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第二章:物质的量1. 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
3. 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章:离子化合物1. 学习离子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离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1.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计算。
3.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1.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六章:酸碱盐1. 学习酸碱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和反应。
3. 了解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 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分类和用途。
2. 掌握金属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
3. 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
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
2. 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判断标志和计算。
3. 了解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九章:电化学1. 学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组成和应用。
2. 掌握电镀和电冶金的基本方法。
3. 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章:化学实验探究2. 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 了解化学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绪言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如化学反应的平衡、配平等。
详细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仪器的使用、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以及实验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处理化学试剂、实验室火灾的预防等。
2. 第二章:物质的量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案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如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一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1 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药品。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和设备。
2. 讲解实验室基本操作方法,如取用药品、使用试管、加热等。
3. 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
4.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2 实验安全与防护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的习惯,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安全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1. 讲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实验安全意识。
2. 介绍实验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如穿戴实验服、使用防护设备等。
3.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讲解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应对实验事故的能力。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原子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重点: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原子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1. 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如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等。
3. 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如电子排布图、电子排布式等。
4. 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应用。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2 化学键教学目标:了解化学键的类型,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
教学难点: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化学键的模型和实例。
教学过程:1. 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化学键的作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1一.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 XX省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导致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课标评价: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历年考试试题评价: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体现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
具体体现:(1)学业水平考试试题:20XX(XX省省)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A.水B.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分析:B选项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
【导语】化学是⾃然科学的⼀种,在分⼦、原⼦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标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剂及其变⾊情况。
(2)了解⼏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法 (1)进⼀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实验的⽅法获取信息,运⽤⽐较概括的⽅法对获取的信息进⾏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酸碱指⽰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酸碱指⽰剂的变⾊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具 【教具准备】⽩醋、苹果汁、⽯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蕊溶液、试管(若⼲)、牵⽜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季、紫⽢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在⽇常⽣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 【交流回答】 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灰⽔、烧碱。
【提出问题】 ⽤什么较简单的⽅法区分酸和碱呢? 【展⽰交流】 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 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剂?指⽰剂遇酸和碱溶液变⾊有什么规律? 【阅读回答】 ⽯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 请同学讨论⽩醋、⽯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 ⽩醋,盐酸是酸溶液;⽯灰⽔,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 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法:取少量溶液,滴⼊⼏滴⽯蕊试液,若溶液呈红⾊,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 酸碱指⽰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3.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教学讲解: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溶解度曲线。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教学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教学演示:进行溶解度实验,展示溶解度曲线。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溶解度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7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7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2、教学步骤:3、活动与作业: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⑥其它(自拟)【点评】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
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最新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2Fe第二课时复习巩固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Mg+2HCl=MgCl2+H2↑Fe+H2SO4=FeSO4+H2↑质疑激趣(小故事)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课时一:化学的定义与发展- 课时目标: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
2.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并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应用相结合。
4. 小结与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练题,巩固和复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化学的作文。
课时二:纯物质和混合物- 课时目标: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分辨不同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教学重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物质,引导学生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题,并要求学生写一份纯物质和混合物的鉴别报告。
课时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课时目标: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实验鉴别。
-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实验鉴别物质。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方面。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实验,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物质分类和性质的观察报告。
...*教案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内容请根据课程教材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1一、学情分析:这一级九年级学生基础很差,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很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复习时常以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
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2.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3.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4.第二单元课题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第三单元课题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第三单元课题2酸碱中和的反应7.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的盐8.第四单元课题2食品中的有机物质9.第五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0.第五单元课题2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2.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教学难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
(3)讲解灭火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4)示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作业布置(2)绘制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1.教学目标(1)了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2)学会燃料的合理利用。
2.教学重点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3.教学难点燃料的合理利用。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引发学生对燃料分类的思考。
(2)讲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
(3)分析燃料的合理利用,如: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等。
(4)讨论如何减少燃料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5.作业布置【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学会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思考。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2)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用途第二单元:水的净化和软化第1课时:水的净化第2课时:水的软化第三单元: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第1课时:溶液的浓度第2课时:溶液的稀释第四单元:酸碱反应和酸碱中和第1课时:酸碱反应第2课时:酸碱中和第五单元:盐的溶解和沉淀第1课时:盐的溶解第2课时:盐的沉淀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2. 运用实验、演示、讲解等教学方法,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和原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4. 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重点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试剂。
3.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视频、动画等。
4. 教学辅助资料:教案、课件、习题等。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用途第二单元:水的净化和软化第1课时:水的净化第2课时:水的软化第三单元: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第1课时:溶液的浓度第2课时:溶液的稀释第四单元:酸碱反应和酸碱中和第1课时:酸碱反应第2课时:酸碱中和第五单元:盐的溶解和沉淀第1课时:盐的溶解第2课时:盐的沉淀第六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和判断第七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第1课时:金属的腐蚀第2课时:金属的防护第八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第九单元:生活中的化学第1课时:食物中的化学第2课时:生活中的环保化学第十单元:复习与探究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的复习第2课时:化学实验探究七、教学措施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册最新适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册最新适用教案课题1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讨论教学。
