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人口普查的相关概念;•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统计思想和方法,表达数据和结果;•积累数字记录和处理经验。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调查和初步统计分析,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能够基于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调查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搜集整理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人口普查的相关概念;•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统计思想和方法,表达数据和结果。
2. 教学难点•实践中如何采取合适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避免重复计数。
三、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1. 教学内容1.人口普查的定义和目的;2.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3.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5.编制人口普查表。
2. 教学环节设计2.1 导入环节通过课前观看国家人口普查宣传片,和学生一起了解国家对人口普查的重视和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2.2 展示环节通过展示一份有关某区域居民数据的调查表,让学生了解调查数据的具体形式和信息内容,培养他们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2.3 分享环节学生分组对所在小区的人口信息进行调查并记录,搜集数据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整理,并让每个小组对结果进行简要阐述和分享,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4 总结归纳环节通过几组调查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并对数据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总结,并编制人口普查表。
2.5 作业环节布置调查题目,让学生回家对家庭中的人口信息进行调查,并及时反馈调查结果,为下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的调查和整理作准备。
四、教学资源•电子白板•智能阅读器•视频学习资源•数字记录工具五、教学评估方法•采用教师直接观察学生的学情和表现;•中期和月考通过小组调查数据和个人总结总表的形式进行评价;•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口试的形式进行评价,并考察学生的实际调查和整理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 口 普 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关注人口问题;(3)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3. 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1)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2)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封面,引出本课课题《人口普查》;(2)教师简要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人口普查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学生分组进行人口普查实践,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2)教师点评学生实践成果,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3)学生分享实践心得,提高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总结延伸(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2)布置作业: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个人口普查方案;(3)预告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人口普查方案,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分享实践心得,评价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第3课时 人口普查 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学目标1.掌握更大数的读数和写数方法,能正确读出和写出更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更大数的读数和写数方法,能正确读出更大的数。
难点: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大家还记得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2.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读出下面这些数吗?742460080001000032155095009701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级和亿级数的读法和写法。
板书课题:人口普查二、探索新知1.认识数位分级。
教师说明: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表。
2.指导读法。
师: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下面是部分省市及特别行政区的普查结果。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普查结果,并指导读数。
(1)全国人口:1370536875人。
指导:先读亿级——十三亿,再读万级——七千零五十三万,最后读个级——六千八百七十五,合在一起读作: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
(2)练习读数。
①北京人口:19612368人。
读作: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
②安徽人口:59500510。
读作:五千九百五十万零五百一十。
③香港人口:7097600。
读作: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
(3)学生自主写一写广东、台湾和澳门的人口数,教师巡视课堂并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主读题,教师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30秒内完成连线任务,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人口普查。
我们将通过这一节课来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准确地进行人口普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人口普查,我准备了一些人口普查的实际案例和图表,以及一些人口普查的问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引入人口普查的概念,让学生们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图表和问卷来展示人口普查的实际操作过程。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人口普查的方法。
我会对学生们的人口普查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口普查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口普查概念:对全体人口进行的一种调查目的是了解人口的基本情况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操作: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收集问卷分析数据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的人口普查问卷,并填写问卷。
答案:家庭成员人口普查问卷1. 你的家庭成员有哪些?2. 他们的年龄分别是多少?3. 他们的职业分别是什么?4. 他们中有多少人受过高等教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人口普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也能够准确地进行人口普查。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问卷的设计和数据分析还不够熟悉,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普查情况,以及人口普查对于政府决策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方法,我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普查的定义和作用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3. 数据的分析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口普查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普查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普查。
2. 讲解人口普查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明确人口普查的目的和作用。
3. 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如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进行数据的分类和整理等。
4. 讲解数据分析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如何计算平均数、如何绘制统计图表等。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人口普查案例,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6.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和交流。
其他小组和老师对展示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7.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个简单的人口普查问卷,并尝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3课《人口普查》。
本单元主要围绕亿以内的数进行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并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人口普查这一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并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亿以内的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教学难点:(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2)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认识更大的数的第3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亿以内的数,并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写法。
