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合集下载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转变
驿站和民间信局
邮政方式
“德律风”--电话
问题: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 问题: 的来历类似电话。 的来历类似电话。 三明治、白兰地、维他 三明治、白兰地、 沙发、麦克风、 命、沙发、麦克风、霓 虹灯、卡通片等。 虹灯、卡通片等。
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读报纸、看电影。 读报纸、看电影。
社会习俗的改变
民国以后: 民国以后: 男子-- 剪掉辫子。 男子-- 剪掉辫子。 妇女-- 缠足越来越少。 妇女-- 缠足越来越少。
二、头脑中的变化
思想观念的改变: 思想观念的改变: 清末逐渐改变; 清末逐渐改变;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更加显著。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更加显著。
教育制度的改变
清末,科举考试被废除。 清末,科举考试被废除。
1912年中国初中课程表 1912年中国初中课程表 修 国 外 历 地 数 博 理 法 图 乐 体 手 事 国 理 ( 女 ) 家 园 艺 ( 女 ) 缝 纫 ( 女 )
妇女地位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丈夫觉得应该尊敬妻子,夫妻双 越来越多的丈夫觉得应该尊敬妻子, 方应该平等相待。 方应该平等相待。 妇女开始觉醒, 妇女开始觉醒,奋力挣脱几千年来陈规陋习 套在身上的枷锁,争取个人应有的权利。 套在身上的枷锁,争取个人应有的权利。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在教育、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在教育、新 工商、政治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闻、工商、政治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自我测评 自我测评] 自我测评
[自我测评 自我测评] 自我测评
1.图7-52体现了由于受到西方女性审 52体现了由于受到西方女性审 美观念和西方服饰潮流的影响, 美观念和西方服饰潮流的影响,服饰在 色彩、款式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色彩、款式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53说明随着社会变革 说明随着社会变革, 图7-53说明随着社会变革,服装在清 代具有的区分身份地位的作用已经消失, 代具有的区分身份地位的作用已经消失, 代之以体现民主、平等思想的中山装。 代之以体现民主、平等思想的中山装。 思想观念的变化对服饰的变化起着推波 助澜的作用。 助澜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3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1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3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1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

理解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学生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在学习中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2学情分析本课课题是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时时处处要牢记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理解和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这是源于生活,追根朔源。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近代中国的变化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发兴趣八年级学生对《骆驼祥子》的课文有所了解。

可以用电影《骆驼祥子》中车夫“老马”饿昏的片断,然后提问学生:“是谁抢了人力车夫的生意?”从而引入主题。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生活中的变化]1. 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1)比较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发明与在中国新出现的交通、通讯工具来揭示变化的原因。

(联系工业革命)(2)结合图7-44、7-45阅读课文,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扮演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反映对这种交通或通讯工具的态度。

接着让其他同学逐一点评表演的同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为学生展示某交通或通讯工具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民从误解到逐渐习惯和接受这种文明辐射和过程。

(3)从交通工具中移出,面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收集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如电话、邮政、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霓虹灯、卡通片等。

再次感受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四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电子 .do

