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基础知识及重点
信息经济学复习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重要概念:1、马尔萨克: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是微观信息经济学最为重要的三个奠基人之一。
2、马克卢普:1962年出版《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标志着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
3、波拉特:1977年出版九卷本的《信息经济》,论述了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概念、测算方法。
(他将经济领域分为物质、能源转换领域和信息转换领域,将信息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提出了第四产业即信息业的观念,并提出了波拉特测度体系。
)4、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学科。
简言之,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
5、信息:广义:a本体论(客观):信息是客观世界中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方式,是事物特征的一种表现;b认识论(主观):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应,是主观认识。
狭义: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资料,俗称“音信”“消息”6、完全信息:指市场参加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7、不完全信息:指市场参加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8、公共信息:就是指市场参加者都具有共同的市场知识。
(这种共同的市场知识、共同知识或共同认识,就是能够被所有的市场参加者获取的所有相关信息。
)9、私人信息: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的市场知识。
10、对称信息: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由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也就是对应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
11、不对称信息:是指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
或者说,某些市场参加者拥有,而另一些市场参加者不拥有的信息。
12、委托——代理关系:市场参加者之间信息差别的一种社会契约形式。
它是掌握较多信息的代理人通过合同或其他经济关系与掌握较少信息的委托人之间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
信息经济学基础
信息经济学基础一、引言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着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利用对于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机制与博弈论、经济契约与机构等方面探讨信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二、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它意味着在经济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双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例如一方可能拥有更多的信息或者从事欺诈行为。
信息的不对称性会导致市场效率下降和资源浪费。
信息经济学通过研究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公开等问题,探索如何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提高市场的效率。
三、市场机制与博弈论市场机制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市场是信息交换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市场机制在信息经济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博弈论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研究个体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策略选择,并通过分析博弈的结果来预测市场行为。
通过对市场机制和博弈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经济中的交易和决策行为。
四、经济契约与机构经济契约和机构是信息经济学中另外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经济契约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性问题而建立的合同。
例如,雇佣关系、投资合作等都需要通过经济契约来规范各方的权益和义务。
机构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性问题而形成的组织或制度。
通过设计合理的契约和机构,可以减轻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信息经济学的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知识与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通常会依据商品的信息来作出决策,比如价格、质量等。
而企业也需要通过了解市场的信息来制定战略和经营决策。
此外,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也需要考虑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因此,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于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它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导论一、微观信息经济学(名)▪微观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信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是一个常数,认为信息总是充分、完备的,得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信息在经济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常常不充分、不完备,得到它需要成本,且分布是不对称的。
这样,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之上的原有的一些结论就需要做一些相应的改变。
▪微观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种新的透视或分析方法,它主要研究市场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以及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研究信息。
它与理论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二、宏观信息经济学(名)▪宏观信息经济学至今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能被视为一种新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信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很复杂,目前研究还不多。
但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信息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这类研究,却日益增加。
▪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和世界的信息产业、信息贸易等经济问题。
信息经济的研究是宏观信息经济学的重点领域。
▪宏观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但宏观信息经济学不研究企业范围的信息经济问题,与应用信息经济学还是有区别的。
三、“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概念,首先是一个名叫斯蒂格勒(G.j.Stigler)的美国人提出来的。
(填空题)1959年,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61年,他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以“信息经济学”为题的著名论文。
