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评价方法上,我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如“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燃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什么?”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成果。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如冰川融化、植物光合作用等,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与环境的关系。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梳理】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且H2CO3不稳定,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H2O和CO2。
因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由于石蕊遇到生成的碳酸而变红;加热时,由于碳酸的分解,红色试液又恢复紫色。
化学方程式如下:CO2+ H2O === H2CO3H2CO3 === CO2+ H2O(3)二氧化碳可以与碱溶液反应(比如,氢氧化钙溶液,这也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
CO2+ Ca(OH)2 == CaCO3↓+ H2O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难点)1.反应原理:⑴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
(固液不加热型)⑵制取原理: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用,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不能用浓盐酸。
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CO2不纯。
②不能用硫酸。
虽然硫酸也能跟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2SO4+CaCO3 === CaSO4+H2O+CO2↑;但由于产物硫酸钙微溶于水,形成的沉淀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所以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都选用稀盐酸。
③不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固体,虽然Na2CO3+2HCl ==== 2NaCl+H2O+CO2↑,但此反应激烈,不便于控制。
2.实验装置:任何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电子教案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同学们,虽然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很小,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叔叔们就会用到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他们把灭火器倒过来轻轻磕一下,打开开关,马上会有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罐中喷出,使火焰熄灭。
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使火焰熄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氧化碳的世界吧!1.二氧化碳有何性质(1)物理性质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三态变化。
(2)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③如图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④如图所示,点燃“阶梯形”铁皮架上的两支小蜡烛,将铁皮架放入烧杯中;从烧杯的一侧向烧杯中倾倒二氧知识链接: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会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①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③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④能与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CO2=====高温2CO。
2.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1)药品及反应原理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可产生CO2;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蜡烛燃烧也可以生成CO2;煤气或天然气燃烧也可生成CO2;……实验室里用什么药品来制取CO2呢?从原料的来源、价格,操作是否便利,收集到气体的纯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实验室常用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CO2↑+H2O(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实验室里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吗?都是液体与固体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气体,实验室里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5.3练习二氧化碳性质和制法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1、二氧化碳和氧气物理性质上的相似点是( )A 、常温下都是无色有味的气体B 、密度都比空气大C 、都不易溶于水D 、加压降温后都变成无色液体2、区分氢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方法是( )A 、看能否燃烧B 、看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看能否支持呼吸D 、充入气球能否上升3、能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A 、二氧化碳气体B 、碳酸钠C 、干冰D 、冰块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描叙为( )a 、密度比空气大;b 、能支持燃烧;c 、不能供给呼吸;d 、能与水化合;e 、不能支持燃烧(一般);f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aceB 、bdfC 、defD 、cdef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干冰用做致冷剂和人工降雨B 、灭火C 、制纯碱D 、生产尿素6、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 、破坏臭氧层B 、产生温室效应C 、产生酸雨D 、毒害作物6.“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 .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C .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D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8.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 .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 .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D .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9、根据下图所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
(1)C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组成。
它具有多种性质、用途和制法。
1.膨胀性:二氧化碳是一种高度可压缩的气体,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变成固体或液体。
在常温和大气压下,它是气体状态。
2. 密度: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8 kg/m³,比空气稍重。
3.不可燃性: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可燃性气体,不支持燃烧或脱氧作用。
4.酸性: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形成碳酸,使水呈酸性。
5.可溶性: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溶液。
1.饮料和食品工业: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加工辅助剂,可用于饮料和一些食品的碳化处理,增加其口感和保鲜效果。
2.焊接和金属加工:二氧化碳可以用作保护性气体,防止金属在焊接和切割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3.灭火器的驱动剂:二氧化碳是常见的灭火器的驱动剂,利用其惰性和高压来抑制火焰。
4.水处理:二氧化碳可以在水中形成碳酸,用于调整水的酸碱度。
5.医疗应用:二氧化碳可以用作麻醉剂,如在一些手术中用于气腹或心血管手术中维持心功能。
1.燃烧法:通过燃烧含碳物质(如煤、木材等)可以得到二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为:C+O2->CO22.酸碱反应法:将碳酸盐与酸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碳。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方程式为:NaHCO3+CH3COOH->CO2+H2O+CH3COONa3.碳酸化法:通过在自然气田中注入二氧化碳来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效率。
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二氧化碳驱油法。
总结起来,二氧化碳具有膨胀性、密度适中、不可燃性、具有酸性、可溶性等性质。
它在工业、农业、医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制法包括燃烧法、酸碱反应法和碳酸化法等。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ppt课件
8
9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
10
二氧化碳的性质
【5--6】加热生成的碳酸溶液 现象: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结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 CO2↑+H2O
高温
CaCO3====CaO+CO2↑
35
六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6
六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性质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干冰升华吸热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与氨水反应生成铵态氮肥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转化为 糖并放出氧气
功用或危害
温室效应 人工降雨
灭火 制汽水
化肥
光合作用
37
生:阅读P141思考 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 2.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3.温室效应加剧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4.人类如何应对?
