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十二指肠钩虫病现状报告 黄有能

合集下载

巴马长寿研究报告

巴马长寿研究报告

巴马长寿研究报告1. 引言巴马,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世界上长寿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有许多村庄里,人们能够健康长寿地活到百岁以上。

巴马长寿之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究巴马长寿的原因,以期对其他地区的养生和健康习惯提供有益的启示。

2. 数据收集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我们在巴马地区开展了一项综合调查。

我们随机选择了10个村庄,并对每个村庄选取了500名长寿者进行深入访谈及体检。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收集了以下信息:•年龄:记录长寿者的年龄分布情况;•饮食:了解长寿者的饮食结构和食物习惯;•生活方式:探究长寿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活动范围;•家庭结构:了解长寿者的家庭结构及关系;•家族遗传:探索巴马长寿人口中的家族遗传因素。

3. 长寿原因分析3.1 饮食结构和食物习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巴马长寿者的饮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占总食物摄入量的80%以上。

他们的饮食习惯注重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的摄入,同时适量食用鱼类和畜禽肉。

巴马长寿者普遍遵循“五谷杂粮为主食,蛋白质均衡摄取,以植物为主”的饮食原则。

3.2 日常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习惯方面,巴马长寿者注重适度运动和锻炼身体。

早起晚休,经常参与草木间的户外活动,如采摘、剧石、种田等。

巴马地区的自然环境适宜,加之长寿者常年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3.3 家庭结构和社交关系巴马地区的家庭结构以多代同堂为主,长寿者能够与家人共同生活,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关爱。

长寿者的社交关系丰富多样,常参加村庄活动和社区聚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4 家族遗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巴马长寿者中有较高的家族遗传因素。

长寿基因在他们的家族中相对集中,父母、祖父母多有长寿者。

4. 结论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巴马长寿人群的饮食结构和食物习惯健康且符合膳食宝塔推荐的均衡饮食原则;•长寿者注重适度活动和户外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为长寿者提供了更好的关爱和照顾;•基因遗传在巴马长寿人口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广西巴马长寿地区老年人群血清胃泌素_胃动素_表皮生长因子及癌胚抗原水平调查

广西巴马长寿地区老年人群血清胃泌素_胃动素_表皮生长因子及癌胚抗原水平调查
12 吴晓华, 高奉浔1大肠息肉及其癌变的免疫组化研究1中 华消化杂志, 1991, 11 (4) : 20922121
10 孔燕国, 郑 捷, 陆国均, 等1表皮生长因子对人肝癌细 胞生长的影响及生长抑素对其受体的调节作用1中华消 化杂志, 1995, 15 (3) : 12921321
11 樊化明, 陈元方, 尤 涵, 等1胃肠肽类激素对消化系统 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 中华消化杂志, 1996, 16 (4) : 22922301
随着年龄增加, CEA 水平逐渐下降, 以80~ 89岁及90岁 以上两组最低。对照组与各年龄组以及各年龄组组间两两比
3 广西教育厅资助课题 1 广西巴马县长寿研究所 收稿日期: 2001- 02- 20
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 0101, P < 0105)。
3 讨 论
GA S、EGF 分别由胃窦、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粘膜 G 细 胞与颌下腺、十二脂肠 B runner 腺、肾脏产生, 前者具有促 进胃粘膜壁细胞增生、 分泌胃酸以及营养胃肠粘膜的作用,
4 许昌泰, 王 奕, 潘伯荣, 等1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液 脑肠肽的研究1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 5 (11) : 31323141
5 陆国均, 陈寿坡1人表皮生长因子 (h2EGF ) R IA 及国产基 因工程制备的 h2EGF 抗血清的鉴定1中华核医学杂志, 1993, 13 (1): 221
2 张祥宏, 赵文元, 严 霞, 等1河北省赞皇县胃癌高发区、 低发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和幽门螺杆菌抗体 检测1中华消化杂志, 1999, 19 (3) : 18821901
3 王孟薇, 尤伟缔,及免疫组化研究1中华消化杂志, 1994, 14 (增刊) : 41

广西长寿之乡巴马吸引大量病人变身“癌症村”

广西长寿之乡巴马吸引大量病人变身“癌症村”

广西长寿之乡巴马吸引大量病人变身“癌症村”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老人比例很高,全县27万人中,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82人。

巴马也因此被誉为长寿之乡。

上百万的游客、养生者来到巴马寻找“长寿密码”。

大量人口的涌入在不同方面考验和冲击着巴马的承载力。

建设混乱、环境污染、配套不足等问题也开始显现。

长寿之乡巴马如何“长寿”?108岁的黄妈身体健康,坐在自家屋子里,每天都有来到巴马长寿村的游客来探望。

除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有不少养生者都固定来到巴马长住上一段时间,成了巴马的“候鸟人”。

向他们询问巴马的情况,很多人都会用到一个词,神奇。

而有些说法则神得有点悬:到这来不用吃药就好了,糖尿病在这呆了两年就好了。

不打针不吃药。

高血糖,那你就来吧,绝对好,糖尿病到这儿效果最好。

小分子的水对身体对消化对气管各方面都好。

没开,就喝,挺好,等开了以后就把矿物质都给破坏了。

“来这不用吃药也能治病”、“泉水河水生喝效果好”、“要到百魔洞里吸收地磁,到天坑呼吸负氧离子”……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有不少,也因此来到巴马的养生者中有不少人是来养病的。

