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合集下载

第7课战国七雄(新教材)

第7课战国七雄(新教材)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围魏救赵
交战双方:齐——魏
双方人物:
齐(军师):孙膑 魏(将领):庞涓

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yì]。齐国阿(今山东 阳谷东北)、鄄[Juàn](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 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王诩[xǔ](纵横家之鼻祖,孙膑、 庞涓、苏秦、张仪、毛遂为其弟子)习兵法。
韩国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楚国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战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战国时期的兵种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战国时的战车
战国骑兵 战国步兵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战国时期的城防工事
第一学习主题
战国七雄简表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国 名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临淄[Zī](今山东淄博)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 蓟[Jì](今北京西南) 郑(今河南新郑)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大梁(今河南开封)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第一学习主题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第2课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晋 B.齐 C.楚 A.孙武 B.孙膑 C.张仪
A
)。 D.赵 D.苏秦
2.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B
)。
3.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A.孙武
A.秦国 ①孙膑
B.孙膑
B.赵国 ②白起
战国争雄斗争的影响:破坏性很强,但战国后期 的战争已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原始农耕文化遗存的探究教案

原始农耕文化遗存的探究教案

本文将围绕“原始农耕文化遗存的探究”这一主题,探讨教师如何构建一节有意义、活泼、高效的探究课。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农耕文化,了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对农业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农耕文化的基本概念2. 了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贡献3. 学会运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4. 热爱农业,了解农业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二、教学过程设计1. 预习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农耕文化的基本概念,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基础。

2. 探究环节(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农耕文化遗存中的农具、耕牛、农民耕种的情景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提出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古代农民采用的种植方式和现代种植方式有什么不同?(3)自主探究学生每组一起进行调查研究,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整理各自的研究结果,总结出现代农业相对于古代农业的变化和新特点。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就现代农业中的问题和挑战展开讨论。

(4)汇报探究结果老师安排每组代表分享其调查成果:分享的内容包括研究的对象、方法、过程和结果。

(5)思考环节让学生思考:古代农耕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哪些贡献?该怎样保护好古代农耕文化遗产?3. 条理化展示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条理化呈现。

4. 继续探究老师安排学生就“现代农业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度探究,引导学生探索现代农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反思1. 整个教学过程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围绕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点开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

2. 在探究环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老师应该在这个环节中注重网络交流的管理和统计,掌握学生的思路和进展。

3. 条理化展示环节是课程目标的深入实现,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避免目标的泛泛而谈。

总结:本节农耕文化遗产的探究课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古代农耕文化的基本概念,并理解农业对文明进步的贡献。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半坡居民房屋复原图 优点: 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 沙,又可以取暖。
原因: 江浙地区地势低,潮湿温热
原因: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 比较寒冷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生产、 生活有什么共同点?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试试你的身手:
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整个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超 过50%,东北、云南地区高达80%~90%,由于丰富的资 源和广阔的地域,人们不断变化居住环境和开拓新的生存 空间,留下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破坏遗迹。黄河从远古起就 孕育了中国文化,黄河两岸及其流域发现的仰韶、龙山文 化遗址就是证明。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 域优越的自然环境,才促使中原文化的不断发展,并为世 人称道。然而,到明代中叶,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森林在 “改造自然”之后已所剩无几,低丘高岭,大都成了秃秃 的童山,山下的草原到处都被开垦,生态平衡皆已失调, 留下了今天的黄河忧患。 ——(《工人日报》 98.7.8. )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距今约七千年
(南方的农耕文化) 长江流域
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 过程中,河姆渡人在生活中又学 会了什么?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原始 居民的生活
刻画猪纹黑陶钵
碳化稻粒
稻穗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发现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2.距今年代 约7000年左右
⑴时间
⑴水稻: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最 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存距今约10000年。 ⑵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 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年一7000年。
⑵兴起地区
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历史初一上川教版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遗存教案

历史初一上川教版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遗存教案

历史初一上川教版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遗存教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课程标准: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点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农耕生活;2.难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重难点突破方法及策略:对于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农耕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几幅劳动工具、农作物、陶器的图片,看图学史,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这些文物中蕴藏的历史信息,还原农耕生活的原貌;对于房屋特点及其生活环境的关系,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两个遗址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对于这一点,并不采用直接讲述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气象资料图片,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如何居住得舒适,学生发挥想象后,再揭晓答案,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噶米精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1.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一课一练 川教版

噶米精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1.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一课一练 川教版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一、选择题1.(2015·雅安质检)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情况(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种植水稻”“定居不移”可判断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 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你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 )A.种植水稻B.用骨耜耕地C.住半地穴式的房子D.用陶器装粮食【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

