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最新呼吸衰竭病人个案护理
![最新呼吸衰竭病人个案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2e26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7.png)
最新呼吸衰竭病人个案护理近年来,呼吸衰竭病例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导致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呼吸科病区的负担加重,对呼吸衰竭病人的个案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以最新的呼吸衰竭病人个案为基础,探讨其护理过程及注意事项,旨在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病人病情描述:本病人为一名60岁男性患者,入院前两天出现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伴有发热。
入院时患者气促明显,呼吸浅快,血氧饱和度仅为90%,肺部听诊有散在干湿啰音,心率为110次/分,血压为140/80 mmHg。
二、护理过程及措施:1.评估和监测:对于呼吸衰竭病人,及时准确的评估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诊病人时,首先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RR)、呼吸深度、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血压等进行测量和评估。
在病情变化时,要及时进行监测,包括每日记录病人的SpO2、RR、心率等指标。
2.氧疗:氧疗是呼吸衰竭病人护理的核心措施之一、根据病人的SpO2水平,可选择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保持病人的SpO2在93%以上。
同时,观察病人对氧疗的反应,如出现呼吸减慢或呼吸停止,要及时停止给氧并做好抢救准备。
3.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对于有咳嗽、咳痰或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使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或伊普罗维奇。
给药途径有雾化吸入或通过末端气管插管给予。
4.密切观察呼吸和心脏情况:呼吸衰竭病人常存在肺部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呼吸辅助肌活动等,并定期进行肺部听诊检查。
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5.配合医生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针对呼吸衰竭病人的具体病情,护士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在床边护理时及时了解医生的嘱咐和治疗方案,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护理注意事项:1.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护理计划的调整:呼吸衰竭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新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新](https://img.taocdn.com/s3/m/fdf7b12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8.png)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新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的氧合和通气能力下降,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和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衰竭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来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下面是针对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的一些建议。
1.评估病人状况:护士应该对病人的呼吸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呼吸节律和使用辅助呼吸肌的情况。
护士还应该评估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和酸碱平衡。
2.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呼吸衰竭病人通常会有呼吸困难和分泌物增多的情况。
护士应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并避免过度积极吸痰引起呼吸道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3.维持足够的氧供:对于低氧血症的患者,护士应该通过给予氧疗来维持足够的氧供。
根据患者状况的不同,可以使用鼻导管、面罩或氧气加湿器等不同的氧疗设备。
4.监测病情变化:护士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等。
护士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情绪变化和皮肤黏膜的颜色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促进呼吸肌的活动:对于呼吸肌无力的患者,护士应该关注呼吸肌的活动,可以通过促进患者的主动呼吸、进行肌力锻炼等方式来提高呼吸肌的功能。
6.配合医生治疗:护士应该密切与医生沟通,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目标,并按照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如病历管理、导尿、静脉输液等。
7.与患者沟通:呼吸衰竭病人通常情绪低落,护士需要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病人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治疗的合作性和积极性。
8.定期康复评估:随着病情的改善,呼吸衰竭病人需要进行康复评估,以了解病人的康复进度和康复潜力,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帮助病人尽快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总体而言,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只有通过专业的护理团队的努力,才能为呼吸衰竭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帮助他们尽早恢复健康。
关于慢性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的研究
![关于慢性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c1ee8e2af90242a995e576.png)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2019年7月 第6卷/第21期V ol.6, No.21 July. 201976关于慢性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的研究梁向清(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川 绵阳 621000)【摘要】慢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针对该疾病的研究由来已久,强调护理、治疗等工作的综合开展。
