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二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语文必修二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曹聚仁(1900-1972),浙江兰溪人,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人士。作品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万里行记》《鲁迅评传》。报告文学《鲁迅评传》一书共计二十万字,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资料和鲁迅鲜为人知的轶事;并向人们诠释了三个不同方面的鲁迅, 还对当下流行的“假如鲁迅活到 现在”的话题作了精辟的评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里,作者说,他写鲁迅既不仰望,也不俯视,他把鲁迅视作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的人。作者通过对鲁迅心路历程、文艺观、思想政治观的述 评,剖析他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鲁迅。可以说它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鲁研界最具分量的学术著作之一。
序言
【学习重点】
1.记:诵记鲁迅名言名句,了解“《新青年》时代 代”的相关背景及人物传记的特征。 2.读:梳理文章脉络,学习作者运用史料真实地反 映人物的手法;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 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 3.写:参照画像,尝试描摹出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形 象。 4.练:引用传主资料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
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3)辨形组词
2.涵咏词义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1)词义理解—— 齐读并识记下列词义的含义
①食肉寝皮:比喻除尽奸恶,也表示仇恨极深。 ②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 ③面无人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的样子,也形容病危时的脸色。
(2)近义词辨析
答案 ①最突出的贡献。
②以其为重点,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账式地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说,以加强横向联系,这样纵横结合,既使鲁迅的形象呈现出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突出。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3.研读第三段,说说鲁迅对《新青年》最初的感情是怎样的。

对鲁迅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的几个事件

对鲁迅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的几个事件

对鲁迅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的几个事件鲁迅的生活,简直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处处充满了戏剧性。

他的每一步几乎都在改变历史的进程,不论是他人生的重大决策,还是那些看似平常却充满深意的日常事件,都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么,咱们来聊聊鲁迅人生道路上几个对他至关重要的事件,看一看这些波澜壮阔的经历是如何塑造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的。

1. 从医到文:职业转变的关键时刻1.1 日本留学的决定鲁迅最初可是学医的,在日本留学期间,他选择了医学作为自己的职业路径。

大家可能不知道,鲁迅其实是想当个医生,救死扶伤,行医治病的。

但生活就是这么奇妙,正当他在医学领域打算大展宏图时,一次偶然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方向。

在一次医学实验中,他看到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态度,尤其是社会的落后,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这种不堪入目的现状,让他意识到,单纯靠医学改变中国是远远不够的。

1.2 《狂人日记》的诞生于是,鲁迅决定放下手术刀,拿起笔,转而投身文学创作。

他的《狂人日记》就像是一颗石子投在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这篇小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通过疯狂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弊端。

这不仅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鲁迅在文坛上站稳了脚跟。

简直可以说,他从医转文,这一大转身,真是换了人生的新航道,让他成为了文坛的舵手。

2. 留学归来后的决策:选择回国的深意2.1 回到中国的抉择回国之后,鲁迅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是继续在国外深造,还是回到中国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

他放弃了在国外稳定的生活和学术前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中国。

这背后的原因可不简单,他看到祖国的沉重和落后,心里有一种急迫感,想要亲自去改变这一切。

可以说,他的这次归国,是带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他的心里有一个信念:不管环境多么艰难,他都要用笔和笔下的文字,去拯救和唤醒国人的意识。

2.2 创办《新青年》杂志回国之后,鲁迅不仅仅是安静地写小说,他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创办了《新青年》杂志,这个杂志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高中语文课件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高中语文课件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问题思考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3.作者多处运用了周作人的评述,周作人后来和鲁迅失和,且抗战 中做过“汉奸”,他的话还有权威性吗?
提示周作人的评述应是可信的。周氏兄弟毕竟一起生活了几十 年,是同胞,又共同游学,一起走向文坛,这就决定了他对鲁迅思想、 生活、作品评述的特殊性。
问题思考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观点一
观点二
我的 观点
丧失了 独立性
没有丧 失独立 性
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说明他已成为为政治宣传服 务的工具,主题先行,丧失了文学的独立性。
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只是“与先驱者取同一的步 调”的意思,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迅一向是反对 奉命写作的,一直坚持独立思想。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 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 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 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 感动人了。”
族制度及封建礼教的弊害,指出其中心思想是礼教吃人。 3.“《新青年》时代”,鲁迅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
么作者唯独选择以《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 提示《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是鲁迅在新文化
时期的最突出贡献。作者以其为重点,但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账 似的来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说,以加强横向联系。 这样纵横结合,使鲁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突出。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大书特书 大事渲染 辨析:两者都有“着力去做”之意。“大书特书”用更多的笔墨书写, 多指事情重要、有意义,值得特别着力去写;“大事渲染”指大力夸张 形容。 例句:①APEC前高官表示,从战略层面看,中国对APEC的贡献有 两点值得大书特书:一是提出“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向21世纪”命 题;二是提出“APEC方式”。 ②报告认为,有些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关 注社会伦理道德的宣传,却对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大事渲染,呈现 娱乐化和庸俗化的趋势。

