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立体生态农业工程方略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方案精选4篇

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农业规划方案精选4篇生态农业规划方案精选4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生态农业规划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生态农业规划方案范文篇一一、总体要求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推进净土行动的部署要求,深入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严格落实“D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负责、部门有责”,坚决完成国家、省及市关于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有效推进净土保卫战。
二、主要目标按照省和市统一安排部署,完成全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建立全县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以及耕地质量分类清单;强化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全县受污染耕地、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全部实现安全利用;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成上级下达我县减少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任务。
三、重点任务(一)强化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二)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7.严格落实耕地风险防范措施。
2020年5月20日前,各乡镇组织完成辖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方案制定、报备。
对安全利用类耕地,应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采取农艺调控、低积累品种替代、轮作间作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严格管控类耕地,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鼓励采取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轮作休耕等风险管控措施。
10月底前,全县所有受污染耕地全部实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
(责任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等)(三)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8.组织开展建设用地风险调查排查。
对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土地使用权人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020年6月底前,组织对未经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开发利用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进行摸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居环境安全。
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路与目标定位

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路与目标定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现代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科技的创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民收入的提高等方面,探讨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路与目标定位。
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
应加强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规划,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此外,还应注重土地权属制度的改革,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鼓励农民参与土地经营。
二、农业科技的创新农业科技的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导科技成果向农业转化。
同时,要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的自动化水平。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要点。
通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逐步实现农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
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和评估,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此外,还应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促进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五、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完善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六、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前提。
要通过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七、农产品市场化经营农产品市场化经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
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生态农业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的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实践中国的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实践农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匮乏日益严重,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创新与实践,通过采用全新的模式和技术,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和意义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依靠生态学原理和现代科技手段,重视农业生态、农田生态和农村生态建设,达到增产、增收、增绿的农业发展方式。
生态农业的实践可以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创新与实践1. 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生态农业注重构建健康、平衡、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和优化农田布局,实现不同作物的轮作和间作,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化学农药的使用。
同时,发展有机农业,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提高土壤的质地和肥力,培养有益微生物,增加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农业新技术的应用生态农业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例如,利用温室技术,延长蔬菜和水果的生育期,增加产量;利用精准农业技术,科学调控施肥和灌溉,减少养分和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农业服务。