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就慢性呼吸衰竭以及基础护理、护理新进展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舒适护理等内容,以期通过研究为后续工作提供少许参考。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舒适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1.76.02前言: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明显,包括慢性呼吸衰竭在内,目前各地均主张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
该疾病的病因复杂,且存在恶化可能,治疗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患者个体差异又对护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并发症控制、情绪疏导等。
本文以此前学者研究成果为基础,就其护理新进展的研究进行综述。
1 慢性呼吸衰竭以及基础护理慢性呼吸衰竭指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病因包括各类肺部组织实质性病变、肺部血管疾病、神经功能障碍、胸廓外伤等。
所有患者均存在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异常,临床表现上,可见二氧化碳潴留、氧气供应不足问题,患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以及部分精神症状,少数患者可见消化道出血和其他肺部病情。
针对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基础性内容包括病情跟踪、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上述各项措施的作用在于,针对患者临床表现直接进行病情控制,同时就原发疾病开展治疗。
2 慢性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研究2.1 心理护理慢性呼吸衰竭的心理护理理论,最早提出于德国。
呼吸衰竭的护理最新版本
![呼吸衰竭的护理最新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ff3668ab04a1b0717ed5dd2a.png)
常。由于长期的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肺动脉高 压,病人出现右心衰竭症状
实用文档
34
(二)身体状况
2.体征 除原发病体征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的表现,可见外周浅表静脉充盈,皮肤温暖、面 色潮红、红润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部分 病人可见视乳头水肿、瞳孔缩小反射减弱或消 失、锥体束征阳性等。
(1)呼吸困难:
最早、最突出的症状。
急性呼衰: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慢性呼衰: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严重时呼吸浅快、点头或提肩呼吸、三凹征;中
枢性呼吸衰竭病人出现潮式、间歇或抽泣样呼
吸;并发“二氧化碳麻醉”时,出现浅慢呼吸
。
实用文档
30
(二)身体状况
(2)发绀: 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低
死亡
肺动脉高 压肺心病
25
3.对呼吸影响
缺氧对呼吸的影响比二氧化碳潴留小。
PaO2 :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刺激 通气
PaCO2 :CO2强有力的呼吸中枢兴奋剂,随CO2浓度增加, 通气量也明显增加,每增加1mmHg,通气量增加2 L/min
PaCO2>80mmHg(10.7kPa)时,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和麻醉作 用,使通气量反而下降因此,对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进 行氧疗时,不应给予高浓度的氧,以免解除了缺氧对呼吸的
急性呼吸衰竭:
突发因素 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短时间内出现呼衰
实用文档
7
(二)根据发病缓急分类
2.慢性呼吸衰竭:是指原有慢性疾病,包括呼吸和神经 肌肉疾病等,导致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18a7b7bb0029bd64783e2c8b.png)
慢 性 呼 吸 衰 竭
Chronic • • • • Respiratory failure COPD、 肺结核、 间质性肺疾病、 神经肌肉病变
分类
• 按病理生理
泵衰竭:即由于呼吸驱动力不足(呼吸运动中枢)或
呼吸运动受限(周围神经麻痹,呼吸肌疲劳,胸廓畸形 )引起呼吸衰竭称泵衰竭; 肺衰竭::由于气道阻塞,肺组织病变和肺血管病变 所致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
治疗要点★
(四)控制感染
有条件者应尽快行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
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
(五)并发症治疗
休克、上消化道出血、DIC的治疗。
护理评估
健康史 应了解患者有无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哮喘等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病史;发病病因,有无上呼吸 道感染诱因存在。
心理状况 焦虑和抑郁是呼吸衰竭常见的心理反应。由于 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诱发的窒息和面对死亡的恐惧,患 者精神高度紧张有频死感,语言交流障碍,患者出现情绪 低落。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新进展
急诊ICU 徐幸
主要内容
一、呼吸衰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评估
四、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
五、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六、呼吸衰竭病人的健康教育
概念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 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 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 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 (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 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称为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临床思维要点
• 相对禁忌证 • 大咯血发生窒息 • • • 肺大泡 急性心肌梗塞 气胸未作胸腔引流者
治疗要点★
(三)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1.呼吸性酸中毒: ★最常见。治疗 善通气,促使CO2排出。
基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分析
![基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b4033d195f312b3069a591.png)
