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探讨

关于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探讨

技术与信息关于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探讨徐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456)摘要:随着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原油以及天然气的开采力度也有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就需要在油气集输处理环节加强重视,提高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

基于此,本文先就油气集输流程设计以及处理技术加以阐述,然后就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发展趋势和优化措施详细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技术发展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关键词: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应用意义重大,技术应用主要是把开采的原油以及天然气收集储藏和运输加工等,处理技术把完成深度加工的原油输送到油库存储,把分离的天然气输送到处理厂深加工。

油气集输处理技术对油气的开发以及加工等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1油气集输流程设计以及处理技术1.1油气集输流程设计油气集输流程有着不同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能够分成不同的类型,如依照管网的形态就能够分成串联型管网流程以及环形管网流程等。

而依照着加热的方式就能够分成不加热流程以及掺水流程等[1]。

油气集输流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原则实施,集输方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物理性质以及经济价值等因素,条件不同设计的流程也会存在着差异。

油气集输中需要尽量密闭减少运输中损耗,充分利用矿井液体压力,扩大集输半径,最大程度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油气发生损耗的问题。

从设计环节加强了重视,才能有助于油气集输流程工艺达到最佳状态。

1.2油气集输处理技术油气集输处理技术涉及到原油集输处理和油气水多相混输以及原油脱水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油气集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我国油气资源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进入到高含水油水气开发发展阶段,对油气集输处理的要求更高[2]。

对于高含水环节要不断地从技术上进行完善,油气开发高含水环节原油流变出现的变化,油气集输技术应用中,就需要调整流变过程,将不同原油以及天然气产区特征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含蜡高的油气田产区在应用单管集输油气集输处理技术时,添加化学药剂进行热加工处理,这样就能提高处理的效果。

油气集输技术论文

油气集输技术论文

油气集输技术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海洋油气集输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海上油田油气集输及配套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将海上油田采出的产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将其输送上岸的全过程,这过程涉及海上油田的油气集输、水处理及注水,以及为完成这些功能所必须配套的海洋工程结构、供配电力、海上油田自动化和通讯、腐蚀控制、安全与环境保护等工程。

其技术覆盖之广和技术复杂程序之高是陆上油田所不能相比的。

随着海洋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上石油开发必然将向更深水域发展;为使开发深水变得经济有效,关键是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以及向适应的运输系统。

本文将概括介绍国内海上油气集输的几种类型及其典型代表,同时据此总结存在的不足,探讨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管道运输浮式处理储油轮储存、天然气脱水装置1、国内油气集输的现状:从我国自主勘探、开发莺歌湾,到中日合作开发埕北油田成为我国海上联合开发海洋石油第一个稠油油田.到现在,我国在海洋开发方面学习到了国外开发的先进技术,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在油气集输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从开发方式上区分,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胜利埕岛油田为典型的自主开发方式,另外一种是CNOOC的合作开发方式,如南海的陆丰2221油田,该油田汇集了当今世界的尖端技术,包括双定位水下卧式储油树、电液控制系统、泥线增压泵、电缆系统和遥控作用机器人等。

而以自主开发的胜利滩海更能代表我国海上技术的发展现状。

1-1、我国海上油气集输多采用管道技术,但是在输送过程中管道中析水对输送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我国近期发现的海上油田以气主,但是对于天然气来说,水是天然气从采出至消费过程中,在各个处理或加工步骤中最常见的杂质,而且其含量经常达到饱和状态。

一般认为天然气中的水分只有当它以液态形式存在时才会有害处,因而工程上常以露点温度来控制天然气中的含水量。

关于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探讨

关于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探讨
气集 输处 理工艺相 和 国际上的其 他 国家相 比还 有着很 大的差距 。 之所 以会 主要 主 要是对 于这一 技术的 应用 比较 的晚 , 并且在 整个 油田开采 过程 中对 于这 一环 节 的关 注还 比较 的低 。
这样 的一套完 善的统 一规范 标准 , 来排 除一些产量 小效 率低 的非常规 油气 田的
随着社 会 发展 进程 的不 断推 进 , 我 国 的现 代化建 设进 入 了飞 速发展 的阶 段。 与 此 同时对于 能源 的需 求量也 得到 了迅 速的增 加 , 在面 临世 界能 源紧 缺的 情 况下探寻 新的方 法获得 更多的 油气资源 有着 重要的现 实意义 。 从整 体的 油 田 开 采技术 来说油 田集输 工艺技术 是至 关重 要 的 , 他直 接的关 系到整个 油 田开采
和 传统 的方 法相 比有 着许多 明显 的优势 , 但是 依旧存 在着 许多 的 问题 。 比如说
游离水脱 除器 的构造 比较的 简单在操 作 中还 存在着 一些缺 陷 , 不能够对 高含水 含有进 行 充分 的分离 。 毕竟我 国的油 气集 输处 理工艺 还 是 比较 的落 后的 , 随着 油气 田事业 发展的不 断壮大对 于这 一方面 的研究将 不断 的深入 。 对于 游离水脱
的发展 取 向 。
地区, 一 般地 形对 于开 采都造 成很 大 的困难 。 尤 其是对 于沙 漠 以及荒 芜的 西部 偏远 地 区 , 对 于油 气 田的开 发技术 要求 更是相 当的大 并 且在这 种复 杂 的地形 下 为了更 加 方便 的开 采 , 需要 投入 大量 的成 本用 于前 续 的准备 工作 。
混乱 。 通过规 范科学 的标 准 , 可 以使得开 发做 到有章 可循 。 与此 同时还可 以通 过

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论文

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论文

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论文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论文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论文【1】【摘要】油田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是很复杂的过程,对其进行相关的技术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便对油气集输行业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及攻关方向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油气集输行业的相关工艺技术。

【关键词】油气集输;处理;工艺技术油气集输是油田建设中的主要生产设施,在油田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使油田生产平稳,保持原油开采及销售之间的平衡,并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汽油等产品的质量合格。

采用的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确定的工程建设规模及总体布局,将对油田的可靠生产、建设水平和生产效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油气集输集输发展趋势1.1原油集输技术原油集输技术在集输工艺方面,尤其在低渗透、小断块油田开发上,国内油田企业注重高效、节能油气集输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简化优化流程,采用不加热集输技术和串联管网集输工艺等,降低了原油生产能耗。

