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之朱自清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难点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释词、熟读课文、初步分析与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朱自清散文一组 群文阅读设计
怎一个“美”字了得——《朱自清散文一组》教学设计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詹智梅执教年级:六年级群文篇目:《匆匆》《春》《绿》《荷塘月色》阅读目标:(一)共读《匆匆》,学习运用四步品读法品味语言,初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
(二)选读组文,通过听读欣赏、品读体会等方法,进一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
(三)尝试运用学到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仿写运用。
阅读过程:一、出示名家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初步了解其散文的语言美。
1、我们初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回顾一下,课文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2、作者能把无形的时间有形化,这的确要归功于他的语言魅力。
对于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人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出示:(1)朱自清的散文满贮着一种诗意,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2)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
——朱德熙二、共读《匆匆》,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1.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感受他的语言之美。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特别优美的的语句,仔细体会,美在哪里?2.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预设如下: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b.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3、小结品读方法。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案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三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三篇文章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都的秋》:了解作者郁达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探讨故都秋天的特色和作者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2. 《荷塘月色》:掌握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特点,解读文章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验荷塘月色带来的宁静和作者内心的矛盾情感。
3. 《我与地坛》:了解作者史铁生的创作背景,分析文章中的自我反思和人生感悟,探讨地坛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发现三篇文章的异同点。
3. 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篇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三篇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和情感。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4. 教师引导讨论,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比较分析三篇文章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
3.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回答和分析表达。
六、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郁达夫、朱自清、史铁生的相关介绍和分析文章。
3. 多媒体资源:相关景物和时代背景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景物描写的深层含义。
八、教学过程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故都、荷塘、地坛的兴趣,激发阅读欲望。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文章,感知文本内容,记录关键信息。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出疑问。
4. 教师引导: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案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故都的秋》:郁达夫对北京秋天的描绘,以及他对故都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荷塘月色》:朱自清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我与地坛》:史铁生对地坛的描写,以及他与地坛的情感联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群文阅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和情感表达。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三位作者和他们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三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大意。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问题。
4. 分析:对比分析三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情感表达。
5. 总结: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感悟。
6.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读后感作业,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提问和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评估他们的思考过程。
七、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自然景色,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 邀请一位作家或诗人来校园进行讲座,让学生与作家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作心得和经历。
3. 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朗诵,展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案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三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发现作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都的秋》作者林徽因,通过对北京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以荷塘月色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 《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讲述了作者与地坛公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群文阅读,理解并分析三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比阅读三篇文章,发现作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文章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三篇文章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阅读与分析:《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三篇文章分组阅读,要求学生找出每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对比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现三篇文章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总结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
