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鉴赏

合集下载

【书法鉴赏】《曹全碑》全文及高清彩印本(带释文)

【书法鉴赏】《曹全碑》全文及高清彩印本(带释文)

【书法鉴赏】《曹全碑》全文及高清彩印本(带释文)东汉《曹全碑》介绍及释文《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

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

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

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

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

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

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

”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

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

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

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东汉《曹全碑》,可谓是隶书的代表,汉碑中的精品。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

刻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

此碑为竖方形,高273厘米,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

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书体是用隶书写成。

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

中国书法(2)东汉《曹全碑》全文——释文和释义

中国书法(2)东汉《曹全碑》全文——释文和释义

中国书法(2)东汉《曹全碑》全文——释文和释义【(东汉)隶书《曹全碑》】(东汉)隶书《曹全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隶书共1165字】【简介】名称:《曹全碑》别称:《曹君碑》《曹景完碑》《景完碑》出土地点:明万历初年,陕西省郃阳县旧城莘里村出土馆藏地点: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室规格:高2.53米,宽1.23米内容: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

《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

王敏、王毕等立石。

【釋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gǔ)人也。

其先蓋周之冑。

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xūn),福祿攸(yōu)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

【释义】曹君讳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

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禄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

【釋文】秦漢之際,曹參(cān)夾輔王室。

世宗廓(kuò)土斥竟(通“境”),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

枝分葉布,所在為雄。

【释义】秦末汉初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参辅佐王室(刘邦)。

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孙迁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

(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踞一方。

【釋文】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zhǎng)史,巴郡朐(qú)忍令,張掖(yè)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鳳(fèn g),孝廉,張掖属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yú mí)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大守。

父琫(běng),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释义】君之高祖名敏,他举孝廉、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名述。

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凤。

详解中国隶书第一碑《曹全碑》

详解中国隶书第一碑《曹全碑》

详解中国隶书第一碑《曹全碑》隶行天下,一文详解中国隶书第一碑《曹全碑》,隶书艺术欣赏来自:三山书画社2019年5月2日首先简单科普一下:曹全碑全称汉郃[hé]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

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有这么一种字体,字形工稳,意态端庄;有这么一种字体,方正古拙、拙中见巧;有这么一种字体,大度雍容、意态雄伟;有这么一种字体,灵活多变,风格多异;它,就是隶书。

隶书它作为一种最为灵动且高古的字体,很多人选择由隶入门。

说起入门的隶书选择,不少人第一想到《曹全碑》,那么曹全碑到底好在哪里?今天咱就带大家科普科普。

《曹全碑》碑文保持极为完整,极少残缺,拓本清晰,尤其是初学隶书的好范本。

清代万经评价《曹全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用笔起止锋芒纤毫毕露。

”《曹全碑》笔画收放自如,高低穿插,宽窄错落,顾盼得体,静中寓动,对比强烈,生动灵活,将汉隶的韵致发挥到了极致。

《曹全碑》字结体扁平舒展,虽然是汉隶的共性,但是《曹全碑》更偏向取横式,极为舒展,左右逸荡,神韵飘逸。

《曹全碑》,笔画粗细均匀,行笔温润,软笔、硬笔书法均可学习,两全其美。

字势萧散自适,大者不野,小者不黠,相辅相成。

笔断意连,意韵盎然。

左断右连,相映成趣,尤显空灵。

上紧下松,亭亭玉立。

《曹全碑》中用到不少悬针笔法,这是汉碑中极少见的,因此曹字有翩翩起舞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质朴自然。

字数较大,字库丰富。

《曹全碑》属于多字碑帖,近千字的字库,满足丰富的学习需要,学好《曹全碑》,集字创作轻而易举。

图文来源网络。

汉《曹全碑》风格特点和临写要点

汉《曹全碑》风格特点和临写要点

汉《曹全碑》风格特点和临写要点一、概述汉《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又被称之为《曹景完碑》。