3.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生态农业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
通过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广绿色食品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档次。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和食品供应链的监控,严禁使用农药残留和违禁添加物,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可靠。
三、生态农业的推广与成效生态农业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生态农业的实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生态农业一词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生态农业旨在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一、国家层面政策1、《关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指导意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措施。
该意见提出,要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保护耕地、土地资源,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同时,政府还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区域性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2、《农业现代化2030》在这份规划中,生态农业也被列为了重点内容之一。
农业现代化2030提出了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构建农村产业新格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七大方面的发展方向。
在生态农业方面,政府将大力推动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发展,推广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建设生态示范区,并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的推广和发展。
二、各地政策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外,各地也纷纷出台了鼓励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1、福建省福建省提出,要以“保护生态、发展农业、增强农民收益”为目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努力打造生态农业的核心产区。
对参与生态农业的企业和农民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同时加强监管力度,保证生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浙江省浙江省的生态农业政策重点围绕提高产业总体竞争力、创新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和营造生态农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展开。
例如,政府将设立生态农业专项基金,吸引社会投资和企业参与,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推广生态产品的市场化。
三、企业和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实际上,生态农业的发展还需要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
生态农业优质高产四位一体种植技术手册

生态农业优质高产四位一体种植技术手册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种植方式。
生态农业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在生态农业中,四位一体种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土地利用合理、生态环境保护、适宜栽培和灌溉技术的综合应用。
首先,土地利用合理是生态农业的基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降低耕地的压力。
土地利用合理包括土地分类、土地整理、土地配置等。
土地分类是依据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需求,将土地划分为适合不同作物种植的地块。
土地整理是对农田进行平整、排水和改良等操作,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
土地配置是将农田按照生态要求进行合理分布,达到最佳效益。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要注重植物保护,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另外,农田灌溉要科学合理,避免水体过度使用和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再次,适宜栽培是生态农业的核心。
适宜栽培是指将适宜的作物种植在适宜的地点、适宜的时候、适宜的方式和适宜的数量。
适宜的作物种植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适宜的地点是指根据不同的作物特点和土地条件,选择最合适的地点进行种植。
适宜的时候是指要根据气候和季节的变化,选择最佳种植时机。
适宜的方式是指选择适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农作物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
适宜的数量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田的可利用面积,进行合理的种植规模。
最后,灌溉技术在生态农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灌溉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生态农业中,要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和渗灌等。
滴灌是将水滴形式滴落到作物根部,适合果树、蔬菜等作物种植。
喷灌是将水雾状喷洒到作物上,适合茶树、水稻等作物种植。
生态农业发展保障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保障措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确保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保障措施。
1. 确立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土壤的健康和质量,农民和政府应采取措施,如合理运用有机肥料、轮作和翻耕等。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2. 推进农产品的有机认证制度有机认证是生态农业的核心要素之一,可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有机认证制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促进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此外,加强有机认证的监管和检测工作,防止农产品的伪造和假冒。
3.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农业生产应注重节约用水、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等资源。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和喷灌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农民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农产品追溯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农产品的溯源可靠、信息完整。
