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1

合集下载

第1章线性代数

第1章线性代数

第一节 二阶、三阶行列式
第一章 行列式
hang lie shi
二阶、三阶行列式的概念在中学已有介绍,在此进一步复习巩固。
一、二阶行列式
对于二元线性方程组
aa1211xx11

a12 x2 a22 x2

b1 , b2 ,
由消元法得
((aa1111aa2222

a12a21 )x1 a12a21 )x2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一章 行列式
行列式的概念是由解线性方程组 引入的,是线性代数中最基本的内容, 也是学习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的理论基 础。本章主要包括行列式的概念、性 质、展开及应用——克莱姆法则。
目录
1 第一节 二阶、三阶行列式 2 第二节 n阶行列式 3 第三节 行列式的性质 4 第四节 行列式的展开 5 第五节 行列式的应用
研究问题的简捷,引入记号
第一章 行列式
hang lie shi
a11 a12 a13 D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来表示变形方程(1-3)中 x1的系数,它是由未知量系数排成三行三列构成的,
称为三阶行列式,即
a11 a12 a13
D a21 a22 a23 a11a22a33 a12a23a31 a13a21a32 a13a22a31 a12a21a33 a11a23a32
显然, D1 ,D2 可看作是以 b1 ,b2 为一列分别取代D中第1列、第2列得到。
于是,方程组的解可表示为
x1

D1 D



x2

D

由此,二元线性方程组可通过其未知量系数、常数项构成的二阶行列式

线性代数第一章

线性代数第一章

0 0
a11a22 ann
ann
除了以上三种特殊行列式外,还有以下对角行列式和三角行列式:
a2 ,n1
a1n
a1n
a11 a12
a1n
a2 ,n1 a2n a21 a22
an1
an1 an2
ann
an1
n ( n 1)
(1) 2 a1na2 ,n1 an1 ,
1.2.4 特殊行列式
定义4
(4)如果行列式 D 中元素满足 aij aji ,则行列式 D 称为对称行列式.
(1-3)
1.2.1 二阶行列式
定义1
二元线性方程组的解(1-2)可简单表示为
x1
D1 D
,x2
D2 D
(D 0) .
(1-4)
其中, D a11 a12 为方程组未知数的系数所组成的行列式,称为方程组的系数行列 a21 a22
式;D1
b1 b2
a12 a22
(用方程组的常数项代替系数行列式的第 1 列);D2
uvgh
分析:按行列式的定义,它应有 4! 24 项.但只有 adeh,adfg,bceh,bcfg 这四项不为
零.与这四项相对应列标的排列分别为 1 2 3 4,1 2 4 3,2 1 3 4 和 2 1 4 3,它们的逆序数分
别为 0,1,1,2,所以第一、四项应取正号,第二、三项应取负号.
解: D adeh adfg bceh bcfg .
行列式的和,即
a11
a12
bi1 ci1 bi2 ci2
a1n
a11 a12
bin cin bi1 bi2
a1n
a11 a12
bin ci1 ci2

线性代数教材(1)

线性代数教材(1)

线性代数教材简介线性代数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向量空间及其上的线性变换。

线性代数在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教材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全面且易于理解的线性代数知识,以帮助他们建立对线性代数基本概念和技术的扎实理解。

目录1.引言–什么是线性代数–线性代数的历史和应用–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2.向量–向量的定义和表示–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数量乘法–向量的线性组合–向量的内积和外积3.矩阵–矩阵的定义和表示–矩阵的加法和减法–矩阵的数量乘法–矩阵的乘法–矩阵的转置和逆4.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表示–线性方程组的解集–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5.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定义和表示–线性变换的性质–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线性变换的复合和逆变换6.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应用7.矩阵的相似性–矩阵的相似性定义–矩阵的相似对角化–矩阵的特征分解详细内容1. 引言什么是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研究向量空间及其上的线性变换的数学学科。

它研究向量的线性结构、线性方程组的解集、线性变换以及与线性变换有关的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内容。

线性代数的历史和应用线性代数作为一门学科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数学家对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理论进行了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性代数渐渐成为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在学习线性代数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包括向量、矩阵、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变换等。

本教材将逐一介绍这些基本概念,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用途。

2. 向量向量的定义和表示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用有序数对或有序三元组表示。

向量可以表示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力量等物理量。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线性代数1和线性代数2

线性代数1和线性代数2

线性代数1和线性代数2
线性代数是数学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支,它是研究数学中各种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基础。

线性代数1和线性代数2是完成数学学习必备的两门线性代数课程,本文将对这两门课程进行介绍并对它们新学习者感兴趣的方面加以说明。

线性代数1是研究线性系统、向量空间、矩阵等一般形式的线性方程的概念的一门课程。

它的内容涉及到向量空间的定义和运算、矩阵的表示和求解、矩阵的特征值、行列式的求解、方程组的求解、线性变换等。

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对线性系统和线性变换有更加深刻和系统的认识。

线性代数2是深入研究线性可加性、线性无线性性能、线性函数的研究的一门课程。

它的内容涉及到矢量分析、线性函数的微积分、线性变换的基础知识、内积空间等,其中,最关键的是内积空间的理解和使用。

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线性无线性性能,加深对线性变换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解决线性函数类型的问题。

线性代数1和线性代数2是数学中必修的两门课程,它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抽象理论价值,掌握它们可以帮助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中的解决问题。

在学习这两门课程时,除了学习本身的知识外,学习者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好地分析解决复杂的问题。

总之,线性代数1和线性代数2是受到学习者的普遍重视的两门重要的数学课程,在研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解决问题时,其概念和方
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想要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两门课程,学习者除了学习本身的知识外,还需要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线性代数 (1)

线性代数 (1)

! * ! ! * % & *
则 " # 的解可以写成简单的表达式 ! ’ .
*! $ *% $ ** # !!# !!# !& %& *& * * * 它的结构与前面两个未知量的情形类似 "
! 例! $#"解线性方程组 % #’ .&( +, # * #,% .&! +’/ " % ’! 解 !*& * ! % * ! ’% !
! $!! 二阶行列式 " 三阶行列式简介
在初等代数中 ! 我们已求解过二元 " 三元线性方程组 " 下面介绍用二阶 " 三阶行列式 的方法来求解二元 " 三元线性方程组 " ! $! $!! 二阶行列式 为了便于记忆 ! 我们引进记号 & ! ! ! ! ! ! % %’ ! % % ! ! % ! ! % % 并把它叫做二阶行列式 " 它含有两行和两列 ! 横写的叫做行 ! 竖写的叫做列 " 行列式中的 数又叫做行列式的元素 ! ! ! % 就是 在 第 ! 行 " 第 % 列 上 的 元 素 " 从 上 式 我 们 得 知 ! 二 阶 行 列式是这样两个项的代数和 # 一个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 $ 又叫做行列式的主对角线 % 两个 元素的乘积 ! 取正号 ! 另一个是从右上角到左下角 $ 又叫做行列式的次对角线 % 两个元素 的乘积 ! 取负号 " 那么 ! 对于含有两个未知量 # # !! % 的线性方程组
*&
! ! ! ! ! %
$ !!*! &
& ! ! ! %
$ !!*% &
"