此碑是在曹全去世后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孝灵皇帝、第十一世皇帝刘宏在位掌政)十月由曹全县令衙署的官员王敞等人组织刻石立碑。

此碑碑高253厘米,碑宽123厘米。

碑阳面共计20行,每行45字,碑阳记录了曹全的生平事迹。

碑阴面5行,记录了为刻碑赞助银两的人员名单和银两数量。

《曹全碑》出土于明朝万历年年初陕西合阳县莘里村,石碑出土后即被保存于合阳县的孔庙,明朝末期因故断裂。

该碑虽然因故断裂,但经粘接后仍然保存完好。

《曹全碑》于1956年移立到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多都是断裂以后的拓片。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曹全碑》拓片属于明代‘悉’字未损的拓裱割本。

拓裱割本尺寸为内框高25厘米,宽11.5厘米;外框高31.5厘米,宽16厘米,合计21开。

《曹全碑》是汉碑中保存较好的一块碑石,也是汉碑中字体比较清晰的、字数较多的少数作品之一。

是汉碑、汉隶中的精品,曾被称之为隶楷。

该碑石面黑如油漆,碑石精细、明亮齐整、光可照人、文字清晰。

二、《曹全碑》的风格特点此碑字体工整稳定,清秀文雅,劲美飞动、飘逸如仙女。

《曹全碑》用笔流畅、线条灵动、干净利落、丰腴饱满,方圆并举,提按明确。

《曹全碑》字形横向取势、结构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中规中矩、平稳严谨、法度森严、无有瑕疵、统一中有变化。

1、扁平舒展《曹全碑》字体结构呈扁方形是汉代隶书的共性,它是由于汉代隶体在字体的结构上是以横向取势为主来决定的。

而《曹全碑》中的一些字体结构则扁到了极致,这在整个汉碑中是极少见到的。

正是由于这种横向取势的极致,构成了《曹全碑》字体飘逸舒展的风格特点。

2、笔断意连《曹全碑》中很多字体的笔画在书写上都是用了断开的方式。

如:‘忍’字的折笔、‘起’字的竖笔、‘之’字的撇笔,还有‘雲’字的雨字头,这种横、竖、折等用笔之处的断开,形成了笔断意连、左断右连的韵味和相映成趣的风格特点。

《曹全碑》浅析

《曹全碑》浅析

《曹全碑》浅析吴行隶书脱胎于古文字,来自于民间,源远流长。

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

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

《曹全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此碑属于技法型汉碑,其用笔和结构相当完美精到,具备隶书的基本规范且对后代书风影响极大,所以历代赞誉极高。

曹全碑的历史背景《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屹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碑有断裂。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今甘肃敦煌县西)。

东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举孝廉,除中郎,转任郃阳令。

为官期间有政绩,曾随军征战,并有战功。

属吏王敞等人乃为其立碑纪功。

这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秀逸典雅风格的典型。

出土时笔画完整,惟一“因”字半缺,清康熙王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

故宫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

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建宁二年(169)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率兵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

此碑是其下属群僚集资刻石以颂其功之作。

碑阴刻门下故吏姓名及捐资数目。

碑文中所记平疏勒事,与《后汉书·疏勒传》颇有出入,因碑为当时所立,故其记事为史家所重视。

碑中记载了光和七年黄巾起义时,“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的形势,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为汉隶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艺术风貌特点由于此碑保存较为完好,且刻工十分精良,故基本上保存了它原来的风貌。

秀丽多姿,圆转丰腴,润和飘逸的《曹全碑》,在汉隶众多的碑刻中是阴柔秀美书体的代表。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赏析与学习全攻略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赏析与学习全攻略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赏析与学习全攻略《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

《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

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

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篆额久佚不存。

全碑共1165字。

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

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碑石在明代末年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

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拓本。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汉隶《曹全碑》解读与学习全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