巴马甲篆乡坡月村村支书黄大尚说:“来到这里的,有些是高血压的,糖尿病的,各种的病类都有,有些有癌症的,还是来到这里,令当地多了‘癌症村’的称呼。

坡月村的水不可能治你的癌症的,我们这儿适合养生的。

”对此,巴马县旅游局局长黄燕飞也表示,巴马打出养生的品牌,但流传的一些所谓的“长寿密码”太离奇了:“巴马是挺神的,但是别离奇。

一开始我们就打养生牌。

我们就是说,巴马的长寿老人,长寿是水空气阳光地磁,还有一个心态。

”此外,商贩也打起了治病养生牌。

酒水、食品、泡脚的瑶药,都打上了长寿的标签。

其中很多东西就连当地人以前都没见过,难分真假。

癌症病人朱盘生称,寿乡变味了,村民们的思想复杂了,“长寿需要空气好,还有就是生活简单,没有复杂的思想和那么多欲望。

”朱盘生和其他“癌症候鸟人”很少问津村民们的商品,以前他买过两次蜂蜜,回去一尝是假的。

世界最长寿之地,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

世界最长寿之地,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

世界最长寿之地: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黄妈干老人今年已107岁当地村民黄松谋106岁的母亲均为记者叶辉摄世界上最长寿的地方在哪里?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国广西的巴马瑶族自治县位居其首。

巴马长寿的奥秘何在?两会前夕,记者赶赴巴马采访。

国际自然医学学会认定:巴马是世界第五大长寿之乡在巴马,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仕庭向记者介绍了巴马的有关情况。

巴马有壮、瑶、汉等12个民族,26万人口。

清代时巴马便以长寿知名,嘉庆皇帝曾嘉奖过巴马一位叫蓝祥的142岁长寿老人。

1960年,武汉医学院首次考察巴马长寿现象;1979年,湖北、广东、广西三省区多家医学科研机构携手赴巴马考察。

而使巴马名闻天下的是1991年日本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世界长寿之乡调查团团长森下敬一对巴马的考察,此次考察结果于同年11月在日本东京国际自然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上公布,巴马被正式确定为继前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比尔班巴、中国新疆南疆一带之后的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

在世界五大长寿乡中,巴马百岁老人比例高居第一。

截至2010年1月,巴马健在的百岁老人共有90人,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36人,是国际长寿标准5倍多。

巴马的长寿五要素记者在甲篆乡巴盘屯75岁的农民黄松谋家入住。

在一楼门厅,记者见到一个干瘦矮小的老太太正在火盆边烤火。

黄松谋说,这是他妈妈,今年已106岁。

巴盘屯300多人,99岁老人有3人,百岁以上7人,年纪最大的黄卜新1898年生,已114岁,据称他是目前我国年龄最大的男人。

巴马现在最长寿的女人叫罗美珍,126岁。

次日,记者见到黄卜新。

这位参加过红军的干瘦老人思维清晰,动作敏捷,杭州游客李先生递给他一张港币,老人马上辨别出:‚这是香港的钱。

‛记者还拜访了107岁的黄妈干和105岁的黄妈纯。

黄妈干早年参加过韦拔群的红军,她现在按红军失散人员享受政府补贴。

在坡开上屯,记者见一老妪背一个编织袋健步而来。

经询问,她已101岁。

据悉,巴马86%的百岁老人一生没有到医院看过病,当地人几乎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更没有人患癌症。

世界第五长寿之乡—广西巴马长寿因素综合分析

世界第五长寿之乡—广西巴马长寿因素综合分析

世界第五长寿之乡—广西巴马长寿因素综合分析
黄克林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1993(015)001
【摘要】经调查,广西巴马的百岁长寿率为30.8/10万,与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中国新疆等著名世界长寿之乡相当。

巴马的百岁人,符合世界长寿地区的共同的“长寿条件”。

巴马人的长寿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遗传、饮食、劳动、精神因素和微量元素等有关。

1991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第十三次国际专题讨论会确认:广西巴马是世界第五长寿之乡。

【总页数】6页(P17-22)
【作者】黄克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1.7
【相关文献】
1.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 [J], 蒋世承
2.“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 [J],
3.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 [J], 中央电视台
4.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 [J], 泽陆
5."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成大健康产业投资洼地 [J], 林浩; 凌吉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十二指肠钩虫病现状报告 黄有能

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十二指肠钩虫病现状报告 黄有能

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十二指肠钩虫病现状报告黄有能十二指肠钩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一般多寄生于小肠,尤以空肠上部为主,成虫咬附在肠粘膜上,致多数患者就诊时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诉,但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出血点及小溃疡导致宿主慢性失血。

本文主要对我院自1998年5月~2015年5月经行电子胃镜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钩虫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108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巴马瑶族自治县十二指肠钩虫分布现状。

1.临床资料1.1 一般病历资料本组108例十二指肠钩虫病患者病程3月至4年不等,其中单纯以上腹不适就诊28例,以上腹不适伴解黑便61例,以黑便就诊18例,以呕血为主要症状就诊3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大于等于110g/L者12例,91~110g/L者52例,60~90g/L者40例,小于60g/L者4例;粪便常规检查:潜血阳性者86例,占阴性者22例。

大便镜下查找虫卵阳性者72例,占66.7%,阴性者36例,占33.3%。

1.2 分布特点本组病例分布情况:性别:男性42例,女性66例;年龄分布:14~18岁16例,20~40岁24例,40~68岁68例;区域分布:巴马镇40例,甲篆31例,那桃20例,燕洞7例,凤凰3例,所略4例,东山1例。

