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主备:罗慧君一、课程标准:

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3.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2.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并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3.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变化产生的影响。

4.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结构分析:

近代社会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及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的影响,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本课向我们展示了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服饰、电影报刊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剪辫子、放足等社会习俗的变化,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渐入头脑的一系列思想变化。本课分“生活中的变化”和“头脑中的变化”两个专题阐述了这些变化。

“生活中的变化”──首先以交通通讯工具为例,向我们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科技成果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这些科技发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接着介绍了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男子剪掉辫子,妇女缠足者减少。

“头脑中的变化”──主要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从结构上看,本课按照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出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

四、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1课时。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教师可提出问题:“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成果有哪些?其中哪些成果在近代传入中国?”从而引入本课主题。

本课内容讲述社会生活,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衣、食、住、行、文化、教育、习俗、妇女地位等若干小组,让他们在课前收集一些老照片或其他资料。然后以照片为背景,配合歌词改编、民间歌谣展示、小品表演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生活中的变化]

1. 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的教学建议

○可先指导学生结合图7-44、7-45阅读课文,以教材中介绍的交通通讯工具为例,给学生提供一段某交通或通讯工具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民从误解到逐渐习惯的资料(可选用参考资料中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扮演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反映对这种交通或通讯工具的态度。接着让其他同学逐一点评表演的同学。

2.新的文化生活方式传入的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结合图7-47、7-48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可选取下面其中一种教学建议。

教师围绕读报和看电影进行设疑,让学生进行探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办报的国家之一,为什么课文把读报纸当成新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从当时报纸上反映的新的社会思潮、社会变化等方面分析。)

3.社会习俗改变的教学建议

剪发辫在第三课有所涉及,在此,应突出强调其在社会习俗的改革中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关于缠足,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向周围长辈了解(或利用各种传媒了解)妇女缠足的过程,从而体会放足对中国妇女地位提高及生活改变的意义。

教师也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你认为周围哪些社会习俗属于陋习?它们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人们放弃陋习?”

[头脑中的变化]

1.科学思想渐入人心的教学建议

师生一起阅读教材,观看活动设计中的表格,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谈谈: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入?(如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

2.民主观念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对于称呼的改变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品来表现出清朝时期和民国时期称呼的不同,并让学生对表演同学给予评价。教师在总评时可让学生思考造成称呼差异的原因。

婚姻变化部分,教师可让学生看阅读卡,了解西方新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然后给学生提供一段材料,让学生分析这则广告在当时的意义。

材料:1902年在《大公报》上,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其条件是“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3.妇女地位提高的教学建议

教师先让学生看图7-51,问学生从这则报道中获得哪些信息?从而引导学生从事件背后分析原因。

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妇女缠足问题探讨,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妇女地位的提高。

教师也可让学生对周围最年长的妇女和自己的母亲分别进行一个调查采访,并写一篇调查报告作为这个问题的课后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