原油集输与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是向低投资、低能耗方向发展,二是向上、下游两头延伸;上游与采油工程相互渗透,下游与炼油技术相互融合。

(1)串联管网集输工艺。

串联管网集输工艺核心是采用功图量油技术,实现管网的串联布局,简化流程,改变传统的计量站模式,节能、节地,并可降低投资。

应用该工艺单井投资节省约2~3万元,集输系统工程投资节省约25%~30%。

(2)稠油集输工艺。

稠油集输工艺包括加热、掺稀、掺水、乳化降黏、改质降黏、低黏液环等6种。

通过集输工艺优化,采用全密闭集中掺稀输送工艺流程,可实现吨油集输燃料油耗由7.8kg降至5.88kg,吨油集输电耗由2.7kW・h降至0.98kW・h。

(3)高含水油田原油预分水技术。

国内高含水油田主要采用三相分离器进行预分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效果,但在实际运行中水中含油量偏高,一般在500~1000mg/L之间,污水后续处理系统投资、占地和运行费用均较高。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摘要】本文针对油气集输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就目前的国内外油气集输先进工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根据萨南油田的开发状况及目前油气集输系统存在的矛盾和不适应性,探讨了今后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科研攻关方向。

【关键词】油气集输多相混输三次采油1 前言油气集输是将油田开采出来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储存、输送和初步加工、处理的生产工艺过程。

它主要担负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负责将油井采出的石油气、液混合物经过管道输入油气处理站进行气、液分离和脱水,使处理后的原油能够符合国家的标准;二是由油气处理站把合格的原油输送到油田原油库进行储备,将分离出的天然气输送到天然气处理厂进行再次脱水、脱氢和脱酸处理或深加工;三是南油田原油库、天然气压气站以不同的方式将处理合格的原油、天然气外输给用户。

油气集输生产不同于油田物探、钻井、测井、修井作业及采油等生产作业。

它既有油叫点多、线长、面广的生产特性,又具有化工炼制企业高温高、易燃易爆、工艺复杂、压力容器集中、生产连续性强、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特点。

因此,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渐深人,油气集输生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且,一个油田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开发建设的整体技术水平。

2 目前,国内外油气集输的主要工艺技术有:一原油集输工艺高含蜡高凝原油的油田.围内外普遍采用加热工艺、多级布站、单井集中计量、单管与双管集油、大站集中处理工艺。

如我围的河、华北等油田。

国外对高含蜡原油,除采用加热方法外,主要采用加化学药剂降凝降粘的方法实行单管集输,如美国、加拿大等。

对低含蜡低凝点原油的油,国内外普遍采用单管不加热集油工艺如我国新疆等。

集输工艺方面,大庆油田与国内外其它油田相比较,处于先进水平。

随着油田逐步进入高含水后期集输工艺的发展趋势也趋向于利用高含水期的原油流变特性,降低输送温度或常温输送,同时集输工艺进一步简化。

二、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长距离油气混输工艺技术是一项国际前沿技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进行大量的研究。

油田地面建设论文集输系统工艺论文

油田地面建设论文集输系统工艺论文

油田地面建设论文集输系统工艺论文【摘要】本文对油田建设中集输系统工艺的现状和完善措施,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在油田建设过程中,对集输系统工艺进行相关的优化,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能耗和成本问题,保证安全生产,对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深刻影响。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油田地面建设的集输系统要加以改造,寻找出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途径,进而降低集输系统的成本,为油田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这种目标,本文就结合我国油田地面建设的基本情况,论述集输系统工艺的完善措施。

一、油气集输(一)油气集输概念何为油气集输?简言之,就是把处于分散的油井所生产的石油、伴生天然气和其他产品,进行必要地集中,并且根据相关工艺进行处理、初加工,形成合格的油和天然气,将它们分别外输到炼油厂或者天然气用户的工艺全过程称为油气集输。

(二)油气集输功能首先,对从油井采集的油气混合物,通过油气管道进行输送,送至油气处理站,在这里,进行油气分离和脱水,并且保证其质量符合要求;油气混合物经过油气处理站的处理后,需要通过管道再次输送到原油库,把合格的产品进行储存;其中,分离出的天然气要进行脱水、脱氢、脱酸等深加工及处理,最后,将原油和天然气进行合理地处理,形成用户需要的产品,进行输送。

二、集输系统工艺的现状(一)现状我国油气集输系统工艺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技术水平略显落后。

对于低含蜡、低凝点的原油,目前一般采用单管不加热工艺;对于高含蜡、高凝点的原油的处理工艺有很多,例如:管道加热工艺,单井计重计量工艺及大型油站集中处理工艺等;对于高含水原油,以两段脱水处理工艺为主,对游离水进行大罐沉降和聚结脱水,最后加以电脱水等。

从生产工艺上与国外相比,原油管道输送方面的存在差距,我国输油工艺还在采用比较传统的工艺,例如:采用开式流程运行和加热输送工艺,其能耗较大。

从生产设备、管理、维护手段上进行比较讲,也存在一定差距。

油气集输 论文

油气集输 论文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油气储运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摘要本设计是在了解盘锦地区地形,地貌,综合降雨量降雪量,风向以及地形地质状况在综合生产作业量条件下*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常规联合站加热系统的工艺设计。

设计过程如下;根据原始材料,数据进行基础设计。

计算联合站的库容,包括沉降罐以及储油罐的个数大小,输油设施。

然后进行热力计算,包括计算脱水加热炉热负荷,计算外输加热炉热负荷。

然后进行水力计算,选泵及校核,脱水工艺计算,最后进行辅助计算。

本设计由文字说明,数据计算和图纸绘制三大部份组成。

说明部份包括计算原始数据材料,总图部置说明,工艺流程说明,平面安装图说明以及人员编制,此外,还有对欢喜岭第四联合站加热系统的概述和应采用的安全措施作了祥细介绍。

绘图部份是设计的关键,设计的思想意图,内容通过图来体现,欢喜岭第四联合站加热系统的总图部置最大限度满足生产要求,缩短工艺管线和运输路线,减少占地,节约投资,得保证安全作业,节约管理费用等原则下进行的,流程图简单合理,安装图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规则进行设计,准确体现了脱水工艺中各环节中油,气水分离器的尺寸和安装要求。