所有患者职业均为农民。

其中1998年5月~2006年5月发现病例74例,2006年5月~2015年5月发现病例34例。

1.3内镜检查结果及镜下特点本组108例患者均发现钩虫体,虫体数目多少不等,其中最少者1条,最多者镜下无法核计数目。

钩虫体附着部位:胃窦部:3例;十二指肠球部22例,十二指肠降部65例,球部及降部均发现虫体8例。

内镜下十二指肠钩虫呈细长略透明肉红色,吸附于肠壁及胃窦壁,虫体呈弯曲或蚯蚓状蠕动,对其充气或冲水时钩虫以吸附点为支点摆动明显。

十二指肠粘膜可见散在或群簇样出血点,部分糜烂形成小溃疡大小多为3~5毫米,其中1例患者可见球腔内少量鲜血淤积。

探寻世界长寿之乡

探寻世界长寿之乡

探寻世界长寿之乡作者:杨骏李昊赵明来源:《晚晴》2008年第11期金秋十月,位于桂西北的盘阳河两岸青山滴翠,生意盎然,活力无限;盘阳河水清澈见底,滔滔不息,一泻千里。

盘阳河畔,巴盘屯依山傍水,风光旖旎。

村里,百岁老人黄卜新的家傍水而建,清澈的河水从他家门口缓缓流过,更添无限生机与活力。

黄卜新今年已经110岁,老人鹤发童颜,两手温润细腻,脉搏强劲有力。

他手捧《晚晴》杂志,指着栏目页上的“文化”二字,高兴地说,这两个字我还看得见。

今年已经105岁的黄妈则神态安详,端坐在门边挑选黄豆,她的动作还是那样娴熟、麻利,丝毫不见老态龙钟的样子。

巴盘屯是“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的一个自然村落,黄卜新与黄妈也只是该县百岁老人中的其中两位。

据调查,目前,巴马有81位百岁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116岁,80至99岁的老人有3100多位,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百岁以上老人32.4人,居世界第一。

10月20日,记者亲临巴马,深切感受了“世界长寿之乡”的神奇魅力,以及“长寿品牌”给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感知巴马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总人口2s万。

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是一个山清、水秀、洞奇、人寿的旅游名县,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之一。

巴马的长寿历史久远。

据史料记载,清朝嘉庆皇帝听说巴马有位瑶族老人已经142岁高龄时,当即为这位瑶族寿星赐诗一首以示祝寿,并封以六品顶戴。

光绪皇帝曾钦命广西提督府给巴马寿星邓诚才赠送寿匾一方。

并题贺词“惟仁者寿”。

至今,这块牌匾还收藏于邓诚才的曾孙邓荣先家中。

1960年秋,巴马的长寿现象引起国内专家关注。

1961年9月,武汉医学院长寿科学研究组首次对巴马的长寿现象进行科学考察。

1979年,湖北、广西、广东3省25个医学、科研单位联合对巴马进行长寿综合考察。

随后,新华社用各种语言向全世界发布了巴马人长寿的消息,美国之音、路透社、大公报、明报、文汇报等媒体同时予以转播和转载。

『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巴马

『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巴马

『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巴马
•来源:中医药报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巴马有百岁以上老人28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巴马百岁以上老人有50人,占当时总人口的2.06/万。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巴马百岁以上老人有69人,占当时总人口的3.08/万。

经过多次深人实地考察认证,1991年11月1日,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长寿专家森下敬一博士在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年会宣布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第五个被发现)。

最近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联合调查组实地调查证实,巴马百岁寿星有81人,占总人口的3.58万,远远高出世界其他四个长寿区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

森下勘一博士称“巴马是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

研究表明,巴马人长寿的主要原因是那里自然环境好,水和空气质量上乘,无污染,长寿老人大多长期食用无任何激素的天然生态食品,素多荤少。

其中,被誉为“长寿汤”的巴马火麻仁是巴马百岁老人长期食用得以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

巴马长寿村

巴马长寿村

寿乡介绍地处桂西北山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有生命超过百岁的老人存在,随着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这种纯自然的人类生命极限逐步演绎为一种全新的概念——长寿现象。

这种长寿现象,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存在的,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有一定的地缘关系,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有希望挑战生命极限,才有长寿现象的发生,才能满足人类生存的要求,巴马正是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之中,满足了长寿现象发生的条件,所以它是一个令人神往、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人称长寿之乡。

一、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由来有史料记载,清朝以前,巴马盘阳河北岸隶属水定土司管辖,清朝嘉庆皇帝闻永定土司境内有位瑶族老人高寿142岁,于嘉庆十五年庚午嘉平月(1810年12月)为这位名叫蓝祥的瑶族寿星赐诗一首以祝寿,诗曰:星孤昭瑞应交南,陆地神仙纪姓蓝。

百岁春秋卅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

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才聃。

花甲再周衍无极,长生宝录丽琅函。

又:光绪戊戌年仲冬月(1898年11月)钦命广西提督府给今巴马那桃乡平林村耆(音:奇)民邓诚才赠送寿匾—方,并题贺词“惟仁者寿”。

这些史料说明,桂西北一带长寿现象古已知名,尤其以巴马最为著名。

1960年9月,武汉医学院长寿科学研究组根据广西省卫生厅和公安厅提供的线索,首次到巴马进行长寿科学考察,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很多乡镇都未能通车,考察组仅能在巴马镇、凤凰乡部分村屯调查了18位百岁老人,对当时的巴马未作出任何的认定。

1979年,湖北、广东、广西三省区25个医学、科研单位联合对巴马进行长寿综合考察,通过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后,确认巴马是中国的长寿县。

这次大规模对巴马进行考察的信息,曾经新华通讯社用各种语言向世界播发,《人民日报》以显著的版面刊载了巴马人瑞信息,美国之音、英国路透社、香港大公报、明报、文汇报均同时转播和转载。

1981年,中国老年医学会曾将巴马长寿考察资料在西德汉堡召开的第十二次国际老年学会会议上交流,引起国际对巴马的重视。

巴马百岁老人状况及长寿原因

巴马百岁老人状况及长寿原因

巴马百岁老人状况及长寿原因探讨徐勤1[提要]通过对广西巴马百岁老人的普查,本文阐述了百岁老人的年龄可信性和长寿现状。

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巴马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并没有什么奥秘,而是包括生活方式、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在1991年日本东京国际自然医学年会上被确认为世界第五长寿乡,那里聚集着众多的百岁老人。