5. 分享与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进行分享和展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群文阅读的收获,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三篇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对比讨论中是否能发现作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选择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朱自清《春》为例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29 July2018(C)总第429期2018年7月(下)摘要近几年来,人们对阅读教学逐渐重视。
但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没有达到应掌握的水平。
所以,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数量和阅读速度,在教学中采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本文是在了解“群文阅读”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对群文阅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由此发现问题,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阅读教学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oup Reading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Taking Zhu Ziqing's "Spring"as an Example//Luan Li'na,Xu Caijuan,Zhou Bo Abstract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read-ing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but in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teaching,students'reading ability has not reached the expected level.Therefore,to improve middle school students'ability, amount and speed of Chinese reading,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group reading.Based on a general knowledge of"group reading",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ies on group reading,find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hinese;group reading;reading teach-ing1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台湾学者赵镜中曾说:“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朱自清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朱自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简介: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以情感淳朴、文字优美而著称。
通过对朱自清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认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培养学生对朱自清作品的阅读兴趣,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3.通过朱自清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2.选取朱自清的经典作品进行阅读,如《荷塘月色》、《背影》等;3.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4.学生自主创作仿朱自清风格的短文。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图片或音频等方式引入朱自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朱自清及其作品的兴趣。
2.讲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展示,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集体阅读朱自清的作品选取朱自清的经典作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节、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
4.小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适时予以点评和引导,扩展学生的思维。
5.学习朱自清的写作技巧通过分析朱自清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技巧的作用和美感,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6.学生创作仿朱自清风格的短文鼓励学生运用朱自清的写作风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主题创作短文。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或者指导性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品。
7.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伴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和阅读反应,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2.评价学生的作品,注重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3.通过小测验或作业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理解程度。
朱自清散文一组群文阅读设计
朱自清散文一组群文阅读设计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他的散文作品以自然、真挚、细腻深入人心。
以下是针对朱自清散文一组的群文阅读设计,旨在通过阅读和学习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使读者能够理解他的写作风格、思想内涵以及传达的主题。
一.散文选读1.选取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背影》、《雨巷》、《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3.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篇散文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组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对散文的理解,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4.各组代表向其他组介绍所选散文的主题、情感和思想,并分享自己对这篇散文的个人感悟和体会。
二.朱自清的写作风格1.向读者介绍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如细腻、真实、朴素,以及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写。