依据计算和各种规范以及经计因素,在最大限度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进行了较为经计合理的布局,并为欢喜岭第四联合站加热系统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关键词:联合站,沉降罐,储油罐,加热炉,热力计算,水力计算,泵。

目录1文字说明1.1原始数据1.1.1盘锦混合原油的基本物性 (5)1.1.2盘锦气象资 (5)1.1.3设计依据 (5)1.1.4执行的标准规范 (6)1.1.5设计方案 (6)1.1.6设计参数 (6)1.2联合站的概述 (6)1.2.1联合站建设在油田中的地位 (6)1.2.2联合站加热系统的概述 (7)1.2.3联合站加热系统建设在油田中的作用 (7)1.2.4油田油气集输的工艺确定 (7)1.2.5沉降罐的容量的确定 (8)1.2.6热化学脱水加药部位的确定 (8)1.2.7电脱水 (8)1.2.8原油稳定 (9)1.3外输泵站1.3.1沿线地势及管道铺设原则 (9)1.3.2工艺流程 (10)1.3.3设备 (10)1.3.4全线方案设计原则 (10)1.3.5设计规范 (11)1.3.6外输设备的确定 (11)1.4先进计术的采用1.4.1完全实现了“从泵到泵”的密闭输送 (14)1.4.2实现了“先炉后泵”的运行方式 (15)1.4.3采用了先进的水击报警 (15)1.4.4采用了高效陶纤毡式热媒炉 (16)1.4.5引进德国西门子变频器 (16)1.5生产组织 (16)2计算部分2.1出步确定输油管线直径2.1.1初步确定外输管径 (17)2.1.2初步确定站内管径 (17)2.2计算联合站的库容包括沉降罐和储油罐以及储油罐的个数,大小2.2.1好油罐数 (18)2.2.2计算一段脱水沉降罐、计算二段脱水沉降罐 (18)2.2.3除油污水罐 (18)2.3热力计算2.3.1计算一段脱水热负荷及加热站个数并初选假热炉型号 (19)2.3.2计算二段脱水热负荷及加热站个数并初选假热炉型号 (20)2.3.3计算外输加热炉热负荷及加热站个数并初选假热炉型号 (20)2.4联合站内管线水力计算2.4.1确定经计流速,叛断流态 (22)2.4.2联合站内管线计算长度 (23)2.4.3泵的选则 (23)2.4.4外输管线水力计算 (25)2.5热泵站的调整及水力热力工况的校核泵站出站油温校核,计算泵站之间平均温度,摩阻及水力坡降2.5.1泵站出站油温校核 (26)2.5.2提出两种以上方案,求出各站间水力坡降 (27)2.5.3校核方案的进出站压力 (27)2.5.4动,静水压力校核 (27)2.6工艺计算2.6.1计算允许最大输量 (28)2.6.2计算允许最小输量 (28)2.6.3计算允许停输时间 (28)2.6.4计算热力越站条件 (28)2.6.5计算压力越站条件 (29)2.7管道热力补偿计算2.7.1热油管道伸长量的计算 (29)2.7.2п型补偿器的计算 (30)2.7.3固定墩的计算 (31)3绘图部分 (35)①欢喜岭第四联合站工艺流程图②加热炉安装图③欢喜岭第四联合站总平面图4专题研究 (35)稠油降粘工艺:油降粘方法:Ⅰ:掺稀油法;Ⅱ:加热降粘Ⅲ稠油改质降粘输送;Ⅳ化学降粘5总结说明 (39)6谢词 (40)7参考文献 (40)8外文翻意:原文:1:含水稠油乳化输送 (43)2:含水油表观粘度 (51)翻意:1:含水稠油乳化输送 (61)2:含水油表观粘度 (70)联合站加热系统的工艺设计第一章:说明部分1.1设计原始数据1.1.1盘锦欢喜岭第四联合站的基本物性盘锦欢喜岭第四联合站含水原油日输入量6000立方米,含水率60%左右,进站温度为55℃。

油气集输工程设计论文

油气集输工程设计论文

浅析油气集输工程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重视油气集输工程设计思想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油气集输工程设计思想中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油气工程设计管道集输中图分类号: te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thought discusses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sign thought of the 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related content.keywords: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design, piping,transportation引言油气集输工程的建设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每一环节都涉及经济问题。

工程实践表明,成功的设计必须是技术与经济的和谐统一体。

其中,技术是工程的基础与手段,而经济效益是工程的核心与目的。

油气集输工程设计的方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工程达到技术上可行与经济上合理。

1、油气集输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油气集输工程技术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集输工艺技术;二是集输系统配管技术。

1.1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所谓工艺,是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和方法,是隐含在加工过程中并对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的一种核心因子。

油气集输工艺主要包括:油气收集及处理工艺、管道输送工艺、油气计量工艺、油气净化及轻烃储运工艺等。

1)油气集输工艺研究的重点我国油气集输工艺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系列配套工艺,其中,油气收集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探讨

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探讨

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探讨摘要:在经济发展的促进下,油气行业发展迅猛,在油气集输建设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开发进程的深入,已经逐渐进入到了高含水开发阶段,在高含水开发阶段,油气集输系统需要重点关注地面系统与油气集输技术两方面的问题,对此,应当加强对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研究,并在实践应用中逐渐推广新技术工艺,促进在高含水开发阶段油气开发的高效顺利进行,笔者在本文中对油气集输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旨在促进该技术的进步,为油气田开发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油气集输;技术探讨;处理技术前言将油田开采出的原油、天然气,进行收集、处理、储存以及初步加工的生产工艺,就是油气集输处理工艺。

它主要是将分离出的天然气,送到天然气处理厂,做进一步加工;将油气处理站分离出的原油,储存到油田原油库,还要将天然气和原油,分别以不同的方式。

外输给原油和天然气的用户。

一、油气集输分类及设计原则1、油气集输流程分类按加热方式,油气集输流程按加热方式可分为八类,分别为不加热流程与井场加热流程、热水伴随流程与蒸汽伴随流程、掺蒸汽流程与掺活性水流程、掺热水流程与掺稀油流程。

