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满分技巧

合集下载

语言篇:炼字炼句炼篇章-2020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满分必杀技

语言篇:炼字炼句炼篇章-2020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满分必杀技

语言篇:炼字炼句炼篇章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第一节品味关键词(炼字)古人诗歌创作中十分讲究炼字。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品味关键词,就是体会作者的用字之妙。

【赏析例举】1.准确,能够精当地描摩客观事物〖例题〗白居易的《暮江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

请赏析句中“铺”字的妙处。

〖答案〗这一句意思是说,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铺”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残阳照射江面的情景,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达意,能够贴切地表达主观感受〖例题〗陶潜“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历来为人称道。

为什么不用“望”而用“见”?〖答案〗“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的,自然地映入眼帘的。

用“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这就是陶渊明追求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通过“见”传达出来的。

3.新奇,能够增强审美情趣。

〖例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诗中“知”“斗”“解”有和妙处?请加以赏析。

〖答案〗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1 断句(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1 断句(解析版)

专题01:断句(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考点链接】例1 (2019年邵阳卷)【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三闾祠[清]查慎行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各划1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解题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答案】(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方法指导】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阅读散文要仔细分析研究,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掌握阅读的技巧。

小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1七步自读法所谓七步自读法,就是通过写读书笔记的七个步骤,要求来达到阅读课文目的的一种方法。

这是传统的自读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称之为“读书笔记式的作文”。

读书笔记自读法,一般适用于课外自读课文。

读书笔记要求包括以下内容:(1)通读课文,借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正音、正形、词语注释;(2)通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分段分层,归结大意;(3)理解课文,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4)摘抄文章中名言警句,积累词汇;(5)语段分析,分析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写批语,或练习自拟小标题;(6)分析写作特色;(7)写读后感,读书评论或摹仿作文。

这种自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大有裨益。

2置疑解疑自读法这种自读法极其有用。

学生不能一辈子跟在老师后面听课、读书。

因此,培养质疑解疑能力,对今后学生独立读书,从事研究十分有用。

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张载说:“于是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也说:“读书要懂。

“可见读书时学会质疑解疑的重要。

学生读书时,常常自问一个“为什么”?例如,一段文字中四个句子,次序先后能颠倒吗?又如,一个句子中的某个词语能去掉吗?能换成其它词语吗?再如,这个段落去掉行吗?如此等等,让学生在自读中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提出质问,这是第一步。

自读中发现疑问,提出质问,实际上是初具自读能力的一种表现。

这还不够,还要解疑,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解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于带有普遍性的疑问,进行集体讨论,教师讲评归纳;对于个别的疑问,或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或由教师讲解解决。

总之发现疑问是重要的,解决疑问更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自读笔记本上都能把质疑的问题提出来,并自己作答。

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小说阅读欣赏是中考语文必考题,一般采用主客观混合的形式,以主观题为主,考试需要掌握答题技巧。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某某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某某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高分技巧总结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高分技巧总结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高分技巧总结趋势所造,语文越来越重要,人人都说语文成绩不可能短时间有大幅度上升,但是对于考试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毕竟知识点就在那里,不远不近!对于作文模块的确是要靠日积月累的素材,华丽的语句填充才能呈现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高分作文。

但是对于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模块,按照下面的套路,只要将其熟记于心,同样可以快速提升!01、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意识: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

02、做阅读题的流程及技巧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1)判断文章体裁答: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名师精讲解题技巧,值得下载】一、概括文章内容1.文章内容要点概括(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12.理清文章结构(1)补充故事情节找出划分标准,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

(2)思想感情的变化画出表示情感的词语,按照词语出现的顺序整理出答案。

二、记叙文阅读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2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1.强调;2.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情节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1.补充了……内容,丰富了……情节;2.解释说明了……;3.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好地突出了人物……性格;4.照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6.情节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四、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便于真切地抒发情感,自然地交待心路历程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显得真实客观,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便于叙事和议论。

4五、表达方式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

景物描写角度: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视、视听嗅味触五觉环境描写作用:暗示时代背景;交代时令季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揭示文章的主题。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全)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全)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全)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构成牵挂、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需结合具体语句阐发。

