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公开课《乡愁》教案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愁》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1、了解本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

2、了解本诗情感的层层加深。

3、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手法。

4、了解本诗反语正出的效果。

5、了解本诗寓变化于统一的结构美。

学法点悟1、在诵读中体会意境和感情。

2、与同题材的古诗和现代诗比较阅读。

3、结合写作背景,深入理解。

整体感知本诗以一组具体可感的“物”,表现了一种抽象的情。

以自己人生的四个阶段为序,回环往复地咏唱,将乡愁由对亲人的思念逐渐上升为家国之思。

疑难解析质疑:这首诗构思的巧妙主要体现在哪里?解惑:四节诗为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了表达乡愁的对应物,而且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质疑:为什么说四个小节表达的感情是层层加深的?解惑:小时侯,思念母亲,可以写信;长大后,惦念爱人,坐船回家;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到后来,母子死别,时空的隔阻再也无法沟通,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

现在,海峡将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乡愁得到了升华,感情更加厚重。

质疑:作者把乡愁说成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解惑:这样写,把抽象的感情——乡愁,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

托物寄情的写法,增加了形象性,便于使读者展开种种联想,也便于作者创造丰富的意境,表达感情,感染读者。

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揣摩1、“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四个形容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正语反出,把乡愁浓缩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更加反衬出思乡之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浓烈。

2、“在这头”“在那(里)头”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

《诵读欣赏: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诵读欣赏: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诵读欣赏:乡愁》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诵读欣赏:乡愁》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诵读欣赏:乡愁》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乡愁的定义及表现形式;2. 通过诵读与欣赏,感受乡愁的情感内涵;3.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和语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教师可以将一些家乡或者比较熟悉的地方的图片或音乐播放出来,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想以及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前,进一步了解乡愁的情感内涵。

2. 课文欣赏让学生请出课文的第一段,然后请同学们轮流朗读。

同时,教师可以切入乡愁的相关概念,让学生思考自己对于乡愁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自己是否有过如此感受。

3. 词句解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步步解析文字中的每个关键词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篇文章,同时加深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个人进行诵读,在完成诵读之后,分享自己的乡愁故事。

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乡愁的情感内涵。

5. 总结与反思最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就所读的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互相交流思考。

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反思,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评价对于本节课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及在文字分析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推动教学的有效实施。

四、教学建议1. 适当拓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乡愁的角度出发,引出相关的古诗词或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乡愁的情感内涵。

2. 实践助力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户外采风、影像拍摄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心中的乡愁,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诗意表达能力。

3. 鼓励创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鼓励创新与思辨,同时增强学生自我表达的信心和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案苏教版

乡愁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通过朗诵、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诵;通过朗诵、背诵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朗诵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学法指导:1、抓住时间词、叠音词、节奏等规律迅速背诵诗歌。

2、会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的情景,充分感受和领悟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乡愁作为人类的普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的名篇佳作,你会联想到哪些诗歌名句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登黄鹤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世界,去品味一下他的思乡之情!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余光中,台湾省当代著名诗人。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

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母亲流亡于华东和西南一带,1949年5月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

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三、指导诵读: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准停顿2、把握语调、语速、重音3、读出感情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忧愁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细腻品读,读出诗意:思考一: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乡愁(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_1

乡愁(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_1

乡愁(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和朗读,能把握好节奏和重音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选择角度评论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予在详细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预备:1.收集余光中生平资料。

2.朗读诗歌《乡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请同学们观赏一首歌《家乡的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同学观赏)刚才在观赏的时候,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唱得也很投入,能告知老师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吗?(生答)那么这种思乡之情被寄予在哪种事物上呢?(生答)那为什么偏偏选择“家乡的云”这个事物,而没有选择其他事物呢?今日,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乡愁》。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诗人。

同学们一起将生平朗读一下。

(生齐读)我们都知道香港和澳门分别于97、99年回归祖国,现在还有一个地区没有回归,那就是?(生答)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将是一番怎样的况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诗歌诵读。

二、诵读观赏(一)观赏诗歌诵读观赏要求: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2.把握诗歌的语速、节奏和重音。

(二)朗读诗歌1.让同学在观赏后回答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语速。

2.让同学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节奏和重读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并以第一小节为例,划分节奏并标出重读音。

同学回答并解释理由,整合信息。

节奏: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重音:能突出对象的特点,能体现中心、突出主题,是段中的关键、句意的重点或情感剧烈的地方。