第四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电子 .do
第四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金华五中 李小龙
第四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主题 生活 中的 变化 内容 范例 目标 轮船、火车、电车、 物质生活 轮船、火车、电车、 从近代中国 电报、 电报、电话 社会生活的 变化感受人 看电影、 文化生活 看电影、读报纸 类文明发展 的趋势。 的趋势。感 社会习俗 剪辫子、放足 剪辫子、 科学思想 废除科举制度、建立 受科学技术 废除科举制度、 给社会生活 近代教育制度 带来的影响 民主观念 自由平等 妇女地位 夫妻平等、妇女走向 夫妻平等、 社会
光明的根据地
中国人 民站起 来了
解放战化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主题 中华 民族 到了 最危 险的 时候 全民 族的 抗战 内容 日本帝 国主义 制造侵 华事件 范例(历史事件) 范例(历史事件) 目标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感受国破 南京大屠杀、731部队 部队、 南京大屠杀、731部队、 家亡的苦 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日本教科书 痛与中国 人民反抗 事件 外敌入侵 的不屈不 挠的精神, 挠的精神,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东北人民 激发民族 抗日、 抗日、西安事变 情感与反 抗精神, 抗精神, 明确学习 中国军民抗战(游击战、 中国军民抗战(游击战、 历史的重 台儿庄战役)、 )、国际友 台儿庄战役)、国际友 要性 人支持抗战、 人支持抗战、日本投降
抗日民 族统一 战线形 成 抗日战 争取得 胜利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主题 两种命 运的决 战 内容 黑暗的国统区 范例(历史事件) 范例(历史事件) 独裁专政、 独裁专政、少数官 僚掌握大量财富、 僚掌握大量财富、 物价飞涨 民主选举制度、大 民主选举制度、 生产运动、 生产运动、争取和 平赴重庆谈判 三大战役、渡江战 三大战役、 役 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开 国大典 目标 体会中 国共产 党的领 导、走 社会主 义道路 是中国 人民的 历史选 择。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1)利用PPT展示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
(2)运用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历史事件或社会生活变迁的纪录片,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3)运用在线工具,如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
(4)提供相关的学习网站和文献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详细解释: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历史事实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对个人生活、社会结构、国家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社会生活变化的历史解释:如何引导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详细解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方法,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以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内容和知识点要与教材相符,知识点要全面:
-教材中提到的社会生活变化方面,如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方面的具体变化。
-学生可以探究社会生活变化背后的原因,如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科技进步、文化观念更新等。
-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生活变化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等方面的影响,如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结构的变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等。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作者:张海鹏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作者:李剑农
-《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史》,作者:王仁湘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变化,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同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变化,探讨其异同点。
-分析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如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思考预习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2)标志: 标志:
清末,清政府进行了以制定新学制,开办新式学堂,废除 清末,清政府进行了以制定新学制,开办新式学堂, 科举制度为标志的教育改革。 科举制度为标志的教育改革。
(3)影响: 影响:
科学思想逐渐进入了人们的头脑, 科学思想逐渐进入了人们的头脑,引进了西方自然科学知 识,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促进了中国科学技 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术的发展。 术的发展。
二、头脑中的变化
4. 社会习俗改变
(1)表现: 表现:
民国以后,男子剪掉了辫子,妇女缠足也越来越少。 民国以后,男子剪掉了辫子,妇女缠足也越来越少。
(2)意义: 意义:
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现代文明方式演变, 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现代文明方式演变,也是历史的一 种进步。 种进步。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物质生活的变化) 1. 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物质生活的变化)
(1)传入: 传入: 19世纪70年代以后 轮船、火车、 世纪70年代以后, 19世纪70年代以后,轮船、火车、电报等新的交 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开始在中国出现。 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开始在中国出现。 (2)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二、头脑中的变化
2. 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1)表现: 表现:
人们改用“先生”“女士”来称呼地位高的人; ”“女士 人们改用“先生”“女士”来称呼地位高的人;打破封建 婚姻束缚,争取婚姻自由。 婚姻束缚,争取婚姻自由。
(2)意义: 意义:
民主观念在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思想以及生活方式。 民主观念在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思想以及生活方式。 3. 妇女地位的提高
(1)妇女平等意识的确பைடு நூலகம்: 妇女平等意识的确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社交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2)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近代的衣物、食品等,体验近代人们的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
(3)游戏:设计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知识的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制作包含图片、文字、图表等多媒体元素的PPT,直观展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1.标题: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2.子标题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服饰:由传统的长袍马褂变为中山装、旗袍等
-饮食:由传统的主食和副食变为多样化的菜肴和快餐
-居住:由传统的四合院、草房变为洋房、公寓等
-出行:由传统的马车、轿子变为汽车、火车、飞机等
3.子标题二:婚姻习俗的演变
-婚姻自主观念的传入:废除包办婚姻,追求婚姻自由
(3)社会风貌的转变: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近代社会风貌的转变,如废科举、兴学堂、崇尚科学等,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2.教学难点
(1)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如科技发展、思想解放、社会变革等,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论证。
(2)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让学生评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等。
2.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近代社会生活,增强历史学习的真实感和参与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此外,本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展示等形式,学生将合作探讨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将有机会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七、八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对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已经从简单的记忆逐步转变为理解和分析,他们能够通过史料来推断和解释历史现象。
8. 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学生需要了解近代城市与乡村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差异和变化。
9. 女性地位的变动:学生需要了解近代女性地位的变化,包括教育、工作、家庭等方面的权益。
10. 社会生活的国际化:学生需要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国际化的趋势,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国际交流的增加等。
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查阅教材、辅助教学材料、历史文献等途径进行梳理和整合。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以清单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拓展。通过知识点梳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这一章节的内容,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和体验这些历史变迁。
课堂
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 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 测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小测试或练习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7.4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教案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7.4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教案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

