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合集下载

心理学概论表象和想象

心理学概论表象和想象
性别:女性空间知觉能力和空间表象都不如 男性。
民族:中国人自我表象比较鲜明,尤其爱 “面子”。
心理学概论表象和想象
第13页
第二节 想象
一、想象概述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imagination)是对头脑中对已经有
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过程。是 一个高级认识活动。
如看小说时,头脑中出现出各种情景和人物 形象。这是依据他人介绍,或依据自己已经有 经验,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都是想象活动结 果。
应该指出是,以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只含有 相正确意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表象都带有 混合性质。因为大家要知觉事物时,往往要同 时利用各种感官。
心理学概论表象和想象
第7页
第一节 表象
(二)依据表象概括程度 1.个别表象:是详细事物表象, 反应详细事 物特征。 2.普通表象:反应一类事物表象,它反应一 类事物共有、普通特征。普通表象是在个别 表现基础上产生,由个别表象概括而成。 但不论表象含有多大概括性,总含有一定 直观性、详细性和形象性。
心理学概论表象和想象
第15页
心理学概论表象和想象
第16页
心理学概论表象和想象
第17页
第二节 想象
二、想象功效
(一)补充知识经验(补充认知功效)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大家不可直接感 知,经过想象能够补充这种知识经验不足(填补 对对象认知不足)。
(二)预见功效(超前认知功效)
想象能预见活动结果,指导大家活动进行方向 。
心理学概论表象和想象
第31页
第二节 想象
(二)有意想象 1. 含义: 按一定目标,自觉地进行想象。 有意想象是意识活动一个形式,是大家依据一 定目标为塑造某种事物形象而进行想象活动。 如作文…… 2. 特点: 含有一定预见性和方向性。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第七、八章)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第七、八章)

第七章表象和想象一、填空题1、表象是人脑对事物的的反映,具有和两个特征。

2、想象是人脑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______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______活动。

3、在刺激停止作用后,人脑中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形象称为。

4、想象具有功能、功能和功能。

5、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分为想象和想象。

6、根据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程度下自觉进行的想象是。

7、有意想象根据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程度分为想象和想象。

二、选择题1、在空旷处听到腾格尔唱出悠扬动听的歌曲《天堂》脑海里浮现出草原景色是属于()A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 幻想2、通过想象来弥补人的认知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和不足是指想象的()功能A预见 B 补充 C 代替3、根据表象产生的概括性程度将表象分为(),根据创造性成分分为()。

A一般表象 B 个别表象 C 记忆表象 D 想象表象4、看到冬天窗户上的冰花觉得像是一颗枝繁叶茂的梅花树,这是一种()A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不随意想象 D 随意想象5、班级同学就“摒弃陋习,传承文明”为主题创作海报,属于()A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 幻想三、判断题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2、一般而言,画家具有较好的视觉表象,音乐家具有较好的听觉表象。

3、你头脑中出现的你家的小花猫的形象属于一般表象。

4、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5、当我们在阅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的形象时我们创造想象的结果。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并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7、梦中出现的形象有时特别离奇古怪,所以是创造想象。

8、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

四、简答题1、简述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关系。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第八章言语一、填空题1、是个体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考和社会交往的行为过程。

第七章表象和想象

第七章表象和想象
▪ 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 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如 文学、艺术创作
▪ 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 一事物
想象的种类
▪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产生的想象。
▪ 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范,在头 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第二节 想象
▪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 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 程。
▪ 特征 形象性:主要加工图形信息,
而不是言语符号; 新颖性:可以创造现实中不
存在的形象。 想象的原型仍然来自于客观
现实。
想象的功能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 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 斯坦
▪ 遗觉象(eidetic image): 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几乎与感知形象一样鲜明生动。 儿童所特有(40%~70%),11~12岁时最明显,随年龄增长
逐渐消退。
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 基本表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巴格斯基) 人们对信息的贮存是将视觉和言语材料转化为
▪ 想象具有满足需要的代替作用。如“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止渴”、“画饼充饥”
▪ 想象可以影响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如想 象“恐怖情景”
想象的综合过程
▪ 粘合:把客观事物中从未 结合过的属性、特征在头 脑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 形象。如美人鱼、龙、水 陆两栖车
▪ 夸张:强调或突出某些特 点而形成新形象,如千手 佛、超人
▪ 结论
表象的客观存在: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编 码的一种方式;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 结果: 被试的反应时是图形旋转角度 的直线函数; 平面旋转与立体旋转数据模式 非常类似。 • 结论: 被试做出判断时要先把图形转 成相同的角度,然后再进行匹 配,旋转角度越大,反应时越 长; 被试对视觉表象的旋转加工类 似于对具体事物的旋转操作。
• Cooper & Shepard (1973) 实验材料:正向和反向 的字母“R”,每个方向 都有7种旋转角度,从 0°开始,间隔60°变化 到360°。 实验任务:要求被试判 断所呈现的字母“R”是 正向还是反向。
• 结果:旋转角度为180°时, 反应时最长;超过180°之 后,反应时又开始下降。 • 被试判断旋转一定角度的 字母“R”时,也是在头脑 中把图形转到正常角度之 后,再做出判断。
• 结论 表象的客观存在: 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编码的一种方式 可操作性: 人脑对表象的操作类似于对真实物体的 知觉操作
心理旋转实验

