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pdf

合集下载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

《文字学概要》复习资料一、文字形成的过程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亖鹿——数字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形声字4、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5、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6、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二、汉字的性质(P10—P20)(一)分析汉字的性质,重点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上。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

《文字学概要》复习资料一、文字形成的过程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亖鹿——数字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形声字4、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5、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6、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二、汉字的性质(P10—P20)(一)分析汉字的性质,重点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上。

读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之《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读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之《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文化长廊读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之《文字的分化和合并》杨立杰 青岛大学摘 要: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是一部关于汉字的经典之作,在文字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就《文字的分化和合并》一章,从两个方面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是关于汉字的合并与分化问题,二是关于同源字、同源词问题。

关键词:《文字学概要》;分化与合并;同源字;同源词作者简介:杨立杰(1993-),女,汉族,山东潍坊人,青岛大学2016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196-01一、关于汉字的分化和合并(一)汉字分化的两种情况在《文字的分化和合并》一章中,裘锡圭先生从多个方面系统地阐释了分散多义字职务的方法,包括:异体字分工、造跟母字仅有笔画上的细微差别的分化字、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造分化字、造跟母字在字形上没有联系的分化字四种主要方法。

基本概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汉字可以表示多种含义,后来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又造出一个或几个字来分担各个义项。

如,食物的“食”字原来有“喂食”的含义,后来在右边加一个音符“司”分化出“饲”字特地表示“喂食”的意义。

书中举的大部分例子都属于这一种情况。

另一种则与之截然不同。

人们在创造汉字时,经常会创造出两个或多个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文字,即异体字。

其中有一种异体字在创造之初代表同一个词,但随着汉语中这个词意义的增加,这组异体字的字义也增加了。

后来某一时段这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分别承担了其中某一义项,并由这个义项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各自的意义系列。

随着分化时间的久远,意义差别越来越大,有时读音也会改变,人们便不再把它们当成异体字,而常常会被看作是毫无内在联系的两个字。

(二)注重共时与历时两种方法裘先生在第一大部分的第一小部分中通过共时与历时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讲述了分散多义字职务的四种主要方法,在第二小部分中,又补充说明了分散多义字职务的其他方法,其中一条是“用假借字来分担多义字的部分职务”。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文字学目录一、文字形成的过程二、汉字的性质·汉字:合体字,准合体字,独体字·字符(文字所使用的符号):1意符(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又分形符和义符形符:通过自己的形象表达意义义符:不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2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3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三、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一)关于汉字形成的讨论(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1字体简化2字形简化·字形繁化:A纯粹外形上繁化B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增加偏旁、注意符)·汉字结构上的三项变化:① 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② 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③ 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四、形体的演变(上):古文字阶段的汉字(一)商代文字(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1甲骨文(甲骨卜辞)2金文(钟鼎文)(二)西周春秋文字(线条化,平直化)1金文2鸟虫书(楚,宋,蔡,吴,越)3籀文(周宣王时期的文字)4大篆(三)六国文字1金文2玺印文字3货币文字:A布(象铲形) B刀 C圆钱 D蚁鼻钱(象海贝形)4陶文5简帛文字·“古文”(科斗文)·小篆:A字形进一步趋于规整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B一部分字形经过明显简化(四)秦系文字1石刻文字(诅楚文)2金文3印章封泥文字4陶文5漆器6简帛文字(五)隶书的形成:秦和西汉早期的隶书五、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1石刻和墓志文字2简牍文字:A敦煌汉简B居延汉简C罗布泊汉简(楼兰汉简)3帛纸文字4其他:铜器,漆器,陶瓷器,墓砖,墓壁,买地券、锁墓券、衣物券上的文字(二)汉代隶书的发展(字形构造,书体两方面)隶书:佐书史书:汉代人官方文书所用的隶书书体1汉隶(八分、分书、分隶):结体一般都是房方而规整。

向右下方的斜笔几乎都有捺脚,捺脚往往略向上挑。

也谈文字的借用现象--读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

也谈文字的借用现象--读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

示“ 一 只” , 与“ 两只( 壁) ” 相对 。 我 们就可 以说 “ 一 只”
的“ 只” 借用 了表“ 获” 的“ 复” 的字形。 音借 , 即假借 , 是汉字 中大量存在的文字借用现
象。 如“ 其” 本是表示“ 簸箕 ” 这个词的本字 , 后来被虚
字形对它也适合而借用这个字形 , 是形借 ; 由于另一 个词 的音跟它相同或相近而借用这个词的文字 , 是
5 5

