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热和能》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 第13章 内能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 第13章 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复习提纲第1节分子热运动: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它们的大小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①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一般来讲,气体间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⑤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得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慢。

⑥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分子热运动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

分子热运动最终结果是使物质越来越均匀。

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尘土飞扬最终是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清新。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4、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①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亦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0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 r ( r =10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 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不能说“含” 、“有”热量 .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 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 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 c 水= 4.2 × 103J/(kg·℃ ) ,物理意义为: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 × 103J.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2、热量的计算公式:= cm( t- t )c=错误!m=错误!①温度升高时用: Q吸0②温度降低时用: Qtc=错误 ! +t0t0=t-错误 !放= cm( t - t)=错误 !m=错误!t =错误!+ t t =t - 错误!00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 Q= cm△ t c=错误!m=错误!△ t =错误!Q——热量——焦耳( 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J/(kg·℃ ) );m——质量——千克( kg);t——末温——摄氏度(℃); t ——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 10℃”,前者的“ 10℃”是末温( t),后面的“ 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 Q= cm△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方式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第二节:热机1、热机: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2、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 2 周,活塞上下往复 2 次,做功 1 次.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汽油机工作过程:②柴油机工作过程: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4、热值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定义: 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 q 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 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 3)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公式:、① Q = qmm= 错误 !q= 错误 !Q ——放出的热量——焦耳 ( J );q ——热值——焦耳每千克 ( J/kg );m ——燃料质量——千克 ( kg ). ② Q = qV V=错误! q= 错误 !3);V ——燃料体积——立方米 ( m 3).Q ——放出的热量——焦耳 ( J );q ——热值——焦耳每立方米 ( J/m 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 3.0 × 107J/kg ,它表示: 1k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 × 107 J.煤气的热值是 7 3 373.9 × 10 J/m ,它表示: 1m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9 × 10 J.第三节:热机效率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 ;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Q 有用Q 总=错误 !Q 有用 = Q 总η公式: ηQ 总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 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 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 6%~ 15%、汽油机 20%~ 30%、柴油机 30%~ 45%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第十五章 电流与电路第一节 电荷 摩擦起电1、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 C )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 背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 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 通常用符号 e 表示 .18在通常情况下,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接触带电后的两个物体将带上同种电荷)(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4、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5、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1、电流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3、电路的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必须闭合(通路) .(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4、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5、电路图: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符号意义符号意义+交叉不相连的导线电铃交叉相连接的导线○,M电动机(负极 )(正极 )电池○,A电流表电池组○,V电压表开关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第三节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2、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第四节电流的强弱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 表示 .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 A. 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 mA )和微安(μ A ), 1A=10 3 mA1mA=10 3μ A1A=10 6μ A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公式: I QQ = I tt = 错误!t其中 I 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 A ); Q 表示电荷,单位为库伦( C); t 表示通电的时间,单位为秒(s) .2、电流表: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符号为○, A ,其内阻很小,可看做零,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流表的示数:量程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大格代表值小格代表值0~ 0.6A“ -”和“ 0.6”下一行0.2A0.02A0~ 3A“ -”和“ 3”上一行1A0.1A在 0~3A 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0.6A 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 5 倍 .*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分别是“ +”、“0.6”和“ 3”.这时“ 0.6”和“ 3”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 +”流入,再从“0.6”或“ 3”流出 .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不但测不出流经此用电器的电流,如果电路中没有别的用电器还会因为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使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②“ +”“-”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 .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若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流表烧坏.在试触过程中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0.6A ),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将烧坏电流表 ..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1、电压: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mV ),1 kV = 103 V,电压的符号是U ,单位为伏特(伏,V ).比伏特大的有千伏(kV ),比伏特小的有毫伏(1 V =103mV , 1 kV =106 mV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2、电压表:○, V ,其内阻很大,接入电路上相当于开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为电压表的示数:量程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大格代表值小格代表值0~ 3V“ -”和“ 3”下一行1V0.1V0~ 15V“ -”和“ 15”上一行5V0.5V在 0~15V 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3V 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 5 倍 .*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是“+”、“ 3”和“ 15”.这时“ 3”和“ 15”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 +”流入,再从“3”和“ 15”流出 .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①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如果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会因为电压表内阻很大,此段电路开路而无法测此用电器两段的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支路上,这时电压表测的是其他支路两端的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干路上,则整个电路便成开路了,这时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②“ +”“-”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压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若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压表烧坏.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3V ),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④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此时测得的是电源的电压值.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常见的电压: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每节铅蓄电池电压——2V3、电池组电压特点:①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之和;②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相等.第二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值.第三节电阻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符号是 R,单位是欧姆,简称为欧,符号是Ω,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 Ω)和千欧( kΩ) .1M Ω= 103 kΩ, 1 k Ω= 103Ω, 1M Ω= 106Ω常见导体的电阻率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银、铜、铝、钨、铁、锰铜合金、镍铬合金等.在电子技术中,要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在电路图中用表示 .2、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电阻率ρ)、长度( L )和横截面积( S),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还与温度有关 .与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通电,及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而且:①导体材料不同,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也一般不同;②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③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只有极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例如玻璃)2、由电阻公式R=ρ错误!可知:①将粗细均匀的导体均匀拉长n 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 n2倍;②将粗细均匀的导体折成等长的n 段并在一起使用,则电阻变为原来的错误 !倍.第四节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变阻器应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电路符号: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有时还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铭牌:例如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A ”的字样,表明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见右图):①接线时必须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②如果选择“全上”(如图中的 A 、B 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接近于 0,相当于接入一段导线;③如果选择“全下” (如图中的C、 D 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是最大值且不能改变,相当于接入一段定值电阻 .上述②③两种错误的接法都会使滑动变阻器失去作用.④当所选择的下方接线柱(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在哪一边,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就在哪一边 .(例如: A 和 B 相当于同一个接线柱.即选用 AC 、BC 或 AD 、BD 是等效的 .选用 C 接线柱时,滑片 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将减小;选用 D 接线柱时,滑片P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将增大.)(滑片距离下侧已经接线的接线柱越远,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2、电阻箱: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的变阻器.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阻值.3、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的比较:.相同点: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能起到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作用不同点:①滑动变阻器有 4 种接法,电阻箱只有 1 种接法;②电阻箱能直接读出连入电路的阻值,而滑动变阻器不能读数;③滑动变阻器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而电阻箱不能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公式: I = 错误!R= 错误! U=IRU ——电压——伏特( V ); 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 )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 R=错误!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特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点II1I2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I n。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十七章知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十七章知识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汇第十三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彼此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彼此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猛烈。