3.让同学再读诗歌,请同学范读,并作评价。

4.让同学齐读诗歌。

三、我当评论家我们学习诗歌,不光要会读,更要会评。

请同学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主题、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用词、修辞手法和想像联想等方面任选其一来评论。

参考:1.诗歌化抽象感情为详细形象,感染力强。

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心情,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乡愁》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乡愁》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乡愁》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愁》。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情感。

(3)学会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乡愁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学会珍惜当下,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意象的分析。

(3)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2.教学难点:(1)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乡愁》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提问:你们对乡愁有什么理解?乡愁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2.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4.分析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象征、拟人等。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5.实践活动(1)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

(2)全班交流,评析优秀作品。

(1)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乡愁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乡愁》。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分析诗歌意象和情感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高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1)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在分析诗歌情感时,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提高作品的创作质量。

乡愁课文教案范例

乡愁课文教案范例

乡愁课文教案范例一教材分析《乡愁》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诵读欣赏课。

它是一首文字浅显但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新格律诗。

它语言质朴却富有生活气息,它意象简单却自有摇曳的韵致,它运笔平常却蕴含着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怀。

从课型上看,《新课程标准》对诵读欣赏课的要求是“学生在大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从所在单元教学的总目标来看,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乡愁》放在《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论诗》三篇极富个性的评论性文章后面,目的是将这首诗作为学生阅读实践,形成阅读感受,学会评价作品的材料。

二学情分析我们班级学生大部分县城的棚户区及农民家庭,他们的课外阅读积累有限,语文基础薄弱。

从知识占有角度来说,他们必竟接受过八年正规的语文学习,对于诵读并积累这首诗,不成问题;从人生阅历来看,学生们缺乏深厚的感情体验,不能完全理解诗歌中逐渐递升的情感,要真正理解这首诗,必须完成情感的迁移,把余光中的乡愁变成自己的乡愁。

这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了;从学生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来看,要把《乡愁》作为阅读实践材料,尝试着写评价性文章就更不容易了。

我的设计理念是浅文深教,整体把握,重在领悟,将这首文质兼美的诗镌刻在学生心中。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诵读欣赏课的要求及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学会现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听读,品读,想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重点在学生反复诵读中加深体会,形成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完成本单元的主题要求。

五教学难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说明中谈到: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看清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及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性地使用教材。

2.2《乡愁》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2.2《乡愁》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乡愁》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意象、意境)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中心)学习方法:1、诵读法:学生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

2、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诗人意象的选择及情感的变化。

3、比较法:与其他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具准备:运用自制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歌曲叫-----(引导学生说出《想家的时候》),是啊,想家是每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抒发了这种感受。

李白想家了,他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想家了,他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崔颢想家了,他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想家了,他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之问想家了,他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只说半句,让学生说出下句)1972年的1月21日,有个诗人也想家了,深夜。

台湾厦门街的旧居内,诗人伫立窗前,面朝家乡的方向。

窗外,冷雨敲窗,他早已是泪光莹莹,泪眼婆娑,思乡之情喷涌而出,不能自己,仅用了20分钟就吟唱出了一首让无数人动容的小诗,是的这首诗的名字是——,这位诗人是——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感受乡愁。

——写出标题《乡愁》二、板书:走近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简介”三、说说“诗歌”1、概念;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和小说、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样式,2、目的,是言情言志,发于声是歌,形于字叫诗,3、内容上,多样化,如:古诗,现代诗,格律诗,自由诗,军旅诗,田园诗,爱情诗,咏物诗,怀古诗等等。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乡愁》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借鉴!教材分析:《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一、导入新课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三、指导朗诵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3、划分诗的节奏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的外在体现,“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生边小声试读边快速标出朗读节奏,师来回巡视着,指导有疑难的同学)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5、指名朗读四、分析、解读本诗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生议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 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三分钟后,师生齐背)五、激情抒怀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六、迁移拓展1、仿句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整理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尝试做诗人了2、各领风骚话说愁乡愁、离愁、忧愁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请说出带“愁”字的诗句,如能指明作者更好(多媒体演示积累的有关"愁"的诗句,学生快速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积累妙词佳句)板书设计乡愁于光中小时侯邮票思乡长大后船票后来坟墓怀亲现在海峡爱国教学反思:《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乡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乡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乡愁优秀教案乡愁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朗读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4、迁移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如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优秀教案2【教学设想】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情感根源,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5篇《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乡愁》获奖教案(通用13篇)

《乡愁》获奖教案(通用13篇)