1.
2.

Shepard & Metzler(1971) 实验材料:1600对线条画 800对图形是完全相同的(三维形 状可以重合),其中一个图形按照 一定的角度进行了旋转(0到180 度),一半的图形是按照平面角度 进行旋转(A,平面旋转80°),另 一半是按照与平面垂直的立体角 度进行旋转(B,立体旋转80°)。 另有800对三维形状不能重合的 图形(C) 实验任务:被试判断两个图形的 三维形状是否重合;记录反应时 与正确率。
创造想象
①含义: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②特点: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③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 用,是语词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的契机;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的顿悟。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像
一、表象
1、概念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脑机制 4、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二、想像
1、概念 2、功能 3、想像的综合过程 4、种类
一、表象 1、概念 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 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 角度讲,它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 事件的一种知识的表征,这种表征具 有鲜明的形象。
3、想像的综合过程 (1)粘合 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 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 新的形象。例如:美人鱼、千手观音 (3)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 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小说中的人 物。 (4)联想:打破常规的说法,产生新 的形象。
4、种类 (1)无意想像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产生的想像。 例如精神病人的幻觉、吸食毒品后的 幻觉。 (2)有意想像 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例如 科学家创造的模型等。
A 再造想像 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 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建筑师、诗人、科学家等 创造。 B 创造想像 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 新形象的过程。例如“阿Q”,新机器等。 C 幻想:指向未来,并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像, 它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例如:神话和通话中 的想像。
分类 根据感觉通道
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运动表象
根据表象创造程度
记忆表象: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想像表象
2、特征 (1)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
(2)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 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 要特征。例如大象的表象可能只是长鼻子、 深灰色的毛皮、庞大的身体等一些外部特征。
4、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 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它摆脱了具体的事物,因而为概念的 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例如“动物” 的概念,孩子们常常想起用猫、狗、 鸡等具体形象来描述。 还有利于对故事进行概括:图文并茂 的效果更好。

表象与想像

表象与想像

表象与想像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经常伴有感性的直观形象(表象), 这些直观的形象是思维活动的感性支柱,它有助于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表象(一)什么是表象表象(image) 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人的思维不仅要借助概念来进行,也要借助表象来进行。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它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的动作)等。

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像表象。

知觉表象是指感知事物时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记忆表象是指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像表象是指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因而具有新颖性。

(二)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人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例如,有的研究发现,在儿童中可能发生一种“遗觉象”(eidetic image)。

给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图片,30秒后把图片移开,让其看灰色的屏幕,这时他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图片。

儿童还能根据当时产生的表象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就好像图片仍在眼前一样。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表象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是表象和知觉的形象又有所不同。

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谈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例如,一棵树的表征不如树的知觉形象鲜明,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不很清楚,而且表象的复现常常不很完整,我们一会儿想到树干、一会儿想到树枝等。

2.概括性表象可能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

心理学 表象和想象

心理学 表象和想象

2.心理旋转实验 - Shepard &Metzler 1971,
空间立体图形心理旋转实验
16
2.心理旋转实验 - Cooper & Shepard 1973
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形象和反形象字母“R” 要求被试判断字符是正向还是反向
17
18
实验结果
• 字符从垂直方向旋转的角度越大,判断需要的 时间就越长。
30
(二)有意想象 根据预定目的,在 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 进行的想象。
• 画家画画 • 作家创造小说。 • 建筑师设计楼房
31
1. 再造性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 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 象的过程。
32
形成再造想象的条件
1.正确理解与掌握语词及实物标志的意义 不理解语言也就无法想象出由语言所表达的
各种对象的形象。 2.旧有表象的数量与性质
表象是再造想象的基本材料。
33
再造想象的意义
1.再造想象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2.再造想象对人格的塑造也有重要作用 3.再造想象在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
作用
34
2. 创造性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 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特点:独 立性、 首创性 、新颖 性
35
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的关系
1200
1000
800
600
RT
400
200
0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字母R旋转反应时
19
20
结果:反应时是旋转度的直线函数,随着旋转 度的增加,反应时也随之延长。这说明表象是 信息储存的基本形式之一;视觉表现的旋转加 工是物理旋转的类似物。 评价:有力地证明了表象是信息储存和加工的 一种形式,说明了表象的这种作用的不可替代 性,但并不能证明它是信息储存的唯一形式