12.写作伎俩及作用?1)拟人伎俩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豪情和举措,使物品德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10 知识迁移(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10 知识迁移(解析版)

专题10:知识迁移所谓知识迁移,可以理解为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正在探索的知识的开启作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凡是这种影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称为学习的正迁移;反之这种影响起到阻碍和消极的干扰作用,就称为学习的负迁移。

纵观全国中考文言文,部分地区会将传统的文言知识考察与对联、成语、传统文化、语文基础知识、历史常识等相结合,大大拓展了考试维度。

对比阅读作为最常见的知识迁移形式将在下一专题讲解。

考点链接(2019年山西中考)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则古文的主题的理解。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

所以和冬夜相对应的,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春日、初春、春季等词;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

所以填遇知音、思故国、寄幽思等都可以。

【答案】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方法指导】1.对联的基本知识①字数相等。

2020年中考语文难点:初中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答题模版)

2020年中考语文难点:初中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答题模版)

2020年中考语文难点:初中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答题
模版)
中心论点是什么?
论点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观点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具有很强的倾向性。

找论点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位置法
(1)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①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

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a.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b.该题目必须为判断句。

②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

如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

(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什么)
③有的题目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在题目上加是什么,文中回答的句子便是论点。

如成功的秘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思考格式:标题+是什么)
(2)从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的,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论点在文章结尾点明的,大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3)看中间,提炼论点。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及答题技巧方法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及答题技巧方法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及答题技巧方法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一)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见的有:a.从概括到具体;b.从整体到局部;c.从主要到次要;d.从现象到本质;e.从原因到结果;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方法2020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方法2020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方法2020读书是学习,读书是充实,读书是体味文化,读书是回顾历史,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读书是思想的驰骋,读书是与前人会心的交流,读书是自我灵魂的感悟。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方法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方法1品味句子或语段常考题型: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答题技巧: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点明中心。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伸义、双关义。

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修辞要领及作用:答题套路: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

(修辞手法+内容+作用)注意:在写作时必得结合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抒发作用(1) 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付与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3) 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 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6) 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中考语文阅读题的解题和答题诀窍

中考语文阅读题的解题和答题诀窍

中考语文阅读题的解题和答题诀窍2020中考语文阅读题的解题和答题诀窍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整体感知:标题,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理清思路:线索,结构 (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 )揣摩字句:写法探究。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特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组织语言明了表达。

答题时心中牢记三种意识1、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2、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3、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01散文阅读1. 概念散文是一种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散文除了有精深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优美凝练的语言。

通常可以分为叙事性散文(中考常考)、抒情性散文和说理性散文三大类。

2. 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的生活感受,展现出深远的思想,使读者能领会深刻的道理;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清丽隽永,情真意切。

“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3. 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事物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思绪为线索;以景物为线索;以行动为线索。

4. 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联想和想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物)抒情;对比烘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

5. 鉴赏方法(1)叙事性散文:这类散文在记人和叙事中都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鉴赏时要善于从记人和叙事中感受的情感。

(2)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常以的情感发展为结构线索,来统摄各种材料,通过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传达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风貌,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2020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满分必杀技形象篇:探形求象悟神志

2020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满分必杀技形象篇:探形求象悟神志

形象篇:探形求象悟神志形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鉴赏形象就是把握形象的特征,品味形象的典型意义,感受其在写的意蕴美,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形象包括三大类,即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

第一节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指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诗歌中诗人自身的形象。

所谓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指诗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所谓诗歌中诗人自身的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是极其丰富的,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傲视权贵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忧国忧民的形象,孟浩然《过故人庄》的里钟情田园的形象,龚自珍《已亥杂诗》里爱贤惜才的形象,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里儿女情长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里报效国家的战士形象,贾岛《寻隐者不遇》里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等等。

附: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山林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客居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例题展示】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

