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福柯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现代西方批评理论Ⅵ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西方战后的后工业社会的 语境紧密相连。后现代思想深刻而彻底地质疑启 蒙理性的总体性、本质主义前提。在工业时代, 启蒙理性所代表的总体性、基础性的神圣价值在 后工业时代的后现代思想的审视下,被还原为历 史偶然性、断裂的意义或不断延宕的符号游戏; 与工具理性相连的那个崇高“主体”被瓦解或“ 不在场”。在思想的影响关系上,后现代思想是 对尼采的权力意志思想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的“接着说”,它们还经历了索绪尔语言学影响 下的“语言学转向”的范式转换。
11
后现代主义的诸多批评理论都成为文化研究不 断援引的理论资源。其中,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1945— )关于后现代社会中的大 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研究引人注目。在《 消费主 义与后现代主义》(Consumerism and Postculturalism)中,费瑟斯通明确地指出文化和消费 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的结构性特征,这区别于此前 以生产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消费不仅只是物质欲望 的宣泄,同时还凝结和呈现出社会关系。
10
伴随战后社会的急遽变迁,由英国左翼学者组 成的伯明翰学派,开始了较早的文化研究( culturalstudy),我们曾在“马克思主义篇导论” 中有所提及。这一越出经典学术藩篱,研究大众文 化、消费和媒体文化等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批评 范式逐渐星火燎原,形成影响 20世纪后半叶至今 的 批评领域。文化研究正面回应了后现代文化对于精 英主义的质疑,并且系统研究被传统学术视为边缘 或“俗文化”的领域,反思后现代社会的根本问题 。
3
另一种态度则关注二者之间的复杂关联。福柯 注意到现代正是与传统相对和断裂,而后现代显然 不是对现代的直接传承。但是,他拒绝以时间分期 的方式来思考,在《什么是启蒙》这篇文章中他回 到康德提出的这一问题,并重新加以考量:“我自 问,人们能否把现代性看作一种态度而不是历史的 一个时期。我说的态度是指对于现代性的一种关系 方式:一些人所作的自愿选择,一种思考和感觉方 式,一种行动、行为的方式。
第6讲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
考古学考察的是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和特定关系中 的话语实践,研究的是人们说出来的话语。 语词、陈述、 话语、档案、文体等是讨论的主要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语言为对象而展开的社会学理论。揭示了语言是 如何构造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以及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 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 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因此, 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 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 要在话语实践中揭示现在人们面对的 各种理论和知识 形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就要对蕴含着哲学认识论和科学 发展史的“档案”进行审理。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对现在 各种思想观念和科学知识的“考古”。
• • • • • • • • • • •
3) 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压制性的外在控制。 权力并不仅仅具有消极否定的作用,还有积极性的一面。它是一 种生产性的实践或者说生产性的网络。作为生产性网络的权力,不断 创造出社会成员关系之间的崭新联系,在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之间建 立新的相互作用线。(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后的权力) 4) 权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微妙复杂的关系。(话语权) 在现代社会,知识与权力决不是敌对的。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权力离不开知识, 不仅权力在特定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中形成,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权 力;权力同知识不可分,只有在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中才能把握权力的 实质与作用。
• (1) 传统权力理论的两种模式 • 1) 利益-冲突模式:关注的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基本模 式是两个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 2)权威-合法化模式:权力是通过符号化实现的一般化媒介,并且权 力是合法化的,即通过符号化和合法化两个过程,权力转化为权威, 从而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权力。 • (2) 福柯权力分析的基本思想 • 1) 权力是多形态的,而不是同质的。 •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浸透到社会的各个不同的局部领域,使用灵 活多样的策略来运行,而并不是在家庭、国家、教育和生产关系中都 采用同样形态的权力。 • 2) 权力是作为关系出现的策略,而不是所有物。 • 在权力分析中,策略是一个中心概念。权力既不是财产,也不是 媒介,而首先是策略。权力之所以具有多种形态,正是因为权力在运 作的实际过程中,使用了各种不同的策略。
从福柯的哲学思想看后现代主义哲学精神
从福柯的哲学思想看后现代主义哲学精神哲学总是在建构中坍塌,在坍塌中建构。
(线索:自然哲学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休谟的怀疑主义-康德-后现代主义哲学。
)后现代主义是从艺术和文学开始的,之后,哲学才加入了后现代主义的洪流中,迎来“人人皆话语,各个谈文本,解构不离手,颠覆不离口”的热闹局面。
后现代主义之“后”是超越主义,它要超越的现代主义指的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即所谓的现代性。
后现代是一个相对于现代而言的时间范围。
它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反对知识论上的“基础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本质主义,整体主义等等。