第七章 表象和想象 ppt课件

第七章 表象和想象 ppt课件
第七章 象和想象
1
❖ 表象定义、特征、作用 ❖ 表象和想象的关系 ❖ 想象的定义、种类 ❖ 再造想象的形成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 创造想象的基本要求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三)人格化
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如 动画片中的“米老鼠”的形象、神话中的风神、火神、雷神、电神的形 象,都是通过人格化而创造出的新形象。
(四)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如小说中的 人物形象,就是作家综合了许多人的特点后创作出来的。
42
一、想象的含义
49
二、想象的种类
50
二、想象的种类
51
二、想象的种类
52
二、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4. 幻想: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 展的想象。
53
二、想象的种类
幻想
创造想像
不 1.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1.不一定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同 2.指向于遥远的未来,不可能 2.指向于未来的,能够较快予以
40
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 (心智操作方式)
想象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想象对已有表象的认知加工,是一种 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活动。在想象时,人们从已有表象中抽取出必要形 象元素,再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构思重新结合,构成新的形象。想象常 用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四种:
(一)粘合
粘合就是把从未结合过的形象要素,结合在一起, 构成新形象。
34
第三节 想象
35
一、想象的含义

认知心理学--表象

认知心理学--表象

• 表象扫描所需时间随扫描距离 的增加而增加。
50
补充:比较实验
• 1)过程:与上述实验基本相同,但:不提表象扫描,被试听到 第二个地点后,只需快速判断该地点是否存在。
• 2)结果:被试的反应时不随两地点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 3)结论:心理扫描存在。 • 4)批评:Pylyshyn(1981)认为,被试在上述Kosslyn的心理扫
• 颜色信息是在较低水平的加工,模式信息是在高级水平加工的。
同一信息通道干扰
—早在上世纪初,心理学家Perky(1910)就发现在同一感觉通道内存在知觉表 象与想象表象存在干扰现象。
—实验要求被试注视屏幕,并想象在屏幕上有一个西红柿,与此同时,主试 在屏幕上投射出一个较模糊的西红柿的图像,结果被试认为屏幕上西红柿图 像是自己想象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表象
第七章 表象
一、 表象 知觉 表征 二、 心理旋转 三、 心理扫描 四、表象缩放 五、表象的功能
2
• 表象(Medal Image)亦称意象。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 象表象。是不能即时被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对事物(如物体、事 件、场景)的心理表征。
• 表象是指在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对事物的一种知识 表征。
第二阶段,要求被试去掉滤光镜去观察一张一半为黑白垂直条 纹另一半为黑白水平条纹的复合刺激图形。
演示
• 结果被报告,垂直条纹为绿色, 水平条纹为红色。
• 被试->红色滤光镜->垂直条纹 ->绿色垂直
• 被试->绿色滤光镜->水平条纹 ->红色水平
知觉与表象机能比较实验
• Finke(1980)实验设计与结果:如果在诱导实验中只让被看两种颜 色而要求他们想象横竖线,那么测试通常可以产生McCollough效 应。而在诱导实验中如果让被试看横竖线条而要求它们想象红色 与绿色,则测试不会产生麦氏效应。

表象与想象

表象与想象
幻想:是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介于再造 想象和创造想象中间的一种想象。其显著特点是体现人们对未来生活愿望 的追求和向往。
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6
心理学
4
1.2 想象
(二)想象的功能
补充功能
预见功能
想象对感性认识活动 的补充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想象,人们的认知领 域得到无限拓展,对客观 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起 到巨大作用。
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想象 具有预见功能。人们凭借 想象,在有目的的实践活 动开始之前,活动的结果 就已经在头脑中存在着, 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避 免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达到预期的结果。
心理学
1.1 表象
(一)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指人脑中所保持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所有保持在头脑中的有关事物的感性形象都叫表象。
表象来自感知。 表象来自对已有表象的加工改造。
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2
1.1 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
表象在感知觉的基 础上形成,首先是 感知留下的形象, 因此具有直观形象 性。
1.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并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词、符号或图样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 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水平较低的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 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有意想象最高水平的表现,具有开创性、独立性和新 颖性的特点。
代替功能
想象的代替功能是 指当某些需要和活动不能 实际得到满足或完成时, 可以通过想象,从心理上 得到某种替代与满足。
5
1.2 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 目的、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 象。例如,儿童听了故事后, 不由自主地在头脑中想象故 事情节;看到天上的白云, 自然地把它想象为人的形象、 奇峰、异兽等。梦是无意想 象的极端情况。