追溯体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RFID标签和二维码,记录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可控。
5. 维护农民的权益农民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保护和维护农民的权益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扶持政策和法律保障,确保农民能够公平地分享生态农业发展的成果。
同时,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增强他们投入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6.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农民应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学习和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生态立体农业的技术与组合模式研究

生态立体农业的技术与组合模式研究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两个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模式,其中最具潜力的就是生态立体农业。
本文将探讨生态立体农业的技术和组合模式。
一、什么是生态立体农业生态立体农业又称垂直农业或空中农业,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立体化种植技术和设备,利用环保材料和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全年无土栽培,以提高耕地利用率、降低应用化肥农药的成本、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持气候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力等多种目的。
生态立体农业通常采用垂直层叠的种植系统,包括垂直壁绿化、垂直管柱种植、垂直蔬菜墙、垂直种植货架等多种类型,每一层农作物的灯光、温度、水分、肥料和风力等条件都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实现。
二、生态立体农业的核心技术1.自动化控制技术生态立体农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劳动,实现了全天候自动监测、预警和调控,确保了种植过程的高效性、一致性和绿色环保。
2.栽培技术生态立体农业主要采用全年无土无农药的环保栽培技术,一般采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实现循环利用。
3.灯光技术生态立体农业利用人工光源来模拟日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以实现全年无季节限制的农作物生产。
4.气候调控技术生态立体农业通过灯光、通风、温度、湿度和CO2的调控,制造合适的生长环境,使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增加产量。
5.水肥一体化技术生态立体农业采用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精准地给植物提供恰到好处的水分和营养成分。
三、生态立体农业的组合模式生态立体农业既可以单独建造,也可以组合成集成式系统,因此有以下几种组合模式:1.经典垂直层叠种植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根据生长特性和生长速度进行匹配,尽可能满足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实现多品种多层次的种植,达到利润最大化。
2.生态公园模式将生态立体农业与公园、休闲娱乐等功能相结合,实现多种功能的共存,形成一种新的城市景观。
立体种植实施方案

立体种植实施方案一、前言立体种植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方式,通过多层次的种植结构,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减少污染,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种植方式。
本文将就立体种植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二、选址与土地准备1. 选址:选择平整、阳光充足、空气流通良好的地块进行立体种植,避免选择有严重污染或者阴暗潮湿的地方。
2. 土地准备:对选定的地块进行土壤改良,保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为立体种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设施建设1. 架子搭建:根据种植作物的特点和生长需求,搭建合适的支架结构,可以选择金属架、塑料架等材质,确保结构稳固、耐用。
2. 灌溉系统:建立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管理。
3. 遮阳网和保温棚: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搭建遮阳网和保温棚,保护作物免受高温、强光和寒冷的影响,提高产量和质量。
四、作物种植1. 种植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可以采用直播、移栽或者播种等方式,确保作物的生长良好。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立体种植的作物品种,如蔬菜、水果、草药等,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3. 生长管理:定期对作物进行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保证作物生长的健康和稳定。
五、生产管理1. 生长监测: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生产管理措施,保证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生产标准,保证作物的质量和安全,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国家标准。
六、收获和销售1. 收获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度,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保证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 销售渠道: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可以选择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进行销售,确保产品畅销并获取合理的利润。
七、总结立体种植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改善环境,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立体农业实施方案

立体农业实施方案立体农业是一种以空间立体利用为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立体化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在当前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立体农业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立体农业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可行的操作指南。
一、场地选择。
立体农业的场地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应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
建议选择平整的土地,便于建设设施和进行作业。
同时,要考虑水源和电源的供应情况,以及交通便利程度。
二、设施建设。
1. 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是立体农业的重要设施之一,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延长作物生长周期。
建议选用透光性好、抗风抗雨的材料搭建大棚,保证作物能够充分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