2.针对篇散文,引导读者找出能够体现朱自清写作风格的特点,并与其他篇章进行比较和对照。
例如,《背影》中对父爱的描写,或者《雨巷》中对城市生活的细腻描写。
3.引导读者思考朱自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作风格,以及这样的写作风格对他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的作用。
三.朱自清的写作主题1.向读者介绍朱自清的写作主题,如亲情、友情、回忆、自然与人的关系等。
2.针对篇散文,引导读者找出朱自清写作主题的核心思想,并与其他篇章进行比较和对照。
例如,《背影》中对父爱的描写,或者《匆匆》中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3.引导读者思考朱自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作主题,以及这样的写作主题对他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的作用。
四.朱自清的思想内涵1.向读者介绍朱自清的思想内涵,如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2.针对篇散文,引导读者找出朱自清思想内涵的体现,并与其他篇章进行比较和对照。
例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古老文化的敬仰,或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3.引导读者思考朱自清的思想内涵对他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写作主题的作用,以及对读者的启示和影响。
1.引导读者分析朱自清的散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如他对家庭、社会、文化的反思和观察。
1《春》2024版七上语文群文阅读
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渣,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选文解析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三篇选文来自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均为描写自然景物的现当代散文名作,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传统经典课文,历来占据初中语文教材的显要位置。
它写得像童话一样优美,又像诗一样有意境。
《济南的冬天》也是经典课文,展示了济南冬天富有特征的山水景物;与《春》不同的是,它的抒情性更强,读者很容易感受到一个热情、爽朗的作家的情怀。
《雨的四季》是新课文,情感、意境和言辞俱美,适合学生接受、品赏。
作者是诗人,此文写得像诗一样优美,其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现象更加丰富。
二、教学目标1.想象领略画面之美,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重点)2.品读欣赏语言之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难点)3.朗读体会声韵之美,培养审美朗读能力。
4.学会运用语言描绘景色,激发热爱生活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内容:任务一、想象领略画面之美任务二、品读体会语言之美任务三、朗读感受声韵之美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为迎接学校读书月活动,701班组织开展散文诵读比赛,相关筹备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为了参加诵读活动,同学们准备选取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作为朗读脚本。
春风拂柳花满园,秋雨清凉硕果香,冬阳晴暖山水秀,四季美景永流长。
三篇美文,各美其美。
任务一、想象领略画面之美子任务1:初读课文,阅读三篇文章,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子任务2:在三位作者笔下,每一个季节就像一幅画。
请再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片段,读一读,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话描写了春花竞相开放,蜂飞蝶舞,野花遍地的烂漫春花图,红、粉、白色,色彩斑斓,有名字、没名字,种类繁多,花间蜜蜂蝴蝶飞舞,这是视觉的盛宴;花里带着甜味儿,仿佛满树的桃杏梨,让人口舌生津。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朱自清
拓展延伸环节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尝试创作类似的文章。
课外阅读:推荐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其他优秀作品,开拓学生的阅读视 野。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 社会调查等。
小结作业环节
布置作业:阅读朱自清其他作 品,加深对作者的理解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介绍
《背影》:以父 亲送别儿子上车 为主题,展现父 子间的深厚感情
《荷塘月色》: 描绘月光下的荷 塘景色,表达作 者内心的苦闷与 追求自由的情感
《春》:通过对 春天景物的描写 ,表达作者对自 然的热爱和对生 命的珍视
《绿》:以绿色 为主题,展现作 者对自然的崇敬 与向往
群文阅读选文的选择标准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 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课后反思:学生和老师共同反 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 及时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继 续努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章节副标题
学生阅读成果的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问 答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注 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
达能力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实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和感悟
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自成清雅真味情致朱自清经典散文群文阅读
“自成清雅真味情致”朱自清经典散文群文阅读岱山实验学校曹建芬活动目标:1、采用“群文阅读”形式,促进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2、比较阅读,朱自清这几篇散文的共同特点:整合赏析朱自清经典散文“真切”的生活内容、“真挚”的情感特点、“清雅”的语言风格。
3、比较阅读,朱自清这几篇散文的不同结构。
活动准备:1、课前阅读《背影》、《春》、《荷塘月色》2、多媒体课件3、阅读单活动过程:版块一回顾赏析聚焦“真”“清”1、同学们,这学期第一单元学习的朱自清散文《匆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这篇散文之所以成为经典,你们觉得是因为什么?学生发言后,梳理归结:朱自清以“匆匆”为题,将空灵而抽象的时间概念化为具体的物象,给人以极其真切的质感和共鸣,贯穿全文的十一个设问或反问句,作为情绪发展的线索,既蕴含有浓冽的情味,又潜隐着生活的哲理。
他散文的语言,被他同时代作家们交口称赞,有人用“清丽”,有人用“清秀”,也有人用“清幽”。
都离不开一个“清”字。
散文的核心又突出了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正如当年大作家赵景深评价朱自清的:“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但是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
”板书: 真清版块二积累赏读体悟语言“清”1、我们在《天天诵》里已经初步分散阅读过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荷塘月色》《背影》,今天,我们又特别综合起来,来进行一次群文整合阅读,进一步体味一下朱自清散文的魅力。
2、课余,我们已经初步感受了朱自清散文语言的“清新隽永”,积累了让你怦然心动的词语或句子,并写出了喜欢的理由,完成了创意词句积累阅读单,我们来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创意阅读单1 绘声绘色的叠词大胆新奇的比喻细腻的动作、外貌描写等3、配乐朗读,描写景物的句段——聆听想象,你想用什么色彩或什么音乐来形容这文字带给你的感觉?清雅的淡绿粉红水一般灵动的净白水蓝色一般透明等板块三再度阅读提炼相同赏析“真味”1、快速默读,整合阅读感受,仿照思路,完成“阅读同心圆”1或2.2、同质组合交流,整合提炼阅读收获。