2020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24 个满分秘籍立刻就要中考了,对语文学习来说,此刻再想为语文好好打基础,必定来不及,可是,我们仍是能够掌握一些答题的技巧,来帮助我们在考试时灵巧运用,中考语文怎样备战,总结一些高分学习方法, 2020 年中考语文下边是详细的学习方法策略,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1)文章开头的作用1、惹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记述文 )2 、开篇点题,提出中心 (中心论点)3 、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 ( 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入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呼吁3)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构造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惹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前启后 (过渡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进情节发展 .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衬着氛围、衬托人物形象 (或人物感情 ) 、点明中心 (揭露要旨 ) 、突出主题( 深入中心 ) 。

①、充任事实论据,证明前 (后)一句话,从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任道理论据,证明前 (后)一句话,从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了然前 (后 )一话(说明事物的特点 )4)常有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照、衬托、衬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怀、借景抒怀、情形交融、借物抒怀、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怀、动静联合、虚实联合、正面描绘、侧面描绘等。

5)“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高出前三句 ;2 、找到以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能否合适。

6)仿句1、话题。

第一,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资料紧扣中心,案例典型合理。

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色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照句末的“永远陪伴着你”,能够判断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点来写。

2、句式。

仿句句式要与例句同样。

2020中考语文不同类型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不同类型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不同类型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要全面提高阅读能力,除了注意技巧方面的问题,还要扩大阅读面,多看,多思,提高语感,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应在平日多下功夫。

小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文不同类型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文不同类型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古代诗词鉴赏。

选文为中国古代诗词曲(不选名篇),题型是客观题,考点包括文句理解、表现手法、内容的鉴赏和评价。

备考要点:首先要了解古代诗词曲的特点。

如语言含蓄、委婉,讲究格律和意境。

为了押韵、平仄需要常用倒装句式。

常用表现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反复、对偶、对比、象征、衬托以及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其次,注意根据诗眼把握全诗基调,对于鉴赏性的评价语言应辨析其是否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凡牵强附会或随意拔高应视为错项。

文言文阅读。

选文一般为古代传记或笔记文(课外),全部是客观题型。

考点文言实词理解,虚词辨析,分句间关系判断,句子翻译选译,文意理解。

备考对策:常见文言虚实词的用法和意义要记死。

词句理解要结合上下文语境。

句子翻译要注意译文对关键词的翻译(如虚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古今义的不同等)及倒装、省略、被动等句式。

分句间的关系判断应循上下文意分辨其复句关系(注意起关联作用的文言虚词或循句意补上作为判断依据)。

文意理解错项常犯错误: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牵强附会,随意拔高,以偏概全,主次不分。

科技文阅读。

选文为有关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最新科技论文选段,客观题型。

考点:概念理解,句子理解,文意判断,信息筛选。

备考要点:先速读全文,了解大意,克服畏惧心理。

看清题意(对或错选择,关键字词)。

找到答题区间,找准原文依据,注意关键字词及关联词的隐含信息。

句子理解要会抓主干(作语法分析)。

注意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判断。

错项原因:偷梁换柱(扩大或缩小范围,可能性和现实性不分),无中生有,答非所问(原因、结果、目的、手段、条件不分),颠三倒四(对象、是非、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及顺口溜(提兴趣升效率)
(名师总结解题技巧,绝对精品)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同学的。

1资深语文老师总结的阅读顺口溜
一、怎样分段:
读全文,明思路;抓特点,段自明。

同内容,并成段;单意思,独成段;
时间明,按推移;叙事情,视变化;
地点清,按转换;是说明,依内容。

二、怎样概括段意:
概段意,方法多,可归并,善取舍。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莫放过。

重点词,关键词,串成句,段意明。

三、怎样概括中心思想:
明内容,清目的;连段意,答问题;
审清题,仔细品;析人物,思言行;
抓要点,明背景;叙事情,抓重点;
写景物,思特点;细推敲,套格式。

2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

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

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

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3常用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

“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

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

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

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

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

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

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

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

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

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

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

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

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4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步骤
一、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
在考场上一般都是时间紧,题量大。

不可能像平时精品细读,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

这样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

首先就是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写作业当成答卷子。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

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

阅读时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