2. 水培设施。
水培是立体农业中常用的一种种植方式,通过水培设施,可以实现对蔬菜等作物的高效种植。
选择合适的水培设施,保证水质清洁、供水充足,是水培种植成功的关键。
3. 养殖设施。
针对养殖业,需要建设合适的养殖场所和设备,保证动物的生长环境良好,饲料供应充足,疾病防控到位。
三、作物种植和养殖管理。
1. 选种和繁育。
在立体农业中,选择适合立体种植的作物品种,进行选种和繁育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对于养殖业来说,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畜禽种类,进行科学的繁育。
2. 施肥和灌溉。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肥和灌溉是保证作物生长的关键。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同时要注意水肥一体化,防止因施肥不当导致的土壤污染。
3. 疾病防控。
立体农业中,疾病防控是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的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四、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
立体农业生产的农产品,需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
可以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同时要注重产品的品牌营销和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第一章项目总论一、项目名称原始农生态农业开发二、选址南江镇中坪村三、项目提出的理由中坪村沟地面积3000余亩,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78%。
长期以来,沟壑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几乎颗粒无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大,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造成中坪村沟地多年贫瘠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对沟地的忽视,加之道路不畅通,从而使沟地利用率处于极端低下的状态。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经济、交通等的发展,为我们合理、有效的改善和利用每一寸有限的资源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能够在荒沟里成功引水,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植树造林,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多样性,不但能够改变沟壑目前荒芜的状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绿化和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为人们多创造一份绿色、多增添一份笑容,从而发挥出荒沟变绿地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1、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观念,调整农业产业模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规模坪村自行开发荒沟土地580亩,积极开发林业、果业、养殖业等生态农业项目。
2、水家龙多沟壑,长期处于荒废状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果品和肉食品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于土地的综合开发治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沟壑治理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3、推广绿色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改变中坪村沟壑荒废的状况,重塑自然环境,改善土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
4、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大沟壑治理的步伐,大大提高沟壑的整治力度和效果,同时提高本地区农民收入和自然环境质量。
五、项目资金筹措项目投资5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以融资为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预测一、国内消费现状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速。
设施农业:西藏高原核心农区发展——“立体农业”的基本模式选择

设施农业:西藏高原核心农区发展——“立体农业”的基本模式选择郭正模【摘要】按照西藏高原的种植业资源环境条件和农产品市场需求潜力的分析,西藏高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于:通过增温措施克服劣势,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与提高利用效率来扩大农产品的品种,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单产水平.其中西藏高原核心农区发展立体农业的基本措施为:利用设施农业的地膜覆盖、塑料大棚、玻璃温房等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引进和培育适宜温房、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环境的作物品种,重点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增加农作物单产水平和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扩大在当地具备有效需求的农产品品种的市场供应,取得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期刊名称】《决策咨询》【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17-21)【关键词】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西藏高原;核心农区【作者】郭正模【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农业是一个对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具有强依赖性的资源开发型产业。
其中以植物资源为开发利用对象的种植业生产模式的地域分异特征十分明显。
目前以地形、地貌分类为标准的农业生产模式就有“平原农业”、“丘陵农业”、“山区农业”、“高原农业”等类型。
这些生产模式的类型是基于不同地形、地貌条件的土壤、植被、水分、热量、光照、无霜期等农业立地条件的差异和组合而产生的。
农学的“立体农业”的概念最初出自于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对宏观层面的山区、丘陵农业的生产布局特征的总结。
在我国的许多山区与丘陵地区,地形的海拔高度的变化往往也明显的伴随着土壤、积温、光照、降水、植被、生物群落等的不同基面的层次性变化,从而使当地的农业结构和种植业模式也相应出现立体层次性的特征。
科学、合理地按照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和生产结构的空间规律来进行农产品生产的品种、耕作制度以及生产布局等安排,即被称之为“立体农业”的发展模式。
而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也从农业生产的微观资源环境利用的优化角度,在局部农田范围内与在农户的庭院空间内部,依据传统的农作物间套种的综合生产模式,发展各种不同农作物或不同种养业之间在时间、空间的多层次配置与组合的优化组合关系为特征的生产模式,相关的模式又称之为微观的立体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范文)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一、基本情况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
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
