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震分析及计算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台湾9.21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建筑抗震基本要求
1.地震实际烈度高于设防烈度
按台湾地区当时的地震区划图,位于震中的南投县和台中县属二区,其对应加速度峰值相当于我国地震区划烈度8度。而实际等震线表示PGA已经达到9~10度,在日月潭和名间乡新街国小测得最大加速度分别高达11 度,远高于区划的设防烈度。
2.建设场地特性影响
(1)断层影响:断层两侧六公里地区内建筑物受损分布密集,占总数的60%。(2)液化现象严重:员林白果山麓、大里市区和台中港最严重,原因是场地土层中含饱和粉沙土、地下水位高或系人工填海造地。
(3)盆地效应:台北地区距震中150KM ,地震烈度相当8-9度,有300多栋建筑物损坏;埔里镇距震中20KM ,烈度相当与10~11度,建筑损坏严重;破坏均由于场地特征周期与建筑结构周期相近,在地震波长周期分量作用下产生共振所导致。
(4)软弱地沉陷:邻近河川和故河道地区,如台中港码头的破坏。
3 建筑结构(人为因素)问题
(1)规划设计问题
在破坏的房屋建筑中,1974年以前建造者占40%,1975~1982年建造者占20%。这是因为台湾的建筑耐震设计规范是于1974年参考美国UBC规范修订并于1982年大幅度修正后颁布的,在此之前缺乏专门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法规,大部分木、砖、土坯结构、低层老旧砖砌体房屋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抗震。在结构抗震设计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a )结构体系不良:平、立面不规则、高宽比太大、软弱楼层存在,使水平剪力的传递与分布不均匀;
(b)含薄弱层结构:底楼为骑楼或挑高,店面大开间用于商业用途,办公楼底层挑高成开放空间,墙体不落地或被拆除、地下室抽梁抽柱形成停车场或休闲设施。墙体总量较上部楼层少,破坏总数占25%;
(c)柱数量太少,结构体系的冗余度不足,个别柱破坏导致结构整体倒塌;(d)柱断面过小:有些新建低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了美观将柱子宽度缩至墙体厚度(异型柱);
(e)柱配筋问题:主筋排列太密,混凝土握裹力不够;主筋搭接在同一标高处,形成薄弱截面:柱中预埋管管径过大或偏心,导致柱有效断面减小;
(f)短柱效应集中表现在学校建筑中由于纵墙,开窗,窗台将柱下部约束,使柱原有的抗弯有效长度变短:或填充墙不到顶,对柱子起约束作用形成短柱;(g)商住和学校建筑底层纵向(平行于骑楼或走廊方向)墙量太少,成为软弱层;二层以上采用悬臂楼层或外走廊(学校),当楼层较多时重心不稳,地震时倾覆或破坏一层的墙、柱;
(h)地下室为了增加停车位或车道布置,取消部分上层剪力墙或核心筒墙体,地下形成薄弱层;
(i)地震时相邻建筑物相互碰撞,造成破坏。
(2)施工质量问题
(a)不按图施工:柱子主筋搭接长度不够、在梁柱接头处搭接(应在楼层中间)、搭接高度没错开、节点处箍筋对混凝土约束不够)
(b)梁柱端部箍筋弯钩没达到135度,且间距太大(200~300),甚至未配箍筋;(c)钢筋保护层厚度太小,握裹力不够,混凝土裂缝过宽,钢筋锈蚀;
(d)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使柱核心区面积减小,承载力和延性严重折减;(e)混凝土中混有杂物、振捣时加水或时间太长己初凝仍然使用:
(f)楼梯没用钢筋或小梁与墙体连接,地震时断裂,影响逃生;
(g)饰面板材没采用挂钩,采用直接粘贴方式;
(h)挡土墙与主体结构之间距离太近,挡土墙滑移导致结构开裂。
(3)使用管理问题
(a )装修工程擅自拆墙,甚至破坏梁、柱,改变结构体系,形成软弱层(如住宅变为营业场所等);
(b )违法违规进行不当的增层、扩建,增加原有建筑物的梁、柱和基础的负担,或产生偏心,而原结构没有同时加固;
(c )维护知识和文件不全,造成紧急救难及补强修复的困难。
2、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
1、桩基,桩端伸入稳定土层内一定深度。
2、深基础,基底位于稳定土层内一定深度。
3、加密法、振冲法等进行处理,处理到液化土层的下界面,并进行标准贯入锤击数判别为非液化土。
4、用非液化土全部替换液化土层。
5、处理到基础边缘外一定宽度。
3、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
1、加密法、振冲法或换土等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到液化土层的一定深度。
2、地基处理后的液化指数应小于5。
3、处理到基础边缘一定宽度。
4、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措施:
1、选择合理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以减小
偏心。
2、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3、减轻上部结构的重量和荷载。
4、增强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和均匀性、对称性,合理
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沉降不均匀敏感的结构形式。
5、管道穿墙,要留有足够的沉降量或采用柔性接头。
5、可不进行桩基础抗震设计的建筑
1、砌体房屋
2、上部结构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建筑
3、设防烈度7、8度时的下列建筑:
(1)、一般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建筑
(2)、不超过8层和高度不超过25m的一般民用框架建筑(3)、基础荷载与上述建筑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破坏形式
1、框架柱(柱端弯剪破坏;柱身剪切破坏;角柱破坏;短柱破坏;柱牛腿破坏)。
2、抗弯、抗剪承载力不足,箍筋太稀,对混凝土约束差,在压、弯、剪作用下,达到极限承载力。
3、框架梁(梁端垂直和交叉裂缝)。
4、纵向钢筋屈服,此时剪力增加超过承载力。
5、梁柱节点(斜裂缝;交叉裂缝;梁筋锚固破坏)。
6、受剪承载力不足,约束箍筋太少,梁筋锚固长度不足,施工质量没有保证。
7、填充墙受剪承载力低,变形能力低,墙体与框架缺乏有效拉结,易发生剪切破坏,导致散落。
8、剪力墙连梁剪切破坏,由于连梁跨度小,高度大,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形成X 形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