第7章表象与想象

第7章表象与想象
中出现的小学教师的形象,电影中某个感人至深的镜头,经常留在脑海里并浮 现出来等,都属于表象。表象由人脑中的刺激痕迹的再现引起,因此它是以感 知觉所提供的材料为基础,没有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表象就无法形成。但表象 不是感知觉的翻版和重复,它是感知觉痕迹经信息加工后再作用的产物。
第1节 表 象
(二)表象的特征
第 2 节 想象的概述
二、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
“想象的预见功能” 指想象能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反映,以形象
的形式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认知。人类进行 实践活动,总是先在大脑中形成未来活动过程 和期望结果的形象,并利用它指导和调节自己 的活动,实现预定目的和计划。
第 26 页
第 2 节 想象的概述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工程师的工程设计, 都是想象预见功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也必须具有想象力,如果想象力贫乏,思考问 题就比较狭窄,很难获得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像“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等都是想象的预见功能的表现。
它既可以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但自己没有感知过的,
也可以是世界上尚不存在,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事物。
但是,想象表象仍源于客观世界,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殊形式。想象表象与记忆表
象两者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很难把它们绝对分开来。只有从记忆表象中提取素材,想象 才能得以进行;同时记忆表象在某种程度上为想象表象所补充。
第 34 页
东亚神话传说中的龙
传说中的美人鱼
第 2 节 想象的概述
第 35 页
2.夸张
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
大人国
冯巩
赵本山
第 2 节 想象的概述
3.人格化

第7章 表象与想象

第7章 表象与想象

卢瑟福他们设计了一个实 验:在一间暗室里,用一块 薄到只有千分之一毫米的金 箔作靶子,用放射性元素作 大炮,利用它放射出的阿尔 法粒子作为子弹轰击金箔, 看看阿尔法粒子流能不能穿 透金箔。金箔的后面放着特 制的屏,能把这个过程放大 100万倍,从屏上可以看到 单个的阿尔法粒子轰击金原 子时发出的闪光。
• 结果说明: – 被试在完成任务时,对表象进行了心理操作, 即他们倾向于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 立的位置,然后再作出判断。
四 表象的作用
(一)表象是知识的重要表征形式
表象是人类表征知识的重要形式。人类的许多知识 以表象形式在头脑中储存。
(二)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表象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表象离开 了具体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因而为概念形 成奠定感性基础。
柯斯林等人(1975,1977) 在实验里,要求被试回答想 象中的动物是否具有某个特 定部分(如耳朵或鼻子), 并测量他们回答时间。例如, 要求被试想象“正在观看” 特定的动物,如“兔子和大 象”或“兔子和苍蝇”,然 后在他们的表象中发现特定 部分。结果表明,当被试在 想象中发现和大象在一起的 兔子的耳朵时,反应时就长; 当发现和苍蝇在一起的兔子 的耳朵时,反应时就短。
佩奥(1975)设计 了一个精巧的实验来证 明他的理论。他给被试 看一些卡片,这些卡片 上有一对图画或一对打 印的词,要求被试判定 所画的一对图画或打印 的词所标示的一对物体 中,哪一个在原来印象 上较大,记录其反应时。 结果表明:被试对图画 对作出判定不仅不比对 词对慢,反而更快;对 不一致的图对的反应时 大于对一致的图对,但 对词对的反应没有这种 差别。这些结果说明, 长时记忆中确实有视觉 编码,或者说既有表象 又有语言两种形式的编 码。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
第一节