为什么说巴马是一个长寿乡?百岁老人有何特征?什么原因促成那里的人长寿?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广西老龄委员会合作,对巴马百岁老人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1.调查概要1.1 调查时点,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调查从1994年5月10日至6月18日进行。

调查对象为1994年5月1日年满百岁的所有老人及部分90岁以上老人。

调查采用问卷式,由调查员入户登记。

在调查的标准时点,巴马县的百岁老人共有73名,完成调查问卷69份,占总数的94.5%。

有4人因故未完成调查。

在被访老人中,27.5%的人全部自答,46.4%的人部分自答,21%的人全部代答。

1.2 调查内容个人问卷包括:①老人的基本人口特征;②婚姻、生育、家庭;③劳动、生活习惯;④心理、健康状况;⑤访问观察;⑧食物构成等6个方面的内容。

1.3 年龄的判断本次调查的百岁老人,是在1990年人口普查基础上确定的。

所有老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990年时为100岁以上,到1994年尚存活的老人;另一部分是1994年新进入百岁组的老人。

百岁老人的数目及人名单由广西老龄委员会及巴马县老龄委员会经自治区及县人口普查办核查后提供。

文化落后地区年龄的准确性常常令人怀疑。

专家们认为,在文化落后地区,长寿者的年龄缺乏可靠的依据。

为此,我们专门询问了当地的居民。

巴马人的年龄记忆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孩子出生后,家长要请当地识字的风水先生将其出生日期记下:年、月、日、时辰各用两个字组成的字号,共八个宇,故称“生辰八字”。

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村民们为我们找到很旧的生辰八字本,上面按家庭成员的出生顺序依次排列,相当于一个家谱。

广西巴马县的神奇山龟

广西巴马县的神奇山龟

广西巴马县的神奇山龟最近新闻媒体报刊频频报告神奇山龟使多位多年被重病困扰的患者痊愈。

人们在惊讶是何种神奇山龟有如此神效的同时,一些商人和药理研究所专家已经在挖掘与探索的过程中揭开神奇山龟的神秘面纱。

山龟出自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总人口24.12万,世界五大长寿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

此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蕴含着丰富的熔岩溶洞,年平均气温20.4℃,年均降水量1700毫米,集中在5-10月份,年均降水量1406.9毫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可以说巴马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均小有温差,人居环境和气候环境条件十分适宜人。

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为动植物带来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巴马县境内不仅有稀少的野生名贵中草药材,山间到处还到处长满品种丰富的山果,经济作物也以本区独特的油桐、油茶、木薯等为主。

因为地处喀斯特地貌,使得这里的农作物有两个典型的特征:一是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很高,尤其是锰,锌含量特别高。

锰被长寿学家称为抗衰老的元素,世界卫生部门认为锰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使人体多种酶的激活素。

锌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与DNA 复制有关,被称为生命的火花。

而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西北山区的巴马县,因为交通的闭塞和国家保护原始自然景观的政策下,一直遵循着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简单的经济农作物商品业和旅游业为主。

又因为当地易发自然灾害的喀斯特地貌,所以即便地下土壤蕴含丰富的稀土和金属元素,国家对此地的工业开发还处在保留阶段。

这就促成了巴马县山区几十年来一直保留着淳朴的民风,山区水源清澈见底,清凉爽口,还保留着原始的甘醇。

而巴马县的山龟也在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吸取精华。

正因为如此才铸造了巴马县山龟与其他各地龟的不同。

中国国内除东北、西北各省(区)及西藏自治区未见报道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产量较高。

中国十大长寿之乡

中国十大长寿之乡

中国十大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活动是从二00五年开始的,其标准为:长寿的代表性,即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国际共识的标准十万分之七;长寿的整体性,即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岁;长寿的持续性,即八十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四。

截止目前,所选出的十大长寿之乡分别是:四川省彭山县、湖南省麻阳县、广西自治区永福县、广东省三水区、湖北钟祥市、河南省夏邑县、江苏省如皋市、四川省都江堰市、广西省巴马县、山东省莱州市。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人的健康长寿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良好的物质生存环境是长寿基础。

我国长寿区多分布于南方。

当地的气候、土壤、水、空气、植被等是影响人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

报告显示,人的健康长寿不仅受生活环境(包括气候、岩石、土壤、水、空气、植被等)的影响,也与文化、生活习惯、膳食营养(包括多种生命元素、维生素)等相关,但与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关系更加直接,与土壤、植被、饮食、饮水等环境因素的关系更加密切。

综合分析发现,我国长寿区域的分布呈现六大显著特征:一是长寿区多分布于南方。

我国长寿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海南、云南、广东和新疆等地。

二是长寿区多沿江河流域分布。

百岁老人比例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珠江、长江、澜沧江流域。

三是长寿区多为少数民族地区。

广西、云南、新疆的长寿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为瑶族、傣族、维吾尔族。

四是长寿区多呈聚集性。

我国长寿区主要分布于5个条带,即广西巴马—都安—东兰等县的长寿带,四川都江堰—彭山长寿带,云南潞西—勐海—景洪长寿带,广东三水—佛山长寿带,新疆阿克苏—阿克陶—吐鲁番长寿带。

五是长寿区多为中、低山丘陵及冲积平原地区。

六是长寿区多为地方病较少流行或没有流行的地区。

中国大骨节病、克山病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南的低硒带上,土壤、饮水、植物、粮食、蔬菜及人发中普遍低硒。

硒是目前公认的对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

(一)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四川彭山、湖南麻阳、广西永福为首批“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并自即日起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公告。