但是,对于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因此,本课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并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人口普查的调查表格,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张表格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让学生思考人口普查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说出亿以内的数,并强调亿以内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亿以内的数,例如100000000,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数方法,逐步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2.能够正确填写人口普查表格;3.能够查找并计算人口普查表格内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2.能够正确填写人口普查表格。
三、教学难点1.能够查找并计算人口普查表格内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人口普查。
那么,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呢?2. 知识讲解1.什么是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指国家周期性地对其人口、家庭、房屋、经济活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普遍调查和统计。
2.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1)政府了解人口、家庭、房屋及经济活动等的基本情况(2)政府用于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并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参考数据(3)数据会被用于编制国家发展计划、统计国家人口结构、估算消费能力和旅游需求。
3.人口普查表格的填写方法在人口普查表格上,我们要填写以下信息:(1)姓名(2)性别(3)年龄(4)出生地(5)是否为户主(6)每户人口数3. 拓展练习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下面的人口普查表格,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是否为户主每户人口数小明男8北京是3小红女7上海否4小刚男8广州否4小芳女7深圳否31.这一表格中共有几个人?本表格中共有4个人。
2.这一表格中有几户人家?共有3户人家,分别为小明一家、小红一家和小刚、小芳一家。
3.这一表格中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本表格中共有2个男孩,2个女孩。
4.每户人口数的平均值是多少?本表格中每户人口数的平均值是3.3人。
4. 练习册上的练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完成本章练习册上15页的练习。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人口普查的总结,要求包括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以及人口普查表格的填写方法。
2.完成本章练习册上15页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能够正确填写人口普查表格。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 人口普查(3)-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 人口普查(3)-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口普查的意义,了解人口普查的工作过程。
2.掌握准确地数数,使用统计图表记录人口普查结果。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
2.掌握准确地数数。
3.使用统计图表记录人口普查结果。
三、教学难点1.运用数学初步分析各地区人口的增长趋势。
2.学生观察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方便学生填写的人口普查表格。
3.统计图表的样本。
4.数目图形卡片。
五、教学流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生活的小区、家、学校等是怎样建成的?为什么家具市场、菜市场、超市等要在不同地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建公园、体育馆、图书馆?”2.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2. 观看视频1.播放一段介绍人口普查的视频。
2.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视频的问题,以检测他们对人口普查的了解程度。
3. 计数卡片游戏1.将数目图形卡片放在课桌上,学生们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抽取一张卡片。
他们需要数数,然后计算出卡片上的数量。
2.向学生解释如何正确地数数。
例如,数完一行后,要把手指放在下一行上,然后再次数数。
3.让学生自己准备数目卡片,然后找另一个同学数数。
4.让学生将计数卡片的数量记录在表格上。
4. 填写人口普查表格1.向学生展示人口普查表格的样本。
2.让学生同时填写表格,记录他们家中的人口数量。
3.将学生按绘画分组。
4.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如柱形图、饼图)展示他们填写的人口普查表格数据。
5. 总结1.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释统计图表的含义。
2.向学生传达人口普查的信念和愿望。
3.提醒学生不仅要了解人口普查的进展,也要积极参与人口普查工作中。
六、教学评估1.通过每个小组绘制的统计图表来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
2.检查学生填写的人口普查表格是否准确。
七、教学后记人口普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人口普查》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时: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 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关于人口普查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吗?它的意义是什么?”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例”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填写相应的表格。
3. 各小组将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口普查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强调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人口普查的调查问卷。
2. 学生完成作业,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合作探究环节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将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例”等。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够建立数学基础,较好地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并能够较好地选择误差较小的数据来反映实际情况。
3.能够使用图表等工具,对人口普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得到相应的结论,并展示到分享中。
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人口普查》。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了解人口普查概念、意义以及制作人口普查表的方法。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学习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到相应的结论,并将其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过程
自我导入 (5分钟)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本次课程内容。
学习内容 (30分钟)
1.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10分钟)
通过比较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并明白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制作人口普查表 (15分钟)
引导学生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并通过实际情况进行演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3.数据分析和分享 (5分钟)
安排学生对制作好的人口普查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分享方式让学生将所得到的结论分享给其他同学。
总结 (5分钟)
通过对本次课程所学习内容的回顾,让学生明白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拓展实践
在课后或是下次课程中,可以补充练习,加深学生对人口普查的理解,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评估
可以分别从人口普查概念和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分数,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反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操作计算;3.学生能够通过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解释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教授如何利用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教学内容1.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3.如何利用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将演示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介绍了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以便让学生对人口普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人口普查?2.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3.我们在人口普查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步骤二:教授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板书上简单地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和统计等。
然后给学生一个实际的例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得出人口普查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步骤三:练习题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题,供他们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如下:假设一个城市共有10000人,其中年龄0-6岁的人有1500人,7-12岁的人有2000人,13-18岁的人有2500人,19-35岁的人有3000人,36岁及以上的人有1000人,那么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有年龄段人口之和为多少?2.19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有多少?3.12岁及以下的人口数量有多少?4.不足19岁的人口数量有多少?5.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分别是多少?步骤四:总结教师在板书上总结课堂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是什么?2.在人口普查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3.如何正确地进行人口普查?教学评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学目标•学会通过编制表格和图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人口普查的数据。