当客观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海里出现的关于某事物的形象,在 心理学中称为表象 表象是在视、嗅、触、味等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动转换 功能,它是从感知觉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或中介 一、表象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表象 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人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与加工的过程,是事物 不在面前时关于事物的心理复现 由人脑中的刺激痕迹的再现引起 表象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表象作为人的信息加工、存 储信息的基本方式而重新得到重视 表象成为当代认知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想象的补充功能是指弥补人类认识活 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和不足 3. 代替功能 想象的代替功能是指当某些需要和活 动不能满足或完成时,可以通过想象, 从心理上得到某种替代与满足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活 动是否具有 目的性和计 划性,可以 把想象分为 无意想象和 有意想象
(一) 无意想象 又称为不随意想象,指没有 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 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 象 (二) 有意想象 又称为有意想象,指根据预 定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 自觉进行的想象
(二) 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 概括性的基本特征 第一,表象的直观 形象性特征 表象的直观形象性 是指在人脑中所保 持的生动的具体形 象和过去感知过的 对象具有一定相似 之处

第二,表象的概括性 特征 概括性是指表象所反 映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不是某个具体事物或 事物的某个特点,而 是一类事物所共同具 有的特征,是一种归 类化了的事物形象

表象的作用
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 过渡阶段,是认识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 从表象的直观形象性来 看,表象和感知觉相似。 从表象的概括性来看, 表象和思维相似 但它既不是感知觉也不 是思维,而是介于两者 之间的中间环节

第七章表象和想象

第七章表象和想象
(1)正确理解词与实物 标志的意义 (2)丰富的表象储备
(二)创造想象
1、创造想象的含义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 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具有独创性 和新颖性的特点。
2、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1)创造动机 (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 表象储备 (3)积极的思维活动 (4)灵感
(三)幻想
1、幻想的含义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 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 来的想象。
2、幻想的形式
(1)理想 (2)空想
七、睡眠和梦
(一)睡眠
(二)梦
梦是睡眠状态下出现的 一种想象活动,是不随意想 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五、想象的种类
(一)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 目的性分 ①无意想象;②有意想象。 (二)根据有意想象内容的新 颖程度和形成方式分 ①再造想象;②创造想象; ③幻想
六、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再造想象 1、再造想象的含义
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形的 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 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形成再造想象的条件
第七章 表象和想象
一、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 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 于事物的形象。 关键词:形象
二、表操作性
三、表象的作用
表象是从感知 到思维的过渡阶段。 是人们实践活动的 必要条件。
四、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 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第七章 表象和想象PPT幻灯片课件

第七章 表象和想象PPT幻灯片课件
师根据自己在建筑方面的知识经验,设计出建筑物的形象。这些都是 想象。
36
新想象形成的三个方面:
语言、文字的描述
例如未到过长沙,未见过岳麓山、湘江、桔子洲的秋色的 人,当他朗读或听到别人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会 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岳麓山、湘江、桔子洲的秋天景色的形象。
有待创新的新形象
31
二、双重编码理论
32
第三节 想象
33

一、想象的含义
(一)什么是想象 1.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
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 式的高级认知活动。
34
一、想象的含义
(一)什么是想象 2. 形象性和新颖性
35
想象的作用体现在人类认识活动、审美活动和科学研究之中; 我们在看小说时,头脑中会出现各种人物和情景的形象;工程
的重现,保留了客观事物的主要形象特点。 2. 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已有表象基础上进行加工
改造和整合而形成的新形象。
13
二、表象的种类
(四)遗觉表象 1.遗觉表象指看到的事物从视域中移开后仍能保
持鲜明、生动逼真和清晰具体的表象。
14
二、表象的种类
15
二、表象的种类
16
三、表象的作用
(一)是人们积累感性经验的一种形式 (二)是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介环节 (三)是思维想象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10
二、表象的种类
(一)感觉通道的不同 1. 视觉 2. 听觉 3. 动觉 4. 嗅觉 5. 味觉 6. 触觉
11
二、表象的种类
(二)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1. 个别表象反映个别具体事物的特征 2. 一般表象反映某一类事物概括化的特征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 想象 B.表象
C. 需要 D.创造想象
6.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 空想
C.做梦 D. 理想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重新组合,产生的过程。

2.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想象可分为想象和想象两大类。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与空想。

4.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的想象主要是。

5.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6.表象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和。

7. 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和。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再造想象
3.创造想象
4.幻想
5.表象
四、简答题
1.想象分哪些种类?
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C
二、填空题
1.表象新形象
2.无意有意
3.理想
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5.感知思维
6.形象性概括性
7.表象编码言语编码
三、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捆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四、简答题
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

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

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

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

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

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

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

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

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

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

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

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

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

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五、论述题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其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

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想象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

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可以逐步行开想象力的大门、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③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其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平而与立体几何知识的教学与学习,以及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的教学与学习等,都有利学生各种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其生活经验,都能为发展想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⑤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善于幻想的能力。

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想象与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于学生的幻想,不要讽刺讥笑,应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