在后现代中,资本主义没落,个人主义衰微。
在现代之后的一个独立的时代;在现代之中的现代的中后阶段,非独立的。
后现代性有的人既可能是一个前现代主义者、现代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一般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范围,就不注意描述。
所以就出现了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反对现代性的思想态度和范围,他们关心结构的目的只是为了解构。
一、疯癫与理性(和向他者敞开、反对理性、反对二元对立中的不平等性)福柯的哲学生涯是从探讨现代医学和精神病学的起源开始的。
他的研究表明,精神病不是一种自然的或生理方面的疾病,而是一种对人群加以分类的社会功能,它的诞生是历史的产物。
在17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把癫狂当作疾病。
在柏拉图的著作中,迷狂是理性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中世纪,癫狂一方面与人的堕落相联系,一方面与人的神圣的拯救相联系。
那时,只有少数疯子需要诊治。
在文艺复兴时期,癫狂还不是理性的对立面。
爱拉斯谟《愚人颂》里的癫狂是嘲讽的理性,高级的理性;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真理往往发自疯人之口。
福柯发现,中世纪晚期处置疯人的“愚人船”是一个象征,疯人被送往大海,任其漂泊;但“愚人船”又是朝圣的旅行,寻找理性的工具。
福柯分析说,那时的癫狂并不是社会防范的对象,它被视作对世界的无意义的揭示,它的领域在社会之外,但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仍有很多桥梁。
第六讲_福柯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13:42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
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
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
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
学思维方式和态度。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
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
13:42
8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 (4)内在性(internality)如果说不确定性主要代表中心 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那么内在性则代表使人 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倾向。这表明后现代主 义哲学不再具有超越性(transcendence),它不再对 精神、价值或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 感兴趣,相反,它是对主体的内缩,是对环境、现 实、创造的内在适应。
13:42
12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
❖ 1、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 现代西方哲学要么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假命题或没有意义得 到命题,要么绕开形而上学问题大谈其他问题,要么认为形 而上学问题是无法解开得到问题。
❖ 2、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 哲学的混乱和争论皆源自对语言的误解,源自哲学家说了不
13:42
7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 (3)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没有独立自 在的世界,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这就是说,世界本身有语 言的结构,语言不是人表达意义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体系。 每一件已知的事物都是由语言来中介着的,所谓事实、真理 只是语言上的。在他们看来,“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说 我”。这样,人就从西方传统哲学所讲的以人为中心的地位 而退居到为语言所掌握的地位。但语言又总是不确定的,并 且随言说者的不稳定的情绪而动摇不定。因此,一切都是不 确定的、模糊的、多元的和解构的[4]。
福柯的后现代主义
福柯后现代主义历史观
第一,颠覆历史理性
福柯对理性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理性自身就是不自明的,理性也是历史的,因而它不能解释任何东西,事实上它本身就需要解释
第二,放逐历史主体
福柯则反对现代性的先验的历史主体。
先验的历史主体指的是理性主体,是一个真正的假设。
福柯也反对经验的历史主体。
认为历史作者早已死亡,因为历史文本都是话语体系的产物,天下文章是一大抄,没有经验的主体存在。
第三,瓦解历史客观性
历史客观性实际上现代史学的一个核心观念。
它是建立在主客体分离的二元基础之上的。
它实际上先验地假定存在着某种实在或过去,它是真实或有效的。
那个主体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理性的主体,一方面通过它才能真实的再现这种实在或过去,另一方面,这个先验的主体又可以把我们的经验建构成一个历史的实在。
因此要反对这种历史客观性必然涉及到主体、客体和主体再现客体的合法性这三个相关的问题。
第四,终止历史进步
现代历史观本质上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普遍主义的、向善的、进步的幸福主义或千年福主义。
因为“现代性是作为一种许诺把人类从愚昧和非理性状态中解放出来的进步力量而进入历史的”,它是“以远大目标和高尚道德为基本特征的”。
福柯对理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理性的非理性真相,同时也抖落出现代历史把理性作为历史高尚目标的虚幻性。
第五,拒绝历史总体化
福柯致力于解构启蒙以来现代性、总体性、压抑性的宏大话语霸权。
第六讲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四、监狱与性
在《性史》中,从尼采作为谱系学的历史关 性史》 系出发, 系出发,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把以往著作中 话语—权力”辩证法发展成为“话语— 的“话语—权力”辩证法发展成为“话语—权 身体”三维结构。 力—身体”三维结构。性的问题似乎不再是核 心问题,从属于对自我技术和伦理学的探讨。 心问题,从属于对自我技术和伦理学的探讨。他 对伦理问题的关注、对自我技术的探讨, 对伦理问题的关注、对自我技术的探讨,实际 上从一个新的角度考虑了知识、权力与自我之 上从一个新的角度考虑了知识、 间的关系, 间的关系,并提供建立三者之间联系的可能思 路。
一、福柯社会学理论的特征
1、福柯的思想渊源