他在文章中,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及其对生产要素的影响,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当中的机制来加以研究。
在宏观上,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人,则是美国人马克卢普(F.Machlup)。
1962年,马克卢普在他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和分配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一、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一些学者指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要大得多,如果从广义上讲,除了包括狭义的信息经济学部分外,信息经济学还应该包括许多内容,大致有如下三个组成部分(孙立武,2004)。
(1)信息技术:如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
(2)信息政策:国家宏观政策、相关产业政策、微观经济学政策。
(3)相关学科:制度经济学、不确定经济学、信息社会学、发展经济学、情报学等。
这些部分都涉及信息要素,或是研究技术手段,将改变信息传输过程;或是探讨信息政策,分析宏观产业、微观政策的信号;或是探讨有关学科,这些学科隐含或强调某种信息假设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因此,从广义上讲,这些研究部分都可以称为信息经济学,如图1.1所示。
图1.1 广义信息经济学根据图1.1可知,由于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涵盖众多学科与技术,因此在关于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只要是以狭义信息经学内容为主。
二、狭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当前狭义的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主要依照两种研究思路,即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和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1. 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即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由斯蒂格勒的研究成果出发形成的,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则是由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出发发展形成的。
其中强调信息产业的作用,将其研究提取出来,也可称为中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如图1.2所示。
图1.2 信息经济学“三分法”理论体系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重点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具体又可以分为“信息的经济分析”、“一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研究”和“信息系统研究”三个方面。
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从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层面出发,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与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国际信息经济与本国信息经济的关系等等,即关于国家及国际信息经济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重点及习题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第1章 信息1. 信息的概念(从信息经济学角度)信息经济学中信息的本质是一种市场参与者的市场知识与经济环境中的时间状态(主客观不确定性)之间概率性构建的知识差,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更不是精神。
2. 信息的特性:普遍性 ,客观性 ,无限性(不完全性),动态性,依附性,计量性,传递性(共享性),层次性,不可分性。
3. 不确定性、风险的含义:“风险”是指可度量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不可度量的风险。
4. 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别*:1,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区别在于,人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
已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的或有能力计算出概率的随机状态,称为风险。
否则,为不确定性。
2,换而言之,风险就是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状态;不确定性是既不能确定地知道也不能预测到的状态。
3,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是不可度量的。
如何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1. “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
2. 多样化。
3.集中化—— 保险。
4.专业化——规模经济5.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的概念:1,对称信息:指的是在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也就是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双方都了解对方的信息度量或经济环境。
2,非对称信息:在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
对称环境可分为三类:(1)市场参与双方都没有掌握有关信息的信息环境;(2)市场参与双方都具有不完全信息,但掌握度量一致或度量相似的信息环境;(3)市场参与者双方都拥有完全信息的环境(完全双边垄断)。
非对称信息的作用:1,非对称信息的存在是对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肯定。
它是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在经济信息领域的具体表现。
2,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程度越高,一方面使信息的差别的程度加深,另一方面使社会产生信息组合和信息联合的必要。
3,非对称信息模型:委托人—代理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
信息经济学重点
信息经济学重点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它研究的是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价值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简单来说,就是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
比如,在二手车市场,卖家往往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逆向选择指的是质量差的商品把质量好的商品挤出市场,因为买家无法准确判断商品质量,只能根据平均质量出价,导致高质量商品的卖家不愿意出售。
道德风险则是指交易达成后,一方的行为可能改变,给另一方带来损失。
比如,购买保险后,投保人可能不再像之前那样谨慎行事。
信息的价值评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并非是免费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都需要成本。
然而,准确和有用的信息能为决策者带来巨大的收益。
比如,企业在决定是否投资一个新项目时,全面准确的市场调研信息可能决定了投资的成败。
如何确定信息的价值,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对决策的影响程度等。
信息产权也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信息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播性,这使得界定和保护信息产权变得复杂。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