按管线数目,可分为单管集油流程、双管集油流程、三管集油流程。

按管网形态,分为四种形态,分别为串联型管网流程、米字型管网流程、树形官网流程和环形管网流程。

按系统步站级数,按系统步战级数,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步战流程。

一级步战流程中只有集中处理站,二级步战流程有计量站和集中处理站,三级步战流程在二级步战流程基础上,有增压转接站。

按密闭程度,分为密闭式集油流程与开放式集油流程。

2、油气集输流程设计原则油气集输的方案,受油田内蕴含的油气的化学、物理性质差异、经济价值和利用方式、地理条件的限制影响,不同的条件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设计流程。

在整个油气集输的过程中,要尽量封闭,这样可以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油气的损耗。

在开发过程中,将油气资源尽可能地全部收集,在应用上,也尽可能地将油气加工为符合标准的相关产品。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论文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论文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论文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论文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论文【1】摘要:在我国石油事业的建设中,油气集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将我们日常油田开采工作中所采集的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收集。

在本文中,将就我国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技术0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油田事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而油气集输则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对于油气集输来说,其所具有的特点同我们日常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勘探、钻井以及采油等一系列工艺存在较大的不同,其面线广、油田点多,且我们在对其进行生产时还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易燃易爆以及高温高压等隐患,无论是工艺流程还是生产作业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对此,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油气开采的过程中能够对油气的集输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努力提升油田的油气集输水平。

1 我国目前油气集输行业的现状1.1 原油脱水技术在油气集输这项工作中,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于原油的脱水技术。

在我们对原油脱水过渡层进行处理时,不但具有非常繁杂的流程,而且还必须使我们能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率,进而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在其它国家,目前对其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将原油首先进行排除之后再对其进行处理,虽然我国也使用了这种处理方式,但是由于我国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经验上对于该项技术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对其实际处理时对于过渡层的处理效果不是非常令人满意。

同时,我国在原油脱水方面所使用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借助游离水脱除器的应用,虽然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原油脱水的效果,但是其也由于不能够对高含水油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及自身结构方面的问题而使我们能够获得的效果也较为有限。

目前,我国对这种设备也正处于一个积极的研发阶段,并不断提升该设备的作用效果。

1.2 原油集输工艺近年来,油气集输工艺在我国油田开采中所具有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在不断升高,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是因为我国近年来关于油田开采项目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我国的很多油田也处于一个高含水期的阶段,而这就使得我国目前的油田开采技术对于油气集输工艺具有了更高的需求。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

中国高 新技术 企业
油 气 集 输 工 艺 技 术 探 讨
移 文 /丁 玲
【 要】 摘 本 文 针 对 油 气 集 输 系统 的 _ 技 术 发 展 历 程 进 行 了 简 要 回 顾 , 同 时 就 目 前 的 国 内 外 油 气 集 输 先 T -艺
进 工 艺 进 行 了 简要 介 绍 : 根 据 萨 南 油 田 的 开 发 状 况 及 目前 油 气 集 输 系 统 存 在 的 矛 盾 和 不 适 应 性 , 讨 了 今 并 探
后 油 气 集 输 工 艺技 术 的 科 研 攻 关 方 向 。
【 键词 】 油 气集输 多相 混 输 三 次采 油 关
1 前 言
国 内 外 油 田 在 原 油 脱 水 工 艺方 面 都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研 将 油 珏 开 采 出 来 的 原 油 和 天 然 气 进 行 收 集 、 储 存 、 在 原 油 脱 水 中 间 过 渡 层 的 处 理 方 面 , 外 一 直 很 重 视 , 采 取 了 专 = 『 国 并
目前 , 内外 油气 集输 的主要 工 艺技 术 有 : 国


原 油 集 输 工 艺

高 含 蜡 高 凝 原 油 的 油 田 . 围 内 外 普 遍 采 用 加 热 工 艺 、 多 级 布 老 区 的 建 设 模 式 相 同 , 面 集 油 流 程 主 要 采 用 的 是 单 井 进 站 、 中 地 集
输 送 和 初 步 加 工 、 理 的 生 产 工 艺 过 程 。 它 主 要 担 负 三 个 方 面 的 任 门 的 排 出 和 处 理 技 术 措 施 。 美 国 、 罗 斯 等 。 我 们 在 过 渡 层 的处 处 如 俄 而 务 : 是 负 责 将 油 井 采 出 的 石 油 气 、 混 合 物 经 过 管 道 输 入 油 气 处 理 问 题 上 还 不 够 重 视 。 一 液 理站 进行 气 、 分 离 和脱 水 , 处 理 后 的原 油 能够 符 合 国家 的标 准 ; 液 使 目 前 , 油 脱 水 趋 向 于 研 制 高 效 游 离 水 脱 除 器 。 行 的 游 离 水 脱 原 现 二 是 由 油 气 处 理 站 把 合 格 的 原 油 输 送 到 油 田 原 油 库 进 行 储 备 , 分 除 器 采 用 卧 式 结 构 . 实 际 沉 降 时 间 大 都 在 3 — 0 i 而 水 驱 采 出 将 其 0 4 mn. 5 2mi 聚 0 i。 离 出 的 天 然 气 输 送 到 天 然 气 处 理 厂 进 行 再 次 脱 水 、 氢 和 脱 酸 处 理 液 沉 降 1 ~ 0 n 即 可 满 足 脱 水 要 求 , 驱 也 仅 仅 需 要 3 m n 因 此 , 脱 或 深 加 工 ; 是 南 油 田 原 油 库 、 然 气 压 气 站 以 不 同 的 方 式 将 处 理 为 充 分 利 用 高 含 水 原 油 特 点 , 低 游 离 水 脱 除 设 备 的 规 模 . 行 高 三 天 降 进 合格 的原 油 、 然气 外 输给 用 户 。 天 等 生 产 作 业 。 它 既 有 油 叫 点 多 、 长 、 广 的 生 产 特 性 , 具 有 化 工 线 面 又 炼 制 企 业 高 温 高 、 燃 易 爆 、 艺 复 杂 、 力 容 器 集 中 、 产 连 续 易 工 压 生 性强 、 灾 危 险性 大 的 生产 特 点 。 火 此 , 着 油 田开 发 的逐 渐 深人 , 随 效 游 离 水 脱 除 器 的 研 制 是 很 有 必 要 的 。 目前 , 计 院 正 在 进 行 高 效 设

