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 静电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静电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静电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叫做“奇妙的静电”。
你们知道静电是什么吗?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小小的电荷在我们的身上跳来跳去,让我们感觉很神奇。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小的电荷是如何产生奇妙的效果的吧!我们要准备一些材料,比如:塑料梳子、毛巾、小纸片、橡皮筋等。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哦。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实验了!1. 实验一: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的时候,头发会变得很蓬松呢?这是因为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时,会产生静电。
而这些静电会让头发变得蓬松起来。
那么,我们可以试试看,用这个方法让衣服也变得蓬松起来吧!2. 实验二:用毛巾擦拭玻璃窗现在,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请大家用毛巾擦拭一下家里的玻璃窗,然后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窗户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图案。
这是因为毛巾在擦拭玻璃窗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静电。
而这些静电会让玻璃窗上出现一些奇怪的图案。
是不是非常神奇呢?3. 实验三:用小纸片和橡皮筋制作小风扇接下来,我们要用一个小纸片和一个橡皮筋来制作一个小风扇。
我们要把小纸片剪成一个扇子的形状,然后把橡皮筋套在小纸片的一端。
接着,我们要用手指轻轻地摩擦一下橡皮筋和小纸片的另一端,这样就可以产生静电了。
我们可以把小风扇放在手心里,感受一下它带来的清凉感觉。
是不是非常好玩呢?4. 实验四:用静电让小球跳跃现在,我们要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请大家拿一个小球和一根细线来试试看。
我们要把细线绑在小球的一端,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摩擦一下细线的另一端和地面。
接着,我们可以把小球扔到空中,看看它会不会因为静电而跳跃起来。
是不是非常神奇呢?通过这几个实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静电的奇妙之处,还可以学到一些关于静电的知识。
所以,小朋友们,快来试试看吧!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个充满神奇的科学世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静电》含反思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的概念和特点。
2. 帮忙幼儿了解静电带电的原因。
3. 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和试验爱好。
4. 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情商。
教学准备:1.静电仪、熟铁球、橡皮球、皮毛、棉布或丝绸布。
2.幼儿手账或绘画纸、彩笔或画笔。
3.小组分组卡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幼儿关于静电的看法。
—介绍一下本身是静电,从而引发幼儿的爱好;—通过“手电筒”示范,引导幼儿了解“电火花”这一现象;2.铜板吸附法引入—带一个薄的静电铜片和几张纸贴片,拿到幼儿面前;—用手摸摸他们,看看有什么不同;—这里的铜片是有静电的,从而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静电。
二、试验区(20分钟)1.用橡皮球和棉布对比—分别放在桌子上的两个盒子里,引导幼儿思考会有什么不同;—总结出的结果可以用语言或图画记录在“试验手账”里;2.使用熟铁球和棉布对比,记录结果—基本操作与上面一致;—提示幼儿:试验时保持安静,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尽量保持不变。
3.重复吸附法出示—唯一与带电的铜片有不同的是带静电的玻璃棒—带静电的内容、像是纸片都会被吸住。
三、试验解释(25分钟)1.讲解什么是静电—一种特别的电,是由于电荷相对集中形成的;—电荷点的大小是肯定的,对相同极性的电荷进行叠加就会显现这种现象,称为静电。
2.讲解产生电荷的原因—摩擦生热,制造了一些电荷,以此产生静电;—电离与输送——物体是由负离子或正离子构成,电离是让物质中产生电荷的方法之一,用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另一个没有带电的物体,静电就会跑到那个没有带电的物体上。
当然,导电性物体就会让电荷分布得比较平均,就不会显现静电。
四、试验小结(15分钟)幼儿在试验之后可以回家用笔记、图画的形式总结、记录,可以自己愿意共享给其他小伙伴。
同时也请家长参加本身孩子的学习过程,加强家校友好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反思:1.基础学问还需加强幼儿静电概念的理解度参差不齐,有的孩子虽然过了试验却不明白试验是在做什么。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9篇)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清除静电的方法。
2、学会运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产生静电。
3、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生活中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清除静电的方法。
难点:学会运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产生静电。
活动准备1、塑料梳子、塑料彩条、纸杯、科学实验盘、电光纸制作的蝴蝶、喷壶(装满水)、2、电光纸碎片、毛皮、尼龙袜。
木棍、纸片、塑料手套、气球、棉布等不同材质的材料3、背景纸、电光纸碎片、毛皮、尼龙袜。
4、轻音乐活动过程一、“小小魔术师”魔术导入1、小朋友快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蝴蝶”引起兴趣。
)猜一猜这是用什么做的?(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2、怎样才能让蝴蝶飞起来呢?(请幼儿尝试,教师及时鼓励。
)3、听说有一位魔法师能让蝴蝶飞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小动物手偶操作)a、拿梳子直接在蝴蝶上面吸。
(现象:蝴蝶没有动。
)b、用塑料梳子和毛皮摩擦后在蝴蝶上面吸。
(现象:蝴蝶飞起来了。
)4、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表达。
)为什么蝴蝶会飞起来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5、小结:原来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梳子好毛皮摩擦后就产生了静电,所以“蝴蝶”就被吸起来了。
二、幼儿实验操作(重点部分)1、小朋友,你也想变魔术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今天的科学宝贝吧。
(请幼儿一一认识操作材料)塑料梳子、背景纸、电光纸碎片、毛皮、尼龙袜2、操作:请把彩片倒在背景纸上。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一、引言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
正是因为其神奇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各种有趣的实验和教学。
在中班科学课上,通过引入静电现象的实验,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神奇的静电的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静电产生的原因和方法•观察并探究静电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实验能力2. 教学准备•静电棒•塑料薄膜•纸屑•透明玻璃板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静电棒产生静电、吸引纸屑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静电棒带电,并观察其对纸屑的影响。