二、内能一、内能: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二、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仍是酷寒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进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份向低温部份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进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必然发生转变。

B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彼此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一、概念:必然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二、概念式:c =tm Q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五、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热和能》本章综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热和能》本章综述

第十六章热和能
本章概要
本章首先对物质微观世界分子热运动和分子相互作用进行讨论,由此引出了内能的概念,研究了改变内能的方法,引入了比热容和热值这两个表示物质热学性质的重要概念,介绍了利用内能的重要成果——热机,最后结合前面学习的电能和机械能,通过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实例,总结出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本章的难点主要有分子间的作用力、内能的概念和比热容的概念.
本章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联系密切,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比热容的概念等知识可以解释许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热机是在工业、农业、国防、外层空间探索等领域广泛运用的重要工具.
分子热运动、分子相互作用、燃料的燃烧等都与化学学科中关于分子的理论和化学反应有联系,在分析内燃机工作过程时,需要用到前面学过的做功、机械能等概念,在总结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时,则要联系到前面学过的电能、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
本章的内容属于热学,其中内能和比热容的概念,有关热量的分析和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热学,适用于物理,还适用于整个自然界,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
学习策略
本章内容比较抽象,如有关分子动理论、内能的概念等,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从宏观的现象出发,来想象微观的情景,建立物质的微观模型.对于比热容的概念,要经历建立概念的过程,明确其中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理解比热容
这种物质的热学特性.。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十三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扩散现象说明: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4.内能的改变: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向低温部分传递。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三、比热容2.定义式:c=Q/(m·△T)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7.比热容表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8.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或Q吸=cm△t )Q放=cm(t0-t)(或Q放=cm△t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一、热机2.内燃机: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汽油机:气缸顶有火花塞、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低。

柴油机:气缸顶有喷油嘴、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

二、热机的效率1.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

②定义式:q=Q放/m(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J/kg ),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若燃料是气体燃料q=Q放/v (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J/kg ),V 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³))燃料放热公式:Q=mq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九年级物理《热和能》比热容、热机 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热和能》比热容、热机 知识点整理

比热容、热机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本节知识点不多,但是很难理解,尤其是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和表示的意义。