候, 至少要用一个载体( 字音或字形 ) 来表示所借的


义: 借音 时必须连带着借 其载体——形 , 借 形则不
需要。
喜 2 /
图 1 假借的过程
借用 的层次性体现 了汉字形音 义三者密切 的
关系。
( 二 . ) 借 用的 类型
我们可以看到 。音 1 实 际上就是表 “ 簸箕 ” 的
“ 其” 的音 , 音2 是表虚词的“ 其” 的音 , 借用音 1 来表
示音 2 , 同时也借用 了音 1 文字的形 。 而同义换读 , 即义借 , 则有些特殊。由于同义换
三种借用除 了同义换读是本有其 字的借用外 , 形借和假借都分两种类型 : 本有其字的借用和本无
其字的借用。
1 . 本无其 字 的借用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3 — 1 3
表虚词 的“ 其” 在借用“ 簸箕” 本字 “ 其” 表音时, 连带 着也借用了“ 其” 的字形 。 陈梦家在其《 中国文字学》 中 的一个图示能很直观地说明假借的过程[ ( 见图1 o
【 作者 简介】 谢 雨丽( 1 9 8 9 一) , 女, 山西太原人 , 在读硕士 , 主要从 事古代 汉语研 究。

论汉字的性质_裘锡圭_文字学概要_之_汉字的性质_读后感

论汉字的性质_裘锡圭_文字学概要_之_汉字的性质_读后感
汉字表音趋向的主要表现是同音假借假借转化为形声恰恰说明汉字系统对纯粹的音化符号难以接受而增加意我们在课本上也经常看到一个字加上声符主要是为了区别同形声符是别义的而不是适应标音而产生的恰是形声造字法瓦解了汉字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表音趋向目的不同源于性质不同构音造字法产生的意义证明了汉字造字以意义为核心的性质

收稿日期 : 2003- 11- 16 作者简介 : 李剑影 ( 1979- ) , 女 , 辽宁阜新人 , 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2001 级研究生。
44
李剑影 : 论汉字的性质 从上图可以看出 , 汉字是由意符、音符、记号或单独 , 或循环组合构成的 , 所以裘先生称汉字为意 符音符记号 文 字 , 由于 # 记号几乎都由意符和音符变来∃ , 汉字也可以称 为意符音符 文字 , 这显然 是从汉 字记录汉 语的主 要方式 这 一角度来讲的。同时 , 裘先生又从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角度 , 称 汉字为语素 - 音节 文字 , 记录 语素的 汉字是 大量的 , 记录音节的汉字主要是一些音译词等 , 如 # 达鲁花赤∃ 这四个汉字。下面综众家观点 , 谈论一下我对裘 先生这两个 命 题的看法。 一、语素 - 音节文字 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 , 这是没有争议的 , 问题主要在汉字记录音节上。# 达 鲁花赤∃ , 从形式上 看 , 一个汉字 记 录一个音节 , 似乎汉字是代表音节的 , 但这只是个别现象 , 什么叫做音节文 字 ? 我们 先看一 下下面这 个说法 : # 表 音 文字是指这样一种文字体系 , 它的产生前提是对语音的分析 , 将语音分析出音素、音节 , 或更大的语 音单位 , 然后 创 造出一定量的符号去记录其中某一特定层次的语音单位。 % %这种符号 , 便是音符。音符为字母 的 , 是字母文 字 ; 音 符为音节的 , 是音节文字。 ∃ &1∋由上可看出 , 音节文字不是个别现象就能形成的 , 它是一个系统 , 用少数 音节记录一 个 语言中所有的语音现象 , 并且固定 , 有规律可循 , 而汉字记录音节是什么样的呢 ? 相同的音节有时需要 不同的汉字 来 记录 , 而一个汉字有时能记不止一个音节 , 几乎完全是随意的 , 不能作为汉 字的根 本性质。 并且 , # 世界各 种语言 的 单位都大同小异 , 作为纪录语言的各种文字在记录单位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 &2∋所以说 , 不仅是汉字作 为音节文字 的 理由不充分 , 就是这一讨论角度也是有待商榷的。 二、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汉字是构音文字 , 这没得说 , 从图表中就可以看出 , 造字之初 , 汉字都是围绕着意义构建起来的 , 那就看一下 另 外两种造字方式。 构音。一个是形 声字 , 一 个是假 借字 , 两者 是有 先后 关系 的 , 王 宁先 生通 过对 形声 字历 史的 研究 , 得出 结论 : # 汉字表音趋向的主要表现是同音假借 , 假借转化为形 声 , 恰恰说明 汉字系统对 纯粹的音 化符号 难以接 受 , 而增加 意 符 , 正是它坚持自身 表意特性的一个重要 手段。 ∃

裘锡圭与《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与《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先生与他的《文字学概要》【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裘锡圭先生其人和其在文字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与成就。