3.探究:引导学生探究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的性质以及静电互斥的规律。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明确静电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能力•评价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总结能力三、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实际操作静电棒,产生静电,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对静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理解静电的作用,激发其探究的兴趣。
另外,在实验设计上,可以引入更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中班科学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结语神奇的静电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静电现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愿每位老师都能在科学教育中探索出更多的兴趣点,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幼儿园中班教案《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静电》含反思中班教案《静电》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够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探索的乐趣,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静电》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2、能够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探索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用吸管摩擦生电的正确方法活动准备:1、吸管人手一根、卷纸若干、碎纸片若干;2、清水、盆子、小纸船;自制旋转木马;柳条;水龙头;洒落的铅笔粉末。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这是什么?幼:吸管和碎纸片教师演示: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教师用眼神和表情让幼儿观察吸管是否有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磨擦教师口中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变化。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二、猜测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磨擦生电小纸片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来变这个魔术的呢?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现在自己去试试,看看你会不会变这个魔术,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我旁边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选取使用。
谁会变这个魔术了?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请个别幼儿示范,要点:摩擦得又轻又快。
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吸管经过磨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2、猜测、总结磨擦生电现象是静电反应提问:为什么吸管经过磨擦以后小纸片就会跳到吸管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小结:这是静电,吸管经过磨擦以后,会产生小小的电,这些电叫静电,它们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神奇的力》,详细内容为“静电”现象。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的原理,感受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由于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增进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感受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电荷不平衡产生静电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梳子、气球、玻璃棒、丝绸、纸张、吸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塑料梳子、气球、纸张、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气球吸附在墙壁上的现象,引发幼儿好奇心,讨论如何让气球吸附在墙壁上。
2. 探索静电现象(10分钟)(1)幼儿分组实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梳子能吸引纸张的现象。
(2)用气球摩擦头发,观察气球吸附在墙壁上的现象。
(3)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观察玻璃棒吸引纸张的现象。
3. 例题讲解(10分钟)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吸管、塑料梳子等物品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并分享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实验步骤:(1)塑料梳子梳头发,吸引纸张(2)气球摩擦头发,吸附在墙壁上(3)丝绸摩擦玻璃棒,吸引纸张3. 静电原理:电荷不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有哪些物品会产生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用气球、梳子等物品进行静电实验,与家人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了解更多静电现象的应用。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活动,鼓励幼儿与家人共同探索静电现象。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静电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静电在探讨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静电》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静电。
简单来说,静电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个不同物质的表面接触并分离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电荷的转移。
这种电荷的积累或释放,可以产生一些有趣的视觉效果和触感体验。
在中班的孩子面前,这个看似简单的自然现象却蕴含着许多科学原理。
孩子们通过触摸干燥的纸片、塑料瓶盖等物体,可能会感觉到它们“粘”在一起了,这就是静电的初步表现。
随着孩子们对静电原理的理解加深,他们会发现,其实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探索的秘密。
静电的产生与摩擦有关。
当我们用一个物体摩擦另一个物体时,会使得物体表面的电子从物体表面转移到空气中,从而产生静电。
例如,当我们用干净的布擦拭玻璃杯时,杯子和布料都会带上静电,如果用手触摸两者,就会感到一种微妙的电击感。
静电还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
这是因为静电会使物体表面带电,而带电的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靠近自己。
比如,我们可以用一根细线吊起一个小球,然后轻轻摩擦线与小球的接触点,小球就会慢慢靠近线头。
这是因为小球被静电吸引到了线头上。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来直观展示静电的原理。
例如,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小纸屑、塑料瓶盖、金属勺子等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样的实验,孩子们不仅能够观察到静电的产生和作用,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理解静电的原理。
