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8
• 班杜拉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 互作用
• 环境决定论认为行为(B)是由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E) 决定的,即B=f(E);
• 个人决定论认为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即 E=f(B);
• 班杜拉则认为行为、环境与个体的认知(P)之间的影响是 相互的,但他同时反驳了“单向的相互作用”即行为是个 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的函数,即B=f(P,E),认为行为本身 是个体认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副产品,即B:f(P*E)。 班杜拉指出,行为、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的因素) 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个因素 放在比其他因索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 因索可能起支配作用。他把这种观点称为“交互决定论”。
• 儿童的行为由外塑而渐内发,这既是个体逐渐成熟的结果,更是教育 引导的结果。不仅要用各种标准来规范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引导 学生认同、采纳这些标准,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成长为具有自 我调控能力的人。
• 自我效能是一种期望结构,具有动机的性质。学生自我效能的高低, 影响他对任务的选择、投入、努力的大小及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教 师应帮助学生保持相对准确但却是较高水平的期望和效能,避免让学 生产生无能的错觉。要培养学生具有能力是可变的信念,减少相对能 力信息。通过给学生布置有相当挑战性但难度又合理的任务和作业, 让他们在这些任务上取得成功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往往比说教 更有说服力。
• 班杜拉把这三种强化作用看成是学习者再 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B
6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学习理论
• 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多 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依 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
• 2、重视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 得。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 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 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 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B
10
自我评价的标准是怎样获得的呢?
• 班杜拉认为既是奖励与惩罚的产物,同时 也是榜样影响的结果。例如,如果父母只 在孩子取得高分时才予以表扬,很快孩子 就会把这种高标准变为自己的标准。同样, 如果榜样为自己设立高标准,受其影响, 儿童也会为自己设立高标准。
• 班杜拉认为儿童更愿意采纳同伴而不是成 人的标准,因为相对来说,同伴的低标准 更易达到。
B
11
自我效能理论
•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 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 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也就是个体在面 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 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也可称 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 我效能期待”等。
B
12
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五种因素
B
9
自我调节理论
• 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 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 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人能依照自我确立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自我具备提供参照机制的认 知框架和知觉、评价及调节行为等能力。他认为 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通过自 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调节。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 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经过上述三 个过程,个体完成内在因素对行为的调节。
社会学习理论
主讲人:高彦 090404022
B
1
班杜拉简介
•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1925年出生
在加拿大的Mondare。在加拿大一个
小的农业社区成长。1949年从不列颠
哥伦比亚大学或文学士学位。1952年,
从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
从美国心理学会获得杰出成就奖,从加利福尼亚州 心理学会获得科学家奖。1974年,班杜拉被选为 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77年,他被命名为认知理 论之父。1980年他被选为西方心理学会会长。 1989年,他又在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任职
• 第四,情绪和生理状态。在充满紧张、危险的场合或负荷 较大的情况下,情绪易于唤起,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
生理状态会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 第五,情景条件。某些情境比其它情境更难以适应与控制。 当个体进入一个陌生而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会降低自
我效能的水平与强度。
B
13
社会学习理论的意义
•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需要强化,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 学习,因此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对儿童来说,不仅教师、父母、 同伴是重要的榜样,大众传媒也是重要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和父母 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要注意儿童与哪些人交往, 阅读的书籍,观看的电影、电视、录像是否健康等。
交互决定论
• 班杜拉将这些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和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
•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包括学习的遗传机制、以环 境刺激信息为基础的对行为的预期、社会的预兆 性线索等。
• 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包括替代性强化(观察者看到 榜样或他人受到强化,从而使自己也倾向于做出 榜样的行为)和自我强化(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 的标准时,他们以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 维持自己行动的过程)。
• 第一,行为的成败经验。指经由操作所获得的信息或直接 经验。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
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 估,使人丧失信心。
• 第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 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
• 第三,言语劝说。包括他人的暗示、说服性告诫、建议、 劝告以及自我规劝。
B
14
B
4
学习的四个过程
• (1)注意过程。如果没有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就不可能去模 仿他们的行为。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榜样常常是因为他们 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更有权力、更成功等。
• (2)保持过程。人们往往是在观察榜样的行为一段时间后, 才模仿它们。因此需要将榜样的行为以符号表征的形式储 存在记忆中。
• (3)动作再生过程。观察者只有将榜样的行为从头脑中的符 号形式转换成动作以后,才表示已模仿行为。要准确地模 仿榜样的行为,还需要必要的动作技能,有些复杂的行为, 个体如不具备必要的技能是难以模仿的。
•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行为结 果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发的行为结果的影响, 即自我调节的影响。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设立目标、自我 评价,从而引发动机功能来调节行为的。
• 4、主张奖励较高的自信心。一个人对自己应付各种情 境能力的自信程度,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面临困难的情境, 应付困难的程度以及个人面临困难情境的持久性。如果一 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预期,在面临困难时往往会勇 往直前,愿意付出较大的努力,坚持较久的时间;如果一 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和逃 避行为。因此,改变人的回B避行为,建立较高的自信心是7 十分必要的。
B
3
观察学习理论
• 班杜拉(1965)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部电影。在电影中 一个成年男子对充气娃娃表现出踢、打等攻击行为,影片 有三种结尾。将孩子分为三组,分别看到的是结尾不同的 影片。奖励攻击组的儿童看到的是在影片结尾时,进来一 个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表扬和奖励。惩罚攻击组的儿童看到 另一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责骂。控制组的儿童看到进来的成 人对主人公既没奖励,也没惩罚。看完电影后,将儿童立 即带到一间有与电影中同样的充气娃娃的游戏室里,实验 者透过单向镜对儿童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到 惩罚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而另外 两组则没有差别。在实验的第二阶段,让孩子回到房间, 告诉他们如果能将榜样的行为模仿出来,就可得到橘子水 和一张精美的图片。结果,三组孩子(包括惩罚攻击组的 孩子)模仿的内容是一样的。说明替代性惩罚抑制的仅仅 是对新反应的表现,而不是获得,即儿童已学习了攻击的 行为,只不过看到榜样受罚,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 (4)强化和动机过程。班杜拉认为学习和表现是不同的。人 们并不是把学到的每件事都表现出来。是否表现出来取决 于观察者对行为结果的预期,预期结果好,他就会愿意表 现出来;如果预期将会受到惩罚,就不会将学习的结果表 现出来。因此观察学习主要是一种认知活动。
B
5
强化的三种方式
• 外部强化 • 自我强化 • 替代性强化
B
2
• 班杜拉(A.Bandura)不同意华生和斯金纳的外 界刺激是行为的决定因素的观点,相反,他认为 人的认知能力,对行动结果的预期直接影响人的 行为表现。他把强化视为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 信息,即强化物的出现等于告诉个体行为后果将 带给他的是惩罚或奖赏,人们正是根据这种信息 的预期决定自己的行为反应的。同时,班杜拉还 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中,只有站 在社会学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发展。他将自己 的理论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