社区文化的功能 (1702)第二节 社区文化管理 (1702)一、社区文化管理及其目的 (1702)二、社区文化管理的内容 (1702)三、社区文化管理的特征 (1703)第三节 我国社区文化管理及其现状简析 (1703)一、社区文化管理的现状 (1703)二、社区文化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703)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1703)复习与思考题 (1703)拓展阅读书目 (1703)社区治理第八章社区学院 (1705)第一节 社区学院在美国的发展 (1705)一、社区学院:定义与研究综述 (1705)二、社区学院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1705)三、基本职能 (1705)四、主要特点 (1705)五、积极作用及其启示 (1705)第二节 加拿大的社区学院 (1706)一、社区学院主要承担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 (1706)二、社区学院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706)三、社区学院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1706)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社区学院 (1706)一、我国高等教育的缺陷分析 (1706)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与社区学院教育的差异分析 (1706)三、当前我国社区学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706)四、问题的解决思路 (1706)复习与思考题 (1707)拓展阅读书目 (1707)第九章社区卫生管理 (1708)第一节 社区卫生概述 (1708)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在国际上的发展与经验 (1708)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1708)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与发展 (1708)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 (1708)三、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 (1708)四、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政策 (1709)复习与思考题 (1709)拓展阅读书目 (1709)第十章社区社会保障 (1710)第一节 社区社会保障概述 (1710)一、社区社会保障概念界定 (1710)二、社区社会保障的特征 (1710)三、社区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1710)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区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 (1710)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1710)一、社区社会保障管理体体系的构成 (1710)二、社区社会保障运行机制 (1710)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710)第四节 社区社会保障新模式的构建 (1711)一、构建社区社会保障新模式的目标 (1711)二、构建社区社会保障新模式遵循的原则 (1711)三、构建社区社会保障新模式的思路与举措 (1711)复习与思考题 (1711)1681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682 拓展阅读书目 (1711)第十一章社区警务与治安管理 (1713)第一节 社区治安管理概述 (1713)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区治安管理体制的改革 (1713)一、社区治安管理体制的沿革 (1713)二、社区治安管理的主要内容 (1713)三、完善社区治安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探索和改革 (1713)四、社区治安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713)第三节 社区治安管理的发展趋势 (1713)复习与思考题 (1714)拓展阅读书目 (1714)社区治理前言一、课程性质《社区治理》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是以《公共管理导论》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帮助学生了解社区及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课程。

西建大施工课程设计

西建大施工课程设计

西建大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掌握施工图的识别与解读。

2. 学生能够掌握建筑施工中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施工规范。

3. 学生能够了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要点,包括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成本控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施工图的识读,并进行简单的施工图绘制。

2. 学生能够根据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制定施工工艺,并遵循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关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养成安全文明施工的习惯。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和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建筑施工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热爱建筑事业、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施工基本流程与关键环节: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控制及竣工验收等,关联教材第1章内容。

2. 施工图识读与绘制:重点讲解施工图纸的分类、符号、线条及其表达的意义,关联教材第2章内容。

3. 施工材料与施工工艺:介绍常见建筑材料的选择、性能及施工工艺,包括混凝土、钢筋、砌体等,关联教材第3章内容。

4. 施工规范与标准:讲解国家及地方施工规范、标准,强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要求,关联教材第4章内容。

5.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包括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等方面,关联教材第5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1. 第1周:建筑施工基本流程与关键环节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基础Ⅰ、Ⅱ”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mary of Architecture Design课程编号:20120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学时:224+K 学分:14.0+1.0适应对象: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无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建筑初步》田学哲,建工出版社《建筑设计初步教程》多媒体教材,自编教材《建筑形态设计基础》同济大学,建工出版社《工程字法》刘绍怡编《建筑钢笔画》自编教材2、参考书目《建筑画理论与技法》侯继尧著,建工出版社《建筑小品实录》(1) (2) (3),刘管平编,建工出版社《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建工出版社《设计与视知觉》顾大庆著建工出版社《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建工出版社《建筑钢笔表现》陈新生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任务:本课通过一系列的建筑基本绘图练习、模型制作等训练,培养学生绘制建筑徒手图、建筑工程图与建筑方案表现图的基本技能,了解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构图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学期:1、工具图基本练习: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工具图绘制的方法、步骤。