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

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

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

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

”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

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

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

君兴师征讨,有率脓之仁,分醪之惠。

《曹全碑》的特点

《曹全碑》的特点

《曹全碑》的特点1.宏伟壮观:《曹全碑》为石制碑刻,长达6.75米,高3.31米,厚1.38米。

整体呈矩形,碑身庄重雄伟,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2.刚劲有力:《曹全碑》书法风格独特,墨线刚劲有力,刀法简练有力,显示了曹全笔力的魅力。

每个字的笔画粗细相间,勾勒出简洁而有力的线条。

3.俊秀细腻:尽管《曹全碑》的书写取向偏向刚劲,但在整体布局和字体设计上,仍有很多细腻之处。

比如,字框的虚实相间,轻重缓急的错落布局等,为碑刻增添了艺术气息。

4.端庄庄重:《曹全碑》的排列整齐有序,每个字的位置大小比例协调,形成整体呈现庄重和端庄的感觉。

这种庄重的气质与曹全碑所记载的内容相得益彰,使整个碑刻更加有力量和权威感。

5.形式多样:《曹全碑》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经史之文,还有文字表达出的情感和心声。

碑刻上的文字集结了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多种身份和才华,形式包括记事、诗文、题字等。

6.构图巧妙:《曹全碑》的文字构图布局巧妙,整体呈现出均衡和谐的美感。

每个字的位置、大小、角度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个碑刻的视觉效果更具吸引力。

7.传承发展:《曹全碑》作为唐代碑刻的重要代表之一,承前启后,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在书法的传承发展中,影响了后世很多名家的创作风格与技巧。

8.艺术观赏价值:《曹全碑》的书法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很高的技巧水平上,还通过其形式、构图、内容等多个方面展示出来。

欣赏《曹全碑》不仅能欣赏到书法本身的艺术美感,还能了解到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曹全碑》在字体、构图、内容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

它不仅展示了书法家曹全高超的技艺,也传承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曹全碑》的书法风格独特,属于成熟的汉隶,笔画形态丰富多变,情趣多端。

其点画、横波、波挑、波磔等各类笔画形态完美,表现出丰富的意趣。

碑文的笔画变化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不同的字境中,相同的笔画具有不同的变化,顺其自然,没有牵强的痕迹。

这些多变的笔画也充分展示了隶书的艺术性。

其次,从内容方面来看,《曹全碑》主要记述了曹全的生平事迹。

通过阅读碑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曹全的家族背景、成长经历、功绩以及社会背景等信息。

这些内容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以及人物风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外,在用笔技巧、章法布局等方面,《曹全碑》也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用笔方圆兼备,线条粗细适中,富有弹性;章法布局严谨,字距行距适宜,整体感强。

这些特点使得《曹全碑》成为隶书中的经典之作,备受书法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推崇。

总之,《曹全碑》字帖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欣赏和学习《曹全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和隶书艺术的独特魅力。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名家之作,其赏析如下:
1. 字体规范:曹全碑字帖的字体规范严谨,线条秀丽,笔画遒劲可人。

他独特的字体风格,以秀丽俊美为主,结构严谨,字形端庄工整。

2. 笔力饱满:曹全碑字帖的笔力饱满有力,表现出勾画的浑厚和骨力。

他的笔画长短相间,变化多样,以粗细相间造成视觉上的冲击感。

3. 线条流畅:曹全碑字帖的线条流畅优雅,笔势挥洒自如。

他的线条有着曲折、圆润的特点,质感鲜明,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4. 结构稳健:曹全碑字帖的字形结构稳健有序,层次分明。

他的字形呈现出均衡的整体布局,在视觉上给人以稳定感,给人以清晰明了的感受。

5. 书法精湛:曹全碑字帖的书法精湛非凡,集中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巧。

他的字迹端庄大方、雄劲有力,尽显书法家的造诣和魅力。

总体而言,曹全碑字帖赏析的重点在于他的规范字体、饱满笔力、流畅线条、稳健结构和精湛书法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曹全碑字帖成为了书法家们学习和模仿的典范,也成为了传世之作。