例如,软件、音乐、影视作品等数字内容容易被未经授权地复制和传播,这不仅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信息市场的效率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信息市场不同于传统的商品市场,存在着特殊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信息的供给方可能面临着如何将信息有效传递给需求方的挑战,而需求方则需要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部分。
此外,信息市场还可能存在着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情况,影响市场效率的发挥。
信息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企业需要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制定战略、优化决策和提高竞争力。
例如,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成本、效益以及相关决策的学科。
它融合了经济学、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理解现代经济运行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信息经济学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归纳。
一、信息的经济价值信息具有经济价值,因为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
在市场交易中,拥有更多准确信息的一方往往能够占据优势,获取更高的收益。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如果能够提前获取关于公司业绩的准确信息,就可以做出更有利的投资决策,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而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避免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这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包括:1、逆向选择:在交易之前,信息劣势方无法准确判断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导致优质商品或服务被挤出市场,而劣质商品或服务充斥市场。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买家由于担心买到质量差的车辆,可能会压低价格,从而使得质量好的车辆难以出售。
2、道德风险:在交易之后,信息优势方可能会采取不利于信息劣势方的行动。
比如,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努力程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发生损失,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为了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会产生一些机制,如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信号传递是指信息优势方主动向信息劣势方传递信息,以显示自己的优势。
比如,求职者通过获得高学历来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强的信号。
信息甄别则是指信息劣势方通过设计一些机制来获取信息优势方的真实信息,比如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进行体检来确定其健康状况。
三、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例如股东与经理、雇主与员工等。
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委托代理人代表自己行使某些权利和履行某些职责,但代理人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目标,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完整版)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一、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一些学者指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要大得多,如果从广义上讲,除了包括狭义的信息经济学部分外,信息经济学还应该包括许多内容,大致有如下三个组成部分(孙立武,2004)。
(1)信息技术:如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
(2)信息政策:国家宏观政策、相关产业政策、微观经济学政策。
(3)相关学科:制度经济学、不确定经济学、信息社会学、发展经济学、情报学等。
这些部分都涉及信息要素,或是研究技术手段,将改变信息传输过程;或是探讨信息政策,分析宏观产业、微观政策的信号;或是探讨有关学科,这些学科隐含或强调某种信息假设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因此,从广义上讲,这些研究部分都可以称为信息经济学,如图1.1所示。
图1.1 广义信息经济学根据图1.1可知,由于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涵盖众多学科与技术,因此在关于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只要是以狭义信息经学内容为主。
二、狭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当前狭义的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主要依照两种研究思路,即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和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1. 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即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由斯蒂格勒的研究成果出发形成的,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则是由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出发发展形成的。
其中强调信息产业的作用,将其研究提取出来,也可称为中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如图1.2所示。
图1.2 信息经济学“三分法”理论体系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重点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具体又可以分为“信息的经济分析”、“一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研究”和“信息系统研究”三个方面。
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从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层面出发,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与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国际信息经济与本国信息经济的关系等等,即关于国家及国际信息经济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重点(已整理)
1、信息的含义与特征含义: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息是存在于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特征:(1)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3)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4)信息具有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5)信息具有可生产性、经济性2、信息经济的含义与特征含义: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3、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内容:信息可以由多人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占有和使用,而不改变其价值及性质,并且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在原有信息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
信息的共享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同一信息可以为许多人所共享;二是同一信息可以为不同时期的人所共享。