研究分析油气集输工艺技术

研究分析油气集输工艺技术

16石油化工一、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油气集输工艺主要表现为:1.原油脱水技术原油脱水技术作为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原油脱水过渡层。

我国传统的油田开采流程是先排除原油再进行处理,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落后,忽视了对原油脱水过渡层的处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游离水脱除器在原油脱水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游离水脱除器结构简单,不能有效处理高含水原油。

 相比之下,两阶段的脱水工艺更适用于高含水量原油的开发。

第一阶段:以大罐沉降+聚结脱水的方式对原油进行脱水处理。

第二阶段:在原油脱水过程中,使用平挂和竖挂电极交直流混合电脱水可以达到更好的脱水效果。

此外,热化学脱水工艺适用于高含水量,凝固点和粘性较低的的原油。

2.原油集输工艺开采高凝原油和高含蜡油田时,我国主要使用单井集中计量工艺,加热工艺,多级布站工艺、单双管集油工艺以及大站集中处理工艺等工艺技术。

其中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

在使用加热工艺的过程中,通过在油田里添加一定比例的药剂降低原油的粘度和凝聚性,继而使用单管集输工艺开采油气。

但是,我国新疆油田的原油具有低含蜡,低凝点的特征,则只需要单管集油而无需使用加热工艺,这种处理方方式在我国应用广泛。

二、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现存问题分析1. 高含水原油开发过程中游离水特征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沉降时间和沉降温度难以确定,使原油脱水工艺不适用于高含水原油的开发,节能降耗功能失效。

因此,要加强对原油工艺技术的改研究分析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李东凯 管道公司长庆输油气分公司;王梦娇 西南管道天水输油气分公司【摘 要】油气集输工艺是我国油田开采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先进的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是我国油田开采效率和效益的保证。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对我国油田开采工作中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对我国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摘要: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是指将采集的油气输送到加工或销售终端,该技术包括多种输送方式和设备,同时涵盖了液态和气态的输送形式。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属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如何提高输送效率,同时保证输送过程的安全和环保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总结该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工艺技术;油气集输;生产应用油气是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采集、加工、运输和销售涉及到广泛的工业和经济活动。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是保证油气能够快速、高效地输送到目的地的关键。

1.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1.1原油脱水技术原油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如果不进行脱水处理,会影响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

目前原油脱水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物理脱水、化学脱水和电化学脱水等技术。

物理脱水主要是利用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等原理实现,化学脱水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水分,电化学脱水则是利用电解原理将水分析出。

1.2原油集输工艺技术原油集输工艺技术是指将从油田采集的原油输送到加工厂或终端市场的过程。

常用的原油集输技术主要包括管道输送、铁路运输、船舶运输和公路运输等多种形式。

其中,管道输送是最常用的原油集输技术之一,具有输送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点。

另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原油集输技术也在逐渐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

现代原油集输系统通常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掌握管道的运行状况和数据,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处理。

1.3油气水混合技术油气水混合技术是指在原油输送过程中,由于原油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气和水分,需要进行处理以保证原油的品质和稳定性[2]。

在传统的油气集输工艺中,一般采用的处理方式是将天然气和水分离出来,然后将干净的原油输送到加工厂或终端市场。

油气水混合技术可以减少能源和物资的浪费,提高原油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该技术通过将原油、天然气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输送到加工厂或终端市场。

浅谈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

浅谈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

浅谈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探讨摘要:油气集输要经过原油和天然气的开发、输送、加工和处理等过程,此种工艺技术在原油生产中的应用能够对生产的汽液进行分离和脱水处理、原油运输和为用户提供方便等。

并且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应用,能够利用各种技术进行气液混合物的处理和油气的含水脱离等,从而使原油的品质与国家的生产标准相吻合,由此可见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在原油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因此,本文对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和油气集输工艺发展现状以及集输工艺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原油集输1导言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在油气开采和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直接关系着油田开发建设综合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油田点多、面积广和线路长等特点,并且在作业过程中面临着爆炸和火灾等危险隐患,这也导致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具有开发难和连续性低等特点,所以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受到了极高的重视,这也表示出了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重要性。

2油气集输类型2.1按是否需要加热按是否需要加热分为不加热工程、热水浴工程、活性水参与工程、井场加热工程、水蒸气蒸馏工程以及掺蒸馏水工程和掺热水工程。

2.2按管线多少依据油井管线多少大致可分为单管线、双管线、多管线集油工程。

2.3按管网分布状态按管网分布形式大致可分为掺半油工程、掺活性水工程、掺水蒸气工程和不加热工程以及井场加热工程。

2.4按系统步站级数系统的步战级数可以分为三个流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流程,一级流程含有处理站,二级有计量站和集中处理站,三级除有二级的基础上还有增压接转站。

3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油气集输工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3.1原油集输工艺目前我国含蜡量和凝固性较强的原油开发,多采用多级布站、加热处理、单井计量、大站处理等集油工艺,在我国的辽河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原油开发中已经使用了此种工艺技术。

而在美国和西方的发达国家通常用化学药剂的添加来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和含蜡量,然后进行单管集输,一般不会采用加热的处理工艺。

油气集输泵站节能技术论文

油气集输泵站节能技术论文

油气集输泵站节能技术探讨摘要:随着采油厂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电费支出已成为制约采油厂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而各类接转站、注水站、油气混输泵站全年的用电量又占全厂电量的一半以上。

因此,如何优化各种泵站的电气节能设计,是每一名电气设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就近几年来我们在泵站类电气节能设计中的探索、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及解决的问题,作出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配电系统配电线路电机无功补偿电容谐波中图分类号: tm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配电系统的节能1、负荷等级以及变压器容量的确定负荷等级的确定以及计算负荷是配电系统设计的依据,在电气设计中通常采用最佳负载系数法确定变压器容量。