康德与批判哲学传统 尼采的思想 法国认识论传统 形式主义传统 超现实主义者与新文学
2、 思想主旨
福柯力图突破当时法国知识界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 形态的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支配,探究西方社会特有 形态的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支配, 姿态” 的“姿态”(gesture)。这里所谓的“姿态”指的是“一 。这里所谓的“姿态”指的是“ 种 文化的条件或组织原则” 在各种“ 文化的条件或组织原则”。 在各种“文化的条件或组织 原则” 福柯主要关心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原则”中,福柯主要关心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我们自身”与真理的关系、 我们自身” “我们自身”与真理的关系、 “我们自身”与权力的关 我们自身” 系、“我们自身”与伦理的关系
3、知识考古学方法论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 生活的新社会学,亦称历史社会学(historical 生活的新社会学,亦称历史社会学 sociology)考古学研究在方法论上,注重研究主 考古学研究在方法论上, 考古学研究在方法论上 体是如何以历史的方式在知识之内被构成的。 体是如何以历史的方式在知识之内被构成的。 (1)把现实放到历史过程中考察 (2)以批判性的阐述代替不加怀疑的理解和解释 (3)现实是在断裂性变化的历史中展开的 (4)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
福柯后现代主义管窥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哲学的走向(笔谈)
福柯后现代主义管窥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哲学的走向(笔谈)
【作 者】莫伟民
【作者简介】莫伟民 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
后现代主义哲学这个称谓的含义颇为含糊,许多人认为后现代这个词表示的是一个特定时期或阶段。笔者以为后现代应该是一种可以表示具有几个方面思想特征的理论态度。这是因为同一个人在此方面可能是前现代主义者,在彼方面可能是现代主义者,而在其他方面可能是后现代主义者。显然,后现代主义哲学指的是对发轫于笛卡尔并把人在哲学中的地位当作哲学中心问题的现代哲学作了批判和超越的哲学。其目的是从多元文化角度通过对传统和现代哲学作番梳理和综合扬弃工作,来寻找西方文化的精神家园。
在《关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哈贝马斯指责当代法国哲学家们采纳了一种不恰当的后现代立场,即它隐匿了一种向前现代返回的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怀旧。利奥塔辩驳了哈贝马斯把前现代与后现代混为一谈的做法,并认为后现代主义既不是对前现代的重复,也不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本身固有的一个要素,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任何想要超越现代主义的人都处于现代主义内部。
福柯强调不存在绝对哲学,存在的是哲学活动。人们努力地、不确定地和梦幻般地用来摆脱陈见、改变思维模式和价值标准的活动,在福柯看来,就是哲学。福柯在1980年4月的一次对话中预料今后30 年将是一个具有较强哲学活动的时期,并认为哲学的生命在于人的外部知识和自身知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这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庶几可以说,福柯与德里达、德勒兹和利奥塔等人一起完成了具有厚实的现代基础的法国哲学的后现代转向。
在现时代,与人的观念携手并进的是连续的历史观念。有的西方学者认为,福柯创造了一种无历史的历史。实际上,这主要是就福柯强调历史的间断性并批判历史的进步性和先验性而言的。因为历史观念不仅是人的存在的基础,而且还是进步观念的基础。福柯不仅不承认历史的进步,而且也不主张历史的怀旧。这是因为如果导源于启蒙运动的进步元叙事消失了,那么,后现代主义思想就感觉不到任何怀旧了。稍加留意,我们便可发现:能够不带任何怀旧心情而思考,这是法国后现代主义者们得以超越那个始终依恋在并渴望回到前古希腊之在的海德格尔的主要原因。按照后现代主义的逻辑,我们便可推断:如果人类不存在必然的历史进步,那么,我们可以料到后现代主义不能并且不会象现代主义那样标榜自己比以前的一切更美好、更进步和更切实可行。
概述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
概述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1)关于话语理论。
①福柯将历史视为话语的构造,认为在个别话语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规则来界定这个领域的相应对象,从而建构起基本概念形成理论构架。
这一话语组合中的规则组合就形成了话语的组合系统,分别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
②福柯认为在话语即历史所标示的客观性背后是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即一个学科是在一定时期之内凭借话语圈定了一个对象领域,树立起一个合法的视角,由此建立起了不断变更的历史法规作为价值取舍的准则。
③“认识价”是福柯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
a所谓认识价是存在于基本文化代码及其所产生的科学和哲学阐释之间的未经阐发的经验,它是特定历史时期权威理论的源头。
b认识价不是思想构成深处的基本范畴,而是一种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知识总体及其基本构成原则的整体关系。
不过,每个时期的认识价都只能在特定的学科及其话语实践之中才能得到表征。
c认识价的概念使福柯的语言观不同于解构主义。
他建立了一个有界限的能指和文本理论,为话语提供了一个虽然差异纷呈错综复杂但却是可以予以确定的历史语境。
④福柯认为在可以言说和实际上可以说出的东西之间存在者整整一个时代的话语领域,不能通过语言学、逻辑学和历史学来加以说明,这个领域就是“档案”。
a所谓档案不是各式各样的话语不问区别的化合统一,而是高度差异化的命题的形成转化的总系统。
b档案所体现的只有差异即“他者”,因为人不能发现自己的档案,档案只产生于话语规则的内部,话语对象不过是它的外显形式。
c福柯的档案理论实质上是强调历史的断续性和差异性,在含蓄否定历史领域的任何一种一元单传的目的论解释。
d福柯坚决反对搜索本原使得理性成为人性的目的,发掘档案的方法应该是进行话语规则的组构、排斥和转化,对一系列学科中构成文化档案的断续性考察,这意味着阅读不必寻求话语之中或背后隐藏的意向意愿或意义,既然文本无涉作者,那么其建构法则和阐释模式也不足一提。
(2)权力理论。
①权力是档案的负面的社会政治现实,是一种无所不在、无以摆脱的社会罪*恶,权力总是与知识携手并进,利用知识来扩张社会控制,所以知识并不是中立而客观的,而是包裹着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东西。
评福柯的后现代主义伦理观
评福柯的后现代主义伦理观“向总体性开战”和“尊重差异”,可以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主导思想动机。