理解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学生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在学习中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新课导入]八年级学生对《骆驼祥子》的课文有所了解。

可以用电影《骆驼祥子》中车夫“老马”饿昏的片断,然后提问学生:“是谁抢了人力车夫的生意?”从而引入主题。

[头脑中的变化]1.科学思想渐入人心(1)联系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提问: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入?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思想的传入历程。

2.民主观念的影响(1)学生两个人一组通过对话来体验清朝时期称“老爷”、“大人”和民国时期称“先生”、“女士”的不同情感态度,同时让学生思考造成称呼差异的原因。

前者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

后者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2)婚姻变化,主题是体现婚姻的自由、平等。

让学生看阅读卡,了解西方新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同时点明,婚姻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的物质、精神和习俗的变化。

3.妇女地位提高(1)妇女地位提高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让学生看图7-51,问学生从这则报道中获得哪些信息?从而引导学生从事件背后分析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因。

(2)探讨妇女缠足问题。

让学生对周围最年长的妇女和自己的母亲分别进行一个调查采访,了解妇女缠足的过程,从而体会放足对中国妇女地位提高及生活改变的意义。

并写一篇调查报告作为这个问题的课后延伸。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wxt/list.aspx?ClassID=3060。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学案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学案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民国时期人们在生活、思想观点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P109-112,完成下列各题:1、生活中的变化:(1)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等新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20世纪初,中国的已经形成了从沿海、内河到远洋的完整体系。

人们开始用、等新型通信工具来传递信息。

(2)精神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现代意义的传入中国。

此外,、等新的生活方式也在近代传入中国。

2、头脑中的变化:(1)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后,思想逐渐进入了人们的头脑。

(2)自由、平等的观点也逐渐为人们接受。

人们对地位高的人不在称“”、“”,而是改用“”、“”等平等的称呼。

一些勇敢的青年开始冲破家庭的阻挠,争取自由。

(3)受民主观点的影响,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4)社会风俗方面的变化:民国以后,男子剪掉了,妇女的也越来越少。

【当堂反馈】1、1882年,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话局的地方是()A、上海B、北京C、广州D、南京2、下列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使了科学思想的传入?()①洋务运动②辛亥革命③五四运动④新文化运动⑤九一八事变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3、《玩偶之家》剧作者是()A、田汉B、聂耳C、鲁迅D、易卜生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中国的初中课程表:材料二:1902年在《大公报》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其条件是:“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是娉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材料三:清朝官场中的“老爷”“大人”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应,孙中山废除这些有着封建等级色彩的旧称呼,体现了人们追求平等的愿望。

问题一:材料一中,民国的课程设置增加了哪些内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二:材料二中的这则征婚启事,表明了当时人们有哪些思想观点?问题三:材料三中,从称呼的改变,体现了人们的什么愿望?问题四:你认为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动了科学思想的传入?。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教案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教案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教案
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第一课时
 课程目标
 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通过学生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

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感受科学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中国近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带有外来音的有哪些?(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霓虹灯、卡通片等
 还有许多工业革命的产物传入中国,悄然改变着古老中国的社会生活。

那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一:寻找历史、感受变化(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人类文明。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备课资料浙江省金华五中李小龙课程标准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2 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3 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学习中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教材线索明线: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暗线: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了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

教材框架主题内容范例目标教学建议本课课题是“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处处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注意引导理解和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这是源于生活,追根朔源。

课时安排建议教学2课时。

新课导入八年级学生对《骆驼祥子》的课文有所了解。

可以播放电影《骆驼祥子》中车夫“老马”饿昏的片段,然后提问学生:“是谁抢了人力车夫的生意?”由此导入主题。

【生活中的变化】1. 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1)比较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发明与在中国新出现的交通与通讯工具来揭示变化的原因。

(联系工业革命)(2)结合图7-44和图7-45,阅读课文,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扮演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反映对这种交通或通讯工具的态度。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实验中学夏操安王小鹏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以及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2.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生活的状况。