如果变压器容量太小,易造成变压器过载,导致变压器过载损耗增加;变压器容量太大,不但变压器不能被充分利用,空载损耗增加,而且造成投资浪费。

正常情况下变压器经济节能运行的负载率控制在0.75-0.85之间为宜。

2、合理选择配电电压,在同等的情况下,电压越高,损耗越小。

对于配套电机200kw以下的,通常采用0.4kv的电压等级;对于配套电机200kw以上的,宜采用10kv(6kv)的高压电机,像梁一、梁二注,就是采用的高压电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远离变电所的泵站,若采用高压电机,就必须建高压室及配套开关保护装置,一次性的投资较大,这时就需要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以确定选择何种电压等级。

3、电气主接线应尽量简单可靠。

通常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的接线方式,同一电压等级配电系统的级数不宜超过两级,以尽量减少因配电级数过多而产生的电能损耗。

除此之外,还用采取设置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降低线路运行电流、减少线路损耗、合理选择配电系统的各类元器件等措施,提高配电质量和运行的经济性。

4、要尽量保持变压器三相负荷的平衡度。

这不仅需要电气设计人员对新建或改扩建配电工程整个三相负载的合理把控,更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现场操作人员及时测量配电变压器出线端和配电主干线的三相负荷电流及中性线电流,并进行平衡三相负荷电流的工作。

大庆油田油气集输技术探究

大庆油田油气集输技术探究

2017年10月大庆油田油气集输技术探究聂鑫磊胡巍(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第三油矿,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本文针对大庆油田开发趋势及地面工程存在的问题,以优化系统流程、节约操作成本、降低投资为目的,大庆油田实施了油气集输系统的优化调整方案。

介绍了大庆油田对不同情况的脱水系统、转油站系统采用的优化调整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在总结老油田优化调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在优化调整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大庆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优化调整大庆油田从八五期间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实行工艺改造,使吨液耗电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

受原油产量下降、开采难度增加及生产规模的影响,吨油耗电从八五末的112.47kW·h 升至九五末的184.6kW·h ,上升了64%。

根据预测十五期末,若未采取相应措施,吨油耗电将升至254.9kW·h [1-5]。

吨油耗气将因产量下降和耗能设备增加,增至15.33m 3。

由于实施了油气集输系统的优化调整方案,十五期末的吨油耗电实际为228.71kW·h ,吨油耗气为13m 3。

根据中长期开发规划,结合已建设施的更新维护、产能建设及技术进步进行的系统优化调整,已经成为解决高含水后期油田出现的系统负荷不平衡、布局不合理、能耗高、设施腐蚀老化严重问题的重要手段及有效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大庆地区老油田调整改造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6-10]。

1系统优化调整实施方案结合全油田脱水站生产实际,考虑设备运行效率、外输系统运行情况等因素,以满足生产为前提,以节能降耗为宗旨,合理调整脱水站的系统能力。

根据脱水站系统负荷率分析,十五期间,重点针对北四联、北六联等脱水站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整改造。

其中,北部过渡带脱水系统调整实施于2002年,改北六联脱水站为放水站;东部过渡带脱水系统调整实施于2003年,改北四联脱水站为放水站。

优化调整后,大庆油田剩余6座脱水站,各站外输管道均可正常输油。

油气集输优化系统设计论文

油气集输优化系统设计论文

油气集输优化系统设计论文油气集输优化系统设计论文一、油气集输现存问题1.老油田的油气集输系统中,在实际集输过程中,最初的油气设计与实际集输不匹配,并且在集输过程中会大量浪费能源,提升处理成本。

2.集输站内设备老旧,能耗较高,部分严重老化,降低了集输效率。

3.老油田中集输管道设备老化、腐蚀严重,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4.老油田的检测系统存在误报问题,对其使用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并使用户对其信任程度有所降低,同时无形之中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二、对集输系统优化整治方案方法1.对油气集输设计进行调整改造在对老油田进行整治改革中,应重视对油气集输系统的设计与调整。

在该方面,主要应重视以下三点:(1)优化设计脱水系统结构,并对放水站的工艺进行适当改进。

油田中脱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其中的放水系统与油田的实际脱水相互结合,并注意外输系统的设备运行率及运行生产状况,将老油田中传统的脱水结构进行重新的合理设计,使其满足日常生产需要(2)对于新型高科技的集输要大力推广应用,逐步实现脱水区域与外输系统的全面合理优化。

在实际集输过程中,大部分油田要面对在生产高峰期后的系统运行效率大幅度降低和脱水系统负荷失衡问题。

针对出现的该类具体问题,应及时对脱水处理系统进行适当调整和设计。

为此,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整治:首先,要将前两段中脱水系统负荷较低的、不能维持正常运行的脱水站改为放水站,同时将管内原油输送到下一脱水站内进行脱水;其次,对于脱水站负荷不高只能将近维持运行的',要依据不同区域对原油装置的布局及输送方案,采用不同的化学处理手段对容器进行脱水处理。

在区域内部,要以在脱水站进行稳定的原油结合得到最大的净化油量为最终目的。

(3)调整优化过渡性的集油外输系统,对集油管网重新合理规划设计,达到减级性布站目的。

通过大量实践研究表明,对过渡性的布站进行合理的区域减级规划,对于老油井的集油半径适当增大,并提升井口回压,借此可将传统“三级站”升级为“两级站”,使其规模减小,维护费用及其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油气集输论文-

油气集输论文-

《石油化学应用原理》课程论文学院:系别: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论文题目:日期:摘要随着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油气田的进一步开发和国外油气资源的引进,我国的油气管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分别详细介绍了管道输送的特点及分类,国内外的管输现状,原油管道输送技术,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及油气管输的安全技术。

其中,对原油和天然气的管输技术分别从管输基础,工艺计算及分类和工况方面进行了分析。

最后分别从事故分析,预警技术,防火防爆技术方面对管输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管输环保技术的发展予以展望。