把散文写成诗——朱自清群文阅读课例赏析
把散文写成诗——朱自清群文阅读课例赏析编者按现代散文最大的特征,是每一位作家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呈现出个性,其中所表达的所思所感是极具个人色彩的。
全阅读读本“群文阅读”的设置可以帮助小学生集中阅读一位作家的几篇诗文,达到初识作家、学读群文的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大型附属小学王莹老师以散文家为议题,通过多篇朱自清散文对比阅读,带领孩子发现朱自清散文的写作特色、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节奏感与韵律美、体会朱自清在散文中表达的情感。
一起来看《朱自清——把散文写成诗》群文阅读课例赏析。
一、案例简介“ 情” 是朱自清散文的根基,是其作品内在联系的纽带。
他的散文不粉饰, 不渲染, 以平实的叙述寄寓深情厚谊。
郁达夫说:“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朱自清原来就是一位诗人,他写的散文也不失其诗人本色。
” 这节群文阅读课以散文家为议题, 连续读《春》《荷塘月色》《匆匆》三篇散文, 走近朱自清,使学生通过多篇散文对比阅读, 发现朱自清散文的写作特色;通过诗歌改写的形式,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节奏感与韵律美;通过诵读、了解创作背景等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课堂回放(一) 解题导入1.介绍朱自清(师相机出示作家名片) 朱自清( 1898—1948 ), 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东海,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等。
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与风格,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
( 板书:散文家)2.学生齐读: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朱自清原来就是一位诗人,他写的散文也不失其诗人本色。
”(板书:诗人)3.师解题: 通过刚才的资料, 我们知道,朱自清是一名散文家,也是一位诗人, 他写的散文有诗的味道,所以我们今天的阅读主题是———“ 把散文写成诗”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他的三篇散文:《春》《荷塘月色》和《匆匆》。
群文阅读之朱自清23页PPT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群文阅读之朱自清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群文阅读之朱自清共23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群文阅读之朱自清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群文阅读之朱自清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塘月色》作者在写荷叶时,把“高出水 面田田的叶子”比成“亭亭的舞女的裙”, 不仅写出了荷叶之“态”、之“色”,也赋 予荷叶以情,似乎荷叶就要翩翩起舞了。
课堂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继承了古代文学作品讲究 音乐美的传统,每一篇散文,都是优美的乐曲, 诵读起来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或一咏三叹,或 回环往复,或一泻千里,每一个字、词、语句, 都是跌宕的充满灵性的音符。朱自清先生是语 言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的搭配来抒发自己的 感情。他的修辞艺术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出神 入化。
运用对比写色彩
在《背影》一文中,作者自然巧妙地用冷暖色相比。 如: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
②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父亲的黑帽,黑大马褂,深青色的棉袍,颜色都是 深而冷的,隐隐地露出了当时的悲伤,惨淡之情。 接着,作者在全文中安排了一个唯一的亮色“朱 红”。在对比中,红红的桔子异常突出,恰似父亲 那颗赤红的爱心。在家遭不幸,祸不单行,父子离 别之际,这红色的反衬,增加了凄凉的色彩,产生 了强烈的感染力,令人潸然泪下。
二、长短句相间如音乐之节奏变化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 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 今又到了哪里呢?”《匆匆》在长短句的变 化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 惋惜。
二、长短句相间如音乐之节奏变化
再如:《春》中“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 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 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 的眼。”排比的修辞手法,长短句相间与整 齐中又有变化,不仅使得文字有了节奏感, 也突出了作者想要描写的对象的特点。
朱自清传阅读附答案
朱自清传阅读附答案朱自清传阅读附答案1924年10月,朱自清举家来到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
令朱自清高兴的是,那里有许多为人正直、富有雅趣的朋友。
夏丏尊率真简朴,生性耿直。
校里就是湖多,三面潺潺地流着,草地也大,看过去芊芊的一片,夏丏尊喜爱这里的自然环境,他约了校里教师刘勋宇,依山傍水,修建了几间瓦屋,他把房子称作“平屋”,隐含平房、平民、平凡、平淡之意。
丰子恺也是经夏丏尊介绍到春晖中学的。
他为人多才多艺,善于将诗词意境、学生生活、儿童情趣即兴画出。
他也结庐湖畔,在门前种一株柳树,因此名小屋“小样溜屋”,与“平屋”相映成趣。
朱自清全家搬来后就住在刘勋宇以前盖的小房屋里,和夏丏尊毗邻,两家的前院只隔一垛矮墙。
朱自清常到隔壁夏丏尊家院子里观花,在他屋里品画。
夏家有一株紫薇很好,夏丏尊常邀他在花房喝酒。
他也倡导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做客。
有一天,丰子恺刚给朱自清刚满四岁的女儿阿莱画了一幅画,夏丏尊提起笔来,在上面题道:“丫头四岁时,子恺写,丏尊题。
”画美,字也好,朱自清爱不释手,后来将其制版,作为散文集《背影》的插页。
在朋友中还有一个湖南人匡互生,他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他率先打进曹宅,非常英勇;他生活艰苦朴素,诚挚热忱,作风民主,朱自清对他最为敬佩。
他去世后,朱自清曾写《哀互生》热烈地赞颂。
在教师中还有一位教英文的朱光潜,他最敬重朱自清,曾回忆:“佩弦和丏尊、子恺诸人都爱好文艺,常以所作相传视。
我于无形中受了他们的影响,开始学习写作。
他们认为我可以作说理文,就劝我走上这一条路。
”春晖中学浸润着“五四”革新精神,积极推行新学制,采用新教材,崇尚民主,关系和谐,朱自清更其喜欢那种同事与师生之间真诚团结的融洽气氛。
具体情形究竟怎样呢?朱自清写道:在一般学校里,师生之间往往隔开——于教师,“敬鬼神而远之”;教师对于学生,尔为尔,我为我,休戚不关,理乱不闻!这里的师生却没有这样的情形。
无论何时,都可自由说话;一切事务,常常通力合作。
《荷塘月色》群文阅读补充资料
《荷塘月色》群文阅读补充资料【资料一】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清华大学教授。
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父定居扬州。
1925年,朱自清成为清华教授,此后的几年,朱自清经历颇多:先为六个孩子的父亲;妻子武钟谦病重;家累进一步加重,生活时时捉襟见肘。
【资料二】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三天之间,3000多人被杀,5000多人被捕,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哪里走(节选)朱自清近年来为家人的衣食,为自己的职务,日日地忙着,没有坐下闲想的工夫;心里似乎什么都有,又似乎什么都没有。
萍见面时,常叹息于我的沉静;他断定这是退步。
是的,我有两三年不大能看新书了,现在的思想界,我竟大大地隔膜了;就如无源的水一样,教它如何能够滔滔地长流呢?幸而我还不断地看报,又住在北京,究竟不至于成为与世隔绝的人。
况且鲁迅先生说得好:“中国现在是一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
”无论你是怎样的小人物,这时代如闪电般,或如游丝般,总不时地让你瞥着一下。
它有这样大的力量,决不从它巨灵般的手常中放掉一个人;你不能不或多或少感着它的威胁。
大约因为我现在住着的北京,离开时代的火焰或漩涡还远的缘故吧,我还不能说清这威胁是怎样;但心上常觉有一点除不去的阴影,这却是真的。
我是要找一条自己好走的路;只想找着“自己”好走的路罢了。
但哪里走呢?或者,哪里走呢!我所彷徨的便是这个。
一封信(节选)朱自清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