曹全碑原文及逐句译文

曹全碑原文及逐句译文

《曹全碑》原文及解析【原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麋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大守。

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龀好学,甄极毖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

【译文】君名讳全,字景完,是敦煌效谷人。

他的祖先大概是周朝的后代。

武王掌握天命后剪伐殷商,(他们)被赐予福禄。

于是把弟弟叔振铎分封到曹国,(所以)姓了曹。

在秦汉之际的时期里,曹参夹辅王室。

世世代代扩大领土,(子孙们)于是迁到了雍州的郊外。

有的住在右扶风。

有的住在安定。

有的在武都。

有的住在陇西。

有的住在敦煌。

分枝散叶布满各地,(他们)不管在哪里都被尊称为英雄。

君的高祖父曹敏是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曹述是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曹凤是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麋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大守。

父亲曹琫年轻时就名扬州郡。

不幸的是他早年去世了。

所以他的地位与他的德行不相称。

君从小就好学不倦。

他精通各种文章和诗词歌赋。

他对贤孝之性的理解深深根植于心中。

他赡养了祖母和继母。

(他)心先意承志(继母的意愿),不论是生存还是死亡,(他都)以礼相待没有遗漏或缺失的地方。

【注释】1. 胄:后代。

2. 秉乾之机:掌握天命。

3. 翦伐:剪伐杀戮。

4. 尔勋:你的功勋。

5. 攸同:共享。

6. 振铎:敲钟。

7. 因氏焉:因此姓了曹。

8. 夹辅:辅佐。

9. 世宗:世代尊崇的人。

10. 廓土斥竟:开拓疆土到边境地区。

隶书《曹全碑》上下、左右结构讲解

隶书《曹全碑》上下、左右结构讲解
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如图“继”字左边,上下位 置相当,上紧下松,右边上小下大的排列,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 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 碑》中尤显突出。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 如图六“季”字上紧,下放,“升”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高低错落, 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 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 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 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 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左右各部大小与其笔画量和线条长短紧密相连;
左右长短一致时,其字形扁方 偏旁错落有致,通常为短左靠上、长右靠下;


左右均衡(左右平分、左右独立)

其大小、高低相当,字形方正、平稳、整齐。
左短上齐

左旁短小的,往上靠,保持其上端与右部整体平齐。为右 部撇、波(横)画留出了空间。到达整体平衡的效果。
《曹全碑》 单字上下结构分析
提示:
以平正、协调、匀称为基础,横画不宜重,字形不宜过长。 注意其上下对,左右对称;左右长撇、长捺,向左右自然 伸展。
上下对正(上下平衡)

字的上与下的中心位置对正,字形平正、不偏不移,点、 竖、斜画的相交处左右平衡对称。(官、里、曹字)
左右对称

左右相互对应的笔画或部分要相互相对称,做到长度、大 小、斜展对称。(如毖、景等字)


20页,职、婓(第二个)、贯
21页,处、药

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

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

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隶书篇)16——《曹全碑》一《曹全碑》简介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送鱼给人,不如教人怎样捕鱼。

汉碑数量不少,全部讲解不可能,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上一课讲读帖方法,今天再以《曹全碑》为例来读帖。

一,《曹全碑》简介,先大致了解这碑的基本情况。

我们读《三国演义》,一开始就是汉室衰微,外戚专权,光和七年(184)黄巾事件爆发,各处州郡同时并动,于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登上历史舞台,这故事大家很熟悉。

当时西北也有一个人受命平定乱局,这人就是合阳令曹全。

合阳「合阳」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合阳县,在黄河边上,从省会西安到合阳大约是一百五十公里。

古合阳县治,在今天合阳县东南约四十里处,曹全在此政绩很好,于是部属和乡绅出资为他立碑,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捐钱人名单刻在碑阴。

立碑时曹全出任合阳令仅一年,我觉得太快了一点,清代王澍认为,这是曹全下属「王敞、王毕等为谀词以媚官长」,就是拍曹全马屁。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埋入地下,到明万历初在合阳旧城出土。