•意识到人口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尊重人口多样性的态度。
•理解并掌握调查问卷的基本用途、制作和应用方法。
•能够简单地预测数据的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编制表格和图表的目的。
•掌握制作简单调查问卷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调查数据制作合适的图表和表格。
•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今天我们要学习人口普查的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人口的结构和分布情况,比如,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男女比例、来自哪些地区等等。
这些信息对于城市规划、治理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因此,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活动设计活动1:制作调查问卷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们了解问题的设置和答题方式。
然后,让学生们重新组织一份问卷,让学生们想一下,都需要了解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可以被简单描述或者量化,然后制作出一份调查问卷。
活动2:数据收集老师让学生们将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拿到街上去收集数据。
收集完数据后,老师让学生归纳问卷中的问题,告诉学生需要将问题归类,以便于后面的展示和分析。
活动3:数据整理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回到教室后,按照老师的指导,开始整理和比对数据。
如果有重复的数据,则需要进行筛选和合并,以此去除重复的数据。
活动4:数据表格和图表的制作老师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展示给学生如何通过编制表格和图表,描述数据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表格和图表。
活动5:预测数据规律在完成数据表格和图表制作之后,学生们要利用数据规律,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并且讨论人口普查数据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应用。
3.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问卷、图表等手段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预测数据规律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让我们发现了人口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尊重人口多样性的态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3节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节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
-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普查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对真实世界的关注。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 难点:- 对复杂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人口普查的概念。
-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 讲解:对统计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
- 练习:通过实例进行练习和巩固。
-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学步骤1. 导入: 5分钟- 展示一张人口普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
- 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入人口普查的概念。
2. 探究: 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收集和整理一个特定区域的人口数据。
- 学生通过访问家庭、社区等,收集数据。
- 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统计表。
3. 讲解: 10分钟- 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
- 演示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4. 练习: 1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 学生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并讨论其意义。
5. 总结: 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 强调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课后作业- 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家庭成员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一份统计表,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 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篇1说课内容:《国土面积》这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第6——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人口普查》是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第三节课,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二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学习万以上的大数。
《人口普查》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的基础上学习大数的读写。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
2.情感与态度:经历自主探索大叔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的能力。
3.解决问题:密切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
教法学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我综合运用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x;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基础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掌握人口普查的相关概念;2.学会读写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3.能够正确运用“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进行练习;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普查的概念;2.大数的读写;3.“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练习。
三、教学准备1.课程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教学课件:人口普查数据、读数码表、写数码表的教学PPT;3.课堂设备:投影仪、黑板、白板,笔、书,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课堂氛围缓和,问候学生;2.引向本课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呈现(20分钟)1.讲授“人口普查”的概念,教师出示人口普查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所涉及的内容和数据的数量;2.讲授“大数的读写”方法,听写读一些大数让学生加深对读大数的记忆;3.通过“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练习,巩固大数读写;4.教师板书总结,让学生掌握课堂要点。
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在计算纸上练习写一些大数;2.让学生跟着教师读数码表,加深记忆;3.让学生在计算纸上练习“写数码表”。
总结(5分钟)1.问答:掌握本节目标的学生自评;2.意义:总结“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知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上教学时长在预计时间内,学生掌握了人口普查的概念,学会了读写各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能够运用“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进行大数的读写。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学生对大数读写还不是很熟练,导致练习环节的时间略有偏短,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重点巩固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人口普查(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口普查(2)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知道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政策、规划发展的重要依据。
2. 使学生掌握人口普查数据的基本分类和表示方法,能够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人口普查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3. 人口普查数据的应用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人口普查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人口普查数据的应用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资料、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普查。
2. 讲授新课(1)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a. 人口普查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所有人口进行的一次性、全面性的调查登记。
b. 人口普查的意义:为国家制定政策、规划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2)人口普查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a. 人口普查数据的分类: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分类。