基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分析摘要:随着近几年医疗事业不断发展,针对各种常见慢性疾病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先进,这不仅为患有慢性病的群众带来了希望,同时也降低了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就拿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来说,对于这类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氧治疗护理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病症,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所以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就针对这一治疗护理方式进行了优化,同时医务人员也提高了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氧疗护理的关注度。
那么本文就针对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分析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为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氧疗;护理;进展分析呼吸衰竭这一病症属于呼吸功能障碍,并且这一病症的病理表现也十分特殊,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病症是因为肌体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使得患者生理功能以及代谢紊乱而形成的综合病症。
呼吸衰竭也分为急性与慢性,慢性呼吸衰竭的引发是因为患者原本就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再加之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患者肺容量以及肺通气量等功能下降,最终形成了慢性呼吸衰竭病症。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医务人员通常利用氧疗中的相关护理工作来缓解患者病症,进而控制患者病情蔓延,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以及生活质量[1]。
一、氧疗的方法(一)鼻塞法给氧在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氧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经常利用鼻塞给氧的方式将氧气传送到患者肺部,这种给氧方式要比其他给氧方式简便,并且操作过程中也不会对患者身体带来伤害,避免患者因为给氧而出现身体不适的问题。
鼻塞给氧也分为单孔与双孔给氧方式,在选择给氧方式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习惯来选定利用哪种方式进行给氧。
所以这一给氧方式就被广泛应用到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给氧治疗中,这种给氧方式因为没有导管所以就不会对患者黏膜造成伤害,再加之患者鼻毛与黏膜的清洁作用还可以有效保护患者呼吸道,同时还可以保证氧气温度适中。
但是这一给氧方式还是存在一定问题,那就是因为患者长期佩戴鼻塞再加之氧气对鼻孔会带来伤害,部分患者在长时间吸氧后就会出现鼻孔黏膜干燥、刺痛等问题。
呼吸衰竭病人治疗护理进展
![呼吸衰竭病人治疗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4f59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a.png)
研究结果
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提供依 据,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善影响生
活质量的不良因素。
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研究
护理措施
氧疗、机械通气、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康复训 练等。
实施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实施效果
通过对照实验等方法,评价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经验。
呼吸衰竭病人护理进
03
展
基础护理进展
01
02
03
监测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 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病人排痰、保持呼吸 道通畅,防止呼吸道阻塞 和窒息。
营养与饮食护理
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提 供合理的营养和饮食方案, 保证病人的营养摄入。
专科护理进展
呼吸衰竭病人治疗护
05
理展望
未来治疗手段的探索
新型机械通气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智能、个性化的机械 通气技术,以更好地支持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
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
利用干细胞或基因编辑技术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有望从根本 上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创新药物研发
针对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研发更加有效的药物,以缓解症状、改 善预后。
最新临床试验与研究成果
• 近年来,随着对呼吸衰竭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临 床试验和研究成果涌现出来。其中,新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无创通气治疗和肺康复治疗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等是其中的重 点方向。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 更好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估方法
慢性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慢性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b5c8d0de87101f69e319526.png)
慢性 呼 吸衰 竭 是 在慢 性 肺 、胸 疾病 基 础上 呼 吸功 能 障 碍逐 渐 加重而 发生 的呼吸 衰竭 ( eprtr alr F … R siaoy fi e R ) 。临 床表现 为 u
平 稳 、紫 密观 察病 情 , 忌 高浓 切
鼻 塞法 给 氧 : 性 呼衰 患 者 多 用 此 法给 氧 , 法无 导 管 刺 激黏 膜 慢 此
的特 点 , 鼻 毛 和 黏膜 对 吸 入 的 气 体起 过 滤 清 洁 的 作用 , 且 保护 呼 吸道 不 受 刺 激 或感 染 , 时对 氧 气 的 温 度有 调 节 作 用 , 易 于 推 同 是
化吸入; 对意 识障 碍 患者 及 时吸 痰 , 并备 好 气管 切开 用具 ; 痰 液 对 堵 塞 吸痰 无 效者 做 气 管切 开 ; 现 气管 有 痉挛 者 注 意提 醒 医 生下 发
医嘱 给予 扩 张 支 气管 药物 。 当 出现 呼 吸 机应 用 指 征时 , 上 呼 吸 可
机辅 助呼 吸 。
1 2 合理 用氧 .