2、徒手图基本练习:掌握徒手草图绘制的基本要领。

3、工程字法:掌握工程字书写要领,进行课内外练习(课外练300字/周)。

4、单色渲染:初步掌握单色水彩渲染的基本方法、步骤。

5、色轮:了解色彩学基本知识,完成色轮绘制。

6、水彩渲染:初步掌握复色水彩渲染的基本方法、步骤。

7、形式规则探讨一:初步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知识,完成立体构成。

8、形式规则探讨二:了解形态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完成平立转换。

重点:建筑基本素养的培养。

难点:各种绘图基本功的掌握。

第二学期:9、空间限定与塑造:了解建筑空间与尺度的基本概念,完成空间限定。

10、小建筑测绘制图:能运用投影概念,正确地表达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初步了解与掌握《建筑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11、坡地立方体:初步了解与掌握建筑与环境及建筑形体塑造的方法。

12、名建筑解析:运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解析与表达设计。

13、小建筑设计:初步了解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综合运用已学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表达设计。

重点: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的了解与掌握。

难点:综合用运各种基本技能表达设计。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基本掌握工具绘图的方法、步骤,掌握常用绘图工具使用的基本要领;2、初步掌握徒手草图的基本要领,了解建筑方案草图表现方法的基本特点;3、初步掌握工程字的基本要领及工程字的书写方法;4、初步掌握单色渲染、水彩渲染的基本方法、及常见材料的表达,为后继各设计课的表现技法学习奠定基础;5、以模型制作为研究设计的手段,启发和培养学生空间创造思维的基本能力,为建筑设计创作奠定基础;6、通过小建筑测绘培养学生能运用投影概念,正确地表达建筑的平、立、剖面图(方案设计深度),初步了解与掌握《建筑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7、通过小建筑空间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基本技能(模型、徒手图、工具图)、基本理论(正投影原理、阴影透视求法、空间限定)表达小建筑空间有关的设计能力。

初步了解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教学方式,以练习为主,讲课为辅,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表达技能。

考核方式,开展作业讲评,按作业成绩及作业难度指数综合评定成绩。

四、实践教学环节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讲述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

在一系列的建筑基本绘图练习、模型制作等训练中,着重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绘制建筑工程图与建筑方案表现图的基本技能,同时掌握运用三维模型解析建筑、表达设计成果的能力。

五、学时分配六、教学内容更新要求建筑设计基础在设计表达技能的训练中,包括基本绘图、色彩渲染、模型制作、徒手图、工程字等,每个作业内容都应体现创造性训练因素。

将原建筑初步课中的小建筑设计内容改为建筑空间设计,强调空间形态的创造。

建筑初步系列课程,在实施中相互交叉,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又与美术课教学密切配合,强化形象思维及动手能力的训练。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建筑初步系列课的教学生动而形象,信息量增大,学生印象深刻,特别在技能的示范性教学环节中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制定者:李军环审定者:王军批准者:李志民校对者:靳亦冰制定日期:2010年9月10日“建筑设计Ⅲ- 综合(文娱中心)”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名称:建筑设计Ⅲ- 综合(文娱中心)课程设计编号:301107学时与学分:110 +2K ,7+2 学分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本科程是专业培养的“整合环节”。

目的是在已掌握的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和技能基础上,培养综合各学科知识运用到具体设计中去的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在相对较为复杂的设计制约条件下着重创造性设计构思和建筑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是一个具有复杂技术要求的建筑设计课程。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时间安排1. 内容( 1 )第一阶段-设计准备:开题、讲解设计任务书;基地踏勘、调研;课程知识讲座。