正是在反普遍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反理性主义的一片反对讨伐声中,后现代主义逐渐亮出了它的政治抱负,这就是砸碎总体性统治的锁链,让人类从理性权力之网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的身体不再依附于外在的规范,让自我冲破“牢狱社会”的束缚而生活在无拘无束的自由之中。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种反叛性的政治抱负呢?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们看来,我们当然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又去高举“人道主义“的大旗,用一种“宏大叙事”编造出一个新的神话,用一种新型的总体性统治去取代旧时的总体性统治。
为了反对普遍道德规范的不公正运用,我们应该唤起一种在所有社会微观领域,例如在学校、医院、监狱、精神病院等微观领域中出现的多元化的自主性斗争。
换言之,我们应该放弃固有的宏观政治路线而去倡导一种崭新的微观政治策略。
这种微观政治策略的目标,是把反压制的斗争落实到话语实践中,尤其是落实到生物性的政治斗争中,落实到个人日常生活的自我关切和自我实践中。
于是,重建伦理学的自我实践原则就成了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政治性话题。
当代法国思想大师福柯提出的“自我伦理学”,就是对这一话题的理论展开。
福柯的后现代主义伦理观,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必须把自己创造成一种艺术品。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旨趣,这就是追求一种感性化的和差异化的自由生活。
在福柯看来,自由是伦理的先决性条件,而伦理则是自由所采取的一种自我培养和自我创造的形式。
我们要反抗各种各样的统治和压迫,就必须摈弃那些以禁律和规训为定向的道德体系,代之以立足于自我实践基础之上的“游戏伦理”(playful ethic)。
这种源于古希腊的“游戏伦理”代表了一种自我创造和自我构成的生活实践,体现了一种风格化的“生存美学”。
后现代主义的微观政治策略,就是立足在这种生活实践之上的。
对此,福柯在他的后期著作中有一个明确的表白:“我所真正感兴趣的与其说是政治,不如说是伦理,或者说,是作为一种伦理的政治”①。
浅析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浅析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浅析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内容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学界内重要潮流之一,其影响力遍布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文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不同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源流是多方面的,它并不是一个结构完整、内容统一的体系。
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之一格里芬就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
”这样研究后现代主义理论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从作者的代表著作出发。
本文将以福柯的思想—尤其是他的重要著作《规训与惩罚》为出发点,探索后现代思潮的启示。
关键词:《规训与惩罚》福柯后现代主义理论权力一、《规训与惩罚》内容浅析《规训与惩罚》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1926~1984)的代表作之一,于1975年问世。
福柯称这部著作为“我的第一部著作”,这可以从“成熟之作”和“领衔之作”这双重这是否“人性胜利的进程”?这是否意味着“更少的残忍,更少的痛苦,更多的仁爱,更多的尊重,更多的“人道”?①福柯在这里没有自己明确的态度,也没有给出更多的解释,但是通读全文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作者这这个观点的否定态度。
福柯认为,无论是中世纪的酷刑制度(即对人的肉体进行折磨),还是现代的监狱制度(即对人的肉体进行“规训”)都不外是权力运作的模式之一,尤其是权力以人的身体作为媒介进行运作。
福柯把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称为“肉体的政治技术学”和“权力的微观物理学”也就是常说的权力的微观分析。
作者接下来将西方古代残酷的肉刑和现在的刑罚进行对比。
他认为:“酷刑是以一整套制造痛苦的量化艺术为基础的。
酷刑将肉体效果的类型、痛苦的性质、度和时间与罪行的严重程度,罪犯的特点以及犯罪受害者的地位都联系起来。
制造痛苦有一套法律准则,人们会根据具体的规则进行计算。
”②当众肉刑只是为了显示君权的权威和对破坏规则人的报复,同时警告其他人。
后现代社会理论梳理--福柯
直到福柯去世前不久,《性史》的另外两卷《快乐的享用》和《自我的爱护》才出版。这两本书再次令读者大感意外,它们不仅和福柯原来预告的内容大相径庭,而且性的问题似乎不再是核心问题,而是从属于对自我技术和伦理学的探讨。福柯对伦理问题的关注,对自我技术的探讨实际上从一个新的角度考虑了知识、权力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并提供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的可能思路。福柯在这一阶段的一些文章见于《政治、实践与文化》、《自我技术》、《伦理学》等一些文集中。
不过,福柯仍然在一些关键取向上深受康德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历史分析中所隐含的批判取向上。福柯的批判方式,特别要求他的读者具有独立运用理性的能力和一年期,这一点同样是康德基本思想原则的现代体现,而且也是福柯与康德在思想上最大的亲缘之处。
2.尼采
和许多同时代的法国思想家一样,福柯也深受德国学者的影响,尤其是尼采的深刻影响。尼采大概是福柯研究得最深入,对他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风格和研究角度帮助最大的一位思想家了。尼采的思想使福柯得以反思他从法国教育体制和学术界那里获得的一系列“相当然”的观念,从而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尼采对福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尼采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对历史学的批判性态度,是福柯力图避免传统历史学分析的问题而独辟蹊径的一个重要动力;(2)其次,尼采强调,知识并不像自柏拉图以降的西方哲学主流传统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使我们摆脱尘世权力斗争,获得内在自由的东西,相反,知识本身正是权力或力量斗争的产物和工具,这一点对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权力分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再次,尼采对基督教道德始终抱有毫不妥协的批判态度,并曾试图用谱系学的方法来探讨道德本身的复杂历史,这一思路是福柯独特分析取向的一个重要基础,并影响了福柯晚年对自我技术的探讨;(4)最后,尼采对生命或生活本身的强调,以及将自我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创造的观念,不仅是福柯晚年关注的中心问题,大概也是福柯一生的完美写照。