3.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 )A.制陶B.耕地C.造房D.捕鱼【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4.(2015·遂宁模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能够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的文化遗存的是( )①元谋人遗址②北京人遗址③山顶洞人遗址④半坡遗址⑤河姆渡遗址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③④⑤【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而①⑤遗址位于长江流域。

5.从远古人类遗址中出土以下遗物:石斧、骨制箭头、装着谷子的彩陶罐、石纺轮,此遗址属于(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彩陶”“纺轮”可判断是半坡原始居民。

6.下面图片中的这些文物按距今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能力。

题干中的四幅图片依次与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有关,按生活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

7.(2015·巴中质检)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米饭,到普通的青菜,到各种山珍海味……不管是在哪一个地方,蔬菜都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佳肴。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同步练习2(川教版七上)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同步练习2(川教版七上)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典型练习夯实基础典型题1、下列原始人类遗址中,属于我国南方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是()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2、右图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耜,请你说出它的距今年代约是()A.170万年B.18000年C.7000年D.6000年3、假如再现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情景,将不会出现的情景是 ( ) A.种植水稻 B.骨耜耕地C.住半地穴式房子 D.用陶器装粮食4、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最可能吃的主食()A.面食 B.小米粥 C.米饭 D.玉米5、在干栏式建筑里居住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6、代表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的早期人类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7、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是A.水稻B.玉米C.小麦D.粟8、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多为()A.黑陶 B.白陶 C.红陶 D.彩陶9、以下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用石镰、石刀收割庄稼 B.种植粟C.建造房屋 D.种植水稻10、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应该是下列图中的()11、种植蔬菜、粟、麻,用麻线织布开始于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大汶口后期遗址12、小红家有仿制的鱼纹彩色陶盆,如果是真品最早可能出现于()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13、“神农时,民方食谷”,推测一下,文中的“谷”(粟)最有可能是谁培育的()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14、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A.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15、如果你到泰山去旅游,除了爬泰山观日出,你还能()A.参观半坡遗址B.参观河姆渡遗址C.参观大汶口遗址D.参观山顶洞人遗址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6、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原始居民④河姆渡原始居民⑤大汶口原始居民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17、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多年前的原始居民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饲养猪、狗等家禽 B.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C.用火把肉烧成熟食食用 D.使用磨制石器18、下列哪项符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特征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畜牧业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19、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20、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因素是()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创新题21、如果拍摄一部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影片,可以出现的情节包括:()①用石磨盘、石磨棒加工谷物②给地里的白菜浇水③收割成熟的水稻④孩子们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嬉戏⑤用玉米做饲料喂养家猪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22、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A.制陶 B.耕地 C.造房 D.捕鱼23、在一次烹饪课上,一位同学把大米和小米做成的粥,命名为“炎黄子孙”,既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农耕成就,也提醒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伟人。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
山东泰安大汶口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结束
Thank you!
制作陶器
定居,住干栏式房屋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半坡遗址博物馆 一号展柜 遗址简介
半坡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6000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半坡遗址博物馆 二号展柜 工具展示
石刀
石锄
石铲
石斧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半坡遗址博物馆 三号展柜 食物展示
河姆渡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7000年前 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二号展柜 工具展示
工具材质、 类型及用途 分别是什么?
骨耜
缠藤骨耜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三号展柜 食物展示
说明河姆渡居民 已经开始种植水 稻,从事原始农 业。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距今年代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原始农业
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 磨制石器,耒耜
种植粟、麻和蔬菜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居住条件
饲养猪、狗、羊、牛、鸡等 彩陶、纺织麻布
定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大汶口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6000年 ~ 4000年前 活动区域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 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一学习主题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今日活动: 参观中国原始农耕文化主要遗址网络博物 馆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 主要遗址网络博物馆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教案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二、内容分析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我国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裁培稻、裁培粟和黍,这些都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也是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表现。

三、教学目标1.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标志,理解其意义。

(历史解释)2.阅读地图,知道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重要遗址,了解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两者的对比认识到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通过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认识我国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设计意图】:以上课内容做设问,加深学生已学知识记忆力,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新石器时代:从距今约1万年开始,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1)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记笔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2.稻作农业的繁荣(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11,概况河姆渡文化的基本内容。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思考干栏式建筑房屋的特点及搭建原因?(4)学生活动房屋特点:大小木桩为基础,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

建造原因: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

3.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12,整理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概况。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为什么半坡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房屋类型不同(4)学生活动【记笔记】①因为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ppt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ppt