( 2 )第二阶段-概念设计:解读、细化任务书,认知环境,解析同类建筑,设计概念构思,对概念方案进行表达。

( 3 )第三阶段-空间设计:总结、修改、提纯概念,用模型方式深化、推敲设计方案,深化功能关系、总平面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空间序列、外部形态等各方面的设计。

( 4 )第四阶段-技术设计:对方案涉及的建筑结构、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材料与构造等进行设计。

( 5 )第五阶段-细节设计:对方案设计进行回顾与检查,完善从概念设计到空间、技术的各环节的细节,对方案缺陷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细节设计,完成最终方案的工具草图的表达。

( 6 )第六阶段-设计表达:对设计方案进行高质量、个性鲜明、富有创意的图面表达和模型制作,形成设计成果。

2. 时间安排( 1 )第一阶段-设计准备:7 课时。

( 2 )第二阶段-概念设计:21 课时。

( 3 )第三阶段-空间设计:28 课时。

( 4 )第四阶段-技术设计:35 课时。

( 5 )第五阶段-细节设计:19 课时。

( 6 )第六阶段-设计表达:2K 。

三、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要求最终的设计成果图纸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模型:草模,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模型,根据设计进度拍摄具有阶段特征的照片,在正式图纸上排版;实体展示模型,要求带部分周边环境,材料为卡纸、木板或ABS 板,模型照片在正式图纸上排版;电脑展示模型,要求按比例精细制作、带周边环境、有真实材料贴图和光线设置,模型照片在正式图纸上排版。

(注:实体展示模型和电脑展示模型最少选择一项按要求制作,鼓励同学们制作关注建筑细节、建筑构造及室内设计的电脑模型并在最终图纸上加以表达。

)( 2 )图纸:概念设计内容,构思分析过程草图、工作模型照片;方案设计内容,建筑平、立、剖面图,透视图;厅堂技术设计内容,观众厅平面设计图,观众厅剖面视线设计图;建筑结构技术设计内容;建筑声环境设计内容;建筑光环境设计内容;建筑材料构造设计内容。

( 3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绿地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观众厅面积、容积,平均每座观众厅面积、容积,排距,C 值,最远视距;银幕尺寸,放映距离等。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筑师设计手册》上、中、下,中国建工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工出版社。

4 ,电影院、剧场;10 ,影剧院。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 年版)。

《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工出版社。

《现代剧场设计》,中国建工出版社。

《电影院建筑设计》,中国建工出版社。

《观演建筑》,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由带班教师根据每个阶段的设计成果给出;最终的图纸进行合班大评图,给出图面成绩。

平时阶段成绩占20 %,最终图纸成绩占80 %。

课程设计考察的主要标准为:( 1 )方案构思创意的能力与概念设计的逻辑性与合理性( 2 )推敲、发展、落实概念设计的能力,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分析推导及语汇表达能力( 3 )结构方案、建筑构造、建筑光环境等各类技术问题的运用、处理能力( 4 )建筑设计方案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图纸表达、模型表达能力( 5 )阶段性设计成果及设计态度、合作精神等六、其他本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讲述、设计辅导、分班讲评、集中讲评、作业展评等环节。

教师通过上述的授课方式指导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掌握以下要点:( 1 )科学控制思维方法和设计方法,合理运用各种适合的设计表达方法。

( 2 )合理运用恰当的建筑语汇表达有特点的设计理念和空间形态。

( 3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应充分考虑基地文脉对设计的影响,努力使设计恰当地适合用地环境并与周边环境形成有机联系。

( 4 )强调用分析草图、草模来表达设计思维的重要性,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模型来推敲方案。

( 5 )充分关注相关细节的设计,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深入探讨各个建筑细部设计的各种可能性。

( 6 )重视在设计过程中小组的协作、讨论、相互启发,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