线性代数第一章课件

线性代数第一章课件

(五)性质5:把行列式的某一列(行) 的各元素乘以同一数,然后加到另一列 (行)对应的元素上去,行列式不变.
(以数 k 乘第 j 列加到第 i 列上,记作:ci kc j 以数 k 乘第


j 行加到第 i 行上,记作: ri krj )
a11 a21 an1
a1i a2i ani
a11
aij
的第一个下标i称为行标,表明该元
素位于第i行,第二个下标j称为列标,表明 该元素位于第j列,位于第i行第j列的元素称
为行列式的 i, j 元


a11 到 a22 的实联线称为主对角

线, a12
a21
的虚联线称为副对
角线 。
3、二元线性方程组的解
a11 x1 a12 x2 b1 的解为 a21 x1 a22 x2 b2
第一章 行列式 § 1-1 n阶行列式的定义
一、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㈠ 二阶行列式与二元线性方程组 1、二阶行列式计算式:
D
a11
a12
a21 a22
a11a22 a12 a21
2、相关名称 a11 a12 在二阶行列式 中,把数 a21 a22
aij i 1.2; j 1.2 称为行列式的元素,元素
注意不要与绝对值记号相混淆。
a a
2、n阶行列式展开式的特点 (1)行列式由n!项求和而成 (2)每项是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n个 元素乘积,每项各元素行标按自然顺序 排列后就是行列式的一般形式,
1
j1 j2
jn
a1 j1 a2 j2
anjn
(3)若行列式每项各元素的行标按自然 数的顺序排列,列标构成n级排列 j1 j2 jn j1 j2 jn 则该项的符号为 1

线性代数(1)

线性代数(1)

(除1之外)
4前面比4大的数有n 2个
2(n 1)前面比2(n 1)大的数有1个 : 2n 1 •

(除1,3之外)
(135 (2n 1)246 2n) 1 (n 1) (n 2) 2 1 0 n(n 1) 2
例2:求i,j。使排列3972i15j4是偶排列 解:由定义:i,j只能取6,8两个数 当i=6 τ
a11a22 a33 a21a32 a13 a31a12 a23 a13a22 a31 a23a32 a11 a12 a21a33
(展开式)
对角线展开法则:主对角线的元素乘积之 和减去次对角线元素乘积之和
注意:1.对角线法则只适用二阶、三
阶行列式。 2.展开式的每一项都是由不同 的行,不同的列的元素相乘而得的。 3.符号规律:主对角线方向为 正,次对角线方向为负。换个说法, 当行标按自然数排列排好后,列标为 偶排列取正号,列标为奇排列取负号。

为奇数时,称为奇排列
( j1 j2 jn )
公式
=kn+kn-1+…+k2
其中kn是第k个数前面比它大的数的个
数。 注意:由定义可知,一个n元排列的逆 序数的计算方法:先算出jn前面比jn大 的数kn。然后数出jn-1前面比jn-1大的数 kn-1……。从后向前,用类似方法计算
(行标按自然排列)
τ
(52143)=2+1+2+1=6
∴选(D)

例7
下列各项,哪些是五阶行列式
a11 a 21 a 51 a12 a 22 a 52 a15 a 25 a 55
的项?若是,决定该项的符号: (1)a13a25a32a41a54 (2)a31a12a43a52a24 (3)a43a21a35a12a54 (4)a21a42a53a14a25 解:(2),(4)不是五阶行列式的项 而(1),(3)是五阶行列式的项 (1)的符号为正号,(3)的符号为负号

