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5篇

【导语】《孙权劝学》选⾃《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篇记叙⽂,⽂题为后⼈所加。

此⽂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们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七年级下册语⽂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物的语⾔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物形象,让学⽣进⾏讨论来理解课⽂。

【教学时数】:安排⼀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导⼊。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之时,吴王孙权雄霸⼀⽅。

其⼿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武艺⾼强,战功卓著。

可他吕蒙有个⽑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以为⾃⼰⼀介武夫,读书有何⽤?这回,孙权⼜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

⼆、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千三百六⼗⼆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课⽂学习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相待 2.理解下列句⼦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介词。

②⼤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读课⽂,理清课⽂情节。

1、全⽂⼏个⼈物?⼏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4.课⽂是怎样表现⽬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 5.鲁肃与吕蒙⼀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7.思考:课⽂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笔带过。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得怎幺样? 生:精彩!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出了感情。 师:读出了感情,恰当的说应该是读出了“语气”。哪个词体现了语气? 生:“邪” 师:什幺语气? 生:反问。 师:“邪”是表示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吗”。文中还有其他语 气词吗? 生:有。“耳”、“乎”。 师:分别表什幺语气? 生:“耳”是表示限制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罢了”, “乎”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啊”。 (语气虚词的积累) 师: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分小组有感情的读文章,一会儿找同学分角色 读。(两组同学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哪一组同学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 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表演。(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师: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让我们也是刮目相 待呀! (解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 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
孙权劝学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 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 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 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 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 强,战功卓着,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文中相关历史人物的文学常识。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4.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自以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没有什么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吧。

二、预习交流1.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年间中进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晚年自号迂叟。

为相八个月病死,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2.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

(资,帮助。

治,治理。

通,贯通。

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纂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

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积累文言字词,准确译文。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教法: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在三国时期涌现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大家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这位英雄是关羽,他曾经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最终大意失荆州,夜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大屏幕展示)吕蒙,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如此足智多谋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学习《孙权劝学》,一探究竟。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明确学习目标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学生回答。

师明确: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练朗读,正确断句和停顿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体会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课文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确,乱世出英豪。

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

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

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体会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死后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自幼嗜学,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2.背景透视: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重臣,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3.文体知识:《资治通鉴》及相关评论《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孙权劝学》吴国⼤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4课《孙权劝学》课⽂原⽂ 初,权谓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邪(语⽓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

卿⾔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以为⼤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惊⽈:“卿今者才略,⾮复吴下阿蒙!”蒙⽈:“⼠别三⽇,即更刮⽬相待,⼤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字)拜蒙母,结友⽽别。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 (⼀)课⽂字词详解 【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是追述往事的习惯⽤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连⽤。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

⑧务:事务。

【字词】权⽈:“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 见 往事 ⽿。

卿⾔多务, 孰 若孤? 【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表⽰限⽌语⽓,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①以为⼤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④惊⽈:“卿今者⑤才略,⑥⾮复吴下阿蒙!” 【详解】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2024年初一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一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一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及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及其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成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熟读背诵。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生字词及成语的掌握。

2.教学难点:孙权劝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孙权的画像,简介孙权的生平及其劝学的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及成语的含义。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4.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以身作则、耐心指导、因材施教等。

学生举例说明孙权劝学的效果:鲁肃的转变。

5.案例分享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故事,讨论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点评,强调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6.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孙权的劝学方法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制定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3.思考孙权的劝学方法对个人的启示,下周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孙权劝学》的内容,掌握了孙权的劝学方法,并从中获得了学习的启示。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附:《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导入请同学分享课下所积累的有关于读书、学习的名言或诗句。

(生分享)既然同学们这么积极踊跃,想必大家都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那三国鼎立时期孙权部下有一名大将吕蒙,他武艺高强,战功累累,但在读书方面是否也是如此出类拔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作家作品、人物分析三、出示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全文。

(重点)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并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重点)3、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

(难点)四、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以及句子的语气。

2、学生指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读音。

3、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语气。

4、找生汇报朗读成果。

5、全班齐读。

五、疏通文意结合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生自行疏通文意,并找生分享。

六、文言现象请学生说出自己所发现的文言现象、特殊句式以及两个成语。

七、梳理内容小组合作学习2个问题: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2、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八、妙笔生花通过学习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今后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打算?请你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孙权劝学》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等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积累了“乃”、“但”“过”等文言词汇,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对一些文言现象有所认识,具有了一定的积累文言文的能力。