这碑的石材很好,出土时碑面字迹清晰如新,无额。

西安碑林的曹全碑出土后搬入县城内孔庙,移动时右下角撞坏了一个「因」字。

在城内,有一次大风毁树,树倒下来把碑压断了,成了两截,请注意碑面上这条线。

这一来拓本分为三种,城外本最早,城内未断本其次,断裂后的拓本是较后的。

但拓本的好坏,跟拓工水平有关,并非只看早晚。

曹全碑现况1956年,曹全碑移入西安碑林,现有铁架和玻璃柜加以保护。

我到碑林看曹全碑,前前后后看得很仔细,拍了好多照片,有铁架和玻璃柜当然是好事,但这铁架子实在很粗糙,对于这样的国宝,应该有好一点的设计。

去年碑林方面消息说要造新的展览馆,条件会好很多,但网民一片声说不要移动,恐怕再出事。

这确实是两难问题,出一点事都无法交代,最终碑林管理当局放弃了移动计划,一动不如一静吧。

《曹全碑》的风格,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秀丽」。

曹全碑唐诗作品欣赏

曹全碑唐诗作品欣赏

曹全碑唐诗作品欣赏
一、曹全碑简介
1. 碑刻概况
- 此碑为竖方形,高约272厘米,宽约95厘米。

碑文共20行,每行45字左右,共计约895字。

2. 书法特点
- 字体形态
- 字体为隶书。

其字形多呈扁方形,横向舒展,纵向收敛。

例如“之”字,横画长而波折优美,捺画舒展飘逸,整个字看起来宽博而平稳。

- 笔画特征
- 笔画以圆润为主,藏头护尾,笔锋含蓄。

横画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如“三”字,三个横画的蚕头燕尾形态各异但又和谐统一。

竖画垂直向下,多为悬针竖,如“中”字的竖画,挺拔有力。

撇画和捺画舒展且富有变化,捺画的燕尾部分尤为精彩,像“人”字的捺画,一波三折,极具韵律感。

- 整体风格
二、唐诗与曹全碑的结合
1. 创作背景
2. 艺术价值
- 文学与书法的双重美感
- 文化传承的意义
三、曹全碑唐诗作品实例欣赏
- 原文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曹全碑隶书书写的特点
- 原文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曹全碑隶书书写的特点
- 笔画上,撇画和捺画在“秋”字中的运用很有特色,撇画短促有力,捺画舒展飘逸,形成鲜明对比。

横画在“松”字中的表现也很精彩,多横排列但不显得杂乱,每横的起笔、收笔和长度都有变化。

经典隶书《曹全碑》美在哪里?

经典隶书《曹全碑》美在哪里?

经典隶书《曹全碑》美在哪里?《曹全碑》是汉隶成熟时期最为典型的一个碑刻,其一笔一画,其间架结构,其字间排布,无不彰显着一种对美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曹全碑》当中的艺术之美。

历代学人对其评价多不胜数,清孙承泽赞誉《曹全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

《曹全碑》的艺术成就在整个汉碑当中堪称名品,其对美的追求和营造成为了后人学习临摹的经典范例。

《五凤刻石》与《曹全碑》我们将《五凤刻石》与《曹全碑》的对比,《五凤刻石》所形成的艺术之美是一种天然的风趣,其荒率之感,其朴茂之态完全是随意为之,这种不经意之间产生的艺术之美与《曹全碑》完全不同。

相比而言,《曹全碑》对美的追求是精致的,是刻意营造的,这种追求体现在许多方面。

体势延展这种平面延展的体势,呈现了一种包容性,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基因,我们看中国的建筑与隶书《曹全碑》的对比的相似之处:《曹全碑》中“且”字与中国古典建筑对比《曹全碑》当中大多数的字的体势皆是平面延展的态势,而中国的古典建筑亦同此理,其会心之处,如出一辙。