线性代数(含全部课后题详细答案)1第一章一元多项式习题及解答.docx

线性代数(含全部课后题详细答案)1第一章一元多项式习题及解答.docx

A 组1.判别Q (厉)二{0 +勿亦|0,处0}是否为数域?解是.2.设/(x) = x3 4-x2 4-x+l, g(兀)=兀2+3兀+ 2,求 /(兀)+ g(x),/(x)-g(x), f(x)g(x). 解/(x) + g (x) = x3 4- 2x2 + 4x + 3 ,/(兀)-g(x)"-2x-l,f(x)g(x) = x5 +4x4 +6兀'+6兀$ +5x + 2 .3.设/(%) = (5x-4),993(4x2 -2x-l),994 (8x3 -1 lx+2)'995,求 /(%)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解由于/(兀)的各项系数的和等于/⑴,所以/(I) = (5-4严3(4-2- 1尸94(8-11 + 2)1995 =-1.4.求g(兀)除以/(兀)的商q(x)与余式心).(1)f (x) —— 3%2— x — 1, g(兀)=3F - 2兀+1 ;(2)/(x) = x4 -2x4-5, g(x) = x2 -x + 2 .解(1)用多项式除法得到x 73x~ — 2x +13_93X + 3—x —x-i3 37 ° 14 7-- 无_+ —x --3 9 926 2-- X ---9 9所以'恥)十岭心)W(2)用多项式除法得到x4— 2x + 5兀4 —”丫" + 2 兀2— 2x~ — 2 兀+5 jy?—兀~ + 2 兀-x2-4x4-5-兀? + X - 2—5x + 7所以,q(x) = x2 +x-l, r(x) = -5x + 7 .5.设是两个不相等的常数,证明多项式/(兀)除以(x-a)(x-b)所得余式为af(b)_bg)a-b a-h证明依题意可设/(x) = (x - a)(x - b)q(x) + cx+d,则”(a) = ca + d,[f(b) = cb + d.解得F=(/a) --,\d = (af(b)-bf(a))/(a-b).故所得余式为a-b a-b6.问m,p,q适合什么条件时,/(兀)能被g(x)整除?(1) /(x) = x3 + px + q , g(x) = x2 + nvc-1;(2) f(x) = x4 + px2 +q , g(兀)=x2 + mx+l.解(1)由整除的定义知,要求余式r(x) = 0 .所以先做多项式除法,3x2 + mx -1x-in“+ “X + q3 2x + mx^ - x-mx1 +(〃 + l)x + g2 2一 mx_ — m^x + m°(# +1 + 加〜)兀 + (g —m)要求厂(x) = (/? + l +加2)兀+ (§ —加)=0 ,所以(“ + 1 +加2) = 0, q-m = 0.即p = -l-m2, q - m时, 可以整除.(2)方法同上.先做多项式除法,所得余式为厂(兀)=加(2 — ”一nr )兀+ (1 + @ —卩一加〜),所以 m (2-p-/772) = 0, 1 + ^ - p - m 2= 0 ,即 m = 0, p = q + \ 或“二 2— 加[q = l 时,可以整除.7. 求/(兀)与gCr )的最大公因式:(1) f (x) — x 4 + — 3%2 — 4x — 1, g (x)=兀彳 + — x — 1 ; (2) f(x) = x 4— 4x 3+ 1, g(x) = x 3— 3x 2+1 ;(3) /(x) = x 4 -10x 2 +1, g(x) = x 4 -4A /2X 3 +6X 2 +4A /2X +1 .解(1)用辗转相除法得到用等式写出來,就是所以(/(x),g(x)) = x + l ・(2)同样地,<8 4 / 3 3= -X + — — -X-—(3 344-2x 2-3x-l1 1 --- X 4——2 -- 4 X 3+ X 2- X - 1 x 4 + x 3- 3x 2- 4x- 11 2 3 , -2x 2 — 3兀—12 21 2 3 1 -- X ----- X ---—2兀~ — 2兀2 4 433-- X ----X -144一丄 184—X H - 3 3 0心宀丄兀2 24 3 2牙+牙-X - Xf(x) = xg(x)^(-2x 2-3x-l),g(x) =所以(/⑴,g (兀)) = 1.⑶ 同样用辗转相除法,可得(/(x),g(x)) = F —2血兀一1.8.求 w(x),仄兀)使 w(x) f\x) + v(x)g(ji) = (/(x), g(%)):(1) f (x) = %4 4- 2x^ — %2 — 4x — 2, (x) = %4 + x — x~ — 2x — 2 : (2) /(x) = 4x 4-2x 3-16x 2+5x4-9, g(x) = 2兀3-x 2-5x+4:(3) /(x) = x A-x 3-4x 2 +4x + l, g (兀)=x 2 -x-l.解(1)利用辗转相除法,可以得到/(x) = g (A :) + (x 3-2x)'g (兀)=(x+l)(x 3 - 2x) + (x 2 -2),x — 2兀=x(^x~ — 2).因而,(/(x),g(x)) = x 2-2,并且(/(兀),g (兀))=/ 一 2 = g (兀)_ (兀+1)(疋 _ 2兀) =g (兀)一(X +1) (f(x) -g (兀))=(一兀 一 1)/(兀)+ (兀+2)g(x),所以 u(x) = -x-\, v(x) = x + 21 10 -- X H --- 3 9x 3 - 3x 2x-13 1 2 2X H —X X 3 3 10 2 2~~'- ---- X H 兀+ 13 -- 3 10 ° 10 20 X --- 兀 3 9 916~~1T —X ------ 9 927 441 --------- X ---------------16 256-3x 2+—x1649一一539 兀+ --- 27 256(2)利用辗转相除法,可以得到/(x) = 2xg(x)-(6x 2 +3兀-9),(\ 1Ag(x) = —(6x_ + 3兀一9) ——% + — — (% — 1), —(6x - + 3x — 9) = —(x —1)(6% + 9).因而,(/⑴,g(Q) = x-1,并且(1 1 …厶— —X + _ f (x) + _兀_—x~\ I 3 3丿 (3 3丿] 1 2 7 2fi/f 以 W (X )= X H —, V (X )= — --- X — \ •3 3 3 3(3) 利用辗转相除法,可以得到fM = X —3)g(x) + (x — 2),g(x) = (x+l)(x-2) + l ・因而( f(x), g(x)) = 1 ,并且(/(兀),g(x)) = 1 = g(x) - (x+1)(兀一 2)=g (兀)-(兀+1)(/(兀)-(x 2 一3)gCr))—(—兀―1) f (x) + (兀'+ 兀2 — 3兀—2)g(x),所以u (兀)= -x-l, v(x) = x 3 +x 2 -3x-2.9.设/(x) = %3+ (14-t)x 2+ 2x + 2w, g(x)二F+zx + u 的最大公因式是一个二次多项式,求/,凤的值.解利用辗转相除法,可以得到/(%) = g(x) + (l + /)兀2 +(2-/)兀 + « ,(/(x), g(x)) = x-l = -(6x 2+ 3x-9)+ | _g(x)I d J J(I ] \= (/(x)-2xg(x)) --x+- -g(x)\ 3丿 <2 o 2 d ,、 U 3 广—---- 兀+ (1 + r t-2(l +r)2(尸 + r—w)(i+r) + (t— 2)~u[(l + t)2 — (r —2)]由题意,/(x)与g(Q的最大公因式是一个二次多项式,所以(广 + / —w)(l + /) + (f— 2)~(T H?皿(l + r)2-(r-2)] A ;=0,(l + O2解得u = o^t = -4.10.设(x —I)[(A/+ B F+I),求A和B.由题意要求知解用(兀一1)2 去除f\x) = Ar4 + Bx2 +1 ,得余式”(x) = (4A + 2B)兀+1 -3人一B,斤(兀)=0,即4A + 2B = 0,1-3A-B = O,解得A = l,B = -2.11.