《乡愁》获奖教案《乡愁》获奖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愁》获奖教案(通用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获奖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乡愁》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诵读欣赏课。

它是一首文字浅显但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新格律诗。

它语言质朴却富有生活气息,它意象简单却自有摇曳的韵致,它运笔平常却蕴含着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怀。

从课型上看,《新课程标准》对诵读欣赏课的要求是“学生在大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从所在单元教学的总目标来看,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乡愁》放在《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论诗》三篇极富个性的评论性文章后面,目的是将这首诗作为学生阅读实践,形成阅读感受,学会评价作品的材料。

二、学情分析我们班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县城的棚户区及农民家庭,他们的课外阅读积累有限,语文基础薄弱。

从知识占有角度来说,他们必竟接受过八年正规的语文学习,对于诵读并积累这首诗,不成问题;从人生阅历来看,学生们缺乏深厚的感情体验,不能完全理解诗歌中逐渐递升的情感,要真正理解这首诗,必须完成情感的迁移,把余光中的乡愁变成自己的乡愁。

这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了;从学生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来看,要把《乡愁》作为阅读实践材料,尝试着写评价性文章就更不容易了。

我的设计理念是浅文深教,整体把握,重在领悟,将这首文质兼美的诗镌刻在学生心中。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诵读欣赏课的要求及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学会现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听读,品读,想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乡愁》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乡愁》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乡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难点: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参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其实,现当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请学生自己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再请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学生指导:体会是只可意会的,并非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有部分达到即可,而且很难检查,主要是落实节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笔标出。

教师下去指导顾问)3.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

教师补充: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4.设问(不用马上答):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在语速和节奏处理上应注意什么?先请二人(举手)试读并讲解:语速要放缓慢一点;要多停顿,不直读长句。

5.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朗读。

乡愁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乡愁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乡愁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忧伤具体化,全诗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

以下是整理的乡愁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照!《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出来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 培养出来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人内心的心灵思乡爱国情感。

3. 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指导诗歌的艺术美,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

2.学习本诗的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悟诗歌的美;诱导学生进入情境,把握其内在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2课时(此为第1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让教师收集写乡愁的有关教员诗句。

2.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导入新课。

老师请同学们观赏一首歌《故乡的云》。

《乡愁》拓展阅读练习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以,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去人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出去以自己偷偷地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1941年于延安)【我读我思】第二、三节里,连串诗人为什么使用一连串的排比句?《乡愁》赏析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乡愁写了许多以乡愁为篇章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有大出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离岛,但是,作为一个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上用内在感情从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厚重感与有著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苏版初三上册第三课《乡愁》教案

苏版初三上册第三课《乡愁》教案

苏版初三上册第三课《乡愁》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在读中感知诗歌内涵。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一、激趣导入:有如此一位台湾老人,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便拿出一张残缺的中国地图。

深深凝望。

就像凝视亡母的旧照片一样,眼中满是哀伤。

他也曾如此向世界宣布:“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余光中,去倾听他心中的声音,去感受他浓浓的《乡愁》。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读音、节奏、语调。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包蕴的深情。

(学生朗读)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想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看起来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吁。

)4、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指名朗读)三、精读诗歌,读出诗意(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1、这首小诗带着浓浓的友谊而来,描画了四段场景,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多媒体展现: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分离家国分离)能不能调换?2. 1、3小节的母子离别是不是重复?哪一种离别是诗人更不忍经历的?哪一个情感更浓烈一些?作者“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的沧桑,略带“青年不识愁味道”的感受,让我们闭上眼睛,想着自己的母亲,读出离家读书的思母恋母之情。