2、 河姆渡原始居民
B、出现了贫富分化
3、 大汶口原始居民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蔬菜
约6000年前 今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
粟、蔬菜
猪、狗、羊、牛、鸡 彩陶 半地穴式房屋
黑陶
干栏式房屋
〖单项选择〗: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A、北京人 A、云南元谋 C、陕西蓝田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
) D、半坡人
C、河姆渡人
2、在北方农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遗址在(
B、西安半坡 D、浙江余姚河姆渡
B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是(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4、同属于黄人和河姆渡人

D
D、半坡人

B、半坡人和大汶口人 D、河姆渡人和大汶口人
B
〖连线题〗:
1、 半坡原始居民
A、种植水稻,生活在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的木构、榫卯建筑构件
式建筑,
这种房屋有什么好处?
草编残片
狗尾草

半坡遗址
属于 黄河
流域
时间: 约 6000 年前 地点: 陕西西安 半坡
农业:
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麻、蔬菜
磨制石器
畜牧业
饲养猪、狗、羊、(黄)牛、鸡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盆
炭化的粟和菜籽
手工业:
纺织麻布, 制造彩陶
活动区域 山东泰安大汶口
骨镰
白陶器
骨梭
兽 形 提 梁 陶 器
原因:贫富分化出现。 玉铲 象牙梳汶口象牙梳 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悬殊的现
象?
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典型代表居民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二、核心素养
1、通过在我国多处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产,知道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2、通过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之比较,知道不同的环境出现不同的差异,都是适应环境的需要。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介绍良渚遗址、陶寺都城遗址,证明距今5000——4000年左右,长江流域下游、黄河中游出现阶级分化、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及其特点;区分两种地区的住房结构和农作物的区别。

难点:了解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
要依据。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板书。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认知提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思路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课是统编教材《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课的内容,属于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本课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本课板块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先总体概述,后列举原始农业发展的两个典型事例或具体表现,更加凸显时序性及逻辑性,便利于学生学习除了基本的史实讲授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培养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七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在进行本课程内容讲授时,会更多的采用直观性教学的方法。

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漫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培养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1.通过列表,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通过识读《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可获得哪些信息。

(时空观念)3.通过列表,了解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特点,对比分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不同,知道人类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结果(唯物史观、历史解释)4.探究原始农耕比早期人类的进步,认识我们的祖先的智慧,产生崇敬之情,认同尊重祖国的悠久历史。

第2课 新时期时代的原始农耕聚落(用)

第2课 新时期时代的原始农耕聚落(用)

相同点
如果你是当时在现场进行发掘的一 名考古学家,通过接下来的一系列考古 发现,是否能总结出河姆渡遗址呈现了 新石器时代怎样的生产生活特点呢?
河姆渡遗址纪念邮票(1996)
主题: 稻作农业
这件器物是干什么用的?它是用什 么制作的?
耜(sì ): 曲柄起土 的农器
耜 的 使 用 方 法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遗址 出土的稻谷遗存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
陶器——日常用具
陶器——艺术造型品
河姆渡遗址纪念邮票(1996)
主题: 干栏建筑
图片中的木构件是怎么拼接在一起 的?河姆渡居民以此为材料建造了什么 样的建筑?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态环境(想象图)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教学目标
1、原始农业的产生。 2、我国境内还有哪些主要的远古 人类遗址? (1)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2)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3)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1、原始农业的产生。
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 我国古代都有哪些神话传说?
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
二、河姆渡聚落
1.时间: 约7000年前 2.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耒耜
4.农耕作物: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5.房屋: 6.家畜: 干栏式房屋 猪、狗、水牛
7.生活用品: 陶落 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都饲养猪、狗等家畜 不 地理环境 同 房屋结构 点 主要农作物 位于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粟 位于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水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教案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B.黑陶C.白陶D红陶
3.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4.属于我国母系氏族时期的原始人类有( )
①大汶口原始文化早期居民②河姆渡居民③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列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原始居民
时间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通过识图培养观察水平;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水平,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协助学生掌握和使用比较方法。

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以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协助学生初步掌握并使用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合、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一、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

二、难点:1、“新石器”的含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

随着适合、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水平的提升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很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学习新课: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