证明:如果(/(x),g(x)) = l, (/(x),/z(x)) = l,那么(/(x), g(x)/z(x)) = l. 证明由条件可知,存在络(兀)和片⑴ 使得旳(兀)/(兀)+岭⑴g(x) = l,存在如(兀)和卩2(兀)使得u2(x)f(x) + v2(x)h(x) = 1.用/?(兀)乘以第一式得坷(x)f(x)h(x) + V, (x)g(x)h(x) = h(x),代入第二式得u2(x)f(x) + v2 (x) [u t (x)f(x)h(x) 4-Vj (x)g(x)/z(x)] = 1, 即[w2(兀)+ u\ (x)v2(x)h(x)]f(x) + [v, (x)v2(x)]g(x)h(x) = 1,所以(/(x),g(x)/z(x)) = l.12.证明:如果/(x)与g(x)不全为零,且/心)/(兀)+ 咻)g(兀)=(/(%), g(Q),证明由于w(x)/(x) + v(x)g(x) = (/(x),g(x)), /(X )与 g(x)不全为零,所以(/(x),g(x))HO.两 边同时除以(/(Hg(Q)HO,有所以(弘(兀),咻)) = 1 .13.证明:如果〃(兀)|/(兀),〃(兀)|g(x),且〃(兀)为/(兀)与g(x)的一个组合,那么〃(兀)是/G)与 g(x)的一个最大公因式.证明由题意知d(x)是/(X )与g(x)的公因式.再由条件设d(x) = w(x)/(x) + v(x)^(x) •又设h(x) 为/(x)与g(x)的任一公因式,即/z(x)|/(x), h(x)\g(x),则由上式有h(x)\d(x).故而”(兀)是/(兀)与 g(x)的一个最大公因式.14.证明:(.fO)/2(X ), gO)/2(X )) = (.f(X ), g(x))〃(x),其中力(兀)的首项系数为 1.证明显然(/(x), g(x))/?(x)是f{x)h{x)与g(x)h(x)的一个公因式.下面來证明它是最大公因式. 设 /心),v(x)满足 w(x)/(x) + v(x)g(x) = (/(x), g(X>),贝iJu(x)f(x)h(x) + v(x)g(x)h(x) = (/(x),g(x))/z(x).由上题结果知,(/(兀),g(X ))/7(X )是/(X )/?(X )与g(JC”7(X )的一个最大公因式,又首项系数为1,所以(/(x)A(x), ^(%)/?(%)) = (/(x), ^(x))/i(x)・/⑴ g (兀)、(/(兀),g (兀))’(f(x),g(x))丿证明设〃(兀)=(/(兀),g(x)),则存在多项式M (x), v(x),使d(x) = u(x)f(x) + v(x)g(x)・因为/(X )与g (尢)不全为零,所以d(x)HO.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兀),有故 /(兀) _____________ g (x)l (/(x),g(x))‘(/(x),g(x))‘u(x) /(X ) (/(%), g(x)) + v(x) g(x) (y (x ),^(x ))15.设多项式/(x)与gS)不全为零,证明1 = u(x)/(兀)(/(兀),g(x))+咻)g(x) (/(兀),g(x))=1成立.16. 分别在复数域、实数域和有理数域上分解兀4+ 1为不可约因式之积.在有理数域上兀°+1是不可约多项式.否则,若+ +1可约,有以下两种可能.(1) 兀4+1有一次因式,从而它有有理根,但/(±1)工0,所以卍+1无有理根.(2) x 4+ 1 无一次因式,设x 4+1 = (x 2+处 +方)(F +cx + d),其中 a,b y c,cl 为整数.于是a + c = O, b+ 〃 + ac = O, cut + be = 0 , bd = \,又分两种情况:① b = d = \,又 a = —c,从而由 b + 〃 + ac = O,得 a 2=2,矛盾; ② b = d = — \,则 a 2= —2 ,矛盾.综合以上情况,即证.17. 求下列多项式的有理根: (1) /(x) = x 3-6x 2+15兀一 14 ;(2) ^(X ) = 4X 4-7X 2-5X -1;(3) /z(x) = x 5+ %4— 6x^ — 14x~ — 1 lx — 3 ・解(1)由于/(x)是首项系数为1的整系数多项式,所以有理根必为整数根,且为-14的因数.-14的 因数有:±1, ±2, ±7, ±14,计算得到:/(D = -4, /(-1) = -36, /(2) = 0, /(-2) = -72,/(7) = 140, /(-7) = -756, /(14) = 1764, /(一 14) = —4144,故x = 2是/(兀)的有理根.再由多项式除法可知,x = 2是于(兀)的单根.⑵ 类似(1)的讨论可知,g(x)的可能的有理根为:故x = --是巩兀)的有理根.再由多项式除法可知,兀二-丄是/(劝的2重根.2 2⑶ 类似地,加兀)的可能的有理根为:±1,±3,计算得到解在实数域上的分解式为X4+ 1 = (X 2 + 1)2-2X 2 =(X 2+V2X + 1)(X 2-V2X +1).在复数域上的分解式为x + ----------1 2 2%4+ 1 = f亠迈亠近、X ---------- 12 2/±1, ±1 ±?计算得到g(l) = -9,g(-1) = 1, g(]、r 、171=-5, g —=0, g — 一 —‘ g —〔2< 264 ,4丿11A(l) = -28, /?(-l) = 0,(3) = 0,加一3) = -96.故x = -l, x = 3是//(兀)的有理根.再由多项式除法可知,x = -\是/z(x)的4重根,兀=3是//(兀)的单根.18.若实系数方程x34- px + q = 0有一根a + bi (a,b为实数,/?工0),则方程x3 + px-q = 0有实根2—证明设原方程有三个根不失一般性,令=a + bi,从而有a2 =a-bi,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0 = $ + 冬 + 他=(° + 勿)+ (a - bi) + ,所以冬二-2d,即(-2a)‘ + /?(-2a) + g = 0,故(2a)' + p(2a)-q = 0.这说明x3 + /zr-g = 0有实根2a .19.证明:如果(%-i)|/(r),那么证明因为u-i)|/(z),所以/(r)= /(i)= 0.因此,令y(x)=(x-i)g(x),则有E =(*-i)g(;),即(伙-1)|/(疋).20.下列多项式在有理数域上是否可约?(1)土 (%) = F+1;(2)/;(X)= X4-8?+12X2+2;(3)人(x) = x" +『+1 ;(4)厶(无)=* + "; + 1,门为奇素数;(5)厶(兀)=兀°+4尬+ 1, A为整数.解(1) ./;(兀)的可能的有理根为:±1,而/(±1) = 2,所以它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2)由Eisenstein判别法,取素数p = 2,则2不能整除1,而2|(-8), 2|12, 2|2,但是2?不能整除2,所以该多项式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3)令x=y + l,代入厶(x) = P+x'+l有^(y) = ^(y + l) = / + 6/+15/+21/+18y24-9y4-3.取素数0 = 3,由Eisenstein判别法知,g(y)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所以/(兀)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4)令兀= y_l,代入f4(x) = x p 4-px + 1,得g(y)=厶(y j) = -+ cy~2——C;-2y2 + (Cf* + p)y-p,取素数p,由Eisenstein判别法知,g(y)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所以£(兀)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5)令x=y + l,代入农(兀)=兀4+4Ax+l,得g(.y)=厶(y +1) = y" + 4y‘ + 6y2 + (4k + 4)y + 4R + 2 ,収素数p = 2,由Eisenstein判别法知,g(y)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所以点(兀)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1•设/(X),g(X),加兀)是实数域上的多项式,(1)若/2U) = xg2(x) + x/z2(x),则/(x) = g(x) = h{x) = 0 .