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
交通方便距离宁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
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
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
长宁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区。
还有距离寒谷村3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寒谷村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
平均气温为17.5℃,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最低气温-3℃。
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相应湿度81%,平均年降雨量为1633.6mm,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盘地。
多年平均陆面蒸发710~750毫米,水面蒸发890毫米,无霜期214~218天.二、规划依据:1、区位优势.寒谷村紧靠闽赣两省两个县城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63。
6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52、地理优势。
寒谷村处于武夷山脉南端、宁化县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龙华峰海拔500米.最高东华山1140米。
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种植多年生山油茶3。
5万亩。
黄连木- 生物柴油树种的发源地。
村有耕地870多亩,可开发利用500亩。
800多亩山地几乎全部荒芜,水库资源200多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是亚热带特定的生物气候形成的,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黄泥田土。
立体农业的优势和发展

立体农业的优势和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立体农业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立体农业,又称“多层次立体农业”,指的是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垂直层叠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旨在探究立体农业的优势和发展趋势,为读者了解立体农业提供相应帮助。
一、立体农业的优势1. 提高农产品产量立体农业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得种植的面积大幅度增加,从而可以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得到提高。
2. 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立体农业中充分使用现有的资源,如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等,可以将资源的利用效率摆放到最大。
3. 减少科技投入立体农业中先进的技术,如LED光源,自动化灌溉系统等,使得生产的过程非常高效,大大减少了科技投入。
4. 降低环境污染立体农业可以在无需过多农药和化肥的情况下,杜绝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种植的环境更加清洁。
5. 优质农产品生产立体农业中,农产品可以在严格的控制下生产,这样的生产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健康和安全。
二、立体农业的发展趋势1. 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
特别是在植物生长光源和控制技术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
2. 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无论是移动式的多层立体农业还是混合型的绿色空间,它们在国际贸易中均表现出了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一些国家甚至已经开始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如新加坡、日本、荷兰等。
3. 绿色环保意识推动发展在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的当下,人们对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
立体农业正好适应了这种趋势,因为它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可以在城市中打造更多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环境。
4. 城市化影响农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农业用地越来越少,而立体农业却可以在城市中进行,减轻农村人口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为城市中的人们带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失,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落实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必须实施一系列现代化农业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如下: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 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优化灌溉设施和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农田利用率。
2. 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电力供应质量和稳定性。
3. 加快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运输、储藏等设施。
二、农作物种植项目
1.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种植模式,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提高单产和产品品质。
2. 提倡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3. 开展农作物种植的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提高现代种植技术水平。
三、畜牧业项目建设
1. 促进养殖业产业化发展,推广标准化养殖和养殖专业化。
2. 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减少环境污染。
3. 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广新养殖模式,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四、农产品加工项目
1. 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2. 将加工工艺与现代化设备相结合,推广新型加工技术。
3. 鼓励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高品质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以上是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类型及改善建议

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类型及改善建议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农业面临着空间有限、自然资源匮乏、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挑战。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立体农业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立体农业是一种通过垂直方式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新型农业形态,它利用空中、地上和地下的多个维度,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农田,实现了高效农业生产。