比如,我们可以讲述一个关于静电的寓言故事,讲述一个小男孩如何发现静电的存在,以及他是如何利用静电来帮助朋友们解决问题的。
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静电的知识。
除了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静电现象。
比如,我们可以提醒孩子们注意电视遥控器、手机屏幕等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与静电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静电的知识。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教案: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以《神奇的静电》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了解和体验静电现象。
教材涵盖了对静电的定义、产生原因、静电的利用和防止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的产生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了解静电的产生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沫板、塑料尺、毛皮、气球、丝绸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静电现象(如用毛皮摩擦气球,使气球吸附在板上)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现象和静电的利用与防止方法。
以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演示,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静电的相关知识。
3. 实践操作: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泡沫板、塑料尺、毛皮、气球等教具。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体验静电的产生和现象。
4. 讨论与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感受和发现,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
板书设计:1. 静电的产生原因2. 静电现象3. 静电的利用与防止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例如:脱衣服时感到电击、梳子梳头发时头发飞扬等。
2. 请幼儿想一想,如何利用静电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答案:例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了解了静电的产生和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教具,避免发生意外。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静电
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静电一、静电的奇妙现象1.1 静电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个非常神奇的自然现象——静电。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静电是什么。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的一种电荷,这种电荷是由于物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运动产生的。
当这些运动停止时,它们会带着一定的电荷留在物体表面。
这就是静电的基本原理。
那么,静电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静电的产生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当两个带电物体相互靠近时,它们的电荷会相互作用,使得其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另一个物体则获得了这些电子。
这样一来,两个物体就都带上了相反的电荷,形成了静电现象。
1.2 静电的应用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我们都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擦拭灰尘。
静电还可以用来除尘、喷漆等工业生产过程。
在医学上,静电也有一定的应用,比如可以用来分离血液中的细胞和蛋白质。
二、中班科学活动:探索静电的奇妙世界2.1 准备材料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静电,我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
首先是一些塑料梳子,这是因为梳子的齿之间会产生摩擦,从而产生静电。
其次是一些小纸片和毛绒玩具,我们会让孩子们用梳子轻轻地在这些物品上刷过,观察它们的变化。
2.2 实验步骤我们让孩子们用梳子轻轻地在小纸片上刷过。
孩子们会发现,小纸片被吸在了梳子上,这是因为梳子上的电荷吸引了小纸片。
接下来,我们让孩子们用梳子在毛绒玩具上刷过,同样可以看到毛绒玩具也被吸在了梳子上。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孩子们可以看到静电的奇妙现象。
他们可以发现,只要有摩擦,就会产生静电。
而且,不同的物体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电荷,这就是所谓的异种电荷相吸的原理。
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带电体的性质,比如它们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中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了静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还亲自动手进行了实验,亲身体验了静电的奇妙现象。
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通用14篇)
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通用14篇)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通用14篇)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教学准备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儿一件;气球若干;塑料绳若干;轻快音乐一段;蝴蝶指偶;场地:彩色的草地。
三、教学过程1、邀请小朋友做“理发店”游戏,发给每个娃娃一把塑料梳子。
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发店”,“理发店”正式开业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发,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给小洋娃娃“理发”。
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飘、立)起来了;教师给一个小朋友“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起来了。
幼儿游戏,给自己梳头,给同伴“理发”,看看能发现什么。
教师适当指导、提示、鼓励。
幼一:你们快来看,我帮缘缘梳头,她的头发变成这个样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么会跟着梳子,不好梳。
幼三:头发吸在梳子上,这个梳子不好。
我家里的不是这样的。
角色游戏“理发店”一向是小朋友感兴趣的,所以用这个游戏引出,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师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纸条。
并奖励每个小理发师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儿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纸屑,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在活动室中五六个小朋友一起,使劲在衣服上、头发上来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纸屑,并热烈地讨论着,张锦元好胜心强,一边吸一边对同伴说:“我肯定吸的比你们多,不信你们看。
”结果一比,人家的还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