介绍了裘先生《文字学概要》一书的创作情况,并结合本书的特色浅谈了对本书的理解。

【关键词】裘锡圭,文字学,文字学概要一、裘锡圭先生简介裘锡圭先生1952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从师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专攻甲骨学与殷商史。

同年胡厚宣教授奉调北京,裘先生亦随其师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

1960年研究生毕业后,他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在朱德熙教授影响下,对战国文字产生浓厚兴趣。

裘先生从1974年开始先后参加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云梦秦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江陵望山楚简、郭店楚墓竹简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献的整理工作。

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汉字学、古汉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裘锡圭先生的学术思想及成就裘锡圭先生长期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力求做到比较全面地掌握资料,尊重但又不囿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能注意地下发现的古文字资料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印证,在汉字学、殷墟甲骨文、战国文字和汉简的考释、利用地下文字资料对先秦秦汉古籍的校读以及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中国古典学的重建与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 文字学研究裘锡圭先生最早明确区分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和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这两个不同层次的符号,他把后者叫作字符。

他指出,文字的性质应当由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来决定。

他把字符分为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种。

他认汉字在早期阶段(隶变以前)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后的汉字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来看汉字的性质,他同意把汉字看作语素、音节文字。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这部文字学著作总结了旧小学和二十世纪以来文字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中也涵盖了裘先生三十年来古文字研究和汉字学研究的体会,确实是一部关于汉字的通论性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非常适用的教材。

它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形成、发展、演变、结构、假借、分化、合并、形音义关系、整理和简化等问题。

内容充实,资料丰富,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方法科学,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关于汉字的性质关于汉字的性质问题,历来存在诸多学说。

从最初简单地将汉字归为表意文字,到20世纪40年代“过渡文字”说,再到之后的“表词—音节文字”说、“音节—表意文字”说,对汉字性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在本书中,裘先生第一次明确指出,所谓文字“符号”实质上有两类不同层次的概念:一是把文字看作记录语言的符号,就这点而言,任何文字都具有表音表意记词的功能;一是指文字本身所由构成的符号,亦即字符。

《概要》指出,文字体系的性质是由字符即构字符号来决定的。

字符可分为表意的念符、炎音的音符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三大类。

有些表意符号随着汉字的演变而丧失其表意作用,音符也可能随语音的演变而丧失其表音作用,都转化为记号。

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看,汉字不应该简单地成为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一音节文字”。

语素一音节文字跟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是从不同的角度给汉字起的两种名称。

意符和记号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因而上面两种名称是不可以并存的,相较之下,语素一音节文字这个名字对早期和晚期的汉字都适用。

二关于汉字的形成和起源汉字作为完全或者基本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其形成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像“汉字起源于何时”这样的问题都是极不严谨的。

探究汉字的起源,追溯的应该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应该寻求汉字如何从原始的图画文字演变为成熟的文字体系的。

裘先生强调“文字体系”,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两种符号“偶然同形,就断定它们之间有传承关系”。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文字学概要》这本书写的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我觉得每个中文系的学生,乃至每个对汉字感兴趣的童鞋都可以读一读。

本书不是简单的学术介绍,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治学心得的。

作者本人的研究心得,这点最为宝贵,是时下通行的各类教材最为缺乏的。

三书说道就是作者明确提出的,虽然现在谈文字学的老师通常还是使用传统的六书,但从科学的角度谈,作者明确提出的三书说道更存有说服力。

书中举了大量的例证,我曾把这些例子全部整理了出来,闲来无事看一看,很是有趣。

除了例子,除了理论。

例子就是用以证明作者的文字学理论的。

对于流俗通行的.许多观点,作者展开了深入细致认真的辨析,客观实在,不参杂个人仇恨,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科学的、体系严格的观点。

凸出的是在术语的使用上。

作者辨析了流俗对于文字学术语的许多滥用之处,严格的纠正。

现在许多中文系早年的人缺少严苛的语文训练,常常闹笑话。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语文老师,以及他们所教出的非中文系学生,盲目的把“错别字”与“通假字”混为一谈。

这就是缺少基本的语文常识的整体表现,令人很心痛。

在简繁字的问题上,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原文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汉字发展的历史是简化与繁化并存的,简化是汉字发展过程中主流的趋势,但是,在汉字的字形已经稳定的前提下,单纯为了减少笔画而破坏汉字的结构,这样的做法是很值得商榷的。

就是啊,汉字字体由篆书至楷书,字型由繁琐至直观,这都就是汉字精简的历史事实。

但是,自楷书构成之后,中国汉字的结构已经平衡除斥了一千多年。

楷书(繁体字)虽然象形功能大大弱化,但在汉字的结构上,它就是可以分析的。

而现在的简化字,不是根据文字学的原则去的,而是纯粹为了省却笔画、书写直观而来的,这就引致许许多多的汉字变为了“记号字”,变为了完完全全须要死记硬背的记号,而再也不是形体结构上可以分析的了。