(2)在复数域上,上述命题是否成立?证明(1)当g(兀)=/2(兀)=0时,有严⑴=0,所以/(%) = 0 ,命题成立.如果g(x), /z(x)不全为零,不妨设g(x)H0・当h(x) = 0时,a(xg2(x) + x/i2U)) = l + 2a^(x)为奇数;当加兀)工0时,因为g(x),瓜兀)都是实系数多项式,所以Xg2(x)与兀胪(兀)都是首项系数为正实数的奇次多项式,于是也有d(xg2(x) + x/『(x))为奇数.而这时均有/2(x)^0 ,且df\x) = 2df(x)为偶数,矛盾.因此有g(兀)=力(兀) = 0,从而有f(x) = 0 .(2)在复数域上,上述命题不成立.例如,设f(x) = 0 , g(x) = x\ h(x) = ix,1,其中斤为自然数, 有/2 (x) = xg2 (x)xh2 (x),但g(x) / 0 ,力(兀)工0.2.设/(x), g(x)9 h(x)e P[x],满足(x2 4-l)h(x)4-(x-l)/(x) + (x+2)g(x) = 0,(x2 + l)/?(x) + (x+ l)/(x) + (x - 2)^(%) = 0.证明(X2+1)|(/U), g(X))・证明两式相加得到2(x2 + l)h(x) + 2x(/(x) + g(兀))=0.由(x2+l,兀)=1可知(x2 + l)|(/(x) + g(x)).两式相减得到-2f(x) + 4g(x) = 0, f(x) = 2g(x).故(x2 + l)|/(x), (x2+l)|g(x), BP(X2+1)|(/(X),g(x)).3・设gi(x)g2(x)\f{(x)f2(x),证明(1)若/(x)|g](x),/(X)H0,则g2(x)\f2(x);(2)若g2(x)|/;(x)/;(x),是否有g2(x)\f2(x)?解(1)因为gi(兀)g2(兀)庞(兀)£(兀),/O)|gi(X),故存在多项式h(x), h}(x)使得fl(x)f 2(x) = g](x)g 2(x)h(x\ g](兀)=Z (x)h }(x).于是/;(兀)£(兀)=/(兀)人(兀)g2(x)力(兀)•由于 土(兀)工0,故有 f 2(x) = h l (x)g 2(x)h(x),即g 2(x)\f 2(x).(2)否•例如取 g {(x) = x-2 , ^2(X ) = X 2-1 , (x) = (x-l)(x-2), (x) = (x + l)(x4-2).虽 然 gSx)g 2(x)\f^x)f 2(x)且 g 2(x)\f {(x)f 2(x),但 g 2(x)不能整除 f 2(x).4.当R 为何值时,/(x) = X 2 +伙+ 6)x + 4k + 2和g(x) = F+(£ + 2)x + 2R 的最大公因式是一次 的?并求出此吋的最大公因式.解 显然 g(x) = (x + £)(x+2).当(/(x),g(Q) = x + 2时'/(一2) = 4 — 2伙+ 6) + 4£ + 2 = 0‘ 则k = 3.当(于(兀),g(Q )=兀 + £ 时’/(一灯=k 2 - k(k + 6) + 4Z: + 2 = 0 ‘ 则 k = l.这时(/(x), g(x))=兀+1. 5.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斤,都有(/(x),g(Q)"=(/"(x),g"(x))・证明 由题意可知/(%)与&(兀)不全为零.令(/(x), g(x)) = d(x),Z 、” g(x) 、d(x)丿/心)/"(兀)+ 咚)g"(兀)=d\x).又由 d(x)\f(x), d(x)|g(x),有 d n (x) f l \x), d"(x) g"(x),因此 d"(x)是厂(x)与 g"(x)的首项系数为1的最大公因式,从而有(广(x),g"(x))= 〃"(兀)=(/(x),g(x))" •6.设 / (x) = af(x) + bg(x), g[ (x) = c/(x) + dg(x),且 ad - be H 0 ,证明(/(x),g(x)) = (/](x), g](X ))・证明设(/(x), g(x)) = d(x),则 d(x)\f(x\d(x)\g(x).由于 “所以对任意正整如,有爲J 寫〕"卜 于是有u{x) +咻) 则〃(兀)工0,从而fi (兀)=妙(x) + bg(x) , g] (x) = (x) + dg (x),故d (x)| (x), d (x)|g t (x).又设h(x)\ (x), /z(x)|(x),由上式及ad-bc^O ,可得从而/?(x)|/(x), h(x)\g(x),于是h(x)\d(x),即〃(兀)也是/;(兀)和g|(x)的最大公因式,即(/(x), g(x)) = (/;(x),&(兀))・7.设 /(x) = t/(x)/(x), g(Q 二 dCr)g](x),且/O)与 gd)不全为零,证明〃(兀)是/O)与 gCO的一个最大公因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劝,g|(x)) = 1.证明必要性.若〃(x)是/(兀)与g (兀)的一个最大公因式,则存在多项式w(x),v(x)使W (x)/(x) +v(x)g(x) = d(x),于是u(x)d(x)f t (x) + v(x)d(x)g l (x) = d(x).由/(力与g (兀)不全为零知如工0,因此有u(x)f l (x) + v(x)g l (x) = l f 即(土(兀),g©))i •充分性.若(f l (x),g l (x)) = l ,则存在多项式u(x),v(x),使 u(x)f l (x)+ v(x)g l (x) = l. 两边同吋乘〃(兀)有u(x)f(x) + v(x)g(x) = d(x)・由d(x)是/(x)与g(x)的一个公因式知,d(x)是f(x)与g(x)的一个最大公因式.8.设于(兀)和g(x)是两个多项式,证明(f(x), g(x)) = l 当且仅当(f(x)-l-g(x), f(x)g(x)) = l. 证明 必要性.设(f(x)9g(x)) = l,若f(x) + g(x)与/⑴g(x)不互素,则有不可约公因式p(x), 使p(x)lf(x)g(x)f所以 p(x)| /(X )或 0(x)|g(x).不妨设 p(x)\ /(x),由 P (x)|(/(x) + g (兀))可知 p(x)|g(x),因此 P (兀)是 /(兀)和g“)的公因式,与/(%), g (x)互素矛盾,故 蚀+g (兀)与蚀g (兀)互素.充分性.设(/(兀)+ gO) J(x)g (兀)) = 1,则存在w(x), v(x)使(/(兀)+ g (兀))心)+ /(x)g(x)v(x) = 1 , f(x)u(x) + g (兀)(臥兀)+d ad-be zw- h ad 一gi (兀), g(x) -c ad -be a ad -be g](x),/(x)v(x)) = 1, 上式说明(/(兀),g(兀)) = 1.9.如果(x2 +x + l)|/j(x3) + x/^(x3),那么(x-l)|/;(x), 0 — 1)|/;(兀)・T;®所以,^3=£23 = 1.证明X2+X + l的两个根为£\= 士护和£2=因为U2+x+l)|(/;(^3) + x/;(^3)),所以(兀一£|)(x - £2)|/;(X')+/(F),故有y 窗)+ £/(郃)=0,[爪哥)+ £2£(哥)=0,即解得/(l) = /;(l) = o,从而(兀—1)|久(兀),(x-1)|/;(%).10.若f(x)\f(x H),则/(x)的根只能是零或单位根.证明因为f(x)\f(x n),故存在多项式g(x),使/(x n) = /(x)^(x).设。