关键词:原油,天然气,管输技术,安全技术Abstract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China area of oil and gas field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oil and gas resources,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of oil and gas in China has got great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pipeline transportation’s present situation ofChina and abroad, pipelinetransporting technique of crude oil,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of natural gas and safety transportationtechnology. Among them, the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 technology analyzethe pipeline foundation, process calculation and condition.Finally,warning technology from the accident, fire and explosi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safety of pipeline, and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crude oil,natural gas,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ology目录1概述 (1)1.1管道运输的特点与分类 (1)1.2我国及世界油气管道现状与发展 (1)2原油管道输送技术 (3)2.1原油管道输送基础 (3)2.2等温输油管道工艺计算 (3)2.3热油管道输送 (5)2.4 含蜡原油管道输送工艺 (6)2.5 输油管道工况的调节 (7)3 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 (9)3.1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 (9)2.2天然气管道输送基础 (9)2.3输气管道的水力特性和热力特性 (10)2.4 输气管道工况调节 (12)4 油气管输的安全技术 (13)4.1油气管道的事故分析 (13)4.2油气管道安全预警技术 (13)4.3油气管道防火、防爆、防中毒技术 (15)5 油气管道输送技术发展与展望 (17)6 参考文献 (18)油气管道输送技术 11概述管道运输是石油天然气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论文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论文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论文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论文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论文【1】【摘要】本文介绍了油气集输的发展历史,通过油气集输方法介绍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油气集输方案,在油田的开发中,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并油田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持。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采油技术设计原则1 油气集输地位与历史油气集输即将各油井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计量、输送和初加工的全过程的顺序。

1.1 油气集输的地位当油气的开采价值和地点确定下来,在油田地面上需建设各种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以满足油气开采和储运的要求。

建设工程量和投资一般占整个地面工程的40%-50%,是整个地面工程的核心和龙头。

它能保持油气开采与销售之间的平衡,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汽油产品质量合格。

油田所采用的油气集输流程及工程建设规模及总体布局,都会对油田的可靠生产、建设水平、生产效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2 发展历史油气集输和储运技术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

早在中国汉代,蜀中人民就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笕”,就是我们现在铺设的输气管线。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四川地区的这些管线总长达二三百里,专门从事管道建设的工人就有一万多人。

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年产达到7000多万立方米。

直到20世纪末期,各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各油田在开采的同时开始注意节能降耗的问题,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效节能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相继研发成功,使我国在油气集输方面进入了高效时期。

2 油气集输系统的工作内容与分类:2.1 油气集输工作步骤(1) 油井计量;(2)集油、集气;(3)将井流分离成原油、天然气、采出水;(4)脱除原油内易挥发成分,使原油饱和蒸汽压等于或低于商品原油规定的标准;将符合商品原油标准的原油储存在矿场原油库中,以调节原油生产和销售间的不平衡;(5)天然气净化,对分离出的天然气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油气集输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海上油田油气集输及配套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将海上油田采出的产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将其输送上岸的全过程,这过程涉及海上油田的油气集输、水处理及注水,以及为完成这些功能所必须配套的海洋工程结构、供配电力、海上油田自动化和通讯、腐蚀控制、安全与环境保护等工程。

其技术覆盖之广和技术复杂程序之高是陆上油田所不能相比的。

随着海洋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上石油开发必然将向更深水域发展;为使开发深水变得经济有效,关键是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以及向适应的运输系统。

本文将概括介绍国内海上油气集输的几种类型及其典型代表,同时据此总结存在的不足,探讨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管道运输浮式处理储油轮储存、天然气脱水装置1、国内油气集输的现状:从我国自主勘探、开发莺歌湾,到中日合作开发埕北油田成为我国海上联合开发海洋石油第一个稠油油田.到现在,我国在海洋开发方面学习到了国外开发的先进技术,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在油气集输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从开发方式上区分,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胜利埕岛油田为典型的自主开发方式,另外一种是CNOOC的合作开发方式,如南海的陆丰2221油田,该油田汇集了当今世界的尖端技术,包括双定位水下卧式储油树、电液控制系统、泥线增压泵、电缆系统和遥控作用机器人等。

而以自主开发的胜利滩海更能代表我国海上技术的发展现状。

1-1、我国海上油气集输多采用管道技术,但是在输送过程中管道中析水对输送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我国近期发现的海上油田以气主,但是对于天然气来说,水是天然气从采出至消费过程中,在各个处理或加工步骤中最常见的杂质,而且其含量经常达到饱和状态。

一般认为天然气中的水分只有当它以液态形式存在时才会有害处,因而工程上常以露点温度来控制天然气中的含水量。

水汽的存在,不仅减少了管线的有效输送能力,还降低单位气体体积的热值。

天然气中含水量超过露点温度时,当输送量和其它参数变化时,还可能引起水汽从天然气流中析出,形成液态水或与天然气中分子量较小的烃类生成水化物,从而减少管线截面积, 限制管道中天然气流量增加管路压降, 严重时刻堵塞输气管线和其它处理设备,给天然气的储运加工将会造成很大困难。

因此天然气脱水是进行长距离管道安全输送或进行轻烃回收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有将天然气中的水汽含量控制在工艺流程要求的范围内,才能保证气体输送或冷凝分离法轻烃回收工艺的实施。

因此,在输送之前必须对天然气进行脱水处理,并防止水化物的生成。

主要措施有:a、利用抑制剂防止水化物生成b、给系统加热,湿气流温度高与某一压力下水化物的生成温度,但是该法对长距离海底输气管不适用。

海上油田常采用在平台初步处理,输送终端细处理的方法。

天然气脱水常规方法有溶剂吸附法和固体干燥吸附法两种(甘醇吸收脱水法和分子筛吸附脱水法)如果要求仅保证输送过程中不生成水合物,用甘醇吸收法脱水就可以了。

而且,甘醇吸收脱水,能耗小,甘醇使用寿命长,操作费用低(在处理量较小时,装置可作成撬式)。

脱水后干气露点可达-30左右,能够满足管道运输和前冷回收轻烃凝液的要求。

以下一渤海西部油田天然气脱水方法为例加以介绍:其脱水装置采用加拿大MALONY石油设备公司的产品。

其工艺流程为:来自天然气压缩机的湿气进入接触塔底部,贫三甘醇溶液从接触塔顶部向下流动。

在塔盘上进行气液传质,出塔的干气经过干气/贫甘醇换热器后进入海底管道,吸水后富甘醇首先进入闪蒸分离器,分离掉液态轻烃和水分,再进入甘醇滤器和甘醇/甘醇换热器,最后进入再沸器浓缩。

