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制度.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耕女织
第一节 古代经济形态、土地制度与经济结构
二、土地所有制形式
1.历史上中国土地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原 始社会的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奴隶社会奴隶主 贵族土地国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历代政府实施的抑制土地兼并、整理户籍、 授田法、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其出发点在于强 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以维持男耕女织的 自然经济形态。
第一节 古代经济形态、土地制度与经济结构
3.城市商品经济在近代前的历史境遇:
(1)无法摆脱农业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在浩如 烟海的农村自然经济的抑制下,得不到充分发育。 (2)官商盛行,束缚了尚处微弱状态的资本主义 萌芽的滋长。 (3)手工业行会制度具有很强的封建性。 (4)商人经商致富后,很少将财富向产业资本转 化,自然经济所形成的价值导向,限止了商品经 济的充分发展。
Fra Baidu bibliotek
【本节关键词】
• 自然经济 土地所有制 井田 私田 佃农 • 自耕农 露田 桑田 租佃制 城市经济 • 商品经济 重本抑末 重义轻利 先义后利
以义制利 以义生利 农业时代 工业时代 人 治经济 市场经济
【本节思考题】
1. 为什么说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形态? 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有何本质的区别? 3. 为什么说自然经济形态对资本主义的萌芽具有抑制作用? 4. 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土地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
阶段? 5. 在中国历史上,政府为把游离于土地的农民重新附著于土
地,曾经制定过哪些重要制度? 6. 为什么说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中国经济结构的主
导地位? 7.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参考文献】
1.吕思勉著:《中国制度史》(第一、二、三、十 二章)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傅筑夫著:《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人民出版 社,1981—1989。
【本节参考文献】
张国钧著:《中华民族价值导向的选择— —先秦义利论及其现代意义》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5。
第三节 传统经济思想的现代转型
【本节要点】
一、人治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1.从中国古代的城市经济看人治经济的特点: (1)农业文明的强大使城市经济无法脱离农业文 明的制约,形成独立自治的商业文明,无法摆脱 重农抑商的政策干预和中央集权对城市经济的支 配。(2)由一家一族发展而来的工商业者从家族、 宗族扩大为商帮、行会,血缘和地缘是其组合的 纽带;20世纪初期前中国的工商业者尚形成为以 法制为纽带的群体社会力量。
【本节关键词】
• 重本抑末 重义轻利 先义后利 • 以义制利 以义生利 农业时代 • 工业时代 人治经济 市场经济
【本节思考题】
1.试述“重本抑末”经济思想的产生基础及其对中 国古代经济的影响。
2.简述儒家义利观的主要内容。 3.请阅读下列书籍,思考儒家义利观对传统商业文
化的深刻影响:安介生著:《山西票商》(福建 人民出版社,1994);孔祥毅、王森著:《山西 票号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丁 国模著:《天下晋商》(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古敏著:《中国第一商道》(金城出版 社,2004)。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二、重义轻利
1. 儒家的义利观:先义后利是价值导向;以义制 利是调节手段;以义生利是终极结果。
2. 墨家的义利观:义利合一;自爱与爱人、利人 以至利天下是处理义利关系的最高准则;“义” 不是空泛的,给他人乃至天下人带来现实的利 益就是“义”。
古人义利观
儒家孔子先义后利
墨家墨子义利合一

第 一 章
国 经 济 制

主讲人 刘正教授
第一节 古代经济形态、土地制度与经济结构
【本节要点】
一、自然经济形态下的生产格局、劳动组合方式 和生产目的。
1.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生产格局。 2.男耕女织的劳动组合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
第一节 古代经济形态、土地制度与经济结构
织神乞巧-纺织工艺制作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1. 法家的义利观:把义利关系简化为公私关系, 君主是公利的唯一代表,对于私利应通过法治 严加约束;倡导的是有序化的经济,物质利益 的获取,不能超越专制政权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2. 儒、墨、法三家的不同特点:儒家重义轻利, 墨家贵义尚利,法家重利贱义。汉代以后对 “义”的宏扬已融入以德治国的体系中,更多 的表现为恪守仁义、以德驭众的管理行为和道 德自律。
3.王家范著:《中国历史通论》(前编)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本节要点】
一、重本抑末 1. 重本抑末的经济思想与基本国策植根于小农经济
的土壤之中。 2. 抑商思想排斥社会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工商业
和工商业者,表明传统的经济思想体系存在着扭 曲和偏差。经济理论的偏颇,抑商政策的执行, 加之周期性的政治动乱造成经济的周期性凋敝, 自给自足、不假外求的小农生活方式,以及百姓 的普遍贫困化,这都导致市场需求的萎缩,古代 商品经济的发展步履艰难。
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
计 划 经 济 时 代 的 大 锅 饭
市场经济时代的大上海
计划经济示意图
市场经济示意图
二、重义轻利向义利辩证统一转型
1. 坚持义、利的辩证统一,有利于现代经济的发展。 2. 坚持义、利的辩证统一,有助于控制腐败。 3. 坚持义、利的辩证统一,有利于人的自我完善。
第一节 古代经济形态、土地制度与经济结构
三、经济结构特点
1.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在经济结构中 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以生产粮食为主,家 庭手工业只是维持生计的补充手段。土地 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被少数人所占有, 广大劳动者处于无地或少地的境遇。
2.中国古代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结 构外,又存在城市经济结构。
晋商
中国十大商帮之首
晋商太古-听雨楼
第三节 传统经济思想的现代转型
2.新中国建立后,计划 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恢复曾经起 过积极的作用,但体现为典型 的人治经济。一切由政府统管, 政企不分,社会资源不能得到 合理配置,运行机制缺乏灵活 性。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人治经济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 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 济体制转轨,顺应了现代经济 发展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