福柯视角探索后现代主义 的最终命运-资本主义论文-政治学论文-政治论文
福柯视角探索后现代主义的最终命运-资本主义论文-政治学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后现代主义者关注实践中人的生存状态, 并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剥削方式作了深入探讨和批判。
通过研究福柯的哲学, 我们发现, 其传统的权力观代之以全新阐释将确定的主体虚无化;放弃统一的阶级领导强调微观权力的多元化导致反抗力量的弱化;放弃转而推崇伦理的生存美学使得人的自由解放成为空想。
激烈、决绝的批判并不能遮盖后现代思想家的资产阶级立场, 所有这一切都充分揭示了其仅仅幻想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有限改革, 并没有也不打算触及资产阶级的统治。
因此, 后现代最终的结局是走向虚无。
关键词:福柯; 后现代; 虚无主义;Abstract:The postmodernists pay attention to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human beings in the real life and conducted in-depth discussions and criticisms of the capitalist societys exploitation of human beings under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By studying Foucaults political philosophy, we find that its neg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power is replaced by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ed main body of struggle;the resignation of a unified class leader so as to emphas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icro power leads to the weakening of rebellious forces; and the abandoning the violent revolution so as to adopt the aesthetics of existenceresults in the freedom and liberty becoming idealism. The fierce, decisive critique does not cover the bourgeois position of the postmodern thinkers, while this fully reveals that it is merely fantasizing about the limited reforms within capitalism, and it does not intend to touch on the bourgeois political rule.Therefore, the final outcome of post-modern politics is toward nihility.Keyword:Foucault; Postmodern politics; Nihilism;历史车轮进入196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由此得到极大地改善和提高。
第六讲 福柯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1)反主体性(counter subjectivity) 后现代主义 哲学继尼采的“上帝死亡”的口号之后,提 出“主体死亡”、“人已死亡”的口号,他 们的意思是说主客二分式的主体和人的概念 不现实,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 “人类中心论”已破灭。
6
03:06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17
03:06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名家:利奥塔
利奥塔说:“如果哲学家们帮助了这样一种观点:在不存在 权威的地方存在权威,并予这种权威以合法性,那么他们就 不再是在真正的思考。”利奥塔还认为,在普遍适用的宏大 叙事失去效用后,具有有限性的“小叙事”将会繁荣,赋予 人类新的意义价值。 他宣告:元话语已经过时,元叙述的社会语境如英雄圣贤、 拯救解放、伟大胜利等已散入了后现代知识的杂乱的星空中, 人们不再相信伟大“推动者”、伟大“主题”,人们只运用 “小型叙事”,只相信后现代世界是一个“凡人”的世界。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这个话语最初产生于四五十年代 的建筑学、诗歌等领域,表示有不同于传统 的风络,个性化的风络,到了60年代,表现 为一种文学文化现象。60年代之后,便被赋 予了一种哲学的概念。
03:06
3
格雷夫斯的作品
03:06
4
马来西亚后现代建筑群
03:06
5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名家:德里达
反对二元论,主张自由嬉戏。从反“逻各斯中心主 义”出发,消解中心与本原,颠覆二元结构和等级 结构,使事物之间、等级结构的两极之间变得“自 由嬉戏”。如果坚持以“逻各斯中心主义”或“在 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则必 然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即认为世界有精 神和物质、中心与非中心等的二元结构。认为要把 一切都放在同一平面上,让各要素之间、等级结构 的两极之间进入一个自由嬉戏的范围。
从理性主体到伦理主体——福柯的后现代主义主体思想研究
哲
学
社
会 科
陈四海 韦宇婷(河南师范大学 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河南 新乡
学 版
453007)
摘 要:后现代主义对主体地位和认识能力问题的讨论采用了否定、解构和怀疑的方式,对于主体问题 的研究是贯穿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思想研究的主线。福柯认为主体在不同的真相游戏中建构自身不 同的地位,现代社会中的主体是被权力“塑形”的主体。通过考古学和谱系学的方法对所谓的理性主体、 权力主体和伦理主体进行了逐步深入地考察,福柯发现隐藏在主体之后的话语、知识和权力对主体的 构序作用。相对于马克思的主体解放之路,福柯的主体研究仍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关键词:福柯 ;后现代;主体;权力;自由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54(2019)04-0078-06 收稿日期:2019-02-20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当代科技风险的治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2018-CXTD-01) 作者简介:陈四海(1979—),男,博士,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从事现代英美哲学研 究;韦宇婷(1994—),女,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从事政治哲学研究。