语文版语文高一情感世界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素材 语文版必修2

语文版语文高一情感世界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素材 语文版必修2

情感世界周介孚: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

翰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后因科场案入狱,使得周家开始走向衰落。

周介孚“自由读书的主张与实践”为鲁迅“在传统教育的封闭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蒋氏:鲁迅祖母(1842-1910),周介孚后妻,周伯宜继母,她逝世时鲁迅亲自为她办理丧事,她性幽默,常给鲁迅讲民间故事,给他以民间文化的启迪,同时她隐忍的性格也给鲁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周伯宜:鲁迅父亲(1861—1896),本名周凤仪,字伯宜。

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

后为病魔所缠,他的病使鲁迅饱尝了生活的困顿艰辛。

鲁瑞:鲁迅母亲(1858—1943),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通,对鲁迅有极大影响。

周作人:鲁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遐寿。

现代著名散文家。

端姑:鲁迅妹妹,未满一岁即殇,约比周建人大一岁。

周建人:鲁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寿,生物学家。

周椿寿:鲁迅四弟(1892—1898年),6岁时因发热发烧早逝。

朱安:鲁迅的合法妻子(1878—1947),浙江山阴丁家弄(今绍兴市丁向弄)人,1906年28岁时与25岁的鲁迅完婚。

她与鲁迅做了二十年的挂名夫妻却完全过着独身生活。

鲁迅母亲的生活一直是由她照顾。

许广平:鲁迅的爱人(1898—1968),广东番禺人,曾是鲁迅的学生,她照顾着鲁迅后半生的生活。

周海婴: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1929—2011),无线电专家。

情感经历兄弟不和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

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

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

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

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教学⽬标] ⼀、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 ⼆、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兄弟的关系 三、了解传记⽂学的特征 四、梳理⽂章结构 [教学重点] ⼀、了解传记⽂学的特征 ⼆、梳理⽂章结构 [教学难点] 梳理⽂章结构 [教学⼿段] 多媒体课件 络 [课前准备] ⼀、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上与⼤家共享。

⼆、阅读《时代的鲁迅》,提出问题,放到上由师⽣共同讨论。

三、有条件的同学可阅读《鲁迅评传》和《狂⼈⽇记》。

[教学步骤] ⼀、导⼈ 郁达夫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个民族要产⽣⾃⼰的天才作家,不容易;要认识他,就更难。

《鲁迅新画像》有个引⼊注⽬的副题:“鲁迅是谁?”这可是个世纪难题。

⽑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化⾰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的⽂学家,⽽且是伟⼤的思想家和伟⼤的⾰命家。

鲁迅的⾻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多数,向着敌⼈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向,就是中华民族新⽂化的⽅向。

”作家李锐说他“以⼀⼈之勇和整个中国作对”,“以⼀⼈之识和五千年的传统作对”,“以⼀⼈之情却承当了中国五千年第⼀伤⼼⼈的悲剧”。

鲁迅研究专家王乾坤说他是“刺中国旧⽂明的马虻”。

⼀位不知名的友说:“他像⼀只针,让百年来的中国⼈不敢不清醒地思索。

” 同学们,我们已接触了许多鲁迅作品,你认为鲁迅是谁? (上讨论) 今天,我们共同⾛进《时代的鲁迅》,看看曹聚仁先⽣笔下的鲁迅是谁。

⼆、作者介绍(利⽤络介绍) 曹聚仁先⽣是何许⼈也?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这些话题我们已经在上搜集了材料,请同学⽤上资料来简单介绍⼀下。