应用范围: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应用范围及其广泛,既应用在以信息为要素的经济活动中,如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信息商品市场、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也应用在以信息活动为对象的经济分析中,如信息产业与信息化、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4、信息公共物品原理内容:信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信息属于公共物品,信息的这种经济现象称为信息公共物品原理。
信息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类。
应用范围:信息属于公共物品,因而,在信息生产和信息资源建设上需要政府的介入,并需要政府在预算上给予资助,同时,也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因此,信息公共物品原理主要为信息商品的生产与定价、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5、信息商品原理内容:信息是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与一般的物质商品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商品原理。
信息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定义: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学科,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特征:(1)信息、知识和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的作用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的趋势日益加强。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的划分:♦史前期(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
特点:信息和信息技术未得到发展。
♦形成期(1959~1970年前后)。
取得的成果: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以及信息系统的评价原理和方法、效用和费用的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具体应用和基础理论。
特点:1.以信息经济学为名的学术论文具有相当的数量。
2.在微观与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为后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期或初步发展期(1970年~1979年)。
♦蓬勃(或高速)发展时期(1979年以后)。
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分类的两种主张:即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从市场不确定性角度构建的理论框架;或者按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来构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由此形成了对信息经济研究的两种不同的思路(源于前一种主张)信息经济三分法: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部分:即宏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优点:使得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能够较好地与传统的经济学衔接;能够清晰地勾画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合理的安排其理论体系与内容,且能够较好地构筑信息产业经济学体系。
信息经济二分法:按照市场的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两大部分。
优点:可以将信息经济学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加以区别。
国内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一,不完全、费堆成信息经济学领域二,信息转换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三,信息的经济问题研究四,信息经济的研究五,信息学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一)信息的经济研究(二)信息经济的研究(三)信息学与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分类:(一)按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性质分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二)按其研究的层次或范围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信息的定义: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信息经济学重点总结
信息经济学重点总结1.信息经济形成的时间1、⼏种观点:(1)马费成等:1973年中东⽯油危机。
(2)⾦建等:20世纪中后期⾄70年代。
主要标志是经济活动中⼀半以上与信息活动有关。
(3)吴康⽣等(《当代社会的基础——信息技术》):1978年的能源消耗拐点现象。
基本观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2.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劳动者(⼆)企业引起企业竞争⼿段变化;对企业家提出更⾼要求;企业必须向知识型⽅向转变;企业⽣产⽅式的变⾰;采取新的管理⼿段;(三)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不断升级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信息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信息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信息经济的成长发展与运⾏需要传统经济提供⼀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信息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1、信息资源成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源2、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技术3、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产总值的⽐重⼤于物质部门所占的⽐重--信息经济发达的标志之⼀4、信息产业和物质⽣产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占总从业⼈数的⽐例⼤于物质劳动者在总从业⼈数中所占的⽐例--信息经济形成的⼀个主要标志5、产品中的信息成分⼤于质能成分4、信息经济学的产⽣与发展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89年)2)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深化阶段(1989年⾄今)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1)、信息经济学形成阶段(1959——1969年)2)、信息经济学初步发展阶段(1970——1978年)3)、信息经济学蓬勃发展阶段(1979年⾄今5.各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美国1、马尔萨克1959年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讨论了信息的获得使概率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有差别的问题。
提出了研究经济学特有的信息范畴课题,使⽤了“信息经济学”⼀词,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
信息经济学与市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信息经济学与市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价值以及信息不对称对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的影响的学科。