本文将简要介绍立体农业的栽培技术类型,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立体农业的发展。
立体农业栽培技术主要分为垂直种植技术、水培栽培技术和垂直养殖技术三种类型。
首先,垂直种植技术是立体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层层叠加种植箱或栽培架,使农作物在垂直方向上生长,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空间。
垂直种植技术包括了柱状垂直种植、垂直悬挂种植和立方体垂直种植等多种形式。
这些技术不仅减少了土地占用,还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控制和灌溉管理,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生长的稳定性和产量。
其次,水培栽培技术是指将农作物的根部悬浮在水中,在不使用土壤的情况下进行栽培的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蔬菜和水果的生产中。
水培栽培技术相比传统土培有多个优势,包括节约用水、降低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根系氧气供应等。
同时,水培栽培技术也能够在城市中实现农作物的生产,减少食品运输距离,提供当地的新鲜农产品。
最后,垂直养殖技术是指通过垂直堆叠养殖设施,提高养殖密度和空间利用率的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鱼类养殖、蚕茧养殖等方面。
垂直养殖技术可以使养殖环境更加集约化,减少饲料和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尽管立体农业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立体农业的投入成本较高。
由于需要使用先进的环境控制设备和高效的光源系统,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的初期投资较大,这对于一些小农户来说可能难以承担。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立体农业的资金支持,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普及的速度。
其次,立体农业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片生态优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示范区,以充分展示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成果。
二、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田面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过多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因此,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三、建设目标1. 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态化、循环化发展;2.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碑;3. 推广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4.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
四、示范区规划1. 地理位置:选择交通便捷、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面积不少于5000亩。
2. 建设布局:以农田为基础,结合林果、畜牧、渔业等多元化农业种植养殖方式。
3. 农田生态化:通过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和农作物轮作等手段,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4. 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完善质量安全检测标准。
5. 环保节能:推广新型灌溉技术、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五、示范区建设步骤1. 确立示范区规划方案,明确目标和重点任务;2. 招募专业人才,组建农业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支持;3. 修复土地和水环境,建设农业生态农田;4. 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农业生产试验;5. 推广示范经验,培训农民,提高其技术水平;6.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六、计划投入与效益预测1. 计划投入:根据建设规模和内容,预计总投资不少于5000万元;2. 效益预测:经过建设和推广,预计示范区的农产品产量将增加30%,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农民收入将增加20%以上。
七、风险控制与监测评估1. 风险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机制,随时掌握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2. 监测评估:设置科学评估指标,定期对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我国的三种立体农业模式

我国的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目前我国的立体农业分为三种农业模式:(1)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3)黄淮海平原:鱼塘-台田模式;千烟洲立体农业千烟洲的立体山区农业农业模式属于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的一种。
针对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立体气候”,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副业的农业模式。
千烟洲气候湿润,降水多。
丘陵山区耕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人工草地;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种业。
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适合养鱼。
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
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珠三角基塘农业而我们熟悉的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是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典型的代表。
针对地势低洼,水分充足。
挖洼地为鱼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塘中养鱼,基上种桑、甘蔗、果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起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避免洪涝灾害的作用。
鱼塘-台田模式对华北地区的地势低洼,渍涝严重,土壤盐碱化现象,开挖鱼塘积水发展渔业;同时挖出来的土堆积到田面而抬高地势,在台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又能降低台田地下水位,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台田地表的盐度,以达到改良华北地区的中低产田的效果。
立体农业的作用立体农业具备高效、集约、持续和安全的特点,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潜力,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生态农业种植基地项目计划书