曹聚仁 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杰出的爱国⽂化⼈⼠,曾经是⼀位在20世纪中国⽂坛、报界、学术领域叱咤风云的历史⼈物。

1900年6⽉26⽇出⽣于浙江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届兰溪市墩头镇),1972年7⽉23⽇在澳门⾛完了他⼈⽣的最后历程。

鲁迅生平、创作、思想发展三个阶段

鲁迅生平、创作、思想发展三个阶段

鲁迅三个发展阶段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生平、创作与思想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1881-1917)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37岁之前)包括童少年时期、南京求学时期、留学日本时期、辛亥革命前后。

一、生平1.童少年时期鲁迅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城内东昌坊口一个日趋衰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 岁到南京读书时改名为周树人。

鲁迅是他1918年写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7岁进本宅家塾从叔祖父周兆蓝学《鉴略》,12岁又到另一个族叔周子京的私塾读书,同年进本城私塾“三味书屋”读书,直到16 岁。

鲁迅13岁时,祖父因科场作弊案监候7年,家庭由此衰落。

16岁时,其父因患水肿病久治不愈而去世。

2.南京求学时期1898年5月,18岁的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分在管轮班的机关科学习,并正式改名为周树人。

因不满该校的乌烟瘴气而于翌年 1 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编在矿务班,至1902年文案大全1月毕业,在南京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这期间,鲁迅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尾声、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

3.日本留学时期1902年1月,鲁迅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

1902年3月,他被江南督练公所派往日本留学。

同年4月,入东京弘文学院修习日文及普及速成科,课余研究文学艺术、哲学和历史,并开始了译著活动,至1904年4月30日毕业。

1904年9月,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6年6月中止学医后,回到东京与友人许寿裳等提倡文艺运动,并在1908年加入光复会。

4.辛亥革命前后(这里所说的辛亥革命前后,是指鲁迅于1909年8 月从日本回国,到1918年4月他写出小说《狂人日记》是为止这段时间。

)鲁迅归国后,先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同时担任植物学日籍教师铃木珪寿的翻译。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精魂动天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学案语文版必修72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精魂动天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学案语文版必修72

第2课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学习目标 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体会作者运用史料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手法。

2.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鲁迅写作的思想脉络。

3.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以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甲寅.( ) ②刍.议( ) ③橐.橐( ) ④谬.论( ) ⑤旌.表( ) ⑥不恤.( ) ⑦娼.妓( ) 答案 ①yín ②chú ③tuó ④miù ⑤jīnɡ ⑥xù ⑦chānɡ(2)多音字①藉⎩⎪⎨⎪⎧枕藉.( )狼藉.( ) ②抹⎩⎪⎨⎪⎧ 抹.杀( )抹.布( )抹.不开( ) ③拓⎩⎪⎨⎪⎧拓.本( )开拓.( ) ④辟⎩⎪⎨⎪⎧ 复辟.( )开辟.( ) ⑤模⎩⎪⎨⎪⎧ 模.型( )模.样( )⑥载⎩⎪⎨⎪⎧ 刊载.( )载.重( ) 答案 ①jiè/jí ②m ǒ/mā/mò ③tà/tuò ④bì/pì ⑤mó/mú ⑥z ǎi/zài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戮( )缪( )谬( ) (2)⎩⎪⎨⎪⎧ 殚( )惮( )(3)⎩⎪⎨⎪⎧ 藉( )籍( ) (4)⎩⎪⎨⎪⎧ 鳞( )麟( )答案 (1)杀戮/未雨绸缪/谬论 (2)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3)慰藉/书籍 (4)一鳞半爪/麒麟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食肉寝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差强人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面无人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除尽奸恶,也表示仇恨极深。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教案名称:《〈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目标:1.了解《新青年》杂志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这篇文章的主旨和观点;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鲁迅全集》或者其他鲁迅文集中的《〈新青年〉时代的鲁迅》;2.视频:相关鲁迅的生平或思想介绍;3.PPT:包含《新青年》杂志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鲁迅的视频或者向学生展示一些鲁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单介绍鲁迅的背景和影响。

Step 2:学习《新青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通过展示PPT,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青年》杂志的背景、创办者陈独秀以及其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影响。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该杂志的看法和影响。