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其获取、传递和处理都会产生成本和收益。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指的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可能比保险公司更清楚自己的风险水平。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二、信息经济学在市场中的应用例题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看信息经济学在市场中的应用。
(一)二手车市场假设市场上有好车和坏车,好车价值 10 万元,坏车价值 5 万元。
买家不知道车辆的真实质量,但知道好车和坏车的比例各占一半。
由于信息不对称,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是车辆的平均价值,即 75 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卖家只有在车辆是坏车时才愿意出售,因为坏车的价值低于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
久而久之,市场上只剩下坏车,好车被挤出市场,这就是逆向选择的结果。
(二)保险市场以健康保险为例,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更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
那些健康状况较差、风险较高的人更有积极性购买保险,而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可能觉得保费过高而不愿意购买。
这就导致保险公司面临较高的赔付风险,可能不得不提高保费,进一步导致更多健康的人退出市场,同样是逆向选择的体现。
(三)劳动力市场在招聘过程中,雇主难以完全了解求职者的真实能力和工作态度。
求职者可能会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导致雇主做出错误的招聘决策。
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也会影响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三、信息经济学的知识点(一)信号传递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向信息劣势的一方传递信号。
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求职者通过获得高学历证书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较强的信号;在产品市场上,企业通过提供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来传递产品质量良好的信号。
信息信息经济学复习
信息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预期收益:也称为期望收益,是指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时根据已知信息所预测能得到的收益。
2、道德风险:也译为败德行为,是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3、信息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信息产品,即它是人们通过搜集、加工、传递和存储所形成的,并且用来交换的信息。
信息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征,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再生产各环节具有许多与物质商品不同的特点。
4、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对称信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也就是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双方都了解对方的信息度量或经济环境。
非对称信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
5、市场信号:指一个竞争对手的任何行动。
这种信号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竞争对手的意图、动机、目标或内部情况。
竞争对手的行为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提供信号。
有些信号是虚张声势,有些信号是警告,还有些表示了某些行动的趋势。
市场信号是市场中信息传递的间接方式,即使并非全部也有大部分竞争者的行为表达了某种信息,有助于分析竞争者情况和制定战略。
6、信息市场运行机制:信息商品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由信息商品经济决定的,是信息市场体系的传导机制。
7、连续信息:也称信息流,是指经济过程中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与下一部决策具有密切联系的信息。
8、信息产业结构:是指构成信息产业体系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信息产业结构反映的是信息产业各要素在各个信息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信息产业结构不仅指信息产业中的行业结构或部门结构,也包括信息产业中各生产要素的结构。
二、简答题1、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条件是什么?P165答: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市场中存在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第二,代理者与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两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第三,委托人不得不为代理人的决策或行为承担一定的风险。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
一、信息【名词解释】信息的理论定义表达是:信息是传递的知识差;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的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二、风险【名词解释】在决策主体知道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结果时,还知道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则称这种不确定性为风险。
即,风险就是不能确定的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状态。
风险的三大类型【判断】(1)风险厌恶:表明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状态,其效用随着手艺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其边际效益是递减的。
如果获取随机收益比获取确定收益的风险要大得多,而某个市场参与者愿意获取的收益,而不愿意承担风险获取风险收益,那么,我们称这个市场参与者为风险厌恶者或风险规避者。
也就是说,当面临多种同样预期收益的投机方式时,风险厌恶者总是选择有较大确定性而不是较小确定性的投机方式。
(2)风险爱好者: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和风险规避者的一样,也会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的是其边际效用呈现递增的趋势,这是风险爱好者和风险规避者的一个重要区别。
相对获得确定收益而言,风险爱好者更愿意接受具有风险的随机收益。
当面临多种同样预期收益的投机方式时,风险爱好者总是选择具有较小确定结果而不是较大确定性的投机方式。
(3)风险中性:这类风险接受者既不厌恶风险。
也不爱好风险。
风险中性者对于风险没有明显的偏好,他们既接受无风险的较大的收益,也愿意接受具有风险的不确定的随机收益,风险对其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因素。
其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效益固定不变。
三.不确定性【名词解释】不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或者不能(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概率值表述可能产出结果的随机状态,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就是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是既不能确定的知道,也不能预测到的状态。
信息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是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信息的性质:1、普遍性2、客观性3、无限性4、依附性(载体不可分性)5、可度量性6、可传输性7、动态性8、层次性信息的分类:(1)按社会性分类: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2)按空间状态分类: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3)按时间性分类:历史信息、现实信息和预测信息。