我们再来看西方的建筑,其特点是昂扬向上,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昂然之势,人们常说中国的古典建筑像水,在平面上慢慢延展开来,而西方的古典建筑像山,是一种力争上游,高耸入云的姿态。

西方建筑风格与群上对比两种不同的审美意象,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审美意趣,一种是平面延展,一种是高耸向上!我们再来看细节对比:《曹全碑》中的“蚕头燕尾”与传统建筑中的飞檐中国建筑当中的“飞檐”的构造与《曹全碑》中的“燕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极具装饰意味的构造方法,削弱了实用性而大大增强了艺术性,这爷是中国艺术的审美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成功范例!和而不同这种和而不同的理念,在《曹全碑》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同一种笔画的排叠当中,营造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这个字变得生机勃勃,大有意趣,尽显艺术之美。

曹全碑当中“君”与“事”字的对比我们看《曹全碑》当中“君”与“事”字的对比,两个字当中都有三个连续排叠的长横,为了避免重复,“君”字当中的三个长横取势各有不同,我们看图中箭头指示,乃是每一个笔画的取势方向的角度依次增大,这种取势并非任意为止,我们将其取势的箭头延长就会发现它们最后往往交汇于一点,这种写法在欧楷当中较为常见,乃是中心对称等距原则,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另外这三横其长短各异,上面最短,下面次之,中间最长,更增意趣。

东汉《曹全碑》明拓高清版赏析

东汉《曹全碑》明拓高清版赏析

东汉《曹全碑》明拓高清版赏析五千年书法史,出现五大书体:篆(大、小篆)、隶、楷、行、草。

而隶书是书法史上来之于民间,又广泛流布于民间、时间跨度最长的一种书体。

(注:小篆从创立起,就是官方文字)隶书分成三类结体:内紧外松、内松外紧、介乎其中。

第一种是中宫收紧,四边舒展,线条呈辐射状,形体秀美飘逸。

如《曹全碑》;内松外紧指字的内部结构疏松,四角撑立,方正端严、厚重大度。

如《衡方碑》。

而居于两者之间者,结体峻快雄强、秀雅明丽。

如《张迁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

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

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

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

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展开剩余93%《曹全碑/汉郃阳令曹全碑/曹景宗碑》,东汉/185年,佚名,碑文,石刻碑文,碑高约253厘米,宽约123厘米,西安博物馆碑林藏《曹全碑/汉郃阳令曹全碑/曹景宗碑》,东汉/185年,佚名,碑文,石刻碑文,碑高约253厘米,宽约123厘米,西安博物馆碑林藏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

《曹全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目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中除了记述曹全的生平和世系外,还记载了汉代重大的历史事件。

对研究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此碑的书艺上看,其用笔特征是很明显的。

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方。

俊秀中的肃穆——《曹全碑》风格特征解析

俊秀中的肃穆——《曹全碑》风格特征解析

俊秀中的肃穆——《曹全碑》风格特征解析
《曹全碑》是中国明代书法家副宗实元的杰作,其笔意晶莹,结实磅礴,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艺术生命力。

其笔墨之间弥漫着肃穆、庄严的气氛,脱颖而出。

其中,练书者利用典型的草书笔画和苍劲挺拔的行书来表达曹全碑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崇尚,给人以浩然厚重的感受。

其直锐的笔画让碑文的意义更加深刻和荡气回肠;开满的行书,让碑文的气势恢弘苍凉,令人难忘。

每个字的文理和笔墨,都向凛冽的历史和传统的生活深意致敬。

再者,碑上椭圆型的篆体,书风恢弘,传达出对传统文化和写作艺术的深沉的敬贴之情。

栩栩如生的运笔,体现出副宗实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艺术生命力。

更凸显了《曹全碑》给人以晶莹肃穆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总之,《曹全碑》为流传于末世,彰显传统文化精神提供了一份精致的礼物,它以其优美的书法艺术抒发出一种深厚而勤恳谨记的文风。