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在了解了作家作品以及相关人物后能熟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能够理解故事大意。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要给予方法技巧上的指导。

在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上有一定难度,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讨论并总结。

学习了本文后,学生对文言文不再望而生畏,而是主动去探索其意义,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也是越来越多,对某些文言现象能够自己辨认;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大部分学生都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读书计划,真正做到了知行统一。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2、过程和方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本书——《资治通鉴》宋神宗对其评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末元初的胡三省也这样评价: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就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读了十七遍,说道: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评价如此高的一本书,你想不想也来了解学习一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要想学好一篇文言文,首先我们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遍。

(一学生读)请一位同学点评一下。

我们需要注意的字音有邪(yé)更(gēng)遂(suì)。

2 除了注意字音,还要把握节奏。

古文的美就美在节奏上,现在请一位同学再读一遍课文,试着读出节奏。

自然一些,像说话一样就可以。

(一学生读)注意有两个较难断的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好,我们一块读一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三读懂文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咱们刚才的几遍朗读,相信你已对文意有了大致的了解。

现在,请大家再读文章,四人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有不懂的提出组内互相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提出一块解决。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 教材分析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

教学这一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

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

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该课总得来说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人物的体会必不可少,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的培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一些文言的实词、虚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

孙权劝学说课稿2

孙权劝学说课稿2

孙权劝学》说课稿说课人岳云峰单位亳州五中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第一,《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5篇课文。

本单元的都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曾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

因此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孙权劝学》表现的是我国古代名人,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能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力争当堂背诵课文。

另外,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第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相关背景。

(2)积累文言词语,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翻释译课文(3)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本内容,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2)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读书良好习惯。

第三、教学重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和品味人物对话上。

1、反复朗读课文,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2、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七年级语文下《孙权劝学》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孙权劝学》赏析

《孙权劝学》赏析
《孙权劝学》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文章,通过对孙权劝学、吕蒙学习的故事,展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孙权的善劝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他不仅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而且非常聪明地采用了劝学的方式,使吕蒙无法推辞。

孙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思考来激励吕蒙,告诉他读书并不会妨碍他的军事才能,反而会有所帮助。

这种劝学的方式非常高明,因为它既体现了孙权的亲近、关心和期望,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其次,吕蒙的学习过程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他最初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脱学习,但孙权的劝说使他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不仅开始了学习,而且进步非常快,让鲁肃都感到非常惊讶。

这说明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此外,文章的语言也非常简练生动,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人物性格,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孙权、吕蒙两人的形象。

作者在描述中运用了许多精炼的词语和短句,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紧凑有力。

综上所述,《孙权劝学》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 权劝学说课稿

孙 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孙权劝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群星闪耀”,所选的文章都是关于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非凡气质,激发学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孙权劝学》出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本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且学有所成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但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他们对历史故事往往充满兴趣,但在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意,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如“卿”“孰”“刮目相待”等,理解文意。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从文中人物的经历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1)理解吕蒙的变化及原因,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2)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执教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课程主题: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孙权劝学》授课时长:45分钟教材分析《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一篇简短而生动的文言文故事,讲述了东吴主公孙权劝导大将吕蒙学习,吕蒙从最初的推脱到最终学有所成,展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个人成长的可能性。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既体现了文言文的典雅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从中汲取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力量。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大量文言文,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词汇含义以及文化背景了解有限,需要通过反复诵读、教师讲解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同时,学生正处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关键时期,通过《《孙权劝学》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教学,同时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o学生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

o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o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文章大意。

o分析孙权、吕蒙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劝学的意义。

•教学难点:o深入体会文言文的言简意赅,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o将课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反思个人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展示一组古代名人勤奋学习的图片或故事,如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等,激发学生兴趣。

《孙权劝学》教材教学分析

《孙权劝学》教材教学分析

《孙权劝学》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

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初中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鉴于此,我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审美意境,以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文本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根据这一要求,并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1、知识目标:(1)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品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3、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从人物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教师准备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发展个性,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学生平日诵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

语文教学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因此,我在教本课时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和品味人物语言。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文章通过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孙权劝学》安排在这里,无非是想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学习历史人物的同时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
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课时安排
这是一篇浅易的小短文,我打算用1课时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尽量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小组合学学习的优势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此,我先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预习,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准备。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该单元是一个以名人为主题的单元。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

本文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本篇课文的教学,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

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

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人物形象,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第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