可 能发 生 肺 性 脑 病 , 及时 报 告 医生 处理 。 同时 , 意 患者 尿 量 应 注
及 排便 情 况 , 测 肾 和 消化 道 功 能 ; 肺 心 病 心衰 的患 者 须 严格 监 对 记 录 2 h液体输 入 量 , 别是 要注 意 患者 的不显 性失 水量 , 握总 4 特 把 入 量和 总 出 量 的平 衡 , 酌情 使 用 利 尿剂 。 加 强巡 视 、严 密观 察 并 病 情 , 时发 现 患 者 病 情 变化 及 时 处 理 。 每 E监 测 患 者体 重 , 适 t 注
2 随着 医学 新理 论 的提 出 新 方 法的 论 证 、新技 术 的 应用
对慢 性 RF患者 的护 理也 同样 需要 更 新技 术和 方法 , 密切关 注 这 些 新 方 法 和 理论 带来 的新 问题 、新 变 化 。这 对 提 高 护 理 的 效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75fb3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8.png)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呼吸衰竭是指机体无法维持适当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导致氧合功能和/或通气功能失常的一种疾病。
在临床中,呼吸衰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近年来,针对呼吸衰竭的护理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
首先,早期干预是呼吸衰竭护理的关键。
早期干预的目标是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早期干预包括早期发现呼吸衰竭的风险因素和早期干预治疗。
对于高危患者,应进行定期的呼吸功能评估和动脉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的早期征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给予氧疗、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等。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其次,个体化治疗是呼吸衰竭护理的另一个重要进展。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包括合理的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个体化治疗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个体化治疗可以包括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呼吸康复训练等,以减少呼吸困难并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最后,康复护理是呼吸衰竭护理的另一新进展。
康复护理是指通过系统的介入和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和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包括肺康复训练、功能锻炼、心理支持等。
通过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肺活量和呼吸肌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
康复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总之,呼吸衰竭护理在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和功能恢复。
这些新的进展为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e520c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2.png)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呼吸衰竭是指由于肺脏功能异常或呼吸系统机械性障碍导致氧和二氧化碳交换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
它是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并发症,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呼吸衰竭的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呼吸衰竭护理也有了新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新的护理进展。
1.早期干预和预防:在监护室或急诊室中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
例如,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可以通过气道处理、间质氧合膜(ECMO)等措施保持氧合和通气功能。
2.应用无创通气(NIV):无创通气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面罩或鼻罩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减少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
最近,研究发现,在一些患者上应用早期NIV治疗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临床结果。
3.呼吸机筛选和个体化的通气管理:随着个体化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呼吸机筛选和个体化的通气管理。
早期评估患者的通气需求,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可以提高通气效果,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
4.目标导向的治疗:目标导向的治疗是一种基于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在呼吸衰竭的护理中也得到应用。
通过监测和评估患者生理指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和护理计划,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和提高治疗效果。
5.多学科团队协作: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呼吸科医生、护士、康复医生、营养师等。
他们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关注患者的全面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
总之,呼吸衰竭护理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推动下不断进步。
通过早期干预和预防、应用无创通气、个体化的通气管理、目标导向的治疗和多学科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些新的进展为呼吸衰竭护理提供了更多有益的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研究进展
![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5d8d6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c.png)