生态农业种植基地项目计划书一、项目概述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项目计划建设一个生态农业种植基地,旨在提供无污染、高品质的农产品,同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当前,农业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诸多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严重污染,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生态农业强调遵循自然规律,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项目目标1、建设一个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农业种植基地,种植各类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等。
2、采用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3、生产出优质、安全、营养丰富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4、带动当地农民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项目选址种植基地选址在_____,该地具有以下优势:1、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土壤肥沃,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3、交通便利,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4、周边无工业污染源,环境质量良好。
五、种植规划1、蔬菜种植区种植各类时令蔬菜,如西红柿、黄瓜、青菜、豆角等。
采用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全年供应新鲜蔬菜。
2、水果种植区种植草莓、蓝莓、葡萄、桃子等水果。
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提高水果的品质和产量。
3、粮食作物种植区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障粮食安全。
六、生态农业技术应用1、土壤改良采用轮作、休耕、绿肥种植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
2、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
引入害虫天敌,安装防虫网、诱虫灯等设备,防治病虫害。
立体种植、种养模式

立体种植、种养模式
【导读】种养结合的模式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核心表现。
生态农业有多重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017年zf工作报告也多农业环保进行重点布局。
生态农业不是迫在眉睫,而是大势所趋,未来农业风口。
今天,农业知识君分享的生态农业中一个比较独特模式:立体种植。
希望可以帮助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业经营者及农民朋友踩准国家布局的热点,做大自己的产业,赚到更多的钱。
种养结合的模式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核心表现。
我们先来下个精准的定义:
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简单的例子就是“稻-萍-鱼”种养结合。
广义来说立体种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
当来这里面,一个核心的闭环就是:种-养的闭环,一定要形成一个
闭环才能展现出立体种植的大功效。
目前,立体种植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很多农村创业者也靠这个赚到大把大把的票子。
比如:辽宁朝阳县七道岭镇福娥庄园采取生态链式种养殖模式,猪粪无公害化处理,用于散养鸡饲养以及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变废为宝,提高产品附加值。
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2560万元,年创利润5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立体生态农业工程方略【提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我们国家首当其冲。
在将来的岁月,粮食危机也将是人类世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从整体科学角度观察和应用逻辑推理之下,可以肯定,现成自然科学主导的强调人力单极发展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道路,是最终万劫不复的死路一条。
无论如何,我们这里一个坚定不移的新观点是,真正要彻底解决我们国家“三农”和世界人类的粮食问题,首先必须反现成科学技术倾向其道而行之,建立一个以整体科学的科学理念为基础的“立体生态农业工程”,并把其推为我们国家今后国民经济事业建设的第一方略。
【关键词】农业、粮食、新能量原理、立体生态农业工程、当今世界,随着走反自然道路的现成自然科学及其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包括继续的工业化,土壤沙漠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日益恶化;而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就要大量退耕还林还草,所有这些,都会使原来保障人类粮食生产的耕地日益减少。
同时,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多之下,粮食产量又要下降,让全球粮食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因此可以预见,在将来的岁月,粮食危机将是人类世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它仍然会带来世界的动荡,乃至最终要毁灭人类。
有人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类只能从科技中找到出路。
不发展科技,人类就无法进步,人类社会就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在新科技面前,如果因为它不确定的负面影响而不前进,科技就不会发展。
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谁抓住时机,谁就能抢占科技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谁就能成为将来社会的主人。
但是,这个貌似先进的正确的观点却是绝对的谬误。
因为,从整体科学角度观察,那强调人力单极发展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道路,是最终万劫不复的死路一条。
而我们这里一个坚定不移的新观点是,真正要彻底解决我们国家和世界人类的粮食问题,首先必须反现成科学技术倾向其道而行之,建立一个以整体科学的科学理念为基础的“立体生态农业工程”。
事情仍然得从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上寻求转机。
我们知道,现成自然科学目前的真正困境是,“我们几乎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家已经吃光了手里的面包(由牛顿和麦克斯韦所发现的力学和物理学的主要定律,量子力学的发展),现在,是用牙齿啃留在手中的面包皮”,“有没有可以想象得到的摆脱这一局面的办法?我对此的观点可能带点过于悲观的色彩。
我的观点是,除非一个新的能量原理的突然发现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前景,否则人类将继续停留在地球的表面,或多或少地约束在几公里厚可供呼吸的空气层中,渴望不使它受到不可逆转的污染。
”(勒内·托姆:“什么是多学科综合研究,它能解决什么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集:《科学知识新水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88页)那么,到底有没有可以想象得到的摆脱这一局面的办法?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对此观点完全持乐观的态度。
我们相信问题的最终解决的有效办法,完全在人类自己手里;人类未来的前途命运,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客观世界本质的彻底认识,取决于人类对自己本质的彻底认识,包括取决于人类一种为人们社会整体利益着想的公共道德和智慧的存在和发展。