刻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思想特点,从胡 究。考古学可以看作是福柯思想第一阶段的思
塞尔的“现象”到德里达的“归隐”,法国哲学走 想方法,而谱系学则是福柯第二阶段的方法论,
出了一条颇为辉煌和争议的主体哲学发展之 其 突出 的标志 就 是 《尼 采 、 谱 系 学 、 历 史》
一、后现代哲学对“主体”的关注
其实,“现代主义”(Modernism)和“后现代
主义”(Post-Modernism)的区分并不是时间概念 经纬分明的区分,而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社会领 域呈现的总的思想特点的概括性划分,即在一 个时代纷繁复杂、相互对立和批判的思想中找 到时代之中内在统一的思想特征。美国社会学 家皮特·伯格(Peter Berger)用社会学的角度定 义了“现代”一词:“‘现代’这个词意味着人的意 向是要操纵世界和他自己,虽然这种意向能否 成为事实是另一回事”[2]。现代哲学的特征就是 确立了主体的的认识地位,全部的哲学问题都 放置于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去看待,人以自身 的眼光去俯瞰宇宙间的一切知识。人类认识的 盲目自大和居功自傲掩盖了哲学知识的无限性 和神秘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便在对主体的 认识的无限性中应运而生。
第六讲福柯PPT课件
3、提出的观点
疯癫不是单纯的生理、心理和医学 问题,它首先是政治、经济和伦理 道德问题。
疯癫及其它的遭遇是特定历史条件 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是理性压迫的 结果。
真正疯癫的是理性,理性凭借着科学 与工业的成就,变得越来越蛮横、越 来越残酷,它对人性的压抑已经由外 部环境和活动空间深入到人的心理底 层,真正应该得到限制的不是疯癫, 而是理性。
1、权力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没有 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
权力离不开知识,不仅权力在特定的知识背景、 知识结构中形成,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权力;
权力同知识不可分,只有在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中 才能把握权力的实质与作用。
2、历史上的惩罚模式
中世纪末期和旧制度时期的酷刑; 18世纪反对酷刑的改革者的刑法; (规训权力的扩张: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
佘祥林案
佘祥林:生于1966年3月7日,中国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 镇人,原是当地派出所治安巡逻员,1998年因涉嫌杀害 妻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事后女儿辍学、其母病故、 亲友为他上访时曾被扣押,但2005年3月其“亡妻”突 然出现,他被无罪释放。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他披 露当时认罪因被殴打了十天十夜,事件轰动全国。
全景敞视监狱监狱金字塔监狱群岛2历史上的惩罚模式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在柱子上火烧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猫爪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四马分尸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1789年边沁jeremybentham设计的全景敞视监狱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三评价与思考20世纪最后的思想家奇异的思想怪诞的生活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一评价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在我看来一个生活在20世纪的人如果不知道福柯就像一个生活在19世纪的人不知道马克思一样
权力——知识——主体:福柯的后现代分析
权力——知识——主体:福柯的后现代分析作者:佘碧平从70年代起,福柯开始在非总体化、非表现性和反人本主义的框架下重新思考现代权力的本质及其运作方式。
他反对把权力的本质简单地规定成压抑,也拒斥权力为国家机器专属和为阶级斗争服务的现代宏观理论。
他提出了一套后现代的微观权力论。
具体说来,他反对两种现代宏观权力论:(1)马克思的经济主义模式;(2)现代法律模式。
前者主张经济决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引发无产阶级革命,因而权力不仅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的手段,也是无产阶级反抗压迫、夺取政权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
简言之,权力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后者则在法权、道德权力和政治主权的意义上解释权力,它是专属于法人主体的。
对于福柯来说,"权力"是一个尚未规定的、推论的、非主体化的生产性过程,它把人不断地构成和塑造为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主体。
它本质上不是压迫性的,而是生产性力量,它只"关注生产性力量,让它们发展并且规范它们,而不愿阻碍它们、压抑它们或者毁灭它们"。
在《规则与惩罚》一书中,福柯描述了历史上从压抑性权力模式向生产性权力模式的转变,即从对达米扬(Damiens)的残酷折磨到对囚犯、学生等的道德改造。
权力不再是一种物质力量如刑法("杀一儆百")的代名词,而是通过社会规范、政治措施来规劝和改造人。
在《性经验史》中,福柯称这一新的权力模式为"生命--权力"(biopouvoir)。
它首先是一种规训的力量,是"人体的解剖政治学"(anatomo-politique du corps humain)所讨论的对象。
那么什么是"规训"(surveiller)呢?福柯把它定义为"规范人的多样性的手段"。
它源于修道院,并在17世纪晚期发生瘟疫的小镇上发展起来。
最初这只是一个监督和隔离的方法,如在瘟疫流行时期,必须首先找出人群中感染上瘟疫的病人,然后把他们与正常人隔离开来。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福柯共54页文档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谢谢你的阅读
福柯后现代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
福柯后现代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福柯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姓氏,他的后现代政治哲学视角将马克思主义重新解读,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式。