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
因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样“难得”,特别是在“这年头”。
但不知怎的,总不时想着在那儿过了五六年转徙无常的生活的南方。
转徙无常,诚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说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时候容易深切地感着。
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
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
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美
淡雅,很少用浓墨重彩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泛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朱乳中洗 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但淡淡 的冷色,不能朗照的云, 《荷塘月色》整个景物描 写就是以淡雅的月色为背景的,突出了月下荷塘的清 冷,静寂。
《春》的色彩虽鲜艳但却不奢华: “小草偷偷地从 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桃树,杏树, 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 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树叶却绿得发亮,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 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二、长短句相间如音乐之节奏变化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 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 今又到了哪里呢?”《匆匆》在长短句的变 化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 惋惜。
推荐阅读: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重庆行记》 《房东太太》 《论青年》 《论自己》
一、句式整齐却不呆板、不雷同
再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 爱独处。” 《荷塘月色》作者十分巧妙地 把四个排比分成两部分,一方面适应了内容 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雷同。第三句中 没用“我”字,使句子精炼而不杂沓,匀称 而不呆板。
二、长短句相间如音乐之节奏变化
如“……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 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淡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 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 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绿》这段的句 子是一短一长,一短两长,一短一长,两短 一长。这种节奏起伏很具美感。
文学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
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 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则是以 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 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 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 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 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群文阅读之朱自清
理工大附中群文阅读课题组 执教:常雪萍
学习目标
1、体会朱自清散文的音乐美、色彩美、修辞 美。
2、借助群文提高自己的语言品味能力。
了解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
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 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 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 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 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 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塘月色》作者在写荷叶时,把“高出水 面田田的叶子”比成“亭亭的舞女的裙”, 不仅写出了荷叶之“态”、之“色”,也赋 予荷叶以情,似乎荷叶就要翩翩起舞了。
课堂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继承了古代文学作品讲究 音乐美的传统,每一篇散文,都是优美的乐曲, 诵读起来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或一咏三叹,或 回环往复,或一泻千里,每一个字、词、语句, 都是跌宕的充满灵性的音符。朱自清先生是语 言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的搭配来抒发自己的 感情。他的修辞艺术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出神 入化。
运用对比写色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背影》一文中,作者自然巧妙地用冷暖色相比。 如: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
②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父亲的黑帽,黑大马褂,深青色的棉袍,颜色都是 深而冷的,隐隐地露出了当时的悲伤,惨淡之情。 接着,作者在全文中安排了一个唯一的亮色“朱 红”。在对比中,红红的桔子异常突出,恰似父亲 那颗赤红的爱心。在家遭不幸,祸不单行,父子离 别之际,这红色的反衬,增加了凄凉的色彩,产生 了强烈的感染力,令人潸然泪下。
名字由来
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
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 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 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 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 “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 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 自警。
品读朱自清散文
选文: 《匆匆》 《温州的踪迹》 《荷塘月色》 《春》 《背影》
借助表格自主品读选文
选文
音乐美(句式美) 色彩美
《匆匆》
《温州的踪迹》
《荷塘月色》
《春》
《背影》
修辞美
音乐美
一、句式整齐却不呆板、不雷同
《荷塘月色》作者描写天上的满月,由于被 一层淡淡的云遮住,而不能“朗照”的夜景 时,就用了对偶句式“酣眠固不可少,小睡 也别有风味的”。如果仅把淡云遮月描写成 “小睡”,而不用“酣眠”与之相对,其艺 术效果就不会这样强烈。
二、长短句相间如音乐之节奏变化
再如:《春》中“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 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 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 的眼。”排比的修辞手法,长短句相间与整 齐中又有变化,不仅使得文字有了节奏感, 也突出了作者想要描写的对象的特点。
修 辞美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 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人。” 《荷塘月色》一组新奇的比喻,把荷 花描绘得圆润有光泽,显得那么娇美、洁白。 一个平凡而荒凉的荷花塘,到了朱自清的笔下 就被描画成一个令人目眩神摇的境界,显得那 么秀丽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