38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9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2.大气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植物的光合作用
23
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5.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6.验满的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口,若熄灭则
满。 7.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24
四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选择药品及反应原理 (廉价,易得,速率适中,易于操作,反应条件简单,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1、实验药品 ❖ 2、反应方程式 ❖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 4、实验步骤 ❖ 5、验满方法 ❖ 6、检验方法 ❖ 二、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 1、方法 ❖ 2、反应方程式
实验装置
A
B
C
D
E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进行验满
2、加入药品(先加固体 后加液体)
3、收集气体
5、检验气体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长颈漏斗下 端应插到液
面以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导管只需突出 胶塞少许
导管口应插 到集气瓶底
随堂练习
1、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来制取甲烷气 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极难溶于水。请你根据上述内容回 答:制取甲烷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 C或E 。
2.下图是某同学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说出其中的错误: 1、长__颈__漏__斗_下__端__没__有__插_入__液__面__以__下; 2、 _锥_形__瓶__中__的__导__管_插__入__到__了__液_面__以;下 3、 _没_有__用__向__上__排_空__气__法__收__集_气__体__;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第二课时)
注意:1.酸是用稀盐酸而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
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与碳 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 会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反应无法彻底进行。
2. 实验室 一般不用碳酸钠来制取二氧化碳
原因是: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速率非常快,不利 于气体的收集。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课件
H2CO3=CO2↑+H2O 。
安全知识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温馨提示 :
1.在久未开启的 地窖前,先做灯火
实验.
2.人多处要通风
将石蕊试 喷水后
纸直接放 CO2
放入CO2
不变色 不变色
石蕊 变红Βιβλιοθήκη 取出变红的 石蕊试纸放 置片刻
石蕊试 纸变回 紫色
结论 酸使石 水不能 CO2不能 CO2与水 碳酸不
蕊变红 使石蕊 使石蕊变 反应生成 稳定
变红 红
了碳酸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干冰可用于制冷剂、人工降雨)
干
升华吸热
冰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实验:二氧化碳的倾倒
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结论:(1)C02密度比空气大。 (物理性质)
用于
(2)C0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灭火
实验 喷稀 过程 稀醋
酸
实验 石蕊 现象 变红
喷水
碳酸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CO2↑+H2O
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3.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白色固体, 难溶于水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二 氧
1.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汽水、化肥、纯碱)
化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霍林郭勒市第七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1教案新版粤教版2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1.有两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别开来。
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举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瓶口下,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氧气说法正确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D.金属锈蚀、动物呼吸、锅炉爆炸都是缓慢氧化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合理的是()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选用10mL量筒量取5.5 mL 蒸馏水D.铁粉溶于足量稀硫酸中,形成黄色溶液4.在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硫燃烧时生成无色无味气体6.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氧气难溶于水B.氧气能支持燃烧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氧气被压缩为液体时显淡蓝色7.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②高温煅烧石灰石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④焦炭充分燃烧.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④D.只有④8.氧化银(Ag2O)钮扣电池常用于电脑和手表,该电池内的反应是:Zn+Ag2O═ZnO+2Ag,该反应中还原剂是()A.锌B.氧化银C.氧化锌D.银9.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器,电池内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Zn+Ag2O=ZnO+2A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银具有氧化性B.锌发生了还原反应C.银是氧化银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D.在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1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用于炼铁,目的是把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参考答案:1.答案:方法1: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浑浊产生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方法2:分别加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方法3:用细线系小动物投入瓶中,窒息而死的是二氧化碳,安然无恙的是氧气。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5.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练习题目要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注意难度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收获成就感。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特点。要求学生描述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此项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3.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以下练习题:
(1)简答题:简述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2)计算题: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 g/L,求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二氧化碳的体积。
(3)应用题: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起到重要作用,请举例说明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4.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二氧化碳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此项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要求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讨论主题、小组成员观点、总结与反思。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成分吗?这些成分在大自然中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存在与作用。接着,展示一些与二氧化碳相关的图片,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图、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等,让学生对二氧化碳产生直观的认识。
随后,简要回顾已学的气体知识,如气体的基本性质、气体的制备方法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正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吉州区三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说课稿新版粤教版
5。
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第一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第五单元[燃料]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局部,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以及性质,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氢气、碳,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根底,后面我们还要学习化石燃料,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局部〕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首先〕〔1〕、知识与技能〔要求)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以及〕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化学反响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以及〕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及〕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局部〕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1)教学重点: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化学反响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4,(第四局部〕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掌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二个方面〕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气体的除杂、检验
5.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气体的除杂、检验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
3、发生装置的选择: 型
4、收集装置的选择
①、二氧化碳CO 2的密度 空气,所以收集二氧化碳CO 2时可选用 、 装置进
行收集。
用A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CO 2时如何检验是否集满:
若用发装置收集CO 2时气体应从导管 进入集气瓶
②、二氧化碳CO 2 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CO 2时一般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5、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采取以下操作步骤:①装入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倒入稀盐酸。
则正确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填序号)。
6、常见的除杂(洗气)、检验装置
浓硫酸 澄清石灰水 紫色石蕊试液 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无水硫酸铜 如果是洗涤(或干燥)、检验气体时,气体从 进, 出
浓硫酸可用于
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用于
澄清石灰水可用于 现象是 证明 紫色石蕊可用于 现象是 证明 无水硫酸铜用于 现象是 证明
7、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写出反应方程式。
为什么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碳酸不稳定,写出反应方程式。
实验4
过程
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信息提示:澄清的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Ca(OH)2,变浑浊 生成白色沉淀是CaCO3,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为什么盛装澄清石灰水的细口瓶内常附 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
说说生活中二氧化碳的用途。
生活中为什么说 雪碧、可乐等饮 料叫碳酸饮料?
生活中二氧化碳体现的哪些性质呢?
二氧化碳不能燃 烧,不能支持燃 烧,不能供给呼 吸,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植 物光合作用的主 要原料,无毒的 气体。
CO2
无色、无味, 密度大于空 气,能溶于 水的气体。
阐述二氧化碳的微观 构成和宏观组成。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1
过程
现象
结论
CO2密度比空气大,CO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
实验2
过程
现象
结论
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 压减小,所以瓶会瘪。。
实验3
过程
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加热后红色又恢复紫色。
(1) 水
结论 猜想
(2) CO2
(3) 水和CO2发生化 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 ,说出下列四组实验分别验证二氧化碳对应哪些性质,并预测结论。 小组进行实验验证,阐述实验过程、展示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资料信息 1、在密闭容器中,若气体溶解到水中,则会导致容器内压强减小。 2、通常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空气中会下沉。如像倒水一样,从一 个容器倒入另外一个容器中。 3、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也能使湿润蓝色的石蕊试纸变成红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