(4)按载体分类: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5)按是否为公众知晓分类: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隐蔽信息)。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经济的信息化。
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0%。
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了《评信息经济学》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的诞生。
1961年斯蒂格勒、1962年马克卢普、1970年后阿罗等相继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发表了重要观点。
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P4)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信息的经济研究2.信息经济的研究3.信息(或信息学)与经济(或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人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
已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的不确定性,或者根据对事实的客观分类有能力计算出概率的随机状态,称为风险。
不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或者不能(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概率值表述可能产出结果的随机状态,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量化(或风险的大小)是指:(1)某种选择行为的可能的坏结果会给消费者造成的利益受损程度。
(2)某种选择行为的坏结果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期望值:期望值是不确定条件下某一行为或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是每一结果发生的概率。
信息经济学基础
信息经济学基础1.信息有价我们前面所阐释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斗鸡博弈”等各种模型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博弈双方都有共同知识,也就是博弈参与者都知道对方所能采用的策略与各种可能发生的结局。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这么理想化。
比如,人寿保险公司并不是投保人真实的身体状况如何,只有投保人自己对自身健康状况才有最确切的了解;政府官员廉洁与否,一般的公民并不是非常清楚;求职者向公司投递简历,求职者的能力相对而言只有自己最清楚,公司并不完全了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对交易商品的质量高低,自然是卖方比买方更加了解。
这种情况在信息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信息不对称”。
之所以有信息不对称,是因为存在“私有信息”。
所谓“私有信息”,通俗地讲就是在博弈中,如果,某一方所知道的信息而对方并不知道,这种信息就是拥有信息一方的私有信息。
有位专家说,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
这似乎是什么都没说,又似乎已经说得很正确。
广义的说,所谓信息就是消息。
对人类而言,人的五官生来就是为了感受信息的,它们是信息的接收器,它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
然而,大量的信息是我们的五官不能直接感受的,人类正通过各种手段,发明各种仪器来感知它们,发现它们。
信息可以交流,如果不能交流,信息就毫无用处。
信息还可以被储存和使用。
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想到或者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信息。
私有信息,简单地说,如商家的产品是否有严重缺陷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只被能接近和熟悉这种产品的人观察到,那些无法接近这种产品的人却无从了解或难以了解。
相反,如果一则信息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是所有有关的人都知道的,它就叫做“公共信息”或者“公共知识”。
“私有信息”的存在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就是某些掌握的信息要多于其他的人。
私有信息的存在是信息不对称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
比如一个女孩面对好几个追求的男生,这些男生的人品、上进心等信息对于这个女孩来说都是私有信息,女孩与追求的男生之间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这个女孩到底选择哪一个男生往往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完整版)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一、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一些学者指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要大得多,如果从广义上讲,除了包括狭义的信息经济学部分外,信息经济学还应该包括许多内容,大致有如下三个组成部分(孙立武,2004)。
(1)信息技术:如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
(2)信息政策:国家宏观政策、相关产业政策、微观经济学政策。
(3)相关学科:制度经济学、不确定经济学、信息社会学、发展经济学、情报学等。
这些部分都涉及信息要素,或是研究技术手段,将改变信息传输过程;或是探讨信息政策,分析宏观产业、微观政策的信号;或是探讨有关学科,这些学科隐含或强调某种信息假设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因此,从广义上讲,这些研究部分都可以称为信息经济学,如图1.1所示。
图1.1 广义信息经济学根据图1.1可知,由于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涵盖众多学科与技术,因此在关于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只要是以狭义信息经学内容为主。
二、狭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当前狭义的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主要依照两种研究思路,即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和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1. 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即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由斯蒂格勒的研究成果出发形成的,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则是由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出发发展形成的。
其中强调信息产业的作用,将其研究提取出来,也可称为中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如图1.2所示。
图1.2 信息经济学“三分法”理论体系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重点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具体又可以分为“信息的经济分析”、“一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研究”和“信息系统研究”三个方面。
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从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层面出发,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与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国际信息经济与本国信息经济的关系等等,即关于国家及国际信息经济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 重点总结
A.B B.C C.E D.Eˊ国和日本只生产两种信息产品:计算机和半导体,下表给出这两个国家生产这些由此表可得出 D 。