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尝试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学习中领悟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2.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依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巧设悬念导入新课1.呈现材料:洋伞、洋车、洋纱、洋布、洋火、洋油、洋碱这些名称你有听说过吗?知道是什么东西吗?2.思考:这些平常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称呼?师:让我们要把目光转向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1.预计有个别如洋碱,应该不知道,通过猜测引发兴趣2.回顾工业革命,能初步说出中国同期落后了1.通过认知生活中常见物件的名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阅读课本,寻找这个时期的中国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人们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1.展示: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场景1仔细观察,有哪几种交通工具?你还知道哪些?它们的故乡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能够从哪些方面促进社会的变迁?2.展示: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场景2说一说,新型交通工具给以人力车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带来哪些进行阅读了解概况1.学生仔细读图,能够指出复习工业革命相关内容2.生通过比较能容易得出新型交通工具逐步会取代人力交通工具3.通过图片认知邮政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1.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在史料解读中串联历史知识,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3.图片展示能够更加直观地说明邮政的历史和走进场景感受历史冲击3.图文展示:清末台湾率先创办近代邮政,民国时期,国家邮政的专营权得到强化4.布置阅读课文P21资料2,讲述电话、电报等普及率逐步提高。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网络教学设计)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网络教学设计)

网络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一、学习目标: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深切了解和感受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以及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体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变化产生的影响;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到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借助网络,创设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及方法:本课教学对象为有较熟练电脑网络操作能力的初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使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包括在网上阅读有关文字、图片资料,观看视频资料,并自学教材中的内容,有目的地搜集并灵活运用自己所搜集的资料,通过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完成相关的思考题以及在“交流平台”上交流讨论,学会处理信息资料和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并通过“边学边练”的方式进行学习反馈,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网络教学环境设计:本课学习环境为校园网、区域网和Internet交替。

学习资源类型:专题学习网站和Internet。

教学所用媒体主要为我校本学科组所建的教学网站,在网站内容的设计上,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努力:1、大容量的信息:为了有助于丰富学习的感性认识,在教学网站中,输入了大量经过教师筛选、加工、整理的资料和相关网址,补充较多的相关知识,加大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通过对同一主题领域的素材宽泛的阅读,针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抽提内核,以达到学习目标,同时制作有关学习内容的Powerpoint 课件更好地指导学生理出学习思路,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知识体系;通过在教学网站上加入相应的讨论区和习题区,对需要落实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图文并茂的网页:为了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在网站建设中,将生动的图片、录像资料和详实的文字资料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庞大使用的信息资源库,同时将网页设计得富有美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的第四课内容,主要描述的中国近代悄然变化的社会生活。

中国的近代开始于鸦片战争,随着鸦片的输入,西方的工业、科技、文化、生活、制度、思想等也输入中国,中西方文化产生了激烈的交汇和碰撞,使中国上千年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状况开始解冻,发生悄然转变。

本课从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两大方面入手,展示了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等西方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介绍了受辛亥革命和西方文化影响下,人们服饰、娱乐、文化和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同时通过介绍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展示了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逐渐被接受。

课文按照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出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

(附教材结构)一、生活中的变化1、物质生活变化(新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出现)2、文化生活变化(看电影、读报纸等新型文化生活出现)3、社会习俗变化(男人留辫、妇女缠足等封建陋习逐渐革除)二、头脑中的变化1、科学思想广泛传播(科举制度废除,现代教育制度建立)2、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平等称呼、婚姻自由、妇女地位)●教学目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及其变化。

5—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3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学习中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能力目标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

知识目标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课堂练兵
1.19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电车 ④飞机 ⑤自行车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①人们出行乘坐汽车 ②报纸上刊登德国投降的消息 ③留学生搭乘轮船回国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地理
算学
历史
讲经读经
理化
图画
博物
体育
1912
修身
国文
外国语
法治经济
地理
数学
历史
家事女
理化
图画
博物
体育
园艺女
手工
乐歌
缝纫女
两者对比看看初中生的学习内容有何不同?请说明原因?
4.教育体制的变化
建立现代教育制度
科举制培养封建统治下的盲从者和拥护者
近代教育制度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原因——由于受西方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3.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D
C
A
7.19世纪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这主要源于( )A.启蒙运动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电报
① 19世纪70年代,丹麦私自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推广到各省③ 20世纪初,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z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z

作业:
课程探究:第31页第七单元第四课填 空、材料分析。 综合探究: 1、你认为你的周围哪些社会习俗属 于陋习?它们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人们放 弃陋习? 2、编写一段对白(200字以内),把过 去人们习惯使用的尊称与谦称(令尊、 令堂、家父、家慈、足下、尊兄、贤 弟、小生、敝人、不才、愚兄、小弟) 编在内(至少5个)。每一小组推荐 二人对说。
二、头脑中的变化
清末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 改变,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 后变化更加显著。
科学思想进入了人们的头脑