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研究进展研究方案: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研究进展研究背景: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机械通气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机械通气护理的优化和改进仍然存在一定挑战和争议。
本研究旨在总结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研究进展,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目的:1. 总结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研究进展;2. 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3.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优化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
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研究进展,将重点放在护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创新。
2. 方案实施: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实际护理情况,制定一套机械通气护理方案,并在一定的期限内实施方案,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 数据采集:收集参与研究的呼吸衰竭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病因、病情评分、机械通气参数、护理措施等,建立良好的数据管理系统。
4. 数据整理和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
5.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文献综述和实际护理情况,解释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6. 论文撰写:在研究结果和结论的基础上,撰写一篇2700字以上的论文,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研究方案实施的时间安排:1. 文献综述:1个月;2. 方案实施:3个月;3. 数据采集:6个月;4. 数据整理和分析:2个月;5. 结果解释和论文撰写:1个月。
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和数据的分析,我们预期能够总结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研究进展,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分析
![慢性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0f59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0.png)
慢性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1T03:08:05.48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2期作者:彭桃[导读] 呼吸衰竭主要指的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不能够实现气体交换的目标彭桃石棉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400摘要:呼吸衰竭主要指的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不能够实现气体交换的目标,进而导致患者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
慢性呼吸衰竭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随着疾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导致患者肺功能逐渐下降,至疾病后期,患者正常肺组织遭到大量破坏,超过机体的代偿调节功能,此时就会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出现呼吸衰竭。
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慢性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护理在我国患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这主要是因为慢性呼吸衰竭是由慢性病发病导致的。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而言,虽然在治疗过程中会伴有的低氧血症或者高碳酸血症,但是因为病情发展较慢,部分患者能通过代偿适应来延长生存时间。
所以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拓宽新的护理方式势在必行。
一、慢性呼吸衰竭概述慢性呼吸衰竭主要是指在患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由于疾病的持续进展导致患者肺部功能逐渐下降。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患慢性呼吸衰竭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但是由于病情进展速度较慢,所以机体能够通过代偿来保证患者的日常生活所需[1]。
此外慢性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常见诱因就是呼吸道感染,进而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神志淡漠等症状,病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加重,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来看,诱发患者出现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发作、弥漫性肺纤维化、重症肺结核、尘肺病及其他肺外疾病等。
呼吸衰竭疾病护理的新进展
![呼吸衰竭疾病护理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1e2f41a5022aaea988f0f1d.png)
针对这种情况,针对不同病变肺分别用不同的支持条件进行通气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分肺通气需要两台具有同步功能的呼吸机同时工作,呼吸模式相同但支持条件可以根据两侧肺病变状态分别设置,以达理想的支持目标。
护理方面主要原则和普通机械通气基本相同。需注意的是,要对两台呼吸机的呼吸参数分别进行监测和评估。因为两侧呼吸参数不同,要特别注意对纵隔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两台呼吸机是否在同步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桂平.呼吸衰竭行呼吸机救治598例人工气道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20期.
[2]王志红.周兰妹危重症护理学2003.
[3]梁皎.陈建裕漂浮导管在ICU的应用与护理2001(2).