行字优美,传达出肃穆的仪式与气氛,让读者依稀体会到昔日文化的庄严伟岸。

浅析《曹全碑》艺术特色

浅析《曹全碑》艺术特色

浅析《曹全碑》艺术特色前言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很多优秀书法碑刻作品,不同时代的书法作品有不同的时代风格、不同的艺术特色。

东汉书法艺术走向繁荣,各书体具备,但东汉仍是以隶书为轴心的时代,隶书大大发展并达到顶峰。

《曹全碑》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作品,每个人在临习之前,会仔细观察原帖,感受其风格特色,分析用笔特征、结构特征、章法特征,逐一确认后开始书写。

《曹全碑》的艺术特色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认真的研习原帖,借鉴有关文献,并与其它碑刻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帖中的特点、规律,梳理书法知识,得出结论,认真总结。

一、《曹全碑》概况《曹全碑》是为纪念曹全功绩而立的碑。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

东汉灵帝时推举"孝廉";,即孝顺廉洁的活动,曹全任"郎中";,后来在右扶风当官。

曹全的弟弟去世之后,为了给弟弟分忧,弃官归家。

灵帝光和六年,再举孝廉。

光和七年,县百姓郭家响应黄巾起义,关中形势危机。

曹全由酒泉福禄长调任合阳县令,镇压郭家起义,并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修治房屋,排列市场,招抚流亡,慰问老人,出钱买米面,赈济贫民。

曹全长女制药膏,治愈了不少病人,后来隐居,光和七年再任郎中拜酒泉禄福长。

灵帝中平二年,曹全门下王敞等人为纪念曹全的功德善事立《曹全碑》,《曹全碑》在当时就享有盛名。

碑文刻辞三行,三个字为一句,空三行书年月一行,在碑阳正文末。

碑的背面刻立碑题名的题名,有隐士、县三老、乡三老、门下祭酒、门下议掾、督邮、将军令史等【2】。

碑头没有额,出土在明万历初年年陕西省阳县旧城华里村,清康熙十一年后,《曹全碑》碑身出现裂痕。

曾经埋在渭河水沙沙漠中,未经风雨的剥蚀,虽然不免稍有风损,但字形状轮廓和笔画的起止用笔都仍然清晰。

从拓本看,《曹全碑》上的字迹保存比较完好,1957年移存在西安石碑林。

《曹全碑》可以说是众多隶书中的代表作品,极具艺术特色。

碑文中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的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及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历经了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一直到最后的楷书。

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朝代优秀的书法作品真可谓数不胜数。

在此,我仅结合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来谈谈对汉隶代表作——《曹全碑》的一些见解,不当之处还请老师指出。

隶书始于秦而兴于汉,尤其到了东汉,
碑刻最为发达,留下了不少书法艺术的精
品,其中的《曹全碑》可以说是隶书发展中
技法最为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曹全碑》
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
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
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

碑阳凡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上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五行,四列十七行,五列四行。

就其拓法而言虽不为精善,但较之当时所拓,神理浑沦可爱。

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含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中除记述曹全之生平、功绩,以及世系外,并记载了汉代以张角为首发动的农民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作为订正历史之参考。

清代孙承泽赞誉其:“字法遒秀逸致,翩
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乃“汉石中之宝也”。

万经平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
洵神品也。

”此外,康有为先生则认为其与《孔
宙碑》为“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


前人诸多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全碑》最
显著的审美特
征是典雅逸静。

与其同时代粗
拙的汉碑相比,
《曹全碑》若一
位翩翩君子,具
有极高的修养,
其个性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
飘然逸出,与《张迁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朴的碑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题目:以汉隶代表作——《曹全碑》为例谈谈我对中国书法的理解。