科举考试被废除,从小学、中学 到大学的一套现代教育制度逐渐 建立起来。
○由于受西方工业革命发展的影
响,民国时期的课程增加了科学 技术及手工方面的课程。 ○封建制度要求培养封建统治下 的盲从者和拥护者,近代社会要 求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以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清末报纸
民国报纸
电影和电影院 我国古代有灯影戏,现 大光明电影院享有“远东第一影院”
代的电影是19世纪最末的几年从国外引进的。 的盛名,它始建于1928年,由德国 1896年,上海的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杰出的建筑师乌达克设计。大光明 这是电影在我国的首次放映。国人尝试自已摄 具有欧美建筑风格的特色令人注目, 影片始于1905年,北京丰录照相馆摄制了谭鑫 培的戏剧短片。由于电影有戏剧无法相比的通 中国政府将它列为近代优秀建筑, 俗性、娱乐性、普及性、竞争性,常常挟一片 这都标志着大光明在建筑界的地位。 而利润丰厚,因而发展十分迅猛,影院争相兴 电影厅上下二层的观众厅共有座位 建,数目益增,规格益高。以30年代上海一地 1554只,其中有豪华座任观众择需 的统计,即有电影院33~36所之多。而30年代 花费百万金重建的“大光明”和80万金建造的 享用。 “大上海”为电影院冠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主备:罗慧君一、课程标准:
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3.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2.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并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3.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变化产生的影响。

4.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结构分析:
近代社会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及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的影响,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服饰、电影报刊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剪辫子、放足等社会习俗的变化,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渐入头脑的一系列思想变化。

本课分“生活中的变化”和“头脑中的变化”两个专题阐述了这些变化。

“生活中的变化”──首先以交通通讯工具为例,向我们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科技成果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这些科技发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接着介绍了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男子剪掉辫子,妇女缠足者减少。

“头脑中的变化”──主要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从结构上看,本课按照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出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

四、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1课时。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教师可提出问题:“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成果有哪些?其中哪些成果在近代传入中国?”从而引入本课主题。

本课内容讲述社会生活,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衣、食、住、行、文化、教育、习俗、妇女地位等若干小组,让他们在课前收集一些老照片或其他资料。

然后以照片为背景,配合歌词改编、民间歌谣展示、小品表演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生活中的变化]
1. 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的教学建议
○可先指导学生结合图7-44、7-45阅读课文,以教材中介绍的交通通讯工具为例,给学生提供一段某交通或通讯工具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民从误解到逐渐习惯的资料(可选用参考资料中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扮演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反映对这种交通或通讯工具的态度。

接着让其他同学逐一点评表演的同学。

2.新的文化生活方式传入的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结合图7-47、7-48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可选取下面其中一种教学建议。

教师围绕读报和看电影进行设疑,让学生进行探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办报的国家之一,为什么课文把读报纸当成新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从当时报纸上反映的新的社会思潮、社会变化等方面分析。


3.社会习俗改变的教学建议
剪发辫在第三课有所涉及,在此,应突出强调其在社会习俗的改革中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关于缠足,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向周围长辈了解(或利用各种传媒了解)妇女缠足的过程,从而体会放足对中国妇女地位提高及生活改变的意义。

教师也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你认为周围哪些社会习俗属于陋习?它们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人们放弃陋习?”
[头脑中的变化]
1.科学思想渐入人心的教学建议
师生一起阅读教材,观看活动设计中的表格,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谈谈: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入?(如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


2.民主观念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对于称呼的改变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品来表现出清朝时期和民国时期称呼的不同,并让学生对表演同学给予评价。

教师在总评时可让学生思考造成称呼差异的原因。

婚姻变化部分,教师可让学生看阅读卡,了解西方新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然后给学生提供一段材料,让学生分析这则广告在当时的意义。

材料:1902年在《大公报》上,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其条件是“一要天足。

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

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3.妇女地位提高的教学建议
教师先让学生看图7-51,问学生从这则报道中获得哪些信息?从而引导学生从事件背后分析原因。

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妇女缠足问题探讨,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妇女地位的提高。

教师也可让学生对周围最年长的妇女和自己的母亲分别进行一个调查采访,并写一篇调查报告作为这个问题的课后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