.日本在生产计算机上具有绝对优势B.日本在生产半导体上具有绝对优势信息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人们由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无所不包.同时,由于人的理性有限,人们通过所掌握的信息也不可能预见一切。
任何关于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认识和知识都不可能包揽无余,实际上也不必要包揽无余。
这是由信息的无限性决定的。
(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其中包括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绝对滞后性所限制,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人类不可能对将要发生和发展的事物作出全面的描述和反映;(3)成本-效益原则客观上要求人们要有选择地获取、传递、存储和加工处理信息,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
2、为什么信息可以成为商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劳动产品。
因此,一事物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是劳动产品;(2)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3)是用来交换的。
依据上述条件,当人们通过感官或仪器,花费一定的精力,观察并对观察所得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信息材料,而且当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人的了解、认识,并交换于他人的时候,这些信息材料就变成商品。
3、什么是价格离散现象?试分析价格离散的原因同质不同价的现象,称为价格离散价格离散原因①市场是变化和分散的,而非集中、统一和稳定的②市场经营过程中销售条件的差别③商品异质性:商品质量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价格4、简述信息搜寻原理?如何确定最佳搜寻次数信息搜寻成本= 时间+ “鞋底”即交通成本和其他查寻费用无限度的信息搜寻尽管会减少风险损失,但由此而引起的信息成本激增可能会使搜寻活动得不偿失,所以,信息的搜寻只能是适度的,以确保信息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
两种搜寻原则:1、最多搜寻n个商店,并且一旦遇到最低价格后停止搜寻2、搜寻n 个商店,并且从获得的n个价格中选择最低价格最佳搜寻次数由搜寻成本和搜寻的预期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
信息经济学复习
信息经济学复习第⼀章导论1、信息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影响进⾏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研究的经济学。
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①思想萌芽:凡勃伦《资本的性质》②信息经济学的产⽣: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3、信息经济学的拓展时期的发展:①1970年,阿克洛夫提出“柠檬”市场理论,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由产⽣形成阶段进⼊到发展阶段;②斯彭斯,信号发送理论;③1976年,斯蒂格利茨,信息甄别理论;④斯蒂格利茨与格罗斯曼提出市场信息效率与市场效率之间存在悖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4、信息经济学⼋⼤理论:①1970年,阿克洛夫创⽴柠檬市场理论;②1971年赫什雷弗提出信息市场理论;③1972年马夏克和拉得纳完善团队的经济理论;④1973年斯彭斯提出信号发送理论;⑤1976年斯蒂格利茨提出信息甄别理论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等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⑥1976年,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等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⑦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⑧史蒂格勒搜寻理论和马夏克信息系统选择理论5、三位⾮合作博弈的主要学者及其理论:①美国普林斯顿⼤学的约翰.纳什—静态环境,纳什均衡;②加利福尼亚⼤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海撒尼—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海撒尼转换;③德国波恩⼤学的莱恩哈德.泽尔腾—动态博弈6、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度:①不完全信息与⾮对称信息②统计决策③企业管理与信息管理④信息产业⑤信息经济第⼆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1、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不可控制变量的产⽣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根据已经认识的可能经济环境状态的不同,分为外⽣不确定性和内⽣不确定性。
外⽣不确定性:⽣成于某个经济系统之外的不确定性,也指与⾏为者本⾝⽆关的环境不确定性;内⽣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成于经济系统内部,影响经济系统操作效⽤的不确定性2、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
信息经济学与市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信息经济学与市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信息经济学概述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信息不对称对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影响的学科。
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存在差异。
通常情况下,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关于商品质量、性能等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差距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中,卖家往往更清楚车辆的真实状况,而买家很难准确判断车辆是否存在潜在问题。
这可能导致买家出价过低,优质二手车的卖家不愿意出售,市场上只剩下质量较差的二手车,形成“柠檬市场”。
三、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市场参与者会采取一些措施。
卖方可能通过提供质量保证、品牌建设等方式向买方传递商品质量的信号;买方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卖方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如调查、咨询专家等。
例如,一家知名品牌的手机厂商通过长期的品牌积累和良好的口碑,向消费者传递了其产品质量可靠的信号。
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更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品牌,而不是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
四、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在交易达成后,一方由于自身行为的不可观察性而采取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
例如,在保险市场中,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努力程度,因为一旦发生损失,将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五、委托代理问题这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委托人(如股东)委托代理人(如经理)为其利益行事,但代理人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不符合委托人利益的决策。
比如,公司的股东希望经理能够努力工作,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但经理可能为了追求个人短期利益,如高额薪酬、在职消费等,而忽视公司的长期发展。
六、市场例题分析(一)劳动力市场在招聘过程中,求职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态度有更清楚的了解,而雇主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