线性代数第一章

线性代数第一章

a1n aM2n , amn
称为m行n 列矩阵, 简称m n 矩阵. 其中aij称为矩阵
的第i行第 j 列元素, 也称为矩阵的(i, j)元.
矩阵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 A, B,C,L . 有时记作 [aij ], Amn,或[aij ]mn .
a11 a12 L
A
a21 M
a22 M
65 3 2
6 0
r2 2r1
r3 r1 r3 4r1
0 0
1 1
2 2
0 0
3 3
2 2
4 7 6 14 5 12
0 1 2 2 1 4
1 2 1 3 1 2
1 2 1 0 5 7
r3 r2
r3 r2
0
1
2 0 3 2 12r3 0 1
20
3
2
r3 r4 0 0 0 2 4 6 r13r3 0 0 0 1 2 3
L
am1 am2 L
a1n aM2n aij amn
当P = R时 , 矩阵A称为实矩阵; 当P = C时 , 矩阵A称为复矩阵.
特殊矩阵
(1)零矩阵:元素全为零的矩阵,记作 Osn , 或O .
(2)行向量(矩阵):只有一行的矩阵. (3)列向量(矩阵):只有一列的矩阵.
同型矩阵:行数、列数均相等的两个矩 阵.
转置矩阵
定义1.2.3 将一个m n矩阵
a11 a12 L
A
a21
a22
L
M M
am1 am2 L
a1n
a2
n
M
amn
的行依次变列(或列依次变行)所得到的n m 矩阵
a11 a21 L
a12

线性代数_第一章

线性代数_第一章
n( n 1) -I=5*4/2-6=4 2
印证以上结论。
方法2 n个数中比i大的数有n- i个(i=1,2,…,n),若在排 列x1x2…xn中对i构成的逆序为li个,则在xnxn-1…x1中 对i构成的逆序为(n- i)-li,于是两排列中对i构成的 逆序之和为 表示 li+[(n-i)-li]= n-i (i=1,2,…,n) …… 从而 ( x1 x2 xn ) ( xn xn1 x1 ) n( n 1) ( n 1) ( n 2) 2 1 2 n( n 1) I .为所求 即 ( x n x n 1 x 1 ) 2
第1章 行列式
行列式是线性代数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它是研究矩阵、线性方程组、 特征多项式的重要工具.本章介绍了 n阶行列式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 法,最后给出了它的一个简单应 用——克莱姆法则.
主要内容
1.1 1.2 1.3 1.4
n阶行列式的定义 行列式的性质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克莱姆法则—行列式应用
是所有取自不同行、不同列n个元素的乘积 a1 j1 a2 j2 anjn ( j1 j2 jn ) 并冠以符号 ( 1) 的项的和.
(i) a1 j1 a 2 j2 a nj n 是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n个元素乘积 (ii)行标按自然顺序排列,列标排列的奇偶性 ( j1 j2 jn ) 决定每一项的符号; (iii) 表示对所有的 j1 j2 jn 构成的n!个排列求和.
上三角行列式的值等于其主对角线上各元素的乘积 .
例5 计算
=-4-6+32-24-8-4
=-14
3 x1 x 2 x 3 26 例3 解线性方程组 2 x1 4 x 2 x 3 9 x1 2 x 2 x 3 16

线性代数1和线性代数2

线性代数1和线性代数2

线性代数1和线性代数2
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主要部分,它涉及到几何和代数的交叉,以及研究线形空间和矩阵的关系。

线性代数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几何结构,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应用知识。

线性代数1主要涉及到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矩阵变换、行列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及线性方程。

线性代数2涉及到复数空间、复数矩阵、平面空间、内积空间以及秩和空间的可线性化的部分。

线性代数1是线性代数入门阶段,它专注于基本矩阵和向量空间的概念,以及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

学习者需要熟练掌握变换矩阵、行列式、线性方程以及几何解释等技能,以及矩阵运算法则及其相关概念。

线性代数2是在进行线性复数作业前所必需的知识,主要涉及复数空间、复数矩阵、平面空间、内积空间、秩以及空间可线性化的知识,学习者需要掌握复数的知识、熟练的掌握内积的技能、理解矩阵的几何意义、以及可线性化的技能。

学习线性代数时,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以及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一切问题的技巧。

为此,学习者应该深入理解线性代数中的基本概念,并积极地掌握相关技术,以运用线性代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线性代数,我们可以站在数学的高度,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为健康、快乐的生活创造更多可能性。

线性代数第1章

线性代数第1章

a1n
a2n =
(−1) ( p1p2
a a pn ) 1 p1 2 p2
anpn ,
ann
其中 是对 1, 2, , n 这 n个数的所有 p1 p2 pn求和.
n 阶行列式的直观分解:
1.给一个数表;
2.给一个定义(这个定义特指(1) (−1) ( p1p2
a a pn ) 1 p1 2 p2
线性代数章节内容分布如下:
第二章 矩阵 (基 础)


第 一 章
本 工 具

行 列 式
章 都 有 应


第三章 向量组线性相关性 (难 点)
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 (重 点)
第五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也称: 矩阵的对角化)
(重点 综合性强)
第六章 二次型 (重点 注意和特征值、特征向量的联系)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一讲 全排列与逆序数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31 a32 a33 a34 a41 a42 a43 a44
的项吗?
1234偶排列 1324奇排列
第四讲 行列式的等价定义
(1) ( p1p2LpiLp jLpn ) a1 p1 a2 p2 Laipi La jp j Lanpn.
第二讲 二阶行列式和三阶行列式
行列式最先由日本数学家关孝和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各自以 不同的方式独立提出,它的起源与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息息相关.
关孝和
莱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兹
例 用消元法求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aa2111xx11
+ +
a12 x2 a22 x2
= =
b1, b2 .