揭秘长寿之乡巴马,无癌症患者,慢性病人几乎为零

揭秘长寿之乡巴马,无癌症患者,慢性病人几乎为零

揭秘长寿之乡巴马,无癌症患者,慢性病人几乎为零世界长寿之乡在中国!1991年,日本东京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巴马被命名为世界长寿之乡,2003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

为什么是巴马,神医华佗的解释华佗在《足心道》上说:足是人之根,泡脚治全身。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人之所生,病之所成”。

足底有136个穴位反射区,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

泡脚可补气血,这是中医公认的。

泡脚可祛除体内寒湿之气,加速疾病痊愈,这是现代医学公认的。

经络不通百病生。

口服药物无法进入经络,所以通经络只能用物理手法,例如泡脚、针灸。

老年人不宜针灸,泡脚是最适合的打通经络、强身祛病的方法。

巴马长寿乡,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例癌症患者,慢性病人为零寒从脚下起。

在瑶族巴马乡,流传着“睡前一盆巴马汤,不用医生开药方”,巴马汤不仅可以疏经通络、活血强身,还可对全身脏器进行滋养、调理,防治多种疾病、慢性病。

当地一位学者说,在巴马瑶族地区,光脚走路、用草药泡脚,已成为瑶族人的生活习俗。

这种天然的泡脚疗法,让当地人患脚病、风湿、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便秘、前列腺、中风等慢性病为零,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例癌症患者,瑶族姑娘的皮肤也是个个水灵灵。

“威灵仙、牛大力、铜梁伞、夜交藤…”名字千奇百怪,但是有条件买到的顾客试用后,还是大呼管用!“刚泡20多分钟,背后就热呼呼出汗,一量血压降了30多毫米汞柱”“连泡一个月,血脂、血糖都降了”“脚气、脚癣、灰指甲都好了,连便秘都没了,皮肤白白滑滑的”一位受痛经折磨十几年的家庭主妇,用巴马汤泡了一个月,痛经悄悄地好了,连失眠、便秘这些症状也不见了…上海静安区的陈大妈是位一身是病的七旬老人,泡了两个月的瑶药,几十年的心脑血管、糖尿病好了不少,风湿关节炎已接近康复。

“每天粗茶淡饭、多劳动,晚上泡泡脚”113岁的巴马老人黄阿曼憨厚地笑着说,这就是她的长寿秘诀。

长寿之乡探长寿奥秘

长寿之乡探长寿奥秘

长寿之乡探长寿奥秘作者:童盛昌来源:《祝您健康》1980年第01期一九七九年六月和八月,我们这支由广西、广东、湖北三省80多名医务、卫生人员组成的老年医学综合考察队,来到了二十多年前人口普查中就已闻名全国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进行调查,探索这里长寿老人的长寿奥秘。

巴马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境内山峦纵横,虽不甚高,但是郁郁葱葱,花草遍地,树木丛生。

林中溪泉清澈见底,气候湿润温和,日光透过参差枝条,影布地上,即使盛暑季节也不很热,因而年平均温度只有20.5℃。

山区耕地分散,人烟稀少,土屋周围,竹树四合,空气新鲜洁净。

住房都较高亢,一般分为二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家禽。

室内宽敞,很少灰尘,但阳光较少,同时畜栏就在楼下,蚊蝇容易孳生。

巴马居民主要是瑶族、壮族和汉族。

瑶族喜欢住在半山腰里,男女都喜欢用布包头。

壮族妇女也常用白布或蓝布包头。

一到节日,他们着上民族盛装,往来对歌,情绪十分热烈。

但是,他们与外地往来很少,县内交通不甚方便,半数大队尚未通公路,人们很少见到汽车,更难得坐到汽车。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居民的寿命普遍比较高。

现在,全县90岁以上的老人有103名,其中男37名,女66名,按入口平均达到了每十万人口中有45名。

这次考察队带着X光机、心电图机和生化分析仪器等各种测试检查设备,在这里进行了多学科的协同科研活动。

共计访问了50名九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其中百岁以上的7名,最高年龄一百一十二岁),还对200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生理和老年病的调查,并且收集分析了当地的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通过这些初步调查,我们认为,巴马县老人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巴马县是一个海拔450~700公尺的山区,地广人稀,很少厂矿,环境较少污染。

因而,他们从空气和食物中摄入的有害物质少,这是长寿的重要因素。

美国、非洲一些国家和日本也报道说,山区长寿老人多的原因和好的自然环境有关。

当地的水质偏软。

绝大部分属很软水、软水和中软水,只有个别水样是硬水。

数万患者涌入广西巴马望延长寿命.

数万患者涌入广西巴马望延长寿命.

数万患者涌入广西巴马望延长寿命:有人喝尿学狗爬2013年08月11日06:22来源:解放日报原标题:数万患者在此常住,四分之一来自长三角,尤其上海人今年涌入很多巴马,有没有生命奇迹本报记者李晔唐姥爷支付了高额运费,从巴马提前空运回整整一吨山泉水,够喝半年的。

下月他必须回沪,照看读小学的外孙女。

在告别已居住半年的巴马前,将当地的水运至2000公里外的上海,是这位一年前被确诊前列腺癌晚期患者的自我救赎。

与现任美国总统一字之差的“巴马”,是个地名,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如黛群山中,瑶族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世界第五大长寿乡,每10万人中拥有30.98位百岁老人。

在当地能听到这样的传说——村口,一八旬老太在树下哭泣,“呜呜……阿妈打我了……”好事者去问百岁的阿妈:“您这么大岁数,怎么还打人?”百岁阿妈答:“早上让她打猪草,她偷懒不去,害我被婆婆骂!”据史料载,清嘉庆皇帝曾给142岁的巴马瑶族老人蓝洋送过贺礼,而居住在巴马县龙洪村巴买屯的当代最长寿老人127岁的罗美珍,今年6月在梦乡里西去。