Step 3: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或者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包括他的文学成就、社会观察力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发现。

Step 4:分析《〈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教师向学生分发或者展示《〈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这篇文章,并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

讨论的问题可以包括文章的主旨,鲁迅对《新青年》的支持和批判,以及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看法等。

Step 5:学生展示与总结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对鲁迅和《新青年》的理解和观点。

学生可以使用PPT、演讲或者其他形式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Step 6:拓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鲁迅文集或者相关文献来丰富他们对鲁迅思想的了解。

Step 7:作业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写一篇小论文,分析鲁迅的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选择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拓宽学生对鲁迅思想的认识。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体会作者运用史料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手法三、梳理结构四、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以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难点重点]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结构。

三、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以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时安排]一至二时[教学步骤]一、单元文体知识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人物传记是人类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它记录着人类自身的历史和人性的发展,所以它能散发出永久和辉煌的艺术魅力。

.人物传记的分类和定义按照传主同作者的关系,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两大类,它们都属于广义上的传记。

狭义的人物传记则专指那些传主同作者并非同一人的传记,但这种狭义的传记没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暂且称它为他传。

本单元中,《鲁迅评传》属于他传,是带有评论的鲁迅传记。

《我的回忆》是回忆录,属于自传。

另外两篇均属他传。

2.人物传记的历史性和文学性人物传记必须要忠实于人物的生平,同时,在不违背基本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作者也可以进行艺术加工,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和生动。

这种文字形式既是历史和真实的,又是文学的和诗的。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都认识到了人物传记的这种特性,歌德就把自己的传记取名为《诗与真》,鲁迅称中国最伟大的古典传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钱钟书先生也要求传记作品要有“史蕴诗心”。

3,人物传记的内容任何一篇人物传记都应包括传主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同时,透过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主体精神,虽然由于传记的历史性的特殊要求,这种主体精神可能表现得更为隐蔽。

4.人物传记的功能人物传记有很强的认识功能,读者通过一部传记可以认识社会和人生,可以通过认识别人实现认识自我的渴望。

在现代社会,传记的认识价值愈益显示出来。

著名科学家李远哲这样回忆他在中学时代读了《居里夫人传》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

鲁迅作品《新青年》背景介绍

鲁迅作品《新青年》背景介绍

鲁迅作品《新青年》背景介绍一、时代背景《新青年》是一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作品,出版于1915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社会风气、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都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和压抑。

面对这种状况,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新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改革方案,他们渴望推翻旧有的制度,追求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二、《新青年》的创办鲁迅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积极参与了这场新文化运动。

1915年,他与其他一些知识分子共同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这本杂志以“青年维新”为主题,旨在唤起中国青年的觉醒和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三、《新青年》的内容与影响《新青年》杂志致力于批判旧有的封建观念和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现代化的理念。

其中,鲁迅的文章尤为突出,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中国社会的困境。

他的文章直接而有力地批判了旧有的文化观念和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影响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

《新青年》的出版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振奋了广大青年的精神,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它也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和社会的进步。

可以说,《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和发行,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开了一扇窗户,为中国的文化与思想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新青年》的意义与价值《新青年》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也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批判旧有观念和制度,提倡现代化和民主,它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指明了方向。

同时,它也为后来的文化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作品《新青年》的背景包括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杂志的创办过程以及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该作品的出版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新文化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不仅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高中语文 1.1《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设计理念素材 语文版必修2

高中语文 1.1《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设计理念素材 语文版必修2

word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
1《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设计理念
真善美是文章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是作者追求这种理想境界的一个具体表现。

文章围绕鲁迅以《狂人日记》为开端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作品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为中心,揭示了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从原来的不问世事、埋头抄碑,到后来创作《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投身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本文所在单元的标题为“精魂动天〞,意在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感悟人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学习本文首先要帮助学生对鲁迅形成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养成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的意识,并让学生体会史料在传记中的作用以及作者求真某某的精神。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方面都不能忽略。

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入手设定目标,所以尽管一些目标看似明确,但由于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成了生硬的任务,又加之没有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乐意接受,目标自然不能实现。

根据高中学生对鲁迅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本设计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入手,渗透方法指导,推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 1 - / 1。