线性代数第一章

线性代数第一章

其中a11 a22 − a12 a21 = 0. 为了给出方程组解的表示规律, 我们先给出二阶行列式的定义. 1. 二阶行列式 对于给定的四个数: a11 , a12 , a21 , a22 , 按照下述方式排成队二行二列的数表 a11 a21 a12 a22 ,
规定表达式a11 a22 − a12 a21 为上述数表的二阶行列式, 记为 a11 a21 a12 = a11 a22 − a12 a21 , a22 其中aij 的第一个下标i为行标, 表示元素aij 所在的行; aij 的第二个下标j 为列标, 表示元素aij 所在的 列; aij 称为行列式的(i, j )元. 另外, 我们称连接数表左上角与右下角元素的线为主对角线; 连接右上角与左下角元素的线为副对角 线. 上述二阶行列式可以看成是其主对角线上元素的积减去副对角线上元素的积(对角线法则). 根据二阶行列式的定义, 上述二阶线性方程组的解可以表示成 b1 a22 − a12 b2 = a11 a22 − a12 a21 b1 a12 b2 a22 a11 a12 a21 a22 a11 b2 − b1 a21 = a11 a22 − a12 a21 a11 b1 a21 b2 a11 a12 a21 a22
徐明华
线性代数
3
问: (1)当λ为何何值时, D = 0; (2)当λ为何何值时, D = 0. 解: (1) D = λ2 − 3λ, 当λ = 0或λ = 3时, D = 0; (2) 当λ = 0且λ = 3时, D = 0. 例3. 见教材pp. 2, 例1. 二 三阶行列式 1. 定义: 设有9个数排成如下3行3列数表 a11 a12 a13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常州大学教案

线性代数第1章n阶行列式

线性代数第1章n阶行列式
乘法性质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C = A * B。
乘法性质在计算行列式和解决线性方程组时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行列式的加法性质
01
行列式的加法性质是指两个同阶行列式相加时,其结果的行列式等于将这两个 行列式对应元素相加得到的行列式。即,如果A和B都是n阶行列式,那么它们 的和C也是一个n阶行列式,且C的值等于将A和B对应元素相加得到的行列式。
02
加法性质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C = A + B。
03
加法性质在计算行列式和解决线性方程组时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简化计算过 程。同时,它也表明行列式是一个线性空间中的元素,具有线性性质。
03
n阶行列式的展开
二阶行列式的展开
• 二阶行列式由两个元素组成,按照对角线法则,可以展开 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乘积。
具体地,对于n阶行列式,其展开结果为若干个一元一次 方程的乘积之和。
04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代数余子式
定义
在n阶行列式中,去掉某行和某列后所得 到的(n-1)阶行列式,与原来的n阶行列式 相比,该(n-1)阶行列式前面多了一个负号 ,这个(n-1)阶行列式称为代数余子式。
性质
代数余子式与原来的n阶行列式中的 元素有关,并且代数余子式的符号由 去掉的行和列的元素的排列顺序决定。
感谢您的观看
转置运算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D' = D。
转置运算在行列式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并且有助于理解行列式 与其他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行列式的乘法性质
行列式的乘法性质是指两个行列式相乘时,其结果的行列式等于将其中一个行列式的行与另 一个行列式的列相乘得到的行列式。即,如果A和B都是n阶行列式,那么它们的乘积C也是 一个n阶行列式,且C的值等于将A的行与B的列相乘得到的行列式。

线性代数1——矩阵的基本运算

线性代数1——矩阵的基本运算

简单来说,矩阵是充满数字的表格。

A 和B 是两个典型的矩阵, A 有2行2列,是2×2矩阵; B有2行3列,是2×3矩阵; A 中的元素可用小写字母加行列下标表示,如a 1,2 = 2, a 2,2 = 4矩阵加减法两个矩阵相加或相减,需要满足两个矩阵的列数和行数一致。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矩阵乘法两个矩阵 A 和 B 相乘,需要满足 A 的列数等于 B 的行数。

矩阵乘法很容易出错,尤其是两个高阶矩阵相乘时。

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但仍然满足结合律和分配律:单位矩阵单位矩阵是一个n×n矩阵,从左到右的对角线上的元素是1,其余元素都为0。

下面是三个单位矩阵:如果 A 是n×n矩阵, I 是单位矩阵,则 A I = A , IA = A单位矩阵在矩阵乘法中的作用相当于数字1。

逆矩阵矩阵 A 的逆矩阵记作 A -1 , A A -1 = A -1 A = I ,I是单位矩阵。

对高于2阶的矩阵求逆是一件很崩溃的事情,下面是一种求3阶矩阵的方法:这种操作还是交给计算机去做吧,下面是在python中使用numpy计算逆矩阵的代码:《线性代数5——平面方程与矩阵》中也介绍了如何用消元法求逆矩阵。