根据我前面的摘要大家可以初步地了解到,《曹全碑》是秀美典雅的。

然而它的典雅逸静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别急,我们慢慢分析。

《曹全碑》典雅逸静的审美特征,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一、纯用圆笔,内含蕴藉。

书法的用笔方法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为方笔,碑刻中较多见。

因为镌刻的原因,其笔画起讫处大多呈方形,后人写字则有以刀痕的方角为美者,就是追求
因之而成的坚劲刚狠的审美效果。

汉碑中如
《张迁碑》多为方笔。

第二类为圆笔,笔画
起收都呈圆势,行笔以中锋为主。

第三类为
方圆并用。

历代多数作品中的笔法以方圆并
用居多:有的以方圆为主,辅以圆笔;有的
以圆笔为主,兼有方笔。

《曹全碑》的用笔从
完整的拓本看,则基本为圆笔。

圆笔较为温和含蓄,这是此碑之所以能够取得静雅的艺术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运笔平实柔顺。

由于隶书基本结构的规定性,其线条绝对不能如行草书一样跌宕起伏,这就造成了隶书主静的天性。

但同是主静的隶书,由于运笔方法不尽一致,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也就不同。

而《曹全碑》的运笔平稳徐行,一丝不苟,笔锋始终在笔道中行,笔画平实不
滑,没有过度的起伏,使其线条更趋于内敛。

而其所具有的动感,多
半是因为有一些弧形长线造成的,如撇、捺、
钩及横挑的弧势等,故有形意翩翩之趣。


顺柔实的线条,是构成《曹全碑》典雅逸静
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如图“武”字。

三、线条凝练、简省,意到为止。

汉碑线条各具不同的审美特征,如《张迁碑》的粗涩,《石门颂》的灵动,《乙瑛碑》的丰腴,《张景碑》的细劲,《夏承碑》的缠绵……,《曹全碑》则为凝练简省。

观其碑中字,线条没有装饰的迹象,往往一笔出去,至意想不到的位置便嘎然止住。

许多点、短横尽量浓缩,多数字在上、下笔的承接处断开,留出较多空白。

而其笔意丝毫不因笔画简缩而出现阻隔,反而显得更协
调自然,空间更
圆融、静和,使其卓然独立于其他汉碑之外。

如“官”字、“同”字、“万”字、“弟”字。

四、结构稳定调匀。

《曹全碑》形体多呈扁形,少数有方或长方形。

由于形扁,其势必呈横向,故而有稳的感觉。

扁、横的形体主要由字的主横画拉长或撇捺开展造成的。

与《礼器碑》相比,《曹全碑》的结构显得更调匀。

这倒不是因为《曹全碑》比《礼器碑》规范或布置均等的缘故(其实,从结字的均匀程度看,
可能《礼器碑》比《曹全碑》还要规整些),
而是由于《曹全碑》的扁平及其结构中,上
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合理的缘故。

也正因此,《曹全碑》比《礼器碑》、《张景碑》等显得更加素静雅致,格调上高出一筹。

其字形扁平,造成左右舒展,舒展的结构加之以圆笔的收敛,于是出现典雅的品格。

如“土”字。

于是,我们在学习《曹全碑》的时候,除了从基本的用笔及结字入手外,更应从品位上去把握它,反过来说,只有对《曹全碑》有高层次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或解剖其基本技法,从而进入“形神兼备”的学书状态。

最后,把自己临习曹全碑的几个感受结合老师的教导一并告诉大家:
一、表现圆润丰腴时,尤重骨力,注重运用中锋。

圆润秀丽的笔势,可通过长锋软毫来实现,用笔不宜迟涩,用墨不宜太干。

短线条,无论直、斜,皆须果断,一步到位;长线条,要控制顿挫提按。

二、内紧外松和重心变化。

内紧外松,反映收放的对立统一;重心变化,引出空间关系的对比。

在比例上,清晰地反映各部分所占的空间位置,包括上下、左右、内外等。

三、由于《曹全碑》的柔美秀气,在临习的时候为避免笔画和结构过于软榻,可与《峄山刻石》、《礼器碑》相互借鉴,以增其挺拔之趣。

作者:雷田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