许中奇边吸边自言自语地说:“真奇怪,怎么会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铁。
”5、蝴蝶飞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着轻快的音乐,与小朋友翩翩起舞。
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现象?教师解释这一现象: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头发会立起来、纸屑会粘上来。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静电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静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现象”,详细内容为“静电”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的成因、现象以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由电荷不平衡引起的。
2. 学会观察和描述静电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的成因和电荷不平衡的概念。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静电现象,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片、吸管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片、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气球摩擦头发,让气球靠近墙壁,观察气球是否会吸附在墙壁上。
通过这个现象引起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等物品,分别进行摩擦,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现象。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等物品进行摩擦,观察并描述静电现象。
4. 作业设计(1)请描述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静电现象。
(2)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答案:(1)实验中观察到的静电现象: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晚上脱衣服时,衣服与内衣之间有火花;衣服上容易沾有灰尘等。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器、静电复印等。
并鼓励幼儿课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其他静电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静电现象2. 板书内容:(1)静电现象: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
(2)静电成因:电荷不平衡。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衣服与内衣之间的火花、衣服沾有灰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静电现象。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静电》教案幼儿园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静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2.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静电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塑料尺、布、纸片、吸管、泡沫球等。
2.实验材料:水、洗洁精、糖、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摩擦生热”的游戏,引导幼儿感受摩擦产生的热量。
提问:你们知道摩擦除了可以产生热量,还能产生什么吗?2.讲解静电现象教师简要介绍静电现象,让幼儿了解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通过动画或图片展示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的静电、头发上的静电等。
3.实验观察实验一:气球摩擦头发教师演示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然后靠近泡沫球,观察气球吸附泡沫球的现象。
引导幼儿尝试并观察气球吸附泡沫球的现象。
实验二:塑料尺摩擦布教师演示将塑料尺在布上摩擦,然后靠近纸片,观察塑料尺吸附纸片的现象。
引导幼儿尝试并观察塑料尺吸附纸片的现象。
4.动手操作将吸管摩擦布,观察吸管是否能吸附纸片。
将塑料尺摩擦布,观察塑料尺是否能吸附纸片。
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观察气球是否能吸附泡沫球。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如:“我发现吸管可以吸附纸片,因为它摩擦过布。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如何避免静电?6.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静电接力”游戏,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
7.结束语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3.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六、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静电实验比赛,提高幼儿的实验兴趣。
2.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幼儿园中班教案《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静电”现象的探索。
通过对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静电的成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由于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静电的成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观察静电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小纸片、电子秤、实验记录表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小纸片、电子秤、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气球吸附小纸片的实验,引发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等物品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静电现象。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3)教师讲解静电的成因,并让幼儿进行实验验证。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静电现象。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成因:电荷不平衡3. 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气球、梳子等物品制作一个静电实验。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到了静电现象,但在讲解静电成因时,部分幼儿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如:冬天脱衣服时的火花、衣服上的静电吸附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中静电成因的解释。
4. 作业设计中实验活动的具体指导。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建议。
中班科学活动发现物体的静电现象
中班科学活动发现物体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中班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许多与静电有关的现象。
本文将就中班科学活动中发现物体的静电现象展开探讨。