福柯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真实性或正确性,而在于它的启发性和激励性,尤其是在对抗权力机构、争取个体自由方面。
福柯在观念形态之后的社会中,强调权力分散和个体自由。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对现存社会的批判,更是一种反对权力机构的哲学。
福柯认为,与其追求革命的根本改变,不如关注小规模的、通过实践获得的反权力战略,通过多种方式对抗规训和常规化的权力机制。
福柯还强调,社会管理和权力治理是无处不在的。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对这种权力机构进行足够的关注,而是过于关注了经济和阶级斗争。
福柯提出,权力的形成不仅仅来源于阶级之间的冲突,更源于社会中各种不同的力量关系。
他呼吁对个体与权力关系的解析,从而找到对抗权力机构的可能性。
福柯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对抗规训和监狱化的哲学,他强调了作为主体的个体的重要性。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忽视了个体的权力关系和个体抵抗的可能性,进而将个体置于弱势地位。
福柯提出了一种“微物政治”的分析,关注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被权力规训和管理,如何在微观层面上进行反抗和抵抗。
福柯还对权力概念进行了批判性的重新解释。
他认为,权力并非是一种压迫和控制,而是一种涌现和分散的力量。
福柯将权力视为一种生产关系,它在社会中不断产生和变化,并且无处不在。
他研究了如何在这种权力关系中生存和抵抗,强调了个体自由和自由实践的重要性。
福柯以后现代政治哲学视角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
他将其视为一种对抗规训和权力机制的哲学,强调了个体自由和权力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个体与权力的微观关系,福柯提出了对抗权力机构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个体自由的途径。
福柯的这种视角为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06 7
后现代主义名家:德里达
反对二元论,主张自由嬉戏。从反“逻各斯中心主 义”出发,消解中心与本原,颠覆二元结构和等级 结构,使事物之间、等级结构的两极之间变得“自 由嬉戏”。如果坚持以“逻各斯中心主义”或“在 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则必 然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即认为世界有精 神和物质、中心与非中心等的二元结构。认为要把 一切都放在同一平面上,让各要素之间、等级结构 的两极之间进入一个自由嬉戏的范围。
19
03:06
后现代主义名家:德里达
德里达解构的对象主要是传统哲学。认为一 切都是不确定的,他从语言入手,拆解“逻 各斯中心主义”与“在场”,否认本体、本 质的存在。事物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先在的 根本性特征或本质,一切都是变动的、不确 定的,意义只存在于解释者的解释行为中, “阅读就是一种误读”。因此本体、在场是 不存在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形而上 03:06 20 学的在场”也是必须解构的。
11
03:06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工业化社会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宽大温床。伴随着历 史剧变,人们难免对旧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厌倦、怀 疑、甚至嘲笑,他们不再认为对社会的发展负有责任,宁愿 将个人生活置于随心所欲、纷乱无序的状态中。中心变成多 元,永恒成为变迁,绝对变成相对,整体成了碎片„„ 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创造的名词,他在《后 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 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贝尔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轴原理”是说 “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和政策形成的根源”。从 经济方面来说其标志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从职 业方面来说,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 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
22
03:06
后现代主义名家:德里达
逻各斯中心主义: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之外,存在 着一种独立的本源性实在,这种实在的存在和变化 是由一些确定无疑的本质或原则所支配,这些本质 或规则,就叫逻各斯。一切经验、言语、文字都是 用来表达、再现客观逻各斯的工具或手段。 经验是对逻各斯最直接的把握,言语是对经验的直 接表达,文字则只不过是言语的一种再现。言语是 心境的符号,文字是言语的符号。 逻各斯主义同时 不过是一种言语中心主义。
6、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以及文本主义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科学、启蒙遗产及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 批判,存在主义对人的生存的孤独性、虚无性及不确定性的 强调,以及文本主义关于“一切事物都是文本”的观点等, 也都从不同的方面,如批判现代性、解构主体性、颠覆客观 03:06 15 性等,为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23
03:06
后现代主义名家:罗蒂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1931-2007) 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 哲学家、思想家,也是 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的 主要代表之一。
03:06
24
后现代主义名家:罗蒂
罗蒂的著作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被陆续介绍进中 国,中译本包括《哲学和自然之镜(1986)、《后哲 学文化》(1992)、《偶然、反讽与团结》(12003)、 《真理与进步》(2003)和《筑就我们的国家》(2006) 等。 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教授罗素•伯曼曾经与罗蒂共事 多年,在他看来“他(罗蒂)把哲学从分析的桎梏中 拯救出来”,让哲学回归到“哲学的核心———人 之为人,政治社群中人与国家关系”。
21
03:06
后现代主义名家:德里达