5.加强呼吸功能的监测,注意病情的动态演变无创通气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病人接受无创通气后要随时评估病人对无创通气的反应,包括病人的神志变化、呼吸困难是否改善、血压、心律是否改善、氧合状态和二氧化碳水平等,并根据病人的反应及时调整呼吸条件。如果病人病情进行性加重需要更强的呼吸支持治疗或病人的神志状态逐渐恶化,自主呼吸节律异常时,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更确实的有创呼吸支持阶段。在这个时期,观察应该更加仔细,及时和临床医师沟通,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引起不良后果。
探析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进展
![探析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99604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4.png)
探析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进展发布时间:2021-11-02T02:41:03.769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8期作者:文夏秋[导读] 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病情状况较为复杂。
文夏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广西林市 )541001摘要: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病情状况较为复杂。
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时的予以患者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缓解患者当前阶段的缺氧症状,改善各器官的供氧不足现象,减轻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增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安全性,提升患者的预后康复状况,本文就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需求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详细讲述通气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前言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属于急危重症,导致呼吸衰竭的因素较多,如果患者的缺氧症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随着病程的持续发展,会进一步诱发患者出现代谢紊乱或生理功能障碍等现象[1]。
然而,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传统的临床护理也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临床需求,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康复状况,更好的发挥机械通气在临床中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由于在ICU的大环境当中,家属朋友无法进行探视,突然的环境转变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及恐惧等心理状态[2]。
而且在面对陌生环境带来距离感的同时,还有周围仪器传来的报警声等,也会对患者的心理情绪造成一定的压力。
针对这种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前后开展相应的心里指导,让患者认识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展开。
2.插管护理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中,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方便管理,如果输入的气体没有经过湿化和温化而直接进入气道当中,会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更加浓缩且干燥,附着在气道管壁上难以排出[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呼吸衰竭的护理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症动脉血气分析 n 条件: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n 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 n 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kPa (50mmHg)病因 n 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阻肺、重症哮喘 n 肺组织病变:严重肺结核、肺水肿等 n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等 n 胸廓与胸膜病变:胸外伤、胸廓畸形 n 神经肌肉病变: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 n 肺通气不足:阻塞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均可使有效通气量降低 n 弥散障碍:与肺泡面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压力差、气体的弥散力等有关 n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0.8,>0.8即无效腔通气;
<0.8即生理性动静脉分流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断氧气供应20秒——全身抽搐、深昏迷轻度——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中、重度——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2、呼吸系统影响缺O2——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
激通气 CO2——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CO2浓度<9%时,通气增加;
当> 9%时,呼吸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肺通气量下降,呼吸只能靠缺O2的刺激来维持呼吸 3、心血管系统影响缺O2——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率失常,严重时可致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 CO2升高——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缺O2 和CO2潴留都会使肺动脉小血管收缩而增加肺循环压力,使右心负荷加重 4、酸碱平衡的影响严重缺O2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而主要依靠无氧代谢,其产物——丙酮、乳酸等大大增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有机磷不能组成ATP而造成堆积,也加重了代酸破坏了细胞离子泵和细胞离子交换功能,加剧了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5、PaCO2升高——呼吸性酸中毒慢性呼衰的患者,由于其肾脏的调节,尽管PaCO2很高,但PH值仍接近正常急性呼衰或慢性呼衰失代偿期,则由于肾脏血管痉挛——肾血流家减少——尿量减少——出现呼吸性和代谢性同时存在的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呼吸衰竭分类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来肺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原因如溺水、电击、药物中毒、ARDS等导致呼吸功能突然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指原有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逐渐减退,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代偿,患者可以从事日常生活,称为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 n 当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使肺功能进一步损害,机体失去代偿能力,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则称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早期表现为呼吸急促、频率加快、
辅助呼吸肌活动增加,出现三凹征。
慢性呼衰则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并发CO2 麻醉时,出现浅慢或潮式呼吸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SaO2<90%时,出现口唇、指甲发绀神经-精神症状急性呼衰:精神错乱、狂躁、抽搐、昏迷慢性呼衰:先兴奋,后抑制如嗜睡、昏迷循环系统表现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CO2潴留: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增高,呼衰并肺心病时常有搏动性头痛。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肺心病时出现尿量减少,部分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n 动脉血气分析:
PaO2<8kPa(60mmHg) 伴或不伴 PaCO2>6.67kPa(50mmHg) n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等 n 其他检查:血生化、血电介质等治疗原则 n 迅速纠正缺氧 n 改善通气 n 治疗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n 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 n 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n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观察要点 1.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2.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5.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
物(安置胃管患者按胃管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
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3)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
3.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
)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
如何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4.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5.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6.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7.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
8.用药护理(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
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健康教育 1.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2.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4.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5.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