b. 人口普查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图表、文字描述等。
(3)人口普查数据的应用和分析a. 人口普查数据的应用:为国家制定人口政策、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等提供依据。
b. 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的人口普查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知识,对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人口普查数据的应用。
七、板书设计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人口普查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3. 人口普查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人口普查的基本知识和数据分析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3节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3节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目的。
2.掌握人口普查的调查方法和步骤。
3.学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统计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人口普查的调查方法和步骤。
2.学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统计和判断的能力。
2.在生活中应用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内容1.人口普查的概念和目的。
2.人口普查的调查方法和步骤。
3.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目的。
2.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对人口普查有更深刻的理解。
步骤二、学习人口普查的调查方法和步骤1.教师介绍人口普查的调查方法和步骤。
2.指导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等信息,并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3.分组活动,让学生模拟人口普查的调查过程,按照一个小区的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整理。
4.合并汇总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并召集学生一起商讨、分析和解释数据统计结果。
步骤三、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1.教师按照人口普查的结果,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人口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对数据进行简要解读。
2.引导学生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展示数据统计结果,进一步巩固学生统计分析的能力。
步骤四、小结本课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人口普查及数据统计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学科学习和生活中,多运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加强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了人口普查、掌握了调查方法和步骤,并在数据统计分析和展示结果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但是在课前,还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和设计练习题目,以避免时间浪费。
在统计分析和解释数据统计结果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差异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及时给予个别化辅导和指导。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1)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一、学情分析大数的读写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的大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充分发挥数位顺序表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数位顺序表和分级,对大数进行分析。
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数的存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1.借助数位顺序表,探究大数的读写方法。
2.掌握大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数级...... ___级___级___级...... 千亿位千万位百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亿千万百万万千百十一(个)2.读一读,写一写。
(1)读一读。
4600 ……读作:70010 ……读作:师:说一说,万以内的数怎么读?万以内数的读法:1.在读数时,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读一读,写一写。
(2)写一写。
五万零六十……写作:三千九百六十……写作:师:万以内的数怎么写呢?万以内数的写法:1.在写数时,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师:想一想,万以上的数如何来读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1.数级...... 亿级万级个级...... 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2.(1)四千六百;七万零一十(2)50060;3960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授课本例题(1)2010年我明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下面部分的省、市及特别行政区的普查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人口普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呈现中国地图)
师:你了解我们的祖国——中国吗?
学生各诉己见。
师: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拥有着56个名族,而且在人口方面也位居世界前列。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近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
(板书课题:人口普查)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亿以内数的读法
(课件出示普查人口的数据)
师:在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知道了北京有19612368人,安徽有59500501人,香港有7097600人,广东有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人,台湾有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人,澳门有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我国总人口有1370536875人。
师:你能读出全国总人口数吗?
小组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然后交流反馈。
方法一:按级读数,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方法二: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读。
师:再读这些数,边读边想,你是怎么读出每一级上的数的。
(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的读法读,末尾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
师:你能读出北京、安徽、香港的人数吗?
学生试着读一读这些数。
师:这三个数中有的数中有很多的0,哪些0读了?哪些0没读?(学生自由说一说)
2.亿以内数的写法
师:你能写出香港、澳门和广东的人口数吗?试着写出这些数。
(学生自由写一写)师:说说是怎么写的?
学生自由说一所,师用课件演示。
3.总结方法
师:你是怎么读数和写数的?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小结:在读数时,先读亿级再读万级和个级,每一级的读法相同,读完后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哪一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其它数位上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
都只读一个零
在写数时,应先弄清有几级的数,然后从最高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练一练”的1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指导交流。
2.“练一练”的2题
由学生快速连线,再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引导学生小结: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读数时,级尾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几个“0”时,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师:生活中大数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在报纸、杂志或电视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人口普查》一课主要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学生之前已经会认读万以内的数,可以迁移到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上来,所以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出示这些数:10001,11000,10010,让学生读,立刻一双双小手就举起来了,都争先恐后的想起来读。
然后我就问学生万以上的数你会读吗?引入本节课要学的大数的读法,首先我出示了一则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省市人口数,让学生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引出读大数的兴趣,首先以安徽人口数为例在十进制数位顺序表中读,然后学习数中有零的数的读法,总结大数中零的读法,接着由全国人口数引出亿以上数的读法,然后引出如果没有数位顺序表怎么读?我引导将全国人口数从右向左四位一级分级读。
结果同学们读出了,有了这次的成功非常兴奋,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读下面的数,同学们都能顺利的读出来。
同学互说互读,这样学会读数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读数方法的指导上,如:先用数位顺序表读,然后用分级法,先分级,四位一级;再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与个级的读法相同,但要在末尾加上这一数级的计数单位;且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的“0”或者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都由我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