五、实验准备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1、【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2(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内容:一、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 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学习目标: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掌握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学会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2. 教学重点: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化合价的确定;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4)练习书写: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判断;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2023年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2023年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全册)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1.1 化学的定义与分类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以及常见的化学分类。
通过案例教学、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化学有初步了解。
1.2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化学中的作用以及化学反应时物质的变化。
第二章化学的实验基础
2.1 实验室安全及实验基本操作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
2.2 常规性实验
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让学生逐渐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第三章空气与氧气
3.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3.2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和主要性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运用。
第四章碱、酸与盐
4.1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本节主要介绍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和区分酸、碱和盐。
4.2 酸、碱和盐的常见实验
本节主要介绍酸、碱和盐的常见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酸、碱和盐的特性和区别。
第五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5.1 金属的基本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金属的基本性质、特性和用途。
5.2 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应用,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作用。
总结
本书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掌握,让学生在化学学科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57页).doc
8.1金属材料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1、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
8.3金属资;的利用和保护(两课时)
9.1溶液的形成
水水酒精
讨论、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提
当然在教学设计
9.2溶解度(第一课时)
9.2溶解度(第二课时)
9.3溶质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10.1常见的酸和碱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两课时完成)
溶洞大多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体中,石灰岩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3课时:复分解反应)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5日授予了三位
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与特性。
(2)了解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熔点、抗腐蚀性能的不同。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材料,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常用物质材料的选用,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日常生活中金属材料的应用实例,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和用途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2.合金优良的性能。
难点:1.如何设计实验比较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能的不同。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具准备】黄铜片、铜片、硬铝片、铝片【授课教案】续表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1)根据大多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学会判断不同金属的活泼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探究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活泼金属与稀酸的反应。
(3)置换反应的特征。
难点:通过反应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试管、烧杯、砂纸、镊子、火柴、小木条【授课教案】学性质决定的,那么金属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呢?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顾旧知】先回顾一下镁、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点拨】其实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和氧气反应。
【提问】大家可以看出来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能反映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反应越容易,反应越剧烈,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提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回答现象,并找同学板书化学反应方程式。
2Mg+O22MgO3Fe+2O2Fe3O4思考,回答:说明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回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4Al+3O22Al2O3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学以致用,体会生活之中到处有化学。
续表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金属与盐酸、 稀硫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在试管中放入几片打磨的镁条,加入5 mL 的稀盐酸,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多媒体展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Mg+2HClMgCl 2+H 2↑【分组实验】1、3、5、7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2、4、6、8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
化学反应方程式: Mg+ 2HCl MgCl 2+H 2↑ Zn+ 2HClZnCl 2+H 2↑学生观察实验,总结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生成的气体可燃,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并记录。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学会比较,能概括出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回答现象: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固体逐渐减少。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分析能力。
Fe+ 2HCl FeCl2+H2↑铜与稀盐酸不反应Mg + H2SO4MgSO4+ H2↑Zn + H2SO4ZnSO4+ H2↑Fe + H2SO4FeSO4+ H2↑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提问】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哪些金属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怎样的?置换反应【提问】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如化合物、单质方面考虑,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是否为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总结】像这样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一种。
通式: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较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固体逐渐减少。
铜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小组讨论,回答:镁、锌、铁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铁反应较慢;铜不与盐化合物A+BC B+AC【点拨】铁与其他物质发生的置换反应,生成的铁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的。
酸、稀硫酸反应。
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Zn>Fe>Cu。
思考,回答:这些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是一种是单质,另外一种是化合物。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置换反应(1)甲烷完全燃烧。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碳高温还原氧化铜。
(4)实验室制取氢气。
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要点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
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培养归纳和表达能力要点二:金属与稀酸的反应规律。
要点三:置换反应的特点。
续表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延伸探究判断金属活动顺序的方法思考总结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常温下,铝、镁与氧气反应。
2.铁、铜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3.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金属与酸的反应:(1)镁反应速度最快,锌次之,铁最慢,反应后都生成了氢气。
(2)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
(3)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Zn>Fe>Cu。
2.置换反应:特点: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和某些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相关反应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活动性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获取信息。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应用,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通过观察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现象,感受化学之美。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试管、砂纸、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授课教案】1.铝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铝丝事先用砂纸打磨,为了除去表面的氧化铝薄膜,保证反应顺利进行。
3.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4.2Al+3CuSO4Al2(SO4)3+3Cu 【探究实验】比较铜与银的活动性顺序以及铜与铝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用品】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Cu+2AgNO3Cu(NO3)2+2Ag【教师点拨】铜不能置换出硫酸铝溶液中的铝,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学生实验,观察,总结,记录。
(1)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现象:铜丝上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铜与硫酸铝溶液不反应。
(3)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强调金属实验前需要打磨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习惯续表流、讨论呢?要点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要点二: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规律。
要点三: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板书设计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1)2Al+3CuSO4Al2(SO4)3+3Cu。
(2)Cu+2AgNO3Cu(NO3)2+2Ag。
(3)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现象。
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应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石,如赤铁矿、磁铁矿等。
(2)了解铁矿石炼铁的原理。
(3)了解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办法。
(4)知道如何保护金属资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铁的冶炼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锈蚀条件的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途径,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用铁矿石炼铁的原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难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金属冶炼中有关杂质含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微课学习【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金属样本、金属矿石样本【授课教案】【点拨】实验原理3CO +Fe2O32Fe+ 3CO2【讨论】①实验开始时,先通CO,还是先加热?②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还是先停止加热?③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注意】一氧化碳有毒,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巧记“一氧化碳早来晚走,早来防氧化,晚走防爆炸”。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尾气燃烧并产生蓝色的火焰。
小组讨论,回答:①先通入CO,后加热。
②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CO。
③检验生成的气体CO2,吸收反应后剩余CO中的CO2,便于尾气的处理。
加强对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记忆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续表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铁的治炼播放工业高炉炼铁过程一、在实际生产中,铁矿石的冶炼过程更为复杂。
用的材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放热,提高炉温以及制取还原剂CO。
石灰石的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学生观看,结合课本第16页,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炼铁原料是什么?2.焦炭、石灰石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理论联系实际,明白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区别与联系续表板书设计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金属资源的利用1.金属资源:(1)金属资源的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