最后,我们之所以有偏见,(或者说之所以愚蠢。

)只是因为我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够深入。

理解消除隔膜,理解消除偏见。

裘锡圭文字学笔记

裘锡圭文字学笔记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 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二、关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1. 汉字形成过程的起讫时间现有的相关资料:古汉字资料:甲骨文+金文与原始汉字产生有关的资料:刻画符号a形体简单的几何符号(以仰韶文化遗址陶器刻画为代表)b象具体事物之形的符号(以大汶口遗址陶器刻画为代表)◆对仰韶文化遗址陶器刻画性质的探讨两种不同看法:认为是文字认为只能看作符号而不能看作文字作者观点:不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也不是原始文字论证角度1=民族学立场论证角度2=与古汉字中象具体之形的符号的比较结论=上述几何符号不是文字,少量符号为汉字吸收,大多与汉字形成无关◆对大汶口遗址陶器刻画性质的探讨两种不同看法:认为是文字认为不能看作文字,而“属于图画记事性质”作者观点:很有可能是原始文字论证角度=生产水平与对语言的要求结论=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2. 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不会早于夏代◆应是在夏商之际(前十七世纪)论证:‧不可信的文字材料:※商代前期的零散资料※其它几何型符号‧可信的文字材料:商代后期的汉字特点1=距离完整汉字体系的形成已有相当时间特点2=仍有原始迹象(完整汉字体系与原始文字的并存)第七章表意字一表意字的定义按照作者的观点,三书应归纳为表意、假借和形声三类。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这部文字学著作总结了旧小学和二十世纪以来文字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中也涵盖了裘先生三十年来古文字研究和汉字学研究的体会,确实是一部关于汉字的通论性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非常适用的教材。

它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形成、发展、演变、结构、假借、分化、合并、形音义关系、整理和简化等问题。

内容充实,资料丰富,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方法科学,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关于汉字的性质关于汉字的性质问题,历来存在诸多学说。

从最初简单地将汉字归为表意文字,到20世纪40年代“过渡文字”说,再到之后的“表词—音节文字”说、“音节—表意文字”说,对汉字性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在本书中,裘先生第一次明确指出,所谓文字“符号”实质上有两类不同层次的概念:一是把文字看作记录语言的符号,就这点而言,任何文字都具有表音表意记词的功能;一是指文字本身所由构成的符号,亦即字符。

《概要》指出,文字体系的性质是由字符即构字符号来决定的。

字符可分为表意的念符、炎音的音符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三大类。

有些表意符号随着汉字的演变而丧失其表意作用,音符也可能随语音的演变而丧失其表音作用,都转化为记号。

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看,汉字不应该简单地成为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一音节文字”。

语素一音节文字跟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是从不同的角度给汉字起的两种名称。

意符和记号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因而上面两种名称是不可以并存的,相较之下,语素一音节文字这个名字对早期和晚期的汉字都适用。

二关于汉字的形成和起源汉字作为完全或者基本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其形成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像“汉字起源于何时”这样的问题都是极不严谨的。

探究汉字的起源,追溯的应该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应该寻求汉字如何从原始的图画文字演变为成熟的文字体系的。

裘先生强调“文字体系”,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两种符号“偶然同形,就断定它们之间有传承关系”。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60-160页
主题词: 文字学;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近代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理论体系框架;哲学社会科学;
传统研究方法;封建土地所有制;马克思主义观点
摘要: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属社科类图书、专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裘锡圭著。

商务印书馆1988年初版,1990年再版,29万字。

该书是作者多年教学和研究的结晶。

它从汉语实际出发,突破文字学的传统研究方法、范围,全面、系统而独创地阐述了文字学理论、...。

论汉字的性质--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之《汉字的性质》读后感

论汉字的性质--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之《汉字的性质》读后感

论汉字的性质--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之《汉字的性质》读后

李剑影
【期刊名称】《安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16)001
【摘要】本文对裘锡圭先生关于汉字性质的两个观点: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意符音符记号文字,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并用图表的方式综合两个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汉字是构意文字.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李剑影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2
【相关文献】
1."汉字法律,功用透视——兼论"汉字法律"的性质 [J], 蔡薇;易花萍
2.论汉字性质复杂的原因兼谈汉字的性质 [J], 陈丹
3.近百年来汉字学通论性质著作中“汉字起源说”综述——兼谈“汉字起源于图画说”的内涵 [J], 王颖
4.论判定汉字性质的标准及汉字的构意性质 [J], 陈淑梅
5.汉字学研究的总结和发展——评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J], 詹鄞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