语文:语文学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语文:语文学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1《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鲁迅评传》的特点。

2、积累基础字词,简单介绍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之前的经历.3、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过程.4、理解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呐喊〉自序》“铁屋子”一段的含义。

【学习重点】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过程.【学习难点】1、理解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呐喊〉自序》“铁屋子”一段的含义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一、作者介绍曹聚仁,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曾经是一位在20世纪中国文坛、报界、学术领域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是他首次报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是他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是他首次向海外传递出国共可能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是他1958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上报道金门炮战的独家重大新闻。

曹聚仁一生与书为伍,笔耕不辍。

主要著作:《鲁迅评传》《国学概论》《书林新话》《万里行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等。

二、作品介绍本文选自曹聚仁的《鲁迅评传》,于1956年由香港世界出版社印行.共分29节,以、自由式随笔体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景象了中肯、独到的评述。

当时正值国内个人崇拜、英雄崇拜风气盛行。

曹聚仁把鲁迅写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的传记观,也得到了鲁迅的首肯。

三、文体知识《鲁迅评传》是属于他传。

曹聚仁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为知契的朋友,他有资料的积累,再加上他有史学研究的功底,既能鉴别史料,又能组织史料,所以写出了合理近情的鲁迅传记.四、介绍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之前的经历:家道中落看透世态走出家门学习洋务选择学医医治民众领悟要著弃医从文创办杂志提倡文艺悲哀寂寞深刻反省身处僻处抄碑寻古五、基础演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甲寅.刍.议胡诌.橐橐旌.表不恤.娼.妓..明确:甲寅yín刍chú议:谦词,指自己的议论。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鲁迅怀着满腔热情回国后, 目睹了晚清政府的腐朽、辛 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的复 辟、军阀的混乱,又加上不 幸婚姻的束缚,陷入了彷徨
的境地
⑤“助阵”的观点 表明了鲁迅 怎样的想法
表明了鲁迅当时对提 倡白话文的做法没有 太大的兴趣 他要坚持 自己的创作观点,保持
自己的独立人格
⑥作者对鲁迅说 要把他写成 “人”,那么,
dàn
慰藉 jì 抵罪

模型 mó 客栈 zhàn
差强人意 chā
第2部分 2-3 ,与金心异谈话,改变对《新青年》 的态度
• 第3部分 4-6 ,《狂人日记》的发表及其地位
• 第4部分 7-8 ,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小说, 燃起革命和生活的激情
鲁 迅
叶圣陶: 与其说鲁 迅先生的 精神不死, 不如说鲁 迅先生的 精神正在 发芽滋长, 播散到大 众的心里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 的目录,大概就没人 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 人 可是渊博2字还不 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 赞同
郑振铎:鲁迅先
生的死,不仅是 中国失去了1个
青年的最勇敢的 领导者,也是我 们失去了1个最
在作者的笔下 鲁迅是1个
怎样的“人”
鲁迅也有迷惘的时候, 并非未卜先知的导师
他对事物有自己的看 法,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能保持知识分子的独 立人格
你是怎样看待下列人物的
曾 国 藩
鲁迅: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1生都为改变整
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 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 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
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的著 作无数,其中《阿Q正传》、《孔已己》、《药》、
《狂人日记》等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畸形社会下人 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 他的著作对当时的

鲁迅走向新青年的道路

鲁迅走向新青年的道路

鲁迅走向《新青年》的道路沈 永 宝(复旦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上海 200433)摘要:本文从具体史料出发,对鲁迅自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至1918年加入《新青年》,这二十年间的求学、研究经历,尤其是思想发展历程,重新作了比较完整的梳理。

在考察鲁迅弃医从文、走向《新青年》的原因时,论文特别指出基于民族主义的文学复古运动对鲁迅的困扰,以及张勋复辟事件后与钱玄同的讨论所促成的鲁迅对思想革命的重视。

关键词:鲁迅 《新青年》 文学复古 思想革命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鲁迅走向《新青年》之路1,如果从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开始算起,到1918年加入《新青年》为止,历时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中,鲁迅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尾声,政治改良运动的全过程,新文化运动的启幕式,这是一条崎岖不平,峰回路转的道路。