而本人“自然统一论”的六大全新自然领域的开拓和发现,其中有一个自然界物质自然运动的本质和源泉的本来辩证法的揭示,如“动力是二物相互作用的差”,“矛盾是运动的条件”,“差别是运动的源泉”等,称之为“统一自然力学原理”;历史必将证明,那就是一个要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未来发展前景的新能量原理。
这一点,目前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但是,当本人曾经把这个新能量原理与我们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现实实践进行相结合的问题思考的时候,一个道法自然的攸关我们国家粮食问题解决和农业前途命运的方略——立体生态农业工程,就顺其自然的酝酿产生了:立体生态农业工程首先是粮食概念。
我们不要一说起农业,眼睛里就只有粮食;一说起粮食,就以为是大米、玉米、小麦之类的主粮。
其实,鱼、肉、蛋、奶等副食品也是粮食,至少说,这些副食品吃多了,主粮需求就减少了。
而一旦这样的一个粮食观念改变之后,以后说起粮食,我们就可以去关心我们国土上生产的生物物质或者蛋白质的总量,这样,以后我们粮食问题解决的道路,就既多又宽敞了。
其次是农业概念。
农业也是一部经济学,学问深得很。
从现在起,农业必须是以土地和动物、植物等自然界资源为生产对象的产业。
无论如何,说农业,必须跳出传统的粮食生产的眼界;必须是一个包括粮、棉、菜、果、茶、花、草药、真菌之类的种植业,还有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等的综合性的大农业概念。
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在于永远以土地和动物植物等自然界资源为生产对象,农业生产力永远存在着一个自然力因素的制约,所以,真正认识自然力,和如何有效利用自然力,将是大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其三是“立体”。
简单说来,指单位面积或水域上,通过多个农作物中共生、多层次利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
所谓“立体”,就是撇弃原来的单一作物生产的土地生产方式和单一作物产量产值提高的追求目标,改变为以提高我们国土上生产的生物物质或者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为总目标,然后在宏观层次的具体把握上,根据自然界生物物种的不同空间层次的环境需求、不同能源需求的生活特性和各自不同的生物物质制造功能,包括不同生物品种可以交叉空间结构组合的特点,从而在同一单位生产面积上因地制宜的进行空间多层次、作物多元化和产品多样化的生物生产系统结构设置,以建立一个土地和生物物种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的,单位面积的动、植物产品生产率最大限度提高的,和地方生物物质生产总量最大限度提高的自然生产系统。
比如,池塘堤上种果树、蔬菜,池塘水面放鸭,池塘水中是池塘放养不同层次习性的鱼,池塘底是放养螺、鳖之类的水底生物;或者,蝇蛆——蚯蚓——黄鳝、泥鳅、鱼——莲、藕、茭白(及其他水产蔬菜)的立体生态链种养新模式,等等;这样,以此类推,将来我们的国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田里种的,土里钻的,树上挂的,水中生的,海里游的,山上长的,等等,自然界生物圈是一幅由各种各样生物物种构成的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立体图景。
其四是“生态”。
概而言之,所谓“生态”,首先是根据自然界生物物种不同特质的个性和食物链上的相生相克规律,人为地调整自然界生物群物种之间的结构关系。
如,人养猪,人、猪粪便养鱼、肥田、种蘑菇等,然后其中生产的农产品又反过来养人的这样的一个能量循环运作;还有,玉米与大豆的间作中的物质“相生”规律利用,以虫治虫的病虫害防治中的物质“相克”规律利用,等等,所有这些,以后都要成为农业生产规划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自觉行动,以一方面,保证农业生产从各个物种之间的能量相互利用或者能量循环利用的运动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的工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无公害或者最少污染等方面的品质质量。
这样,从个别生产单位,到整个国土上的生物圈,我们建设的不仅仅是一个立体图景的生物物质的自然生产结构,而且,还要建设一个各种生物物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关系的,物质能量生生不息循环利用的天人合一的农产品自然生产系统。
我们的伟大目标,是让自然界成为一个人为调整、设置好的,物质能量生生不息循环利用的生物物质自然生产系统,以及在其不停的潮汐起伏的自然力运动中,为我们人类提供我们生活需要的农产品东西,从而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解决我们中国人和世界人类的粮食需要问题。
其五是“工程”。
因为事实上,这是我们国土上的一个生物世界结构的一个重新调整、设置和建设的系统工程,也是相关方面的人们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一个重新调整、设置和建设的系统工程,从而我们国家需要站在一种工程事业的高度,以进行一个实实在在的工程事业建设。
比如,我们既要在科学调查、认识所有生物物种特性和所有国土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进行各个地方的不同层次的立体生态农业工程蓝图的科学规划,也要根据社会需要或者市场需要,一开始就优选世界各种各样的特殊价值的动物、植物的优良品种,更多的在我们的国土上进行最高经济结构水平的生产开发,让我们国家将来的海陆空,成为集世界所有生物物种优势于一身的,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高质量高价值的国际珍稀动物、植物、微生物品种充斥的,丰富多彩而又自然自在的世界生物乐园或者世界生物博览会。
或者,为了保证沙漠、荒山野岭、水域、滩涂和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全面开发,国家必要制定合理的户籍制度,以促进社会人口各地的均匀的合理分布;为了保证部分特殊生物物种产业的良性开发,国家必要制定专门、专业、专营、专利的产业保护制度;为了保证农村经济事业的现代水平建设,在立体生态农业工程建立的当时,国家在全国各地农村建立相适应的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工业系统,以及在国内外建立一种自然生产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的市场和商业系统,等等。
或者,国家通过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力的合理改变和有效建设,来保证和促进整个人居自然环境和其他自然生产力的良性的更大发展,这也是立体生态农业工程不可忽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至于现代科技,只有发展在人类社会经济一个天人合一、生态平衡的正确道路上,只有参与立体生态农业工程主体建设的社会生产实践上,才能有它农业生产力促进的真正作用和积极意义。
水是生物生命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立体生态农业工程”还包括一个农业水利基础建设工程——“立体自然自动水利工程”。
所谓“立体自然自动水利工程”,就是利用国土陆地地势的高低差别的自然力资源,在全国各地的高山地区,根据各个地方实际,首先大量建立天上自然降水收集的水库,然后,根据自来水原理,铺设可以到处翻山越岭的自来水管道,以把高山上的水库的水,引流到各地需要灌溉或者使用的地方,从而形成一个天上降水自然自动收集,地上用水自然自动输送的水利工程。
工程建设之后,以后农业灌溉和其他水需求,人们就只是打开水龙头的那么简单的。
由于这是自然力完全利用的、一劳永逸的、超越一切现代化水平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真正自然自动特征的水利工程,成功建设后由此产生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全国各地这样的一个立体自然自动特征的水利工程建成之日,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国家的必然富强之时。
有了水,中国农业工人就可以创造中国农村产业的一切奇迹,未来中国国土上的一个生物生命郁郁葱葱的、天然农产品充分涌流的美好前景就是可以预期的。
这里必要重点推荐的是,在各种各样生物品种的产业的各自力争上游的大发展中,中草药产业是我们国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优势。
只是,我们必要根据整体科学的特殊性,撇弃西方科学标准,以制定合乎中医药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在国内外大力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产品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