读时语调应该如何?注意那几个词重读。

(指名朗读)诗人也许在那一天跟自己的母亲说:“我要出趟远门。

”而这一走确实是44年,确实是在白发苍苍的母亲去世时,都未能让老人家看上自己一眼,就让他带着长长的想念、未了的心愿长眠地下。

余光中《乡愁》优秀教案设计

余光中《乡愁》优秀教案设计

余光中《乡愁》优秀教案设计余光中《乡愁》优秀教案设计教材分析:《乡愁》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由于很少接触诗歌,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六大模块,即“导课—介绍作者—朗读吟诵——品味欣赏——拓展迁移总结”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教学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教学难点: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生1:我搜集的诗句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2:我搜集的诗句是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生3:我搜集的诗句是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生4:我搜集的诗句是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二、作者简介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8页,先来了解作者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详细些?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生2:我补充一下,余光中着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三、朗读吟诵师:在二00四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余光中亲自朗诵了这首诗,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抒发的是怎样的浓愁呢?我们来听一下.(播放春节晚会片段)师: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生:思念家乡师: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生:忧郁深沉师:通过听你觉得读时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生:稍慢师:对,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应该是稍慢且舒缓.师:要读好一首诗,不公要注意感情基调,还要把握什么朗读技巧?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师:下面老师划分了第一节,同学们来读一下(课件展示第一节的节奏及轻重音)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明确:节奏: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重音:能突出对象的特点,能体现中心、突出主题,是段中的关键、句意的重点或情感强烈的地方,如“小小”这一个词应读得很重,它能体现邮票的特点,且“小小”能更衬托出浓浓的乡愁,我在这头语气应提高,后一句应降低以体现思母之情师:请同学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组讨论:以第一节为例,划分节奏并标出重读音让学生注意以下地方的正确读法:(课件展示:)1)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2)大陆/在那头(“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越慷慨之感)生按要求做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他划的诗,节奏停顿要夸张些,让大家听出你的节奏处理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节奏划分大家听出来了么(听出来了)和你的一样么(一样)师:和老师的节奏划分方式也是一样的请同学们按照以下要求自由读一下(演示文稿展示朗读诗歌方法)1)把握朗读基调(语气、语调):2)讲究朗读节奏:3)注意朗读重音:4)调节朗读速度:5)投入朗读感情(用心去读)生各自抑扬顿挫地吟读师:通过朗读,我想大家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得更深刻了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呢?生读师:她们读得好么?生纷纷:好师:那大家集体来读一下生集体读师:请同学们根据板书背诵课文,生自由背诵课文师:请同学们集体背诵课文生齐声背诵师:哪个同学来背诵一遍?生:(两名学生分别背诵)四、品味欣赏师: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借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生: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不可捉摸的乡愁师:那这四者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1:思母之愁、夫妻离愁、丧母哀愁、思归浓愁生2: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哪诗人为什么要用这四个来意象表现自己的情感呢?生1:小时候的我外出求学、打工,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干系就在一张邮票上小时候的“我”一定最关注邮票: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生2:长大后的我在外边了,最思念的是新娘,所以年轻的他每当手持一张窄窄的船票时夫妻离愁就上心头,所以他用此来表现自己的相思殷殷生3:后来呵,大概中年的我,祭扫母亲的坟墓时,脑海里浮现出昔日母亲的面容,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浓浓生4:台湾与大陆,本应密切往来,但却相互隔绝,既不能通邮,也不能通航,这浅浅的海峡去阻隔了两岸亲人团圆的梦想,所以海峡浅浅,悲怆深深师:同学们都想像的很好,我们看看这四节,第四节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与前三节有何不同?生1:这一节写的是对祖国大陆的思念生2:这一节作者由家愁由上升到国思师:只是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么?生:不,是所有台湾人民师:是啊,前三节写的都是家愁,这一节可以说写的是国愁师: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对谁说一句话,说句什么话?生:我想对台湾同胞说台湾同胞,你们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生:我想对余光中说余光中先生,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生:我想对分子说分子们,你们的阴谋不会得逞的,国家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师:大家说得很好,说出了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心声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五:拓展迁移学习了余光中老先生的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想家的感觉呢?生1:乡愁是一台电话机:生2:乡愁是一座桥梁:生3:乡愁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本:生4:乡愁是一只洁白的信鸽:生5:乡愁是一轮圆月……六:布置作业席慕容也有一首《乡愁》,请同学们课后比较一下它与本文的异同(课件展示席慕容的《乡愁》)七:总结师:(放歌曲──佟铁鑫演唱的《乡愁》)同学们,乡愁是一首久唱不衰的歌,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同时祝愿台湾同大陆早日统一板书设计:小时候(少年)少年清愁长大(青年)夫妻离愁思乡渴望祖国后来(中年)丧母哀愁爱国早日统一现在(老年)思归浓愁教后反思: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诗歌体裁特点,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即:“朗读(诗歌)──品味(语言)──延伸(感情)”的品读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乡愁》一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善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整堂课教学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公开课《乡愁》教案优秀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

共分为四个步骤:1、深情地朗读;2、细腻地品读;3、优美地解读;4、丰富地联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主*探究*探究(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二)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

(三)这首诗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在笔记本中抄下这些比喻句。

(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

能写几句写几句。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炼,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

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

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全写)。

[示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解读]“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

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

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

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