浓缩后的贫甘醇进入贫甘醇储罐,依靠甘醇泵泵入干气/贫甘醇换热器后再进入接触塔完成一个循环。

如右图示:1-2、国内在海上油田开发过程中,在逐渐摸索中也开发和研制了一些新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包括:1-2-1、轻型平台技术我国对轻型平台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轻型平台有:可移动式3腿简易试采平台;独腿固定式采油平台;2腿3桩(2腿2主桩加1根水下桩)新型轻型平台等。

如我国在开发埕北油田时就采用:卫星平台与中心平台之间,中心平台与陆地油站之间,均通过海底管线进行连接,形成了较完整统一的集输系统。

该系统从原油处理工艺上讲可归结为半海半陆式集输系统。

但与传统的半海半陆式集输系统相比,在平台布局、集输管网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特点。

1-2-2、FPSO设计建造技术FPSO装置对固定式平台有两个优点:a、可减少开发时间b、能适应负荷的增加。

同时,多相通道旋转街头、多接口连接装置用于快速脱离及再连接技术也逐渐成熟。

因此,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两艘FPSO—南海奋进号和渤海世纪号相继下水,标志着我国FPSO的设计建造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南海奋进号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内转塔式单点系泊,能抗拒风速为60ms的台风,可适用于海况极端恶劣、水深40至2000m的海域,保证在10年生产期内,包括台风期间不解脱、不撤离。

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具有设计建造此类FPSO的能力。

渤海世纪号适用于浅海作业,可处理高粘原油,年处理能力为450万吨,该船设计建造技术相当复杂,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钢臂与单点系泊系统连接技术,并安装了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海上动力发电机组。

FPSO技术对采用全海式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远海、深海,因为管道运输虽然较经济实惠,但是在管道的敷设过程中成本高,技术难度较大,同时,在管道敷设过程中,对天气条件要求较多,敷设过程影响因素较多。

因此,海上油田开发方式的选择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从而有利于选择合适的集输方式。

;例如:在我国南海惠州21—1油田,在充分利用油田离岸近的特点得出上,一改生产试验区全海式集输方式选择了半海半陆式,这一思路为简化海上设施提供了条件,从而降低了成本、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

1-2-3、多相流技术多相泵的研制趋于成熟,应用范围逐步推广。

多相计量技术发展较快,已进入商业性阶段。

石油大学编制的油气混输工艺计算软件通过将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的两相流管道相比较,误差小于20%。

在油、气、水三相混输及相态划分和转相点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1-2-4、紧凑型设备的研制由胜利设计院研制的液2液旋流除油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除油效率高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海上油田的开发。

当来水含油<1000mgl 时,出水含油<50mgl。

其材料和工艺已达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1-2-5、海水脱氧采用国际首创的超重力脱氧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重量轻、处理效果好等特点,适合在海上平台使用。

1-2-6、部分元件实现国产化导管架封隔器的研制成功,使每个导管架封隔器的价格降低,节省了大量外汇。

自行研制出的锻制钢性节点,其性能达到国外产品水平,价格仅为国外同等产品的三分之一。

1-2-7、海底单壁输油管技术研究、滩海油田钢结构腐蚀控制技术研究、海上平台高压电气设备研究、胜利滩海道路建设新技术研究等于近期通过鉴定。

这些研究项目都是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国内油气集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我国与国外合作开发的油田技术起点高,处于同期国外先进水平。

但从整体上来讲,由于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如深海油田的水下处理技术及设备(如立管技术、水下生产设施)主要依赖进口,设备的高效化、小型化、撬装化与国外相比仍需作进一步的改进,在平台结构型式多样化、简易平台技术发展上还不成熟等,这些都是今后科研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在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新技术开发应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有所为就是开发一些投入小、效益高、现场较为急需的项目,如轻型平台技术、小型化、高效化和撬装化设备的研制、多相流技术等等:有所不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一些投入高、风险大、且国外发展较成熟,技术水平领先的技术,如水下回接技术、水下生产设施、多管径智能清管器技术、腐蚀监控技术、井下分离回注技术等,可以走通过项目引进与合作开发的路子,缩短研制周期,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如我国的FPSO制造技术,就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为己所用,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典型例子。

现在,利用高油价的优势,尽快开发我国海上的边际油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技术发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要求出发, 现阶段的技术在开发谈还油田方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2-1、参考国外在轻小型平台开发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情况开发研究适合我国海上油田建设条件的轻小型平台,包括:开展轻型平台风险评估的研究,编制与轻型平台设计相适合的设计规范,提高设计人员素质,2-2、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储油能力的小型钢筋混凝土平台和可重复利用桶型基础平台。

2-3、借鉴国外工艺设备轻小型化、一体化特点,进一步开发研制更适合我国滩海油田建设特点的轻小型化、一体化高效设备。

2-4、加速多相流混相输送和不分离计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试验,尽早在滩海油田建设中得到应用。

2-5、在滩海边际油田和已建油田的集输流程改造中,积极推广应用混输泵技术,提高滩海油田的集输半径,将一些边际油田纳入已建的集输系统,使边际油田得以经济有效地开发。

由于海上石油新技术的投入高,风险大,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发采用合作开发的方式。

共同开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可能是今后大的技术革新的主要运作方式.在国外,技术开发通常都联合了科研单位、石油公司、设备厂家共同进行,在研制费用、设备制造和测试、以及后来的推广应用上都比较有保障,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海上油气集输的发展趋势:在国际高油价的刺激下,国内海上油田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向偏远边际小油田发展,二是向更深的水域发展。

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必将在开发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开发滩海油田方面,油气集输技术发展的趋势:3-1、深海油田开发工程配套技术研究,水下连接技术、多相流技术以液化天然(LNG)起长距离管输技术等是深海油田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天然气液化输送相对于气态输送来说,有很多显著的优点。

而且,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得天然气液化输送成为可能。

另外,世界天然气地区性贸易的迅猛增长也有助于降低天然气液化输送的成本。

但是,过能LNG的管道输送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也无很成熟的实践经验。

3-2、研制轻小高效型设备由于受海上平台面积和重量的限制,一些轻小高效型设备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海上油田。

虽然我国在液2液旋流设备研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外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轻小高效型设备的研制仍是海上油田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3-3、平台结构多样化和轻小型化平台建造在海上油田开发中占有相当大的投资比重,国内外都在致力于开发轻型平台技术以降低投资费用,这是平台建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