当地人几无肿瘤,多数老人无疾而终。

当这些“传奇”越来越多被外人所传扬,另一景观出现了——许多在医学上已被宣判死期的肿瘤患者,朝圣般地集聚于巴马盘阳河畔的坡月、平安、长寿等村并长住下来。

这些并不“盛产”癌症的村落,成了除肿瘤医院外癌症患者密度最高的地区。

另有一些来此养生之群体,他们被统称为“候鸟人”。

巴马,有没有生命奇迹?“候鸟人”的“巴马疗法”鸡鸣声,开始了“候鸟人”以水为轴心的生活。

5月中旬,巴马入汛,冷不防一场雨,裹挟着山体的泥土进入盘阳河,河水便有些混浊。

这是唐姥爷的头等烦恼事。

为此,他宁愿多走半小时路程,到甲篆乡长寿村一眼龙泉取水。

龙泉旁有个募捐箱,取水多了,唐姥爷便自觉往里投个一两块钱,算是感谢“天赐神水”。

若两日无雨,盘阳河水又见碧绿,“候鸟人”大多会去坡月村百魔屯的百魔洞打水,一天两次,雷打不动。

他们像赶集般,提着,或用拖车拖着空瓶子,赤脚,趿着拖鞋,下到百魔洞口那棵老榕树下,接住那一泓清泉。

巴马长寿之乡骗子之乡

巴马长寿之乡骗子之乡

巴马,长寿之乡?骗子之乡?“磁疗”可以治病,生水可以排毒排在百魔洞附近取水的队伍,清一色是老头老太太。

这个因为传说的“磁疗”而享有盛名的石灰岩洞穴,位于广西巴马县甲篆乡,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老年人,他们大都抱着治病或养生的目的。

60多岁的老太太吴宝珠就是其中之一,她患有糖尿病,把治病的希望寄托在这里,几乎风雨无阻。

又是一个普通的清晨,吴宝珠冒着雨、背着铺盖卷儿,一头扎进了漆黑的山洞。

按计划,她又一个整天都将在山洞的天坑度过。

老太太没有带午餐,也不打算进食,因为要实行“饥饿疗法”。

她只带了喝的水——一瓶由她亲手取自野外的原生态“小分子团水”。

她迷恋这个山洞,因为里头有“磁疗”。

△巴马“百魔洞”里的磁疗区,很多人抱着铺盖卷,在这里一躺就是一天。

许多不愿出钱进洞接受“磁疗”的养生客,只能把治病或养生的希望寄托在洞外的取水点。

有的人,一口气打上五壶水,储备好几天的用量。

有的人为了追求“新鲜”,每日定点来取,反正,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

张胡子但起初并不是这样。

这是从百魔洞被私人承包以后,收门票开始的。

现在,百魔洞的价格已经涨到门票价85元,养生客们拜水的忠诚程度被迫经受考验。

迷恋百魔洞内“磁疗”的人,像吴宝珠这样愿意每个月花300块,在单数日或者双数日入洞疗养。

而洞外的人们失去了以前在洞内随意取水的自由。

由于神秘的小水管处供水实在供不应求,人们在百魔洞里周边开发出了多个取水点,它们的水质或清或黄,但都聚拢了一个个取水狂魔。

没有人知道,这些人最后会喝出什么样的排毒效果。

有大量像吴宝珠那样迷恋喝生水的养生客,也有老人承受不了腹泻私下里说,建议还是烧开为好的。

偶尔,还能蹦出一两个取水的退休老职工,警惕地说几句,要注意大肠杆菌,加明矾消毒的。

外地养生客对水的这种迷恋,连当地坡月村的村支书黄大尚也感到困惑:来到这里的人高血压,糖尿病,各种的病类都有,甚至很多有癌症的人也来,可这里的水不可能治癌症啊。

但这种声音淹没在各方对水的炒作当中。

探索广西巴马长寿乡之新发现

探索广西巴马长寿乡之新发现

探索广西巴马长寿乡之新发现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与广西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大化、东兰、凤山、凌云等市县毗邻。

全县辖10个乡镇,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

居住着壮、瑶、汉等12个民族。

目前全县总人口25.6万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年均温度20?4度,年均湿度为79%。

巴马是一块红色的土地。

二十世纪20至30年代,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组织和指挥如火如荼的革命武装斗争,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巴马一直都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之一。

巴马被定为中国的“香猪之乡”,这种香猪两头黑中间白、脚短,一般只长到十六至二十斤便拿来食用,味道鲜美、肥而不腻。

烤好的香猪古时作为宫廷贡品;而盘阳河的油鱼骨细如丝,味道鲜美,有“一家煎油鱼,十家闻鱼香”;火麻、茶油、珍珠黄玉米、巴马神酒、丽琅矿泉水享誉国内外。

巴马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

荣获“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王牌旅游景区”、“广西优秀旅游县”、“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最美的小城”等殊荣。

堪称“五彩巴马”:寿乡巴马、旅游巴马、书法巴马、风情巴马、红色巴马。

据最近统计资料表明,巴马现有百岁老人8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7∕10万,相当于十万人口中拥有近32位百岁寿星。

90岁以上的老人也有293人,说明长寿百岁率呈上升趋势。

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为7.5∕10万。

也就是说,10万个人里面有7到8个百岁寿星,就可以评定为世界长寿之乡。

巴马的这一比例高出于其他地区的4倍多,在五个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的世界长寿之乡中:(巴马、新疆的和田、巴基斯坦的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巴马居世界之首。

因此,在1991年11月1日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被认定为《世界第五长寿乡》。

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的森下敬一博士说:巴马是“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