反对言语中心主义,并由此更进一步地解构形而上 学大厦本身。言语中心主义就是认为言语和写作是 对立的,“言语的本质是说话而不是写作,写作不 过是说话的派生物(记录)” 言语更能直接地表达 说话人的意思,写作则使说话人的意义不能完全自 我呈现。言说优于写作。他认为言说和文字是一种 平等和互补的关系:文字、书写记录言说,是说话 的记录形式,说话是文字、书写的补充形式,二者 不可偏废。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这个话语最初产生于四五十年代 的建筑学、诗歌等领域,表示有不同于传统 的风络,个性化的风络,到了60年代,表现 为一种文学文化现象。60年代之后,便被赋 予了一种哲学的概念。
03:06
3
格雷夫斯的作品
03:06
4
马来西亚后现代建筑群
03:06
5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13
03:06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 3、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非道德主义观点 尼采要打倒一切偶像,摧毁西方几千年的哲学传统——即在 二元对立中思维的传统,进行价值重估。尼采抬高意志,贬 低理性,宣扬非理性主义。尼采把是否有利于“提高权力感” 作为衡量真理和区分善恶的惟一标准。
4、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的激烈批判及其关于“存在”、 “语言”的学说 海德格尔要否定包括尼采和马克思在内的一切持有二元对立 的形而上学思维的哲学。他认为对“存在”应该“理解”, 理解的实质是人的自我理解;“语言是存在的家”。这样, 海德格尔就瓦解了传统哲学的观念与实在、主体与客体对立 03:06 14 的二元论,大大启发了后现代主义者的理论建构。
第五讲 福柯的后 现代主义理论
03:06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 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 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 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 学思维方式和态度。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 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 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 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 03:06 2 产物。
16
03:06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名家:利奥塔
何谓后现代主义?利奥塔称:“我将后现代一词定义为对元 叙事的怀疑。”那么,何谓元叙事?利奥塔说:“元叙事或 大叙事,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 后现代乃“现代的一部分”,后现代只是对“现代”的预先 规定及假设提出疑问,“后现代总是隐含在现代里,因为现 代性,现代的暂时性,自身包含着一种超越自身,进入一种 不同于自身的状态的冲动”。在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大家的 思想家中,只有利奥塔坦承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1)反主体性(counter subjectivity) 后现代主义 哲学继尼采的“上帝死亡”的口号之后,提 出“主体死亡”、“人已死亡”的口号,他 们的意思是说主客二分式的主体和人的概念 不现实,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 “人类中心论”已破灭。
6
03:06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18
03:06
后现代主义名家:德里达
雅克· 德里达 (Derrida,1930— 2004)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 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解构 主义思潮创始人。德里达的理论 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 也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 论源泉之一。主要代表作有《文 字语言学》(1967)、《声音与现 象》(1967)《写作与差异》 (1967)、《散(sàn)播(bō)》 (1972)、《哲学的边缘》、《立 场》(1972)、《人的目的》 (1980)、《马克思的幽灵》等。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 5、解释学的发展对传统哲学的冲击 解释学反对传统哲学对本体、本质的追问,否认中心、整体 性、认识性、客观性,强调主体对事务、对象的解释、理解, 注重从主体出发而发生的主体与对象的意义关系。否认传统 哲学对一元论、事物的客观性和意义的确定性的强调。主张 多元、主观和不确定。
9
03:06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对现代主义质疑、反思和批判的 一种新的认知范式。它的矛头指向传统哲学中的教 条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是彻底反传统、反 权威的。它由逻各斯中心主义转向非中心的多元主 义,由深度模式转向平面模式,由以人为中心转向 反传统人本主义。它可以促进我们拓展视野、观念 更新,转变以往僵化、封闭的思维方式,实现学科 交融,不断向大众化和现实生活贴近。
12
03:06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 1、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 现代西方哲学要么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假命题或没有意义得 到命题,要么绕开形而上学问题大谈其他问题,要么认为形 而上学问题是无法解开得到问题。 2、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 哲学的混乱和争论皆源自对语言的误解,源自哲学家说了不 可说的东西。因此,哲学就是澄清问题的活动,它的根本任 务就是把能用命题和语言说明的与不可说的东西划分开来。 这就是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语言转向”。
17
03:06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后现代主义名家:利奥塔
利奥塔说:“如果哲学家们帮助了这样一种观点:在不存在 权威的地方存在权威,并予这种权威以合法性,那么他们就 不再是在真正的思考。”利奥塔还认为,在普遍适用的宏大 叙事失去效用后,具有有限性的“小叙事”将会繁荣,赋予 人类新的意义价值。 他宣告:元话语已经过时,元叙述的社会语境如英雄圣贤、 拯救解放、伟大胜利等已散入了后现代知识的杂乱的星空中, 人们不再相信伟大“推动者”、伟大“主题”,人们只运用 “小型叙事”,只相信后现代世界是一个“凡人”的世界。
10
03:06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