一、观察物体间的静电吸引现象在中班科学活动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小物体,如纸片、塑料球、木棍等,并让他们逐一观察这些物体之间是否存在静电现象。
孩子们可以发现,当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靠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静电吸引现象。
例如,当纸片靠近木棍时,它们之间会产生吸引力,纸片会被木棍吸附住。
通过这样简单的观察,孩子们对静电现象会有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探究静电现象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静电现象,中班的老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1. 实验一:发现带电物体让孩子们用一块细麻绳擦拭一个塑料棒,然后将塑料棒靠近薄纸片。
他们会发现,薄纸片受到塑料棒的影响,被吸附在塑料棒上,说明塑料棒带有静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够深入认识到只要物体摩擦产生电荷,就能带有静电。
2. 实验二:产生静电火花在这个实验中,老师可以使用一个小气球和一些纸屑。
首先,孩子们要将气球擦拭,并保证它充分带有静电。
然后,他们可以将气球靠近纸屑,观察纸屑的变化。
孩子们会发现,当气球靠近纸屑时,纸屑会被吸附在气球上,形成一个小小的静电球。
他们还可以试着用气球触碰自己的头发或是其他物体,看是否能产生静电火花。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不仅能观察到静电的现象,还能亲自参与其中,进一步增强对静电的理解和兴趣。
三、讨论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了观察和实验,中班的老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讨论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防止静电的方法。
孩子们可以分享他们在身上产生静电时的经历,并思考如何减少静电的积累。
他们可以提出一些想法,如经常洗手、穿棉质服装,避免穿合成纤维等,这些都是减少静电积聚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讨论,孩子们不仅能够将他们在实验中获得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体验静电带来的神奇效果
中班科学活动体验静电带来的神奇效果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神奇的效果。
通过科学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可以亲自体验和探索静电的奥秘,带来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中班的科学实验和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静电现象。
1. 彩纸碰撞法活动准备材料:- 彩纸(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 客厅或教室活动步骤:1. 给每个孩子发放不同颜色的彩纸,让他们手持彩纸站在教室或客厅的中央。
2. 孩子们双臂伸直,彩纸平行于地面。
3. 让孩子们在不碰触其他物体的情况下,一边慢慢靠近彩纸,一边观察彩纸之间会发生什么。
活动说明:当孩子们靠近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彩纸之间会自然地互相吸引。
这是因为当彩纸与孩子身体接近时,彩纸会通过摩擦而带电,产生静电效应。
同样带电的彩纸相互吸引,产生此彩纸间的吸引效果。
2. 塑料棒吸铁珠活动准备材料:- 塑料棒- 铁珠(小钢珠等)活动步骤:1. 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塑料棒和一些铁珠。
2. 孩子们用塑料棒将铁珠吸附在一端。
3. 让孩子们用塑料棒吸附的一端靠近其他的铁珠,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活动说明:通过塑料棒将铁珠吸附在一端后,由于摩擦而产生静电效应,使得铁珠带电。
在靠近其他的铁珠时,由于带电的铁珠和未带电的铁珠之间的吸引作用,铁珠会被吸附在一起。
3. 纸巾吸墨水活动准备材料:- 纸巾- 墨水- 纸杯活动步骤:1. 把一小滴墨水放在纸巾的中间。
2. 让孩子们将带有墨水的纸巾放在纸杯的边缘。
3. 观察纸巾中的墨水会发生什么现象。
活动说明:当孩子们将带墨水的纸巾靠近纸杯时,由于静电的作用,纸巾中的墨水会被纸杯的静电所吸引,并且往上传递。
这使墨水能够跨过空隙,让孩子们目睹静电的神奇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可以亲自观察和体验静电现象,加深对静电的理解。
同时,通过与同伴们的合作和讨论,他们也能培养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这些有趣的科学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还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将来学习更深层次的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静电》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静电》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1.2 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如塑料尺、毛皮、气球等)进行静电实验,并观察现象。
1.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塑料尺、毛皮、气球、纸屑、盆子等。
2.2 环境:安静、宽敞的教室,适合进行科学实验。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静电现象,引导幼儿思考摩擦会产生什么现象。
3.2 演示实验:教师用塑料尺摩擦毛皮,产生静电,并吸引纸屑。
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3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幼儿用气球摩擦塑料尺,产生静电,并尝试吸引纸屑。
3.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静电实验,分享实验过程和感受。
4.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环境中创设静电现象的展示区,展示幼儿的实验作品。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家长反馈: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进行静电实验的情况和感受。
5.3 幼儿自评: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表现进行评价。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避免摩擦产生的静电引起意外。
6.2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向幼儿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6.3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工具,避免受伤。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具:塑料尺、毛皮、气球、纸屑、盆子等。
7.2 教学课件:静电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7.3 教学图书:关于静电的幼儿图书。
第八章:教学评价8.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8.2 家长反馈: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进行静电实验的情况和感受。
8.3 幼儿自评: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表现进行评价。
第九章:教学拓展9.1 带领幼儿探索更多静电现象,如静电吸附、静电放电等。
中班科学活动之观察静电的效应
中班科学活动之观察静电的效应在中班的科学活动中,观察静电的效应是非常有趣和引人入胜的一项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观察和了解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趣的观察静电效应的活动。
活动名称:观察静电的效应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了解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材料准备:1. 气球(尽量选择橡皮气球)2. 小纸片或者小块纸活动步骤:步骤一:静电的产生让孩子们坐下来,向他们解释静电的概念。