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农业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距今约2万年 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 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距今约1万年 我国的南北方都出现了 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粟(俗称小米)
稻(去壳后称大米)
1、世界上最早的
栽培水稻、粟和
黍均发现于我国。
2、水稻、粟和黍
的人工栽培,是
我们的祖先为人
类文明作出的重
大汶口文化 主要分布于黄河 下游和淮河中下 游地区,距今约 5900-4400年。
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人们能够制作较为精致的陶器
这一时期,在同一墓地 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 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 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 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 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 现了贫富分化。
拓展延伸: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学习目标:
1、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 时代的文化遗存及原始农耕生活。
2、分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通过概 括、对比,弄清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活 的特点;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 重要依据。
3、认识祖先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 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达到对祖国 悠久历史认同和尊重。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 的大房子,位于成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 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距今6000多年的早期墓地中,墓 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 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 贫富分化。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仰 韶文化晚期,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 出现明显的差别。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半坡居民 半地穴式 房屋复原 图
半坡居民 半地穴式 房屋结构
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侵袭。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PPT课件1 川教版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PPT课件1 川教版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房屋建筑 河姆渡人的房子 半坡人的房子
两者有什么不同?造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冰屋
陕北窑洞
半坡居民的磨制石器
石刀
石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河姆渡人使用骨耜,而半坡人多的是石 器,这是为什么?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陶器叫什么?
人面鱼纹陶盆
同?
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工具制作、粮食培育以及 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 要因素都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 自然条件的差别 C 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 生活时代不同
认识:人类应设法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 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时要做到科学合理、 协调兼顾。
画一画
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
知识归纳
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典型代表居民 生活年代 活动区域 河姆渡居民(南方) 半坡居民(北方)
约7000年前
今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骨耜 水稻 水牛、猪、狗等 制作陶器 干栏式房屋
约6000年前 今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使用的工具
种植的作物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原始聚落
动手绘制一张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 活想象图。(提示:从生活环境、居住房 屋、饲养动物、种植作物、人们劳动的场 面等方面绘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挫折的名言 1、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2、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胜挫折的名言 1、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2、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3、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4、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1、 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2、 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3、 努力爱一个人。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4、 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工作座右铭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 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3、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青春座右铭 1、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2、把手握紧,什么也没有;把手伸开,你就拥有了一切。 3、不在打击面前退缩,不在困难面前屈服,不在挫折面前低头,不在失败面前却步。勇敢前进! 4、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5、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激励向上人生格言 1、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3、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6、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激励自己的名言 1、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2、销售是从被别人拒绝开始的。 3、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4、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5、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6、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7、体育锻炼可以(有时可以迅速)使人乐观(科学实验证明)。 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传统观念认为勤奋和机会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经过统计学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9、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10、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什么样的房子? 木质干栏式建筑
主要饲养何种家禽?
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
河姆渡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7000年前
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工具:磨制石器——新石器
缠藤骨耜
猪纹陶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
出 土 炭 化 稻 谷
河姆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水稻。在遗址 内发现了大量炭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
思考:半坡的房子与河姆渡的房子为什么不一样?
自然环境
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 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所以,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保暖,干栏式 建筑有利通风防潮。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6000年 ~ 4000年前
活动区域 山东泰安大汶口
半坡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6000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
半坡居民
磨制石器 ——新石器
磨制石器
石磨
骨锥
原始农业
炭化的粟和菜籽 种植粟(sù)、麻和蔬菜。
尖( 底汲 陶水 瓶器 )
原始畜牧业
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 羊、(黄)牛、鸡等家畜。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盆
原始手工业
织麻、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 能制造彩陶,陶器上有些还有刻 画符号。
〖连线题〗:
1、 半坡原始居民
Hale Waihona Puke A、种植水稻,生活在长江流域
2、 河姆渡原始居民
B、出现了贫富分化
3、 大汶口原始居民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蔬菜
今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半坡居民(北方)
约6000年前 今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石铲、石刀等
使用的工具 骨耜 种植的作物 水稻 原始饲养业 水牛、猪、狗等 原始手工业 制作陶器

猪、狗、羊、牛、鸡 制作彩陶 半地穴式房屋
原始聚落
干栏式房屋
〖单项选择〗: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A、北京人 A、云南元谋 C、陕西蓝田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骨镰
白陶器
骨梭
兽 形 提 梁 陶 器
大汶口晚期墓葬的差异明显,由于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 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反映了贫富差距 出现,人与人的社会差距明显。 玉铲 象牙梳汶口象牙梳 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
的现象?
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典型代表居 河姆渡居民(南方) 民 生活年代 约7000年前 活动区域
1、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距今时间?历史地位?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地点?会 使用? 。 3、山顶洞人掌握了 和 技术, 使用 火。
第2课
河姆渡遗址 知识点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 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南方) 生产工具怎样? 骨、木、石质及陶质工具
他们种植什么作物? 水稻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 干栏式
半坡遗址 知识点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 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北方) 生产工具怎样? 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石铲、石刀等 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 业制造有哪些? 种植粟、麻和蔬菜; 饲养猪、狗、羊、牛、鸡等; 制造各式彩陶 住什么样的房子? 半地穴式的房子
C
) D、半坡人
C、河姆渡人
2、在北方农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遗址在(
B、西安半坡 D、浙江余姚河姆渡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B)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是(
4、同属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C、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D

D、半坡人
B

B、半坡人和大汶口人 D、河姆渡人和大汶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