事隔一个世纪,当我追踪鲁迅的足迹前行的时候,沧海桑田,不免生“水穷山复疑无路”的感叹。

不过我将尽我所能,凭我的理解,描述出一条我以为如此的道路,竭诚欢迎有识者加以指正。

一鲁迅从文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是天性使然。

鲁迅出身于书香门第,童年就受到文学的熏陶。

他的祖父在教诲子孙的“恒训”中就有“读书不成,倒不如去学作豆腐”之类的话,很有一点文学家的幽默感。

他尽管是科甲出身,却并不一本正经,非但没有阻止儿孙们看“闲书”,反而向他们推荐阅读《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之类的小说。

此种习性,通过潜移默化,影响了鲁迅。

鲁迅童年就爱读《山海经》之类的书籍,神往于人面兽、九头蛇、三脚鸟、长翅膀的人、两乳作眼的无头怪兽等等,忘情于图文并茂的草木虫鱼鸟兽。

至十二三岁时,鲁迅已阅读过家藏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镜花缘》、《聊斋志异》等小说,弹词《义妖传》及《阅微草堂笔记》、《容斋随笔》、《淞隐漫录》、《板桥全集》等杂书。

此外,他又爱好镌刻艺术,喜欢描摹木刻和石印画报上的图像。

鲁迅的童年有一个小康之家。

可是,自从1894年他的祖父周福清因科场舞弊案下狱,继乃父周伯宜三年大病后谢世(1896),经济崩溃,家道中落。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最新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最新

3.阅读第七段,怎样理解鲁迅的 “听将令”和“遵命文学”?
【提示】 这里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 ”,只是“与先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意 思,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迅 一向是反对奉命写作的,他一直是坚持 独立思想的。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 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 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 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 做起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 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 ”
第一部分(1),介绍新文化运动的
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2-3),与金心异谈话, 改变对《新青年》的态度。 第三部分(4-6),《狂人日记》的 发表及其地位。 第四部分(7-8),在《新青年》上 连续发表小说,燃起革命和生活的激 情。
课堂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如许寿裳氏所说 的„„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 一种助阵的意思”这段话的含意? 【提示】 作者同意许寿裳的看 法,肯定了鲁迅在《新青年》上写 小说的价值和意义。但他同时又强 调“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一 种助阵的意思”。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小
说,虽然在主观上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文学 革命”的热情,只是出于对新文化同路人的 “助阵”,但是这并不能削弱这一件事的历 史意义。作者这样写,并未夸大鲁迅的革命 热情,这是作者坚持尊重史实,反对神化、 美化鲁迅,把他写成“人”而不是“神”的 原则的体现。
2.“《新青年》时代”,鲁迅的生活中还有 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么作者唯独选择以 《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 【提示】 《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是重大的,是鲁迅在新文化时期的最突出贡 献,以其为重点,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 账式地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 说,以加强横向联系,这样纵横结合,使鲁 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 突出。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现代散文辅助资料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主要作家。

“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来阅读。

同时,应初步了解“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的影响。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周作人思想比较复杂,“五四”时期就有所谓“叛徒”(反抗者)与“隐士”(超离现实者)的两重性格,但他又是现代散文的大家,对他这方面的历史地位应充分肯定。

一是要了解其散文观。

他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

二要了解周作人小品的艺术特质,即多作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与外国随笔的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两个字来概括。

应精读其《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作品,留意自己原初的阅读感觉,注重其耐人咀嚼的那种“涩味”与“简单味”,并分析产生其“味”的因素(如文体、语言、节奏、趣味,等等)。

当然,也需看到周作人散文有所谓“中年心态”的落寂与颓唐一面。

应了解周作人于抗争的小品之外,又分出闲适的一脉散文来,在文学史上有其一定影响。

如俞平伯、冯文炳(废名),都是这一派散文家。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冰心与朱自清的散文。

要了解“五四”时期“冰心体”散文容易引起青年读者共鸣与模仿的原因。

对其如何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明丽的文学语言,应多加细析。

朱自清的散文多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同学们较熟悉。

学习中应着重从文学(散文)史的角度,考察其如何在20年代就被看做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范。

对其散文中常见的那种温柔敦厚的气质,以及有时难免着意为文的缺失,也应有所讨论。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郁达夫散文带有“自叙传”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
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3456
2019-08-23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 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 一、把“《新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