告诉他们静电是由于物体的正负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
然后给每个孩子一个气球,让他们开始擦气球。
步骤二:擦气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手擦气球,擦动气球的时候要保持持续的擦动力度。
让他们亲自感受擦动气球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变化。
步骤三:观察小纸片的效应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片,可以是小纸片或者小块纸。
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尝试将气球靠近纸片,观察是否会发生什么变化。
结果观察: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当气球靠近纸片时,纸片会被气球吸引并粘在气球上。
解释: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可以引导孩子们理解静电的原理。
在擦动气球的过程中,气球与擦动的手接触,从而导致气球带电。
当气球带有静电时,它会吸引周围的物体,如小纸片。
这是因为纸片本身也带电并受到气球的影响,从而被吸引。
进一步探索:为了进一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尝试擦动气球并观察其他物体是否会被吸引。
他们可以擦动气球后将其靠近头发、水流、墙壁等物体,观察是否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总结:通过这个观察静电效应的活动,孩子们能够体验到静电的产生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索精神。
同时,这也是一种启发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有效方式。
通过这个简单的观察静电效应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并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
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索精神。
希望这个活动能给中班的孩子们带来乐趣和启发。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静电》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现象》,详细内容为“静电”现象的产生、表现以及简单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能够观察并描述静电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学会观察和描述静电现象。
难点:理解静电的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梳子、毛织品、纸张、玻璃棒、小玩具等。
2. 学具:气球、塑料梳子、毛织品、纸张、玻璃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气球,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老师手里这个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引导幼儿观察气球与头发摩擦后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用气球与头发、塑料梳子与毛织品进行摩擦,让幼儿观察产生的静电现象。
(2)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静电现象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塑料梳子、毛织品等物品进行摩擦,观察并描述产生的静电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静电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产生条件:摩擦表现:吸引、排斥、电荷感应原理:电荷转移2. 静电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与家长一起讨论其原理。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对静电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和解决。
同时,可组织一次静电现象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静电现象,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3.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指导4.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开放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如气球与头发摩擦,使现象明显、直观。
幼儿园中班教案《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静电》
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静电;
•掌握产生静电的方式;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让幼儿在实验中体验电的神奇和危险性。
二、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1.静电是什么?
2.举例静电的现象:发白的头发,洒落的纸屑。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步骤二:实验
1.介绍实验所需材料:一支小塑料梳,一张小纸片。
2.向幼儿解释电荷的概念和电荷的相互作用。
3.演示实验过程:在小塑料梳上梳拢头发,然后将小纸片接近小塑料梳,会发现小纸片会被吸附在小塑料梳上。
4.让幼儿自己动手试验,观察实验结果。
步骤三:总结
1.引导幼儿回顾实验过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让幼儿探究静电产生原因,如何避免电击的方法,并给予适当提示和帮助。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不错,幼儿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完成实验任务后还有些按捺不住兴奋地分享了他们的发现和想法。
但是,还有一些幼儿难以集中精力观察实验,需要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对于这意外的状况,我应该在引入这节课时充分调动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专注和认真地参与、观察实验,避免有幼儿无聊或分心。
同时,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会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多的了解和分析,让教学更加精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
活动名称:神奇的魔力——静电
活动目标:1、知道静电的存在,初步了解静电。
2、对静电现象产生探索兴趣。
3、了解静电对人们的好处以及带来的危害。
活动准备:1、碎纸片、纸片小鱼、吸管若干;
2、关于静电的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1、魔术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出示“魔术棒”(吸管),边念咒语边在身上摩擦魔术棒,然后再用摩擦过的魔术棒去吸事先准备好的碎纸片,幼儿观察纸片被吸起来,产生探索的愿望。
2、幼儿操作
1)提碎纸片请幼儿尝试,教师对没有摩擦“魔术棒”的幼儿进行引导。
2)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魔术棒产生魔力的?
难点:探索出魔力产生的原因——摩擦
3)尝试班中其它物品能否吸起小纸片
“活动区中有很多材料,请你找一找还有哪些材料通过摩擦能够吸起小纸片?”
4)集中幼儿,分别说一说用的什么材料,并进行示范
3、知识小结:“魔力”到“静电”的转化
重点:知道物体与物体,物体与空气摩擦都会产生静电
1)寻找生活中的静电,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达
2)观看视频《静电》,了解静电的产生
3)结合图片说一说静电的好处与危害
好处:静电除尘,净化空气;静电打印。
危害:引起火灾;衣服吸附灰尘,对身体造成危害。
4)说一说去除静电的方法
如:梳头时沾点水、洗衣服时用柔顺剂、涂抹护肤霜等。
4、游戏:《钓小鱼》
用所学的静电原理钓鱼,看谁钓得多。
5、自然结束。
中班科学活动
活动名称:神奇的魔力——静电
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中心幼儿园
张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