2008年10月,被中国老年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的牌匾。

数万患者赴广西巴马长寿乡望延寿:有人喝尿学狗爬

数万患者赴广西巴马长寿乡望延寿:有人喝尿学狗爬

数万患者赴广西巴马长寿乡望延寿:有人喝尿学狗爬数万患者赴广西巴马长寿乡望延寿:有人喝尿学狗爬2013-08-11 解放日报导读:广西巴马县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众多患者和养生者慕名前来,希望以“巴马疗法”延长寿命,有人热衷洞穴磁疗,有人喝“神水”,更有匪夷所思的疗法,如光脚在山坡上如狗般爬行,以及喝尿治疗癌症……与现任美国总统一字之差的“巴马”是个地名,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如黛群山中,瑶族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世界第五大长寿乡,每10万人中拥有30.98位百岁老人。

据史料载,清嘉庆皇帝曾给142岁的巴马瑶族老人蓝洋送过贺礼,而居住在巴马县龙洪村巴买屯的当代最长寿老人127岁的罗美珍,今年6月在梦乡里西去。

而且当地人几无肿瘤,多数老人无疾而终。

当这些“传奇”越来越多被外人所传扬,另一景观出现了,许多在医学上已被宣判死期的肿瘤患者,朝圣般地集聚于巴马盘阳河畔的坡月、平安、长寿等村并长住下来。

这些并不“盛产”癌症的村落,成了除肿瘤医院外癌症患者密度最高的地区。

另有一些来此养生之群体,被统称为“候鸟人”。

今年,各地来的人更汹涌了,仅在坡月村百魔屯,当地农户约200人,但“候鸟人”数量是原住民的几十倍。

“候鸟人”的“巴马疗法”鸡鸣声开始了“候鸟人”以水为轴心的生活。

5月中旬,巴马入汛,冷不防一场雨,裹挟着山体的泥土进入盘阳河,河水便有些混浊。

这是唐姥爷的头等烦恼事。

为此,他宁愿多走半小时路程,到甲篆乡长寿村一眼龙泉取水。

龙泉旁有个募捐箱,取水多了,唐姥爷便自觉往里投个一两块钱,算是感谢“天赐神水”。

若两日无雨,盘阳河水又见碧绿,“候鸟人”大多会去坡月村百魔屯的百魔洞打水,一天两次,雷打不动。

他们像赶集般,提着,或用拖车拖着空瓶子,赤脚,趿着拖鞋,下到百魔洞口那棵老榕树下,接住那一泓清泉。

沿街小摊贩卖空矿泉水瓶,小的5元,大的20元,这是巴马奇景。

关于这水,人们口口相传,俨然一位位化学家。

他们说,盘阳河发端于凤山县,流经巴马前,有5段潜伏于地下溶洞的暗河,经过“五入地下”又“五出青山”的撞击,河水成为小分子团水,普遍含锰、锌、硒等微量元素,PH值偏碱性,“包治百病”。

220101探秘世界上最长寿的巴马人健康宣传通用

220101探秘世界上最长寿的巴马人健康宣传通用
深圳市社区健康讲座系列 2201
探秘世界上最长寿的巴马人
识别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中管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员 胡小能
-目录-
1、世界上最长寿的巴马人 2、巴马人六大健康长寿因素 3、世卫组织对健康的几个阐释 4、巴马立体健康空间的比较优势 5、健康,我们向巴马空间学到了什么 6、自然能量睡吧理疗替代巴马空间介绍
2.3、巴马空间的六大长寿因素---水:
特征:巴马的水,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又称小分
子水。你从山洞里打出来,放上一年,水也不会变质。特性包括: (1)天然弱碱性水(酸碱度)PH值在7.2-8.5之间; (2)富含丰富维生素微量矿物质,其中锰、锌高,氧化还源电位低; (3)小分子水极易进入人体细胞膜被人体吸收。
婚俗:儿女婚姻自由 , 不受老人干涉 ,比较特别的 是当地的婚俗是没有生育时女方不到婆家,而是继 续在娘家,直到有了小孩女方才正式迁移到婆家生 活,这段时期的娘家生活,似乎借鉴于泸沽湖走婚 的前半场,而又在有了孩子关系稳定下来后与广大 汉民族风俗一样。
生活习惯:巴马人生活在秀丽丘陵间,每天日出爬 山涉水到田地劳作,全天,沐浴自然 , 日落而息, 又爬山涉水回家,然后乐享夜的宁静 。他们常浸润 在怡然自得 的心境中。大多数巴马长寿老人 活泼、 健谈 .喜欢与客人 、 儿女谈古论今。在长寿老人家 庭 , 寿星最受尊重 .他们也经常与亲戚见面互相倾 诉与学习或者纯粹调侃。
巴马的土壤中含锰和锌很高,是其他地区的 几十倍。在巴马百岁老人头发中,发现锰的含量 是其他地区老人的10倍,这些都来源于当地食物。
总结: 从营养学角度具备五低五高的特点。 五低:低热量、低脂、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 五高:即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锰、高锌、高 双岐杆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十二指肠钩虫病现状报告黄有能
发表时间:2016-05-23T10:48:08.5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作者:黄有能
[导读]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十二指肠钩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一般多寄生于小肠,尤以空肠上部为主。

(附十二指肠钩虫病并上消化道出血108例分析)
黄有能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巴马 547500)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066-02 十二指肠钩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一般多寄生于小肠,尤以空肠上部为主,成虫咬附在肠粘膜上,致多数患者就诊时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诉,但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出血点及小溃疡导致宿主慢性失血。

本文主要对我院自1998年5月~2015年5月经行电子胃镜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钩虫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108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巴马瑶族自治县十二指肠钩虫分布现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病历资料
本组108例十二指肠钩虫病患者病程3月至4年不等,其中单纯以上腹不适就诊28例,以上腹不适伴解黑便61例,以黑便就诊18例,以呕血为主要症状就诊3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大于等于110g/L者12例,91~110g/L者52例,60~90g/L者40例,小于60g/L 者4例;粪便常规检查:潜血阳性者86例,占阴性者22例。