本节中我们要多思考,观察热机的四个运行冲程,要多做练习题。

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1、热量(Q)(1)定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J(2)计算公式:吸热时:Q 吸=C m △t = C m (t-t0)放热时:Q 放=C m △t = C m (t0-t)2、比热容:C(1)物理意义: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和热量.(3)单位:J/(kg.℃), 读作:焦儿每千克摄氏度(4)性质: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的大小与质量和温度都没有关系(5)记住水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表示质量是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3、燃料的热值(又叫燃烧值)(1)定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3.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Q = m q4、热机(1)、定义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蒸汽机(2)、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3)、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汽油机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其中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获得动力.5、热机的效率:(1)定义: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2)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A、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B、减小热损失6、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九年级物理之热和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之热和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之热和能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 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全部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全部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全部知识点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1)像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2.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对物体内能的理解①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是个别分子或少数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因此,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都有分子力的作用,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是何形状、温度是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也就是说,内能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能量。

③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的具体数值。

④物体的内能可以发生改变,当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表现方式有温度改变和状态改变两种。

(4)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①一个物体在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②当物体的状态改变时,尽管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也会改变。

如晶体在熔化时,分子动能不变,但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势能变大,物体内能增大;晶体在凝固时,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变小,物体内能减小。

(5)影响内能的因素①温度是影响物体内能最主要的因素,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大。

②物体的内能跟质量有关。

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③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所有关键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所有关键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所有关键知识
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的所有关键知识。

以下是具体内容:
1. 热的传递方式
- 热传导:热能通过物体内部的传导方式传递,分为导热和对流两种方式。

- 热辐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热源发射出去,不需要媒质传递。

2. 温度和热量
-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热运动程度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 热量:物体之间传递的热能,单位是焦耳(J)。

3. 热膨胀和热收缩
- 热膨胀: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 热收缩:物体被冷却时体积减小的现象。

4. 热平衡和热传递
- 热平衡:物体之间的温度相等,不存在热量传递。

- 热传递:物体之间的温度不等,存在热量传递。

5. 物质的三态变化
- 固态:分子紧密排列,只能做微小振动。

- 液态:分子间间距较大,能够流动和变形。

- 气态:分子间间距非常大,能够自由运动。

6. 蒸发和凝结
- 蒸发: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 凝结: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7. 熔化和凝固
-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的所有关键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pdf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pdf

2016--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大纲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②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13-16章复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13-16章复习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九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梳理与汇总

九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梳理与汇总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直径大约为10-10m。

2、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分子间隙)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初三物理《热和能》知识总结

初三物理《热和能》知识总结

的横杆,当运动员开始起跳前的助跑时,他就获得了;而当他把杆
,如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铜块
的热。

冲程,若在一分钟内火花塞点火1800次,则此
、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 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外界可能对铁丝做了功 D 外界一定对铁丝做了功
.)表中记录了用甲、乙两球分别进行实验的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球的动能
)泰州地区(晴天)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能的有效面积为1.5m2,每天日照时间按
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则可使水温升高多少?。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庞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探求:物体的分散实验气体分散实验液体分散实验固体分散实验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是防止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形成影响;〔2〕分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分散。

②分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那么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分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构成的,并不是在微观力的作用下发作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有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分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最猛烈,固体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最不猛烈,液体分子无规那么运动的猛烈水平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分散越快,分子运动越猛烈。

留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那么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以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猛烈,物体温度越高。

④微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拟。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遭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紧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外形;在荷叶上,两滴水接近时可自动兼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同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13.1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分子间有间隙。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气体、液体和固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都能渗入对方。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低于某个温度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静止或运动的情况,肉眼可观察到,受力及力的作用时间影响运动快慢。

分子的热运动是微观物体运动永不停息,肉眼不能观察到,受温度影响运动快慢。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状态。

分子间作用力是物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引力小于斥力时,表现为斥力;引力大于斥力时,表现为引力。

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为了更好地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类比法,将其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比较。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

引力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荷叶上的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知识点汇总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知识点汇总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知识点汇总笔记就是未来大家方便翻看,总结重点知识点的地方。

因此物理学习也是一样的,这里的学习技巧就是把一类的东西记在一起,既方便查看也方便背诵。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知识点汇总1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
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
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
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c=
Q吸
m(t-t0)m=
Q吸
c(t-t0)
t=
Q吸
c m
+t0
t0=t- Q吸 c m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Q放
m(t0-t)m=
Q放
c(t0-t)t0=
Q放
c m
+t
t=t0- Q放 c 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
Q
m△t m=
Q
c△t
△t=
Q
c m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