奇异矩阵当一个矩阵没有逆矩阵的时候,称该矩阵为奇异矩阵。

当且仅当一个矩阵的行列式为零时,该矩阵是奇异矩阵。

当ad-bc=0时| A |没有定义, A -1不存在, A 是奇异矩阵。

如是奇异矩阵。

矩阵的转置简单地说,矩阵的转置就是行列互换,用A T 表示A的转置矩阵。

转置运算公式:对称矩阵如果一个矩阵转置后等于原矩阵,那么这个矩阵称为对称矩阵。

由定义可知,对称矩阵一定是方阵。

对称矩阵很常见,实际上,一个矩阵转置和这个矩阵的乘积就是一个对称矩阵:证明很简单:两个对称矩阵相加,仍然得到对称矩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概率的古典定义
把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随机试验的数学模型称为 古典概型: • (1)有限性 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为有限个; • (2)等可能性 每次试验中,各个基本事件出现的 可能性相同.
定义1.3.1 在古典概型中,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A P( A) # 其中 # A、 分别表示A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和试验 # 的基本事件总数.
( N 1)n (3) P (C ) Nn N n ( N 1)n P (C ) 1 P (C ) Nn
k C n ( N 1)n k (4) P ( D ) n N
练习
1o 分房问题 将张三、李四、王五3人等可能地 分配到3 间房中去,试求每个房间恰有1人的概率.
§1.3 概率
概率论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 是随机现象量的规律性.因此,对于一个随机试验,仅 仅知道试验中可能出现哪些事件是不够的,还必须对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量的描述.即希望用一个数 字来描述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这就是概 率的粗略含义.
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客观存在性的描述性定义; 古典定义:特定试验中概率的古典定义,在概率论发 展史上人们最早研究的是概率的古典定义; 描述概率的基本属性的公理化定义.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量指标称为事件发 生的概率,记作P(A).
的古典定义很容易计算出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0.5 .
定义1.3.2 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当试 验次数n充分大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 数值p附近摆动.而且一般说来,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 这种摆动的幅度将减小.我们称这个客观存在的频率
的稳定值p为事件A在上述条件下,一次试验中发生
1 5 2 4 1 2 1 2 2 5
# A0 130 13 得P( A) . # 210 21
解法二 4只中恰好有2只配成1双的取法按下列步骤进行:先 从5双中任取1双,再从余下的8只中任取2只,但须 剔除其中配成1双的种数.于是
1 2 1 2 # A C5 (C8 C4 ) C5 130.
(2)最多取到1个次品的概率.
解 记Ai “取出的3个产品中有i个次品”,i 0,1.
3 # A0 C90 117480 则(1) P( A0 ) 3 0.727. # C100 161700 3 1 2 #( A0 A1 ) C90 C10 C90 (2) P( A0 A1 ) 3 # C100 117480 40050 157530 0.974. 3 C100 161700
特别地,对于任意三个事件有
P( A B C ) P( A) P(B) P(C ) P( AB) P( AC ) P(BC ) P( ABC ).
1.3.2 概率的统计定义
随机试验并不限于古典概型一类,若随机试验不是古典 概型,为判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一个可靠的方法 是进行大量重复地试验.
一般地,记n( A)为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称为A的 频数.记 ( A)为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 n( A) 的比值,称为A的频率,即 ( A) . n
1.3.3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在古典概型中定义的概率满足下列性质: (1)0 P( A) 1; (2) P() 1, P() 0;
(3)若A1 , A2 ,, An两两互不相容,则有, P( A1 A2 An ) P( Ai ).
i 1 n
随机事件的频率也满足下面三个性质: (1)0 ( A) 1; (2) () 1, () 0;
# A0 130 13 P ( A) . # 210 21
例1.3.5 分球入箱问题(分房问题,生日问题)

1 2 3

N
将n个球(可辨认)随意地放入N 个箱子中(N≥n),其中每个球都 等可能地放入任意一个箱子, 求下列各事件的概率:
(1)指定的n个箱子各放一球; (2)每个箱子最多放入一球;
i 1 i i 1 i
n
i 1
n
当n 2时,易得P( A) P( A) 1.
性质1.3.3 若事件A B,则有,P( A B) P( A) P( B).
证明由于A B,所以AB B,A B与AB互不相容,
且A ( A B) AB, .
因此,P( A) P[( A B) AB] P( A B) P( AB) P( A B) P( B).
推论1.3.2 若事件A B,则有,P( A) P( B).
推论1.3.3 对任何事件A,有P( A) 1.
证 因A , 所以P( A) P() 1.
性质1.3.4对于任意两事件 A, B , 有P( A B) P( A) P( B) P( AB).
证明 由图可得
例1.3.4 从5双不同尺码的手套中任取4只,求至少有 2只配成一双的概率.
解 设A "4只手套中至少2只配成双".
解一
# C 210.
4 10
4只中恰有2只配成一双的取法数C C C C ,
1 5 2 4 1 2 1 2
4只中恰好配成2双的取法数C ,
2 5
于是 # A C C C C C 130.
小概率事件.
• 例1.3.2 12个球中有5个红球,4个白球,3个黑球,
从中任取2个球,计算没有取到红球的概率.
解 记A " 取到的2个球中没有红球 ",则 # A C 21, # C 66.
2 7 2 12
# A 21 7 P( A) . # 66 22
例1.3.3 一箱产品有100个,其中有10个次品,90个 正品.从中任取3个.计算: (1)没有取到次品的概率;
例1.3.1 一个五位数字的号码锁,每位上都有0,1, …9十 个数码,若不知道该锁的号码,问开一次锁就能将该
锁打开的概率有多大?
解 设A “开一次就把锁打开”, 则 # A 1, 105, # #A 1 于是 P( A) 5 0.00001. # 10
• 若不知道锁的号码,要想一次就将锁打开的可能 性是很小的.通常我们把这种概率很小的事件称为
1.3.3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 上面已经引入了概率的两种定义(古典定义与统计
定义).前者要求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并且它们的
出现具有等可能性,而实际问题大多不同时具备这
两种条件;后者虽然无以上两个条件限制,但试验
次数应大到什么程度,频率究竟在什么意义下趋近
于概率都没有确切地说明.因此,两种定义都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
率稳定性”的大数定律,为在实际中用频率近似代
替概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公理化定义的建立,在 概率论的发展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性质1.3.1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于0,即P() 0.
证明 由于
由公理3有P() P() P()
上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P() 0.
• 频率也可以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它是从 多次试验的结果来考察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小,因而有随机性.它的数值依赖于试验.对于同 一事件,不仅试验次数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频率, 就是试验次数相同,得到的频率也可能不同.
• 概率是由随机事件本身的结构决定的,它反 映了随机事件所固有的客观属性,它是客观 存在的,它的大小与是否试验及试验的次数 无关.
公理1 非负性 对于任何事件A, P( A) 0;
公理2 规范性 对于必然事件,P() 1;
公理3 可列可加性 对于任意可列个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 若A1 , A2 ,, An ,有, P( Ai ) P( Ai ).
i 1 i 1

上述三条公理称为概率论的公理化定义.这三条公理 是随机事件的概率所应具备的三个基本属性,也是研 究概率的基础与出发点.概率论的公理化结构的建立使 概率论具有严密的逻辑基础,从而确立了它在严格数 学中的地位. • 如在公理化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证明反映“频
(答案: 3! 33 )
例1.3.6 生日问题
求n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n 365).
(365 解:他们的生日各不相同的概率为365 364 n n 1) 365
365 364 ( 365 n 1) p 1 365n
我们利用软件包进行数值计算.
• 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条件下,随机事件出现的 频率将会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大而逐渐趋于稳 定.我们称频率的稳定值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P.
以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为例,设事件表示“正面向上” 即徽花向上.表1-1列举了几位著名学者的试验结果.
• 表1-1
• 当n充分大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于常数值0.5.称这一现象 为频率.1 如果事件A1 , , An构成一个完备事件组, 则有
P( A ) 1.
i 1 i
n
特别地,两个对立事件概率之和为1,即 P( A) 1 P( A). 证明 由于事件A1 ,, An构成一个完备事件组,即两两
不相容且 ( Ai ) .于是有
n
P( A ) P( A ) P() 1.
A B ( A B) ( B A) AB ( A AB) ( B AB) AB
A AB
B
又A AB、B AB与AB互不相容,则由性质1.3.3, P( A B) P ( A AB) P ( B AB) P ( AB)
P ( A) P ( B) P ( AB).
的概率.记为p(A)=p.这个定义通常称为概率的统计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