大便镜下查找虫卵阳性者72例,占66.7%,阴性者36例,占33.3%。

1.2 分布特点
本组病例分布情况:性别:男性42例,女性66例;年龄分布:14~18岁16例,20~40岁24例,40~68岁68例;区域分布:巴马镇40例,甲篆31例,那桃20例,燕洞7例,凤凰3例,所略4例,东山1例。

所有患者职业均为农民。

其中1998年5月~2006年5月发现病例74例,2006年5月~2015年5月发现病例34例。

1.3内镜检查结果及镜下特点
本组108例患者均发现钩虫体,虫体数目多少不等,其中最少者1条,最多者镜下无法核计数目。

钩虫体附着部位:胃窦部:3例;十二指肠球部22例,十二指肠降部65例,球部及降部均发现虫体8例。

内镜下十二指肠钩虫呈细长略透明肉红色,吸附于肠壁及胃窦壁,虫体呈弯曲或蚯蚓状蠕动,对其充气或冲水时钩虫以吸附点为支点摆动明显。

十二指肠粘膜可见散在或群簇样出血点,部分糜烂形成小溃疡大小多为3~5毫米,其中1例患者可见球腔内少量鲜血淤积。

1.4 治疗与结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左旋咪唑,肠虫清等驱虫药物按疗程规范化治疗,并发症严重的患者给予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症状减轻,辅助检查:大便常规潜血阴性,无虫卵;胃镜检查:胃肠粘膜未见出血点灶,未发现钩虫体。

2.讨论
钩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病例报道,主要以中温带、温带分布为甚。

根据1988~1992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我国地处中温带、温带各省市发现钩虫病病例约19405万,平均感染率约为17.16%,其中以海南省、四川省和广西自治区病例数最多。

而地处黄河以北地区的东北、华北和西北10个省(区)发现病例较少,总体感染率低于1%[1]。

十二指肠钩虫病的诊断,既往多以临床症状及大便钩虫卵阳性为主要诊断依据,多属于间接性和主观性诊断,而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症状多有共性且大便查找够虫卵亦存在阳性率不满意的缺点,从而容易导致十二指肠钩虫病患者出现漏诊误诊现象,通过本组病例,笔者发现通过消化內镜可直接观察到钩虫体,并可钳取虫体进行寄生虫学检查,从而获取明确诊断依据,因此內镜学检查可作为十二指肠钩虫病一项重要辅助检查。

十二指肠钩虫幼虫可经过人体皮肤或黏膜接触进入人体,而部分可经口腔直接进入人体肠道内。

感染十二指肠钩虫病后,患者可出现钩蚴皮炎(又称“粪毒”),多见于足趾、手指间等与泥土接触处。

钩虫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尤以空肠上部为主,可引发感染者的消化、吸收等功能紊乱。

十二指肠钩虫病的主要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其机理主要是:(1)钩虫成虫叮咬粘膜壁,摄取血液粘膜为食,造成粘膜出血、糜烂;(2)钩虫头腺可分泌抗凝素,使叮咬点血液不易凝结,导致粘膜持续出血;(3)钩虫有不断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易造成大量新旧出血点,从而加重失血现象[2]。

本组病例中发现钩虫最多者镜下无法核计数目,其中1例患者十二指肠球腔内可见少量鲜血淤积,由此可见感染十二指肠钩虫是造成本组病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本组108例病例分布情况:所有患者职业均为农民。

性别:男性42例,女性66例;年龄分布:14~18岁16例,20~40岁24例,40~68岁68例;区域分布:巴马镇43例,甲篆乡31例,那桃乡20例,燕洞乡8例,所略乡2例,凤凰乡1例,东山乡1例。

笔者分析认为这与广西地处亚热带,巴马位于广西西北部,当地经济以农耕为主,而其感染病例最多的巴马镇、甲篆乡、那桃乡、燕洞乡属水网地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尤其以巴马镇、甲篆乡、那桃乡为甚,其余各乡以旱地种植为主。

而因经济发展需要,巴马县男性成员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以妇女为主,因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的患者中以妇女为主要群体;感染者在年龄段中发现中老年患病率最多,占62.96%,青年次之占22.22%,少年患者最少约14.8%,笔者分析认为感染者以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的主要原因为:该县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留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以40岁以上人员为主要群体,因此其患病率最高,而14~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部分亦感染钩虫病,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该年龄段的青少年主要为在校学生,其参加农业生产的机会较少,其次青少年较老年患者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劳作时自我防护意识高,因此其感染的比率也最低。

本组病例中,1998年5月~2006年5月发现74例,2006年5月~2015年5月发现34例。

对比发现2005年后发病例数明显下降,笔者认为这与2006年后当地大力发展密封式沼气池相关,经沉淀发酵后人畜粪便中的十二指肠钩虫卵可被有效杀灭,再把经该项处理后的粪便用于农作物施肥,从而有效降低了人类感染十二指肠钩虫的机会。

从本组病例笔者认为巴马瑶族自治县人群钩虫病的分布符合十二指肠钩虫病的分布特点,与地理位置、耕作方式有显著关系。

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感染十二指肠钩虫的病例明显减少,感染率较前显著降低,但十二指肠钩虫病的严重并发症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加强加强个人防护以减少感染机会。

对疑似感染十二指肠钩虫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以排除,对确诊感染十二指肠钩虫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以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消灭传染源的存在。

【参考文献】
[1]杜囚鹏,贺春燕,高洪兰等.钩虫病致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病例讨论[J].武警医学,2012,23(3)267~268.
[2]黄有能,黄甫沿.内镜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并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J].广西医学杂志2004,26(2)260~2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